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精选7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篇1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我们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严峻。从黄岩岛事件到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最近的中印边界对峙,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中国损。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中国周边”的涵义和特点 1.“中国周边”的内涵

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陆地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隔海相望是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陆地邻国14个: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14个。陆地边境线超过2.2 万公里。

“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邻国”或者“邻海”的范围,也远远超越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阀阅。

“周边”是在给定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地带而言,与国家战略利益高度相关、国家力量可以控制和辐射的边境地区,与外部国家或力量直接相邻或关联的环陆海空间以及此空间中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环境等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合。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

二、中国周边安全现状

1、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美国的插手。美国之所以插手东边是其战略调整的结果。美国放手“东边”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线无战事”(伊拉克撤军、利比亚问题解决、伊核危机有欧盟、阿富汗准备撤军等),一是“西边无优势”(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影响很大,欧洲经济大受损伤,美国无利可图)。于是,美国将关注的焦点重新投向亚太地区,积极“重返亚洲”。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成为美国和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主权争议已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C形战略包围圈:C形包围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冷战结束后,美国由战略守势转入战略攻势,其最大成果,就是进入了历史上不曾涉足的中亚地区。同时,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和蒙古,插手南中国海争端,加上早在195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二岛链封堵线,美国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C形”战略布势,有人把它称之为“C形包围圈”或“弧形包围圈”。

环形战略包围圈:在C形战略包围圈上延伸,环顾中国四周,东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有越南、菲律宾、印尼,西南有印度,西有阿富汗的北约与美国驻军,基本上中国已处于美国的环形战略包围圈之中。

2、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俄已成为我国主要供油国之一。2004年向我国供油约6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2010年将达1500万吨。普京总统还明确承诺优先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将改组后的尤甘斯克公司的13%-20%的股份转让中方,切实履行铁路供油协议等。普京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帝国和苏联对我国侵略和威胁的历史,告诫我国对北边的安全形势不可盲目 2 乐观,对俄罗斯仍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由于近代沙俄的拓张,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中俄古代的关系在1840年以前是平等的国家关系,一方面,中国实力强大,尤其是清朝起源于东北,重视边防;俄国实力扩张,重点在欧洲。《中俄尼布楚条约》不仅确定了中俄的边界,而且确定了中俄平等的国家关系。1653年,俄罗斯沙皇派遣使节,要求顺治皇帝向其称臣;而顺治要求俄国沙皇前来北京朝贡。之后,俄国不断侵占我国东北领土,并修建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5年康熙皇帝出兵雅克萨,赶走俄国侵略军并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2)近代屈辱的中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与我国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中印关系

龙象共舞抑或龙象之争: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而中印领土纠纷则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印同为世界人口大国,同属第三世界,又都是金砖四国成员,有着相类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过程,然而由于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领土纠纷,20 世纪60年代中印一战至今仍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特别是印度,对中国的发展强盛心存疑惧,很不服气,有一种要和中国较劲,一决高低的心态。在领土纠纷问题上,相当一段时间坐不下,谈不拢,加上媒体的负面炒作,以及夹杂在其中的**问题,使中印双边关系呈现复杂性、脆弱性,使两国关系发展得不顺利。

4、中日关系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灾后国际救援行动和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排序,即日美同盟为中核;第二层次为间接的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第 3 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各国;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或牵制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物质方面予以日本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甚为谨慎。日本选择国际援助的态度充分显示了其 “远交近攻”策略。

中日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战争赔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干涉台湾问题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中日关系重要,但大的改善很难。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淡化,现实利益矛 盾突出。在中国总体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把“应对强 中国”作为主要战略。为此,向美国靠拢是一个大战略取向,同时日本自身也积 极开拓空间,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影响,并积极参与“防华制华”网的构造。尽管 如此,中国对日本的工作还是要做,要突出现实的发展利益,尽量稳住中日关系 的大局。2012年9月,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中日关系僵硬。(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5.南海问题

我国南海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9个礁。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 4 万吨以上。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随着南海岛争兴起,美国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插手介入南海争端,支持越南等国的领土诉求,扬言所谓“自由通行权”,企图将岛屿纳入国际化讨论解决,中国坚决反对。南海归属中国,和周边有关国家的争议,应由双方国谈判解决,反对将问题国际化。

美国接入南海问题,一是要拉拢东盟有关国家,牵制中国与东盟10 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积极态势,进而影响、延缓中国的强劲崛起;二是鉴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引起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担忧和疑虑,想借助美国力量来抵消和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吸附力。美国正好乘机而入,在中国和东盟之间打入一根楔子,从战略上获得与中国博弈讨价的一张牌,双方各有所需,互相利用,进而造成解决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并由此带来引发冲突、激烈对抗甚至动武的不确定因素。这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及和平建设以及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友好交往也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篇2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疆域范围南北长约5500公里, 东西宽约5200公里。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 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在世界上, 我国陆海周边国家最多, 共21个。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 还与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隔海 (洋) 相望。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

