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精选11篇)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1

健康档案整改的报告

卫生局:

根据卫生局西卫发【2012】163号文件精神,我站于2012年6月8日及时召开学习培训会,就当前我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查找不足,有针对性查找出了相关问题,对所建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和整改。现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健全组织。

一是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及时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充实和培养。三是加强对档案鉴定和日常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管理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

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健康档案摸底工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建档工作职责,加大了对档案摸底、验收、审核工作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管理工作推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重视档案管理和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制度的自觉性。

三、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档案设备。

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购买了铁皮柜、办公桌、计算机、打印机,极大限度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设施保障。

四、加强软件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本月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卫生局文件要求对特殊人群健康档案进行整理4680份。普通人群整理7200份。二是对新建档案在接收时严格把关,认真逐卷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三是认真落实防止信息泄露、防潮、防鼠害等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对档案分类管理,对特殊人群进行花名册登记并按时随访。

五、强化措施,完善设施。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强管理措施,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职工业务学习,增强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利用、电子档案的录入做好服务工作。

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2

1 首先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1) 制作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流动版面,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轮流宣教; (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设置了健康教育室, 配备电视机、VCD, 进行健康教育; (3) 组织医务人员上街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义诊活动; (4) 开展慢性病防治讲座和免费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资料7000多份。让居民群众逐渐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各种信息和知识相关, 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请居委会出面沟通

由于居委会长期进行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 与居民关系更好, 因此, 通过居委会推广健康档案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居委会派人与我们共同下户, 可以明显改善居民的不配合态度。通过居委会的宣传, 让居民更加了解健康档案的作用, 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入户前做好和当地居委会的协调工作, 张贴或发放《告居民书》等, 免费为辖区20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 包括心电图、三大常规、血脂分析, 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打消居民的顾虑;调查人明确身份或佩戴胸卡;调查完后将取得的资料认真分类、归档。

3 结合日常业务工作

在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卫生服务的时候, 做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工作, 取得居民的配合, 就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有一次, 一居民因咳嗽来社区卫生服务站买药, 医生找出健康档案一看, 此居民患有高血压, 服用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就是干咳, 因此建议患者改服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患者的咳嗽症状很快消失, 让患者感受到了建档的好处, 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4 几个月来, 我们访问了九个居委会两千户家庭免费查体1500余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200份

统计高脂血症现患率为28.58%, 高血压现患率为29.22%, 糖尿病现患率为5.49%, 精神病现患率为0.699%, 恶性肿瘤现患率为1.43%, 结核病现患率为0.12%。

5 讨论

5.1 政府行为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和有效途径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必须强化政府行为。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来看, 没有各级政府履行职责, 采取行政干预手段, 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 我们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5.2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必须依靠相关政策鼎力扶持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大众性的服务, 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量大,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没有政府财政支持, 医院领导不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无法进行,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 进行合理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

5.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医院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 提高人的健康生命质量, 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变革, 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 走出院门进入家庭, 彻底改变“坐等病人”的旧习惯, 使社区卫生服务者成为居民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咨询者、朋友, 主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4 强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改变居民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疾病是由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如肿瘤、心脏病、性病等已给居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提高, 但人们的健康水平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反而使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数增加, 这主要是由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如吸烟、酗酒、情绪紧张等所引起的。人们只要略微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将大大降低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摘要:本文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指出政府干预和财政扶持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保障。

为子女建立健康档案 篇3

一般来讲,儿童健康档案可包括以下内容:

1、生长发育资料:对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定期测量其身高、体重、胸围、头围,并与该年龄组的儿童平均值比较,观察其发育是否正常。进入学龄期后,除继续观察上述指标外,还应注意其视力的变化,以防止近视的发生。

2、预防接触史:胎儿出生后,到居住地段的防疫部门建立预防接种卡,定期预防接种并妥善保管;以便入园,入学查询。

3、各种疾病史:小孩以往的门诊、住院病历是记载各种疾病历史的原始依据,对今后医疗活动大有帮助,要逐年收集。防止丢失。

4、各种过敏史: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活动中出现的过敏情况,诸如食物过敏史、接触过敏史、药物过敏历,要记入档案,并及时提醒本人,使其避免进食过敏食物和接触过敏源,并为医生用药提供意见。

