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精选11篇)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1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了中小学校。学生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舒适地吃口饭就又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便会渐渐承受不住,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和分析,得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语文、数学都是100分)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小学生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而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情况也屡见不鲜。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2

一.把不是分论点的句子说成分论点

例1文题: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 滚滚红尘, 潮涨潮落, 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 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 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举重若轻, 收获丰盈的人生, 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 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 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中心论点)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分论点一)

先秦诸子, 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 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 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 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 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 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 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分论点二) ……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分论点三) ……

老师在给学生讲如何拟分论点时, 把“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说成分论点, 说它们都是论证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 这是生命的大哲学”的。这是不妥当的。这三句话只是段前主旨句, 有些主旨句确实是分论点, 有些并不是。像这里的三句话就不宜说成分论点。判别段前主旨句是否分论点, 关键要看它们与中心论点的逻辑联系。对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 这是生命的大哲学”进行论证, 主要的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即“为什么说学会留一道缝隙, 这是生命的大哲学”。围绕这个问题分点分条地来论证, 就可能产生分论点;围绕这个问题一段段地举例, 就只能是举例。

例2文题:实话实说

开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观众众多, 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很难说是值得高兴还是让人悲哀。但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要做到说实话 (中心论点) 。

分论点一:实话实说成为关注焦点和社会热点, 究其原因, 是现实生活中假话太多。当说实话不能为人带来什么, 而说假话却可以带来实惠的时候, 说假话就成为一种必然。 (论据:周正龙因“虎照”引起全国关注;南京一老太太诬蔑一小伙子撞伤她, 要求赔偿。)

分论点二:同时, 实话实说这一话题受到关注, 也反映人们并没有完全丧失说实话之心。在假话横行的社会, 人们依然存在说实话的希望。 (论据:巴金等)

分论点三:实话实说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个人修养与道德。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风气, 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 做到只说实话。 (论据:社会生活, 个人经历等)

结尾:也许说实话真的无法给你带来什么, 但是真正的个人修养是不以利益为前提的。只有说实话的人才能坦荡从容地立足于世, 只有说实话这个社会才能构建和谐, 所以, 我们要说实话。

一般而言, 分论点是一句话。老师在课堂里把文章中间三个段落的前面两三句话都当作分论点, 属误判。中心论点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 那么, 论证的工作主要的就是:围绕它分点分条来论说“为什么”要做到说实话或“怎么样”才能做到说实话。老师所说的三个分论点其实就不是能够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文字。本文不是典型的用几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议论文, 老师却把段落前面的话都当作分论点, 容易造成误导。

二.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互相交叉

例3文题: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 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 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 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分论点四:这山望着那山高, 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永不满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进取开拓的精神”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它们之中存在因果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从逻辑分类的角度看, 属严重犯忌。

例4中心论点:要善于班门弄斧

分论点一:班门弄斧,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分论点二:班门弄斧, 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三:班门弄斧, 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问题与上例相似。

例5中心论点:贫困, 是一本没有写字的作业本 (有很多事需要做) , 但可以让人做满各种各样的作业。

分论点一:让人写上丰富多彩的文字。

分论点二:让人画上绚丽多彩的图案。

分论点三:让人记录生动感人的故事。

分论点四:让人倾吐真挚深沉的情感。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是交叉关系, 又一起从属于分论点一, 逻辑不严谨。

例6中心论点: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做俭以养德的表率。

分论点一:领导干部俭以养德, 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分论点二:领导干部俭以养德,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分论点三:领导干部俭以养德, 是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分论点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 俭以养德不仅是素质要求, 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分论点五:俭以养德,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至为重要。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属概念交叉, 分论点五中的“一个人的成长”与分论点三和分论点四是从属关系,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分论点一是交叉关系, 逻辑不严谨。

例7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内在动力, 即明确的目标。 (生存本能, 活着出去)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主观意愿, 即意志力。 (相信自我有能力, 能面对, 能坚持)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客观条件, 即物质基础。 (周围必须有最低要求的生存条件, 比如水, 比如氧气等)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他人合作, 即不断在改变的其它因素。 (鼓励与帮助, 比如同事的鼓励, 外面的救援等)

分论点二的“主观意愿, 即意志力”与分论点一中的“内在动力”是从属关系;分论点四与分论点三是从属关系。逻辑上不严谨。

三.分论点在表述时有语病

例8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一: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分论点二: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 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论点三: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 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表意不清。

例9文题:爱, 用心来传递

分论点一:请露出笑容, 把心澄静清澈, 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分论点二:请道一声礼让, 把心放宽飞翔, 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