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在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发展程度、宗教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从社会制度上看, 有资本主义国家, 有社会主义国家, 还有封建制国家;在意识形态上, 有共产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也有西方价值观、人权观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从发展程度上看, 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 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四小龙”、东南亚“四小虎”等, 有迅速发展崛起和走向复兴的最大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有多次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如阿富汗、尼泊尔、不丹、蒙古、缅甸等;从文化上看, 有东方文化, 也有欧洲文化;宗教上则既有基督教, 又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热点问题突出, 存在领土和领海划界、民族宗教、国内战争等诸多问题。由于外敌入侵, 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 陆地疆界尚有3000多公里还没有最后划定。当前,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突出, 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棘手, 除渤海为我国内海外, 在黄海、东海、南海海域我国都面临着大量与邻国划分海洋权益的争议, 总共涉及约120多万平方公里。岛屿被侵占, 海域被分割, 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 国防拨款明显增加, 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 武装力量悄然崛起, 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 这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三、教育学员树立忧患意识, 为国防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对青年学员的国防安全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让学员懂得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 但是, 世界上没有一天停止过战争, 我国周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安全因素, 因此, 青年学员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同时, 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 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也要让广大学员对祖国的强大充满信心, 引导学员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教育学员要认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居安思危, 树立忧患意识

建国以来, 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 我们分别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苏珍宝岛战争、抗美援越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南海大大小小的空战, 我国都取得了胜利。自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结束后,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 我国与周边国家没有发生过武力冲突。但是, 现在不发生战争并不意味着以后永远不发生战争。当今世界风云突变, 虽然在一夜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不大, 但并不排除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何况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非常复杂。

2、教育学员要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充满信心

虽然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但是, 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克服了许多困难,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一如既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 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 在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 中国政府和人民与受灾国政府和人民心心相印, 迅速做出反应, 开展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救援行动。在朝核问题上, 中国从大局出发, 坚持不懈, 积极斡旋, 先后促成了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 避免了半岛紧张局势升级, 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3、教育学员献身国防建设事业, 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年学员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无论是在祖国的建设中, 还是在维护祖国统一和周边安全的大业中, 都是重要的力量。因此, 我们要教育学员树立国防观念, 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 教育学员为献身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样, 无论学员学的专业如何, 只要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本职工作上为国家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强国固本, 我们就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就能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摘要:我国陆海边界线漫长, 在世界上周边国家最多, 周边环境多样、复杂。对学员的国防安全教育中, 我们要教育学员认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居安思危, 树立忧患意识, 同时要教育学员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充满信心, 鼓励学员献身国防建设事业, 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篇3

张洁/主编

2015年1月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关于周边安全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五年。系列报告秉承研究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宏观总结周边安全整体形势,重点分析热点问题的新变化与新特征,并对下年度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进而通过学术积累探索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规律,为制定中国的周边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报告认为,在2014年,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大国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凸显;二是中日关系持续处于“冰河期”,虽然年底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但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解决;三是俄罗斯被迫转向亚太,加快与中国的战略协调与合作;四是印度新政府对华实施经济上合作、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中印合作关系稳定而有限度。

海上安全仍然是周边形势中的聚焦点。一方面,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仍处于对峙中,中韩在黄海海域出现低烈度的渔业执法纠纷,南海摩擦多方位爆发,共同构成影响地区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地区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的一系列新观念的提出、新协议的签署以及新共识的达成,为中国构建新的海洋秩序丰富了内容,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一项对外大战略,已经从倡议的提出步入到务实的推进阶段。这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战略,但首先在经济合作领域发力,它以互联互通为支撑基础,以周边国家为起点和重点,在2014年,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对此,周边国家反应不一,有积极欢迎或参与的,有怀疑与观望的,也有抵制甚至是破坏的。

综合安全与经济双维度的发展,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经济战略、以掌控海上问题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双轨并行,中国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这是本年度周边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征。

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美日及其同盟体系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挤压;二是管控海上安全、构建海洋新秩序;三是推进“一带一路”要面对的相关的外部压力。对此,中国应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对内制定详细计划,对外积极宣介。“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增信释疑,取决于寻求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和战略对接,也取决于大国间的博弈与合作。

本评估报告共分为四个版块,包括总篇、“一带一路”与大国因素、“一带一路”与区域因素、“一带一路”与热点问题。

总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阐述,包括战略定位、内涵和实施路径等;二是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首先回应了上年度“评估”对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预测,其次对比研究了中国周边四组大国关系的变化与特点,分析了南海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发展的新动向,再次,重点归纳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现状、主要大国和各次区域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战略对接以及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对2015年的周边安全形势作出了预判。

