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共5篇)

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 篇1

秩序感是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秩序还包括时间的秩序,也就是生活规律。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感的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有秩序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

宝宝的秩序感是先天而来的。3岁前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当被置于杂乱无章、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哭闹。当宝宝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3~4岁的宝宝如果有着良好的生活秩序习惯,当他们6岁之后,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自如与和谐。0-4岁是个体秩序感发生发展的敏感期。

在家庭中培养秩序感的方法:

1.大多数的物品,如家具、玩具、衣服等,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玩完了玩具后物归原处。

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地点。例如,吃饭的时间与地点,家人出门及回家的时间等等。

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 篇2

班杜拉(A.Bandure)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自我效能(sdlf-efficacy)指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信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当人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不等同于自信。自信突出情绪化的自我肯定,自我效能更强调自我认知,即对个人能力的理性判断,它受个体过去行为结果和成败经验的影响。心理学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人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和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当人们面对所谓的压力、困难和挫折时,并不是真的挑战个人极限的时候,而是检验自我效能感的时候。这时,人必须学会相信自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来看待自己平时被微缩的能力。班都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2.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3.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4.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早期的状况影响着以后的发展结果。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际中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儿童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或有难度的活动时,常常表现出退缩和逃避倾向;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儿童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不愿甚至从不敢当领导者。这实质上是儿童在特定情景中对自我效能判断的结果。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成功行为,而成功的行为有利于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就是成就动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乐意做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事,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因。研究表明,具有成就动机的人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积极进取,自信心强,勇于接受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能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

二、儿童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分析

1.评价内容单一化形成的不利归因

传统教育评价依然以识记和再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的展现为主,这种以行为目标作为判断依据的传统评价只重视外在行为目标的达成情况,看不到行为结果后面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而且传统的评价更多局限于一些可量化、可统计的儿童所掌握的知识量的范畴,凡是不能量化的目标,诸如对活动的兴趣、任务意识、个性品质等大都被弃之于评价的范围之外。由于低年级儿童不能真正分析失败的原因,往往只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加以推测,加之他们还未形成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评价,往往容易轻信权威他人的评价。一旦儿童认为失败是自己的能力问题造成的,就会产生自卑、焦虑的消极情绪以及逃避成功的倾向,其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也随之下降。

2.成人不切实际的期望水平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自己认识不足,很容易形成过低或过高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即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即自我期望水平。如果实际成绩高于原先的估计,个体就会感到成功;反之就会感到失败。成人如果不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盲目要求按照他们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给他们提出过高的期望,则会“欲速则不达”。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特点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因而常常会受到成人的否定,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关爱和肯定的环境中,儿童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形成“自我无能感”。

3.缺乏成功的体验

习得性无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有的儿童因为从未经历过或很少经历成功的体验,即使偶尔成功也很少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表扬、鼓励或关注,从而缺乏成就动机。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不注意营造适合孩子的客观环境,惯于横向攀比,喜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使孩子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人的期望水平,失败的体验会降低个人的期望水平。这必然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如果儿童能经常体验成功,那么他对自我的认知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

三、培养儿童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尝试

1.创设丰富的环境。激发儿童的成功的欲望

儿童的认知性学习是从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他们最初的好奇倾向,并不具有真实的动机性质,因而缺乏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只有当儿童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这成功的体验反过来强化这一好奇心之后,才能使好奇、好胜的倾向逐渐具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形成认知性学习动机,并在成功体验中得到强化和提高。

因此,教育者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选择合适儿童年龄特点的任务,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自豪。儿童的智力潜能不同,但绝大多数儿童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习得性自卑”和“失败者心态”。成功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将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分成几步去完成,使分解后的任务难度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为他们创造成功的可能性。任务如果过于简单,就会降低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如果训练难度过大,也会把儿童推向习得性无力感的边缘。只有难度适中的操作任务因其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才是适宜的。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儿童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它,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其自我效能感无疑也会得到提高。

比如,教师可每月在班级中评选十佳队员,十佳队员的产生来自于每个儿童平时争得的“星”数,教师根据儿童在一个月里面的各方面表现给他们加星,月末星数排在前十位的即可成为本月的十佳队员。也许一个大胆的提问、一回书写工整的作业、一次不经意的关心同学的举动……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这会让更多的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动力。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一些跳绳、踢毽子、制作小报、棋类对抗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儿童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取得成功提供现实的机会。

