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精选8篇)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再过三天,就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同学们你们打算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呢?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儿童节的来历,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的全部儿童,为了悼念在所有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护儿童权利,1949年,联合国妇女联合会正式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很多家长都愿意和孩子在一起陪我们渡过快乐的节日,全社会也会在这一天对我们倾注无限的关爱,把浓浓的爱洒向我们。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篇2

一、“源头活水”重背诵

背诵原就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今, 让一年级儿童用来学说“完整”的课堂语言, 自然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 学说“完整化”的语言, 需要语言积累, 而背诵就是积累句式、词汇等语言素材最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 因为积累的语言素材都是以“完整化”的语言形式存在, 语言中几个相关联的概念都是“手拉手齐亮相”, 因此, 一遍遍背诵积累的过程, 也就是学生一次次观照思维并使其保持“完整”的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 则是“问语言那得完整如许, 为有背诵积累来”。如此积累完整、诵说完整, 一举两得, 何以不为?

二、“依葫芦画瓢”抓复述

复述, 指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 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而在课堂上, 复述一般是指机械复述, 也就是跟着说, 就如同复读机一般, 跟着前者的表述轨迹, 将语言再重复一遍, 如此, 达到操练语言, 使语言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并向长时记忆转移的目的。

(一) 教师猜测后复述

当儿童在课堂上, 表述了结构不完整的语言之后, 教师可故做“猜测”状:“你是不是想说……”“你的意思是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将儿童原有的不完整的表述“偷龙转凤”, 然后再以“哦, 那你把这个意思再说一遍吧”渡之, 该生便会不知不觉跟着教师的表达轨迹, 再进行重复表述, 由此, 他原本不完整的语言便得到了纠正。

教师以善意的“猜测”代替权威的指导, 这既是对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也是更有利于儿童接受的一种引导方式。

(二) 同伴理解后复述

当儿童因为语言贫乏或思维紊乱, 导致没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时, 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用复述的方式来进行帮助和指导:“谁听懂了, 你知道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吗?”同样, 当同伴提供了“完整的语言”之后, 教师仍可以请该生进行重复表述:“他说得对吗……哦, 那你把自己的意思再来说一遍吧。”

(三) 提供句头复述

完整的句子, 自然应该是有头有尾的。但在课堂交流过程中, 很多学生却经常会出现“应对”不完整的现象, 也就是说, 他无法承接之前的教师或是同伴的语言结构或是语言意义, 进行语意顺畅、连贯的表述。而解决这一困境, 其实只需教师给他一个提示, 一个句头。

当学生就大家提出的某一个语言材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我觉得”, 帮他开个头, 学生自然也能再次复述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承接上一语言材料。诸如此类的句头还有很多, “可能”“因为”“其实”等词语或短语都能成为一个好的句头。

三、“青出于蓝”多仿说

仿说, 类似于仿写, 都是模仿着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只是, 相较于常出现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仿写, 仿说就成了低年级儿童学习语言、操练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者目的一致、方式相似, 只是表现结果有所不同而已。作为一种有预设、有专题的训练, 仿说对提高一年级儿童课堂语言的“完整化”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一) 运用关键词仿说

要把一个句子说完整, 甚至于说生动, 很多时候, 往往取决于那些修饰性的词语, 而这些词语, 也就是儿童仿说完整话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这些关键词语出现, 那么, 学生就会由词扩展成短语、句子, 甚至几个简单的短句, 一个完整的句子会如“拉面条”一样迅速伸展。

《哪座房子最漂亮》中, 出现了“宽宽的”、“大大的”这样的词语, 这些词语让那些被修饰的门和窗显得更为具象。在积累了这一语言素材后, 笔者便引导小朋友“这样的词语你能说吗?”很快“高高的”、“瘦瘦的”、“绿绿的”、“红红的”这样的词语便一个一个从孩子们口中蹦出来。于是, 笔者便开始“拉面条”:“短短的, 我有一根短短的粉笔。”教师的范例一经给出, 小朋友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欲望也被瞬间点燃, 同类型的一个个完整的句子很快就出现了。

(二) 运用句式仿说

如果说关键词是诱发完整句子的起点, 那么句式, 就是搭建完整句子的框架。在一年级教材中, 会出现很多的简单的句式, 教学时,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例句的引导作用, 让儿童在充分体悟例句的基础上, 感受句子的构建方式。