第二个版块是“一带一路”与大国因素。报告选取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亚太战略、对华关系以及对 “一带一路”的看法与回应。

第三个版块是“一带一路”与区域因素。报告分别考察了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四个次区域,一方面是保持研究的延续性,对各次区域在2014年度的安全形势进行总结,二是评估了区域内各国、尤其是重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回应、战略对接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四个版块是“一带一路”与热点问题。报告选择了三个功能性议题,即非传统安全、南海问题、投资的环境整治风险,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推进“一带一路”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篇4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新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总书记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已是当务之急.”并用了两段文字来解释国家安全委员会,指出国安委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评论形象的称国安委为”安全之盾”,其职能双向特定:对外维护主权安全,对内维护政治安全.从党的层面来统领协调党政军群等各个层面的内外安全工作.国安委的成立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更加重视,在某种意义上也表明了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今天,我们就来简略的了解一下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提纲: 一 我国周边环境 二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成的原因分析 五 应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策略

我国周边环境(一)中国的地理环境

处在欧亚大陆的亚洲,位于亚州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在地域上既在亚太地区,也包含在东北亚地区.处在亚洲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海洋板块的交接部位,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集大陆性与海洋性于一身.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就包含着海陆权二元结构,安全环境包含陆地和海洋两大方向.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万公里.(二)主要邻国

陆地相邻15个:东临朝鲜,南接缅甸,老挝,越南,西南和西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接壤,西北和东北面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正北面为蒙古.大家请看图片一: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大家请看图片二:(三)中国周边环境的特点 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2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恩怨怨现在仍有影响.3 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集聚在我国周围.4 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总的来说,我国的周边环境堪称----”世界最复杂的环境”,中国不仅是被核武器包围的国家,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地区冲突,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国际分裂主义活动,毒品生产与走私等热点问题多发生在我国的周边地区.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一)东线:总体不太平,形势吃紧

南线:危机四伏,合作仍在 西线:非传统安全问题升温

北线:在稳定的环境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东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日本(钓鱼岛,”冲之岛”之争与油气争端)朝鲜半岛(朝核问题,朝韩关系)南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南海问题,中印领土边界纷争,印巴冲突 西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三股势力”对于中国新疆的渗透(所谓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如基地组织,塔利班,民族分裂势力如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宗教极端势力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组织)阿富汗战乱 北线: 中蒙,中俄之间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均趋于稳定,边界划分也已全确定,目前不存在重大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1.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 2.朝鲜半岛(朝核问题,朝韩关系)3.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 4.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以及”西藏问题” 5.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具体而言: 1.中日之间是历史问题,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主权问题 请看图片五:中日东海之争 钓鱼岛主权问题:如图片六所示: 日本处心积虑的侵占钓鱼岛的企图:

在政治,经济上,日本认为:包括尖阁列岛(日本对钓鱼岛及附近岛屿的称呼)一些存在主权争议而位置重要的岛屿是日本扩大海洋经济区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不能实现,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区.在军事上,日本占据钓鱼岛,就可将其防卫范围扩大到日本四岛之外,向西扩展300多公里,建立一个既利于防御又利于扩张的前沿军事基地.军事专家认为,钓鱼岛既适合建立电子警戒装置,又可以部署导弹.一旦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强占钓鱼岛,将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前段时间,日本防卫省宣布对”侵犯”其领空的外国飞机采取措施,包括击落,我国随后宣布,日本如果击落我无人机,将被视同开战.就在上周六,也就是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划设东海航空识别区,于当日上午10时生效.我东海航空识别区涵盖钓鱼岛,并与日本航空识别区有多处重叠.同时,我国空军已于当日出动多型军机巡逻我东海航空识别区.东海航空识别区的划设,充分显示了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在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决心.2.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图片十五,十六和十七)

