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通用7篇)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篇1

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之中。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这些在线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1)游记:描写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2)自然景象:比如风雨雷电(3)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了解不同的写景文章的类别后,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抓住景物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

任何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和其它景物不同之处。阅读时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例如它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找出要观察的景物与其他景物之间的区别。

3、要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理清写景文章的层次

有顺序的写景类文章能给人以清晰地印象,一般来说,写景可以循着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或者与之相反的顺序来进行。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也常常采取这几种顺序: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

(3)按景物的不同类别

文章的层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结构,有的是分总写再分写,也有的是先分写再总写;一种是移步换景结构,观察点移动了,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改变,文章里一般都有提示语。

4、体会文章准确而优美的语言

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已经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注意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的。要吟读品味,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的境界,使文中的景色形成立体感,这样才能有激情,才能发现美。

5、领悟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能增添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则可以增强语势,强化效果。写景的文章还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所为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还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深刻。

6、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篇2

2013年高考课标卷语文第一小题: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钱穆说过, 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 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 《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就无从谈起。而原文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 真相不明, 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运用简单比对法, 我们很快发现,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和“老子伪迹不彰, 真相不明”明显不是一个意思, 至此, 我们可确定选项B不符合原文意思。选项C、D不必考虑, 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二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 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 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再看原文最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朱熹指出:“或人所称见《老子》书。”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 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我们细心阅读, 就会发现朱熹指出“或人所称见《老子》书。”一句给丢弃了, 这一丢弃使前后句子衔接强加了因果。因此, 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因果连词, 辨明误区。

第三小题: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C.申不害、申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 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多有形同相似, 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 与《黄帝书》后来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在看原文第四段开头:《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 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具有崇高位置, 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申不害、申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 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多有形同相似, 可认作是对《黄帝书》的阐发。我们用辨析法就会发现, “同时”一词前后句子应该是并列关系, 并非是选项C中的因果关系。况且后段文字分析的是申不害、申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 三人与《黄帝书》的关系, 不是与《老子》的关系。

2012年高考课标卷语文第一小题: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多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而原文第一段中间则是“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多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通过对照, 我们发现“修正”和“选择”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第二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原文并无此信息, 属于无中生有。如果要从原文中找到二者的关系, 那么“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青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以作为注解。这类典型的逻辑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我们平时演练要特别注意。

第三小题: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 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 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我们细查原文最后一段中的“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 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对照原文和选项比较上的差异, 就可以认定D选项错误。

通过对两年来的课标卷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解析, 这类题并不难, 关键在于对照原文和选项比较表达上的差异。论述类文章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 以严密的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课标卷现在仍以客观形式命题, 以“不符合”“不正确”类试题难度最小, 只要认真通读原文, 筛选要点, 就能选出正确的选项, 难度不大。

归纳论述类文本失误有八种类型:

1.偷换概念, 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 迷惑考生, 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人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 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选项特征是: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小, 或者增减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意思。

2.无中生有, 即原文并无信息。所给选项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选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选项特征是: (1) 选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有关, 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2) 选项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 但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 选句通过另外的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说法。

3.张冠李戴,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特点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特点等。选项特征是: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当选项中出现类似XX的观点、发现、发明、特点等词语时, 注意是否有类似情况。

4.混淆范围, 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 (把部分说成整体, 或把整体说成部分) 、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等。选项特征是:注意选项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 如:全部、都、全、必须、一定、严重、非常等。

5.混淆时态, 就是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这一现象涉及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等。选项特征是:要注意选项中一些表时间、结果的关键词, 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

6.混淆是非, 即肯定与否定颠倒。命题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 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选项特征是:选项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 如:没、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7.混淆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 就是把因错断为果, 把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 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选项特征是:选项句与原文相似, 需注意: (1)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 (2) 注意一些该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 如:之所以、就、只要等。

8.主客倒置, 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 不合逻辑。选项特征是:注意比较选项中陈述对象与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总而言之, 科学解析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 平时演练要特别注意, 养成认真严密的思维习惯, 高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摘要:论述类文章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 以严密的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文章就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进行科学解析。

