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答案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考试答案(共8篇)

语文考试答案 篇1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不可估量(liáng)烙(lào)印倾轧(zhá)后嗣(sì)....

B.悄(qiǎo)无声息菲(fěi)薄列观(guàn)门框(kuàng)....

C.应(yìng)运而生斧削(xiāo)哄(hōng)笑濒(bīn)临....

D.冠(guān)冕堂皇躯壳(kã)恫吓(hâ)抽搐(chù)....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C)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给点喝的!”我说:“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仗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D)

A.残羹冷炙金壁辉煌富丽堂皇振耳欲聋

B.一蹴而就义愤填赝翠锦斑斓祟山峻岭

C.心荡神弛斑驳陆离一泄千里玲珑剔透

D.变幻莫测豁然开朗完璧归赵亭亭玉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你的这席话,不啻为空谷足音,令人警醒。....

B.尽管这些传说都是空穴来风,但三人成虎,我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C.用人做事要注意防微杜渐,今天的纵容可能造成明日尾大不掉的窘境。....

D.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下里巴人,谈吐、举止总是让城里人看不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我市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市委希望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 厂企业为全市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B.外来民工人数众多,在如厕时,偶而不讲卫生、弄脏厕所,也不是不可否认的实情,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公厕拒绝他们入内的理由。

C.方舟子强调了学术的规范和程序的严谨公正:如果钟南山院士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应当首先以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接受学术界的检验,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布成果。

D.到现在为止,雨果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作家,我对他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影响很大,译制片中对我最有影响力的也是《悲惨世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欲厚遗之遗:赠送侯生摄敝衣冠敝:破旧 ..

遍赞宾客赞:介绍夷门抱关者关:门闩 ..

B.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屏人间语间:中间 ..

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妒忌五霸之伐也 伐:征伐 ..

C.众辱之曰众:当众樵苏后爨苏:割草 ..

深沟高垒垒:营垒其文约,其辞微微:含蓄精深 ..

D.传飧飧:晚饭诸将效首虏效:献出,呈献 ..

天下已集集:和睦秦失其鹿鹿:政权 ..

8.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辞于淮阴侯

A.何功之有哉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遍赞宾客D.莫不求忠以自为

9.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盖聂怒而目之 .

A.臣海内之王B.箕踞以骂 ..

C.留军壁邺D.邪曲之害公也 ...

10.下列有关作品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柳永的《八声甘州》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B.《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C.《破阵子 春景》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D.《菩萨蛮》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11.对《三国演义》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D)

A.第九十七回,孔明二出祁山,领兵三十万进兵陈仓,遭到了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

B.第一百零四回,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

C.第一百零六回,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幼年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D.第一百十七回,邓艾攻打剑阁,钟会则领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在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白居易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分)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5分)

(3)“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用得极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2)溪水潺潺,岚气弥漫,森林茂密,水槛山窗,杜鹃绽放,芙蓉初开,(1分)描绘出了静谧清幽的夏末初秋图景。(1分)(停留与图景描述只给1分,在此基础上有意境特征的概括,给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远近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红白两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③叠词,“漠漠”“重重”分别写出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④拟人,写出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3分,最高3分)

(3)“落”字写出五老峰倒映杯中的景象,(1分)化静为动,想象奇特,(1分,两点任答其一即可)写出了溪居环境的明净,突出主人恬淡自适。(1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2),一时多少豪杰。

(3)复道行空。

(4),多于机上之宫女。

(5)有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君子之至于道也。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9)是处红衰翠减。

(10),空戴南冠学楚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8分)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容逐,涉履蛮障,骑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贱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22.下列四项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宗元少聪警绝众警:机警B.与之图事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易:改任D.归其父母归:赠送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蕴骚人之郁悼/比诸侯之列 ..

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请以柳州授禹锡/欲以客往赴秦军 ..

D.宗元谓所亲曰/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

2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2分)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2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25.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它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特点,试析之。(3分)答案:(1)我和刘禹锡是亲密的朋友,怎么忍心看他们母子这样(落到这个地步)呢?(2)观察吏裴立为柳宗元料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师。

25、(在为文上有诗、骚之风,关注现实,切中时弊; 在为人上重视友情,体贴朋友;在为官上体贴百姓,革除陋习。)

五、现代文阅读

(一)应试林语堂(8分)

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

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

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

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26.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4分)

27.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26.(4分)(1)朝廷准备殿试。(2)苏轼名列前茅。(3)苏轼杜撰论据。(4)苏轼受到推崇。(一个要点得1分。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27.(5分)(1)结尾一段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或衬托)的表现手法。(2分)

(2)作用是:通过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激赏来突出苏轼横溢的才华。(2分)

如:(1)欧阳修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2)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3)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汗下。(4)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大家都谈论苏东坡。

(结合其中一处分析即可,1分。)

(二)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20分)