图片十六是由新华社和路透社刊发的朝鲜核设施的卫星图片,图片十七是由路透社刊发的有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的朝鲜宁边地区的核设施.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一次核爆.2009年5月2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当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自2013年2月13日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爆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持续恶化.韩美连续进行军演,引发朝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朝鲜对美韩发出了核威胁,美韩日则部署更先进武器,形成对朝更强势的战略威慑.朝韩关系:关于朝韩关系,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今年以来的情况.而在了解今年的朝韩关系时,我们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开城工业园.开城工业园位于朝韩边境,是双方目前唯一的经济合作项目,于2004年开始运营,目前有超过120家韩国企业入驻经营,雇佣约5.4万名朝鲜工人,属于两国经济上互利共赢的项目,也是南北合作的重要标志.2013年2月份朝鲜第三次核试爆后,3月份,韩美启动两场联合军演,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4月3日,朝方决定,韩方人员在开城工业园只许出,不许进,8日,朝方宣布撤出园区全部工人,暂时关闭开城工业园.当地时间27日下午两点(北京时间下午一点)开始,首批127名韩方员工开始撤离.朝韩关系:关于朝韩关系,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今年以来的情况.而在了解今年的朝韩关系时,我们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开城工业园.开城工业园位于朝韩边境,是双方目前唯一的经济合作项目,于2004年开始运营,目前有超过120家韩国企业入驻经营,雇佣约5.4万名朝鲜工人,属于两国经济上互利共赢的项目,也是南北合作的重要标志.2013年2月份朝鲜第三次核试爆后,3月份,韩美启动两场联合军演,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4月3日,朝方决定,韩方人员在开城工业园只许出,不许进,8日,朝方宣布撤出园区全部工人,暂时关闭开城工业园.当地时间27日下午两点(北京时间下午一点)开始,首批127名韩方员工开始撤离.9月16日,开城工业园区恢复试运营,这标志着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局势后,朝韩关系终于走向正常化,朝韩停止争议开始关注相互利益.10月30日,韩国国会议员代表团穿越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访问朝鲜开城工业园区,这是朴槿惠今年2月出任韩国总统以来,韩国议员首次考察这一硕果仅存的南北经济合作项目,预计将有助于缓和开城工业园区恢复运营后,因9月21日朝鲜推迟朝韩离散亲属团聚和南北工作会谈而再次降温的朝韩关系.3.南海地区的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

A.南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现状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占中国海域的一半左右,南海诸岛由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如图片七所示)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包括南海诸岛,都存在着争议.东沙群岛为我国台湾占据,西沙群岛基本在我控制之下,争议最大的就是南沙群岛,称为”六国七方”之争.(如图片八和图片九所示)B.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的重中之重: 南沙群岛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它号称”南海的钥匙”,控制着南海的国际航道,每天约有400艘船只穿梭其间.大家请看图片十(南海战略形势示意图)南沙群岛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有500多亿吨,不算天然气,已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如果再扩大一下区域,很可能超过中东.C.我国在南沙海域主权的现状:岛礁被侵占(如图片),海域被瓜分(如图片),资源被掠夺,形势十分严峻.在越南首都河内,反华示威游行事件也

接连发生.(如图片十一)并且,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如越南和菲律宾还采取”抱团合围中国”的策略,试图利用以众敌寡的”群狼战术”对抗中国.如图片十二: 与此同时,来自域外的势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借机介入南海争端,把本来属于中国同有主权诉求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和复杂化了.请看图片十三和十四: 南海局势的动荡,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4.中印之间领土争端和印巴冲突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62年10月的中印边境战争,实际上就是为了争夺阿克赛钦地区,而中国和印度之间还有一块地方也是要争的,那就是藏南地区.中印争夺阿克赛钦地区主要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因为阿克赛钦是中国通往南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而藏南则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藏南的墨脱县和错那县就像两颗钉子一样插在印度的版图上,这就是争议的原因所在.历史上,西藏政府曾经对藏南的门巴和洛巴两族征过税,在法理上可以主张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印度在1998年5月核爆炸试验成功之后,正在积极发展导弹技术;2012年4月烈火-5发射成功;大家请看图片(图片十八).作为中国的两个邻国,印巴之间一旦爆发战争,必将影响到中国边境的稳定,而在印巴冲突中,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一是因为印度野心太大,一直威胁着中国南疆地区,如果巴基斯坦被印度吞并,那中国的西部边疆和新疆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对中国在一直很友好,在中国落后的建国初期,就把当年英国人侵占的中国土地还给了我们,所以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助不断,甚至帮助他们制造核武器以抗衡印度.另外还有”西藏问题”:西藏**分裂集团一直在印度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给我国西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5.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背后的美国因素: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具体表现为:(1)”新月形包围”,请看图片(图片十九): “新月形包围”: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试图利用与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建立起一个以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为支撑点的新月形反华包围圈,从外部来遏制中国.(2)”c形包围”: 所谓”c形包围”,是指近年来,在中亚及阿富汗地区,美国则又借助反恐的名义建立新的军事基地,与上述新月形战略防御连遥相呼应,顺势完成了对我国的战略合围.这个c形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经南海周边国家和印度,再到阿富汗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反导系统,正好可以印证c形包围圈.大家请看图片(图片二十): 美国的反华战略和总目标: A.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综合性的.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基本上是经济掏空,地缘包围,军事遏制,政治高压,内外夹击,持续干扰,还要加上一个贸易围堵.B.美国对中国总的目标:美国准备按照日本富而不强的模式塑造中国.所以,中国如果还要坚持你的独立自主,还要维护民族的尊严,那美国就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你进行遏制,包括挑起周边国家对你进行战争,包括直接的军事干涉,直至最后的”肢解”.四.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成的原因分析(一)国际局势的变化 1.国际局势的总体特征

