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点评(精选15篇)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巧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
1.直接揭示课题。
2.出示图片。(一棵干枯的大树,一条干涸的河流,一片干裂的土地。)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4.讨论引导。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对比理解“焦渴而死”。
5.小结过渡:同学们都有过口渴的经历,即使是短短的时间,都难以忍受。在一个干涸、干枯,甚至有人和动物焦渴而死的地方,最珍贵的毫无疑问就是水了。一天夜里,一个已经记不得自己连续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嗓子冒烟、焦渴难耐的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么办呢?
点评:通过图片,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更加感到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的珍贵,为后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个问号;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点评: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能感知故事的大意,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1.分组出示本课新词,指名读。会读哪个读哪个。
2.提示:还有不会读的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学会。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读音情况,师生正音。着重注意“竟、咽、唾沫”的读音。
5.检查词语理解情况,智慧共享。
①指名说,哪个理解说哪个;
②提示:还有哪个不懂,可以问一问;
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一法理解词语;
通过“演一演”理解“喜出望外、绊倒、递给、凑上、咽”等词语;
通过“画一画”理解“涌出”。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中年级字词教学依然是重点。适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小结过渡: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不但能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而且在小姑娘被绊倒后它也能不倒不洒。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由木的变成银的,又由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从里面跳出七颗珍珠,并且随后喷出一股水流。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点评:童话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象,这也正是小学生喜欢的原因。扫除阅读障碍后,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文本切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文中母女爱的伟大埋下伏笔。
五、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爱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⑤教师引读。
⑥四句连着齐读。
点评: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和生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加上教师相机点拨,适时引导,既不枯燥乏味,又能引导学生真正明白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达到学生与作者、编者、教师和谐对话的目的。
六、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1.编写童话。小姑娘及她的母亲无私而真诚的爱使水罐由木变银,由银变金,最后跳出七颗钻石,并升上天空幻化成七颗星星。那这承载着人间真爱的七颗星星又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2.收集爱的故事、诗歌和歌曲。
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下面我们把同样的三句话送给在座的老师们。
生(面向老师们):你们真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掌声)
【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场”的力量,使听课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上来。】
(课件出示:很久很久以前……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啊!(课件依次出示“干涸的水井、干裂的河床、干枯的树木、干渴而死的山羊”图片)请同学们再读第一段。(生读)
【形象可感的图片,突出了重点字词,也形象阐释了句段的含义。】
师:可以从哪些词看出这是一场大旱灾?
生: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师:在这样的大旱灾面前,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是啊,人们是多么需要水啊。哪怕只有一滴呀!好,快速浏览课文2、3自然段,看这足以救命的水到底出现了没有。(生默读,师巡视)
师:找出来的请举手。(指名读)
(生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生命之水终于出现了,有没有同学找到不同的句子?
(生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刚才还是极度的干旱,而此时竟然出现了清澈而又新鲜的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脱口而出):这水是怎么来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人之常情的自然发问中引出小姑娘找水、到哪儿去找水等一系列问题,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
师:大旱之年,这位小姑娘,她为了自己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可能到哪里去找水啊?哪儿可能有水啊?
生:河边。
师(缓慢地):可能会有。
生:水井里。
师(缓慢地):可能会有。
师:可是(课件依次出示图文)她来到__看到__;她来到__看到__;她来到__,看到__。
【进行说话、写话的言语拓展训练,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师:小姑娘到过这么多地方去找水,她真的是累坏了,躺在沙地上睡着了。这时她做了一个梦,她可能会梦到什么呢?
生:要是有一罐水就好了!
师(缓慢低沉地):可能梦里会有。
生:生病的母亲会健康起来!
师(激动地):是啊,她是为了生病的母亲才出来找水的呀,她会梦到,她一定会梦到!
(这时还有一位同学依然举着手,师请他回答。)
生:她可能会梦到更多的动物都因为找不到水而死亡!
师:是啊!甚至会是一场噩梦啊!
【此时,学生的回答虽然逆向,却表明了他在思考,说明他是“在场”的。同时也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这是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这就是生成,有效的生成。是教师创设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促成了学生的多元开放思维,并激发了他表达的欲望。】
师:刚开始,小姑娘是带着空水罐走出家门的,(请学生板书:无水)现在竟然__,请你说,这个地方应该填什么字?
生:后面应该写“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需要写那么多吗?
生:不需要。
师:几个字就够了?
生:两个字。
师:哪两个字?
