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流转合同(精选9篇)
甲方:
乙方:
一、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同意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出让给乙方。
二、所出让林地的四至界线为:
东:为界。
南:
西:
北:。
三、流转期限及起止时间。
上述地块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装让期限为年,自
四、流转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
上述两宗林地总地价为元(元整)。采用分批现金支付的方式,其中合同签订之日付款元(,待甲方办理完《林权证》过户手续后,乙方一次性付清全部余款。
五、甲方确保流转森林资产四至界线清楚,无林权纠纷与争议。
六、乙方必须按照《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从事林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七、未尽事宜或合同条款需补充的,甲、乙双方签订补充协议。
八、本合同各项条款双方应共同遵守,如果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对方全部经济损失。
九、本合同一式四份,自签订之日起正式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盘活、农民收入的增长、生态环境的优化, 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改革意见指出林地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落实林地的承包权问题, 二是要释放林地的经营权, 林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流转。林地作为重要的资源, 林权的流转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目前林地流转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造成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因此, 如何规范林权流转成为当前集体林权改革的重点问题。到目前为止, 规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法规还未颁布, 因此,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问题的做出研究探讨, 对于促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流转的规范化进程, 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林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存在滞后性
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与林权流转相配套的政策法规, 没有行之有效的外部拉动政策, 林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存有严重的滞后性, 阻碍了现代经济活动快速发展的需要, 造成很多地方林地流转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其最终结果致使林地流转随意性大、流转行为不规范、操作有失公平性、合同不合乎法律依据等现象。
当前很多地区林地的价格都是由村委会自行目测估算进行确定的, 加之政府的行政干预, 致使公众利益受到极大损失。多数地区没有建立林地流转评估机构和中介机构, 缺乏信息发布平台, 林地流转消息无法得到正常流通, 造成现有林地无法进行公开竞拍。
2.2 林地使用权流转行为不规范
很多地方的干部和农民群众对于林地的流转尚且认识不足, 加之没有健全的林地流转制度, 使得林地流转行为相当不规范。不规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对承包政策不十分了解, 对经营制度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 片面的强调林地流转的作用, 夸大强调林地集体所有权的好处, 利用权力强力推行。把林地承包权的短期内不变更同林地流转进行对立。为谋取政绩和利益, 将林地流转片面的定性为是壮大本村经济, 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把流转得来的收益私自留归本村。对于私自进行林地转包的行为, 不加干预, 不予制止, 致使集体的林地被不合法侵犯, 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3 林地使用权流转程序混乱
林地进行流转没有相关的正规程序, 流转手续不够齐全, 给后期的管理带来隐患。很多地区林地的流转只是口头协议, 没有合同文本, 即便有合同文本, 其中的条款也不规范, 权利义务划分不清, 没有明确的违约责任。承包者认为在其所承包的年限里, 对于林地可以任意为之, 私自将林地再转租给第三方;个别地区利用林地流转的名义, 对林地的用途私自更改, 用于修建一些固定设施、建立一些工程项目等。
2.4 林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不成熟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只关注林地一级流转市场的培育, 即林地根据使用途径依法将使用权分户到林农, 但是我国林地流转的二级市场还不成熟, 致使林地的二次流转受限。部分地区已建立的林地的流转中介机构, 但是尚且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从某种程度上, 阻碍了林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林地流转评估服务、林地流转管理和经济仲裁等机构, 林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和变更登记相对滞后。很多地区在进行林地使用权转让时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 对树木的存活条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缺乏调查, 不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对价格作出合理的评估, 致使近似的林地地块价格悬殊很大。同时, 林地的流转价格在估测时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 致使对集体的资产造成大量流失。很过林地由于没有评估机构给予专业的评估, 致使林地因没有资质得不到认可, 给其流转带来困难。
