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活动心得体会(推荐10篇)
关于“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心得
不管是什么职位、什么身份,只要你还是中国人,就必须清楚 的认识到: 要想进步,只有团结,而且是全民族的团结,大家一条心,才能向前迈出一大步,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现在,身为教师的我,每天都在像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更应该清楚这个概念,并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维 护民族团结,并监督其他人也这样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正视民族传统习俗 追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要道,有“丝绸之路”之称。众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交融,这样就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新疆,一个多名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更应该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传承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 色的现代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自觉追求现代文 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积极营造 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的良好社会氛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是,尽管每个民族 的风俗习惯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群体性、地域性、相对 稳定性、文化性、变迁性。而这样的特性,在新疆却是如此鲜明的体 现着。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以及其他 46 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 民族都有本民族所有成员普遍遵守的社会风尚和习俗,这已经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代代相传。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民 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民族传统习俗或早 或迟会发生变化。但,就算是改变,每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互相遵守,互相理解。只有这样和睦相处,才能共同进步。国家宪法第四条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党和国家不仅制定了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而且采取各种措 施来保证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贯彻落实。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大 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崇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实际行动追求美好新生活。身为教师,我们要教导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 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只要我们用 心想一想,琢磨琢磨,就会离事实越来越近,就不会被迷雾遮蔽了双 眼。
国家宗教事务局近日表示, 2011年, 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活动场所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国家宗教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江苏省寺观教堂为例, 约93%建立了财务监管制度, 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并定期公布收支情况;约80%建立了重大财务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机制, 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明细账;约68%配备了专职会计人员。四川、重庆、陕西、甘肃60%以上和湖北、新疆、辽宁、上海30%以上的场所落实了财务监督管理规范工作。其他省区市也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湖南66.5%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 60%通过聘请会计或委托团体代理等方式解决了会计资质问题, 71.3%全部或部分建立财务档案, 30.5%已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天津全部场所都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组织, 设立了专兼职财会人员。北京已有59个场所开设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关键词]宗教结社 节日活动 社会群体 广场舞
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女性均被束缚在在深院闺阁之中,专修“三从四德”。实际上妇女社会生活仍享有较多自由,尤其在社会下层女性中间,其生活受礼教戕害较少,有较多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是女性的主要社交方式,魏晋以来主流宗教信仰以佛道为主,妇女们烧香拜佛希望自己家庭生活得到神灵庇佑,并借机外出游乐。传统节俗活动更多是以女性为主导的女性节,表现出与“严闺阁”的封建伦理的明显悖论。在为古代女性生活正名的同时,不该忽视宗教结社历代受统治阶层的压制,节日活动不可骤得,现今兴起的广场舞打破这些局限,是女性身心解放之处。本文以女性的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为切入点,结合现今风行的广场舞,分析群体活动对女性生活的影响。
一、女性与宗教结社
宗教信仰活动常以结社的形式出现,宗教结社是人们由共同的宗教信仰、社会阶层和爱好凝聚起来的社会组织,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士大夫的游戏人生,与僧人相交,民间百姓的宗教信仰生活,互助结会……都以结社结会作为其组织的团体。当然,宗教结社的崛起是以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为前提的。”[1]佛道二教的平民化对扩大女性社交范围,丰富女性日常生活有重要作用。下文将以女性的佛道信仰为主,分析佛道信仰中女性的社交。
魏晋南北朝时期即有佛社出现,“人们发现最早的妇女佛社在北朝东魏时期。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的《邑义造伽叶像记》中讲到‘邑母’、‘合邑诸母’60人建造佛像的事迹。”[2]北齐统治者尤其推行佛教,佛教结社盛行。女人邑义(佛社的一种)的规模大致在二十几人至七十几人之间,多由同地域的妇女自愿结合而成。“邑义的首领有法义主、像主、都维那、维那等名目。邑义的成员称邑母、邑子、法义或直书姓名,有的则书某某母等。”[3]可以看出,佛社由佛事信仰结合,有“首领”和“成员”,内部秩序分明。唐五代时期,女人结社仍在流行。“敦煌遗书中发现两件女人社的札记,一件是P.3489《戊辰(908年?)族坊巷女人结社文约》文书;另一件是S.527《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正月三日女人社再立条件》文书。”[4]两件文书规定社的主要宗旨为互助帮扶,不单是佛事活动。且文约中规则、阶层非常严明,“大者若姊,小者若妹”,“小人”须听“上人”言教。
