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调研汇报材料(精选5篇)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汇报一下***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思路、重点工作。
***镇是**市区近郊乡镇,全镇辖13个村,205个村民组,15896户,总人口5.5万。全镇地域总面积为238平方公里。农业主导产业为保护地草莓,目前全镇拥有温室大棚12300个,设施农业小区现已达到186个,占地32760亩,年产草莓2340万公斤左右,产值2.8亿元。草莓影响力越来越大。
工业以铸造、机械加工、仪表、服装加工为主,较大的规模企业主要有宝锋轧辊、鸿骏源机械和丽佳服装。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工业总产值38.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17。近几年,**镇围绕 “两区(新兴工业经济园区、小城镇规划区)一路(**国道)” 靠工业强镇、“两河一域(暖水河上游的小寺河南北两支流及两河之间的区域)” 靠农业富民,“两水(龙凤峪水库、北关水库)一寺(龙凤寺)” 靠旅游活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都市农业和沟域经济。三产均取得了一定成绩。2011年,除财政指标没有完成任务以外,其他经济指标目前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地处**主城区西郊,在“一城两带”发展格局中,1兼容蓝色经济带和绿色经济带双重功能。根据这个功能定
位,镇政府2012年将围绕新兴工业区西拓抓好基础设施建
设,围绕北部绿色涵养区和南部现代都市农业带抓好一、三
产业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是:围绕“两区一路、两河一域、两水一寺”的发展战略,加快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城郊经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大规模持续健康发
展;继续强化小城镇、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
好社会稳定、教育文化卫生以及民生工作,尽早把光明山经
济融入庄河主城区快速发展板块。
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 %,镇
财政可支配财力比上年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3000元。
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科学谋划,强势推进蓝色经济带规划建设。按照市
委提出的“三抓”工作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想方设法
吸纳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大、税费收入高的项目到我镇安家落户,去年年底到现在,注册企业7家。
1、都帮物
流、都帮贸易
2、河谷混凝土
3、鑫星海船舶有限公司
4、固
邦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5、**市燃料公司
6、**城德船舶工程
有限公司
7、**福昊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强化园区建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发挥新兴经济工业
园区徐岭镇的旗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搞好园区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新修园区道路,完成50亩的征地动迁工作。扩大园区规模,为项目储备提供承载空间,力争完成园区征地500亩,引进工业企业10家。
发展壮大现有企业,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 和鼓励发展潜力大的现有工业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促进现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宝峰、鸿骏源等现有企业扩建为重点,发展壮大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企业产品 的升级换代。
二是突出特色,统筹发展绿色经济带。发挥我镇草莓产业优势,开展农业企业招商活动,做好土地流转。农业招商:一是福佳集团欲投资建设两万亩的生态农庄;二是**万瑞特彩板工程有限公司建设施农业大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以此拉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以**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为重点区域,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草莓节”为平台,继续扩大保护地草莓种植规模。建设的重点:一是在邻近市区的村建设2个高标准设施农业大区,打造都市农业区;二是改造扩建我镇现有的老棚区,沿**高速发展沿路经济带;三是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推广草莓新品种和新技术,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有机草莓,逐步改变农民的生产经营模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抓好草莓产业市场化建
设,提升草莓品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草莓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认真协调解决**高速公路动迁遗留的实际问题,按进度及时完成高铁动迁工作;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发沟域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高标准建设好高速公路绿化及土地流转工作。科学规划村屯道路网络,高质量完成“六化”村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推进改厕工程,努力营造清新、整洁、舒适的农村环境。实施道路两侧村屯美化改造工程,打造沿路新村庄风貌。以保护市区暖水河水源水质为目标,搞好小寺河南北两支流治理。及时妥善解决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突出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小城镇建设。开发小城镇西区明亮住宅小区20000平方米。完成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小城镇东区道路亮化1.5公里。在确保农机大市场按期开业的同时,完成农机大市场二期征地,建设等工作。新建文化休闲广场20000平方米。继续完善农贸市场的服务功能,使农贸市场功能齐全,运行有序。
五是关注、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低、五保户的动态管理,加大农村低保扩面力度。落实余下的四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完成退伍士兵优待金
调查审批和计生“双情检测”、孕前检查等便民服务工作。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确保参合率达到99.5%以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普九“双高”要求,继续加强教育工作。实施校车安全保障、学校食堂提升工程。
2008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商贸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商贸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商贸工作提升年活动”,积极应对商贸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商贸工作的落实,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商贸各项分解指标任务,商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商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1551.75亿元,增长24.1%。城乡市场共同繁荣,餐饮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餐饮业销售195.01亿,同比增长39.5%。全市83个重点商业项目开工在建,完成项目总投资140.97亿元,完成了目标的101.28%。商贸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商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商贸业在繁荣市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机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调整理顺机构职能。年初,经局党委研究,对局内设机构、人员及职能进行了调整,提拔任用了11位中层干部,进一步优化了机关人员配置,理顺了处室职能,明确职责,“上下对口,左右协调”,大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机关的工作效能。