王芸

①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②二胡绝对是紧紧抓握着泥土的大树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带有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都透着一丝苍凉。二胡的弓只一拉,戛然一声,人们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③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从树根直贯云霄,荡气回肠。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纤指急弦,狂风骤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小提琴是枝干,铺蔓回环,细可撑天,密可载云。繁花点点,叶稠如幕,阳光在每一处可照耀到的地方,朝着不同的方向闪闪发光。

④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上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下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拆散的月光。钢琴是春夏之交满树的花蕾次第绽放,干净、明澈而又激情的天籁彼此衔缀。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

⑤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⑥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有着无数年轮的树的一缕精魂。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搏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

⑦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种声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以至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呜。在这质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神,像盲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巳消失的土壤……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⑧埙,听着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不知何时,泪已浸热双眼。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28.文章第①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

29.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

30.文章第⑤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4分)

▲▲

31.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

28.(4分)照应文章题目(1分),总领全文内容(1分);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2分)。

29.(6分)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评分建议:修辞,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30.(4分)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⑧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

评分建议:每点1分。

31.(6分)不离题。①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轮;②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征;③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

六.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语文考试答案 篇2

关键词:开卷考试,思想品德,抄答案

从20世纪80年代, 著名学者于乐庆开始提出政治考试需开卷, 到1998年上海市率先实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 再到2000年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的颁布, 全国性的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正式开始, 一直到今天,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在三十多年中, 开卷考试一直被争议着, 但是毫无疑问, 开卷考试是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必然结果, 符合思想品德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本为本和应试思想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悖离新课改的现象, 让一些学生走入了开卷学习和考试的误区, 成为将资料答案变成试卷答案的“搬运工”, 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就变成了一场“抄答案考试”。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改变这一现象的几点思考。

一、看清方向才不会迷路

曾有幸参加本地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聆听了一名教师的一堂课, 该教师在本地小有名气, 中考成绩突出, 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活动探究, 语言亲和。在之后的评课中, 很多教师提出觉得“有点累”, 虽说活动探究式教学, 但是探究太多, 没有系统连贯性, 不能行云流水, 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问起该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法宝, 他介绍的经验是用闭卷的方式对待开卷。平时教学过程中课文内容重、难点部分要求背诵, 考试时, 分两部分, 先做开卷, 做好收齐之后再做闭卷。同时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自己尽可能想到的材料案例编写成题目和答案, 印编成册, 人手一份, 这样考试时, 有背诵的底子和这本手册, 考试岂能没有高分?在座的诸位同学科的教师听了都发出了不同的感慨, 见仁见智, 但是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已经偏离了开卷考试的初衷。

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 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培养能力, 避免死记硬背, 给学生“松绑”。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简单的接受者, 也许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可以出高分, 但是一个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有创造性的思维, 不能或者不敢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只能培养出人云亦云的复读机、依赖虫, 甚至是高分低能儿。

二、有不同声音才能有创造

如, 在笔者自己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思想品德课上, 一番讲解分析后教师作总结:我们要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 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 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时有个坐在前排的学生冷笑了一下小声说道:“提了也没有用。”后面似乎还有什么官官相护之类的话。对于突然杀出来的“程咬金”, 作为教师的我有点措手不及, 之后我对这位学生说:“你很有勇气, 我上学时学习到这一课时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是我没敢说出来。”接着让这位学生谈了他的理由, 原来他确实是因为被噪音骚扰的事向有关部门反映过, 收效不好, 我迅速抓住这一机会, 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反映不能解决问题又该怎么办?这时候的课堂已经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举手发言, 最后通过课堂剖析, 得出: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是存在的, 但不是全部, 更不能因此而放弃, 因为这些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权利依然得不到保障, 但是只要我们这些国家的主人积极行使并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接着又引出当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能否公开指责甚至谩骂,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正确行使监督权。

有人说思想品德学科是一个敏感学科, 因为它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舆论, 有人认为它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符所以空洞, 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的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心里不认同课本知识, 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恐怕也很难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 所以, 对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哪怕是敏感的政治话题, 教师都不应一味地求同, 遏制学生的想法, 甚至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批评打压。不妨换个方式, 不仅让他们说, 而且创造条件机会让他们一吐为快, 也许他们情绪化的愤世嫉俗的言语背后藏着无穷的智慧, 也许将来他们就会在解决一些社会诟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抓住任何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机会, 同时做好政治观点的价值引领。

三、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广度, 不崇拜答案

在中考政史考场上, 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很少有学生带课本, 大部分学生带的都是世面上出版的各种开卷资料, 内容大同小异, 基本都是罗列各种题目, 给出相应的答案。于是60分钟的答题时间变成了一场埋头苦抄, 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批改过思想品德试卷的教师, 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少试卷的答案几乎是雷同的, 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区分度较低的后果。

没有正确答案的法学院考试 篇3

美国的法律博士(Juris Doctor,简称JD)是美国院校三年法学教育的学生简称。与中国法学院的法学学生相比,JD学生在法学学习期间,更加注重自身三年在法学院的总成绩绩点的高低。据著名法律网站Lexis Nexis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JD学生毕业后,将会选择执业律师作为自身的职业首选。