宋朝的宗教信仰更加平民化,妇女结社有明显的阶层分化倾向,官宦与平民阶层妇女的信仰组织不相混同。《梦梁录》记录上层妇女有佛社“斗宝会”,书中云:“又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内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会,诵《圆觉经》,俱带珠翠珍宝首饰赴会,人呼曰‘斗宝会’”。[5]至于平民妇女,一些法寺也自行组织宗教结社,针对性宣讲佛教教义,“太平兴国传法寺向者建净业会,每月十七日集善男信人,十八日集善女信人,入寺诵经。”[6]
明清时期,妇女宗教信仰结社风气相对较弱,多是妇女结队进香散心。在明代,妇女外出到寺观烧香在史料中屡见不鲜,是明朝民间信仰活动的特色。谢肇淛《五杂俎》谈及佛教时云:“今之释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于黉舍,唪诵咒呗嚣于弦歌,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谈禅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者。”[7]妇女户外宗教活动历时也很长,“自元旦起,三月止。若老妪少妇,群聚匍匐境内寺观烧香,俱用僧道随审书文。”[8]明朝民间信仰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周旋于富贵大族和小户人家的“三姑六婆”,这些人借宣讲教义之名,引导妇女大量外出,但被视为引导妇女堕落、败坏家风的恶源,“三姑者……与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斋之法。”[9] “三姑六婆”虽臭名昭著,但客观上因其存在,妇女亦得以大量参与社交,在群体中丰富生活。妇女进香活动一直延续,民国时期,天津地区窖姐(青楼女子)与大家妇人进香时间相别,“元旦日……娘娘宫大街,则见有红衣妇女,进香请愿,联袂于途……其进香者多为窖姐”;大家妇女则在元宵日进香,“正月元宵日,娘娘宫大街竟日烧香者最夥,且多为大家妇女,与正月初之进香者全然不同。”[10]
要之,宗教信仰活动中得到生活的丰富与心灵的极大解放,但阶层分化、礼教约束一直存在。上层女性为寻求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寻求精神自由。下层妇女“主要不是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而是解决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求佛拜神主要针对生子、祛病、免灾等。”[11]所以其宗教信仰有明显的功利性、实用性,也与精神娱乐相关。不管是为了精神解脱还是生活顺心,古代社会女性整体没有合法的大规模群体社交活动。
二 、女性与节日活动
中国古代节日繁多,一年中月月有节日,节节与妇女相关。节日活动主要为劳逸结合,轻松身体;也满足了文人儒士、狎妓嫖客们既远观又亵玩的心理诉求。节日活动习俗不断沿袭,女性的大量参与成为研究古代女性生活的重要资料。下文主要以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展开论述,讨论节日社交对女性生活的影响。
元宵节源起于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神圣活动,后世逐渐世俗化,成为普世同庆的民间狂欢节。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月十五妇女活动主要是迎紫姑,主要目的是占卜、求吉、祈蚕业丰收。至宋代,元宵活动蔚为大观,场面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记载自“正月十四日,车架幸五岳观迎祥池”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闽不禁。”百姓一片欢腾,“万街千巷,尽皆繁胜浩闹。”此间的女儿家“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春情荡漾,酒兴融怡”,[12]与满路行歌的五陵年少雅汇幽欢。元宵节各式各样的妇女都上街观灯:“有老而秃者,妇女有老而秃者,有赢无齿者,有伛偻而相携者,冠者,鬓者,有盛涂泽者,有无饰者……”[13]节日为男女提供来之不易的群处机会,女性往往浓妆淡抹,盛装出席,《武林旧事》载:“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菩提叶……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14]明代时,妇女元宵观灯有“走百病”之俗,主要是借走桥、走城墙祈求一年的健康。《金瓶梅词话》称作“走百媚儿”,写宋惠莲额上贴着飞金并面花,耳挂金灯笼坠耳跟着众人“走百媚”,可知元宵观灯是妇女一展娇媚姿容的机会。清朝继承宋明的元宵风俗,也有妇女“走百病”的惯例。清幽州地区兴起摸门钉,为求子之愿,“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执香辟人,曰走百病……竞往正阳门中洞摸门钉,谶宜男。”[15]民国天津地区元宵节“目之所接,几尽红衣之妇女,轻薄少年……以冀红娘秋波一为顾盼。而怨女荡妇,亦有以进香为名……得遂其野外鸳鸯之思。”[16]作者的批判道出了千年来元宵节的实情——男女幽欢。男女杂游的节日气氛唤醒女性的自我存在意识,幽会偷欢给女性带来未有的新奇与刺激,是乏味闺阁生活或家庭劳作的补充。舞龙走狮、竞猜灯谜等倾城狂欢、骈肩累足的热闹场面也提高了女性的节日情趣,明朝后兴起的“走百病”、“摸门钉”习俗等实用性项目,使妇女多了一项心理依靠。
上巳节经历了由临水袚禊到外出游玩的转变,北宋后逐渐式微,节日本身被冷落,其风俗多融入清明节。暮春临水袚禊被视为高雅超脱的情趣得到孔夫子赞同,《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17]上巳节在魏晋南北朝改为三月三日,主要内容已变为曲水流觞,男女逍遥河坛的时机。人们在水边宴饮、涤秽,张协《洛禊赋》写:“缙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乃至都人士女,奕奕祁祁。”[18]宋明后,上巳被逐渐忽视,其风俗在清明节中可见。《梦梁录》载:“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男跨雕鞍,女乘花轿,次第入城。”[19]《松窗梦语》载杭州清明男女皆聚集西湖“阖城男女,尽出西郊,逐队寻芳,纵苇荡桨,歌声满道,萧鼓声闻”,[20]上巳遗风在清明节里上演。清《西乡县志》载:“三月三日,朝武子名山,男女拈香毕,各采松枝兰花,簮鬓而归,以为祓除不祥。”[21]纵观上巳节的发展,其节俗虽有变化,甚至到宋朝甚至并入清明节,但男女共处的基调不变,男女在欢闹中“赞天地之化育”。春风和煦、曲水流觞、水边嬉玩对于扫除女性一冬的烦闷与秽气,开阔心境有很大作用。
七夕节多为女性参与,可视为“女儿节”。被附会为牛郎织女相会、祈求爱情婚姻美满的时节。因织女善织,被视为女性祈求心灵手巧、擅长女工的神灵,《荆楚岁时记》载:“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22]唐朝宫廷和民间皆流行乞巧,《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七夕都要在宫中用瓜果祭拜织女,民间也大为效仿。宋代的乞巧增加了群体娱乐的成分,不再以家户为单位,成为群体共同的节日,车马咸聚,男女云集。《东京梦华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各式各样的杂耍、买卖,可谓“乞巧市”,富贵人家建“乞巧楼”,“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23]至元朝,七夕节多采取家庭聚会的独特方式进行,“宫廷宰辅、世庶之家咸作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邀请亲眷、小姐、女流,作巧节会,称曰女孩儿节。占卜贞咎,宴饮尽欢,次馈送还家。”[24]可以看出元朝大都地区把七夕视为嫁女归宁的节日,女性可借机与父母团圆。明朝开封妇女以碗中针影形状判断拙巧,别有乐趣,“七日之午,妇女多乞巧,以碗贮水,曝烈日中,顷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则浮,谛视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鸟之影者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为次。谓乞得巧,女伴相贺。”[25]清朝七夕依然有祭祀织女的活动,《石泉县志》载:“养女之家,供七姑水主于院落中,献以瓜桃枣梨。月上星辉,招贫家女未笄者,击瓦坯唱歌。”[26]女孩们在月光下祭拜织女后还专门欢歌,气氛活跃。历朝历代女性的七夕活动大同小异,大致为精心准备瓜果,穿针斗巧等,女性在全国性的乞巧氛围中祈求家庭团聚、情爱如意,或祈求心灵手巧,相比于元宵节、上巳节的身体解放,乞巧节则是古代女性心灵驰骋的佳期。
“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私情。”[27]女性处在我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的最边缘,节日活动使妇女们暂时脱离自己的事业——家庭,在节日活动中本能的演绎着母系社会唯我独尊但一去不复返的无上尊荣,异性群处的气氛使女性展现和张扬自身魅力,站在“差序格局”的中心接受男性的瞩目,极大地开阔了心境与放松了身体。但须知,节日不可乎骤得。
