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磁感应强度教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3.2磁感应强度教案(精选8篇)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学会电场与磁场的类比。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ppt图片,不同磁体能吸引起的质量不同 [学生答]磁性有强弱之分

过渡语:如何认识和描述磁场的强弱呢——磁感应强度。

(二)进行新课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教师: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电场有强弱和方向,磁场也有强弱和方向。大家想一下,电场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对研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你有何启发?

学生:物理学规定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场强的方向是从电荷受力的角度规定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因此,磁场的方向可以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规定。

教师指出:物理学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亦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教师: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学生讨论: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既无法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教师:那我么如何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呢?

学生: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讲)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探究:在磁场中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电流 通电导线的长度

[实验讲解] 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磁场力的大小,分别接通“

2、3”和“

1、4”可以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电流强度由外部电路控制。

(1)先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

[现象]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电流越大,导线所受磁场力就越大。

(2)然后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例如分别接通“1,4”和“2和3”。[现象]电流一定时,通电导线越长,磁场力越大。

教师讲解:精确的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F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即与I和L的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BIL,式中B为比例系数。教师问:B有何物理意义呢?(类比电场强度E)师生总结,得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磁感应强度

① 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②大小:BF IL③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T。

(三)课堂总结

3.2 神奇的激素2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以及清楚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过程;知道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的分布,以及掌握它们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人体经过激素调节之后不同 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神奇的激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掌握内分泌腺的概念和与之对应的激素对生物体生长的调节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2课时,本教案写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血糖以及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过程。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血糖和血糖的调节你知道多少? 生:„„

师:恩,看来大家都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学习了血糖的概念,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90毫克/100毫升。同学们要记清楚它的单位。接着我们学习了胰岛素与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关系: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使血糖含量减少:反之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增多: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而且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如果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会使人的什么病? 生:糖尿病。

师:对,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是指多尿,多饮和多食。一少是指消瘦。胰岛素是蛋白质,缺少胰岛素的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除了控制饮食之外还会注射胰岛素,你们说这个糖尿病人可以口服胰岛素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如果是口服的话会被体内的酶类等消化掉,就没有用了。师:恩,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同学们看看应该选什么

早饭前进行体育锻炼,人体内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什么? 生:…….师:恩,对选择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这是因为血糖的含量在体内的含量基本上是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起到的作用的结果,因为人们在早饭前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我们身体的骨骼肌会消耗葡萄糖,这样会导致体内的血糖含量会下降,当体内的血糖含量下降时体内的感受器就会告诉胰腺这个消息,这时胰腺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来控制血糖平衡。

从这道题目中我们知道当身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血糖含量降低),会引发体内其他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如胰岛素分泌减少),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使血糖含量升高),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2讲授新课

师:其实我们人体内有很多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它们共同参与动物体的生明调节。我们把这些物质称为激素。同学们能在课本中找出激素的定义吗?

生: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在血液中含量极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

师:对,同学们都概括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共同看一下。这里说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那什么是内分泌腺呢?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和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其实我们人体内除了内分泌腺之外还有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且由导管流出。我们熟悉的分泌腺有汗腺和唾液腺。也就是说我们出的汗和分泌的唾液都是外分泌液。好,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看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是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到底有什么调节作用呢?

我们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的第三节走向成熟中知道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男孩开始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孩的体形变得更加丰满,音调变高。我们平时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遇到特别令人激动或兴奋的事时,往往心跳呼吸加快,全身紧张。这些都是激素在起着作用,那都有哪些激素,各种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学生活动:看课本的图,找答案 师:同学们都找好了吗? 生:找好了

师:那人体内共有几个主要的内分泌腺呢?它们各分泌哪些激素呢?

生:五大内分泌腺,分别是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脏和性腺。性腺又可分为卵巢和睾丸。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胰脏分泌胰岛素,性腺中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师:对,脑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等,对于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胳的生长,以及对新陈代谢和性功能等均有调节作用,并能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同学们你们说我们这里说的生长激素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生长素是一个概念吗? 生:不是一个概念,生长素是植物激素,而生长激素是人体内的激素。

师: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他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婴儿期,同时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腺和胰岛素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胰岛素能参与体内血糖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的节奏,所以说当我们恐惧和兴奋时肾上腺素会分泌比较多。由性腺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进入青春期出现的种种特征都是性腺分泌的激素导致的。好我们现在都大概的了解了各个性腺和激素的作用,那老师现在想问同学们人体内哪几种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又关系?哪几种激素与生殖有关? 生:生长素和甲状腺与生长有关。