以纽约市的大型律师事务所为例,一名刚毕业的JD学生的第一年工资将达到16万美金,之后逐年提升。然而,由于能进入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JD学生的GPA则成为了重要的参考指标(当然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是否在某个法院里成为某位法官的助理即clerkship的实习状态,是否担任法学院里的官方杂志的主编等)。一般而言,只有在名牌大学且占年级前10%左右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到大型的律师事务所,成为美国人眼中的“高薪一族”。因此,力拼能在期末考试中考到好的成绩,是未来就业的几乎唯一指标。

那么,是否意味着,JD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考高分,都是死记硬背?回答是否定的。在中国国内法学院学生的经典“背书——狂背书——死记硬背”而取得高分的模式,在美国法学院,完全不适用。固步自封的套用国内的死记硬背方式的莘莘学子,在美国法学院将会迷失。

原因在于——美国法学院期末考试,没有正确答案。

是的,笔者没有在捏造并散播谣言。英美法系法学院学生不存在背书这一大陆法系(如国内)法学院“放之四海皆准”的经典法学院考试策略。美国法学院的考试不存在统一性的标准答案,几乎不会出现一些经典的大陆法系及中国国内法学院的考题,如“XXX的特点包括几方面”、“XX 概念与XX概念的区别、相同点在哪些”、“论述XX法律制度”、“简析XXX制度的历史沿革”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不存在正确答案?这个需要从美国法学院的考试内容着手。美国法学院考试考查内容是什么?回答是,考查主要为英美对抗制的拟定对己方最有利的法律观点(making argument)。

看过美国好莱坞、甚至是看过香港律师剧的朋友们,多多少少都会被英美法庭里面的对抗制的魅力所折服。剧情里的律师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唇枪舌战,大有诸葛舌战群儒之风范。那么,英美律师的款款而谈的技巧,是从哪里培养而来?回答是,贯穿于整个法学院的学习,包括了考试。

美国法学院的教学原则——“苏格拉底方法”(Socratic methods),是在继承了古英格兰法学教育方式上,结合美国法律界发展而摸索出来的独特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其传统的教学方法被法学院所沿用,并逐渐发展成美国法学院独特的课堂学习及授课方式,并以“点名回答”(call on)方式作为其主要体现方式。

Call on,顾名思义,假如你在课堂上被教授点起来回答问题——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切莫以为说一句“我很抱歉,不懂这个问题”教授就会放过你。因为,紧接着是call on的经典方法——教授将点其他同学回答,待该同学回答后,教授会根据同学的不同的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继续授课,即课堂的授课是以每个学生回答的法律论点及法律论据继续开展下去的。当某个学生代替你回答后且教授进行了一番分析点评之后,教授将再回到你的身上,向你继续发问“你对于那位同学的回答感觉怎么样?”及继续向你提问。因此,你需要继续的回答。倘若你还不会回答,教授将说,“我稍后将继续提问你”。因此,这堂课你是无论如何逃不掉的。即使这节课你全部都不会答,那么,教授依然会在下节课继续向你提问。

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都会被提问到5次以上,一些上课的积极分子学生,将得到超过10次以上的被提问机会。而且,课堂的回答及参与的程度将会影响教授对你的总体评价,可能会影响你最终找工作。这种发问方式下,教授的目的不是惩罚你,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磨练并引导JD学生的法律思考思维。JD学生给出的回答不重要,关键是该学生如何思考并且提出一个言之有理的法律观点来解决某个法律争议问题。

在这种高强度的call on教学方法的鞭笞下,作为JD学生,该如何应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课前阅读教授布置的材料内容,如果涉及到案例的,将每个案例做成案例小结。即将案例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逐一分析,写在课本的旁批里或电脑里。

一个典型的案例小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案件的原被告姓名(或上诉人、被上诉人姓名)、上一审法院名字、上一审的法院判决及少数法官观点(若有)、案情简介、主要论点及论据、引用的判例的案件内容及涉及的法律内容、本次判决及少数法官观点(若有)等。

JD学生根据案件的长短,对本基本格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删,从而达到不看案件直接看本案例小结即可知道案件的重点。待在课上,一旦被教授提问到,JD学生将立刻查看自己做的案例小结,然后及时回答。即使对于美国本土学生而言,做案例小结是必须的功课,是上课之前不能偷懒的活儿。否则,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授经常是将案例串起来讲述,如果学生不做案例小结,上课很大可能会不知教授所云,从而学习得不到法学思维的磨练,获取不了法学学习的精髓。

相比国内,不得不说,苏格拉底方法更要求学生的法学主观能动性。在前者的压力下,笔者在一学期阅读量显著地超过了同期在国内就读研究生时候的阅读量。阅读量上去了,思维的培养也就加强了。

正是基于培养及锻炼法律思维之目的,美国法学院的考试要求也就有所不同。除了零星的选择题外,大部分的考题是相当于国内期末考试的论述题,但又有所不同。论述题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JD学生要求在3个小时候,将这些案例的案件事实进行逐一分析,形成法律争议点。

