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设计(共3篇)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常识性的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近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1、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本框,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些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刚开始接触,比较难。
教学目标分析2、1知识与技能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多种势力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只要求识记。
2、2过程与方法
应着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是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本框对矛盾概念的分析,对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论述,都体现了这一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者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学情分析 3、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等有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矛盾的概念会容易很多,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3、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矛盾的观点,具有了对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分析法,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3、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高二的学生处于文理分科,转变学科观念,和前途选择的关键时期,他们大都涉世不深、阅历浅显,感性的东西非常容易接受,但思维方法简单,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够成熟,从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我认为应当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
3、4学法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本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哲学矛盾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故以讲读为主,辅以议论、谈话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思维能力的能力。
4教学过程设计 4、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什么是矛盾?举例说明
问题2哲学矛盾概念和具体矛盾的关系
问题3什么是对立统一?举例说明
问题4矛盾的双方是什么关系?
问题5矛盾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联系材料加以说明4、2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从教材引用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呢?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板书)
⑴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
如书中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这些对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⑵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板书)
设问:统一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板书)
请同学们看P88漫画《他敢剪吗》,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板书)
P88“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你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呢?①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②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①天下事、人之为学都有难易之分,这正是它们对立的一面;②难和易相互依存,共处于天下事、人之为学之中,难易转化的条件关键在去“为”、去“学”,只有立志去“为”、去“学”,才能化难为易。
引进负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提示:汗水指的是什么?凡人和天才之间的转化条件又是什么?
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理解“统一”的含义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呢,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这种依存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荒谬的。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
①统一离不开对立。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比如,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同理,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
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论:“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就没有自由”
这一观点扩大了自由与纪律的对立,否认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殊不知,离开纪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反过来,只有纪律,否定自由,集体也会失去活力,影响个性的发展。总之,也就是说,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⑷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板书)
看P89第4段,在学校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学校与附近的企事来单位、街道或村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关系。
⑸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板书)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4、3反思结论,归纳总结
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一是有利于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来);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其体味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4题组练习(略)
5教学设计说明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常识性的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 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 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 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 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本框的重点, 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 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 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学生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比较难。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要求通过教学, 使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只要求识记。
(二) 过程与方法
应着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本框对矛盾概念的分析, 对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论述, 都体现了这一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使学生明确, 没有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 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者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 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三、学情分析
(一)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等有关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矛盾的概念会容易很多, 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
(二)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矛盾的观点, 具有对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掌握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 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性, 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
(三)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高二的学生处于文理分科、转变学科观念和前途选择的关键时期, 他们大都涉世不深、阅历浅, 感性的东西非常容易接受, 但思维方法简单, 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够成熟, 教师要从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 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的生活现象之中, 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 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本框内容较为抽象, 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哲学矛盾概念,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故以讲读、提问为主, 辅以议论、探讨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材、课件、小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境:
视频播放:《“矛盾之战”西班牙战胜荷兰》
提问:这是2010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 在这场比赛中西班牙和荷兰是一种什么关系?
西班牙和荷兰是对手, 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一方, 这场球赛还打得下去吗?说明他们还有一种什么关系?他们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请同学们边看教材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这场“矛盾之战”中, 你发现了几对矛盾?
2.你是如何理解矛盾的?
3.在理解时我们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提问:请根据刚才看书和日常生活中对矛盾的理解, 回答第一个问题。
提问:你为什么说他们是矛盾呢?什么是矛盾?
提问:从这个含义我们可以看出, 矛盾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某一事物的矛盾包含几个方面?他们是什么关系?
提问:什么是对立统一呢?这几对矛盾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对立的?
提问: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 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对立”是否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问:这几对矛盾除了具有对立特征之外, 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以上几对矛盾是如何体现矛盾的“同一性”的?
提问:在决赛当中, 荷兰队被西班牙队以1∶0战败, 此时, 荷兰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一种什么情形?
提问:转化是无条件的吗?向哪里转化?
提问: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可以分割吗?为什么?
自制漫画FLASH:《它敢剪吗?》 (动画播放时适时引导、讲解)
1.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提问:对立和统一是什么关系?
提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存在于事物内部还是外部?
2.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预习导学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性办法
(1)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其他处于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并在一定条件下。
(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
、起着
的方面。次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
、不起
的方面。(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的 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
,又相互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4)
和
、矛盾的 和
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
的矛盾分析法,坚持
和
相统一的认识方法。(5)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
的两点位,而不是
;重点论是看到
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
和。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是马克思主义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地解决矛盾的。任务二
合作探究 探究一:
警察:“你说有车把你撞了就溜之大吉?你看清那辆车的车号了吗?”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牌子?”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颜色?” 女士:“没看清。” 警察:“开车的司机是什么穿着?” 女士:“下边穿的什么我没看见,上身穿的是铁锈红纯色雅茄呢新潮高领套头衫,脖子上戴的是镶宝石粉红三环珍珠项链,浅棕色哈罗兹公司精致高档貂皮披肩,头上戴了一顶俏式福特南垂边帽,帽子上还缀着好些花儿„„(1)女士提供的线索有价值吗?
(2)该女士犯了什么错误?
探究二: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探究三:
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御使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上述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这个道理有什么重要性?
任务三
达标提升 1.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2.据《人民日报》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这表明()
①事物间的联系时随意志转移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办事情要统筹兼顾 4.《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的哲学寓意是()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
B.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C.看问题要分清主次,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包括文化在内的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表现为“硬实力”的质量与数量,但文化这种“软实力”在其中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是“硬实力”的有效补充,而且还能“以柔克刚”。因此,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是刚柔并济、“软”“硬”兼备。这说明()
A.要坚持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B.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要着重把握重点和主流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一些专家认为,今天对古沙漠、古河道、戈壁,主要是保护而不是种草种树;而在沙漠和绿洲过渡带上,则要具体分析,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乔则乔。这一切的核心在一个“退”字,关键又在“人退”,“退”出则林茂草丰。这种观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③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口的素质,把人口的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段话体现了()
①主观符合客观的方法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矛盾分析的方法
④两点论、两分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近年来,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与中央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是分不开的。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中央没有采取“一刀切”“急刹车”的办法,而是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 10.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总的看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上述论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那些道理?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二年级政治教学工作总结11-21
高二政治文11-16
高二政治组总结06-11
高二政治周考11-26
《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说课稿06-05
高二政治集体备课稿06-07
学习高二政治的方法06-08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05-24
高二政治重要知识复习方法07-11
高二政治学期工作计划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