师:对,生长素和甲状腺与生长有关,但是生长素侧重的是生长方面,生长主要是指细胞分裂,结果是人长高,而甲状腺是侧重于发育,发育指的是细胞分化,结果是人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等。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促进人的发育,还能加速蝌蚪完全变态为青蛙的速度。我们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来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但是当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功能会怎样? 生:96页的表格讲解。

师:好,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患者各种疾病。这些疾病有些是因为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那这些由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的症状是怎样的?他会给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如果老师现在让同学们调查一下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症状及对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的调查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调查表

师:那在做调查表前你会做什么?在调查表中你会问什么问题呢?你会向哪些人询问呢? 生:在做调查表前我们要知道由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师:对。我们在做完调查表时还要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应该包括7个部分,分别是…… 3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可人体内几个主要的内分泌腺和他们分泌的激素的作用。4课内练习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2 神奇的激素(2)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 内分泌腺:……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 认识到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进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它是中国人民正义的革命运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孙中山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人?

2、孙中山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他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能不能说一说孙中山一次次失败的原因都有什么?

3、对,孙中山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一一改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新课《北伐战争》。

二、学习新课

1、五四运动让孙中山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进步性,于是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3、请大家看书,谁能介绍介绍这所学校?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北伐战争前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见教材P54图3.2-2和P55图3.2-3),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点评: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点评:结合对前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师活动: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点评: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点评:在掌握弹力产生条件的基础上,思考弹簧和绳子产生的弹力方向,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常见的弹力的力向。并进行总结。点评:小结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几种弹力

事实上,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一定能产生弹力,可见,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常见的弹力除了以上讲到的外,还有支持力,拉力等。

弹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教师活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在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指导学生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 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这是物体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点评:感受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的关系。

教师活动:利用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买验结果。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机演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点评:实验研究――胡克定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图象处理),如何分析图象找出规律。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津,得出结论。

点评: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和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做F-x图象,利用数学知识确定F和x的关系,找出物理规律。学生活动:学生利用用实验数据做图象,进一步体验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点评:掌握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

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mm,应估读一位。

3.弹簧组的说明书已经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通过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弹力和弹性物体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是N/m。

(四)实例操练

例题1.有一根弹簧原长为l00.15m,在下面挂上0.5Kg的重物后长度变成了18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答: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00.15m,后来的长度为l0.18m,弹簧的弹力为5N,伸长量为x0.03m,由胡克定律Fkx可知,kF166.7Ns。x答案:166.7N/s 说明:不同材料的弹簧劲度系数是不一样的,同一种材料的弹簧形状和长度不相同时,其劲度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训练: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则弹簧原长为 cm,劲度系数为 N/s。

解析:弹簧上悬挂物体时弹簧在伸长,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x在数值上等于伸长后总长度减去原长l0,即xll0,改变悬挂重物的重力,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通过方程组可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设挂G14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1,挂G26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2,则l112cm l213cm,由胡克定律得:

G1k(L1L0)G2k(L2L0)

代入数据解得:

l00.10m k200Nm

答案:10 200

三、课堂小结

在弹力的教学过程中,在这样几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任何相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量很小,不容易观察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种情况下弹力到底有没有?例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和支持力不通过 形变来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确信任何两个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有弹力。另外一个难点是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判断的访求,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的迁移,例如假设的判断方法,也可以用到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中去。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 判断,而弹簧弹力的判断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进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胡克定律,在发现中锻炼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56“问题与练习”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5

助你教考无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安徽 周兵 状元笔记

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基础整理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

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考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你教考无忧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后经实地认定,这些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741宗,其中合法的仅77宗,在其余664宗违法用地中,非法占地654宗,非法批地10宗。

2.2007年1月至2月8日,贵州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3次,导致火险等级上升的罪魁祸首就是2006年的暖冬天气。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扑灭大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几十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卫星影像图。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遥感技术在森林灭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吗? 探究: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的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处理和判读分析,揭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由于遥感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因而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各个领域。思考发现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简称RS。遥感技术主要的环节,如图3-2-4所示:

信息的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

图3-2-4 2.遥感被誉为人的视力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遥感能够精确地观测到距离更遥远、范围更广阔的现象。②遥感能够更及时、更持久地监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③遥感能观察到可见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他们往往包含了物体重要的信息。3.在各种分类方法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根据运载工具(即遥感平台)的高度来划分三种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航天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一般分辨率较低,但不能因航天遥感覆盖范围大,平台高而肯定航天遥感的分辨率比航空遥感低。因为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现代航天遥感的分辨率比过去航空遥感的分辨率还高。

版权所有.中国教考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你教考无忧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图3—33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可以看出,泥浆在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很低;红砂岩在可见光的大部分波长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但它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低于松林和草地:在近红外波段有较高反射率的是草地和松林。可见,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判读地物了。