分论点三:请伸出双手, 把心焙烘加热, 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

没有“澄静”这个词, 属生造, “把心澄静清澈”, 表意不清;没有“焙烘”这个词, 属生造, “把心焙烘加热”, 表意不清。“把心放宽飞翔”表意不清。在拟分论点时, 是要注意句子的整齐凝练, 但这必须是以准确清楚的表达为前提的。以文害意, 文理不通, 就不好了。

例10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 (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从“怎么样”角度展开构思) 。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可说“耐得住寂寞”, 也可说“耐得住孤独”, 但“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显得重复。论点或分论点是文章关键的语句, 它们通顺准确与否, 不是小事。

四.一个分论点中包含了两个内容。

例11中心论点:如何才能有涵养

分论点一:要有涵养, 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

分论点二:要有涵养, 就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分论点三:要有涵养, 就要高扬理想的风帆, 乘风破浪前进。

分论点四:要有涵养, 就要不断读书丰富人文素养。

分论点一中有两个内容:“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既然是拟分论点, 并且把这种方法作为行文的基本方法, 就应该条分缕析, 整齐匀称。这也是逻辑清晰严密的内在要求。

例12中心论点:不要轻易说“不”。

分论点一:不要轻易说“不”, 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 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二:不要轻易说“不”, 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 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三:不要轻易说“不”, 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这是一篇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分论点, 仔细分析起来, 其实还是有毛病的。“遭遇挫折”与“面对苦难”属于交叉关系, “坚韧”与“沉着”、“勇敢”也属于交叉关系, 不严谨。尤其是, 每一个分论点都包含了两个内容, 论述时未能都同时兼顾, 造成分论点与论述分论点的文字脱节。这也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及调适 篇3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说,认识和处理心理变化并不那么轻松。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障碍,而正是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各种心理问题出现。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本文中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由于病态心理、心理过程障碍(包括意识障碍、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情绪障碍)等引起的。有心理障碍,存在心理问题,必然会表现出来。或体现在行动上。轻者如焦虑、神经衰弱:严重的如过度害羞、拒绝交往、逃课逃学、离家出走,更有甚者,如打架、斗殴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逆反心理、猜疑心理、胆怯心理、嫉妒心理、焦虑心理等。本文就以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加以解析,及试图找出有关调适的方法,让我们广大成长中的小学生了解心理现实,承认心理现实,超越心理现实,走出心理阴影,获得心理健康。

二、对一些心理问题的解析及调适

1.逆反心理。有一天,上课铃响了,却发觉班上一同学还没到,正想查问,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吵闹声,一看,这一同学的父亲拉着他的衣服,边骂边拖着他进教室,我忙问是为什么。那位父亲气愤地说:“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他妈妈叫他写作业,他偏不写,叫他参加兴趣班,他偏不要,叫他做些家务,他也不做!”

2.好猜疑。有这样一些学生,当他们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悄悄说话时,就会怀疑他们正在讲坏话;当他告诉同学一个秘密后,就会不停地想像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说了班上发生的不好的现象,就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他的态度冷淡了一些,就会觉得他可能对自己有了什么看法,这样就说明他的猜疑心较重。导致猜疑心较重的原因主要与个人的一些特点有关:自信心不足;以前交往挫折失败的打击。

曾经有一位学生写给笔者一封信,信中告诉我:她有一位好朋友,可谓无话不谈,但最近却与另一位同学过从甚密,她老怀疑她把自己的事告诉她,整天惶惶不安,只要看见她俩在一起,就提心吊胆,而且不敢与别的同学交朋友,生怕重蹈覆辙。她问我该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我找到该生,问她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我,难道不怕我说出去?她说,黄老师,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帮我的。我就说,那你能不能相信你的朋友?她说以前相信的,现在就不行了。我又说,那你能不能最后再相信她一次,去问问她到底是为什么。她答应了。第二天,该生兴冲冲地跑来找我,对我说,原来他们在一起是在交流英语,因为五年级刚开设英语课,她们彼此都有兴趣,就常常进行交流。她解除了心理问题,显得异常开心。像这样,通过交流,就解除了自己的疑惑,是排解猜疑心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增强对自我的调节能力。不妨常想想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3.害羞心理。有这样一位转学生,刚转来时每次上课提问,他从不举手。偶尔路上碰到,他总是低着头,匆匆而过。我觉得很奇怪,就在一次上课时,故意让他来回答问题。按理,这问题他应不费吹灰之力,没想到,他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双手不停地扭动着衣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同学们都笑了,对我说:“黄老师,你别叫他了,他有病,不会回答问题。”我意识到该生可能是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就马上请他坐下,同时,坚定地对大家宣布:“××同学可是个了不起的学生,思维敏捷,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出现今天的情况,可能是一时没有准备,也许他刚从外地来,语言上还不一定过关,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能够克服。”