《在家里》一课中, 出现了“爸爸妈妈笑了, 我也笑了”这样的句式, 对于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 只是部分孩子可能一时调动不出生活经验而已。这时, 教师可以先指名个别小朋友运用这样的句式仿说, 然后将这些句子一起出示并让大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便能发现, “也”字前后虽然对象不同, 可主要事件却是一样的。一旦发现了这一句式特点, 有些孩子就算一时调动不出生活经验也能说这样完整的句子, 因为句子的操练在此时已经变成一种单纯的简单的文字游戏了。

(三) 提供情境仿说

课标中,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四个目标就是“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事实上, 一年级儿童也很喜欢讲故事, 但却无法做到“完整地讲述”,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对故事内容的回忆和组织, 还牵涉到对语言的再加工。显然, 毫无助力地讲述, 对学生而言无疑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月。此时, 教师有两种选择, 一是让学生背诵, 记住故事再背出来、诵出来, 这必定会很枯燥;二便是仿说, 当然, 那得是提供情境和一定语言材料的仿说。

《自己去吧》是由两个结构相同、语言相似的小故事组成的一篇课文, 当学生将这两个小故事进行了一番朗读理解、对话练习之后, 故事的框架已基本留在了他们的心中。此时, 教师提供几幅图片:小猫学捉老鼠、小猴学爬树、小青蛙学捉害虫, 让小朋友模仿课文也来讲个小故事。因为有了故事的框架、语言的范例, 又有了类似的情境, “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的几大障碍已经被化解得差不多了, 学生自然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有多大的难度了。

当然, 上述的三种仿说方式, 无论是哪一种, 都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课堂上, 教师应该将机械的操练和能动的引导相结合, 让学生在有了阅读的基础之后, 沿着理解的轨迹, 习得语言规律或是积累语言素材, 并进行属于自己意识形态的表达, 如此, 便是我们一贯提倡的“内化”了。只有这样, 学生的语言操练, 才不是凭空的, 而是有积淀的, 不是断层的, 而是有联结的。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 一年级学龄儿童 情绪管理 湾里社区

一、理论分析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当时“情绪工作”的概念曾引起过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情绪管理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目前各个学科比较认可的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是指个体能及时并正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合时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下,个体能调适好自身情绪并做出适宜的行为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或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能同理关怀他人情绪,维持身心平衡,并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各种价值观念的充斥,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复杂多变,波动爆发的愈加频繁,给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待儿童的教育上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处理问题是简单而敷衍的,这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将一年级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湖塘湾里社区的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共随机抽取100户含有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1份,回收率为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90.8%。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中的突出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由此分析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三、现状分析

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在恐惧的情绪控制方面优于女生,但是男生在愤怒的情绪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善于安慰和鼓励。男生的攻击行为更多涉及人身攻击,女生的攻击行为多表现为言语。在被调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别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在访谈的一个案例中,一年级7班的小方同学谈起,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在别人不答应她的请求时,总是说:“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别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略有差异

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龄儿童,所以年龄的差别不是很大,儿童的年龄区间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年龄这个因子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并不突出。7周岁的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略高于6周岁的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应有持续的增强。在访谈的案例中,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绩较好的、稳重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一岁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儿童。这些年龄上稍大一点的儿童在情绪知觉能力方面也占优势,他们会比较迅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会主动关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不同性格气质的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在背景资料中,被家长评价为非常外向和较外向的儿童有77名,占调查人数的69.36%。被评价为外向的儿童情绪管理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向的儿童。但内向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强,他们一般不会“情绪不稳定,经常喜怒无常,容易发脾气”,也不会“愤怒的时候想打人”,内向的儿童相较于外向的儿童更敏感,更擅长察觉他人的情绪状况。

4.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在被研究的对象中,有76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较好的,占总人数的68.46%,有31名儿童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总人数的27.93%,有4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易生病,占总人数的3.60%。越是健康的儿童,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易生病的儿童在“做事有始无终”、“稚气或不成熟(自己会的事情要别人帮忙,依缠别人,常需要别人鼓励支持)”、“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很恐惧”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这显示出他们的情绪运用能力较弱。

5.不同家庭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教养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由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达到总数的6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更多的工作,而父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更易焦虑、胆小、爱计较。调查显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爱和不一致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会和家中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不到一致,导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弱。在调查的120户家庭中,有4户家庭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孩子相较于同龄孩子更内向、更脆弱。

6.不同学校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由于现代城市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成长。父母在选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焦虑。那些在管理严格、家庭作业多的学校的儿童,明显比环境轻松、作业少的学校的儿童焦虑。在一次访谈中,孩子的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每天回来的作业就要做到八点,加上弹古筝,都要到八点半,要是到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1]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

[2]黎安林.儿童情绪能力研究现状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7(7、8).