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结合上述材料,简单描述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

遥感为植物健康状况把脉

许多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谱特征,包括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健康水平、季节和土壤条件等。由植物光谱分析可以反过来推论上述条件。例如,植物在遭受病虫害时,外观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其本身发出的辐射量会大大减少,表面温度也会随之降低。这种变化用人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但是红外传感器却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而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其反射波谱特征表现为某些波段的反射率的变化。通过分析,人们可以提前一个生长期(7~20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在卫星图像上,怎样通过颜色差异判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2.根据植物健康状况在反射波谱中变化的原理,遥感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3.简单描述遥感在某一资源普查领域中的应用原理。

图3-

36、3-

37、3-38分别是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影像。其中蓝黑色方块为居住区或沿海水产业建筑区;入海口附近灰白色浊状带为挟带大量泥沙入海的黄河水;浅蓝色或灰白色线条为

版权所有.中国教考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你教考无忧

黄河河段;灰褐色与红色区域是不同季节的植被、农作物区。比较三幅影像,说一说,遥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提示:从土地利用、环境变迁、环境问题等角度思考)

2.环境问题、灾害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我国属于环境问题严峻、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请你归纳一下,环境与灾害问题一般有哪些?结合遥感工作原理,挑选某一环境或灾害问题,简单描述遥感器在环境与灾害监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收集遥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制作成主题简报,在同学中传阅交流。

问题探究

版权所有.中国教考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你教考无忧

据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建设厂房时要求使用一种高科技合成材料(具有质轻、防晒等功能)作为房顶,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些房顶只使用一般材料,由于外观看不出差异,厂家被蒙在鼓里。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的实习学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质不同,于是该实习学生将此发现告诉了厂方,而厂方却不认为如此,经实习学生的进一步解释,厂家终于明白是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最后,施工方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偿。

【问题】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火眼金睛”? 导思: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

探究:从物体的光谱特征看,不同建筑材料发射、吸收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从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看,图像是在电磁波(主要是紫外线到微波)范围内,利用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即通过转换装置)得到与目标物电磁辐射强弱相对应的形象图像和能够转化为形象图件的数据资料的统称。

结论:虽然两种材料从外观上差别不大,但由于其组成物质不同,它们发射、吸收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在遥感影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该实习生利用遥感确定施工方使用了劣质材料。教材链接

一、活动 P91 遥感影像判读地物的原理: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图中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通过对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地物了。

二、活动 P91 1.在卫星图像上根据颜色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由此可判断植被生长状况。

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监测灾害、普查资源等。

3.略。

三、活动 P93 1.通过分析三幅遥感影像图可以得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在扩大,主要是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植被覆盖区的范围增加,是植树造林产生的;黄河水的泥沙增多。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加剧;居住区和沿海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加。

2.我国的环境与灾害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植被破坏、水旱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探知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可分析大火蔓延的方向,为灭火总指挥部制定灭

版权所有.中国教考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你教考无忧

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3.遥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根据不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美国利用卫星图像研究烟尘污染,监测到纽约因倾倒垃圾、酸液所引起的污染的范围。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

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带导管的橡皮塞、带铁夹的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3%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火柴、小木条、棉花。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多变一)

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的两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三.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AB → A + B

[提问]前面有哪些反应是分解反应?

氧化汞 + 氧气

HgOHgO2

[引言]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时,是不能再用实验室的方法制取

[阅读]P.17 “氧气的工业制法”

[板书]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加压液氧(沸点-183℃)液氧 蒸发

气降温液氮(沸点-196℃)氮气

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小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布置作业]练习:P.78/ 1.2.3.作业:抄写“分解反应”概念两遍。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7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4.主 阵 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③李大钊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①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①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四、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2.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1. 局限:

① 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② 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探究1】:

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什么?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4、P49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5、[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6、[材料阅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

【探究2】:

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近代前期80年里,新思想不断涌现。旧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各种进步思想的涌现,既体现出对前人的继承,又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发生动摇,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

(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揉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即付诸社会实践。

(5)维新运动以改良而告失败,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求得以革命手段取得成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缺憾,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课后反思】

反思基础:[我的知识树](要求:画出本专题知识结构,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反思学法: 反思情感: 我的疑问:(写下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疑惑,准备课堂上与同学、老师探究解决)

【课堂训练】

1.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B.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C.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5.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6.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新文化运动在史学界被认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A.它继续反对封建专制 B.它反对“尊孔复古”C.它继续主张民主共和 D. 它主张向西方学习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1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11.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

D.社会主义基本主张与《礼记·礼运篇》中的一些主张相似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前有怪诞之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的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的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具体指文化领域推行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