三、女性与广场舞
“社群制度是女子之友,家庭制度是女子之敌”。[28]至当代,女性赢得了独立之地位,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妇女走出家庭,相约旅游、跳舞、洗桑拿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最受欢迎的群体活动当属广场舞,因其无需基础、步调简单、不拒新人而成为最活跃的群体。广场舞多以妇女为主要成员,以社区或村庄为单位,集中在早上5点到8点,晚上从7点直至10时左右,参与者众多。“不仅是一种广泛的群众健身舞蹈活动,更是一种有效地群众集会形式,它把不同阶层、兴趣和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因此,广场既是一个健身场所,也是一个社交平台。”[29]女性在共同的场域中相互交流有利于促进城市和谐,也是化解城市化进程中市民之间逐渐冷漠的有效良药。群体在舞蹈开始前后彼此之间相互寒暄,天文地理、萝卜白菜无所不谈;在喧闹的广场音乐中跟着节奏舞动身姿,在音乐中进行隐形的心灵交流,事后约好明天再见,极大地丰富了妇女的感情生活,解放女性身心,是女性前所未有的狂欢。
结语
宗教结社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对群体成员有积极的支持作用,是妇女强大的后盾,心灵的避风港,给女性以归属感。节日活动更是女性舒缓身心的重要方式。女性虽然在其中得到了群处之乐,但宗教结社受国家礼教限制、上下阶层相互远离,社会纵向(空间)交流乏善可陈;古代节日有时间限制,等之不易。时代进步催生的广场舞有古代妇女不曾有的空间和时间自由,是全体女性的福音。而福音之中最重要的音调则是社会群体,自古以来都是女性身心解放助动力量,在女性解放过程中发挥作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统战部、XX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XX市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四进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x发[20xx]xx号)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报刊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以下简称四进活动),依法推进我县宗教事务规范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管理,支持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在全县各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四进活动,到2020年实现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全覆盖,把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成为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学习贯彻的重要场所,创建成为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和谐、发展进步、正信正行的重要阵地,创建成为团结广大信教群众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致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成县的重要阵地。
三、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推进原则。把四进活动同当前全县宗教界开展的三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五普法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坚持分类实施原则。根据各宗教的不同特点和各乡镇实际情况,讲求方式方法,因地因教制宜,分类有序实施,确保活动实效。坚持规范管理原则。把加强管理贯穿于四进活动全过程,各乡镇统战暨民族宗教工作办公室、基层党政组织要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深化引导原则。以四进活动为载体抓手,加强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
四、主要任务
1.在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制作用宗教教义教规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墙报专栏,结合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查漏补缺,在宗教场所较为醒目的位置装框上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字内容,力争20xx年6月底前完成,各宗教团体指导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鼓励教职人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讲经布道的重要内容,利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等时机进行宣讲,每年不少于6次。各乡镇统战暨民族宗教工作办公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活动场所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教职人员政治安排,考核等工作挂钩,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场所活动做细做实。
2.把三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场所的重要载体,引导宗教界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进文化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支持宗教界紧扣时代要求吸收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和激发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好地促进宗教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宗教优秀文化成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要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全省法律八进活动指导标准,建立法治宣传栏,设立法律知识角(图书柜),将《宪法》、《反国家分裂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等读本免费发放宗教活动场所,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培训等活动,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培养遵法守法意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正确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严守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不得干预基层政权干涉社会生活、干扰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等行为底线。要引导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成员和教职人员订阅微言宗教(国家宗教局微信公众号)、xx宗教等公众号,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
4.向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免费发放《xx日报》《XX日报》和《中国宗教》、《xx宗教》等报刊、杂志,及时把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党和政府工作动态及声音传达到宗教活动场所、传达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五、工作要求