“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两大公害”: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三种态势”:总体缓和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荡,总体和平而局部冲突

“四股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五大特点”:a.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b.科技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C.局部地区动荡局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世界上目前还存在几个火药桶,战火往往一触即发.D.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E.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欧洲统一及经济实力下降

A.由于欧洲统一,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下降.B.由于欧洲经济实力下降,美国也无力”救助”,从而转向亚洲寻找最大化利益.3.美国”重返”亚洲

2011年11月10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当日,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檀香山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原因分析: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下降,转向亚洲寻找最大化利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亚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标志是日本经济的腾飞,”四小龙”,中国).此外,美国要寻找所谓的”绝对安全”.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时任美国防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美国还将大幅消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也会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之一.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老大打老二”).随着中国崛起以及与东盟国家关系越来越好,美国感觉中国越来越可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因此,美国战略东移的目标实际上是牵制,遏制中国,平衡中国的发展.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从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国家转变成为以海洋为主的国家,在能源和航道上比过去有更多的要求.因此,必然会与传统的”海洋国家”发生矛盾,特别是与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亚洲诸国则”借”美国的力量来抗衡中国,以获取经济政治利益.那么,对于东海和南海争端,我们的理据在哪儿呢?我们的理据就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给联合国划界委员会,让委员会审议划界案.对于南海争端,菲律宾新闻部长兼马拉坎南宫发言人雷蒙迪表示,菲律宾要赶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定的期限前,提交菲律宾的”海洋基线法案”,之后的一切争议将交由联合国仲裁.菲律宾参议员曼努尔.劳萨斯更表示:”别太把中国的抗议当回事.”菲方认为,中国不会动用武力,中菲之间的问题不必靠战争解决.五.应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策略

(一)总论

当前我国发展外交关系的方针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对中国进一步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A.睦邻(和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贮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B.安邻: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C.富邻: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二)”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不当头,不称霸,低调行事,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戒心,但也要有所作为.(三).加强自身硬软实力建设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强有力的支持.硬实力:资源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软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制度实力(四).具体策略 1.在战略安排上,应分清主次,尤其要明确重点

鉴于中国处于俯瞰亚太,总揽亚太全局的枢纽位臵,中国实现全球大国目标的路径不在于直接经营全球,而在于直接经营亚太.因此,中国在战略上要收拢拳头,稳住重心,力戒目标太多,太大,谨防拉长战线,分散力量,尤其要避免四面树敌.最少在一代人之内,中国应立足于做一个亚太大国,抵挡刻意和急于追求全球大国地位的战略诱惑.2.解决好与日印俄澳美等周边大国的关系.其中对日战略要着眼于亚太合作大局,不忘历史旧账,但又不受历史旧账长期困扰,鼓励日本进一步”脱美入亚”.对美国由于历史原因在亚太形成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关切,中国不应一概采取直接挑战姿态.对美在亚太的地缘战略活动也要具体分析,搞清楚哪些是刻意针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哪些是出于其他原因,不必风声鹤唳,事事回应,搞得满天风雨.积极推进以东亚为圆心的多层次,多样式区域一体化进程,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包括和组织合作,在区域一体化问题上尤其要持开放心态而不是封闭心态,不搞关门主义,不谋求把美俄印澳等排除在外.此外,在大国关系中,特别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在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对中国经济,贸易总量及国际影响力超过美国的戒心还会加强.中美虽然战略合作领域甚多,但在战略性领域也存在冲突隐患,如亚太主导权,发展模式竞争,经贸竞争和汇率之争,战略安全等问题,都是战略问题.对中国而言,美国既是战略伙伴,也是战略对手,中国在寻求与美合作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美战略防范,尤其要防范美在中国周边的国家”塑造”及谋求控制世界资源等战略动向.3.积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

“居安思危”,”为了和平,就要备战”等观念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仍有其生命力.为保障贯彻以和平,睦邻为基调,以亚太为经营重点的全球地缘战略,中国不能不拥有让任何和平破坏者望而却步的,不可侮的战略能力.但这种战略能力又是取守势的,不张扬的,因而具有”外柔内刚”特性.美国实际上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能力,但其针对中国的军事力量绝对规模并未明显增加,其接触距离还有所后撤,如战略重心由日本撤到了关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中国可能会面临一场战争.其一,美国是一个军工综合体的国家,通过战争拉动它的工业发展,拉动它的科技进步.打仗美国可以要别人的命,不打仗就要美国的命,它一定会打仗.其二,战争总是跟着财富走,这是世界经济规律,就像食肉动物跟着食草动物走一样的现在又是第三次大的财富转移,就转移到了亚太,转移到了中国,世界财富的中心.其三,经济危机一般都导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英国的经济危机导致的,第二次的世界大战是1929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到1939年一场大的战争结束了.2009年又发生的危机,兰德公司又提出来了,与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不如用7000亿美元打一仗.所以美国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在哪儿打,找谁打,打谁的问题.4.解决南海问题的思考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篇5