2.5 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倒卖现象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明确要求集体林权要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公开拍卖, 使本村所有的农民都可以有机会进行参与。但是在实际进行公开拍卖时, 由于普通农民的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实力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非本村的投机者等外部人士进行竞争, 因此后者通过提高筹码获得了大片的林地使用权, 之后再用高价转手进行倒卖, 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有部分人借助职权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假借促进林权流转的名义对林地进行兼并, 扰乱了正常的流转秩序, 加大了林业的风险投资。有些人通过林地的频繁流转, 迅速的发家致富, 造成林业资源的部分流失, 使林业资产成为个人的私人财产, 各地出现很多非法的林业大户, 他们的倒卖行为破坏了林地的有序流转, 埋下了林业投资的风险隐患。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流转制度, 对林权流转实行规范管理
政府要在尊重林权自由交易的基础上, 做好政策引导, 帮助林农对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做出合理的选择, 避免林农因盲目选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林地使用权流转要做好规范登记, 制定规范管理的法律条例, 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规范林地流转合同制度, 以此提供法律保障, 防止出现违约现象,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完善林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维护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权益, 保障林地的保值增值效益, 规范林地的流转行为;制定科学的评估制度, 建立林地评估机构, 对评估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 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 确保林地流转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确保林地流转交易的信息发布的通畅, 建立林地交易网络中心, 为林农提供咨询业和服务, 办理相关的林地产权交易手续, 确保林地产权交易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公开性;规范林地的流转的审核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3.2 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信息平台
建立林地流转办公室, 指导农民的林权流转, 使其具有规范化的管理, 调解因林地使用权流转所引起的纠纷。大力培养林地流转中介机构, 加快完善林业服务体系, 建立有序、公开、公正、规范化的交易平台, 搭建林权流转交易的信息网。对外发布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林地流转的供求、价格信息, 使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和掌握真实的流转信息, 为林地流转的有效达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 通过林业部门的合法登记, 予以承认, 给发证书, 当权属身份发生变化时, 要依法给予证书更换, 对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给予法律的保护, 加强林地的保护, 杜绝乱砍乱伐现象。
3.3 推进林权流转制度的辅助性功能
(1) 加快林业农民劳动力的再就业。建立有偿的林地流转政策, 对于下山移民和需转移就业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 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林地流转。建立林地有偿使用权的市场, 将生态性弱的分散性经营的林地 (例如:闲置的高山林地、产能低下失管的林地) , 流转到懂技术、会管理、有资金、能经营的专业林户手中,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林业经营, 促进现代林业技术的推广, 推动农村产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改良。
(2) 政府需通过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 壮大各种林业协会和林业合作组织, 鼓励社会各界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林业投资, 确保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 推进建立失地失林农民的生活保障机制, 保护农户的流转利益, 健全农户的救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 有效地确保农户在林权流转之后没有后顾之忧, 以基金的方式作为农民林权流转后的生活保障。
(4) 制定林权流转的法律制度, 确保流转行为有法可依。尽快建立林业承包和流转的法律制度, 规范林业的生产技术、投资行为, 防止缺乏能力和对林地从事不正当经营的人对林地资源造成浪费或谋取暴利, 对于林地的承包、流转、转让、出租规定最低面积标准。
摘要:指出了我国为加快林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的有关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和政策, 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流转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林权流转,规范建议
参考文献
[1]樊喜斌.关于林地流转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8 (4) :17~18.
[2]徐秀英, 石道金.浙江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08 (5) :37~38.
[3]周新玲.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7 (5) :55~56.
[4]徐秀英, 沈月琴.林地流转市场的政府干预行为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4) :35~40.