3.2磁感应强度教案 篇8

1.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相关史实。

(2)分析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探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通过对历史地图及表格的识读,培养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并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2)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能够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突出重点方法:(1)通过课程导入中展示海报《UNITED》等资料和新课讲授过程中出示《联合国家宣言》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从而突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2)通过美国投掷原子弹、《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苏联对日宣战》等图片材料(或讲述谜语故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打我国古代一著名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投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难点:二战的历史启迪

突破难点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二战有关的数据表格,了解二战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这段历史。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上网查找关于二战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也可观看反映二战的影片。·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设计一:温故知新

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和最大规模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想一想,为什么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答案提示:(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的策源地形成;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德国突袭波兰、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

(3)法西斯国家备战充分以及闪电战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英法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最后被法西斯各个击破。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火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到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英、法、美、苏联等国将何去何从呢?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起手来,建立统一战线?他们选择了联合、选择了团结,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设计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俄国人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 “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丘吉尔说:“有美国在我们这一边,是最高兴的事。” 材料三 海报《UNITED》

思考:三则材料反映了英美苏等国有什么共同愿望?(加强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下面首先学习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2.讲授新课

一、联合

1.《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出示图片),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日益增强,从而扭转了战局,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2.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和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时间:1945年2月 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用: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影响:有利于减轻中国战场压力,加快日本投降;但会议签订的秘密协定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团结就是力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战斗力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二、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出示挂图《斯大林格勒战役》,利用挂图简单讲解战役概况,最后小结。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此次战役德军共损失约150万兵力,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还有3000架飞机以及大量武器装备。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1943年2月,战役结束。这次战役是整个二战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前后,美军和英军分别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和北非的阿拉曼击溃日军和德意军队,成为这两个战场的重要转折。1943年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军开始从东线反攻德军,并要求英美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苏德战场的压力,以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出示挂图,让学生讲解战役概况及作用,解释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学生讲解后教师小结: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实施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指挥这场战役的艾森豪威尔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诺曼底登陆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胜利

1.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4月27日,苏军集中了250万人、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冲破了希特勒在柏林筑成的三层防卫圈,攻入柏林市中心,双方进行了短兵相持的巷战,红军战士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4月30日攻克了柏林,苏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教师先后出示两幅图片)

德国投降后,只剩下日本法西斯在负隅顽抗。但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它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2.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设计一:图片分析

分析材料:(1)指出图一、二、三与图四之间的关系;(2)分析出现图四结果的原因。

答案提示:(1)图一、二、三与图四是因果关系。(2)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有:

①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②苏军出兵对日作战,给日本东北关东军以沉重打击; ③特别是中国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全面大反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设计二:谜语故事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后,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一次庆祝宴会,国共双方代表及记者汇聚一堂。席间,一国民党记者为助兴出了一道谜语请大家猜。谜面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打我国古代一著名人物。结果,国民党记者的谜底是“屈原”,共产党记者的谜底是“苏武”。教师可据此设问:“屈原”、“苏武”在此的含义是什么?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小结。

“苏武”论和‘屈原”论都是片面的。它们对加速日本投降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这一故事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能借此打破学生的“共产党记者的观点一定正确,而国民党记者的观点一定错误”的定势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分析日本投降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性质。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正义必胜。(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根本保证。(3)反法西斯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4)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那么,二战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阅读课文,结合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讨论二战的影响?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参战人数 军队伤亡平民伤亡 物资损失 61个 17亿人 1.1亿人 5000万人以上 9000万人 4万亿美元 教师点明: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那么,我们从中应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呢?(组织学生讨论)

提示:(1)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2)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设计意图: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设计一:反思过去,面向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很多很多。我们引用美国将军麦克阿瑟1945年9月2日在东京受降仪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发表的一段讲话作为本课小结:“今天,枪声平息了,巨大的灾难结束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尝过失败的痛苦,我们也享受胜利的喜悦。从这两者中,我们懂得了绝不允许再出现倒退。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保持我们在战争中赢来的东西„„”

请问同学们:麦克阿瑟说的“在战争中赢来的东西”是指什么呢?(和平)

设计二:回顾二战,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二战重大事件

时间 标志事件

全面爆发 1939.9 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 1941.6 德国进攻苏联

进一步扩大 1941.12 日军偷袭珍珠港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转折 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4.6 诺曼底登陆 欧洲战争结束 1945.5.8 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 1945.9.2 日本签署投降书 设计三: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小结

板书

一、联合

1.《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1)2.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1945.2)

二、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1942.7—1943.2)2.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6)

三、胜利

【3.2磁感应强度教案】推荐阅读:

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06-16

上一篇: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下一篇:童话故事:粗心的小猴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