2、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有工作机制。局领导班子坚持每周碰头,检查、商讨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处室领导每月集中交流,分析月度工作的完成情况,交流工作得失,部署落实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各市区商贸局长每季度座谈,分析季度全市商贸经济发展情况,交流探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工作进度的落实,形成了周碰头、月交流、季盘点、年总结的工作机制。
3、完善汇编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根据“商贸工作提升年活动”的安排以及规范机关工作的要求,对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16项制度汇编成册;同时根据局工作职能,明确了工作标准,制定了工作流程,对56项职能、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进行了汇编,并在网上公示6大类42条管理及审批流程、标准。
4、大力开展联系交流与调研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领导挂钩联系点的通知》。局领导分别重点分工联系10家以上重点商贸企业;并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各种形式的企业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关于商业特色街建设、扩大消费、商贸重点项目建设、餐饮市场运行、猪肉市场供需等方面的调研分析资料和报告,新建基础数据库6个,完善更新了基础数据库24个。全面及时地了解全市商贸发展实际情况、市场运行特点和企业对商贸管理工作的需求,全面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1、全面完成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目标。通过培育常熟常客隆超市有限公司等19家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的试点企业,落实专项补贴,有力促进了镇、村两级放心农家连锁店的发展。全面完成了今年建设200家放心农家店的任务,超额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年建设2600家放心农家店这一总体目标。
2、提高农家店效益,促进了农村消费增长。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扩大经营范围,引入新的营销理念,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多种功能服务,推动“一网多用”,进一步提升农家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拉动农村消费增长,1-11月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7.96亿元,同比增长24.4%。
3、发挥“万村千乡”工程作用,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在年初冰雪灾害天气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连锁店在保障农村市场供给工作中主渠道作用突出,确保了各类生活日用品、副食品等生活必须品在农村市场的供给。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根据商务部的要求,对全市城乡市场的奶粉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所建立的连锁农家店成为这次监测工作的重要抓手。并且通过农村连锁网络,合格的放心奶粉也占领了农村消费市场,促进了农村消费安全。
(三)推进社区商业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消费
1、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商贸部门大力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双进工程”,进一步扩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覆盖面,把创建工作由城市推向中心镇。并通过引进品牌服务企业,落实有关扶持资金、政策,出台《关于促进苏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正逐步形成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基本消费和服务需求、发挥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密集型社区商业网点。常熟市率先开展了市(县)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由县(市)城区向中心乡镇推进,扩大覆盖面。
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全市的创建目标为1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在各市、区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性较高,已有20个社区申报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有4个社区正分别申报省和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
(四)商贸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1、加强对品牌的宣传推广。对获得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迪欧咖啡)、中华餐饮名街(太监弄·碧凤坊)、中华老字号、国家级社区 商业示范社区等,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全面营造品牌创建工作氛围。
2、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久光百货将在湖东时代广场开业,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将一同入驻。国际连锁巨头沃尔玛、易买特、欧尚、家乐福等商家的新店纷纷开业,并且随着常熟格瑞印象城购物中心的开业,沃尔玛作为主力店在中国首次进入县级市场发展。国际奢侈品牌LV等今年也进入苏州市场。
3、积极打造本土商业品牌。在“老字号”品牌、美食品牌、会展活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等市区镇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美食之乡”荣誉称号;太仓市陆渡宾馆、太仓市娄东宾馆、吴中区石家饭店、常熟市森林大酒店、吴江市美佳乐酒楼等五家企业被授予“中华餐饮名店”。中国·苏州美食节已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全国十大美食展会之一。
(五)保供体系初步形成,确保了市场稳定供给
1、进一步扩大市场运行监测范围。今年,在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监测的同时,还根据商务部的要求,确定并落实了133家重点流通企业、40家生活必需品企业、36家生产资料企业、3家百货企业为商务部市场监测网上直报系统的样本单位,每周、每旬、每半月、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数据,目前这项工作在全省处在前列。新建了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网络,实施监测周报、月报制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样本单位的交易量,已占全市农副产品交易总量的70%以上。
2、形成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运行分析,形成了每季度分析、长假分析、特殊时期分析的制度。强化了对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的供需情况分析,实时跟踪产、运、销、储等情况,定期发布我市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引导副食品货源的流动。