生:“有水”。
【无论是指导学生读书,还是请学生板书,都是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使其投入到教学双边活动中来。读,让学生把书读“厚”;写,使学生把书读“薄”。】
师:小姑娘真高兴啊!满心欢喜地抱着(师做抱紧的动作)这满满的一罐水回家了。(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师:是啊,小姑娘太高兴了呀,她“匆匆忙忙”地往家跑。
师(目视学生并走到学生面前):小姑娘,你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匆忙忙啊?
生:因为她……
师(示意暂停):(强调)小姑娘,你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忙啊?
生(角色转换):我如果不快点回家,母亲可能会渴坏的!
师:母亲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真有福气啊!
【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角色转换,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不仅引发了学生思考,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师:正因为走得匆忙———
生:她被小狗绊倒了。
(师板书:绊倒。课件出示文本:她匆匆忙忙……水罐也掉在了地下。生读。请学生板书:端正,满满。)
师:自学课文,通过下面发生的故事,体会这“如金似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生:因为小姑娘倒出水给小狗喝,所以木头做的水罐变成了银的。
生:母亲把水罐让给小姑娘,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请学生板书:“木———银”“银———金”。)
师:同学们,这个水罐是多么神奇啊,它神奇在哪里?
生:会变!
师:那么,一定有一种不变的东西在里面,是什么?
生(脱口而出):爱心。
【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实际上早已箭在弦上,引而未发。至此,渠成,水亦到,学生脱口而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指名读,当读到“咽了一口唾沫”时,师提示暂停。)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咽唾沫?
生:她太渴了!
生:她多么想喝水啊!
师:可是过路人讨水喝要不要把水给他(她)呢?小姑娘可能会想……
生:他也许比我还渴呢。
师:当她把这救命的水让给过路人的时候,这还仅仅是对小动物的同情吗?还仅仅是母女之间的亲情吗?(生:不是!)是啊,这已经超越了一切,这才是一份人间大爱啊!(课件出示图片:1998抗洪、2008地震时,人们参加无偿献血、小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等。)
请刚才读课文的同学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学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星空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如果我们许个愿的话,这个愿望会实现,此时,你的心愿是什么?
生:祝他们永远平安、幸福!
师:你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的心声。(出示全文)让我们怀着这份同情,这份爱心,再次走到课文之中。(分小节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
师:深情朗诵自作小诗。 (略)
【教师有感而发的一首小诗将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这也应该是教师语言与学生思维的一个极佳契合点,此时的“以文化人”已不再空洞,而是有形的、可感的。】
师:读有字之书是学问,从无字的地方读出字来,更是本事!这七颗钻石上明明就写着字啊!可能会写些什么?
生:爱!
师(肯定地):一定会有。
生:爱心!
师(激动地):一定会有!
(课件出示:在七颗钻石上依次缓慢出现文字)让—爱—心—永—驻—人—间!
(生一字一顿地读,然后齐读。)
这篇童话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感知“爱”的同时,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此外,初一学生虽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不少童话作品,但只是对童话有一些感性认识,缺少对童话进行理性分析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三点:(1)知识能力目标,即了解童话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即完成预习作业,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作品内涵,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方法与原则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导学案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本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配合学生预习情形完成教学,以学为主导贯穿始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并诞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浩瀚宇宙,繁星耀眼,美丽传说,令人神往,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有关大熊星座的美丽童话—《七颗钻石》。
(赏图配乐:让学生在听、看、说的过程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走进文本。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2字词展示
本文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同学们熟悉他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学生四个人一组谈一下你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同时交流一下你在预习中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将组内公认的重要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这两个提问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形,扫清文字障碍。)
3感知深入
请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合上书本用生动的语言将《七颗钻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看谁讲得最好。
(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并实现学生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质疑解疑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在预习时质疑的地方有没有找到答案。如果还有问题先尝试着小组讨论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此环节对文本设疑,进行小组讨论。目的是引出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高高的挂在天空呢?为了表现小姑娘的爱心,只要写小姑娘让水给母亲,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地让水呢?以上问题的引出旨在实现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使生与师、生与生之间在互动合作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在这当中,教师始终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以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实效性。)
5感悟仿写
当我们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时,应该说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你的感受,尝试着用“爱心是……,使……”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或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这一环节在预习作业中有所体现,让学生感受爱的伟大。仿写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写作意识。)
6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有两项,它们是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和预习下一课:《蔚蓝的王国》
(课堂在《爱的奉献》歌曲声中结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观念的碰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这样还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的要求。这样安排,既符合新课程的原则,又完成了教学目标,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发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7板书设计
爱可以创造奇迹。
(板书既简洁、醒目,又能突出童话的主题,符合板书的要求。)
8预学案
预习要求:第一,要求学生查找、收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第二,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第三,质疑:通过预习,对本文提出质疑。