一、严格界定流转林权范围
集体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集体林地经营权(包括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经营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依法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不包括依法征收致使林地经营权发生转移的情形。集体林权可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流转。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暂不进行转让,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权属不清或有争议、应取得而未依法取得林权证或不动产权证、未依法取得抵押权人或共有权人同意等情况下的林权不得流转。
二、准确把握林权流转原则
林权流转应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的意愿、价格、期限、方式、对象等应由林权权利人依法自主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采取强迫、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强制或阻碍农民流转林权。坚持林地林用原则,集体林权流转不得改变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公益林性质和林地保护等级,流转后的林地、林木要严格依法开发利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公开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不得有失公允,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应当对等。
三、切实规范林权流转秩序
对家庭承包林地,以转让方式流转的,流入方必须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原则上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且需经发包方同意;以其他形式流转的,应当依法报发包方备案。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的,流转方案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招标、拍卖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流转;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要事先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签订合同前应当对流入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林权再次流转的,应按照原流转合同约定执行,并告知发包方;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须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方可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委托流转的,应当有林权权利人的书面委托书。
四、严格林权流入方资格条件
林权流入方应当具有林业经营能力,林权不得流转给没有林业经营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的通知》明确要求:租赁农地从事生产经营要进行资格审查,未获得资质条件的,不得租赁农地从事生产经营。鼓励各地依照该精神,依法探索建立工商资本租赁林地准入制度,实行承诺式准入等方式,可采取市场主体资质、经营面积上限、林业经营能力、经营项目、诚信记录和违规处罚等管理措施,对投资租赁林地从事林业生产经营资格进行审查。家庭承包林地的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给工商资本,但不得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五、努力完善林权流转服务
各地要完善县级林业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林权流转、惠林政策实施、生产信息技术、林权投融资等指导、服务。加强林权流转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流转面积、流向、用途、流转价格等信息,引导林权有序流转。可采取减免费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农户和其他林业经营主体拥有的林权到林权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公开市场上流转交易。鼓励各地探索政府购买林业公益性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化林业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流转信息沟通、居间、委托、评估等林权流转中介服务。引导和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向社会公布评估机构不良行为,指导和监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会工作。
六、强化流转合同管理
集体林权流转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剩余期。各地要加强林权流转合同管理,探索建立合同网签和面签制度,要求市场主体以规范格式向社会作出公开信用承诺,并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提供可编辑的合同示范文本网络下载服务,大力推广使用《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GF-2014-2603)》。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经流转公示无异议后,可出具书面意见,作为林权流转关系和相关权益的证明,并推动与不动产登记、工商、银行业金融等机构实时共享互认,协同不动产登记部门做好林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登记工作。
七、加强林权流转用途监督
各地要加强对林权流转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林权流转具体操作规程,切实履行好林权流转监督管理职责。要加强林权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要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确保林地林用。切实做好抵押林权处置的服务工作,防范抵押风险。采取措施保证流转林地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探索建立奖惩机制,对符合要求的林业经营主体可给予林业生产经营扶持政策支持,对不符合要求的可依法禁止限制其承担涉林项目。鼓励和支持林业经营主体主动公示“林业生产经营改善计划”,以及林地、林木开发利用和流转合同履约等情况年度报告,自觉接受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八、推进林权流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步建立林权流转市场主体守合同、重信用信息采集归档工作,依法将其涉林违法违规行为的司法判决书、行政处罚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书和裁决书、经查证属实的被投诉举报记录等情况记入其信用档案。各地要探索建立林权流转市场主体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评价成果运用机制,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或授予荣誉性称号时,将信用状况作为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用好的。
九、搭建集体林权流转市场监管服务平台
各地要建立林权数据动态管理制度,实行林权权源表管理模式,将林地承包合同和林权流转合同、林权登记、林业经营主体、流转交易、抵押担保、森林保险以及森林资源等涉及林权信息有序衔接集成,实现关联业务协同管理。加快推进林权流转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网络监管体系,实现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纵横信息共享。加快建立林权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理,逐步实现林权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推广“林权IC卡”和手机APP服务做法,为林农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实时更新、查询信息服务。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权流转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加强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结合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权流转,适用本办法。国有林流转,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集体林权流转,是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集体林权权利人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合作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转移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给他人的行为。出让人是指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受让人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流转合同登记备案职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41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应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林权,包括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权和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依法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不包括依法征收或者征用致使林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情形。