3、建设猪肉等重点商品保供体系。组织有关企业到生猪产区和外地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帮助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衔接体系。起草、制定《苏州市生猪活体储备方案》(草案)和《苏州市级生猪活体储备管理办法》(草案),制定完成了《苏州市生活必需品供应预案》和《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专项预案》。
(六)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商贸行政执法工作
今年,我们把商贸行政执法工作的推进作为为履行职责、转变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来抓,并针对今年上半年猪肉等食品价格高位运行的特点,对猪肉市场进行重点监管。
1、开展猪肉专项整治行动。在年初组织了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又结合奥运前社会稳定的要求及夏季市场特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夏季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猪血地下加工黑作坊、病害肉制售窝点、冻品市场销售病害冻品猪肉等案件,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约6200多人次,取缔私宰和非法加工窝点7个,没收、销毁注水、病死猪肉19200余公斤。开展猪肉含水量检测40个批次。
2、落实市场准入制度。下发了《对外埠入市肉品企业开展年审的通知》,对已登记备案外埠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入市资格开展年审,对年审合格的十五家企业,向社会公布。
3、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开展专项培训,颁发资格证书。编制生猪定点屠宰规划,加快推进中心屠宰场建设和压点工作,全年压点21个。
(七)推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颁布实施。《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于8月18日颁布实施。5市(县)的商业网 点布局规划也根据商务部的总体要求完成了编制工作,进入了政府审批程序。这将对我市商业网点的有序发展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2、重点商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全市重点商业建设项目83个,计划完成投资139.19亿元,在国内外经济紧运行的态势下,超额完成了投资建设任务。今年已新开5000平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7个。
3、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加快苏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苏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创建商业特色街区标准、申报程序和考核办法》的初稿。各市(县)、区都成立了商业特色街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市商业特色街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启动了19条商业街区的建设改造工作。
(八)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苏州美食节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中国烹饪协会、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苏州美食节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节、会、赛、展、奖”五个载体,开展八大活动,彰显了苏州美食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实现了层次高、参与广、联动强、影响大、成规模的目标,受到了国内餐饮业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好评。美食节期间企业百姓热情参与,为期一周的小吃展和土特产品展,吸引20万消费者消费260万。持续40天的美食节系列活动,各市、区特色主题美食活动有机联动,全面提升了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市场共荣,放大了美食节效应,形成了高潮迭起的市场影响力。一些市区还开通了旅游专线,商旅互动发展,对我市餐饮业产生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九)加强招商服务,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随着我市经济及商贸发展环境的日益 改善,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品牌商业企业、国内的知名商业企业以及仲量联行等金融投资服务公司在我市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调研,并就苏州商业的投资环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情况、商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咨询。对具有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的品牌企业,如韩国的GS零售企业、易卖特、瑞典的服装专业店,美国著名冰激凌品牌酷圣石,英国的tesco等,我局主动带到各区参观考察,并与各市区商贸招商部门及重点项目进行接洽,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在对外服务的同时,也为各市、区负责商贸业招商引资工作部门提供相关服务,为园区和新区有针对性的介绍大型商贸设施布局和现代零售业态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今年以来,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258个。
2、强化外商投资审批和管理。今年以来,沃尔玛(常熟店、昆山店)、史泰博(市区3个店)、LV品牌、深圳天虹百货、意大利工厂直销店等大型项目以及一些中小型外商投资零售和贸易公司申请进入我市,全年共审批上报53个外商投资商业项目在苏州开设独立机构或分支机构,比去年增长71%(去年全年31家)。对申报材料和经营地点进行认真的核实审议、及时转报,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申报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放心消费环境
今年以来,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行业管理作为创建消费放心行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重点抓好示范店的长效管理和检查考核,积极帮助有关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示范店。二是继续开展创建“消费放心行业”的活动。今年,在我市咖啡西餐行业开展了创建“诚信企业”的活动,下达了三年行 动计划,制订了行业标准,在全市200多家咖啡西餐企业中分批完成了咖啡西餐行业“诚信企业”初审、评定、公示、命名等工作。三是率领全市商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建立联系制度,制订行业标准,明确责职责任,与七市区商贸主管部门、40多家连锁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卖场分别签订了目标任务书,通过三轮的检查、复查、抽查,确保商贸企业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中不失分,并在全市各行业中排名第一。四是大力表彰先进。对创建“消费放心行业”、“消费放心场所”三年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表彰了一批商贸行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服务明星,下达了后三年创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与五市七区签订了三年目标任务书,用制度来巩固创建成果,用创建来提升商贸服务水平。
二、2009年影响商贸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二是国内经济回落;三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三方面的有影响正在形成叠加效应,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落的影响更为显著。
1、影响就业和直接薪金收入。由于我市经济外向度高,在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将直接导致企业订单减少,效益降低。工业企业的限产、停产甚至破产,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就业和收入,这种影响目前仍未见底。
2、导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缩水,直接降低人们的购买力。