5、青春发育史: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青春期的转折也应有所掌握。如女孩的首次月经,男孩的首次遗精等,以便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并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毛病。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4

卞路口乡现有24个行政村,辖区内共有居民5.2万余人。为了落实好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关于实施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我乡作为试点乡镇之一,于8月2日启动此项目,现将我乡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督导有力

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首先召开了班子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以王宇乡长为组长,乡直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卞路口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成立了督导组,由各点班子成员任组长。督导组对行政村及村卫生所分片包干,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到所分行政村与乡村干部、乡村医生一起走村串户,严把首次入户调查关,对每户每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询问,做好各项记录,保证一户不漏,一人不少的建立档案。其次为解决乡村干部和乡村医生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乡政府要求乡村干部和乡村医生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此项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职责给予了明确的分工,乡村干部做好宣传、动员、协调、外出人员 1

联系等工作,乡村医生做好入户登记、表格填写、健康体检等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扯皮,进度慢的行政村,给包村干部、乡村医生通报批评,限期改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其

三、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县纪委李书记、县政府夏县长及卫生局主要领导冒着炎热酷暑两次到我乡亲自深入到行政村进行检查指导。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询问工作开展情况,对每一张表格仔细查阅,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对我乡开展好此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广泛宣传、耐心说教、克难攻坚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中,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为此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乡卫生院出动宣传车一辆,到本乡所有村庄进行宣传,各行政村利用高音喇叭每天分2次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播放,每户发放明白卡一份。开展此项工作20多天来,全乡挂过街条幅10条,发放明白卡12000多份;卫生院及各行政村卫生所办宣传版面25块共12期,并在乡电视插转台播放宣传内容10天。使全乡广大群众明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好处,大多数群众都很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建档中还有些群众存在多种顾虑,不理解不配合这项工作,一些群众认为健康档案建不建没啥用,有个别艾滋病、乙肝等慢性传染病人担心暴漏了自己的隐私给自己或子女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的乡村干部、包片医生及乡村医生对这些特殊人群上门宣传政策,告诉他们除医生、管档案人员外其他人员绝对不知道。同时向他们承诺这些资料是保密的,请他们放心,消除了他们心里的疙瘩,使他们顺利建档。对老弱病残不能到指定体检登记处者,乡村医生带着体检设备到这些群众家里体检、登记,除外出人员外,尽量做到一户不漏。

三、科技先行、建好平台、务求实效

为了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需要,(一)乡卫生院及各行政村卫生所共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人体磅、视力表等设备,各个微机网络全部开通;乡卫生院还专门建立了微机室、档案室,购置了文件柜,对全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分村组进行归档保存管理,并录入微机,便于查阅。为我乡下一步实施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乡政府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后,卫生院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对全乡村医进行电脑知识、表格填写、电子录入等方面的的技术培训。使每位村医都能掌握入户调查、健康体检、填写表格、特殊人群分类、电脑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把工作质量关。要求乡村医生先以草稿的形式登记,对各种数据一丝不苟的输入微机,然后核对无误后再填写纸质档案。这样既保证了纸质登记表和微机内容一致,又减少了浪

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通过全乡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到8月22日,我乡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1858人份,输入微机23860人份。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5

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9〕27号)精神及《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要求,省卫生厅决定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陕西省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列。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国家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乡卫生院迅速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 在2009年、2010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2011年的工作。现我就*****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作一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辖区总共统辖8个行政村,人口约9753人,2010年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人数约4388人,建立健康档案数为4380人,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各4380份,建档率44.9%;2011年应建立居民健康的档案2930份,实际建立健康档案3000份,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各3000份,建档率30.7%,已完成总工作量的75.6%,建立居民健康的档案7380份。