此后,我常有意无意地在班上、私底下给他以肯定和鼓励。慢慢地,他不扭衣角了,脸色也恢复了。第二次谈话时,他已能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后来,我发现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就跟他聊了一些有关数学的话题,然后让他去参加数学竞赛。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数学竞赛中,他得了二等奖,我发现,他竟然气不喘,脸不红。我去上课时,他竟然主动举起了手,还回答得流利清楚,同学们都用惊奇的眼神望着他。通过几次实践,该同学已成了班级中的活跃分子。就这样,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训练,克服自卑,解决了见人易脸红的心理问题。

4.嫉妒心。不少案例证明,嫉妒具有破坏性。我曾经有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好,但却从没被评上三好生,也没当选过班干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这人嫉妒心特重。比如评选班干部时,他选的人是班里较差的学生,那个学生除了他这一票,就不会有其他的票,该同学就想用这种方法,来分散其他同学的票,用来抬高自己。作为心理辅导师,应侧重把嫉妒的力量转为建设性的行动能源。这样,我们才真正战胜嫉妒。

5.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是在一定情境的激发下,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行为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的一些担忧主要表现在:(1)担心考不好,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担心对个人的自我意象增加威胁。(3)担心未来的前途。(4)担心后果,如家长的压力等等。

如何消除考试焦虑症?以下介绍一种消除方法,叫自信训练。第一步,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如果在考试前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感等生理变化,就意味着大脑已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已经朦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和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的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第二步,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当逐条记述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后,就可以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所谓的挑战,就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4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分折

随着手机在高校的普及,在高校已出现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拇指文化”,这种时尚的拇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拇指文化,本文认为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以防止学生和和谐校园受到不良短信的侵袭.

作 者:李杭东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7)分类号:G456关键词:拇指文化 短信 心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5

1、商品购进时,由采购人员根据购货发票填制商品验收单(入库单),商品验收单(入库单)要有超市负责人、商品验收人、采购人、微机录入人、主管会计签字,进货单金额应与微机录入单进金额一致,出纳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单据予以付款并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验收单售价合计)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商品进销差价(验收单进销差价合计)

2、商品销售时,根据每日电脑提供的销售统计表及收银员收款统计表同收银员实际交款单核对,会计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按电脑提供的销售统计表)

对电脑提供的收银员收款统计表同收银员实际交款单有差额的,长短宽部分应挂其他应(收)付款借项或贷项。

3、月末根据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率计算进销差价,差价计算单要有计算人及复核人签字。

进销差价率=上期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期进销差价发生额X100%

上期库存商品期末余额+本期库存商品发生额

本期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进销差价率

根据进销差价计算单作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4、月末主管会计计算税金根据税金计算单(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增值税=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税率

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其他税金计算及会计分录:

城市维护建设税=本期增值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本期增值税*税率

地方教育费=本期增值税*税率 借: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税金及附加——教育费附加

税金及附加——地方教育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

5、月末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金额)贷:库存商品(本期销售金额)

6、月末结转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按扣税后的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

7、月末结转成本及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按扣完差价后的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

二、其他业务核算

1、对于房产出租收入、其他收入,根据签定的协议按权责发生制按月入帐 借:现金(银行存款、预收帐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预收帐款)——房产出租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出售包装物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入场费收入

2、税金计算及会计分录:

增值税=其他业务收入*税率

房产税=其他业务收入*税率

3.会计分录

借: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税金及附加——教育费附加

税金及附加——地方教育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

三、月末结转利润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

管理费用

四、盘点

超市应坚持定期盘点制,根据盘点结果生成盘点单,并将盘点单上报公司,盘点单要有理货员、店长、微机录入人、会计、监点人签字。

五、各种主要财务指标计算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资产平均总额

资产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资产周转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6

从心理学和中国文化角度,什么是善良。

A.善良是社会道德标准 B.善良是利他行为 C.恻隐之心,仁之本源 D.善良完全是后天教化的结果 E.善良是人的本能 2 【单选题】(4分)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后期的阶段。

A.错 B.对 3 【单选题】(4分)

幼儿时期自主感形成有问题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自我认同方面的困扰。

A.错 B.对 4 【单选题】(4分)

三岁的孩子不愿让父母喂饭是因为他没有对父母产生最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A.对 B.错 5 【单选题】(4分)

分手应当果断,不应拖延过久,反复无常。

A.错 B.对 6 【单选题】(3分)

