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教学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把脉教学

把脉教学 篇1

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

11月13日下午,马村镇南陆小学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对全校期中考试中涌现出的38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进行了表彰。11月上旬,全镇进行了统一的期中考试。该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为了给教学工作把脉,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该校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成绩突出的教师做了典型发言,分享了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经验。在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奖的学生领取了奖状奖品,优秀学生代表还交流了学习的成功经验。

校长陆书言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勉励获奖的同学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保持先进;要求全体同学向获奖同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提高成绩,争当先进。目前该校已形成了浓厚的抓质量的氛围,全体教师真抓实干,一心一意抓教学,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脉教学 篇2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单一化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 一改旧版教材的严肃、呆板风格, 给人强烈的时代感, 不仅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而且体系编排、内容设置具有较强的人性化、生活化、操作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 就教学方式选择来说, 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 这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性学习等。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们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 普遍采用讲授法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我的课堂, 我做主”的传统思维范式的影响下, “霸占”整节课, 进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认知规律, 让思想政治课变得过于严肃和呆板, 往往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课吸引力, 而且也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方法“背多分”化

在目前高考制度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客观上形成了两个目标:主观、现实目的是为了高考;客观、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高考的压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注重于短期的、现实的高考这一功利目标, 而忽略了长期的、最根本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就使得很多政治教师陷入这样一个思维误区, “不管黑猫、白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不管教学手段、方式如何, 只要高考取得高分, 就是好方法。于是, 死记硬背就成了政治教师屡试不爽的教学“金点子”, 要求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记硬背, 以至于发展到上课“勾勾重点、背背书”的地步, 比如要求学生抄写教材, 默写考试答案, 相互抽背重要知识点等。“背多分”这一蛮干方法, 不仅使学生身心痛苦不堪, 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兴趣, 也有违新课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更违背了思想政治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3. 备课方案随心化

一堂课能否上好, 关键在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在这三项准备当中, 最重要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和教案的设计。学生的认识具有变动性, 学生的基本情况也具有变动性, 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基本上不存在固定化倾向。相反,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相对不变性, 其教材结构、编排体系、内容设置、目标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固定性特点。

二、针对问题的对策思考

高考体制的畸形发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进入误区的根本原因。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改革高考体制以外, 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思考:

1. 深挖教材, 广积粮

“深挖教材”, 就是指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 挖掘教材潜力, 升华教材内容, 在熟知教材逻辑结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重难点把握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创新。“广积粮”, 是指政治教师在生活、学习中善于思考, 积极总结, 博览群书, 积累知识, 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时代性特点,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心态。

2. 新旧结合, 促教学

“新旧结合, 促教学”, 是指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有效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的特点, 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一、呆板、说教的模式, 使课堂变得立体和丰满起来, 非常适合于情景教学。但其缺陷就是活跃有余而思考不足, 面宽而深度不够, 不适合于理论的讲解和阐述。而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模式是严肃有余而灵活不够, 深度有余而拓展不足。因此,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 要选取不同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3. 联系生活, 出真知

给阅读把脉给教学开方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现状;措施

随着对文本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缺乏过硬的过细的更深入的阅读习惯,所以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阅读品质和良好的细读习惯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剖析阅读教学的现状

走进高中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明显减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多种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讨论、分组交流、辩论、情景演示等等,甚至一些地方高中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个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等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在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在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形式化严重,教师将精力都放在教学形式上,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本身没有加以重视。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浅显化严重,甚至导致学生误读、误解现象。加强对语文阅读的精细化学习是教学大纲上明确表示的内容,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免让人深思。

反观我们的教学,课堂热闹的背后,究竟沉淀了多少有意义的东西,有多少内容能给予学生精神滋养。一些教师自己都缺乏对语文课本的研究、深读,对学生这样要求或应用到教学中就更无从谈起。一些教师虽然也从网上收集素材,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照本宣科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二、对语文阅读教学目的进行深度把脉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融入文本,理解与掌握阅读中的含义。另外,高中阅读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把握其深刻内涵,从而达到使得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浅尝辄止”的阅读态度,那么在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过程中,也进行流于形式,很难掌握文本深层的含义。甚至会导致学生养成马虎、浮躁等不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单单改变教学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认真的品读文章,将文章的内容细分,精心咀嚼,领略文章中语言的魅力。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吕叔湘先生也说:“阅读应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走进文本,涵咏咀嚼品味,我们要徜徉在语言之途,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来剖析。通过自己的教学,把脉阅读,让学生学会细读文本。这就是当今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