教学步骤:第一,读一读。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第二,找一找。找出文中对你而言重要的字词,并通过工具书给这些字词正音;第三,想一想;第四,说一说。试着用“爱心是……,使……”的句式写一句话。例如,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笔者按照教学要求设计预习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配合课前的预习学案,和孩子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议、写的多种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既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程淑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对童话这种文体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 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时能自主揣摩朗读语气,采用表情朗读法,读出童话的魅力;在内容的分析和主题探讨时,可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究问题;在想象能力的训练上,可采用补写或续写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善与美的启迪,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会沐浴在爱的春风中,得到爱的启示,受到爱的感化,使自己也拥有一颗善良的充满人间关爱的心。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启迪、引导,总结相结合
设计理念: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本文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用想象指导朗读,以朗读启迪想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在正北方向,有排成像勺子一样的七颗星星,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七颗星星》,板书课题。读课题。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旱灾”指的是什么灾害?大旱灾时地球上市一片怎样的景象?
【课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你看到这些景象,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一自然段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再次走进神话,用心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用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水”是多么的可贵!
2.句中的三个词“干涸”“干枯”“焦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结:同样是干,表达的意思就不同,假如你好似其中一只小动物或一棵植物,此时的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了水就有了什么?(生命)这是对水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梳理全文。
就在如此严重缺水的情形下,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小姑娘出现了,她位母亲找水,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出示课件:“变”字,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七颗星星---七颗钻石
【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次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读文的能力;二是通过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表达;三是顺学而导,由学生的好奇引发他们自主归纳罐子的变化为寻求原因做好心理铺垫。
请用“——”划出水罐变化的句子,划完后同座讨论,读。小结:看来,这是一只()的水罐。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质疑:作者为什么用“七颗钻石”为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有没有描写“干渴”水源缺乏的句子?请找出来打上~~~~~~ 出示句子(1)【课件】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罐子跑回家去。
这里的“哪儿”可能是哪些地方呢?
小结:此时的小姑娘四处寻找,累得精疲力尽,又累又渴,倒在地上睡着了。
出示句子(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当她醒来时,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谁来读?引导读出喜出望外之情。小结:小姑娘四处找水,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突然看到满罐清水,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此时,小姑娘会激动地说些什么呢?再读句子。
可是,当她准备把水罐抱回家时,又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出示句子(3),【课件】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的身上,水罐也掉在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指名读。
过渡语: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她为什么“匆匆忙忙”呢?
水罐掉在了地上,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着急)她会怎么想?引导读出着急之情。
小结:匆忙之中,水罐掉在了地上,水来之不易,小姑娘多么着急,于是赶紧去捡水罐。这是一个多么孝顺妈妈的姑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水的来之不易和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通过对小姑娘心情的感悟,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水罐变成银的、金的,跳出七颗钻石,又是怎么回事?还是写小姑娘如何孝顺妈妈吗?请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下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动。
引导填空:
从你们的感动中,我知道了:空水管变满水罐时,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银的,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金的,是因为()。
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是因为()。【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感受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感受水罐的变化与女孩美好心灵的关系作铺垫变化。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股强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广博的爱。爱心不断提升,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个环节总的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在品读重点段落时学生没有被老师牵着走,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学,自己来品味文章的真谛——爱,想象—填词—诵读,这一环节,彻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七、亲近作家。
谁知道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谁?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为什么不用“神气的水罐”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我想: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肯定也想过,可是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呢?因为,七颗钻石象征着美好的心灵,是美丽的、尊贵的、什么都可以战胜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永恒,普照人间。【设计意图】把作者简介安排在此处,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八、小练笔。
小姑娘的爱心换来了源源不断的一股水源,世界变成什么样?完成小练笔。这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滴出来,流到了(),这里();流到了(),这里();流到了(),„„ 【设计意图】借故事情境引发想象,表达自己丰富的感受。
九、升华。
同学们用自己的笔畅想出了小姑娘的爱,爱心创造了旱魔。如果人人都有爱心,每个人都为别人做一点什么,那世界该会变得多么美好,古人诗词中谈到的:
出示课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说的母爱。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说的友爱。还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震灾,很多人失去了家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爱。[出示地震图片课件。] 结束语:让我们心怀大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在地震中可歌可泣的事迹层出不穷。一幅幅生动的展示人间无私的爱的图片震撼着有效的心灵,让学生感悟人间爱的博大。
十、收集身边爱的故事。
【设计理念】立足文本,读写结合,适度拓展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而故事、歌曲的收集,更使文本的价值取向得以升华。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根据俄国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文中的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七颗星星,告诉我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的爱能带来奇迹,它像星星一样光芒闪烁,普照人间。
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爱”,是一篇“爱与分享”的课文。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三是母爱;四是对他人的爱。这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话趣的同时,把学生引到这种大爱之中呢?