摘要:四邻安则自家兴,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相关,本文将就中日、中美、南海的问题浅析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关键词:南海,钓鱼岛,美国,日本,周边安全,隐患

正文中日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随着中国在东亚各国的地位不断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的地位受到威胁。以这种发展趋势,不用几年中国的势头就是盖过日本,成为正真的主导。日本显然对这一前景不能接受,因此加以阻拦。

众所周知,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中日矛盾自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缓解。日本从未认真真诚的面对自身问题,不仅不承认历史,反而修改教科书还参拜靖国神社,这些都只能使中日关系矛盾激化。中日交往也就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因素,中日关系错综复杂,仇恨从未平息。就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来看,日本在一步步的逼近中国的底线,日本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更是逼到了中国的底线,这是一个赤裸裸的挑衅,我们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反击。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的一意孤行并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为之,而是蓄谋已久的。其一是日本想只要抢到钓鱼岛,那么历史的包袱也就顺理成章的推卸掉。可以发现,日本不仅仅与中国发生冲突,在与俄罗斯、韩国等国的问题上也有激烈的纷争,这都是日本想否定历史的证据。其二是日本想趁中国在面对中美、中印及南海问题等纠纷时插手,想趁中国最薄弱的时候打击中国,谋求钓鱼岛,可如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野心之大令人咋舌,而其所作所为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三,美国一直想把战略重心重返亚太,于是日本看准这一点,想借美国的力量给中国施加压力,压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年底参拜靖国神社无异于个人政治“摊牌”之举,意在宣示其走右翼路线决心,争取右翼和保守势力支持。当前,安倍执政重心已由经济转向军事安保。日本政府今年计划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完成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改,重新安排两国在同盟中的分工。其目的就是:建立国防军,摆脱战后体制。需要警惕的是,当安倍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时,日本国内反对力量日益被边缘化,这令安倍的错误行为缺乏制衡。中日关系充满风险、悬念和不确定性。

中美

虽然美国不与中国国土相邻但要分析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美国。如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菲律宾南海争端以及一直未得到解决的中日东海争端、朝核问题,都有着美国的身影。

进入2012年,美国频繁在亚太地区与自己的盟友进行军事演练,锋芒直指中国。如2月7日至17日,由美泰组织,十一国参加的 “金色眼睛蛇”军事演习。2月11日,由美国空军、日本航空自卫队和澳大利亚空军联合举行的“对抗北方 ”尽管美国一直声称这些军演主要是针对恐怖主义袭击和朝鲜进攻,并没有对抗中国的意思,但在中国家门口举行军演,拉拢盟友,积极构建所谓亚太反潜网和亚太军事同盟,借口中国威胁论来打压中国,却把美国的粉饰之谈完全拆穿。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口反恐,大举进入中东地区,意图借剿灭恐怖势力之由,控制中东石油,巩固自己的霸权主义地位。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就已经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假想敌。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在地区和世界的政

治影响越发扩大,再加上中国的军事实力快速增长,每年军费支出已达到世界第二,武器装备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具有根本性、严重性、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多年来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全面加强与蒙古的关系。美国虽然不是中国邻国,但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触角遍布全球,中国目前处在美国的包围中,并努力打破其封锁。美国最担心的是出现第二个苏联,为了确保其独霸全球的地位,必须遏制下一个超级大国的产生。放眼全球,最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只有中国,因此美国定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强大,如阻碍中国统一、支持西藏独立等于是,为了打压中国,美国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输出和政治宣传攻势,加强美国与原先的亚太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同盟,联络与中国有领土矛盾的国家,如越南、印度,同时加强对中亚的控制,并在中亚设立了几个大型军事基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由美国主导的半圆形的封锁圈。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国周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印)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篇6

一个国家的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每个国家所不能避免的课题。因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关注并研究讨论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位于亚太地区中心位置,周边陆上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毗连相接,海上濒临西太平洋地区。这种地理上的国际环境,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发生全方位的地缘关系。同时,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方大国。因此,我国的周边环境错综复杂:

(一)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而且多陆海强邻,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5个(原来是12个,苏联解体后多了3个),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芭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6500千米,有海岛7100个,与我国相邻的3个边缘海的总面积4680000平方千米。

