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公开赛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演讲公开赛(精选8篇)

英语演讲公开赛 篇1

为了激发广大同学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同学对英语口语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更多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英语风采的舞台,并配合校级英语演讲公开赛的顺利进行,我部在得到院领导和同学的支持下,举行了英语演讲比赛的初赛。此次比赛的主题是 “我为低碳做贡献”,倡导低碳生活。此次初赛取得圆满成功现。就此次演讲比赛初赛总结如下:

(1)准备工作作得相当充分。比赛之前,我们学习部分工合作,把比赛中的各个环节分配到个人,如此分工合作,为比赛顺利开展垫定了基础。

(2)初赛严格按照各项程序进行,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初赛按专业分为三个赛场,每场有五个评委。在此次比赛中,评委们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依公正的态度为每位参赛选手打分。(3)此次初赛中没有发生突发事件。同学门都按照规则比赛。许多同学为本次比赛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赛。

(4)在初赛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比赛的形式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统一。我想,我们一定会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成长。

同时,此次演讲比赛初赛的成功举行,是我部干事对自己的工作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对今后的工作工作充满了自信和动力。最后真诚的感谢院领导,学生会领导及所有的同学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是你们的支持才有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

英语演讲公开赛 篇2

关键词:中职英语,公开课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英语教学是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重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2]。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很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譬如,学生的英语基础太薄弱,部分学生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不会。除此之外,有些学校的校长觉得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更重要,缩减英语课程甚至取消了这门课。因此,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选好课题是上好一堂英语公开课的前提

公开课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特长,选择擅长的课型[3]。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英语第一册( 基础模块) ,每个单元都分有听、说、读、写课型。选课时要对比、分析,以具体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海南省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

三、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英语公开课的关键

1. 备学生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分流出来的群体,他们这一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英语成绩普遍偏差,有的学生英语水平几乎停留在小学阶段,词汇量小,语言应用能力差。而且,他们大多对英语学习缺乏乐趣,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毅力。也有学生曾尝试去学习英语,虽然非常努力地去学,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有些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对英语学习几乎就是放弃。因此,在上公开课前教师一定要备好学生的心理。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多来自农村,对外面新鲜的事物非常好奇。而且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有很多中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或者QQ聊天。因此,在教授新单词和学习新课文时可以充分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举例时要与时俱进,尽量同学生的生活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中出现“like,enjoy,love,don't like,don't enjoy,hate,favorite”等这些关于兴趣爱好的单词时,就可以采用QQ表情来形象和描绘这些单词所表达的喜欢程度。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解释单词的汉语意思,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而且很难深刻地理解这些单词所表达的喜欢程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其学习热情,让他们记忆深刻。

2. 备教材

众所周知,要想上好一堂课,充分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组织,整理,准确理解、解读教材,使知识点做到重难点突出,做到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现用教材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以任务为导向,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二是活动设计灵活多样,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三是以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学习策略; 四是以语言为载体,拓宽文化视野; 五是话题选择贴近生活,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六是为语言活动创设职业场景,体现职业特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的培养。

3. 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互动法等。美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五步自主教学法在教学操作层面上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设情境; 第二步是产生问题; 第三步是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 第四步是得出结论; 第五步是当堂训练。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情景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与探究的关系、探究与结论的关系和结论与训练的关系。提倡教师要做到既有步骤,又不唯步骤。因此,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备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走入课堂。它以先进的技术、崭新的模式、图文并茂、声音动画俱全,创造出了立体化信息的教学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英语公开课教学中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在公开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幻灯片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幻灯片设计要清新自然,简单大方,不宜太花哨。花哨的幻灯片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2) 幻灯片的内容要主次分明; ( 3) 幻灯片设计内容要声貌俱全,动静分明; ( 4) 幻灯片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做到与时俱进。

四、在英语公开课的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型教学模式在关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课堂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因此,在授课上教师要注意课堂的导入和课堂的活动。