二、工作实施的方法

(一)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方法。有乡卫生院统一制定方案,分解到各村,有各村卫生室统计汇总人数后统一上报给乡卫生院,我们统一组织体检、建档。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的方式。我们统一制定方案后,组织各村村医培训学习,然后在各村进行广泛宣传,人群众知晓这项政策的好处,自觉参与进来。

(三)规范建档,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安排专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外出学习借鉴建档较好单位的经验,安排专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录入,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有效、无误的开展。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们体检过的4380人中患高血压的约有100人,患病率在2.2%,其中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吸烟、饮酒史;冠心病人数10人左右,患病率0.2%,其中部分人员常年进行超负荷体力劳动,其他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和残疾疾病的发生,几年居民健康档案为全面、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坚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危险因素分析

目前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看我乡群众普遍缺乏合理锻炼,体力劳动量较大;生活行为习惯不合理;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按时参加体检,这是影响他们健康的普遍因素。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流动人口较大,实际在家人员相对较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工作进展跟不上计划;我乡交通不便,人员居住分散,服务覆盖面不广。

六、工作计划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决定下一步对我院职工和个村卫生室负责人进行全体培训后,完善各项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我们决定将逐村逐户的进行入户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知晓率,争取使得我乡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和定期体检的必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使奖励哦居民健康档案能真正为群众服务。

*****卫生院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实施方案 篇6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施计划与方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国家已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及范围和内容

通过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全镇基本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目标:2011年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建档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二、项目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任务:建立覆盖我镇的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

2.基本规划:2011年,探索建成覆盖全镇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全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建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三、项目实施监督与考核

1.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

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2.督导考核主要内容: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经费管理和使用、建档数量和质量、档案更新与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程度等。3.主要评价指标: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江左镇卫生院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居民观念传统, 健康意识欠缺

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 生病后再上医院”的想法。他们不懂许多疾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 更没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 也不懂建档的具体作用。其次, 传统的医患模式是医护人员被动, 病人主动, 都是居民患病后再来医院找医护人员并由他们掏钱, 所以很多居民对于医护人员免费上门为他们的健康建立档案持怀疑态度, 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同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 害怕上当受骗, 因此, 社区护士与社区人员初次接触过程中, 往往会不受欢迎, 大多吃闭门羹。

1.2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 存在年龄、性别、知识层次、地域 (语言) 、信仰等差异

老年人普遍存在听力和视力减退, 甚至言语时口齿不清,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建档时医患之间的交流, 从而影响建档的进程。年轻男性则认为能吃能睡能工作便是健康, “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 生病后再上医院”, 对建档工作敷衍了事。而大多数妇女在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上, 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不高, 所以不愿意在社区服务站建档。其次, 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知识层次低者对医务人员宣教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 他们都是医保人员, 单位每年有常规的体检, 有的还有私人医生, 认为没必要在社区建档, 所以配合意愿很低。再次, 来自不同地方的居民操不同方言, 和参与建档的医护人员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 从而影响了建档工作的进行。最后, 由于信仰不同, 有的居民对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特别排斥, 不愿意靠近, 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辱骂, 更别提建档。

1.3 辖区居民租住户多, 流动性大, 人户分离多

有的居民建立了档案之后, 租房合同到期, 变更地址, 另租他处居住。而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 即所谓的人户分离, 造成漏建档, 重复建档, 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问题。许多档案建好后内容得不到充实和更新, 成为漏档、死档。

1.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匮乏, 经验不足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存在人力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压力重, 高学历医护人员不愿意在社区工作, 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性大。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 不利于健康知识宣教, 影响医护患关系的建立, 从而影响建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 由于社区医务人员流动性大造成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 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 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 严重阻碍建档工作的进展, 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

1.5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

由于8小时工作制, 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 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 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 难免要影响顺利建档。

1.6 已建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预防保健工作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硬件设备普遍落后。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普遍缺乏计算机应用知识。由于硬软件的限制, 一次性输入的健康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和添加, 只能反应居民登记时的健康状况。对慢性病的追踪, 随访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录入, 形成死档。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不能满足, 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强化政府职能