三、给文本阅读开出处方:理解文本细读的概念和策略

何谓“文本细读”?简单来说,文本细读指的是认真的品味文本,逐字逐句的品读。应该从文本中的字、词入手,从而分析文本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最终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深度挖掘还原作者真实意愿。

在“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本人为阅读教学开出了三个处方。

1.以课文(文本)为本,与课文(文本)对话。文本是教学的依托,教师与学生在文本面前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正因为如此,同阅一部《红楼梦》,出现了“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现象。尽管如此,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还是只能以文本为依据。不管读者心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是独一无二的,文本中的他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人。所以,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使其真正的融入文章当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学会与文本沟通,从文章的表面看出作者深层次的意思,把握住文本的本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理解与掌握文本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如:你对宇宙未来的畅想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大胆发言,在课堂中将自己的畅想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

3.知人论世。要想在教学中圆融自如,游刃有余,就必须了解作者的一生经历,懂得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变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如欣赏诗歌欧阳修的《戏打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有人把这首诗看成是一首思乡诗,对吗?对于诗歌的鉴赏,切忌猜测。我们先要了解欧阳修的生平,那时期的欧阳修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军事判官,在回赠友人元珍时写下了这首诗。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大力提倡细读文本,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快速的传播与更新,我们并不反对速读和浏览,本文强调的是课堂文本阅读教学时,该咀嚼时就一定要嚼透。学生在高中三年,养成终身受用的细读文本的好品质、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33(25):114-115

[2]宋喜良.新课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J].学科教育.2012,21(4):38-39

把脉华为智能手机 篇4

与此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智能手机品类已趋向成熟,任何基于智能手机领域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几无可能。剩下的只不过是一些或大或小,基于改进/改善性质的技术创新,根本憾动不了苹果iphone作为智能手机领域“领导地位”的技术先发优势。――――就像当年的IBMPCjr一样,想挑战苹果家用电脑的霸主地位,以其自由翻新的键盘,低于苹果家用电脑三分之一的价格,1亿美元的广告预算,向苹果家用电脑发起进攻。其结果是:18个月后,IBMPCjr以损失1.5亿美元的代价,最终退出了家用电脑市场,

――――就像当年苹果的麦金塔一样,想挑战IBMPC的市场霸主地位,以其卓越的技术性能(用户图形界面,上下拉菜单)。每年以2亿美元的营销费用向IBM台式电脑发起进攻。尽管苹果麦金塔有更好的软件,更好的操作系统和更好的捆绑软件,苹果仍然只拥有4%的市场份额。

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IBMPC和苹果的家用电脑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已完成了基于该领域“领导地位”的心智认知“注册”;成为该“领域”公认的领导者。一些微小的,基于改进/改善性质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根本憾动不了它们各自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这种填补企业产品线空白,而不是市场空白的策略模式很难改变市场格局。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新产品开发十有八九失败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华为的acendd quad智能手机就处在这样一个挡口。

准确把脉 提高小说鉴赏水平 篇5

小说是中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文学体裁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说鉴赏水平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重点话题。

一、把握好三条基本途径

在提高小说教学效率方面,笔者仔细研读了新课题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做了许多改进,探索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口。

(一)课前预习要到位

以往的小说课堂教学也提预习,但模糊,究竟预习什么?学生心中无目标无方向,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如下要求:

1.了解作者简况,归纳有关代表作。

2.确定小说主人公,初步理顺主、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的疑难问题以旁批形式写在课本上。

4.初步确定小说故事情节各部分发展概况。

上述要求需在练习本上以文字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读小说,初步走进小说文本,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在《祝福》预习过程中,有学生在理顺人物关系方面展示了一张图表,初步了解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二)要突出重点目标

小说的内涵丰富,再加上作品流派众多,针对这些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设计目标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目标设计思路应该考虑如下要素。