写景类文章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西藏,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虽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景物的特点,但是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会降低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品读句子,根据句子展开想象,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就比如说《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第二小节重点是描写天空很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天空的美,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第二小节的句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根据美术课上对颜色的了解,在脑子里想象这四种颜色,让学生边想象边感受颜色的美丽,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天空中的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颜色,所以在学生的脑海里想象到的流云显得格外美丽。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作者说是“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作者想象的,让学生也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天空的美体会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写景的文章文字十分优美,如果仔细地教,似乎每句话都可以仔细地教,但是要在这些重点中抓住更重要的进行教学。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作文 写景类(指导及文章) 篇4

一、“分解” --从整体写景到分解写景

1. 从部位角度看,可分为花、叶、干、枝等; 2. 从距离角度看,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 3. 从方位角度看,可分为仰视、俯视、环视等; 4. 从动静角度看,可分为动景与静景;

5. 从虚实角度看,可分为实写与虚写(用比喻、夸张、比拟等);

6. 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早晨、白天、黄昏、夜晚或春、夏、秋、冬等; 7. 从生长角度看,可分为发芽、开花、结果等 ;

8. 从光线角度看,可分为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等;

二、开放五官

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三、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

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准确的观察,描绘真实的景物形象,这只是写景状物的基本要求。然而,让景物摆脱其植物属性,超越其客观形象,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鲜活的生命,则是写景状物的高一级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该学会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

怎样进行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呢?美学上有一种审美方法叫做简化,就是不太顾及实际事物的原有模样,而致力于追求其某个方面的特征,以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这种追求就是突出、弘扬、甚至夸大客观景物的某个特征或某个部位。其“超越自然”的做法,似乎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其实是一种审美处理。而情景交融的画面,诗情画意的场景,主要就是通过作者审美简化描写出来的。所以,学会简化,懂得审美,对于提高中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对客观景物的变形

朱自清写荷叶,把它变成舞女的裙来写,写月光,把它变作流水来写。古人也是这样,就人和花而言,不喜欢就人写人,喜欢把人变作花来写,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不喜欢就花写花,喜欢把花变作人来写,如“落花犹似坠楼人”。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多事,喜欢用另外的事物来写眼前的景物呢?“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借用一个现成的美术术语来概括这种方法,就叫做“变形”。而要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怀,要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就需要对景物变形。

五、让景物放射出人情的光芒,情景交融。

在实际写景中,更多的时候应将作者的情感恰当地融到景物之中。这种方法就是美学中常讲的“移情”。德国美学家费肖尔说移情就是“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这种设身处地“分享物的生命”的方法,不仅适应于和我们人类相类似的生物;而且适应于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物。人们也可以将情感外射给一切东西,使它们获得人的生趣。费肖尔说:“移情时我们不仅能和鸟鹊一齐飞舞;和羚羊一齐跳跃,而且能钻进蚌壳里面,去体味在一张一弛时那种单调生活的乏味。不仅能想象自己是一棵树,而且能享受幼芽发青时的阵痛与柔条临风时的快乐。”要真正掌握移情于景的方法,应该尽可能让景物替作者“说话”,替作者抒发感情;应该尽可能让主观感情在景物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感悟自然”话题作文素材资料

【经典语段】

朱自清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冰心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谈生命》 老舍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二马》

沈从文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湘行散记》

郁达夫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烟影》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故都的秋》 秦牧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黄金海岸》 郭沫若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峨眉山下》

窗外有一棵梧桐,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的深,枝梢的,绿的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分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样子。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的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风姿绰约,作一个妩媚的笑。----《落叶》

晨曦微明,雾弥漫着整个村头。秋的晨雾,是那样的淡,淡得像新娘的面纱;秋的晨雾,又是那样的甜,甜得像流进心底的甘露;秋的晨雾,是那样的轻,轻得像一声耳语。绕村的白杨,流溢出淡淡的绿色的光;那静静的田畦,被轻轻地装进烟雾的摇篮,牧童的短笛在淡淡的迷茫里深情地奏响,悠扬,婉转。

【诗句欣赏】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诗中夏

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6.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7.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2.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4.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名作赏析】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评析]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和底蕴。