第四条 林权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使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强迫或阻碍林权流转。林权流转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对流转的形式、内容、条件和期限等,双方应当协商一致。
第六条 林权流转可以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也可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林权流转时,除流转合同另有约定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盗、以及依托森林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定义务和责任应当一同流转。
第七条 个人依法取得的林权流转收益归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和挪用;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的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归还林业贷款、集体林业生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第八条 林权流转受让方必须具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应当依法按照林权流转合同约定进行生产经营,不得以流转为名炒买炒卖林权。
第九条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林权流转的优先受让权。引导农民以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和股份制林场等形式,促进林权流转和规模生产经营。第二章 流转范围
第十条 下列林权可以依法流转:
(一)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木所有权;
(二)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林木使用权;
(三)苗圃地、无立木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林权。
(五)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原则上不得流转,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展林下种养业或森林旅游业。
第十一条 下列林权不得流转:
(一)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用、占用的;
(二)不能提供林权证书等合法有效权属证明的;
(三)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
(四)已依法抵押、提供担保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流转的。第三章 流转期限
第十二条 流转期限应根据林种、树种、林龄、面积及林地开发目的、开发形式,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上用材林以轮伐期确定流转期限为宜。
(一)家庭承包经营的林权流转,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二)林权再次流转的,不得超过上一次流转合同约定的剩余期限。第四章 流转程序
第十三条 农民通过家庭承包依法取得的林权的流转,应当取得发包方同意;流转后再次流转的,应当取得发包方和原承包方同意。
第十四条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公示7天以上。受让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准。
第十五条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林权流转,应当依法取得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同意。
第十六条 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权的,应当出具林权流转委托书。
第十七条 下列林权的流转,由林权权利人决定:
(一)农户房前屋后个人所有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自主流转的其他林权。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十九条 依据《甘肃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出具。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条 林权流转,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
(二)流转的林地地类、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或株数等,并附地形图或示意图;
(三)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期限及起止时间;
(四)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五)流转价款和支付方式;
(六)林地被征占用时的利益分配;
(七)合同期满后森林资源存量及处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附着物的处置;
(八)违约责任;
(九)解决争议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林权流转时,出让方已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权可同时流转,受让方采伐林木按照林木采伐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采伐后的更新造林工作。
第二十二条 以出租方式流转的,可根据市场和林地价值变化情况,建立租金定期变动机制。
第二十三条 出租的租金价格和支付方式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租金最低保护价应不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原约定的租金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应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而随之提高。
第二十四条 因林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林权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流转合同一式五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备案一份,报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备存一份。
第二十七条 省集体林权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受省林业厅委托,负责全省林权流转的法律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权流转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林权流转的有关具体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建立林权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林权流转的供求信息,搭建流转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林权变更服务;建立林权流转档案,将林权流转合同、流转资产评估、流转登记、备案材料及有关文件及时归档,确定专人妥善保管。第六章 流转登记
第三十条 林权依法发生流转的,双方应当依法共同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或者备案手续,确认林地和林木的权属。
第三十一条 林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采取抵押方式流转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林权采取转包、出租、入股、合作方式流转的,流转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三条 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流转合同;