3、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由于担心企业效益下滑,可能导致未来收入预期大幅降低,人们的消费信心受损。
4、金融危机的潜在威胁后果严重。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预期经济,对发展有信心,企业就敢投入,对未来有信心,居民就敢消费。这次危机对心理的冲击比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更为严重,并将随着危机的蔓延,不断地对企业家及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冲击。
而由毒奶粉事件、鸡蛋中三聚氰氨的检出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生产环节及及食品安全检查环节的不信任,使人们的对食品类商品的消费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我市商贸经济发展所受影响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总体呈回落态势。从各月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逐步显现。今年四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25.1%、24.7%、24.5%、24.4%、24.2%、24.2%、24.3%,社零总额的同比增幅逐月下降,10、11月份有所企稳。
2、居民消费升级受阻。以汽车、住房消费为代表的本轮消费升级,在今年大幅放缓,1-10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仅为0.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9%。从重点企业走访及座谈会的情况看,各大商家一致认为,住房市场的疲软,将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家电、装修建材、家俱等商品的销售将产生较大影响。
3、零售企业销售增长乏力。从全市14家商场销售统计情况看,9月份、10月份、11月份的增幅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1.46、17.95和1个百分点。从对企业走访及重点企业座谈会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今年4月份以后,零售增幅出现总体回落的态势。
4、明年的商贸投资可能下降。在全市商贸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各市区普遍反映,明年的新开工项目可能会减少,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呈投资下降趋势。
但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商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有利因素:
(一)产业传导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应对挑战的宝贵时间。产业传导规律预示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商贸流通业的的冲击往往在危机末端显现。目前,大规模的正面冲击还没有完全到来。这给我们留下了遏制和减缓冲击,避免和化解风险的宝贵时间。
(二)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给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经济政策措施,许多方面需要经过商贸流通业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与商贸流通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为流通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健康的,较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特别是我国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将大大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正处于加速期,发展空间广,回旋余地大,国内消费需求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2009年商贸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为动力,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苏州商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保持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标任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同比增长17%,新增1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加速推 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
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任务,09年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求得突破: 一是在流通规模上求突破。要加强假日市场、农村市场、社区商业等方面的拓展力度,积极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全市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在商贸载体建设上求突破。要以特色街建设、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商贸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规模相匹配、与消费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商业网点体系。
三是在商业品牌培育上求突破。进一步提高苏州商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品牌培育,促进企业从城市走向农村,从苏州走向全国,从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管理加快转变。
四是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要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水平上求得新的突破。
(二)2009年主要工作
1、推进商贸项目建设,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以规划为引导,精心打造全市标志型的商业发展区域和大型商贸设施项目,完善全市三个层级的商业网点体系,加快推进中心商圈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商圈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改造。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准则,强化特色街区服务平台的投入,力争三年内打造20条市级特色街区,创建2条以上国家级商业特色街区。
2、加快示范社区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消费
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区域,把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由城市中心向郊区新村扩展,由城区向镇区延伸,提高社区商业的覆盖面和惠及 率。引导和鼓励商业品牌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进入社区商业发展,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09年在全市新增12个左右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3-5个省、全国示范社区。制定和落实《苏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巩固和提升“便民服务进社区,利民服务进家庭”的成果。