1. 课堂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教学课堂导入尤为重要,课堂导入是进入课堂的重要过程。所谓的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前几分钟,教师利用简单的语言、问候、复习等,自然地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营造浓厚、真实的英语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不仅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英语公开课的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发挥生活化导入的作用[4]。

2. 课堂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5]。尤其是中职学生,内心比较脆弱,生怕被别人看不起。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活动中善于发现,欣赏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不吝啬地及时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物质的奖赏也是课堂活动中最吸引学生的。譬如,教师在公开课前可以准备些小奖品 ( 圆珠笔、本子、糖果等) ,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就可以给他们一些小奖励。通过这一方法,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这个秘密,无惧公开演讲 篇3

1多次演练你的发言

如果要你背出字母表,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呢?大概不会,因为你把它牢记在心里了,所以你也应该如此把演讲反复背诵并在脑海中进行预演,这就是竞选候选人和频繁进行公共演讲的人能随时如鱼得水般妙语连珠的原因。你对演讲内容越熟悉,就越会对演讲感到舒服。即使是一种看似即兴的情况,如祝酒词,也是可以预演的,你可以在宴会开始前5分钟写一份定制的祝酒演讲词并去洗手间默念。

2寻找或“安插”笑脸

面对人群,你会很容易把目光撤回到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更糟的是——直接从自己的PPT上读出内容。但如果能在台下看到某个人的微笑,将会是对你莫大的鼓励。实在不行,事先在台下安排几个“托”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3从单口秀喜剧演员身上学习经验

喜剧演员很少会对哪句话让人们发笑而感到惊讶,他们已经尝试了不同的内容并看到了什么样的内容会获得响应。尝试在一个小的听众范围内进行你的演讲并完善材料,直到它没有问题。尝试在不同的人群以及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进行测试,你会获得更多的反馈改进你的演讲。

英语公开课的演讲稿 篇4

good morning or afternoon, everybody! i am glad to meet you here and at the moment. thanks for sparing your precious time to listen to my speech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i hope you could understand my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idea, and hope i could bring you and your children delight for learning english and progress in english.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worldwide

1、over337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ge.

2、about350 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3、in the top ten of world languages, english occupies the3rd place.

4、english is also the favored language of science, commerce, and airline companies.

5、over80% of the world’s electronically saved in formation is in english.

english is the world’s leading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t is the principal language spoken in britain, the usa,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uganda and botswana. about320 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about the same number as spanish, but less than mandarin chinese or hindi.

english is officially spoken in: united kingdom, usa, canada, austrlia, zimbabwe, south africa, new zealand, philippines, singapore, hong kong, belize, jamaica, guyana, american samoa, anguilla, antigua, bahamas, barbados, belau, bermuda, botswana,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british virgin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 brunei, cameroon, cook islands, dominica, ethiopia, falkland islands, fiji, gambia, ghana, gibraltar, grenada, guam, ireland, jersey, kenya, kiribati, lesotho, liberia, malawi, malta, mauritius, micronesia, midway islands, namibia, nauru, nigeria, niue, norfolk island, pakistan, pitcairn, puerto rico, samoa, seychelles, sierra leone, solomon islands, somalia, st. helena, st. kitts-nevis, st. lucia,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swaziland, tokelau, tonga, trinidad and tobago, . virgin islands, uganda, vanuatu, wake island, and zambia.

the total number of english speakers in the world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460 million-second only to mandarin chinese. english is the second language of india, south africa and many parts of africa and asia. but C more and more- it is also the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of business, of diplomacy and of tourism. one out of fiv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ve some degree of competency in english.

the major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e, and mos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use english. the importance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 corporations has positioned english a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business; and hollywood and the music industry have make sure that is stays thhe principal language for the media and showbiz.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two-thirds of scientists throughout the world read in % of the mail in the world is written in english, and80% of the information stored electronically is in english. most users of the internet do so in english.

by the year XX, it is estimated than more than1,100,000,000 people will be learning english.

a ba in english is a sound basis for many careers in teaching, in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journalism.

so we can see that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growing both in popularity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 english is a highly sought after skill, and those who possess it have numerous choic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o make use of the limitless resources available, and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opportunities as china becomes a powerful world player, english skills are absolutely vital.

by grasping the skilla of english, and grasping them well, you will make a whole world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 to ourself. learning english is your key to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opporunity.