(二)林权证书;
(三)村民委员会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流转的林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的,流转双方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符合条件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对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按规定期限在林权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核发变更登记证书。不予登记或备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告知理由。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林权流转的,其流转行为无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已经办理的,依法注销权属登记或备案。
第三十七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其评估结果无效;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办理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对不具备条件而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通知》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权属证明文件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作为林权登记审查的重点。
依法获得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由国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者申请林权登记。未确定使用权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不发放林权证书。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采取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承包的,由承包方申请。承包后依法转让或者互换的,由新的承包方申请。未发包的,由集体所有者或依法使用国家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集体使用者申请。实施退耕还林的,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申请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经依法处理的林权争议,明确林权归属的,由林权权利人申请。
林权权利人申请林权登记时,必须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授权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省(区、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原林权证、林权依法变更的有关证明文件。
《通知》指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登记依据充分,登记内容准确,登记程序合法,发证准确无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形不予登记:采取转让或互换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转让方未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受让方直接申请登记的;采取转包和出租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原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方和承租方申请登记的;没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转让给非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林地发包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若承包方不能提供该承包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的证明文件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承包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采用其他方式承包后,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不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受流转方申请登记的;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申请林权登记条件的。
《通知》指出,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在国务院未颁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具体办法之前,受让方申请林权登记的,暂不予以登记。
随着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权交易所、江南林权交易所、西南林权交易所、华东林权交易所等各地林业产权交易所的相继成立, 我国林权流转行为得到广泛重视, 林权流转市场初步形成, 虽然目前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但林权流转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法律法规缺位、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林权流转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势在必行。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林权流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林权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商品, 林木生长周期长, 投资风险大, 其交易具有很多特殊性, 在林权流转制度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 就会有一些受利益驱使的投机商趁机炒作林地, 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以低廉的价格将林地使用权买进来, 再设法以高价转让出去, 赚取中间的价差, 这种林地投机行为扰乱了林权流转市场秩序, 不利于林权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林权流转市场交易形式多样化, 流转环节多。
整个交易过程涉及到很多参与者, 包括林权流转主体、林业主管部门、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等, 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 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混乱, 资金流向不清, 监管职能亟需强化。根据是否在林权交易所交易可以将林权流转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场内交易的程序较复杂, 需要林业主管部门和中介结构的共同介入, 相关部门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 关系到农民能否在场内交易中维持其主体地位, 影响了其流转的积极性。
(3) 林权流转市场价格混乱, 价格管理工作薄弱。
我国林权流转市价格机制还未建立, 影响了林权交易的正常运行。林地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在市场上基本找不到同质的替代品, 每一块林地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的表现特征, 林地价格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标准。在没有可供参考的指导价格的前提下, 有必要对乱压价、乱收费的的行为进行监督, 规范林权流转市场价格的形成。
(4) 林权流转操作不规范, 引起林权纠纷。
一方面, 虽然很多地方都制定了规章制度和详细规范的流程图, 但由于操作性不强, 加上森林资源遍及面广, 林权流转工作量大, 有些地方的林业主管部门为图方便, 并未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流程图也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 很多林农认为场内交易程序太复杂, 而且小规模林地在林权交易中心难以形成购买意向, 通常都是自行寻找受让方或转出意向方私下流转。这种简单的流转形式, 经常存在权属不清、四至不明确等问题, 容易引起林权纠纷。
因此, 对林权流转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势在必行, 这是保证林权流转市场健康发展, 实现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保障农民流转收益合理分配的需要。
2 林权流转市场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法律缺失