3、深化“万村千乡”工程,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把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和村镇区划调整相结合、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相结合,增建农村连锁网点,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新型网络体系,做大农村市场规模。力争农村市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4、完善商品供应体系,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完善和发挥城乡市场信息监测网络功能,继续强化对市场运行以及各类重要商品供需情况的监测分析,跟踪居民消费变化及政策调整、市场供求和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全面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情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生产和消费的正确引导;加大对猪肉、粮食等大宗商品以及重要和敏感商品市场预测预警力度,对市场运行中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准备、早解决,保持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探索猪肉储备机制,组织协调生产流通企业,建立肉类、食用油、粮食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机制,提升市场保供能力。
5、大力组织营销活动,促进市场繁荣活跃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长假以及各项大型活动,组织商贸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促销,加大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鲜明的购物活动。以中国·苏州美食节为平台,组织系列美食文化活动,并针 对居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农家乐餐饮,加强商旅融合,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
6、落实网点布局规划,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型商业网点设立听证制度》和重点项目协调会、论证会制度等。积极探索新建大型商业投资项目的公示、听证制度和商业开发商资质准入制度,制定和发布商贸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和规范商贸领域的投资行为,调优商贸布局和业态结构,促进现代商业业态的发展.7、严格落实市场监管,大力保障放心消费
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规范屠宰加工、经营活动。全面实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对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制度;推进屠宰厂(场)分级管理。规范肉品交易活动,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和病害猪死肉的不法行为;加强对猪肉市场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对外埠入市肉品监管。扩大食品放心工程覆盖面,提升放心品牌知名度。鼓励支持肉品品牌企业、豆制品生产企业和早餐经营企业扩大连锁经营,提高“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
8、加强招商引资服务,提升商贸发展水平
继续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商业经营人才,以及我市比较薄弱的购物中心、工厂直销、折扣店等业态,吸引国际著名商家、品牌旗舰店进驻苏州。认真做好商贸业利用外资项目的谋划、设计和发布推介,扩大对外交流,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寻找合资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地产投资商来我市,投资建设一批商业地产项目,从而带动设立一批中高档百货、专业店和知名品牌专卖店,提高我市知名 品牌的聚集度,实现苏州建设区域性购物中心的目标。
9、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指导和帮助各类商贸企业建立专业行业协会,不断扩大中介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认真研究和探索部分政府职能逐步向中介组织转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商品促销、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和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增强行业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商业发展氛围。
10、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市委办:
***2014年葡萄销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销售期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机关干部取消双休日,24小时到岗,在做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听取果农、经纪人、经销大户及客商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对果农诚信销售,经纪人、客商诚信经营进行全程监督把关,截止目前,全镇无一例坏果、次果销售和“打白条”现象发生,果农、经纪人、客商各方面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全镇葡萄销售顺利推进。
一、基本情况
敦煌市***地域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32平方公里。因地处大漠腹地,光照充足,日照长、温差大,自然环境独特,加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和纯净的祁连山雪水灌溉,生产的“阳关”牌葡萄已获得“绿色食品”资质认证,品质极佳,是国内鲜食优质无核白葡萄的最佳产区之一,全镇葡萄定植面积20000亩,是河西走廊知名的“一镇一业”葡萄生产专业乡镇。近年来,***以建设万亩绿色葡萄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打造葡萄销售主渠道,葡萄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目前在全镇参与葡萄销售的经纪人达50余人,每年来阳关经销的葡萄客商达600多,加之全镇已建成大小鲜贮恒温库30多家,榨汁厂5家,使全镇葡萄鲜贮能力达到10000吨。从而为全镇的葡萄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我镇葡萄产业由于受晚霜影响,产量与去年同比下降40%,销售时间推迟近15天,但由于全镇拥有较强的葡萄后续产业做支撑,在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不很景气,走货量少而慢的情况下,我镇葡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同比往年上涨25%左右,农民经济收入在受灾较重的情况下稳步提高。目前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全镇区域内葡萄销售基本完结。2014年***葡萄总销量达2.1万吨,葡萄收入达6千万元。
二、主要作法
1、加大了葡萄推介宣传工作。在葡萄销售前期,我镇积极邀请各大媒体对阳关葡萄进行宣传推介;加大了广告宣传,在敦煌不同路段都制作了大型的葡萄宣传牌,并利用全国葡萄节会宣传推介阳关葡萄。
2、完善了葡萄销售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分析市场,动员农户做好葡萄销售前的准备管理工作。我镇针对2014年物候期及葡萄生产及销售预测,及时组织葡萄协会对葡萄管理进行全盘考虑,认真完善了葡萄销售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协会及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开展葡萄销售宣传并发放葡萄销售宣传单,利用镇宣传车积极宣讲葡萄销售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进一步增强果农的销售意识。
3、组织农户深入葡萄产地及销售市场进行考查分析,正确指导本镇的葡萄销售服务工作。今年8月下旬,镇政府根据全国农产品销售不太景气的情况,及时组织全镇有代表性的农户、经纪人及部份管理人员赴新疆的主产区了解葡萄产量和销售情况,并积极与葡萄客商进行面对面的交心,诚挚邀请客商在阳关葡萄开园,及时进行葡萄贩运销售。在9月初,镇政府又召集客商、经纪人、各村组代表商讨今年的葡萄销售行情,及制订了***葡萄销售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4、加强葡萄销售市场的管理。在***葡萄销售期间,镇葡萄协会在镇政府的指导和配合下,在全镇组织了葡萄销售管理服务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全镇的葡萄销售质量监管,葡萄销售款项结算,及葡萄销售市场管理,葡萄出入境检疫等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即保证了农户葡萄销售顺畅,又维护了经纪人及客商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三、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我镇虽然发展成为“一镇一品”的专业葡萄生产基地,但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葡萄的商品率不高,品种单一,销售期短,葡萄产后加工、贮藏、包装滞后,表现抵抗自然风险能力明显脆弱。