1.涉及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摇2.涉及小说的独特之处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语言特色细节描写之精彩审美价值?摇

上述内容是否每篇小说都要画面俱到呢?回答是否定的。要因作品而异,考虑突出哪几个重点。

《祝福》的情节结构安排独特,环境描写典型,人物形象典型,设计目标时,要重点考虑。如下例:

(1)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特点,概括各部分内容。(2)概括小说社会环境特点。(3)分析祥林嫂,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目标是教学的主心骨,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当下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依据现成教案照搬或者教师自己确定。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图示如下:

这一教学流程,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要求,即目标的确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初步定标”沿用的是我国传统的“预成论”教学思想,实际上就是教师的预习,不足之处是未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只有把学生的预习情况考虑进去,把师生双方的问题进行整合加工,才能确定一个适合教学实际,合理而又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巧设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以往的小说教学,课堂上老师大讲特讲,学生只顾听热闹,品评老师讲的水平,思考问题较少,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式听课现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探究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深入文本,发现新问题,探究讨论难点问题的方式,逐步把学生放到阅读主人的位置上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祝福》中的有关问题是这样产生的。

1.讨论探究的问题源自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把阅读中的难点问题大胆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2.讨论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个性解读。

课堂时空有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筛选归纳,把有价值的问题保留下来,供课堂运用;同时,教师把自己课前精心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师生一起解读。

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堂实例:

课堂讨论举例(针对第⑥问题)

运用相关问题,能把小说鉴赏能力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的课堂提问权常被教师掌控,学生只答不问,教师在课堂上也不给学生提供提问、讨论空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商讨,这样可以弥补学生提问之不足。

二、感悟提高

小说阅读教学,需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精心考虑师生共同研读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教学目标是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环节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时下,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主动发问,积极探究。教师要把生成性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结合起来,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给员工把脉 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 篇6

欲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应只是命令式的要求员工自行改进,而是应由我们主管人员本身做起。在采取任何步骤以求改善别人的工作态度之前,首先,我们自己必须先对公司组织、自己的工作以及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作一番肯定。诚如卡内基所说的:「我们必须为自己建立一套正确的思考方式。」

当然啦,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公司的热忱减退,或是对工作现况产生不满,甚至会对自己以及属下员工丧失信心……。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没有任何的公司组织、任何职位、或是任何个人都是完美无暇的。但是,那些成功的主管人员却往往将这种令人心灰意冷的消极思想,适当的转换为一种乐观的期许。他们确认积极乐观的正面思想远胜于悲观晦涩的负面思想。因此,他们总是以肯定、坚毅的乐观态度,从容面对眼前繁重的工作。如此一来,那些使人意志消沉、斗志全失的负面思想,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不苛责、不咒骂、不抱怨 我们属下的员工,必然也需要经过这样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工作态度可能在孩提时期早已成型,也或许是先前其它工作的经验累积。无论如何,若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是积极进取的,我们就该奖励这种态度;若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是消极颓废的,那么,我们主管人员就面临了改变其工作态度的考验。

欲要克服消极思想,突显积极心态的最佳方法,首推「正面加强法」。一般主管人员往往在员工做了错事时的直截反应就是批评、咒骂和抱怨:「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这样的责备,员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自然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很笨,事事不如人,甚而会产生对自己或工作、上司愤恨不满的情绪。「正面加强法」的主要功能,便是避免直接纠正员工的错误,改采温和的方式以改变其不当的行为或态度。

依据卡内基所归纳的「人际关系准则第一条即列出:」「不苛责、不咒骂、不抱怨」。著名的心理学家史坚拿先生(B.F.Skinner)也强调对属下吹毛求疵的批评,通常只能使其不良行为更加恶化。从实例中我们印证到:几乎所有重大错误发生的起因,都是由于当事人事前曾经遭受责备。因此,卡内基建议主管人员应当尽量减少对员工不良表现的责备,而改换另一种方式,多多发掘员工的优点,并对其优良表现多加表扬。请避免对进度落后的员工咆哮怒骂,而改用温和的语气指导他:「你的工作已经有个段落了,可是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来!让我告诉你一些决窍,可以做得更快一点。」这样一来,就可免去一场不愉快的场面。