[3]李欢,赵玉红.学龄期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

[4]赵娜.试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生态管理[J].才智,2014(22).

六一儿童节教师一分钟演讲稿 篇4

大家好!“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全世界的少年儿童满怀豪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盛大的节日!在这个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代表太平小学的全体教师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同学们,在你们欢度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关心你们、培育你们的各级领导、教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胸前的红领巾,热爱它,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向上。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此,大家不但要认真学习,还必须积极锻炼身体。

小学六一儿童演讲稿 篇5

“六月花开,六月好阳光”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充满了自豪,他们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这确实是一个庆祝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向同学们表示祝贺,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同学们谈谈。

第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无忧无虑。多么温暖,多么幸福!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种幸福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

这种幸福是党和政府以及改革开放的结晶。因此,我们必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要爱惜胸前的红领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少先队员,都在红旗下面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少先队员是儿童的先锋队组织。

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发挥先锋作用,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党、热爱学校的好习惯。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就像我们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戴上红领巾,经常开展少先队员的活动,让我们学习得更活泼、更潇洒、更温馨、更快乐。

第三,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的生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积极锻炼。

古人云:只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因此,我们必须保障健康。我们必须遵守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十不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防范,扎扎实实地锻炼。学习技能,磨练身体,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再次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六一演讲稿 篇6

大家好!1.伴着六月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

2.六一是大家最开心,最盼望的日子。3.小鸟在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它们的歌声,今天格外清脆、格外欢畅。

4.我们在这里欢庆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1.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2.当温暖的阳光洒满人间。3.当喜悦的笑容绽放在人们的脸上 4.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

(合)六一儿童节——来到了!1.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2.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1.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梦乡 2.六月,有童年的沃土,有童年的太阳 3.六月,是一支歌,一支幸福的歌

1.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

2.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的身边。3.在这美丽的节日里,让我们满怀感激地再次说一声:(合)“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辛勤的老师们!

1.“六一”的鲜花/绚丽多彩;

2.“六一”的阳光/灿烂夺目;3.“六一”的歌舞/欢快动人!(合)我们将用智慧与热情,播撒希望的种子!(合)我们将用梦幻与彩虹,编织出一个无悔的童年!贝贝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现在开始。

1.在今天这个快乐、幸福的节日里,我们要感谢敬爱的老师,更要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学校领导,下面欢迎我园领导为我们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结束语

1.六月/送来/五彩的朝霞,2.六月/送来/遍地的鲜花

3.六月/送来/满天的白鸽,4.六月/送来/美丽的图画。

1.我们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2.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3.新世纪的太阳/是我们的 4.新世纪的鲜花/是我们的。

1.托起金星,让她/闪亮在/未来的天宇。

2.踏响大地,让童心/乘着春风飞行。

3.成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格外幸福

4.成长在/党的阳光下,我们/朝气蓬勃。

合: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1.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节目 2.在欢快的旋律中,我们迎来了新的期望。3.美好的童年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合:共同祝愿:小朋友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贝贝幼儿园“六一”文艺演出到此圆满结束!祝所有小朋友节日快乐!祝叔叔阿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样本,在河南省南乐县同意参与此项调查的2所小学,以全体一年级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0个班级617名学生家长,回收599份问卷。有效问卷526份,合格率为88%。其中父亲178人(33.8%),母亲348人(66.2%);家长年龄为24~50岁,平均(33.5±4.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8.4%,初中占45.4%,高中/中专占25.7%,大专及以上占20.1%。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对儿童性侵犯的认识、对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态度和亲子间预防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等。在调查表首页向家长讲明儿童性侵犯的定义、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由父母在家填写调查表,由学生带回学校后统一收回。

将预防性侵犯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题目计分。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题共9题,答对1题计1分,总分9分。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态度题每题1分,共5题,总分5分,得分越高,表明越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亲子间关于预防儿童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共7题,曾与孩子谈论过1项计1分,总分为7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有关指标的频数和百分数,描述家长预防儿童性虐待的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运用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家长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和与孩子交流相关话题的因素。