2.1.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为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政府实行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 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 加大政府对建档工作的经济投入, 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 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建立和管理机制, 从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保质保量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2.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更要提高认识, 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 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 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 搭配合理, 分区包干负责, 明确职责分工, 并积极开展现场调查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

2.2 争取各单位、团体、社会机构的支持、合作与参与

2.2.1 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社区居民QQ群、社区宣传栏等, 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职责,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和医保的区别, 所辖社区责任医护人员名单, 开始建档的时间, 需要居民配合的事项等, 使居民对建档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

2.2.2 采取在居委会、老年大学等, 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常去的地方, 开展宣教健康知识, 发放建档宣传单, 播放健康有关的宣传片, 表演有键康建档内容的文艺节目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引导居民对建档工作进一步的了解。

2.3 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从以病人为中心的区内服务, 向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服务转变, 社区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建档的重要性, 对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应有高度的自觉性, 强烈的责任心。不怕拒绝, 不怕辛苦, 牢固树立扎根社区、时刻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理念。

2.4 提高自身素质, 密切医护患关系

社区医务人员除了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外, 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入户调查时举止得体, 语言恰当, 对居民的提问回答及时, 耐心细致, 不厌其烦, 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从而消除戒备心理, 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5 严格建档前的培训工作

为保证健康档案的质量, 对所有参与入户调查与复核的工作人员, 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习该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2]。规范档案格式, 加强责任心教育, 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进行系统抽样复核以及建档后档案的管理和维护等。

2.6 入户调查时特别注意技巧运用

2.6.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 即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叉开, 人员每小组资历高低搭配, 每组人员必须有一人会本地方言。

2.6.2 社区医务人员统一工作服, 工作包, 佩戴统一制定的胸牌。工作服宜穿居民容易接受的粉红颜色, 这样老年人不忌讳, 小朋友也不惧怕。这样入户建档被拒之门外的现象明显降低了, 大大提高了建档的效率。

2.6.3 通过124模式, 即从“1”个门诊病人, “2”种慢性病, “4”种特殊人群为突破口, 开始建立健康档案[3], “1”指一个门诊挂号病人, 利用门诊病人首诊时建档, 他们容易接受。“2”指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多发病, 他们对建档的需求意愿高。“4”种特殊人群指孕产妇、慢性病病人、低保户和残疾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2.6.4 入户时首先自我介绍, 说明来意, 进一步澄清对方对此事的知晓程度, 并说明对方有知情同意的权力。对于有排斥和抵抗情绪的居民, 可以先予以测量血压, 同时耐心做好解释直至接受。

2.6.5 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点方法各异。与老年人交谈要注意以更尊重更关心的语言和口气, 交谈时多运用“我们”两个字, 以增加亲近感。对于爱唠叨的老人, 采用触摸或反复给予帮助 (如饮水) 的方式打断其说话, 不能直接打断或显露出不耐烦, 以免伤害对方。对于听力障碍者, 应凑在老人耳边大声说话, 并辅以手势及点头等动作。对于视力障碍者, 握住他的手交谈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内向、寡言者应以亲切的语言鼓励对方说话。与年轻人交谈避免沉默, 避免教训性语言。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交谈要用通俗易懂的方言, 简明扼要。

2.6.6 私密敏感问题小心有策略地对待。不能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 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 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对于婚育问题可以先从家庭人口着手, 询问家里常住人口情况, 然后再引出婚姻方面的问题。对于职业、收入应以聊家常的方式使对方进入话题达到访视目的。

2.7 加强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2.7.1 统一规划,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 对各社区居民的建康档案实行联网管理, 以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避免流动人口漏建档案和重复建档。

2.7.2 加强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 做好动态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及时记录居民每段时间身体建康状况和跟踪、随访的结果, 以使档案得到及时的补充、添加和更新, 使建康档案真正做到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2.7.3 做好信息的保密管理。

为防止个人信息泄漏, 提高居民对建档的认可率, 入户调查时写错的资料不能随便扔弃。已调查记录的文字信息专机录入, 专人管理, 专人维护, 并建立健康档案信息使用审核登记制度[4], 非授权不能访视。做好建康档案信息保密工作, 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8 做好随访工作

对已建档的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人、智障残疾病人等定期开展上门随访工作, 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 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 从而消除未建档居民对建档的疑问和顾虑, 最终接受并配合建档。

参考文献

[1]李莉, 徐哲峰.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4 (1) :43-45.