二十一世纪是英汉双语并驾世界舞台的世纪

学好英语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英语已成为我们强国的武器和工具

用流利英语来改写人生,成就卓越

超过 亿的人口把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

大约亿的人口把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

在世界排名前十名的语言中,英语排名第三

英语是科学、商务和航空公司使用最多的语言

八成的电子信息都有使用英语进行存储

英语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语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一些其它国家诸如乌干达和博茨瓦纳等主要使用的语言。差不多有三亿二千万的人口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这相当于说西班牙语的人的总数,但比起汉语和印度语来还是少些。

全世界说英语的人口总数估计将达到四亿六千万,仅次于中文普通话。英语是印度、南非和许多其它亚非国家地区的第二语言。但英语更多地是一门用于国际商务、外交和旅游的语言。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具备不同程度的英语能力。

大多数的国际商务贸易、大量的国际交流活动都有使用英语。美国跨国公司的重要性使得英语成了国际商务语言,好莱坞和音乐产业也使得英语成了媒体和娱乐业的.重要语言。

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科学家用英语进行阅读,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信件是用英语写的,八成的电子信息都使用英语进行存储。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使用都也是使用英语的。

到XX年,估计有超过十一亿人学习英语。

获得英语学士学位是从事很多职业的良好基础,比如说教书、科技写作、外交、国际商务、亲闻事业等。

你是否害怕公开演讲 篇5

一项研究指出,人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公开演讲。喜剧演员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曾就此调侃道:“参加葬礼时,躺在棺材里都比致悼词要舒服。”

有不少研究表明,害怕公开演讲在大多数恐惧排行榜榜单上都名列前茅。

戴尔卡内基培训学校(Dale Carnegie Training)首席学习官迈克尔克罗姆(Michael Crom)说:“公开演讲显然不在一般人的‘舒适区’之内。你需要为各种情况做好准备。”他回忆起有一次在医疗会议上演讲时的情形:“我最后一个演讲。时间已经很晚了,排在我前面的人讲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关闭设备了。所以突然之间,我就没法再借助演示文稿(PPT)或图像了。”

对许多人来说,听众急着离去而自己又失去PPT这根“拐棍”,将意味着一个职场噩梦变为了现实。

Dramatic Resources的杰夫丘奇(Geoff Church)指出,人们对于公开演讲的不情愿,可能导致荒谬的情况:“你会看到,大家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一次演示,然后在乘出租车去见客户的路上才决定由谁来作演讲人。”Dramatic Resources是一家借用舞台技巧的商务培训企业。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信息学院及历史系教授保罗爱德华兹(Paul Edwards)说:“怯场的原因各种

各样,但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人们不善于公开演讲的其他原因包括,他们看到了反面典型——即周围那些不善于演讲的人——而且把那些人不好的习惯和模式都学会了。”

此外,由于大多数人公开演讲的机会不多,他们往往会像小孩子看待考试一样,将这当成一种煎熬,而不是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

另一个问题是,商界人士常自视为沟通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在会议或社交场合通常表现得不错,但在公开演讲上表现得则没那么好。

沟通与演示技巧咨询机构Working Voices的尼克斯莫尔曼(Nick Smallman)表示,很少有人采取什么行动去克服恐惧,因为出色的演讲具有什么价值,大家并不十分清楚。他说:“大家没有认识到它对公共关系起到的积极作用。”