如果这位员工因此而进度加快了,别忘了要好好的赞扬他。当主管人员把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员工的优良行为表现上,不时加以赞扬时,无形中便激发了员工们积极进取求得良好表现的欲望。这种「正面加强法」,不但可为员工们塑立自我形象,更可灌输他们正面的乐观思想,培养一种健康的积极工作态度。赞美得当●成功档案

人们都是喜欢接受赞美的。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赞美来巩固自我意识,使自己更具信心。但是,身为一位主管人员并不能不辨是非的胡乱赞美员工。虽然员工们都迫切的渴望接受你的肯定,但是您必须坚持只有在做了值得赞扬的事时才给予鼓励。

想要使赞美产生最大的效力,就得使其主旨明确。不要只模糊的一句:「做得好!」更具体的说法是直截了当的指出真正值得赞美的地方。比如说:「你对那些前来抱怨的保户处理十分得当,可以做大家的好榜样。」这不是更清楚吗?如果将赞美的话语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更有永恒的鼓舞价值了。记得美国大企业家艾科卡在其自传中曾提到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如果要责备人,我只是口头说说:但是如果要赞美人,我一定将它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信函或书信的方式,送给这位值得赞美的人」。

我曾经主管过一间规模庞大的州际性保险公司。我习惯在任何一位员工达成或是超越基本业绩的要求时,便寄给他们一封赞美信。在第一封信中,附上一个印着醒目「成功档案」字样的档案夹。信的内容我是这样写的:「将这封信,以及日后不论是我、公司主管、保户或是任何人写给你的赞美信函全部存放在这个档案夹中。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也许会遭遇失败挫折,或许你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不论遭遇到如何不如意的事,请你拿出这个档案来,重新阅读这些赞美的信函。这些历史性的信函证明了你曾经是成功者,是个令人赞叹的实力派人物——你绝不是个泛泛之辈。你曾经登上成功的高峰,现在,你一样可以做得到!」

“把脉”小学低年级习题教学 篇7

脉象一:内容量多掘浅

在我听过的练习课中,85%的课在完成教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了1~2题拓展题,30%的课在此基础上还做了近3~5分钟的补充习题。通过交流得知,很多教师的练习常态课都会将思维拓展题拿掉,留作课外用,代替的是完成补充习题。评课时常常听到练习密度大的评价,而量多与习题的开发、挖掘往往是对立的。在公开课中,教师对习题的开发、挖掘是比较到位的,但常态课不容乐观,“照本宣科”是常态 , 教材变身习题卷也常见。有的教师只关注正确率,有时连书上的追问都省去,降低了习题要求,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脉象二:形式单一、封闭

以往的习题,往往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容易产生沉重感、紧张感。新的教材有了很大改观,以图像、表格、情境、资料等形式加以呈现,引入了部分开放题,使学生感到比较轻松、有趣。但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关注教材携带的信息, 在自己补充的习题中仍然充满着形式单一的封闭题, 有时在教学教材习题时, 为了方便而对情境创设、竞赛等形式视而不见。我听过一节课,教师在处理口算接龙时,将竞赛题“翻译”成两排口算。更有甚者,为了节约时间,把教材中有限的开放题改编成封闭题,造成学生厌练、怕练。更别说在“寓练于乐”上下工夫,把数学习题编成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

脉象三:过程虚浮

当前,有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注重收集、开发习题,但对习题的教学过程研究不够,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如苏教版数学(下同)一年级上册“认数”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个,再数出来。教师在处理时,直接放手,让学生先读题,再直接在课本上完成。事实上,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多少个”而舍去了“估”的过程,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教师在反 馈时问 :你估的是多少个? 许多学生都回答“14个”。教师一脸尴尬,这样就达不到 “估一估”的 练习效果 ,无法真正 体会十个 圈一圈的内涵。

脉象四:反思鲜见、粗糙

在近三年的听课、资料学习中感到:引导学生对习题的信息收集、解答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只在高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受到重视,在低年级习题教学中仍是一块荒地,甚至可以说是“寡见”,所以质量粗糙就不足为怪了。但是,反思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解题策略的选择、模型的建构、学习力的提高促进很大,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