考试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于考生能发现出来多少的法律争议点。学生必须从全部的争议点里,判断出哪些是法律争议点及非法律争议点, 然后将法律争议点进行分析(非法律争议点是不需要分析的)。那么该如何分析?重点在于,学生需要将自己当成是律师,站在案件双方的不同角度,分别提出对该方最有利的法律观点。

教授将会拿着法律争议点清单来对照你的法律争议点,来判断学生分析案件事实部分的能力。接着,教授将评判考生提出来的每一个法律争议点,由教授判断学生根据该法律争议点提出的法律观点是否恰当,是否有理。是的,由于考生需要站在原被告双方角度分别提出论点分析,因此,决定了不可能存在标准的答案。得分高低的标准将取决于教授断定该法律观点的提出的法律合理性。然而,一般而言,只要该法律观点能达到自圆其说的程度,教授一般都将认同并且给予分数。

因此,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在期末备考过程中,JD学生需要的不是背书——这种大陆法系的学习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割裂了大陆法系法学院学习至法律实务过程中的这个链接,影响了相当多的大陆法系法学院学生不会做实务、法律研究者不懂实务的瓶颈。一般JD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的是将一个学期里面学过的法律规定及案件事实部分进行融会贯通。毕竟,期末考试成绩的得分点在于你利用这些知识点形成你的法律观点。背诵,确是无法形成这种分析思维的。

也許读者会有疑问:这种学习及考试方式,是否会与法律实践相脱节?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作为判例法国家,无论是律师还是检察官抑或法官,都将依照判例作为法律的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几乎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案例,更不提每个人都对判例有不同的切入点及观点角度。即使是同一个案例,原告、被告的律师也能找出各自对己方有利的法律结论。因此,这就需要律师有能力提出利于自己的法律观点。那么如果培养律师这样的能力?回答就是上述的美国法学院研究方法。

法学院的考试将苏格拉底方法、法律实践的目的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让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能尽量的贴近实践内容。这种教育达到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国内法学院是可以思考、借鉴并实施的。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篇4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A(B项,“广告人即推手”不对,这应该是两个概念;另外,推手网络发帖是由目的的,并非无意。C项,文中无“观众谩骂”“毫无原则”等信息。D项,“催生了一批电视剧推手”错误,不是广告催生的,而是电视剧催生的,原文是“一些电视剧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凭借话题取胜,直接催生了一批为电视剧造话题的‘推手’”)

2.C(前后分局不存在条件关系,“软广告”只是更加有效地手段而已,而“电视剧才能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是“凭借话题取胜”的)

3.C(“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定会更高”说得太绝对。电视剧的收视率的高低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电视剧制作的钱用得多,这只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方面。另外,“选秀”虽然不能走极端,但也不可草率,角色的选拔也是很重要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幸:希望)

5.B(①句说他劝说的结果;④句说的是许纵;⑥句是作者评价,属间接表现)6.C(推荐许纵的是“旁一人”而非李绅)

7.⑴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

⑵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

翻译李绅,本来是赵地的人,搬家到吴地。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年,和他同宗的节度使李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也在吴地,李绅因为考中进士,回到吴地,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李锜看中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李绅坚持劝他,李锜听不进去,李绅又无法离开。恰逢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王澹专们打点李锜出发(强制他出发),李锜的怒气开始因为王澹而积累,暗地里让士卒谋划吃掉王澹。起初,士卒中应当接受犒劳和赏赐的都聚集在府中接受赏赐,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亲临视察,以至与到了中午得到赏赐的军士们都还不解散,一起呼喊说:“王澹叛逆,应当被吃掉。”吃完了王澹以后,众人就捉住中贵人胁迫他说:“你打算顺从众人的意思,还是愿意被众人吃掉?”中贵人说:“请问你们什么意思?”众人说:“你替我们写信报告给皇上,恢复李锜的职位。”中贵人害怕,假意允诺了。召来书记官起草文书。李绅听说以后,藏在李锜的府内,众人找不到。等到中贵人来了,催促李锜出发,李锜更加恼怒,急切召来李绅,给他纸笔,让他起草奏章。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惶恐害怕,笔摇纸颤,写不成字,全部涂抹掉,好几十行都涂黑了,更换纸张也使如此,几乎把纸都用光了。李锜抓着李绅大骂说:“你怎么敢这样!你打算追从你死去的父母吗?”李绅回答说:“我不是不愿意活了,只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不曾听到过兵器的响声,今天突然这样,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魂魄在哪里,如果一定得死,如果死在您的前面,是我的荣幸!”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旁边有一人对李锜说:“听说有个叫许纵的侍卫,尤其擅长起草军中文书,李绅不值得您等了,请您把许纵召来。”许纵到了,李锜亲自口述,文书所写的全都按照李锜的意思。于是李锜把李绅囚禁在润(地名)的监狱,军队解散以后,才出狱。许纵最后因为谋逆被处死。