[2]李恩德, 玉志超, 张勤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入户调查的质量控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0, 20 (10) :52-53.

[3]李芳键, 周红伟, 王家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方法和技巧[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2) :152-153.

浅谈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篇8

1.1  有助于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其职业倦怠。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教师心理问题,帮助其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实现缓冲教师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平衡,促进个人成长目标。

1.2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健全合格人才。

1.3  有助于学校科学管理。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弥补高校教师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三方面内容的缺憾,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能,帮助教师确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应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客观记录。一是全面综合测评,除心理测验外还要包括自我与他人的观察评价。二是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量工具。三是方法适当,使用正确,严格遵守相应规则。

2.2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观点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标为导向,规范有序地收集资料;二是资料应尽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心理档案资料,准确反映教师心理的变化;四是使用的测评工具尽可能前后一致,便于结果分析。

2.3  全面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所收集的资料应包含师德修养、教育机智、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及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评价,同时包含教师的个性心理差异,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教师的综合影响等。

2.4  发展性原则。教师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反映了教师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完善发展。教师从岗前培训到熟练教学,其心理活动伴随着专业活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以便预测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5  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专人负责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其个人信息及测试结果等资料,非专业人员包括行政领导等不得随意翻阅、泄露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不得公开教师个人真实信息,避免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询案例时,须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对资料进行适当处理。

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体咨询及团体咨询等方式,综合记录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3.1  高校教师基本资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专业背景、学历、职称、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居住地、父母健康状况、家中排行、近亲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对高校工作的看法包括: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等。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近期有无烦恼,应对烦恼与挫折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

3.2  经过标准化信效度检验的心理测评量表。主要是: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健康问卷(GH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个性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和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总体幸福量表(GWB)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

其他心理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弹性量表等。

3.3  个体咨询辅导记录。咨询员对每次咨询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咨询时间、地点、咨询师、来访者、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建议、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和转介情况等。

3.4  团体咨询辅导记录。咨询员对团体咨询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团体咨询的目标及活动名称、团体成员、团体契约书、团体咨询活动方案的操作步骤、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等。

健康扶贫整改报告 篇9

整改报告

2018年5月30日,县卫计局健康扶贫办领导到我院进行了健康扶贫工作督导,对东城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现场查阅资料和下村入户调查,并在督导工作完成后指出几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我院在一周内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了整改。

1、存在问题:健康扶贫宣传氛围不浓厚

整改措施:针对督导组提出的问题,东城卫生院健康扶贫办公室迅速将健康扶贫所需宣传的资料告知办公室,第二天就组织人员将健康扶贫人员流程图和提示语悬挂在一楼大厅内。

2、存在问题:卫生室未看到健康扶贫人员花名册。

整改措施:医院扶贫办第二天就将相关花名册再次打印出来发放给了辖区卫生室并告知一定好好存档。

3、存在问题:《单县患病贫困群众健康档案》更新滞后。

整改措施:组织人员进行了入户调查,将调查信息整理出来写入档案,以后由健康扶贫办公室专人负责管理健康扶贫人员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4、存在问题:未看到健康扶贫“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就诊台账。整改措施:重新整理健康扶贫患者就诊台账,并存放在健康扶贫办公室。