1.四进动由县民宗局牵头组织开展,宣传,统战,司法,文体广等部门和宗教团体参与,乡镇统战暨民族宗教工作办公室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工作。
2.要把四进活动纳入宗教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列入民族宗教部门、宗教团体,有效保障活动开展。在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培育典型,及时总结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工作总结
开展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宣讲活动启动以来***社区党支部认真按照萨依巴格街道关于对做好宣讲活动的要求,社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体干部参与充分发挥干部赴基层转变作用服务群众工作队的作用把工作队员作为宣传工作的主体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开展专项宣讲工作坚持做到“一户不漏人”、面对面、心贴心”的宣传教育,专项宣讲工作初显成效。
一、迅速动员部署,明确工作要求,专项宣讲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及时成立宣讲活动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将宣讲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统一指挥,全面推进宣讲活动开展,做到“全员覆盖,一个不漏”,并组建了宣传队,引导各族群众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为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
二是及时动员,迅速部署。我社区迅速召开***社区“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宣讲”动员大会,对专项宣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工作和辖区实际,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保证专项宣讲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是制定方案,明确责任。迅速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单位所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宣讲工作,把这次活动作为当前全系统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宣讲活动。同时抽调了1名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双语基础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主和有一定双语水平的干部为主的专题宣讲组,通过对内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培训、对外充分发挥宣讲组干部的作用,深入各行政村、社区,采用集中、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讲。
四是选定宣讲材料。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汇编材料为主,主要包括:《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害死人典型案例选》《境外宗教管理》、《新疆和谐稳定知识100题》、《、“五个意识”教育问答》等材料。我社区将按照综合上述材料编印下发的材料为宣讲材料。
二、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专项宣讲工作有序推进
(一)宣讲成员有序跟进。结合工作实际10名宣讲成员编成三个小组与各村配合开展宣传活动,在日常监管巡查、专项整治中,发挥各民族干部的语言优势,利用一切面对面的机会对全辖区群众,个体工商户,中小学学生进行宣讲教育,做到每名干部都是宣讲员。
(二)宣传活动全面展开。为确保宣讲效果我社区印制宣传单汉文180份,维文180份,制作维汉黑板报2块,在人员密集场所定点开展广播宣传。为确保宣讲质量,强化宣讲效果。
(三)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采取集中宣讲与个别交流相结合,媒体宣传与入户面对面讲解相结合,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用 “大众化、通俗化”的民汉两种语言,入户走访,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心贴心,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农民群众讲政策、讲事实、讲道理,释疑解惑。今年,宣讲组已在社区集中宣讲20场(次),受教育户2500余户,受教育人4700人。
(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结合“双打”行动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宣讲活动;采取上门宣传、集中宣讲等方式,开展反对非法宗教,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教育。
(五)结合非法宗教活动宣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奇装异服,留大胡须人员的管理整顿工作,采取走访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通过宣传教育,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到各族干部群众中,使各族干部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及自治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方针政策,提高宗教人士、信教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中共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街道***社区委员会
1、民主管理制度
2、财务管理制度
3、会计管理制度
4、教职人员管理制度
5、治安管理制度
6、消防管理制度
7、卫生防疫制度
8、文物保护制度
民主管理制度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遵守本教的教规教义。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自觉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二、切实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不同教派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互尊重。
三、积极开展友好、平等的对外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严防境内各种异端邪说的侵蚀。
四、发扬爱国爱教精神,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大力弘扬宗教界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坚定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五、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管委会成员应分工明确,设主任、副主任、会计、出纳、保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岗位,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宗教教职人员除参与民主管理外,还应负责主持本场所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等活动。举办大型宗教活动,必须报请宗教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七、坚持政治理论、时事形势、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管委会成员会议,集体讨论研究本场所重大问题,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防止搞个人崇拜和“一言堂”。