称赞说为害江东时,那坚持高尚节操的人有李云、李绅。李云因山中刘腾写文章而光大。李绅的事迹未被称道,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一举一动有一点不忠诚,那么就立刻被众人吃尽。但李绅不顾及这些,而明白表明自己的态度像这样。可以说面对大节而不能被改变节操。(《文苑英华·李绅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凌霜傲雪的形象,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9.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萍水相逢⑵悟已往之不谏⑶渺沧海之一粟⑷无边落木萧萧下 ⑸日薄西山⑹驽马十驾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⑴解析: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案:AE

⑵ 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⑶ 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

⑷ 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完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A(“附庸风雅”指的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活动,是个贬义词。说成都人夜生活丰富多彩,用“附庸风雅”这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形容不妥)

13.C(A前后关系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可将“所以”改成“但是”;B“很年轻,二十二三岁的模样,长的白净、娇小、好看,撑着伞,带我们看翠湖”的主语不明确,是小康,还是姓石的姑娘,还是他们两个?表意不明;D “不但”应在“美国”之后,语序不当)

14.C

15.示例:奶奶,这药每天早上吃半片。(称谓1分,陈述对象“这药”2分,吃法2分)16.示例一: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

示例二:平凡是一枚铁钉,如果你甘于腐朽,终将化为一撮锈尘;平凡是一星渔火,只要你愿意发光,也会照亮一条航道。

五、写作(60分)【构思点拨】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篇5

⑵译;太宗感到担忧说:“岑文本和我同行,恐怕不能和我一起回去了。”

⑶译: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译文: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任职。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官职名)的李靖很是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亲自推荐一个人,你不要再担当这个职务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有来向他庆贺的,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江东之战,所有筹划辎重运输,都全部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10(1)贺诗中的“裁”字用拟人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美丽,而且把“似剪刀”的视之无形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春风“裁制”出美丽的春色,是对大自然活力的歌颂。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拂”字形象地描绘了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姿态,有动态美。(2)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凋零。春柳婀娜多姿,生气蓬勃;秋柳在寒秋中又当斜阳,再加上秋蝉哀鸣,更显零落憔悴。通过强烈的对比描绘,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

11.(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3)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5)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6)水波不兴,水光接天。

12.(5分,选对1个2分,选对两个5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B C 【简析】B项中“往往能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原文无此意,属于无中生有。 C项属于曲解文意,原文说“没有根本的变动”。

13.(3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 A 【简析】原文“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在A项中表述为“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属于曲解文意,后面的陈述又属强加条件。

14.(3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答案:①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

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②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

15.(3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答案:①事物的演化迫使传统以变应变;②传统须作出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③传统为免于因对抗而地位动摇,把规律解释放宽,以收容新风气;④新风气的代兴,一方面强调与原有传统立异,但也要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②③点可能会有学生归并为1点,如再另外列举“传统欲久,妥协愈多,欲不肯变,新风气不能委曲求全,与之破裂”也得分)

16.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顺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意思对酌情给分)

17.①批评现实中

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②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答“表明此文写作是有感而发”可得1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18.①远离喧嚣(“地坛的安安静并非无声”亦可);②不与世隔离;③恒久而辽阔;④放弃荣升,漠视恭维与强权。(回答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19.参考一:田野中的花,何必与温室中的同伴争艳呢?你自有你的绚烂!

参考二:效野之马,何必与厩里的同伴争宠呢?你自有你的辽原!

高二第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篇6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3.C(“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错,是“新文化的方向”)4.D(周:绕)

5.C(①是忠、勇;②是勇敢;③是侧面写勇敢;④是谦让;⑤⑥是忠)6.A(“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不对)

7.(1)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6分。“德”、省略句、“奇”、“稍”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2分)

(2)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4分。“数”、“致位”各1分,句意2分)

8.耐寒,清高,报春(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9.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10.略

11.(1)(C)(E)(5分。选对一项给2分。C本文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于文无据;E曲解文意,作者的观点是葡萄和水使沙漠充满了活力)

(2)(6分)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新鲜汁水,随时都可能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胀破;一入口,便如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吐鲁番的葡萄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在葡萄丛中,可以听到滴水的声音。

(3)(6分)不矛盾。(2分)是水滋润了葡萄,葡萄又饱含水分,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2分)在作者心目中,吐鲁番的葡萄和吐鲁番的水已经融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2分)

(4)(8分。观点2分,援引文本例句2分,分析评价4分)语言婉约细腻。婉约如“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显得雅韵有致,余味无穷;细腻如作者对葡萄沟的葡萄的外形进行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从其它角度紧扣文本进行赏析也可以。比如:善用修辞,语言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鲜明,富有生命的气息等)

12.(1)(B)(D)(5分。选对一项给2分)(A文中没说有这样的因果关系;C文中没有说广东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新闻只是说深圳,该项扩大了范围;E“‘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于文无据。)

(2)(6分,少一角度扣1分。不写2008年也可以)2008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人大广东代表团会议,他高度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的业绩,强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深圳在这方面要走在前列,并表达了高度关注广东民生的情怀。