2 结果

2.1 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认识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有80.6%的家长知道“儿童性侵犯是侵犯者的错”;分别有75.5%,70.7%,66.0%,60.6%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绝大多数是男性”、“对一个儿童进行过性侵犯的人将很有可能再多次侵犯儿童”、“儿童性侵犯问题存在于世界各地”、“性侵犯者可以很容易地阻止儿童告诉任何人”、半数左右的家长知道“男孩也可能受到性侵犯(57.0%)”以及“女性也会对儿童进行性侵犯(47.7%)”;较少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儿童熟悉的人占多数(28.1%),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25.7%)。

2.2 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态度

81.9%的家长赞成在小学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76.4%的家长不同意“儿童性侵犯发生极少,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观点;77.4%的家长不同意“有关性侵犯,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明白,没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的观点;但同时有52.3%的家长又担心预防性侵犯教育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对“性” 知道太多。

90.7%的家长认为应该对家长开展相应的教育。68.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为家长提供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讲座,73.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向家长发放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宣传资料;但只有29.8%的家长看过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内容的书刊或光碟等音像制品。

2.3 亲子间预防儿童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

95%以上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如果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让你带他去附近的商店,不要跟他走”、“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非得到家长的同意”、“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成人,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跟他走”。50%左右的家长与子女谈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或触摸”(54.8%),“如果有人要看或触摸你身体的隐私部位,要坚决拒绝并迅速离开”(50.1%)。较少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性侵犯发生时要告诉父母(40.3%),只有5.3%的家长给子女看过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的书刊或光碟等音像制品。

家长与男童和女童谈论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的知识、态度、亲子交流与一般人口学指标的关联 见表1。

注:a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较,P<0.05;b与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组比较,P<0.05;c与30岁及以下年龄组比较,P<0.05;d与31至35岁年龄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得分,明显高于高中/中专组和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中/中专组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态度得分,明显高于高中/中专组得分和初中及以下组得分;高中/中专组家长态度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得分。高中/中专组的家长预防性侵犯亲子交流得分,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和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不同年龄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得分有差别,亲子交流情况得分无明显差别。31~35岁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得分高于30岁及以下组和36岁及以上组知识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1~35岁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态度得分高于36岁及以上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家长性别组和不同子女性别组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亲子交流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7%的家长报告在18岁前父母或家里的其他成人曾与自己谈论过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问题;18岁前其家长与自己谈论过预防性侵犯问题的家长与孩子谈论性侵犯得分明显高于18岁前其家长没与自己谈论过的家长的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知识和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81.9%的家长赞成学校对小学生进行预防性侵犯教育,但同时有52.3%的家长担心预防性侵犯教育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对“性” 知道太多。与对城市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40.4%~47.0%)[9,10,11,12]相似,显示出相当部分的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矛盾心理:既想让孩子获得预防性侵犯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又害怕因为涉及“性”内容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不适当的性行为。提示在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前,要向家长说明教育内容,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有3.0%~15.1%的男生在16岁前曾经历过非情愿的身体接触的性侵犯[2],提示在我国男孩被性侵犯并非少见。本研究显示,仅57%的家长知道男孩也可受到性侵犯,远低于对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结果(73.7%~81.8%)[9,10,11,12]。女性也有可能是侵犯者,我国媒体对相关案例进行过报道[13],国外研究也显示,女性可对儿童进行性侵犯[14]。本研究中只有47.7%的家长能够认识到侵犯者可能是女性,低于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结果(58.7%~65.7%)[9,10,11,12]。有研究显示,多数侵犯者是受害者所熟悉的人[15,16]。本研究只有28.1%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是儿童熟悉的人”,低于有关调查结果(35.0%~48.1%)[9,10,11,12],更低于Calvert等[17]对美国246名公众随机调查的结果(76%)。本研究结果只有25.7%的家长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与城市儿童家长调查结果(24.0%~35.1%)[9,10,11,12]相似。提示儿童家长普遍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认识。因此,急需对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增强对儿童的保护意识。

在家长与儿童交流情况中,有90%以上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要警惕陌生人,但只有50%左右的家长与儿童谈论过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触摸、如果有人要看或触摸要坚决拒绝并迅速离开,以及如果发生了性侵犯要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与在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9,10,11,12]结果和Tang等[18]在香港地区对公众的调查结果相似,提示要向家长普及预防儿童性侵犯的知识, 促进亲子间预防性侵犯话题的交流。

摘要:目的 了解县城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状况,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河南省南乐县2所小学一年级526名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8,1.9%的家长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只有28.1%的家长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是儿童熟悉的人,40.9%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如果发生性侵犯要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结论 小学生家长缺少基本的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要重视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篇8