面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个事情所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

A.对 B.错 7 【单选题】(3分)

压力与情绪没有关系

A.对 B.错 8 【单选题】(3分)

改变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是转换压力的有效方式。

A.对 B.错 9 【单选题】(3分)

Kolb的学习风格模型不包括()。

A.聚合型 B.同化型 C.自主型 D.发散型 10 【单选题】(3分)条件刺激是指()。

A.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形成联结后对条件刺激出现的习得性反应

B.先前的中性刺激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最终变成了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刺激 C.不需要经过预先学习就能够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 D.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自动的、无需学习的反应 11 【单选题】(3分)

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A.否 B.是 12 【单选题】(3分)

广义的学习指学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

A.错 B.对 13 【单选题】(3分)

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A.对 B.错 14 【单选题】(3分)

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好的讲话,都在于表达和调动了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A.对 B.错 15 【单选题】(3分)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A.错 B.对 16 【单选题】(3分)

SWOT分析法中T是指()。

A.个人的缺点 B.个人的外在不利因素 C.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

D.个人各方面可能拓展和创新之处 17 【单选题】(4分)

1968年提出现代生命教育的是哪国学者?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新西兰 18 【多选题】(4分)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主要有哪些?

A.生命超越观 B.生命存在观 C.生命责任观 D.生命独特观 E.生命品质观 19 【单选题】(3分)

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个案认清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如何给我带来心理问题的。

A.错 B.对 20 【单选题】(3分)

处于婴儿“分离个体化”阶段的婴儿开始能够区分自己和妈妈是不一样的。

A.对 B.错 21 【单选题】(3分)

成人的依恋类型和其婴儿时期的母婴依恋类型未必总是一致,可能会改变。

A.错 B.对 22 【单选题】(3分)乐观、悲观都各有利弊。

A.否 B.是 23 【单选题】(3分)

影响韧性的因素不包括()。

A.价值观 B.性格 C.危害因素 D.韧性资产 24 【单选题】(3分)

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回答的是“你认识谁”。

A.否 B.是 25 【单选题】(3分)

心理资本里的希望与日常用语中的希望含义是一样的。

A.是 B.否 26 【多选题】(4分)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有哪些?

A.发展和存在危机 B.情感危机 C.学业危机 D.生存危机 27 【多选题】(4分)

时代对人们会产生影响,时代病有哪些?

A.偏执与愤怒症 B.抑郁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28 【多选题】(4分)

作为同学,做哪三件事情,就可以挽救你身边有伤害自己倾向同学的生命?

A.心理咨询 B.主动询问 C.转介老师 D.身边陪伴 29 【单选题】(3分)

做时间管理时,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任务要尽可能少。

A.是 B.否 30

【单选题】(3分)

职业兴趣类型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7

关键词:职业中专,分层次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 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顺境和坦途, 也会遇到逆境和坎坷, 当一个人缺乏固定心灵支点时, 他就很容易在波涛汹涌的人生大海中迷失方向乃至于沉默。可见, 心灵世界的健康与否对学生的成长真的相当重要。作为教师, 他不仅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学生,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 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 察觉微乎其微的心理变化, 及时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疏导,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近年来职业学校受到高校、普高扩招的冲击, 不论是生源还是学生质量均出现下滑的趋势, 大批素质低、基础差的学生涌进职业学校, 他们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与其过去都有很大不同, 他们在初中早就陷入无休止地紧张、焦虑、担忧、挫折之中, “谈学色变”, 在求学过程中, 有过许多痛。如果职业学校面对这样一些群体, 在教学中, 再继续延用过去的授课方式, 依据教学大纲, 以统一教学目标搞“一刀切”, 那势必会造成对一些学生“拔苗助长”, 而对另一些学生“削足适履”的局面,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于是, 我校一改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因生制宜, 因生施教, 实施“分层次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教育效益达到最大化。它不仅体现对每个学生关爱, 而且是对学生个性差异、人格的一种尊重。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 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根据A、B、C层学生不同的程度,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景,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 “分层次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 并且在职业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面对在学习上心灵受过伤害的职专生来说, 恰当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在分层次教学中, 学生也会遇到一些诱发他们消极情绪的因素, 如果任课教师及时疏导, 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常态,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生活,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 选择ABC学习层次