(3)(6分)这篇新闻的开头结尾都使用了直接引语,温家宝总理在会议的过程中讲话的重要观点、汪洋的发言重点都直接引用,(举例1分)这些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直接引用能鲜明地显示新闻的重点,突出新闻的主题,是新闻更有现场感(2分)。而温家宝总理的一些较长的阐述、深圳市长的发言都间接引用(举例1分),这样写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流畅。(1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得益彰,使新闻内容显得重点突出。(1分)

(4)(8分)由于新闻作者的立场原因,新闻并不可能完全客观。(1分)作者站在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和广东人的立场上,来展现温家宝总理对广东的肯定、支持与期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美之情,流露出了很明显的主观情绪。(4分)但他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对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的描写来展现的,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抒情,是符合新闻写作要求的。(2分)这样写有助于新闻读者更好地把握党的政策,凸显新闻的时代价值。(1分)

13.C(3分。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意思恰好相反)

14.D(3分。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结构混乱,在“出现”后加“的”;C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15.B(3分)

16.以“中国制造”响当当的产品质量来打造“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和良好的市场形象。

17.(5分)示例: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18.作文(60分)一般在42 — 50分之间(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参考译文: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凭队长的身份跟随监军太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打击敌寇,主事的人不认为他有奇异的地方。

总兵黄得功和敌寇在霍山打仗,黄得功乘胜丢下大军单骑前往追逐敌寇,陷在泥淖中,敌寇重重围着他,射杀了他骑乘的马,得功也仰头射敌洞穿敌胸,与敌寇相持。赶上天将晚,得功自己只剩下两支箭,得功自己料想一定免不了战死。乙邦才恰好从别的地方疾驰回来,登高远远望见,认出黄得功的胄甲,知道是黄得功,大呼,又疾驰而来,敌寇散开逃走,黄得功自己才从泥淖中脱身出来。乙邦才把自己的马给黄得功骑,把箭囊中的箭分给他,步行跟随黄得功,边跑边射箭,共射杀了十几个追赶的骑兵,才得以到达大军中。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

这时,有一个叫张衡的人,跟随总兵刘良佐,也凭骁勇闻名。敌寇军队围困六安情势非常危急,提督马士英率军救六安。刚到就斥责他的左右副将,并对众军士号令说:“谁是乙邦才、张衡?进来见我!”两人入廷拜见,马士英立即下文书补为副将,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他,拿出文书说:“替我进入六安,取六安太守写的文书来报告!”两人答应说:“好!”马上出来,选拔两百精壮的骑兵,和他们约定,让每人拿一号角,十个人一组,连夜直趋敌营,冲破贯穿敌阵,于是进入六安城,绕城大呼:“大军到了!”城中的人非常高兴一起喊,两人催促太守准备饭食,吃完后,命令太守说:“写文书。”急忙将文书揣入怀中,又带领两百骑兵冲出六安城。敌寇非常惊慌,不久知道他们是乙邦才、张衡,都停下来不敢逼近。得到回报,竟然没有损失一个骑兵。

自从战乱兴起以后,颍州、寿州、六安、霍山等州县多遭受敌寇袭击。乙邦才常常在这些地方打仗,历经大小十几战,攻破重围攻陷敌阵,抓获和杀死的敌寇无数。主事的人要么侵夺他的战功,要么把战功多次记在其他将领的头上。同事替乙邦才不平,时不时地劝他据理力争,乙邦才就谢绝说:“这是我们众人不惜牺牲得来的,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呢?”最终退让不再说。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来督战,希望乙邦才和他一起战斗,以总兵官职的身份驻守扬州。不久,大清的军队到了,乙邦才战败自刎而死。

语文考试答案 篇7

1.C 2.B 3.C 4.C 5.C 6.B 7.C 8.B9.D 10.D 11.B 12.A 13.C 14.A 15.D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B 3.ABD 4.AD 5.CD 6.BCD7.CD 8.ACD 9.ABC 10.BD

三、综合题

1. (1) 事项 (1) , 2013年年末,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1 800-1 200) ×15%=90 (万元) , 计税基础为0,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万元。

事项 (2) , 2013年年末, 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2 800万元, 计税基础=3 000-3 000÷20×10÷12=2 875 (万元) ,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万元。

事项 (3) , 2013年年末,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事项 (4) ,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 000-56 800×15%=480 (万元) 。

事项 (5) , 2013年年末,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60÷25%+200-180=260 (万元) , 计税基础为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60万元。

事项 (6) , 2013年年末,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薪金部分) 账面价值=8 600-8 000=600 (万元) , 计税基础=600-600=0,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2013年可税前列支职工教育经费=8 000×2.5%=200 (万元) , 本年实际发生100万元, 可转回上年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税前扣除限额80万元 (20÷25%) , 2013年年末职工教育经费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因2013年税前利润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013年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2013年已转回, 年末无余额。

综上, 2013年12月31日,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90+75+480+260+600=1 505 (万元) ,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 505×25%=376.25 (万元) 。

(2) 事项 (7) , 2013年年末,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 计税基础为1 000万元,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 (200×25%) 。

