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用法】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典故】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成语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原词是掩耳盗钟。
故事里说了:一个小偷去范氏家偷点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就想把大钟搬回家,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搬不动,他便决定把钟敲碎,然后搬回家。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铁锤,拚命朝大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吓一跳说:“这不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吗?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出一个办法,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他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可是,他以为别人听不见,其实是他自己听不见,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还是被别人抓住了。
所以我们做人的.道理,应该不要贪心、也不要偷别人的东西!
更多读书笔记推荐:
《少年天子》读书笔记
《冰是睡着的水》读书笔记
小偷左看看,右看看,在确定四周没人后,翻墙跳了进去。他看到院子里有一口用青铜铸成的大钟,觉得能卖点儿钱,就想把它偷走。可是这口钟实在是太大了,他怎么搬也搬不动。他想了想,最后决定把钟砸碎,一点儿一点儿运出去。
于是,小偷从院子里找来一把锤子,使劲儿朝大钟砸去。没想到,大钟立刻发出了“咣咣”的响声。小偷吓坏了,生怕钟声会把附近的人引来,他一心急就用手捂住了耳朵。这时,钟声突然变得小了起来。
“哈哈,这下有办法了,只要把耳朵捂住就不用担心会听到钟声了!”小偷一边想,一边找来两个小布团塞到耳朵里,然后拿起锤子继续砸起钟来。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 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读音。
3. 同桌分段练读。
三、朗读展示
1. 开火车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2. 交流读后收获: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导学习第一、二段。
1. 指名读第一、二段。
2. 讨论交流:作者喜欢蒲公英吗?他是怎样对待蒲公英的?
3. 练习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自学第二、三节。
1. 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 讨论:“我”有什么新发现?“我”有了新发现后,有什么变化?
六、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
1. 读熟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4段。
2. 课外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看有什么新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词,写后纠正错字。
2. 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3. 说说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二、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 讨论:作者是怎样发现新问题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 课文中是怎样写“我”的新发现的?
4.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时 间:早晨 → 中午 → 傍晚 →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绿色→( )→( )→( )
花的形状:( )→( )→( )→( )
5. 小组汇报: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四、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看有什么新发现,写到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时 间:早晨 → 中午 → 傍晚 →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绿色→ (金色)→ (绿色) →(绿色)
花的形状:(合拢)→(张开)→ (合拢) →(合拢)
仔细观察,会有新发现
教学反思: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个人又反思了一夜,决定再也不干偷偷摸摸的事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当他又经过人家大门前,看到那个精致铃铛时,他的贼心又起了。这次,经过深深地思考,总结上次偷盗的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先用棉球把自己的耳朵紧紧塞严,再找块布蒙住自己的整个脸,只露出一双可以随时观察的眼睛,然后用锤子敲破铃铛,再一块一块搬走。在这个人眼里,今天这个主意真是十全十美的呀!既不会被发现认出,也能偷走铃铛,真是个绝妙的办法。
他得意地捂住嘴巴偷笑,“嘿嘿...嘿嘿...”,四下瞅瞅确定无人后,悄悄蒙好脸,把两只耳朵里塞满了棉球,高高举起借来的锤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对着铃铛一锤子敲下去,只听“咣当”一声,铃铛被敲破了,可他也没听见,正准备乐呵呵地搬走呢!还没等他拾起地面上的铃铛片,听到声音的主人,已经迅速跑出来,把他给抓住了。这个人只能又认栽了,这次他还得赔偿敲破铃铛的损失呢!这个人真愚昧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要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做了坏事,除非你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这个人回到家后,不但没有对自己偷盗的行为感到不安,而且心里想的和惦记的还是人家的那个铃铛,一直在想着怎么样才能偷到铃铛而不被主人发现。
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到了一条他自以为是万无一失的妙计。他想,既然一碰铃铛铃铛就会发出响声,那何不让铃铛一直发出响声,这样不就可以引起主人的麻痹思想,不就可以顺利的偷到铃铛。采取什么办法能让铃铛一直不停的响着呢?对,自己制造一场大风,让铃铛在大风的吹动下一直不停地响着,这样,就不怕被主人发现了。于是他拿了一把大扇子不停的向铃铛扇风,让铃铛一直不停的响着。
好长时间过去了,在他以为铃铛的主人被已经他的行为麻痹了的时候,他开始动手去偷铃铛了。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主人突然听不到铃铛发出“丁零丁零”的响声就出来查看了,结果呢,就看到了他伸手偷铃铛的一幕。最后呀,他又一次被主人发现了。
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耍小聪明,也不能不劳而获。
这个人回到家后很不甘心,他想:铃铛是靠什么响的呢?对了,铃铛的响声应该来源于铃铛芯,铃铛芯来回摆动击中两侧的铃铛壁,所以发出了响声!“如果我盗铃的时候手捏住铃铛芯,不让它来回动,不就行了吗?”想到这里,那个人暗暗窃喜,准备晚上再去试一试。
夜深了,这个人鬼鬼祟祟地来到人家大门口,去偷铃铛。他站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捏住铃铛芯,另一只手先轻轻托起铃铛壳,然后用尽全力使劲一拽,铃铛乖乖地躺在他手心里了。
铃铛到手了,他一高兴,得意忘形,竟手舞足蹈起来。可他忘了铃铛一摇就会响,伴随着他“优美”的舞姿,铃铛“叮铃铃”地唱起了悦耳的歌,椅子也兴奋地站不稳了,“咚”的一声,轰然倒地!结果大家应该都猜到了,他又被主人发现了!
NO.1偷铃铛失败。
他手刚一碰铃铛就被主人发现了,他看到主人出来了,吓得仓皇而逃。
他心想:“我没有听见声音呀,为什么被主人发现了呢?还好我跑得快,逃过了这一劫。”他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了,虽然把我的耳朵捂住了,我听不见,但是别人的耳朵没有捂住,不带表别人听不见呀!这回我用调虎离山之计,哈哈哈......
NO.2偷铃铛。
到了晚上,他悄悄地来那家门前,扔了一块石头到院子里,主人听见了响声,急忙跑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他趁现在的好机会,立刻把铃铛拽了下来,他抱着铃铛飞快的跑在回家的路上。
NO.3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