丘奇建议大家问问自己:当某个人站到台上影响听众时,他看起来像是什么?“人们假定,如果你讲话讲得好,你就是一个领袖型人物,不管你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这真的很不公平。”

如果讲得不错,公开演讲还能提供一个机遇,让你给一些平常接触不到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爱德华兹指出,公开演讲带来的好处可能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网上视频演示和TED大会演讲等事物的迅速增多意味着,我们正转向注重口头表达的文化。

斯莫尔曼把演讲技巧比作学骑自行车:“你只需要重新训练大脑。你需要练习,不过,一旦掌握之后,你的水平就再也不会掉下来——从此再也不必为此事担忧了。”

再者,由于大多数人的演讲本领都太差了,你只需表现得“还成”就足以让自己光芒四射。丘奇解释道:“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平庸默契’。你把幻灯片的顺序摆正确,人们就会夸奖你做得挺好。但其实这并不算挺好;因此,如果你做得确实好,人们就会认为你才华出众。你得到的回报完全超出你付出的努力。”

说到如何提高公开演讲技巧,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但一般认为前者更重要。请记住,下面这些提示对你准备发言或演讲会有所帮助:

● 一定要了解听众,写发言稿时想着听众。爱德华兹指出:“书面表达很有效的句子,从嘴里讲出来往往效果不怎么样,因为这些句子可能又长又复杂。”

● 构思方面讲求叙事和重复。大多数人只能从你的演讲中吸收三个要点,所以列出九个要点是没有意义的。

● 准备的资料越多越好。这能让你胸有成竹,如果后面还有问答环节,资料随时能派上用场。

● 练习——独自练习或当着同事、家人的面练习都可以。这是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演讲技巧:致颤抖的废物

点心们》(Presentation Skills for Quivering Wrecks)一书的作者鲍勃埃瑟林顿(Bob Etherington)表示:“把练习的过程录下来可能是个好主意,但不要对着镜子练习,因为那样做可能非常分散注意力。”

● 不要照本宣科。否则,你很难跟听众建立联系。可以使用讲稿,不用努力把整个演讲都背下来。

● 不要企图使用自动提示器。埃瑟林顿说:“新闻播音员在使用自动提示器时神色如常,是因为人家练的就是这个。”

● 分清正式讲话与非正式讲话的区别。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去掉“发声的停顿”——“嗯”和“啊”。曾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沃达丰(Vodafone)行政总裁维托里奥科劳(Vittorio Colao)共过事的辅导师马丁纽曼(Martin Newman)解释道:“当你在会上发言时,这类停顿传达出的信息是:‘我还在想,所以请别打断我’。但你作为演讲人的话,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人打断你的。”

● 引导要非常明确。当你在小组里发言时,你谈话的主线是由其他人的问题、疑问和插话决定的。在公共场合演讲时,应想办法弥补这一主线的缺失。

● 预判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演讲过程中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话,听众就会感觉像是在和你对话。

● 变换声调和重音,用好肢体语言。纽曼表示:“一

定要站稳。想想布赖恩梅(Brian May)等著名吉他手是如何站立的。你要像他们那样脚下生根。”

● 抛掉PPT,或者至少减少对PPT的依赖。PPT往往是管理学行话的视觉等价物,披着专业主义的外衣,却让想传达的主旨变得含混不清。如果你照着PPT演讲,那么听起来你就像是在朗读。此外,PPT做得复杂了,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爱德华兹表示:“只有不再使用PPT,才能让演讲变得生动活泼。”

公开演讲需要注意的事项 篇6

一、演讲上台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上台之前检查细节

在上台之前,演讲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仪容仪表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例如,人们经常看到有的演讲者上台之后,裤子拉链没有拉好、皮带扣歪在一边等,当被别人善意提醒后,自己不仅非常尴尬、贻笑大方,还会造成内心不安,以致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演讲中。