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1、在课文导入环节,我就设计这样的话语“同学们,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学生明白童话善于想象的特点,为接下来在“小姑娘累倒后会发生什么”想象说话作铺垫。
2、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课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怎样让引导学生感悟旱灾的严重,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以及对母亲那份真挚的爱呢?上课 伊始,我利用旱灾图片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通过直接看图,谈谈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有了水,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再回到文本,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所有的河流、井水干涸、草木丛林干枯、动物和人焦渴而死”。通过结合上下文找出“干涸”“干枯”“焦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言环境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加深学生对灾难的理解,对人们痛苦不堪的生活有所感悟!
二、读进文本,深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三、自主感悟,探究学习
1、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劳累 水罐竟然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绊倒哀哀地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累竟忍
重点指导:“渴”、“舔”、“罐”(相同点: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 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中包含着许多 “大爱”,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我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波三折之美,感受爱的存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有几方面的较好:
1、利用多媒体图片,加上老师的情景描述,再配以低沉的音乐使学生能更好的走入故事当中,起到感情渲染的作用而且多媒体的运用既直观又节省教学时间。
2、采用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文章感情的方法。
如:抓住“喜出望外”这一词语来体会小姑娘发现水时喜悦,接着用“喜出望外”这个词说一两句,无形中增强了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抱”字激发出“小姑娘害怕水洒,想让妈妈早点喝到水”的这一情感,激发出感情后,学生才能更加有感情地来读文章,进而更好的理解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字---说体会—读
3、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我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个读,男女生读,师范读,等方法,再请学生自评,老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朗读,在读中去感悟情感。
4、表演法再现课文情境。
我在教学后半部分采用师生表演文章情景的方法,避免了小学生由于听课时间长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是课堂更加生动,是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境界提高。总之,这一切的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与孩子们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他们爱的火花,起到教育学生们的目的。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部分环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
2、学生表演指导有些欠缺,学生没有放开。
3、板书字体书写不够漂亮。
唤醒童话初印象。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赵老师出示的一组童话图片,都出自于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勾起了学生曾经的阅读记忆,勾起了曾经建立起来的童话的最初印象。轻松的交流中, 唤醒的是学生对童话的由感性到理性的最初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 赵老师没有停留在泛泛的说教上, 而是有步骤地进行这种童话朗读的指导。第一步,请学生朗读;第二步,透过学生的朗读和文本的文字,想象场景;第三步,触景生情……这样的朗读指导有步骤、有层次,不仅让朗读教学容易落到实处, 而且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朗读中感悟,这样刚刚唤醒的对童话的最初印象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构建童话新印象。虽然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这篇童话并不很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小姑娘形象的感知,是本堂课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去领会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很容易流于浅表,容易贴标签。赵海燕老师通过三个小问题的设计,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更深处漫溯。
以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由“北斗星(大熊星座)”引出课题《七颗钻石》,并结合注释①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生跟着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轻声地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字词,做好积累工作。课文读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将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及容易写错的字写在自学笔记本上,并借助工具书把它解决,有困难的,同学间可以商量。
生浏览课文,做学习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时常有同学间相互商量的情景。
师: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交流笔记的情况,并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同学间交流毕。)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笔记情况向全班同学作交流?(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1、生2、生3分别认为“涸”“瞬”等字的读音要注意,“洒”“凑”“澈”等字要与它们的形似字相区别。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余同学注意听,并在课文中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贯穿故事始终的一件“道具”。
学生们踊跃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点评。
师:同学们读书真投入,读得好,评得妙。现在哪位同学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道具?(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4:我认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点是“草地”、“路上”和“小姑娘的家里”,人物有“小姑娘”、“母亲”和“过路人”,道具是“水罐”。
师:有不同意见吗?(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5:我认为时间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夜里”。
师:你说得很全面。不过,故事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是民间故事开头常用的方式,它是一个虚指,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应该是“一天夜里”。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准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中心事件。(多媒体显示“概括中心事件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中心事件,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师:大家学习得很投入。哪位同学先来向全班介绍你对故事中心事件的概括情况?(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6:我认为文章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时,罐子里装满了水,后来她与她的母亲一次次地让水的故事。
生7:我认为语言还可以简洁些,应该就是写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及她们母女俩让水的故事。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概括故事中心事件的要求基本掌握了。课文写了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及母女俩让水的故事。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故事的情节,知道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现在请大家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姑娘的水罐那样神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默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好,我想同学们应该有答案了吧!哪个小组先说?(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8:我们认为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它会变。
师:对。你能说出它先后一共变了几次?每一次是怎样变的吗?