我国在林业立法领域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已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但是林改后, 林业产业发展迅猛, 传统单一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林业的发展要求, 法律制度严重滞后。目前国家对农村土地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这里的农村土地虽然也包括林地, 但其针对性不明确, 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林权流转, 利用管理耕地的理念来管理林地, 没有充分考虑林业的特殊性。
国家对林权有偿流转尚无相应法规, 林权流转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导致各地开展林权流转无章可循, 无据可依, 国务院及林业局出台的一些政策性文件也只是以鼓励性为主, 林业部门财务管理混乱, 资金流向不清, 林权流转市场调节机制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2.2 监管主体缺位
由于法律的欠缺, 林权流转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林权流转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主管的林业机关、集体组织、中介机构和农户, 其中中介机构又包括价格评估机构、金融机构、森林保险服务机构等。一方面, 涉及的组织机构较多, 谁是监管主体, 监管权由谁来行使, 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管理体系不健全, 监管角色没有定位, 易造成各部门推脱责任, 监管主动性不强, 甚至于各部门都不能有效行使监管权。另一方面, 在我国, 传统的监管模式即工商行政监管, 强制执行的命令模式居主导地位, 因此提到林权流转监管, 大家都误认为是政府部门和林业机构的事, 与自己无关, 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更没有认识到监管的社会性问题。
3 构建林权流转监管制度的建议
3.1 建立有效的林权流转监管体系
监管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不是为了某一个群体的利益, 而是从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 保证经济活动有序发展。林权流转程序复杂, 环节多, 必须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应该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的力量, 利用各自的优势分角色监管, 实现协调发展。
3.1.1 政府监管
产权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 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林权流转市场是一个产权交易的市场, 对这一市场进行监管, 应该在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下进行, 但又不得过度干预, 在监管程度上要本着适度监管的原则。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林业法规, 建立机构, 强化队伍建设, 在统筹林业大局的前提下, 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林权规范流转。
林业主管部门在落实工作责任的过程中, 应该自上而下, 层层推进, 在各乡镇设立服务站, 成立税费督查组、勾绘质检组、材料审核组、明查暗访组进行多层面的交叉督查指导, 落实挂点监督。对流转合同、权属变更登记进行审查, 严格杜绝代签, 减少林权纠纷;监督林权纠纷的处理是否得当, 保障林区的稳定和发展。
对各地交易中心的交易过程进行监管, 严格制止暗箱操作, 控制腐败;监督流转程序的规范性, 服务费收取的合理性。对林权价格评估部门的监管主要是价格评估的合理性, 在目前并无可供参考的流转价格标准情况下, 应该加大科研投入, 深入实地调研, 尽快建立一套流转价格评估制度, 以发挥价格在市场监管中的优势。对流转主体的监管主要体现在流转收益的分配是否合理, 流转后林地用途是否发生变化, 以及林业的后续经营情况。
3.1.2 中介机构监管
林权流转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林权交易所、价格评估机构、森林保险机构等, 中介机构由于不直接参与利益分配, 更能客观判断林权流转的合规性。林权交易所对林权流转的整个过程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 贯穿于林权交易的始终, 是中介机构中监督作用最强、应该充分发挥事中监管的角色。
林权交易所是发布林业市场行情、林权交易信息, 为林权流转主体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并引导林权交易的林业综合服务平台。省级林权交易所要管理好区域内的交易会员单位, 定期到各地进行调查审核, 并做详细的工作汇报, 及时向林业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利用公开、透明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实现资源共享。林权交易所要规范各种竞价流程, 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办法, 对不同的流转客体要合理引导其适用的交易方式, 防止恶意串标、围标等市场恶性竞争行为。
3.1.3 社会监管
林业是全社会的林业, 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监督管理。林权流转社会监督的群体包括媒体、环保组织、流转主体、山区农民等社会群体。社会监管的作用可以弥补政府、中介机构的缺陷, 传播正确的林权流转监管理念。通过干预、揭发、检举等大众化的方式, 监督政府机构人员、林权交易所工作人员按规章办事。
媒体可以对林权流转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公众媒介, 传播林权流转法律知识, 纠正错误的监管理念。环保组织要保证流转后森林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威胁到生态环境, 监督林木采伐权的使用, 使林农在不突破总限额的情况下自主调节采伐量,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流转主体在加强自律的同时, 对流转过程中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检举, 维护其在林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山区农民要积极参加村民会议, 珍惜投票权, 对当地林业政策的贯彻情况予以监督, 如惠林政策、税费改革是否充分落实等。
3.2 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监管法律法规
3.2.1 完善流转申报、登记及档案管理制度
流转申报制度要规定流转申报所需要的材料证明, 包括书面申请、林权证、受让方的流转目的以及流转后林地的用途等, 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 对材料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有争议的山林产权进行审核。
流转合同的规范性是完善登记制度的前提, 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合同示范文本, 规范的流转合同应该包括:流转主体、流转客体、流转期限、流转价款、林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完善登记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规定流转登记备案必须由流转主体面签、鉴证。加强档案管理, 实行专人专机操作和林权档案专人管理, 并规定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对已进行变更、补办和注销的宗地申请材料及签字盖章的审核表等放到宗地档案袋内, 并逐一分乡镇登记, 以便查询。
3.2.2 制定监管法律法规
目前, 林权流转尚无法规, 各监管主体在实行林权流转监管中没有法律支持, 严重影响了林权流转市场化的进程,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实现林权规范化流转的重要保证, 是监管主体实行监管的依据。
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基础法律, 参考《农村土地承包法》中适用于林地的部分, 制定配套性的法律法规, 如《林权流转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制定《林权流转法》过程中, 要坚持把确保农民权益放在首位, 以实现林权流转对林地资源合理配置为价值取向, 实施细则应对流转程序、方式、违规处理、流转的规范化文本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使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有章可循。将“林权流转监管”作为一个章节写入《林权流转法》中, 该章应该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立、监管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等, 从法律上赋权给林业主管部门、林权交易所、村民组织以及农民, 通过法律法规的作用规范林权流转行为, 只有这样林权流转市场才能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廷博.产权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以政府对市场的适度介入为中心[J].理论月刊, 2011 (11) :115~117.