2、葡萄生产科技含量低,大宗葡萄走入低档市场多,名、特、优及高档精细葡萄少,拓展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在今年葡萄产量较低的情况下,农户普遍存在高价位的心理常态,由于缺乏对葡萄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市场环境等信息及时全面的掌握,导致全镇葡萄销售期拉长,部分农民优质葡萄不能及时以高价出售。
4、由于受市场行情和其他葡萄产地的影响,今年客商较比往年有所减少,且停留时间比较短,致使今年葡萄销售缓慢。
5、群众的品牌意识不高。由于全镇葡萄销售前期多有葡萄不能完全成熟,大部份打着新疆的品牌销售,即影响我镇葡萄的知名度,又不利于阳关葡萄的宣传推介。
四、今后工作
1、加大实现葡萄生产与流通的高度协调。通过对葡萄降产提质,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满足销往四川、广东、山东、湖南、湖北、越南等省外甚至国外市场的需要,在外省积极推进葡萄“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外省的高端市场、超市及零售企业直接与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减少葡萄销售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端的直链系统。
2、不断建立和拓宽销售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支持外地客商、葡萄加工企业来我镇及敦煌市从事葡萄的流通活动,鼓励果农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葡萄销售产销对接洽谈会,在外地批发市场设立产品销售窗口,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占领广阔的市场。
3、开发阳关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积极打造阳关葡萄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宣传阳关葡萄名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从而利用品牌效应扩大***葡萄的市场影响力。
2014年,宜城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统计局的直接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抓队伍强素质、抓数据保质量、抓服务当高参”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以建设服务型统计为目标, 从基础规范化建设入手,在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上着力,努力做好统计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具体情况汇如下:
一、突出重点,扎实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今年是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关键年,局党组高度重视,举全局之力抓好普查工作。一是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把好普查时点登记数据质量关;二是组织专班开展地毯式复查工作,做到限上单位上报率100%,限下单位最大限度减少漏报;三是集中力量进行比对,抓好表间审核,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真实,全面反映宜城经济实力。
二、突出“统计改革”中心,重点抓好 “四大工程”建设 一是抓企业“一套表”扩面和规范化工作。以经济普查为契机,新增“四上企业” 111家,纳入的限上企业已达 423 家。加强与企业沟通,督促 “四上”企业按要求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基础资料搜集归档,独立网上直报统计数据;二是抓法人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加强与工商、质监、税务、民
政、编制等部门联系和沟通,做好法人单位,以及企业地址码、行业代码等更新维护工作,做到专业字典库与基本单位名录库“两库”相符;三是抓基层基础建设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严格按照省局“八有八化”要求,巩固完善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成果,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同时,依照襄阳市局企业规范化建设12345目标,狠抓了“限上企业”统计制度上墙,原始资料收集,统计台帐建立,网上直报落实等工作。
三、突出统计咨询职能,重点抓好统计优质服务
一是服务领导决策。利用《统计月报》,向各级领导和部门及时提供省、襄阳及我市经济数据情况,让各级领导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围绕经济工作中心,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市领导采纳,全年完成调研材料25篇、信息70条,其中领导签批调研材料6篇、市级以上采用32条;二是服务企业发展。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帮助企业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完善进规申报资料,力争企业申报一次成功。对新进规企业,进行上门服务,解决统计报表中的实际困难,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所需的有关数据;三是服务社会公众咨询。积极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数据服务,耐心细致接受公众信息咨询。
四、突出“四化”,重点抓好统计数据质量
㈠加强专业指导,推进统计业务程序化。一是做好“一套表”网上直报,对整个直报过程进行监控,对异动数据及时查询,严
格执行“即报即审即验”。同时,做好源头数据搜集、汇总、上报等一系列规范化运作程序;二是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制度,对各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规范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㈡加强法制建设,推进统计调查法制化。一是全面宣传《统计法》。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统计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等特殊时点,并结合大型普查、调查活动,多层次、多途径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扩大统计影响,营造依法统计氛围;二是加强统计执法力度。今年以来,我局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对平台数据异常的企业及时上门巡查,了解真实情况,防止弄虚作假。同时,加大对统计弄虚作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引入“约谈”、“督办”、“回访”等整改处理机制,防止重大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㈢加强能力培训,促进统计知识普及化。一是强化业务培训,以网上直报、统计人员上岗培训为主,采取一对一辅导、分专业分层次培训等方法,今年来共培训各类基层统计人员200余人次。与此同时,还将统计上岗培训范围延伸到村一级,目前已完成了80个村级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二是积极与市委党校协商沟通,共同组织统计知识和统计法规进党校、进企业活动,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不仅普及了统计知识,扩大了统计影响,还提升了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借鉴省局导师制经验,开展传帮带活动。在统计专业工作、信息分析撰写等方面,由班子
成员负责分管科室、市局帮助镇办区、镇办区指导基层调查对象,形成一级帮一级、层层有进步的良好传帮带氛围。