可见,当前习题教学中的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效”,教师仍以高效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追求,忽视了“体验过程,发展思维”。好的习题教学,应该在频率、形态、充盈度都有适度的把握, 才能让习题教学在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成为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那么该开出什么“处方”?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拙见。

处方一:沉浮有度———解读教材为起点

以上诸脉象的形成与教师对教 材的解读 有很大关系,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习题,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如一年级上册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2+6=8 9-1=8 4+4=8

2+4□ 9-3□ 4+3□

2+7□ 9-0□ 5+4□

当学生做完题目, 教师处理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核对答案后结束。第二层次:教师问,没计算,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清“怎样比较”后结束。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写下“3+5=8”。追问:根据你刚才的体会,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激发了,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接着,教师对学生的题目进行分类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或者让两个加数都减少,就能让得数变小。最后,教师提出,怎样就能写出得数比8大的算式,再拓展到减法。

如此“一咏三叹”,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可见,对教材习题的解读决定了习题价值的起点。对习题的开发有两个方向:横向,串联成片,激发创造;纵向,开发深度,体会数学本质。

处方二:远近相宜———研究学生为基点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 ”许多老师都对此有很深的体会。由于习题教学都在新授之后,这时,许多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作为研究学生的全部。其实,研究学生还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式怎样、学生在习题教学中的潜能与创造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这样才能把准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要,提高针对性。如教学“10的加法、减法”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谁说的多。

( )+( )=10 10-( )=( )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夯实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我借鉴人教版的素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出示:

当学生用加法解答之后,把图改为:

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想什么减 法算式。 最后把图改为:

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鱼,在桌子上边摆边说算式,看看谁说得多。引导板书成:

1+9=10 10-1=9 10-9=1

2+8=10 10-2=8 10-8=2

3+7=10 10-3=7 10-7=3

4+6=10 10-4=6 10-6=4

5+5=10 10-5=5

在板书的引导下, 学生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体验。这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近期学习需要,也关注了学生的远期发展需要。当然,远近相宜还指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全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得到不同的发展。

处方三:和合有度———探究活动为支点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习题教学的关键是习题教学的活动本身,要重视把习题开发成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解题成为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的过程。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其个性,避免急功近利,要在加强基本能力和基础内容学习的同时, 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如一年级下册第15页第10题:

师:你们很聪明,妈妈今天买了梨和苹果共15个。 (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你知道什么? 能看见什么? (引导出2个梨 ,5个苹果 )

师:老师拿出一个盒子,有15个小格子,老师可以先把看见的水果放入盒子里。

师:那你能知道妈妈一共买了几个梨吗? 你能猜一猜吗? (生猜)

师:老师猜妈妈买了1个梨。

生(齐答):不可能,因为已经有2个梨了。

师:看样子,还不能随便猜,要联系知道的情况来猜。梨最少要猜几个? (2个)苹果呢? (5个)

师: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张,中间的8个空格正好放篮子里没有看见的苹果和梨, 你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们画出来吗? 学生画、展示汇总、形成下表:

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基础上能帮助学生理解最大、最小的含义和原因,体验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变化,同时经历一段活动过程,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体验。

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后,让学生思考: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 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比一比,发现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通过讨论得出有以下几种结果(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竟然发现剪一刀会多出两条边,在教师的引导下, 甚至有学生发现怎样原来的一条边有时可能变成两条。可见,在这样的活动支撑下,学生往往是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边发现。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影响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学习力、自信、兴趣等。所以,低年段的习题教学,不仅内容重要,形式同样重要,而糅合两者的支点就是习题探究活动的展开。

要特别指出的是, 夯实习题教学的活动过程要关注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过程、方法,这是解决问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反思与回顾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题目是否理解正确,二是解法是否合理正确,三是是否有别的途径或启发,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队日活动”后,我引导学生仔细看板书,学生在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问题的提出、信息的收集、方法的应用、答案的检查四个环节;还有学生说出了用表格的形式来写很清楚(列表的作用之一)。所以做完习题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想想,学生往往会还我们一份惊喜、精彩!