[2]李清杰.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2.
[3]李挚萍.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1) :56~60.
[关键词]集体林权;流转;管理
一、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完善
(一)强化林权登记和林权流转登记工作
林权登记是集体林权流转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林权登记明晰权属,是集体林权有序流转,减少林权纠纷的必要保障。只有以林权证为基础,做到转出方凭林权证流转,转入方及时办理林权登记,才能保证林权流转合法、有效、安全。各级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林权登记发证的有关规定,以规范的林权证范本发证,要严格做好户口统编工作,做到“有林有证”、“一林一证”。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林权登记机构、统一的林权管理档案和林权证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登记机构依法应当公开登记档案,并接受公众查询,使交易中的受让方能清楚了解出让方林权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放心地进行交易,最大程度避免权属争议的发生,从而维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审查林权流转登记申请文件,特别是要认真审查其权属证明文件和流转决策程序合法性、有效性、申请人的资格证明、流转合同和流转方式等内容,对于合法规范的林权流转,需要变更林权的,林权登记机关应及时受理,认真审查并进行流转变更登记;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流转,登记机关不得给予变更登记。
(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合同
目前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使用的合同,有相当一部分不科学、不规范,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存在严重缺陷,容易造成纠纷。依照《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一份规范的集体林权流转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条款:(一)流出方和流入方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流转的林地、林木的林地类型、坐落位置、面积及四至界线地形图、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株数等;(三)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流转方式;(五)流转林地的用途;(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七)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八)双方当事人其他权利和义务;(九)违约责任;(十)解决争议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本条款仅是示范性的,是为了告知流转双方在订约时应该列明这些条款,但并不意味着缺少其中的某一项会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双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条款,如明确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责任的条款。
林业主管部门在审查林权流转登记申请文件时,应着重对流转合同的内容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双方权利义务过于简明的合同以及没有采用规范合同样式的流转合同,应当暂停审查,在双方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补正或变更后再行审查。
(三)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程序
2010年5月,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发出了《关于征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草案修改意见的函》,由此可见,国家正着力于用单行法规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这必将规范我国目前还较为混乱的集体林权流转秩序,提高目前还较为低下的集体林权流转效益,其进入试行阶段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如何,令人期待。该草案分为总则、流转范围、流转当事人、流转方式、流转合同、流转管理、有关责任和附则八章,这样的体系还是比较全面、具体的,但是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就是没有一个明确具体、显而易见的流转程序。笔者认为,这样的立法缺漏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各地由于林业资源、林业生产具体情况不同,无法采取整齐划一的流转程序,让各地根据该草案规定的大体流转纲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流转程序的管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在修改该草案时,应将流转程序独立成章,将集体林权流转的大体程序加以规定,以此作为指导各地集体林权流转的指导性程序。笔者认为,集体林权流转应包含以下程序:
首先,必须对现有权属状况进行公示,公示的手段是发放林权证。林权证是集体林权流转的唯一法律凭证,权属不清或者存在争议的林权不得流转。应明确林权登记和换发证程序,并做好事后的审查工作。
其次,集体林权的流转,须民主决策。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形式进行,且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权流转方案须公布。
再次,林权流转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没有采用规范样式合同文本的,不予审核,待采用规范合同文本之后再行审核。
最后,须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未经登记,流转不发生法律效力。
二、集体林权流转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完善