5、存在问题:档案不规范。

整改措施:派专人对健康扶贫档案进行重新整理,补齐缺项、分类存放。

6、存在问题:“八个一”落实不到位。

整改措施:逐一入户重新核查八个一落实情况,给丢失“八个一”落实材料的贫困户重新发放政策材料。

7、存在问题:未看到因病致贫患病贫困人口核实核准登记表及疾病认定表。

整改措施:重新整理档案,将核准患病群众的缺少登记表和认定表的都进行了完善。

8、存在问题: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

整改措施:通过发放健康扶贫政策材料和增加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以及对健康扶贫人员入户宣传,增加健康扶贫政策的群众知晓率。

通过此次局领导督导检查,我院明确了下一步东城健康扶贫工作重点:

1.增强思想认识抓整改 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性,确保相关人员把健康扶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作为重点工程来干。要将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认真贯彻落卫计局健康扶贫办工作要求。做好整改措施,迅速行动。

2.加强扶贫资料管理

按照局健康扶贫办要求,认真、真实、收集整理和归档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相关资料,及时收集整理所有工作动态资料,及时存入个人档案,做到痕迹管理不漏一人、不漏一册。

3.提高宣传力度

针对健康扶贫工作中的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宣传,动员卫生院、卫生室两级人员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方位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做到政策入脑入心。

单县东城卫生院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10

【摘要】通过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判断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健康档案 问题对策 研究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记录的文件,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和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建立规范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医务人员没有明确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建立纸质健康档案是劳命伤财,废力不讨好地事,没有明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二是现在的村(居)民认为只要没病是否建立健康档案与否并无直接关系。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康”。不只是“有病”看医生,而是在健康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个人的机体代谢更加趋于完美。

(二)后续管理未跟上。一是建档后尚未形成建立、保管、利用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是由村建、镇建、还是镇村合建,档案存放到哪里更好,防治如何有机结合,镇村如何运转等等,没有可资借鉴的固有模式,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建档阶段;二是没有很好地保管、使用机制。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现有的纸质档案仅能作为掌握基本信息的“绿本本”和为建而建的“死档案”,不能很好地进行诊疗信息的更新。

(三)内容标准不统一。在建档内容上,有的首次建档只进行了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和信息卡的填写;有的在前三者基础上增加了体检表,责任医生和建档人等相关内容的填写没有进行统一要求。在编码规则上,大部分是按照省里要求的十六位编码规则进行的,而有的又是按照合作医疗编码格式进行的编码,另外档案封面的末位编码是填写还是不填写,或者是填写户主的编码等,全区编码格式不统一。在服务项目上,涉及妇幼保健的全区服务规范尚未出台,有些新的要求与建档表格内容是否一致,也是原因之一。

(四)工作任务很繁重。一是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在我区才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前提是基础,在建档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的同时,要求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要达到规范要求,节奏过快,并非一躇而就的事;二是有些村(居)民流动性大,居住地点不固定,健康档案不能及时的建立和更新;三是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误以为“建立健康档案的就是来拉生意的”,工作人员往往遭遇群众的“闭门羹”,无疑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五)建档方法待创新。当前的建档有卫生院抽调人员进行的建档,也有依赖于村卫生室进行的建档,大多采取的入户调查,健康体检的方式进行的,如全部依托卫生院建档,耗时耗力不说,进度也很缓慢,就其本质来说只是完成了一般体检项目和基础信息录入。

(六)设施设备很落后。“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须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只有档案室具备此条件,由于健康档案是动态档案,存放到档案室实不现实。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讲,理想状态是将已建立地档案存放在收费室,与合作医疗管理科合并,便于及时调取、查阅和利用档案,而现已建立的档案基本上都存放在公卫科内,根本不具备档案管理“八防”的要求,也不便利用。

二、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健康档案在“一把手”工程中的渗透力。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居民健康档案有关的系统性资料,是扩大医疗市场、掌握医疗信息,规避医疗风险的需要,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是实施预防医学措施,评价医疗质量的需要,是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医患沟通的需要。因此要将健康档案纳入镇村卫生工作的主要考量之一,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区、镇、村和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形成领导重视、专班负责、部门指导的良性工作格局,切实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感染力。