把脉音乐课中的“拓展教学” 篇8

一、对“拓展”的理性认识

课堂教学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教学拓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

二、把脉“拓展”的几个现象

【案例A】一位教师在欣赏《苗岭的早晨》一课时,为了给小朋友介绍苗族,教师从观看苗族的风光片导入,接着通过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介绍苗族人聚居的地理环境,以及苗族的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等,然后请学生听着音乐学跳几个苗族舞蹈动作,最后让学生分段边听音乐边舞蹈中结束课堂教学。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她不是在上音乐课,而是在上一节社会综合实践课。

【诊断】 “音乐功能性病变”

此病症存在原因:教师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苗族,在拓展设计时忘记了人文内容的拓展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这一宗旨。

【药方】 音乐本位,拓展有度。

【可借鉴的例子】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藏族民歌《放牦牛的小卓玛》,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民习惯用气息悠长、音调高亢,嘹亮的音色来表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适当拓展以下几个小环节:例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香格里拉》等歌曲,了解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及其演唱特点,或者学唱一些简单的通俗藏族歌曲《家乡》等拓展练习,这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藏族歌曲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案例B】 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执教《娃哈哈》一课,她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歌曲的情况下就忙着让学生开始表演,有的学生跳舞,有的学生打击乐伴奏,有的同学唱歌,一堂课看似热闹非凡,可是下课专家请部分学生起来唱唱歌曲,一连问到6、7个孩子,大家都是根本不会唱,这样的拓展真的成了“累赘”。

【诊断】 “音乐多动症”

此病症存在原因:教师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音乐能力的训练,拓展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活动障碍,学习歌曲的困难。

【药方】 抓住重点,紧扣目标。

【可借鉴的例子】

案例《小雪花》一课,教师首先通过情景的设计,让学生想象冬天小雪花的晶莹、美丽与可爱,再通过精美图片的视觉冲击,孩子就能自然而然用一种亲切、柔美的歌声变现歌曲,最后的舞蹈表演,也真正做到“演由心生”。

【案例C】 有老师执教《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课的前半部分教学环节设计的流畅自然,学生通过找带有彝族特色歌词的寻找,记住了歌词“阿里里”,然后又通过四个“阿里里”演唱的比较,旋律的模唱,学生发现了音高的不同,解决孩子掌握旋律演唱过程的音准问题,再加上老师图片和歌词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全曲的演唱,接下来老师又请孩子们学跳了几个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孩子们边舞边唱,情绪高涨。正当我们都为此位老师的设计感到佩服时,她考虑到临下课还有5分钟时间,所以又增加拓展欣赏了《彝族舞曲》,而且是一个吉他版本的乐曲欣赏,孩子们刚才的热情劲一下消失了,换而来之是三三两两的说话声,几部分学生的打闹声。老师在其中无论如何调节情绪,孩子直至下课再没了刚才学习的专注样。

【诊断】 “突发性音乐障碍症”

此病症存在原因: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将音乐拓展部分强加于学生,为形式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有障碍,无法理解。

【药方】 尊重学生,合理选材

【可借鉴的例子】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我爱我的家乡》的拓展环节时,让学生拓展欣赏了《太湖美》一曲,让学生从歌词中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江南民歌的委婉动听,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案例D】 三年前曾经听到这样一节《柳树姑娘》的课,她的设计主要围绕感受和表现柳树姑娘的美来进行的,其中有唤柳树、迎柳树、诵柳树、唱柳树和舞柳树,最后的拓展环节她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柳树姑娘在小池塘里洗得可干净可漂亮了,但是你想想如果小池塘变成这样,到处是垃圾和脏东西,那柳树姑娘会怎样呢?(关注环境保护)”。

【诊断】 “牵强附合症”

此病症存在原因:教师挖掘教材不够深刻,德育拓展牵强生硬。

【药方】 挖掘内涵,深化主题

【可借鉴的例子】

同样是一堂音乐课,曾听过《彩云追月》一课,教师在课后拓展时让学生欣赏了一首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教师伴着柔美的小提琴曲,轻轻诵读着。当时的情境我至今都很清晰,教室很安静,孩子们沉静在老师营造的思乡氛围中。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正如诗中所说: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不用言说的道理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孩子深情的演唱,最后我想这节课就达到了“挖掘内涵,深化主题”的目的。

《给抗生素“把把脉”》阅读答案 篇9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卡、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知道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出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根据《科学24小时》等资料改编)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2.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3分)