八、宗教场所内如发生重大事故、重大事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对报告不及时或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财务管理制度
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坚决执行财经政策,严肃财经纪律,认真编制预算计划,各项经费开支应按预算进行。
二、成立财务管理小组,组成人员为场所负责人、会计、出纳、保管。建立场所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场所管委会主任、会计、出纳不得互相兼任,帐、钱、物分开管理,支票、存折与印章分离。
三、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宗教活动场所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按月、季、定期公开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信教群众的监督。四、一切财务往来事项均应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发票、帐单、收据等),需有经手人、验收人、经会计审核、场所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能报销。
五、财务人员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功德箱实行三人管理,开箱时必需三人在场,会计负责记帐,出纳负责现金收存,主任负责监督。各项收入要及时入帐,大额资金要存入银行,不帐外设帐,不搞小金库。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占用。开支在200元以下的由场所负责人签字审批,200元以上的大额资金开支,需由管委会集体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
六、加强财产管理,建立财产物资明细帐,保管负责财产登记造册,并进行定期盘点,做到帐帐、帐钱、帐物相符。场所应建立健全所属房屋、土地等财产的契证。
七、定期报送财务报表,以便政府宗教部门了解场所财务状况,切实加强宗教场所财务监督检查,促进场所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八、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如实提供必要的会计资料和相关情况说明,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如发现财务混乱、宗教财产流失,应及时责令改正追回损失;情节较重的,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场所登记并报相关部门处理。
会计管理制度
一、会计负责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复核和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二、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对场所内超标准和违反财经纪律的经济事项应大胆抵制,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按财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四、及时处理会计事项,做到日清月结,每月初向主管部门上报会计报表。
五、及时清理往来款项,防止坏账发生。
六、按时和出纳对账,保证帐金相符。
七、保证会计凭证归档及时,按要求负责整理会计档案,离任时须按规定手续办理会计档案交接,并按规定年限保管会计档案,办理会计档案到期销毁报批手续等。
八、财会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从业资格,并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教职人员管理制度
一、宗教教职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以寺观为家。
二、应谨遵佛道制,戒行清净,慎护讥嫌,自重自尊,僧道仪表整肃,犯根本大戒者,不共住。
三、确保早晚课诵,二时斋供等日常宗教仪式的正常进行,因病因事均应请假,无故缺席者,应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四、挑拨是非,破坏团结,打架斗殴、恶口相骂,侵损偷窃寺观或私人财物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侵损偷窃的财物,须照价赔偿,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依法处理。
五、寺观僧道均需僧装道服整齐,僧人应及时剃除须发,清净素食,禁止饮酒、吸烟、赌博、看淫秽书刊和录相,如有不遵,经批评教育而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六、寺观内的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寺观外或县外主持宗教活动,须按规定报批手续,未经主管部门和协会允许,不得随意外出开展宗教活动,违者经批评教育酌情处理,屡教不改者将依法进行处罚。
七、凡来寺观居住挂单的流动宗教教职人员,必须查看身份证和戒牒,两证真实齐备,进行登记暂住,住3天以上,1个月以内须在3日内到主管部门报告,1个月以上者须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手续,方可居住,否则,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八、遵照佛道制,僧道住庙,寺观供养;僧道年衰,寺观扶养;僧道疾病,寺观医治;僧道圆寂,寺观荼毗;僧道遗产,归寺观所有。
治安管理制度
一、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保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持宗教活动场所团结稳定。
二、全体信教群众要学法、知法、守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三、建立治安责任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信教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依法开展宗教活动。
四、严禁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生产、经营、销售烟花爆竹、管制刀具等危险性物品。不准收留不明真相人员留宿和暂住,确需暂住的应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手续。
五、严禁在场所内打架斗殴、聚众玩牌赌博、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观看淫秽书刊、录相等违法犯罪活动。如发现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宗教事务部门将撤销登记,并报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六、加强场所治安防范工作,实行登记、值班和巡逻制度。节假日期间,场所内要有人负责,有人值班,值班电话在24小时内要畅通。场所内的文物、贵重物品、现金、存折等都要有专人负责保管。重点部位应安装警报装置,防止偷盗、抢劫事件发生。
七、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破坏民主团结、影响社会稳定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消防管理制度
一、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二、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场所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组织管理人员和信教群众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加强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信教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灾能力。
四、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凡500人以上信教群众聚会的活动场所每年要进行一次防火安全疏散演练,训练紧急状态下撤离和灭火方法。