作为演讲者,尤其是管理者,更应注意这些细节、形象。上台之前检查自己要用的东西是否已经准备好,该带的是否全部带齐,整理仪容仪表,这样上台时方能更有自信。

2.基本站姿 从演讲者上台开始,听众就开始建立对演讲者的第一印象。演讲者上台时应抬头、挺胸、收腹并面带微笑,而不是畏畏缩缩,不敢抬头看听众。此外,上台之后要先站好,不要还没有站稳、没有跟大家互相认识就匆忙开始讲话、发言、谈观点。

上台时,演讲者需要很好地把握四句话,就是深呼吸、脚抓地、扫一眼、再表意。

深呼吸

一般人在刚上台的一刹那,或是刚开始准备演讲时,或多或少会都有一些紧张和压力。因此,演讲者在上台过程中可以通过做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脚抓地

演讲者上台站稳之后,要先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不要弯腰驼背。男士站立时,保持双脚与肩同宽;女士站立时,双脚成八字步或“V”字形,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很多人上台后,烦恼手的摆放位置,背在身后感觉太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放在身前交叉感觉太拘谨,防备心太重;放裤兜里感觉太随意,对听众不尊重。上述三种动作,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着实应当避免。手部摆放常用两种方式:一是在身体两侧自由下垂,需要手势时拿出,不需要手势时放回,这样不拘谨,且收放自如;二是放在身体前侧,腰部以上,随时可以做动作,并可以避免手乱动、发抖,感觉比较开放。

扫一眼

扫一眼有两个目的:一是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让听众安静下来,暗示自己的讲话即将开始;二是观察比较用心听讲、面善、亲切的听众,在正式演讲时把目光投向这些人,帮助自己建立自信。

演讲者上台不看听众就开始讲话,首先会不太礼貌;其次,听众还没有静下心来听讲,演讲的效果不好;再次,演讲者未被听众注意,自己演讲就没有激情;最后,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导致演讲的失败。因此,演讲者开口前,一定要先扫一眼听众。

再表意

深呼吸、脚抓地、扫一眼完成后,听众注意力较为集中,已经做好听讲的准备,演讲者再表意,效果就会好很多。

这四个步骤完成之后,演讲者会发现自信心已经建立一半,现场局面也已经掌控了一半,这时再开始演讲,就很容易成功。

3.麦克风的正确使用方法 很多演讲者在使用麦克风时存在问题,常见的麦克风拿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放在鼻子下方,把脸遮住一半。演讲者表情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这种拿麦克风的方法导致演讲者三分之一的亲和力都被遮住了。

第二,像歌手一样倒着拿麦克风。自认为很酷,但是从演讲的角度看,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第三,放在距离下巴一个拳头的位置,将脸全部露出。如果麦克风声音很大,可以远一点;如果麦克风声音很小,可以近一点。

第四,双手紧握麦克风,这样感觉非常拘谨。

演讲时,麦克风的拿法应采用第三种方式,演讲者可以在跟听众沟通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做些手势,使自己感觉更放松、更具亲和力,效果也更好。此外,测试麦克风是否有声音时,尽量不要发出怪异的声音,用手指轻敲一两下即可。如果没有声音,则可查看相应按钮是否已全部打开。

4.台上目光的运用

环视

环视即全场巡视,全场都看一下。

点视

点视即与小部分人交流。演讲者所讲的问题更能引起哪些人的注意,多与这部分人进行目光接触。

虚视

听众众多,演讲者不可能一一看到,这时就要选择虚视,左边看一个点、右边看一个点、前面看一个点、后面看一个点,好像在看,又好像都没有看。

在演讲中,目光的运用非常重要。演讲者一定要看着听众演讲,否则听众也不会看向演讲者。演讲者的目光移到哪里,影响力就会到达哪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演讲者把窗帘拉上,就无法进行沟通、互动。

二、演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称呼拉近距离

每一场演讲过程中都应有一个很好的称呼,如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朋友们等。在不同的称呼前还可以添加很多精彩的形容词,如各位德高望重、精神矍铄的领导们,各位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大学生朋友们。