在学生选择学习层次的环节中, 教师必须讲清分层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根据学生本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分别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 这时有个别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认识不足, 会出现所选层次与自己实际情况有偏差的现象, 这时任课教师就要正确指导学生, 帮助他们适当地调整所选的层次, 整个过程必须在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还有一部分学生, 明知自己的水平, 能力很差, 应该选择C层, 但由于有羞愧的心理, 他们不好意思选择C层, 因为他们会有许多心理负担, 他们怕AB层同学歧视他们, 怕老师看不起他们。因此, 任课老师就应该打消学生顾虑, 在班级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谐平等的集体氛围, 让C层的学生尽量心理平和, 积极、顺畅地学习, 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向上, 争取早日升入上一层次。

二、情感投入是“分层次教学”的内在动机

在授课时, 教者要尽量和蔼可亲, 态度诚恳, 多与学生交流, 教师的情感起着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作用, 他会无意中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许多B、C层的学生, 以前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失败, 往往是由于得不到像A层同学那样与老师的沟通的机会, 他们常常受到冷落, 进而使得他们对老师缺乏好感, 对所学学科失去兴趣。分层次教学后, 他们就可以有条件从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关心与鼓励, 很快树立起信心,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是“分层次教学”的动力源泉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 最易使用最有效的, 但也最容易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A层学生, 要摆脱心理压力与负担, 使他们在各学科学习的潜能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C层同学, 他们成绩总在后面, 内心脆弱、敏感, 更需要鼓励和呵护, 要尽可能少地批评和指责, 同时还需要教师适时的, 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指出他们的优点与长处, 使他们化自卑为自信, 进而使他们的成绩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而对于B层同学来说, 首先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认同”, 再加之鼓励, 这是对待B层学生的一剂“良药”。总之, 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他们都需要心灵的抚慰和慰藉, 所以, 教师应该以赏识的目光对待身边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是“分层次教学”的根本

苏联教育学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 孩子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 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待回答不上来问题的C层学生, 就不应疾言厉色, 大声呵斥, 更不应挖苦讽刺或惩罚, 对待回答不上来的A层学生就和颜悦色, 和风细雨, 这很难让C层的学生心理平衡, 不平衡的心理就会在情感上不接受, 就会心灰意冷, 就会失去信心, 就会逆反, 自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 教师要有高尚的“爱生”情怀, 爱“丑陋孩子”更是一种境界, 如果执教者把握不好, 势必对学生心灵造成严重伤害。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 篇8

世界卫生组织的《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多年来,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存在片面认识,把体质与健康等同起来,在学校教育中,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受教育者的健康,也多是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去要求和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1.5亿青少年学生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秘书长蔺桂瑞坦言,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自杀已占死因第一位。在我国,有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学生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不正常的心理特征。另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学校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心理调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已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50%左右,充分说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低效、考试焦虑、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生。另外,有的学生因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情绪问题

(1)抑郁、焦虑、自卑、郁闷、不稳定等

以个体心中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失眠等问题,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

(2)情绪失衡

青少年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敛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调控能力较弱。

3人际关系问题

(1)人际关系不适

学生学从校到学校,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显得很不适应。

(2)社交不良

部分学生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怕失败,只是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开始回避,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3)个体心灵闭锁

大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又不利于发挥自身的人际魅力,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4情感问题

(1)友情困扰

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分不清友情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交往的尺度。有的同学希望珍惜友谊,但又不经意地与友谊失之交臂。

(2)爱情困扰

爱情在学校并非一门必修课,但学生仍然从各个方面开始了自己的情感之旅,被困惑、早恋、失恋、变态等问题困扰着,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要培养高素质,具有心理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视心理素质教育为己任。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学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兼职教师,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共同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2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学校、家庭、同学、环境、氛围、教师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重点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4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选修课程,开展专题讲座、报刊、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创建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发挥校园网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网络聊天咨询室,一是专职心理咨询,二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客进行知识讲座。也可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网上心理咨询能够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保密性,这样很容易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为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5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要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的治疗和康复工作。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等,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帮助,使之战胜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状态。

6建立学校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学校应加强家长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培训,指导家长学会欣赏、激励、宽容、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切忌简单、粗暴、惩罚和体罚,主动关心孩子的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搏击长空,自如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雪英.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李世芬,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长春大学学报,2002,10(6)

[3]王贵林,陈洵主编,心理学教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9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

002

点击「一起学语文」即可关注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解】①毕竟:究竟,到底。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

【大意】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

6、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 篇10

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因此,小学期间,教师应注意公正公平对待学生,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启发。

要根据孩子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应有专业培训的教师和专门场所,场所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其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场所的名称可以童趣化。

健康教育可采取授课、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灵活进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激发其群体向上的精神,要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11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严重影响学习,跟不上班级进度,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第二,社会性退缩;第三,品行紊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第四,行为倒退。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涨,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

三、抑郁型

这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学生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学生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于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并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上一篇: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素材模板下一篇:放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