(二)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中国的周边国家人口大国有:印度:10.3亿;印度尼西亚:2.15亿;俄罗斯:1.47亿;日本:1.26亿 ;巴基斯坦:1.48亿;孟加拉:1.31亿;此外,还有越难、菲律宾、泰国、韩国和缅甸等国,其人口都为4000万~7000万,也是人口相对比较多的国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总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社会关系复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各国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

(三)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大量尖端科技、先进武器和核武器的世界大国;日本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印度是一个人口仅次于我国的人口大国,并在南亚次大陆举足轻重;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地位不断上升;美国是一个比其他国家对我国更有影响的大国。

基于以上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周边安全面临诸多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近年来,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要求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台分裂势力也越来越嚣张。再加上我国与周边邻国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领土、领海方面的争端,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机制造事端,使祖国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海上8个邻国均有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问题之争。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钓鱼岛群岛位于台湾东北约

120海里处,由数个岛屿与岛礁组成,面积3.64平方千米。公元1403年以前,钓鱼岛即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明朝把钓鱼岛正式划入了中国的海防范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70

年代前,南海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南海提出争议。世界上18个主要国家出版的 198种地图都把南海列入中国版图的范围。但自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后,周边国家开始窥视这一海域。争端即起,并且越演越烈。70年代后,菲律宾率先侵入,接着马来西亚、越南、文莱侵入。

除此之外,中国在东海、黄海与周边一些国家在海域划分上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中印两国存在大片领土争端,争议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大小8块,均在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我方一侧。在东段,争议面积约 9万平方公里,现在被印度控制,称为“阿鲁纳恰尔邦”。在中段,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除个别地区外,均为印控制。在西段,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地区约450平方公里被印军侵占外,其余在我国控制下。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境内外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操纵,唆使下,置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顾,为迎合某些西方大国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政治斗争与暴力对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构筑中国和平稳定的大周边环境是我们应该讨论的课题:

(一),更积极倡导与推动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应当是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这有利于塑造对中国有利的软环境。

(二),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在国际上的诱惑甚多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我外交的取向越来越关注,中国必须要有选择性,体现「自我约束」,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需要把握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

(三),扩大共有利益,寻求利益的重叠。

寻求利益的重叠可以减少因大国的崛起与发展带来的对地区秩序的震荡或冲击。

(四),构筑「东亚认同共同体」。

以经济为主要手段拓展空间,积极参与东亚一体化建设。东亚的一体化可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塑造中国国际环境的重点将是推动建立东亚共同体,消除中国威胁的根本是东亚区域一体化。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篇7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原则与领域

与会学者指出,“包容性发展”是我国注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时提出的“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以及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三点建议,与“包容性发展”一道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的准则。

与会学者皆认为,中国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是地区的发展机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特别考验我们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能否顺利实现地区合作的目标取决于中国自身结构转型的进展,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基础保障。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各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尤其是中国力推结构性改革,刺激国内消费,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全球市场增量贡献重大份额,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亦将因此继续提升,这将从根本上为中国与周边的经贸合作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周边国家与中国在区域内贸易方面确实存在竞争,但丧失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和有实力的投资来源国绝不是周边国家所能承受的。地区合作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随着我国沿海地区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升级,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向周边和内陆转移,中国有条件改变高消耗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包容性发展。从产业发展来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仍将是重要形式。我国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多项优势,未来五年仍将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仍将在区域产业链中占据中枢位置,从而为巩固和深化我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继续注入活力。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转移产生的包括环保、节能和新能源领域的更多商品,将成为我与周边国家贸易的新增长点。

第二,投资与贸易一起成为引导全球化的主流。中国不仅早已成为全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逐步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2012年全球投资活动萎缩,但中国对外投资却逆势上扬,当年流量高达8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6%,存量则突破5000亿美元,达5319.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3位。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吸引周边国家投资较多,但对周边国家投资较少,对东盟投资存量仅236亿美元,仅占对外投资存量5319.4亿美元的4.4%,中国对周边国家投资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加强跨境、跨国地方政府合作。内陆与沿边地区以新建城市为着力点拉动经济增长,但这并不必然推动开放。中国需注重在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处理好内陆、沿边、周边之间的关系,完善次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和“10+1”,既保证国内发展,又让利周边国家,促进共同发展。与区内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之间开展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防灾减灾方面的合作,统筹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是金融合作。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10+3”框架下于2000年5月启动了“清迈协议”。全球金融危机后,“清迈协议”从2009年12月起从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升级为多边资金救助机制,建立了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2012年5月再次扩容至2400亿美元。全球经济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产业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多的金融业务支撑,如从单一的国际结算扩大到信贷类、代理类和股权投资类业务,以及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协作,风险防范,等。