(3) 甲公司2013年递延所得税费用=320-376.25=-56.25 (万元) 。

(4) 甲公司201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9 800+90+75-521.64×5%+ (9 000-56 800×15%) + (200-180) + (8 600-8 000) -20÷25%-240÷25%=9 998.92 (万元) , 应交所得税=9 998.92×25%=2 499.73 (万元) 。

(5) 甲公司2013度所得税费用=2 499.73-56.25=2 443.4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 443.48, 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499.73。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

2. (1) 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进行重分类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

更正分录: (1)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 盈余公积4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 (2)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3)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2) 甲公司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不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

更正分录: (1)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7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680 (17 000÷25) ,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88, 盈余公积32;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投资性房地产17 000。 (2)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680 (17 000÷25) ;贷:其他业务成本680。 (3)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3) 甲公司将剩余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甲公司因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的金额较大, 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允许的例外情况, 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当将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更正分录:借:银行存款1 01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投资收益1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 01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

(4) 甲公司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的分类不正确。

理由:根据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 如果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 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或交易性金融资产) 。因甲公司没有将该股票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意图, 所以应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更正分录: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602 (1 600+2) ;贷:长期股权投资1 602。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98 (400×5-1 60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98。

3. (1) (1)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的合并成本=10×2 000=20 000 (万元) 。

(2) 借:长期股权投资20 000;贷:股本2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8 000。借:管理费用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0;贷:银行存款1 000。

(2) (1)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 300-1 200) +100]×25%=50 (万元) ,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4 000-3 000) ×25%=250 (万元) 。商誉=20 000- (22 800+50-250) ×80%=1 920 (万元) 。

(2) 购买日少数股东权益金额= (22 800+50-250) ×20%=4 520 (万元) 。

(3) 应收账款收回使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增加100万元,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调整使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减少= (4 000-3 000) ÷10=100 (万元) , 或有事项结案使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增加100万元。

以上各项调整合并净利润金额合计= (100-100+100) × (1-25%) =75 (万元) 。

(4) (1) 甲公司。借:管理费用1 500[50×10× (6-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 500。借:长期股权投资300[10×10× (6-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0。借:银行存款1 800 (60×3×10)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 800 (1500+300) ;贷:股本600 (60×10) ,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 000。

(2) 丙公司。借:管理费用3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0。

(3)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管理费用=1 500+300=1 800 (万元) 。该项费用减少合并利润1 800万元。

(5) 2012年12月31日剩余存货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的成本=1 000×60%=600 (万元) , 因可变现净值为500万元, 所以账面价值为500万元, 计税基础=1 600×60%=960 (万元) , 因该事项应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960-500) ×25%=115 (万元) 。

4. (1) 与企业合并相关会计分录:取得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8 300 (16.60×500) ;贷:股本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 800。 (2) 支付佣金和手续费,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0;贷:银行存款100。 (3) 支付对乙公司进行的资产评估费用, 借:管理费用6;贷:银行存款6。 (4) 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成本为8 300万元。 (5) 计算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8 300-10 000×80%=300 (万元) 。

(2) 编制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的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2 100, 无形资产1 500;贷:资本公积3 600。借:管理费用250 (2 100/21+1 500/1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150。

(3) 2013年甲公司与乙公司内部交易抵销分录:

(1)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 借:营业收入120;贷:营业成本80, 固定资产——原价4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 (40/10×6/12) ;贷:管理费用2。

(2)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50 (80-60/10×5) ;贷:无形资产——原价50。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5 (50/5×6/12) ;贷:管理费用5。

(3) 内部存货交易抵销, 借:营业收入62;贷:营业成本62。借:营业成本8[ (62-46) ×50%];贷:存货8。

(4)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借:应付账款200;贷:应收账款200。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0;贷:资产减值损失10。

(4) 编制甲公司2013年度的合并利润表。

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 篇8

【关键词】自主  发现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34

一、讨论比兴,学生为主

师:有同学提到婚变时,说他们的婚姻像桑树掉叶,为什么?二者有什么关联吗?

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代表两人的爱情正当甜蜜,就像桑叶那样新鲜润泽,很美好的样子。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象征爱情在婚后渐渐冷却降温,不复美好。

师:这种写法和我们上节课的哪个知识点很像?

生:“比”。它放在作者欲言之事的前面,又像是“兴”。

师:既是“比”又是“兴”,“比兴”“比兴”嘛。很好。还有其他解读吗?

生:桑叶的“沃若”像女子年轻貌美的阶段,桑叶枯黄掉落暗示女子年老色衰。

师:有道理。桑叶由盛变枯的过程比喻了美人迟暮的变化。

师:哪里还用这种手法?

生:“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会头昏。就是说女子过度沉迷爱情会无法自拔。“桑葚”就比喻了爱情,“贪吃桑葚”就比喻了“沉溺爱情”。

师:解释详细到位。

生:“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也是“比”,女子出嫁时,经过淇水,水流波涛汹涌,溅湿车帷,感觉很不详。暗示婚姻可能会不顺。

师:嗯,新婚时有很多讲究。你的解读有道理。似乎也可说女子正在回娘家的路上,又该如何理解呢?