合适的称呼可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演讲者要学会一开场就让听众感觉不一样,感觉亲切、有信赖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才能产生更好的共鸣和效果。

2.问好——一个“好”字重千斤 一般而言,演讲时问好都会收到听众给予的热烈掌声。但是,如果演讲者问好时的语音、语调、节奏死板,“好”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无法调动现场的气氛。声音洪亮,节奏适当的问好可以立刻振奋听众。因此,演讲者在问好时,要注意“好”的语音、语调及节奏,起码要稍作停顿。

三、演讲结束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让听众感觉太突然

演讲即将结束时要有铺垫,要让听众感知演讲即将结束、马上进入尾声,让听众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突然结束。

2.演讲结束后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演讲者在台上演讲完毕,可是没有让听众感觉到已经结束了,顿时不知如何收尾,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演讲结束后的表达方式就是“谢谢”,听众听到这两个字就知道演讲结束了,需要鼓掌了。

3.演讲结束后的礼仪 如果演讲者在演讲结尾时边说话边鞠躬,会难以把控气息,就会给人带来不太好的感觉。演讲者应该是在说完“再次感谢各位”后再鞠躬。

高中英语公开课的几个误区 篇7

一、导入过于花哨, 耗时过长

(案例一) 课型为阅读课, 内容为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odule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授课教师先是播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 接着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song?之后出示了几张漂亮帅气的明星照片, 并询问学生:Do you know them?Do they look good?为了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又展示了几张体态丰硕的明星照片, 问了同样的问题, 学生齐声回答, 然后老师抛出讨论话题:Some people are slim while some are fat.Can you tell me why?每组请一位同学把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 因为学生列的原因各种各样, 有三个组同学提到healthy or proper habits, 老师借机导入课文内容:Today we will learn a passage to know more about healthy habits.导入环节共耗时15分钟。

导课是所有课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目的是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恰如其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

上述案例中, 老师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选素材与主题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也渗透了审美教育。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花哨, 令人眼花缭乱, 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忽视教学内容;再者耗时过长, 挤占了教学重点, 即阅读时间。这位老师如能把内容进行精简、组合, 导入就会变得简练、自然、水到渠成, 也会为后面的教学活动留下充裕的时间。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导入的目的是什么?设计内容跟主题联系是否紧密?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自然流畅?只有这样, 导入才能高效、简练, 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

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借此了解学生对知识了解、巩固和运用的情况,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导他们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如何有效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并通过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 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许多公开课、优质课中, 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 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 无意义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问的内容跟教学目标无关, 偏离重点, 造成教学过程不够严密。如: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Do you like English?此类问题不具备启发性, 毫无意义, 只会浪费时间,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 不公平的提问

在上公开课时, 执教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得以流畅进行, 会经常提问优等生、尖子生, 成绩好的同学一节课被提问好几次, 而“后进生”整节课也没有发言机会。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 不利于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相反, 如果在公开课上能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 即使他们回答得不够好, 也会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不灵活的提问

在公开课上, 教师为了让学生回答问题异口同声, 一般把问题设置成一般疑问句, 学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一位教师在讲外研版教材必修五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时, 这样提问学生:Do you like your teachers?Do you think teaching is a job worth doing?Will your parents be happy if you choose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这些问题很肤浅, 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如果能换一种问法:What’s your dream job?What should you do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 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新颖, 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

(四) 提问方式单一化

大多数公开课上, 教师采用“教师———全体学生”和“教师———个体学生”的师生问答形式, 却很少采用“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和“学生———教师”的提问形式。变化多样的提问方式,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又能活跃教学氛围, 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不得当

一般在公开课教学中, 授课教师会充分准备, 预设很充分, 但课堂生成是动态的, 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设学生的所有答案, 所以预设和生成存在误差很正常。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对上课教师是极大的挑战, 需要相应的教学机智。

(一) 预设与生成太吻合, 让人感觉不真实

(案例二) 课型为读写课, 内容是外研版必修一的Module 2 My new teachers.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三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kind of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Everyone is expected to think of an adjectiv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S1:Outgoing.