2.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坚持鼓励性评价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他们对活动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更多的是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儿童活动完成情况应以正面评价为主。若儿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教师对其成功归因于儿童的能力与努力,从而使其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若其完成任务不够好,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一味责难与惩罚,可采用模糊化的评价,淡化儿童的失败感;若儿童真的失败了,教师应引导儿童从失败的情境中走出来,并通过其他情境的成功补偿该情境的失败,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种活动、一种任务是适合该儿童的,关键是教师对其智力或其他能力的全面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对儿童评价应考虑以下几点:

(1)编制适应儿童起点的测试,答案或问题解决方法多元化。比如,教师可留一些“分层作业”,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选择,从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采用纵向评价,对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在某些长处有所发展时都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运用这样的评价:“你的发言很有创见,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你的勇气令我敬佩” “大家听得这么专心,说得清楚、正确,老师真高兴”“会听也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你这样认真地学习,使老师感到快乐,受到鼓励”……

(3)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群体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每个月的月末,儿童都要填写《评估手册》。他们根据自己在本月内的表现,对照手册上的要求填写“自评”栏;请身边的同学根据自己在校的表现填写部分“班评”栏;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填写“班评”栏里的其余部分。通过各方评定,将立足点放在儿童的综合发展上,搜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我们应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给予每个儿童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使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3.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失败所进行的归因,其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期望和情感而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因此,不同的归因将对后继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表明,有些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无法突破时,常常心甘情愿放弃努力,甚至产生“我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这种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的想法。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在经历连续失败后都产生无力感,但教师应认识到无力感对儿童的培养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教师应及时采取强有力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帮助儿童学会对失败进行合理归因。如果教师能根据儿童成功动机水平的不同程度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这就可以把儿童从失败中解救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儿童则会产生内疚、自责,今后就会决心努力并增强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儿童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自卑、羞愧、压抑等。归因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干预使儿童把不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归因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归因,即归因的结果是让儿童保持积极的情感和较高的成功期望。在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时,可以让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训练其对同伴的成功行为进行积极归因。积极归因的训练可以使儿童从小就形成一种信念,即成功是坚持努力的结果,任何时候努力都是最重要的,不轻言放弃。这种信念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一次一个儿童在评三好生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他强忍住泪水告诉教师他有多压抑、痛苦。对此,教师首先肯定了他在这一学期里的成绩,肯定了他的努力。此外,教师让他把自己和班上的三好生进行比较,让他找找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足。这一对比使他的心中渐渐燃起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之火。同伴既是强化物,又是评定自己的参照物,通过观察同伴的获得成功的行为,特别是当教师对其进行肯定和奖励时,其便受到替代强化,并作出积极归因,从而增强其成就动机。

4.对儿童适度的期望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篇3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怎样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篇4

您好!又打扰您了,我的孩子是个男孩,他的情况和艳艳女士反映她孩子的症状大同小异。

孩子现在是初一学生,在小学成绩还不错,可到了中学成绩差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孩子产生不想读书,不喜欢学习,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他说不知道,可他很懒惰叫他背英语他很烦,叫他订计划他却不会按计划去做,等于白订。总之他害怕读书,我都不知怎样帮他,也不知怎样引导他。

一个假期里我认为他有点虚度光阴,我想问杨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能否给制定出一套符合他的情况的实施方案,讲道理我认为已经不起作用了。恳请您帮忙!――一滴水

一滴水:

您好!关于您儿子“到了中学成绩差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孩子产生不想读书,不喜欢学习”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您儿子的具体情况,所以我把您儿子可能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您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和引导:

首先可能是您的儿子进入初中后住校,由于过去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经常是由父母监管,当他失去了监管之后在学习上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出现了暂时的成绩下降;

其次是他进入初中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差异,很可能是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链接出现了问题,使他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

第四,初中是一个人性格的转折点,同时也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开始期,作为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一如既往地运用小学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管理,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疏远和逆反;

第五,可能是您儿子在学校人际关系比较差,经常受老师、同学的歧视和冷落,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第六,可能是父母在家中除了强调学习之外,很少在生活与心理上给予关怀和支持;

第七,学校老师对您儿子的负面评价较多,当然也不排除老师对他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以及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可能;