五、场所内的电灯、电线安装要规范,不得随意拉扯和乱接,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完善防火设施,各场所要建立消防池,购置必备的防火器材,置放在明显位置,要组织人员懂得和学会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遇到紧急问题,人人都能随时处理。非火警时,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消防器材,对造成严重后果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在场所内烧香点纸,要在有人看管的指定地点进行,严禁在场所内燃放烟花炮竹,更不得燃放高空燃爆物品,如不按规定执行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立安全防火制度,接受宗教局、公定局和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对不符合整改要求的,要追究场所负责人的责任。
卫生防疫制度
一、组织信教群众学习宣传卫生防疫常识,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防疫方针政策,做到“讲究卫生、人人有责”,“控制疾病、预防为主”。
二、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殿内和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做到佛神像、神龛无尘,悬挂物、宗教物品排列有序,禁止乱贴乱挂,乱堆乱放,乱丢果皮、纸屑、烟蒂,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
三、始终保持宗教活动场所内外干净、整洁,厨房、厕所、排水沟等重要地方,每月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要有一名管委会成员专门负责卫生防疫工作。
四、宗教教职人员要注重僧容道貌,衣冠整洁,讲究个人卫生,树立宗教教职人员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卫生消毒和食品监管力度。大型活动聚餐时,应对厨房、桌椅、灶台、餐具等进行保洁和煮沸消毒,检查食品果蔬是否新鲜,防止霉烂未熟食品上桌。主厨和帮厨人员要身体健康,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上灶台,保证信教群众饮食安全。
六、宗教活动场所内如发生非典、流感、食物中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即宗教场所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派出所、卫生局、防疫站、民宗局、统战部)报告疫情,保留、封锁现场(包括食品、餐具等),迅速将病人送医院治疗,暂停信教群众聚会等活动,防止疫情扩散。
七、县宗教事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宗教活动场所的卫生防疫工作,对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整改的或整改后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将追究场所负责人的主要责任。
文物保护制度
一、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二、宗教活动场所内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老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砖刻、木刻、古树名木以及附属物,要严格加以保护和管理,不得擅自倒卖、挖掘、开发等活动。
三、凡属政府命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其场所内的文物一律属于国家、集体所有。任何组织、个人不得私自出售、借用或赠送。对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文物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五、基本建设、发展旅游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宣讲活动计划
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对各类非法宗教活动的认识,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县委决定从10月初开始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宣讲教育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响应自治区团委基层活力建设年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系统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保障我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领导体系
组长:李玉松(校长)
副组长:艾则孜(书记)
成员:马玉洁(德育负责人)张苗苗(团少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工作方法和步骤
此项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三、强化宣传,加大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1.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继续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针对学生参与非法学经的形式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要对广大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无神论”教育,深刻揭露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组织的反动本质与危害,增强广大师生辨别力,1
形成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渗透的强大氛围。
2.是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政治敏锐性。为切实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五观”、“无神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心里,组织宣讲团,对广大师生进行十七大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重大意义等内容的大力宣讲,深刻揭批 “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筑固广大师生在情感、心理上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类不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
四、创新形式,切实增强教育转化工作的时效性。
1.是坚持学校领导亲自抓。学校按照党支部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切实形成“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科室和相关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该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2.是专人负责转化教育。对参与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一对一”。通过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切实达到“教育一个转化一个”的效果。同时,在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师生不信教,能够主动与非法宗教组织划清界限,能够立场坚定地与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
3.是层层签订责任书。要分别与班主任、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责任书,以严明的责任制度确保教育转化工作的成效。