S2:Patient.

S3:enthusiastic.

S4:Humorous.

...

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生就说出了wise, understanding, outgoing, confident, considerate, hard-working, delighted, energetic, open-minded, sincere等十多个形容词。回答一个接一个, 很是流畅, 令听课教师觉得很惊讶, 感觉像在表演。因为该班学生水平一般,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能如此连续地说出那么多好的形容词, 这种生成让人感觉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二) 预设与生成出现偏差, 教师缺乏应有的睿智

(案例三) 授课教师讲外研版教材必修二Module 2 No drugs课型为阅读课, 本节课一开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麻、冰毒、可卡因等一系列毒品, 作为导课:

T:What are these?

Ss:Poisonous... (有些学生想说Poisonous things)

T:No, they are drugs.Who produce them?

Ss:People. (笑)

T:Not really, but I think they are made by criminals.

很显然, 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偏差, 其一, 学生没有回答drugs, 而是代之以poisonous things, 老师给予否定, 直接给出答案。其二, 学生认为毒品是People制造的, 不否认这个回答学生有开玩笑的意思, 但老师又急于求成, 赶快给出了答案。这充分说明, 对于预设中出现的意外, 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存在启而不发的现象, 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

公开课上, 教师预设中的生成能力都很强, 预设很充分, 但无论怎么充分都会有“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产生, 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这种即时性课堂生成不是教师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 而是需要在瞬息万变的课堂中从容不迫, 善于抓住“意外”或“偶然”, 加以有效利用和引导, 不至于手足无措, 例如:

T:What are these?

Ss:Poisonous... (有些学生想说Poisonous things)

T:Poisonous things.Well, never mind.But they have a special name in English, only one word.Who can tell me the special name?

Ss:drugs?

T:That’s quite right.Who produce them?

Ss:People. (笑)

T:People?That is to say, you and I are also included?

Ss:Of course not.

T:So“people”is not an appropriate word here.As we all know, only a small part of evil people produce drugs.Their action is illegal.So what should we call them?

Ss:Criminals.

对于这些意外, 教师只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线索, 适当加以引导, 学生就可以拾级而上, 给出教师预设中的答案, 一切水到渠成, 自然流畅。

四、评价过于机械, 不能激发学生热情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 教师回应学生最多的是good, great, excellent, perfect等单一的表扬, 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空洞无力, 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表扬只是形式而已。如果教师能在肯定学生正确答案的同时对他们的具体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就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听过高三的一节阅读策略研讨课, 课上, 老师讲解了很多解题策略和如何排除干扰项等, 之后提供了2013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一篇文章, 让学生限时完成。其中有一个题目比较难, 老师找一个同学说答案, 这个同学选B, 但大部分同学说选C。这位老师没有空洞地评价“very good”, 而是这样说的“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ut most students think C is right.Why did you choose B?”这样的评价不仅表扬了该学生选对了答案, 还鼓励他说出思考过程。这样成功地进行了教师学生角色的转换, 而且能发挥那个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去青岛听了一节公开课, 至今记忆犹新。老师在最后讨论环节, 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If you see an old woman fall to the ground, should you give her a hand?

S1:I will try to help the elder or weak people without hesitation because everyone needs help, and when we help others, we’re in fact helping ourselves.

T: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because I think our society needs positive energy.But what if the woman is cheating you for money?

S1:Whatever happens, we will definitely help others who need help because we need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do everything we should.Only in this way can our society develop in a positive direction...

T:I’m proud of you.I will also help anyone who needs help whatever happens.