第八,在家庭中过分娇惯和溺爱,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缺乏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拨的意志,所以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遭遇挫折就消极退缩甚至“害怕读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首先要静下心来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清楚地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学习链接之上出现了问题,这就有必要找老师做具体的辅导,使其学习方式方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从小目标开始以成功促成功,进而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基础上是厌学得以消除。

其次,如果是父母在家经常责备孩子学习不好而造成的厌学,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首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其实家庭是每个成员修生养息的地方,也是每个成员获得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地方,所以融洽亲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经常得到鼓励和欣赏,则是消除孩子厌学的良方;父母要改变过去一味批评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只要有一点努力和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改变的信心和动力。

第三,如果是老师对您儿子的负面评价较多而引起的厌学,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多和课任老师沟通,用婉转而又不失尊重的方式方法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特点,建议多关照孩子,最好是多表扬和鼓励,进而消除孩子“不想读书,不喜欢学习”甚至“害怕读书”的状况。

第四,如果是您儿子在学校人际关系比较差,经常受老师、同学的歧视和冷落,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的情况,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帮助孩子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关系,有意识的培养他与老师、同学进行交往的能力,改进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第五,注意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综合运用听、说、读、写,避免学习时间过长使孩子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还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电脑等手段,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第六,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参考《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讲求以质取胜。

第七,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加学校和同学组织的集体活动,做到生活上不迁就、不溺爱,学习上不过于叫真,使他获得应对挫折和融入集体的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兴趣爱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文化课程的学习。

第八,要让孩子明白“学生”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技巧。要生活、生存和发展,必然会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人生本来就是由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的珠子相串而成的,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存,就必须学会以快乐的心态去面自己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如果在当学生的时候都学不会这些,那我们如何去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天分,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以快乐的心态去面自己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的技能技巧,我们就会在未来拥有愉悦、快乐、幸福和爱的人生。

儿童感统训练总结 篇5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长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交往。

二、家庭训练方法

1.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2. 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3. 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4.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 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5. 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6. 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 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 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难度设置: —— 帮助给予:—— 9. 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0. 阳光隧道;(1-2)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12. 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13. 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14. 拉物走2-3米;(2-3)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帮助的给予:

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5. 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16. 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 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 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8.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0. 坐在童车上被推,24. 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21. 会走S型的线段;(2-3)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2、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23.治疗球—坐姿动作;(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难度设置:(1)移动治疗球;(2)弹动身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4)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24. 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

难度设置:A 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 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 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 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25. 扔球3米远;(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6. 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27. 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8. 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29. 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30.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page] 31. 双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2. 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3. 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34. 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5. 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6. 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37. 单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8. 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39.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40.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41. 能来回滚动身体;(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42. 转椅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帮助给予:

43. 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4.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45. 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6. 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47. 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48. 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49. 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50. 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帮助给予:——

51. 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帮助给予:——

52. 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53. 用脚尖向前行3米;(4-5)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54. 单脚向前跳5步;(4-5)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55.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56. 照镜子游戏;(4-5)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57. 吊床游戏;(4-5)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58. 疗球—平衡调整;(4-5)

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59.治疗球—肌力训练;(4-5)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3)仰卧起坐;(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60.治疗球—月球游戏;(4-5)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page]

61.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62. 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帮助给予:—— 63. 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64. 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65. 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6. 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7. 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68. 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70. 滚筒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71. 袋鼠跳;(5-6)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72.平衡与协调;(5-6)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73.抓痒;(1-2)

训练目的:触觉刺激,减轻触觉过敏,促使大脑细胞活跃,改善脑细胞之间联系,促进全身趋于平衡。

训练要求:抓挠孩子的脚心,重点是脚心不着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钟,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开始时可每次只挠一下,逐渐地让孩子习惯这样的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4. 按摩穴位(0-1);

训练目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

训练要求:主要按摩的两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内)和中院(位于脐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儿消化系统旺盛,促进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则能行气和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治疗食滞瘀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常见病有良效。2是能补肾的穴位,如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二马(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及涌泉(位于脚心前凹陷中)。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5. 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76. 打保龄球(3-5)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77. 运小球(4-5)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78. 滑雪(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79. 鞋子走路(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0. 跳跃(3-5)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81. 拍气球(4-6)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82. 软骨功(5-6)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83. 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84.A抱球翻滚(5-6)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85.糊壁纸(5-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86.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7.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88.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89、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90、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91、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92、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93、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上一篇:小学生好家风好家教征文下一篇:房地产置业顾问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