4.是构筑群防网络。充分运用“四清楚四掌握”工作机制,构筑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控网络体系。参与教育转化的工作人员要对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家庭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
查摸底,及时掌握本人、家属及其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积极做好其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动员其做好子女的教育转化工作,促使其思想稳定。
五、相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本次活动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学校校长、书记作为责任人,要做到领导到位、部署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督导到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治理计划,并建立健全制度。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严格掌握政策,对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人员进行教育转化,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遏制非法宗教活动的现实需要。
青年农场汉族中学
全市宗教界自XX年首次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宗教局相关通知要求,全市宗教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信仰、服务社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持续推进“宗教慈善周”活动深入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将今年“宗教慈善周”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宗教慈善周”活动原则上安排在9月第4周(9月26日至30日),各县市区民宗局、全市性各宗教团体也可从实际出发,在9月份自行确定时间。
二、活动主题
XX年“宗教慈善周”活动继续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各县市区民宗局、全市性各宗教团体可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深化主题,体现自身特色。
三、形式内容
组织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要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结合起来,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同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xx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学习法规,营造氛围。要采取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及讲经讲道方法,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宗教慈善政策法规水平、管理能力;借助网站、微信平台和设立专栏、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公益慈善,营造关心公益、关爱他人氛围。
(二)助力扶贫,塑造特色。助力精准扶贫攻坚,在慈善周期间,要深入重点帮扶村,对接需求、制定措施,确保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市佛协重点帮扶礼泉县西马庄村、市道协重点帮扶乾县何咸村、市伊协重点帮扶旬邑县马栏村、市基督教“两会”重点帮扶礼泉县西关村、市天主教爱国会重点帮扶乾县永久村;继续深化和巩固初出规模的宗教慈善品牌,培育和发展好有前景的特色慈善活动,注重形成品牌特色以扩大影响力;积极开展祈福、祈祷等宗教活动,及时为灾民捐资捐物,以实际行动帮助灾民、影响他人;积极探索精神慈善、传统文化传承等慈善新形式,引导世人建立幸福和谐的内心世界。
量力而行,就近开展。要指导宗教团体和场所从身边弱势群体帮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由近至远,以点带面。主动与当地民政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和救助机构对接联系,了解本地区帮困需求,就近开展金秋助学、重阳敬老、助医助残、定向帮困等公益慈善活动。有条件的团体和场所根据自身实际,在外地开展宗教慈善活动,拓展宗教慈善项目,自觉服务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四)座谈交流,总结经验。各县市区民宗局、全市性各宗教团体要通过举办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交流,提高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能力和宗教工作干部管理服务公益慈善活动的水平。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宗教工作部门、各宗教团体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宗教慈善周”是利教利民的善事,引导宗教界树立“爱心至上、自觉自愿”理念,发动宗教界积极广泛参与“宗教慈善周”活动。要把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筹划、组织和指导,整合资源,集中开展,切实推动“宗教慈善周”活动开展。
(二)依法依规运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督促宗教界依法依规、规范运作,全程抓好宗教慈善的募捐、管理和使用的运作,切实把好事做好、善事做实;要指导宗教界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全过程地向社会公布慈善活动的款物收支、受惠对象和管理使用等情况,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及时报送活动信息,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和特色经验。
(三)加大信息报送。各县市区宗教工作部门、全市性各宗教团体,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确定专人负责,明确时限任务,认真撰写报送,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氛围。活动结束后,于9月30日前,将活动总结以文字和图片形式报送我局宗教科。
xx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以落实安全责任、传播安全政策措施为重点,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级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促进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活动主题和时间
活动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活动时间:6月1日-30日,在街道各社区、各宗教场所同时开展。
三、活动内容
1、开展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依法治安知识讲座活动
时间:6月3日
地点:梅岭街道办事处五楼会议室
内容:(1)组织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依法治安精神集中轮训、辅导视频讲座;(2)组织安全专家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宣讲安全政策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水平。
2.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
时间:6月5日-10日
地点:万达广场
内容:组织宗教场所观看《人命关天》等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开展事故责任人现场说法、谈心对话、反思大讨论等,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推动安全工作。