生8:一共变了五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小姑娘的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9:我以为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使水罐变得那样神奇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小姑娘对她母亲的爱心使水罐变得那样神奇的呢?
生9:因为水罐的每次变化都与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或让水有关。
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
生9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师:你分析得真好。你现在认为小姑娘的水罐一次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9: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的爱心。
师:对了,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一想,从表达爱心的角度说,这五次变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10:递进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爱心的加浓,水罐变得越来越神奇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与其说是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还不如说这是爱心的结晶。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1:为了说明爱心力量的巨大。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的结尾齐读一遍。想一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寓意?
生齐读结尾,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生12:这个结尾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他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享受到爱的温暖。
师:你理解得真深刻。这正如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爱的使者吧!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故事的情节,理解了故事的寓意。现在我们再用探究的眼光来读课文,看谁能从文中读出些疑问来。(多媒体显示“友情提示”)
生浏览课文,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生13:我认为第二节中作者用“哀哀”形容小狗的叫声不恰当,因为我们听到小狗被踩后的叫声都是“汪汪”的。
生14:我认为这里还是用“哀哀”准确,因为由于缺水,小狗也渴得奄奄一息了,所以叫声是“哀哀”的,这样更突出了水的珍贵和小姑娘心灵的美好。
师:你能联系前后文的语境来理解,且说得那么好,真了不起!还有哪位同学要说?
生15:我认为课文的第一段看起来与故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因为故事是从“一天夜里”开始的。但是,仔细一想,这段文字对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正因为发生了大旱灾,水才显得那样的珍贵;正因为水是那样的珍贵,小姑娘深夜为母亲找水和她们母女俩让水,才表现了她们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读出了问题,还自己解决了问题。说得非常好。开头一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这里的铺垫,故事的深刻寓意就不能凸显。让我们一起将这节文字朗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第一节。
生16:作者在第三节中为什么用“欢喜”,而不用“高兴”呢?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这一句。
师:现在大家想想看,这里到底用“欢喜”好,还是用“高兴”好?(一阵沉默)
生16:我懂了,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差别,“高兴”的程度比“欢喜”深,这里还是用“欢喜”好,因为小姑娘只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了舔,所以小狗只能变得欢喜,而不是高兴。
师:你真棒!一定要记住,不管是理解词语的意义还是作用,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情境。
生17:我认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太突然,怎么这么凑巧当小姑娘要喝水的时候,就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呢?
生18:因为这是童话故事,是作者的想象。再说这个“过路人”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或上帝、神灵的使者或化身。
师:你说得太好了!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作者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编故事。这里的“过路人”可以理解为上帝或神灵的化身。由此可见,小姑娘的水罐的变化,还可以理解为是上帝或神灵操纵的,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就是上帝或神灵对小姑娘的爱心的一次次考验,从而说明了奉献爱心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要真爱到永远的道理。
师:同学们,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我们说写文章要注意首尾相应。可是,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在故事的结尾不写“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场景呢?(一阵沉默)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按照首尾相应的原则改写的结尾,我们一起在比较中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多媒体显示“老师改写的结尾”。)
生自由地阅读两种结尾的文字,相互间小声地讨论、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9:我以为这样改是可以的,因为它呼应了故事的开头,前后交代得很清楚。
生20:我也认为这样改是可以的,不过,又感觉这样写似乎与文章的题目不相照应了。
生21:我认为这样改写显得很平淡,不能很好地体现童话故事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而且也不能突出故事的主题。
师:你能说说这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吗?