这时, 全班掌声雷动……

教师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 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成功地引导课堂活动从简单走向丰富, 从肤浅走向深刻, 从而使英语课堂魅力四射。

小学英语公开课低效现象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低效现象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5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所以,课堂上学生都在“动”,课堂活动更是充斥其中,环环相扣,学生乐此不疲。尤其是网络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后,课堂更是有声有色,集音乐、美术课堂于一体,尤其是公开课,课堂设计犹如“电影院公映式”。满满一节课教师忙着做导演,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饰演着各种角色,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是课堂的效果如何呢?教师只求课堂的动感,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

一、注重多彩,忽视基础

现代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公开课便被多媒体绑架了。在公开课达标时,如果课堂没用信息技术,课堂就会被评为不合格。虽然这一规定是为了推进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程,但是显得有点太绝对,教师在理解时稍有偏颇,课堂便成了“声光电”的天下。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环节不需要用多媒体,但是教师不用“不放心”,原则是多多益善。结果,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技术高明的教师还会制作视频动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用“眼睛”即可,无需动手、动脑。可想而知,单词的识记和积累,句子的朗读和背诵,这些任务如何完成?如果没有这些环节,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将如何夯实?

如,在学习苏教译林五年级上Unit 8《At Christmas》时,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英文歌曲“Jinglebells”导入新课,然后欣赏西方圣诞节的图片和习俗。本课所学的故事情节也做成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entences”.课堂结束时,教师教唱“We wish you merry Chrstmas.”整个课堂有声有色,20多张幻灯片美轮美奂,学生只顾欣赏图片的精美,以及对西方习俗的了解,对本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子没有积累的过程,热热闹闹一节课后,连基本的单词都没有记住,还需要课后加强识记,这样的公开课就是浪费时间。

二、注重预设,忽视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过程,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准备的教案和预设的问题,但是课堂在进行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问题生成。教师忽略课堂生成的问题,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大多数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根据课堂生成及时改变课堂的方向,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但是,在公开课上,教师的表现就没有如此洒脱,因为有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环节紧密相连,每个环节还有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不希望有任何的“意外”发生,更不希望因生成的意外影响课堂的既定轨迹。所以,公开课限制的是学生的思维,是机械化的表演课,所以是低效的。

如,学习苏教译林五年级上Unit 7 《At weekends》时,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话题,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只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如,Su Hai and Su Yang,Mike,Helen,他们的周末活动有哪些。由此积累短语如:“play with the cat,have dinner,play football,go to the park,fly a kite,go to the cinema”。但是周末的活动丰富多彩,如果教师也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可能会说出更多的短语。但在公开课上,教师不敢拓展太多,甚至有的学生也说出一些活动的名称,教师只是一语带过,直接进行下一个环节,打击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活动,忽视效果

教学改革的开展让教师都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上学生要动起来,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公开课上学生尤其活跃,竞赛、游戏、表演全部搬上课堂,学生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但是课堂总结时,学生很明显没有收获。如果设置检测反馈的环节,那么学生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因为课堂一直在活动中进行,学生几乎没有思考消化的过程,无论教师把活动设置多么完美,课堂只是表面繁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如,苏教译林五年级上Unit 3节《Our animal friends》学习时,教师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的样子,利用很多的动物头饰进行表演。学生参与的兴趣较高,但是训练的句型太单一,“I have new friends,one is…,the other is…,we are very friendly.”之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节课下来,学生玩得很尽兴,但是安排的内容太少,学生除了记住几个动物单词和一个游戏句型,其它就没什么效果了。运用活动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好与课堂效果相联系,安排适当的课堂容量,加强学生英语知识积累。

小学英语公开课上暴露的这些低效现象有很多成因。有教学模式推进的限制,也有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的偏颇。因此,公开课的评价标准需要再斟酌,教师更要认清浮华背后的原因,要把课堂高效当作课堂追求的目标。公开课,教师也要放松心情,根据课堂需要设置活动,预设问题,选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构建最高效课堂,而不是最热闹课堂。

上一篇:学前教育论文——试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下一篇: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