生:险恶的环境,象征女子此时的遭遇,被丈夫抛弃,家人又不理解。

师:你的思维非常灵活。此处最大的作用是暗示,暗示后来的婚姻不顺,也能暗示此时婚变的形势。如果只简单把它看成一处写景,你们又怎么看呢?

生:可怕的环境描写,衬托归家女主人公悲凉的心境。

师:嗯,景语始终是情语。

生:还有“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和隰水再宽广,也终有个边岸,好像在说,我对你的忍耐也有个限度。

师:言之成理。

生:我觉得女主人公想表达的是,我对你的爱,已经被你的残忍无情毁的差不多,到了尽头了。

师:好!读得很深入,将自己带入了文本。

生:我觉得在控诉那个氓,说哪怕是那么宽广的淇水和隰水,都有个岸。而你婚后的行为,却没有任何原则,你的暴行,无尽无边,何时才到尽头呢?

师:对,这是一种反比。同学们的解读越来越深刻了,读出了女子对丈夫的控诉与怨恨。

二、学生为主,论述人物形象

1.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要有理有据。

生:“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看出,她温柔,善解人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看出,她纯真多情,钟情可爱;“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可看出,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生:她纯真,不世俗,不嫌弃男子家穷,“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离开男子,果敢决绝,不哭哭啼啼,不一哭二闹三上吊。

师:估计你和她一样刚烈坚强。

生:她很傻。男子求婚,媒人都没有,她就答应了。而且她吃苦多年了,才离开。

师:很与众不同,你们怎么看?

生:古时候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有些草率。

师:哦。这的确不符合当时的规矩与习俗,少了婚姻的保障。那同学们都赞同说她草率吗?

生:“氓”的确不太符合规矩。但女子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她温柔地劝说男子,找个媒人来。对男子的钟情,是她对自己本心的遵循,是她冲破世俗礼规的决定,说明她勇敢坚毅,是个勇于去爱的不一般的女子。

师:深刻又独到,看来你也是个不会循规蹈矩的人。

师:至于她这么多年才离开,你们赞同说她傻吗?

生:她伤心失望是因为男子的变心。而男子变本加厉的行为,肯定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师:这个解释说得通,不错。还有什么解读吗?

生:男子变心有个过程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这个女子很有可能一直没有绝望,她一忍再忍,对男子宽容等待,肯定也有男子回心转意的希望。男子一变化,就对婚姻放手,显得不珍惜爱情。

师:你的心思如此细腻!完全揣摩了在不幸婚姻中女子挣扎的纠结心态。观点很成熟。

2.这是个可恨的男人?

师:看来这是个温柔勤劳的、纯真痴情的、能冲破世俗,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那这个氓呢?

生:负心汉,如此温柔可爱、任劳任怨的女子,他不懂得珍惜,很可恨,也很傻。

生:最令人可恨的是居然“至于暴矣”,太冷酷无情。

生:用“蚩蚩”的假象来骗取女子的爱,很狡猾。

师:不爱女子,就是要骗女子嫁给他做牛做马?

生:应该说曾经对女子有过真爱,诗中写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过他很不负责任,不能维护一个家庭。

师:这个肯定得好,有理有据。同学们认为这个婚姻悲剧主要原因在他。你们听到这个男人的辩解了吗?

生:怎么可能听得到?通篇都是这个女子的自述。

师:那你们觉得这个婚姻失败的责任都在这个男子身上?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受到了冲击,有些困惑地看着我。

师:婚姻失败,至少从女子的自述中看出男子有不能原谅的地方,他的暴力与反复无常。

生:这个女子也有可能有错?只不过她不说而已?

师:有可能。

三、学生为主,探讨悲剧根源,老师补充

师:这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生:女子年老色衰了。

生:“士也罔极”,男人天生容易变心。

生:主要还是那个社会,女子太弱小了。

师:都对,男尊女卑,婚姻制度极度不公平,男人高高在上,女子做小伏低,努力恪守三从四德。

播放幻灯片,展示“男”和“女”的甲骨文写法。

师:男人是能下地下田干活的,拥有劳力,右下边的力,为什么画得长长的?就是寓意男人有宽广的臂(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35页)膀,有强健的身体与强大的力量。而这个“女”字呢,像什么?

生:一个跪着的人,像奴隶。

师:对,双臂交叉相握,屈膝跪在地,非常卑躬屈膝。根源是什么?

生: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男人有力量,女人为了生存,自然就得听男人的。

师:一语中的!经济基础是多么重要。不管她再怎么完美,只要她年华老去,价值不再,就有可能被丈夫随意抛弃。因为她们没有实力,谁会来为她争取幸福呢?

师总结:为了能够自爱,只能自强,才有自主的人生。感谢《氓》告诉我们深刻的教训,它值得我们铭记在心,时常自勉。

上一篇:葡萄酒中英文对照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