第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被视为刺激有效需求的工具。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而这正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陆路互联互通、农田水利、能源加工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进一步深入。2013年8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已就探讨建立亚洲互联互通投融资平台达成共识,以支持区域内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将在未来五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带动人民币“走出去”。目前人民币“走出去”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边境贸易结算,和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与中国边境贸易额相当部分是用人民币结算的;二是出境旅游消费,人民币银联卡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可以广泛使用,成为中国积极推进并参与周边货币合作的一大标志。

第七是全球经济治理。东盟、印度、韩国等,都希望利用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争夺话语权,谋求调整目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改变体系不对称劣势,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展开合作的基础。

(二)中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与会学者指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以下简称“BIT”)谈判是中国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当务之急。同时,中国也应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下简称“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RCEP构想由东盟提出,最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利益,也最具可行性。若能在2015年如期建成,有可能成为未来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雏形。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未来的合作应抓住几个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一是提高自贸区水平和企业对自贸区的利用率。第二是互联互通,不仅包括交通等硬件上的连通,更重要的是人员、信息、货币等软件的自由流通。第三,中国与东盟在国际产业链上都位于下游,应以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为抓手,共同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另外,美国选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以下简称“TPP”)为重要抓手,推动投资准入和改革区内主要经济体国内制度,引领地区一体化。然而,TPP谈判牵扯利益面复杂,采取“一揽子”谈判方式,以“一刀切”的办法处理不同国家的诉求,与一国无关的议题可能成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因此谈判的过程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中国仍应抓住机遇参与规则制定,提升国内改革开放水平。

nlc202309040456

有学者指出,中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特点在于先行先试。东盟国家由于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等存在巨大差异,并未形成实质性的一体化。中国可积极寻求与个别国家先行先试,在建设产业园区、重点区域合作、企业间行业对接与产业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即是能够突破地区机制建设困难的重要途径,中美BIT谈判的有关制度能够在实验区内边谈边试,而中美BIT谈判又能为中国正在或者计划开展的其他地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提供范本,扫清规则和机制障碍。

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地区战略态势发展

(一)大国关系与亚太格局

有学者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将对未来的亚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行,给中国带来军事安全和地区制度建设上的压力。美国一再容忍地区部分国家右翼势力的主张,通过海洋领土争端、网络安全牵制中国,特别是在岛屿归属和海洋划界方面对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形成重大挑战。美国依靠在本地区另建一套机制,引导形势发展。中国作为大国全方位迅速发展。美国经过量化宽松、非传统能源革命、制造业回归、吸引对内投资、提升就业等一系列举措,稳步走出金融、经济危机,今年国民经济增长率预计可达2.2%。五年来,美国和中国均提出了一些中美关系战略理念,如“中美国”和“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互补性关系,双方有条件在亚太以中美关系为核心,亚太一体化为重点,以新思维和理论制度模式建构区域一体化。

也有学者指出,日本走向的不确定性造成地区风险上升。日本内债高筑,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当今日本与明治维新时期一脉相承,当时日本以战争为机遇改变国运。日本也在寻找机遇期,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习惯于在大国对峙环境中发展,偏好冷战格局。而中国在全球化中成长,对全球共同发展的依赖高于其他国家,偏好是全球化,机遇在于和平发展。因此,中日之间是两种不同国家战略的较量。

(二)地区海洋战略态势及我应对

与会学者指出,建设和谐海洋,首先是要界定我国所处海洋社区属性,特别是明确周边海域及相应国家的不同特征;其次是要明确,中国是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海洋条件相对不利国家发展与周边临海国家关系的权益。在明确地理环境属性基础上,以历史和法律为基础逐渐明确外交措辞,增加填补型权利。例如,以“U型线”指代所谓“九段线”的说法,即我国在南海地区历史性水域的外部界限。在为我海洋权益“正名、正法”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解决海洋争端,既可以采取双边谈判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调停、斡旋、民间智库交流等综合方式。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在海洋和边境合作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中外南海联合科考,与多国进行渔业、港口合作等,并成功在北冰洋航线试航。但中国的海洋和跨境合作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大冲击和破坏。地区国家主动利用和配合美国战略,伺机加大发展海洋战略和立法力度,以争端掩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将争端国际化。尽管我国参与如联合国渔业协定等相关国际机制起步晚、空间有限,但仍应坚守法律原则,坚持合作开发,区分不同海域情况,条件成熟的按照国际法有关原则划界,在争议海域“争而不界,主动开发”,按照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的“四原则”开展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工作。加快与周边国家渔业协定谈判速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落实有关海洋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海洋型城市,领导地区的国际公约执法,率先举起海洋保护的旗帜,及时行使海洋保护的责任,服务亚太海洋社区利益。

上一篇:6s管理成效下一篇:以cy后缀的单词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