生21:这则故事主要歌颂了小姑娘的爱心,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世间充满爱的愿望。
师:你真是很棒!你的回答是正确的,而且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非常好。是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课文的体裁和主题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展现童话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回应课文的题目,表达自己希望爱心如大熊星座普照人间的强烈愿望。如果像老师改写的那样,就显得太一般化了。所以,文章究竟该怎样写,首先考虑的是要充分展示文体的特点和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
师生共同小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三名学生发言。
师:还有很多同学要发表自己的收获,不过下课的时间要到了。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上吧!课后完成以下作业:①整理学习笔记,从课文中找出五组以上的形似字并分别组词;②以“深夜的教室“为话题,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则童话故事;③阅读《语文读本》中相应单元的文章,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最后,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钻石般美丽的心灵!愿爱心如“北斗”普照人间!
师生道别。
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1、在课文导入环节,我就设计这样的话语“同学们,童话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你漫游在童话的王国里,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什么样的生活都可能体验,什么样的人都可能看见……”让学生明白童话善于想象的特点,为接下来在“小姑娘累倒后会发生什么”想象说话作铺垫。
2、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课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怎样让引导学生感悟旱灾的严重,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以及对母亲那份真挚的`爱呢?上课伊始,我利用旱灾图片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通过直接看图,谈谈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有了水,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再回到文本,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所有的河流、井水干涸、草木丛林干枯、动物和人焦渴而死”,加深学生对灾难的理解,对人们痛苦不堪的生活有所感悟!
二、自主识字,检测交流
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生字是不可摈弃的重要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以课件直接呈现的形式,通过齐读、开火车领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在评价中,渗透重点字词的理解。还有“唾沫”的读音是轻声,尤其要提醒学生。就这样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自主识字,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读进文本,深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水罐第一次变化的过程中,我请学生先找到水罐变化的时间,是小姑娘累倒以后。感悟小姑娘的辛劳。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与文中小姑娘的情感交织在一块,学生沉浸在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中。
四、自主提问,探究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 二 课 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小矮人都笑了起来,高兴地叫道:“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既清洁又敞亮。”
他们是多么可亲可爱的小矮人啊! 谢完了米妮,他们就开始从抽屉里拿出白色的面包和甜甜的蜜,让米妮跟他们一起共进晚餐。
在餐桌边坐下后,他们告诉她,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正是由于她不在,他们的房子才变得这么脏了。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叹气。吃完晚饭,米妮开始洗盘子,并把他们一个个地支走了。他们时不时地打量她,还悄悄地谈论她。当最后一个盘子洗完的时候,他们叫来了米妮,对她说:“亲爱的凡间女人,你是否愿意在这儿长住,当我们的仙女正休假外出? 如果你的真诚和善良如一,我们的报答将要把你眷顾。”
米妮心里也很高兴,她很喜欢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帮助他们。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接着就上床,做起了幸福的美梦。
第二天一早,她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了,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
那天早上,米妮望着窗外,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她在一扇玻璃上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
图画里有美丽的宫殿,银色的塔,塔尖上装了花花绿绿的玻璃,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12下。
她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时间过得太快了,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当她拿着扫把准备去扫地的时候,已快到了小矮人们回家的时间了。
“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 ,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于是她匆匆跑过去做晚饭,没有去动地毯。
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房子里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他们什么也没说。米妮也没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尘这回事了,直到她上了床,看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
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
“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我们看到她了! 我们看到她了! ”所有星星都快乐地叫着。
“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12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哦! 哦! 哦! ”米妮惊奇地大声叫道。所有小矮人都跑过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米妮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们。当她讲完整个故事的时候,小矮人们高兴地聚在她的周围,齐声说道:“亲爱的孩子,金子就给你, 因为你证明了真挚和诚实;但如果你不翻动地毯, 你能得到的就只是遗憾。我们的爱随着金币一起给你,哦! 今生你要牢记,每个小小的工作里,都藏着快乐的宝藏。”
(选自《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编著,何吉贤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和《七颗钻石》一样,《地毯下的尘土》也是一篇童话,它讲述了小姑娘米妮为生活所迫到森林里给小矮人干活,并用自己的勤劳、能干和诚实打动了小矮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本文中的描写也非常出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值得我们学习。
[读有所思]
[案例背景] “使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一直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但要怎么做?却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所谓“实”就是“扎实有效”,即: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还应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理解词语,结合感悟的过程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在语言练习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增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情境描述] 片段一:
理解重点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辛劳。
老师:“找水容易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不容易,她哪儿都去过了,还是没有找到水。” 老师又问:“哪儿?都去过哪里呢?” 学生:小河、村庄„„学生:“到过树林,找露水;到过小溪„„” 老师:“还可能倒过哪里找?”学生说„„指导朗读。指导朗读。
片段二:
[1]老师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忽然从门外来了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老师在这里用了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你当时想喝吗?请你读读。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极想喝这水时,老师出示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学生说,体会小女孩的爱心。
这里的语言实践点非常好。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后,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爱心,对陌生人也很有爱心。
[2]老师在学完课文以后,出示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齐读。再出示句子:“有了这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草木丛林也都(),许多人和动物都()。”学生交流。老师的这个对比说话的实践点也设计得很好,不仅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要领,还能起到概括全文,总结全文的作用。[反思与讨论] 片段一中老师抓住了重点词“哪儿”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去的地方多来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
片段二中,老师能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练习语文技能,体现了思维练习的力度,也解决了学生在言语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思维展开的问题,使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只有提高语言实践的训练,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抓重点词语进行语言实践: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词语是有效阅读的前提。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查字典、语素分析、交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能正确体会词语的作用,而理解了词语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应用词语来表情答意。
2、抓语文技能进行语言实践: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
焦渴
水罐
钻石
忍不住
唾沫
新鲜
匆匆忙忙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略带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师:都读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水罐变化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将句子出示在黑板上)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生: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生: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现在,请你自已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
师:读完这几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 请你来说。
生:水罐很神奇。
师:的确,这个水罐太神奇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男女生赛读、齐读,读出故事的神奇)
三、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心。
师:同学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从你们的语气中老师再次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啊,这个水罐是多么神奇啊,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他一路跟随小姑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那么这也是我们这篇童话的重要特点——想象丰富(出示在黑板上)。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
生:是一位仙女。生:一个有爱心的魔法师。生: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巫。生:是个好心的外星人。生:是一位下凡到人间的仙人。
师:咱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帮助她?
师:(读课文)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师:各位仙女,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她不是给自己找水,而是给自己的母亲去找水,她这样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要帮助她。生:“哪儿也找不着水”,说明小姑娘为了给母亲找水,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了。她为了让母亲喝上水,一点也不怕吃苦。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想,这个小姑娘可能白天也出去找水了,没有找到,她在夜里接着出去找水。她为了妈妈真是很辛苦。
生:我从“一天夜里”想到,她可能是为了不让妈妈为自己担心,所以她才在夜里,在妈妈睡觉的时候去找水。师:于是,你们决定怎么帮助这个小姑娘——
生:(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读课文)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师:仙女们,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看出她找到水了之后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有救了,就赶快往家里跑,想让妈妈快些喝到水。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孝心,她拿到了水,自己也想喝一点,可是她想到自己的妈妈在家里生病,她就喝不下去,她一定要让妈妈先喝到水,就赶紧往家跑。这一点把我感动了。
生:我也觉得她很孝顺。这么小的年纪摔倒了,本来应该疼得哭起来的,可是她为了让妈妈快些喝到水,她顾不得疼了,赶紧去捡水罐。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想象到她可能是怕妈妈担心自己,所以她抱着水罐赶紧往家跑。师:于是,你们决定帮助她——
生:(齐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读课文)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仙女们,再来说说这一次你们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觉得她很有爱心,因为天很干燥,小狗没有水就会死去,她爱小动物,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却给了小狗一点。
生:我也觉得她很有爱心,她觉得一只小狗也是一个生命,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她把小狗的生命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所以我要帮助她。
师:于是,你们决定奖励她——
生:(齐读)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师:(读课文)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师:仙女们,这回可不是小姑娘感动你们,而是小姑娘的母亲。生:我觉得母亲很爱小姑娘。母亲都生病了,快要死了,这个时候最需要水,可是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母亲真是了不起,所以我要帮助她们。师:是这圣洁的母爱感动了大家。