㈣严守 “四条红线”,促使平台上报科学化。对平台数据采集、审核、上报、查询、反馈等流程严格要求。对基层企业,我们反复宣讲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并及时送达《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对市委市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时汇报和传达国家、省、市统计部门关于数据质量的最新要求;对基层统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明工作纪律,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不在基本单位名录库不得填报数据;坚持独立上报联网直报数据;坚持独立修改差错或填补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坚持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制度,严守“四条高压线”。经过省、市多次巡查和我局深入细致的工作,企业上报数据得到进一步规范,有效遏制了统计干预,目前,我市统计工作已基本形成了讲纪律、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五、突出三个坚持,重点抓好优化统计环境
一是突出重心,坚持联系实际,着力形成全社会支持统计的工作环境。根据宜城统计的实际情况,宜城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文件,对统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统计的工作环境。《通知》要求各镇、办、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促进全市统计工作健康发展。各级领导要关心和支持统计部门的工作,定期
研究并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各地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和执行《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加快统计法制队伍建设,着力夯实统计法制基础工作,认真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
二是突破难点,坚持把握机遇,努力优化统计机构人才队伍的工作环境。自省42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局党组紧紧抓住落实的机遇,在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的关键环节上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立了宜城市普查中心和统计执法大队,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新增事业编4人,目前已完成了4名人员招录工作,6月底到岗,充实了统计队伍,加强了统计力量,为统计事业的发展吸纳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是突出特色,坚持夯实基础,奋力改善统计基础条件的工作环境。一是领导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来,宜城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加支持和关爱统计工作,市委书记多次听取统计局专题汇报,并亲临市统计局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县级“双基建设”和乡镇统计“八有八化”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目前,我局正在积极准备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三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升级了主干网,完善了“四级联网”;四是增加了专项经费、扩增加大财政预算;五是镇、办、区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各镇按照市统计局要求,优先给统计站配备高素质人才,每个镇办区统计站专职统计人员都固定在2人以上,每个镇办区拿出不少于2万元的资金用于添置办公设施和设备更新换代,统计
站办公条件优于镇办区政府其他部门,基层统计部门摆脱了“缺人、缺钱、缺房”的困境。
六、突出实效性,认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市统计局按照宜城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第六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一步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深入学习、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书本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等有关辅导资料,结合统计工作实际,下发了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员手册、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问答;与此同时,深入基层、三万活动联系点、服务对象中,采取召开座谈会、分层分类进行个别访谈、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查找在群众观念、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50份,设置意见箱1个,搜集意见48条,梳理归纳26条。
二是切实查摆问题,真刀实枪开展批评。局党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对照群众期盼,主动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实质、原因,找出努力的方向,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党组讨论修改、市委督导组指导修改、市委教育实践办审核修改、分管市领导点评修改等层层把关,修改普遍都在5次以上。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认真展开自我批评,深入查摆问题,相互揭短触及灵魂,真正开出了实效。
三是狠抓整改落实,促进建章立制。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
题,局党组制定了《市统计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整改方案共包括4大类15项具体措施,涵盖了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项整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并由班子成员分别担任责任领导,将整改措施分解细化到相关科室;专项整治方案共明确了7个方面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并建立了检查评估标准和监督问责的机制;对梳理的涉及“四风”及服务群众方面的23项制度,重申5项,修订18项,逐步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工作作风改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
2014年,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与社会公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更加认真负责的精神,更加廉洁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宜城统计部门建设成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数据库、信息库、思想库、智囊库,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宜城市统计局
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尝试构建自主发展的“双向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意在通过教师有效组织、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初步技能和激发创新精神,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受,促进全面发展。自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初有成效,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研究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坚持理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先后购进教育教学著作一百余册,鼓励教师采取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向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主动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它的基本结构有:“明确目标——自主探索——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反思评价”六大环节组成,其中以自主探索、交流展示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运用恰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尝试、或观察发现、或猜测推理形成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或其他资料,以同桌或小组