国家对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的建立早有重视。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在2008年《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又一次强调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资产评估的两大要素是评估技术和评估管理。要加强评估技术建设,就要积极培育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加强对资产评估资格的考试和审查制度,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对于资产评估管理,西方国家对森林资产评估的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监管下的行业管理模式。考虑到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和森林资源经济效能所需要的相对宽泛的流转环境,笔者认为,我国的森林资产评估管理应采取第三种模式为宜。在政府监管下的行业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森林资源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政府,有利于在市场调节失灵时实施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行业管理的方式又保障了资产评估的专业性、增强了资产评估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之后的林权流转工作。
(二)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纠纷的仲裁和处置机制
我国《土地承包法》第51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或流转发生纠纷时,可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协商解决,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现实中,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形成处理林权流转纠纷的规范化制度,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与仲裁依据,“有的纠纷积压了几年或十几年仍无法解决”。因此,须尽快制定处理林权流转纠纷的具体实施办法,确定好纠纷双方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的争端处理机制,为林农解决林权流转纠纷问题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援助。
(三)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在现今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应积极扶持林农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引导培育新型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林农提供流转前、流转中和流转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发展林业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政策咨询、行业自律、科技推广等作用。引导和规范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中介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荣,周珂.集体林权流转和林地使用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乔永平,聂影,曾华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安徽农学通报,2007,(8):4-6.
[3]诸江,周训芳.林业物权制度解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5-28.
[4]曹明德,黄锡生.环境资源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周训芳,谢保国,范志超.林业法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6]钟德军,魏天波.林权纠纷及其解决途径[J].河北林果研究,2008.
[7]刘德钦.林政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为了发展林业生产培育及合理使用林木管理经联富村富生屯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决定,对原富生屯屯北一队岩林实行林权转让(抵押)给水泥板道承包商王力臣(以下简称:乙方)。联富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甲方)与乙方达成协议,以约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同标地:位于原富生屯屯北一公里处共计:小柔黑18,626棵。
第二条、转让出售期限:期限为十年,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第三条、转让方式:抵押转让。
第四条、价格: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采伐按每课7.00元共计:壹拾叁万零叁佰捌拾贰元整(130,382.00元)人民币,在2017年12月31日后采伐每棵价格在原基础上增加2.00元,以后每隔五年在此基础上增加2.00元每棵,以此类推,如国家政策、法律原因不能采伐本合同继续履行,每继续一年每棵价格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1.00元。
第五条、交换方式:抵押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以壹拾叁万零叁佰捌拾贰元整(130,382.00元)人民币低压给乙方。
第六条、在合同期间甲方有优先出售(出卖)林木权,但必将须全部收入付给乙方。
第七条、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1、甲方应于合同签定之日起将林权交给乙方。
2、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办理林木采伐证的相关手续,林木采伐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树木育林基金由乙方负责)
3、乙方应依法管理和采伐林木。
4、合同期该林地被政府征收,征用林木部分归乙方拥有,土地补偿归甲方拥有。
第八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据《合同法》及相关手续、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本合同自签定值日起生效。
第十条、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二道法律服务所存档一份,二道弯镇农经中心和二道弯镇农业中心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
【林权流转合同】推荐阅读:
剑川县林权流转合同07-20
流转土地合同说明09-30
水库流转承包合同10-04
荒山林地流转合同10-30
土地流转合同书09-16
土地流转承包合同范本07-09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合同书11-1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11-05
林权档案录入10-19
林权变更申请报告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