生:我觉得母亲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即使死了,也要让孩子活下去。师:于是,就在这一瞬间,你们怎么样——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A:(读课文)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小姑娘很渴了,但是她看到那个过路人讨水,她能体会别人也很渴,就把水给了过路人。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她咽了口唾沫来忍住口渴,而把真正的水给了过路人,很了不起。生:小姑娘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这个人跟她不认识,她连陌生人都能去帮助。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师:于是,你们决定这样帮助她——
生:(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四、领悟课文主旨
师:仙人们,刚才感动了你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是爱心/爱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都要爱谁? 生:要爱父母亲,爱长辈。生:要爱自己的孩子,爱晚辈。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要爱动物、植物,动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师:在人的一生中,这几种爱每一个人都要拥有。
五、创编结尾,再续神奇
师:到这里,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你想,这时候,谁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的妈妈快要死了,她最需要水。
生:那些小动物最需要水,那些植物,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水。师:是的,许多人和动植物都需要水,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个情节,作为故事的结尾,我们边听音乐边拿出笔把你想象的写在课文插图这里,这个情节要很神奇,比比谁最有想象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续写结尾,5分钟。)请学生分享写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2、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感悟爱的神奇习惯。
教学难点:
1、从罐子的变化中领悟文章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意识,开展想象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思维导航,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1(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认读上面的生字词。(给予表扬)
干涸 绊倒 凑上 大旱灾 一瞬间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咽了一口唾沫
2、播放课件2(星空)
师:同学们,请看,夜晚的星空是多么美丽,在这美丽的夜空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看,这七颗星连起来象一把勺子,叫什么星?(北斗七星)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有关北斗七星的童话故事。
3、播放课件3(课题)
4、再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5、师:这故事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通过他丰富的想象带给我们的。故事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标题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伴随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步入美妙的童话世界,注意了情境气氛的营造,易于激趣,并且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读通课文,体会感悟
1、请翻开课本80页,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完了吗?找到答案了吗?
3、好!现在我们先保留问题,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好吗?
4、播放课件4、5、6、7、8(干枯)
5、师:看到了什么?(河流、水井干涸了,草木、丛林干枯了,人和动物都焦喝要死了……)
6、播放课件9(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7、如果当时你们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得到了一罐水,你们会怎么做呢?是不是马上喝了呢?
8、有一个小姑娘就得到了这样珍贵的一罐水,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理解感悟与把握文章美的能力,给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模式。另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分析理解小姑娘第一次对母亲的孝心——为母亲找水。
板书:罐子里装满了水
——孝心的力量
2、分析理解小姑娘第二次对母亲的孝心——不喝给母亲。
板书:罐子里的水没有洒
——孝心的神奇
3、分析理解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心——不喝给小狗。
板书:木罐子变成银罐子
——爱心如银
4、分析妈妈不喝水让女儿喝,对女儿的爱——让水给女儿。
板书:银罐子变成金罐子
——爱心如金
5、分析母女把水让给过路人,爱心感动了上帝——不喝给路人。
板书: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
——爱心的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思考、质疑,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结尾揭题,总结全文
1、播放课件10(最后自然段)生齐读。
2、播放课件11(七颗钻石变七颗星)
3、师:现在知道故事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标题了吗!(钻石晶莹剔透,象征着美好、珍贵、永恒。也象征着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4、在爱心的神奇力量下,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甚至大地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5、播放课件12、13、14、15(人们欢呼、风景优美)
人们欢呼着、动物嬉戏着、一片风景优美、景色迷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课文。)
五、感情朗读,升华中心
爱心的力量是伟大的,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再用爱、用心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生齐读)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在读中领悟故事情境,感受童话的艺术。)
六、扩展延伸,培养想象
1、师:童话故事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假如这位小姑娘来到我们身边,你最想对她说什么?(指名说)
2、播放课件16(爱心句子)
师:小姑娘也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
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理想的彼岸;
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感;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做到了自然扩展,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达成了预设目标一。)
七、课堂小结,播放音乐
是啊!爱心这种人间至真至纯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献出爱,让大地开满爱的鲜花,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用歌曲《爱的奉献》来结束这堂课吧!
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歌曲中走出课堂,又能进行爱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八、板书设计七颗钻石
起因——大旱灾,没有水
罐子里装满了水
罐子里的水没有洒
经过——找水 木罐子变成银罐子 爱心的神奇力量
银罐子变成金罐子
金罐子跳出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点评】推荐阅读: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说课稿07-10
七颗钻石教案11-10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05-27
七颗钻石说课稿07-02
七颗钻石450字作文09-21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11-29
七颗钻石说课(第二课时)11-1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11-11
钻石鉴定实验11-11
心中的钻石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