3.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2分)

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4分)

把脉教学 篇10

瞄准“新富”一代

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层次的逐渐分化,一批崇尚运动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被国外商家看好,他们有着敏锐的时尚嗅觉同时又有前卫的消费观念,对高品位和个性化的服装服饰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求。在展会上,记者发现不少国外以25~35岁消费群为目标的休闲、运动、户外服装品牌亮相。富有特色的公鸡 logo是法国品牌Iecoqsportif(乐卡克)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标志,他们联手杉杉公司推广这一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几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有一批忠实的顾客。

商务人士为代表的中高层消费群体的日渐增多,也坚定了国外品牌在中国扎根的信心,他们的购买能力强,又有时尚品味,国外品牌看准这批“新富”的消费潜力,将精湛的制作工艺移植到中国。记者在展会上看到意大利BELVEST公司的高档男装全部采用高档面料手工制作而成,以前这些出口英国、美国的西装现在来到中国,并且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对于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很有信心。同样看好中层消费群体的还有来自中国香港、韩国的服装品牌。消费群体的成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国外服装品牌深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他们也不失时机地瞄准了这些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群体。

把脉消费心理

当然,仅仅依靠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并不能完全吸引国内的消费者,国外商家对中国流行文化的了解和消费心理的把脉成为进入国内市场新的升级手段。

与中国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的韩国纺织服装界认为,借助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推广其服装服饰产品恰逢其时。韩国可隆集团 (KOLONGroup)在韩国时装领域规模第二,他们同杉杉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从而使“QUA”品牌打入中国市场,

展览会开幕当天,曾凭借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受到欢迎的演员朴恩惠在QUA展位举行了影迷签名会,吸引了众多来宾。记者在展位上看到这个品牌的服装价位都不低,但不少“哈韩族”的女孩对该品牌产生浓厚的兴致,国内不少商家对这个新品牌非常有兴趣,前去咨询洽谈的络绎不绝。该品牌还展出了专门设计的防沙尘围巾,集功能性和时尚于一体,使倍受沙尘暴侵扰的中国北方女性在防沙的同时还能保持靓丽和时尚,细节之处显示了设计理念和品牌风格,赢得不少女性消费者的好感。记者从推广人员处得知,“QUA”品牌计划明年以上海为中心,不断向中国其他地区扩大,计划到2009年在百货商场设立的专柜数量达到30个。可以看出,无论从造势手段、产品定位还是服务理念上,这个韩国品牌都专门针对国内的消费群体做了很多前期的功课。

中国市场之大,除了一部分高端消费者,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也很旺盛,不少人对实惠的品牌折扣、品牌尾货感兴趣,国外商家也在研究和关注这种消费心理和潜在市场。记者在一家国内女装品牌折扣销售加盟店的展位前看到外国品牌的代理商前来咨询是否能够提供货源。

联手中国企业

把脉摩托罗拉 篇11

然而,摩托罗拉公司近来的经营却每况愈下。过去两年,其经营收益的平均增长速度下降到1%,远远低于通讯设备行业所达到的17%的平均增长水平。在移动电话的国际市场上,摩托罗拉曾经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而现在其市场占有率却直线下降,只有13%,还不及诺基亚公司全球市场32%占有率的一半。

与1999年相比,摩托罗拉的营业收入在2000年里下降了58%。其中,移动电话的营业收入停滞不前,客户订单下降20%,营业利润则下降了70%。据预测,摩托罗拉的近期经营收益还会继续下降。

从昔日的通讯巨人到今天重疾缠身,追根究底,是该公司在业务决策、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等多方面出现一连串失误的结果。

病因一:技术开发 固步自封

摩托罗拉是移动通讯业的开路先锋,技术水平一度遥遥领先。几年前,当移动通讯的传输技术开始从模拟式向数字式方向发展时,摩托罗拉虽然拥有快速开发并大规模推广新技术的绝对实力,却对其发展前景弃之不顾,而是利用自己当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死抱着模拟式技术不放。