通过会议、板报、广播、告之书等渠道多形式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形成领导认为必要,群众认为必需,专班认为必然的主动建档、愿意建档的氛围,真正使群众觉得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其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诊疗服务过程的系统记录文件,建档对健康有好处;使医务人员认为居民健康档是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两者相辅相成,建档对医疗服务有促进;使各级领导感到居民健康档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可以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建档对公共财政有益处;使医疗机构明确居民健康档案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基本医疗对公共卫生项目的排它性,两项职能并驾齐驱,建档对建树品牌有帮助,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感染力。

(三)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操控力。

一是要明确建立健康档案的内容,即首次建档究竟建什么,怎么建,填哪些表格,笔者认为,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区尚属起步年,可以考虑按照《宜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通知》(宜卫函[2010]38号)文件要求,只要完整填写健康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以及居民健康信息卡三项表单即视为完成首次建档,其他的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在居民发生诊疗活动后及时补充和更新完善,实现一年起步,两年规范,三年建完的工作目标。

二是要明确建档的工作目标。既要明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目标,又要明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极目标,不能仅限于为建档而建档,更要明确建档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切实明确建档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建档的目标,建档是服务的内容,服务也是建档的形式,建档统领基本公卫服务,公卫服务融入建档之中,从而实现在建档中服务,在服务中建档。

三是要统一建档标准。要按照《湖北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009)》要求,做到统一内容标准,一般对象有哪些资料,重点对象有哪些资料,今年的访视资料是否全部按规定完成等;统一编码规则。基于健康档案和合作医疗证编码规则不同,可统一为:10至11位为村编码,村编码与合作医疗证编码一致,12至15位为家庭户流水编码,统一以村为单位从1开始编起;第16位为家庭成员编码,以家庭为单位按成员的长幼顺序从1开始编起;统一填写口径,如封面的编码可统一为填写第一位家庭成员,责任医生为辖区内乡村医生,多位医生按管片划分,做到不空项、缺项、漏项,保证建档质量,切实为动态记录居民健康资料的系统化打下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创新力。

一要立足“三个先后”。建档可按照先试点、后铺开,先重点、后全面,先基础、后完善的原则进行。即在实施方法上采取个别村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开建档。同时要统筹安排居民建档与日常医疗服务,做到相互促进;先突出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老(65岁以上老年人)、少(0-36个月儿童)、孕(孕产妇)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和健康管理记录,以重点对象带动重点家庭,再逐步推向所有人群建档;利用合作医疗信息平台、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妇幼保健信息平台或人口信息管理平台等可以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弄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与户主的关系、户籍、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再通过门诊接诊、健康体检、疾病筛查或入户服务等方式逐步采集或完善相关信息,确保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与有效性。

二要坚持有序推进。为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各村在建档中务必以组为单位,按照应建则建、建就建完、建就建好的原则逐户逐员进行规范建档,确保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好是将慢病服务的考核指标与建档进度保持一致。

三要加快推进健康档案数据信息化。没有健康档案数据信息平台就无法保证信息的更新。当前,档案主要建立了基本信息和重点对象随访内容,对于患者的就诊、转诊、会诊内容的更新是无法进行的,而且对一年四次的随访,如何保管和更新等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开发出信息管理平台,而且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很有必要。

四要明确后续管理。一是建议局机关成立公共卫生股,做到一个科室对外,一个声音向下,便于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部署和集中指导;二是档案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建立以后,要出台相应的办法,如何存放,如何保管,如何使用,从而发挥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督导和管理,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牵引力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 篇11

关键词:健康档案,建立,应用,管理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 明确提出“从2009年开始, 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实施规范管理”[1]。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 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是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健康档案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应用、管理提出粗浅的认识和方法。

1、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

完整、准确的居民健康档案, 记录了居民在生病时的各种检查、治疗、好转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有关的问题, 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记录, 它能全面地反映居民一生的健康状况, 尤其是疾病就诊的全过程, 成为保护居民、医生和医院利益的重要记录, 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 改善医德医风, 缓解医患关系, 解决医疗纠纷提供有效的依据。