3.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
时间:6月18日-24日
地点:万达广场
内容:开展消防器材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
4.举办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时间:6月16日
地点:万达广场
内容:(1)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2)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图片展;(3)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安全生产游园和有奖猜谜活动;(4)现场消防器材展示、防火安全知识图片展览;(5)现场酒精测试演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图片展览;(6)现场健康义诊、职业病防治咨询活动。
5.举办安全文化周活动
时间:6月11日-17日
内容:(1)开展宗教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参观活动,组织规模企业负责人学习典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生产管理机制;(2)举办“安全生产进社区”活动,到社区开展专题宣传,分发宣传册、现场咨询答疑、举办游园活动等;(3)开展“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教育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育培训巡讲,辅导学生制作安全卡片送给亲人,提高其它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
5.配合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教育周活动
时间:6月25日-30日
地点:梅岭街道办事处
内容:(1)通过张贴标语、电子屏幕、宣传栏目、板报、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宣传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行业;(2)开展安全知识下基层活动,分发《安全生产法》等手册和宣传材料;(3)举办安全生产有奖知识竞赛,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和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赛;(4)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培训。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各社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详细活动方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工作总结于6月30日前报送街道安办。同时,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利时机,结合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暨“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发动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抓真实干,务求实效。各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层层制定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月”活动方案,把中央、省委关于转作风要求贯穿到“安全月”活动全过程,深入实际、深入场所,使“安全月”真正成为宣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月、安全法治宣传月、事故警示教育月、安全知识传播月和安全预案演练月,持续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乡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改进管理措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乡于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有四处基督教堂,分别是五龙集教会,负责人樊次恩,活动时间为星期日;孟楼教会,负责人李妮旦,活动时间为星期六;西李黄庄教会,负责人黄国强,活动时间为星期
六、星期日;展庄胡庄教会,负责人刘国栋,活动时间为星期六。
二、管理现状
(一)场所自身管理情况
宗教活动开展情况:星期
六、星期日,一般有30-50人参加活动,如有大型活动,经提前通知,有上百人参加,其余活动处所根据信教群众的要求临时安排宗教生活。
(二)主管部门对宗教的管理情况
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把宗教法律法规纳入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内容,纳入乡党委党校教学计划,纳入全乡“五五”普法范围。在强效机制之下,建立健
全乡、村、组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各村坚持“月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使乡责任落实到村、组,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乡政府始终把宗教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突出民主管理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寻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守法、致富、奉献”活动,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查漏补缺,全面完善,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活动处所,现场了解情况,与信众走访座谈,详细调查了解情况,检查指导工作,积极组织信教群众开展“双五好”(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界人士)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二是主动深入信教群众,与信教群众及神职人员进行座谈,协助神职人员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引导与管理,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的热情更加高涨;三是大力开展宗教工作“111”工程(在信教群众中培养务工人员100人,培养致富能手100名,培养种、养、加工大户100户,起带头致富的作用,走致富的路,使富民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四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县民宗局积极介入,主动对接,从宗教活动场所最急需解决的情况入手,为宗教界人士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三、解决的办法和对策措施
1、积极联系协调,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维护权益。
2、与侵地村民联系,出示证据,协商解决。
3、及时报告事态发展状况,与民宗局、当地党委政府保持密切联系。
【宗教活动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自查07-12
非法宗教活动实施方案07-19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报告09-21
2023抵制非法宗教活动计划09-27
关于集中整治非法宗教活动实施方案11-25
不信仰宗教心得05-26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心得体会10-04
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宗教界心得体会07-17
宗教渗透案例09-15
民族与宗教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