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归纳、总结、进行辨析思考,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点拨指导,形成小组学习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在不断的讨论中完善内化。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环节。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反思,根据学科内容我们将教学模式重新分类补充完善。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引入—探究明理—训练巩固”;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为“问题导入—操作感知—点拨强化—巩固拓展”;图形教学的基本流程为“生活感知—自主探索—实践验证—交流感悟—多层训练”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为“课前准备—个人探索—集体交流—释疑解惑—实践拓展—反思评价”;精读课文的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阅读课文的基本流程“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诵读积累,迁移运用”;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评—议—查—改”等等。通过这些模式的创设,引领部分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了解课改的方向,为走向理想中的“无模”状态打下基础。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努力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有所发展、勇于创新。
二、扎实集体备课,加强课例研究。
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对集体备课非常重视,我们从以下几个层次尝试进行集体备课。
(一)创新教案本设计。结合新课改理念,改变以往教案本设计,注重教学模式的双向性,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结合集体备课的
需要,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修正三部分,从备课之初给教师以明确导向,并提出详细的备课要求;将“听课本”设计为“观课议课本”,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学流程的做法,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学生,引向课堂,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对没堂课不同的方面提出自己的优点与建议,从教师常用的工具入手,给大家彻底改变的感受。
(二)常规集体备课。大组集中,学习讨论,以备代培。按年级组进行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份教案,集体备课时围绕本教案的各环节,集中讨论,确定目标,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资源及教学策略,各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大组集中的形式利于问题的讨论和资源的共享,长期坚持,在备课中研讨,促进业务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专题集体备课。对于公开课、示范课等课例,由承担任务的教师首先钻研教材,提出教学设想,同学科教师集中交流,提供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制定教学方案。此类研究,具有鲜活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更益为大家所接受和借鉴。
三、深入课堂实践,促进模式推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促进教师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精神,我们从四年级开始进行课堂实验,继而推广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先后多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听推门课,实验课,“教学模式过关课”,并且在本学期五月份、六月份要举办“教案比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学以致用,以活动促提高,在活动中再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以问题为导向,确立子课题。
我们确定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带动课题研
究”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确立子课题,利用教研活动及课余时间进行研讨交流,多采用沙龙式教研形式,围绕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讨论,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记录过程,积累经验。通过小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五、取得的阶段成果
1、基本教学模式成型,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 “一言堂”现象彻底消失,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与应用能力逐渐增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明显改善。
2、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引导质疑解难,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科相融性,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对成功的经验的总结,实现从教学经验到科学理论的升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获得进步,提高专业技能。
3、以教学带教研,校本教研得到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有机结合,能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
六、努力方向。
1、注重过程,也要重视结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而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但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追求结果依然重要。运用新模式教学,要抓实课堂检测与反馈环节,不能因为时
间不够或其它原因而缺省,长期下去,容易使学生基础不扎实。
2、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与小组学习完美融合。建立多元的激励评价机制,帮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智慧、情感、个性的共同发展。
3、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一系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业务提升,推动教学革向纵深发展。
安泽县城关小学 2013年5月20日
课改调研报告
城
关
小
【市长调研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市长在会议上的讲话材料06-11
律师工作调研汇报材料05-23
国企党建调研汇报材料06-20
应急管理调研汇报材料11-19
企业法院调研汇报材料12-30
现场调研会汇报材料06-13
民办教育调研汇报材料12-05
汇报材料(省科技厅调研)10-24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调研汇报材料12-06
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汇报材料范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