1.2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原则

一是加强宣传, 居民自愿的原则。二是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等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 逐步扩展到全人群[3]。三是前瞻性原则。通过健康检查、防癌普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四是动态性原则。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要及时了解, 及时记录, 做到定期地、连续地、动态地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五是保密性原则。对居民的健康档案, 要严格执行规范管理, 杜绝以任何形式泄漏居民健康档案中涉及个人和家庭的隐私。

1.3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1.3.1 居民的基本情况: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药物过敏史、婚育史、生活行为习惯) , 免疫接种记录, 体格检查主要指标记录, 疾病诊断记录, 病史记录等[2]。

1.3.2 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家庭经济状况, 成员变动记录, 卫生保健记录, 家庭主要问题记录, 家庭成员目录等。

1.3.3 社区情况: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社区环境, 人口密集度, 社区卫生状况, 保安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资料与服务状况, 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统计分析评估结果。

1.3.4 居民健康检查情况:包括一般检查, 慢性病筛查, 防癌普查等。

1.3.5 重点人群健康检查情况:

老年人, 0~3岁儿童, 孕产妇, 高血压患者, 糖尿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健康检查记录。

1.3.6 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空和国家计划免疫, 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情况。

1.3.7 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

酸, 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情况。

1.3.8 其他情况:日常诊疗、转诊、会诊情况。

1.4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法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系统的工作。由于居民健康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社区人口多, 人员复杂, 流动性大, 人户分离现象突出, 加上居民健康意识淡薄, 对建档积极性不高, 因此, 建档工作必须做到:

一是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要让居民知道, 健康信息卡建立后, 不论到哪里看病, 只要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 挂号时交给挂号员刷一下, 给你诊病的医生就可在电脑里看到你的健康档案。这样, 既可缩短看病时间, 又节省医疗开支。从而, 使居民提高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优先为重点人群建档。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的儿童等建立健康档案。

三是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如日常诊疗, 健康体检, 入户调查等为居民建档。

2、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与管理

为使健康档案不成“死档案”, 我们应该注重做好健康档案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领导重视, 增加投入。领导重视是搞好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管理工作的保证。目前, 有些医疗机构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 医务人员的工资主要来源于诊疗业务收入, 健康档案管理的人力及资金严重不足。因此, 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

二是专人管理, 注意保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健康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健康档案和其他档案不同, 是连续的、动态的、需居民终生保存的健康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经过业务和保密工作专门培训, 以提高其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整理档案, 编号存放。对已建立的档案资料, 要检查档案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婚姻状况、职业、住址、联系电话等自然情况的填写是否完整, 各项目登记是否符合要求, 确认无误后统一编号存放。每个居民的档案号码是独立的, 每个社区医院只有一套病人姓名索引。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居民终生保存或调离, 有价值的应永久保存。

四是备份纸质病历, 及时补录档案。居民的病史是不断变化的。笔者认为纸质病历最好复写一式两份, 一份医院保存, 一份复写在病历上由居民保存。这样, 既能将医院诊疗的情况及时录入电脑, 又能使居民通过病历了解本人的诊疗情况。

五是实现软件管理, 保证信息安全。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健康档案数据逐一录入电脑存储, 实现软件管理。要定期做好数据备份, 防止因黑客、病毒攻击或因设备故障而丢失, 并做好数据信息的保密。

六是建立网络平台, 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计算机网络, 建立起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服务平台。这种以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为依托, 让居民放心在社区医院看病的做法, 不但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减轻二、三级医院的诊疗压力, 而且能较好地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总之,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 就是为了及时、准确、更好地提供利用。只有做到资料完整准确、及时归档、科学管理, 建立起省、市、县乃至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 才能实现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波.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J].健康研究, 第29卷, 第6期, 2009, 12

[2]沈培林.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 2011年6月, 第9卷, 第11期

上一篇:祝福医生的句子下一篇:案例分析大赛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