当Qualcomm等公司推出数字式通讯技术并迅速取代老旧的模拟式技术之后,摩托罗拉才意识到犯了大错,但已错失宝贵的时机,不得不将市场拱手让给他人。

病因二:走错方向 付出代价

移动电话开始风靡全球以后,摩托罗拉的竞争对手都在紧紧跟踪市场需求,把业务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在移动电话的软件设计与应用开发方面,不断推出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多、界面更强的新产品。而此时的摩托罗拉却一头栽进了电话硬件的改良当中,不遗余力地改进电话的生产技术,一味追求制造出比竞争对手更轻、更薄、更小的产品。当发现移动通讯开始走上与电脑、互联网络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后,才急忙回头,重新调整业务发展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免费赠送手机已经成为移动通讯服务公司争夺客户的普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没有注意这一变化,生产的手机只有高低两类档次,缺乏大量用作赠品的中间价位产品。

在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要按月计算的今天,摩托罗拉的技术发展走错了方向,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病因三:大小通吃 成为笑柄

作为移动通讯设备的供应商,摩托罗拉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全力支持推广其产品的移动通讯服务公司,扩大客户群,从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摩托罗拉却错估了形势,相信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能够从通讯技术供应的领域打进通讯技术服务的领域,实现从产品上游市场向下游市场的扩张。

摩托罗拉参与建立了NEXTEL移动通讯服务公司,开始与自己的客户展开竞争。结果,贝尔大西洋公司(Bell Atlantic)等美国的电话服务公司把摩托罗拉的产品踢出了他们的柜台,使摩托罗拉公司失去了一批极为重要的客户。

此外,摩托罗拉盲目地相信,开发卫星移动通讯网,可以与地面网站在市场上一较短长,并砸下巨资建立了“铱星”低轨道卫星移动通讯系统。结果因无法支持昂贵的经营成本而一败涂地。企图大小通吃的雄心壮志,变成了通讯业内的笑柄。

病因四:业务守成 痛失商机

摩托罗拉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核心是它有极强的半导体芯片的开发能力。但是,这一基础优势却一直没有得到过充分利用。在电脑芯片技术方面,摩托罗拉曾为占据这一市场的主导地位与英特尔进行过激烈争夺。虽然PC机的系统最后统一在英特尔的芯片上,摩托罗拉的电脑芯片却仍然控制着苹果机系统和SUN小型系统的市场。

然而,摩托罗拉未能发挥在电脑芯片技术中的潜力,而是被动守成,其技术优势也逐渐萎缩。同样,摩托罗拉率先开发了通讯芯片技术之后,只侧重于移动电话的应用,而没有积极寻找跨行业推广该项技术的市场空间,失去了许多商机。

摩托罗拉眼界狭窄的业务观念,与许多高科技公司从一种核心技术起家,然后向行业外其他领域渗透的横向扩张路线,形成了对比。

病因五:只用不养 品牌失色

摩托罗拉的名气在国际上响叮当。在移动电话市场上,其知名度一度压倒来自北欧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处于统治地位。摩托罗拉代表移动通讯,移动通讯就是摩托罗拉。来自市场的这种感觉,使摩托罗拉对自己的品牌优势过分自信,对竞争对手坚持不懈培育品牌认知的营销策略不屑一顾,放松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当发现对手已经悄悄蚕食了欧洲和亚洲市场,并开始进攻它在美国本土的市场之后,摩托罗拉才意识到自己的品牌已经生锈了。

病因六:任人唯亲 气走良将

摩托罗拉本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大多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公司基层磨砺上来的,也希望能有更大的作为。但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摩托罗拉的创建人Paul Galvin将一把手位置交给了儿子Rebert Galvin。Rebert Galvin退休在即,又把权力交给了儿子Ghris Galvin,看着摩托罗拉父子传承的接班方式,其他人才明白留在摩托罗拉没有出路,能干的人纷纷跳槽。剩下小Galvin孤家寡人,错误决策也一个接着一个出现。

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小Galvin对摩托罗拉的未来仍抱有信心。他认为,移动通讯业的技术发展还没有进入成熟期,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才刚刚开始,摩托罗拉公司能够凭借其在技术、产品、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实力,渡过暂时的困难,发展前景是光明的。除了削减经营成本的措施之外,专家们还没有看到什么更有效的改进。要恢复往日的辉煌,摩托罗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秋天的枫叶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