课前一分钟演讲是我校小学部语文教学的亮点。所谓“课前一分钟”,不是上课铃打响前一分钟,而是上本节课内容前的一分钟。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演讲需要从演讲稿、表现力(眼神、手势、语调等)两方面入手,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断地练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演讲稿由师长指导完成,重要的是对演讲稿进行呈现,即演讲的表现力培养。

一、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讲表现力培养的前提,可以从三方面做出努力:

1.树立榜样,增强自信

一是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成功事例,鼓舞学生。如,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的狄里斯知识渊博,很有思想,可天生声音低沉,呼吸短促,口齿不清,第一次演讲惨败,他每天去海边呐喊,对镜子练习发声,坚持了几年,再度演说,博得众人的喝彩,一举成名。《国王的演讲》中艾伯特口吃,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发表了流畅而精彩的演讲,鼓舞人民共同抗敌。二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寻找身边最贴近自身水平的榜样,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2.出丑练习,敢于丢脸

很多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经很讲面子了,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丢脸,为此设计游戏:我是小丑,我怕谁。就是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台做出各种滑稽、怪异的举动,说逗笑的话语,让台下的观众乐起来。在游戏中,一些胆小、羞怯的学生也尽情展露,直面出丑,知道演讲不成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大家取笑一下而已,心理上就承受得起“丢脸”了。

3.单项演练,减轻压力

演讲是一项系统工程,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7%语言+38%声音+55%表情。演讲既要讲又要演,对于学生的眼神、站姿、手势、音量、语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无法做到。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最困难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肢体、表情这样的无声语言。因此,进行单项演练,并教会同伴进行点评,可以减轻上台学生的压力。如,第一项:站姿端正。点评语言指导:我觉得×××演讲时身体笔直,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我给他(她)打100分。第二项:目对观众。点评语言指导:我觉得××演讲时抬头挺胸,眼睛看着我们,我给他(她)打100分。

二、多样化教学,提高训练的效率

1.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向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加快了演讲训练的进程,提高了演讲训练的效率。一方面让学生观摩同龄学生演讲比赛的视频,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演讲。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示范教学让低年级学生在以下两方面得到很大改善。

(1)了解了语调的重要性

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对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特殊作用,因此更为重要。首先,给学生讲述故事:波兰明星在一次美国演出中用波兰语念台词,听众不知道台词的意义,跟着演员一起经历了愉快、慷慨激昂和无比悲伤,其实这位明星用波兰语背诵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可见,语调能控制听众的情绪。其次,教师示范用不同的语调演讲同一篇演讲稿,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演讲者要不断揣摩演讲稿,把握轻重缓急、高低起伏,才能吸引观众。

(2)实现了从背诵到演讲的跨越

演讲当然要背诵稿件。教师会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家长协助学生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要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部分学生就以为把演讲稿背熟了,再当众讲出来就是演讲。

教师示范演讲,让学生理解演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以它的思想内容唤起听众的思想,还以演讲者的感情激起听众的感情,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眼神、手势等)相结合,使演讲呈现出和谐之美,才能打动观众。

2.微格教学

微格主要指的是局部录像定格,以录像来记录学生的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学生和学习小组分析、评价。微格教学最早是用来教师培训,已有近半个世纪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演讲是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为了提高演讲者的自悟能力,采用微格教学,用手机录下孩子的演讲视频,对演讲过程中的眼神、手势等进行局部录像,然后让演讲的学生回看,他就能很直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加快学生进步的步伐。

三、多元化评价,保持演讲的热情

评价是重要环节,通过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演讲的技巧,让讲者了解自己的成功之处,让听者激发出学习动力,使讲者和听者同时有所收获,共同享受获得成功的愉悦,保持演讲的热情。评价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1)每次对一个演讲者的评价由两名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打分,引导学生从内容、语速、音量、站姿、眼神、手势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先说优点,再说建议。哪怕是一次不成功的演讲都能挖掘出闪光点,保持学生再次演讲的热情。(2)班级所有学生一轮演讲结束评出“最美声音”“最美站姿”“最美手势”及“演讲小明星”若干,发放奖状,并在班级张贴照片。(3)一学期两轮演讲结束,评出“进步之星”“超级演讲家”若干。

参考文献:

[1]刘德强.演讲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121.

[2]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月度工作总结表模板下一篇:工程施工项目合作协议书双方(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