【学生佳作展示】

感受自然

自然在我的面前展开了一幅秀美绝伦的巨幅长卷,牵扯着我青春的灵魂,去感悟那驿动的美丽和飞扬的灵韵。

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脸,静静的等待着太阳探出头来,杨树从沉睡中醒来,摆动着窈窕的身躯,摇落了一身的疲倦和疏懒,尽情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阳光照耀下,一片片叶子闪亮闪亮,泛着金光,像一个待嫁的少女在展示自己的风采,所有一切都醉了,唯独我醒其间,描下了这片清辉。

踏着丝丝的细雨,我独自漫步在夏日多情的眼眸里,垂柳温柔的编织着飘逸的长辫子,不知哪个顽皮的孩子还在上面垂下一朵小花,于是浓浓的情趣便溢了出来,缓缓的流淌着,奏出了缠绵的小曲,晶莹的水珠泻在翡翠似的叶子上,滚来滚去,风儿拂过,枝摇叶摆,活脱一幅传神的水墨画,好一个怡人的盛夏。

告别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步入了秋的纯静,蓦然,我看到了悠悠落下的秋叶那份静美之后,又恍然大悟,夕阳,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鲜花,凋零了还会怒放。美,也是一样,她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在另一个地方又会找到。

走出秋的沉吟,我惊诧冰川女皇把冬已不知不觉地带到了人间,连声招呼都不打,你千万不要以为北风咆哮,怒号,严冬的叱咤、肆虐那才是冬,其实他不缺少柔情,每当雪花飘飘的时候,一朵朵,一片片,像翩然起舞的蝴蝶,似漫天翻舞的柳絮,他们追逐着,雀跃着,我似乎听到了欢声笑语,也跟着一同兴奋起来,其实,冬也是火辣辣的。

哦,这就是自然,自然是一首小诗,充满韵律,充满内涵,我翻阅他,爱不释手,我感受它,万化冥合。自然是部旷世之著,我感受自然,永不疲倦。

【满分作文】 桃花依旧

桃花是一种很平常的花,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看到它,我就想起与位朋友的一段故事。

那是几年的一个春天,我到邻村一位好友家作客。我们一声去野外散步,走到她家的果园里时,她郑重地折了一枝桃花,递到我手里,说:“送给你,愿咱们永远是好朋友。”那时,我们临近小学毕业,同学们相互写赠言,送礼物,但是没有一个想到送花的。

我用塑料薄膜将这枝桃花包起来,飞奔回家。我想:“可不能让这枝友谊之花凋谢了。”回到家,我就让爷爷把它嫁接在我家果园里的一棵桃树上,并做了标记。几天后,我欣喜地发现,它们成活了。

花谢花开,又是一年,我已经在山外中学上初中了,我的那位朋友因为家境贫困,没能继续上学。由于离家远,功课又紧,我很少回家。渐渐地,我忘记了那枝桃花,忘记了那棵桃树。

暑假的一天,爷爷端来一筐桃,让我尝尝鲜。爷爷挑出几个红红的大桃给我,说:“苗苗,这几个是你从朋友家带来的那桃枝结的。那桃真是好品种,结得又大,又甜,又多。我又把那些芽嫁接到别的树上去了。”我心头一震,这才想起那枝桃花。爷爷又说:“你的那个朋友到我们家来过两次,都没见到你。她还特地跑到果园里看那桃树,可惜季节不对,没看到桃树结果。

我跑到果园里,来到那棵桃树前,望着那寂寞的桃枝。那桃枝已分了好几个叉,枝繁叶茂,上面还挂着好多青里透红的桃子。

看着这;累累硕果,我的眼泪不觉流了下来。谁说桃李无言,我分明听到它在说:“我们永远是朋友。“原谅我吧,好朋友,竟然这么长时间没跟随你联系了。都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却原来草木比人更有情。

老朋友,我这就去找你。

读 远 山

我的窗外,有一片远山。我尽情地读着它,如读一道美丽的风景。

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山体上方,镶嵌的是一道神秘的金紫。冬晨,一夜雪花过后,远山是一道柔美的银色曲线,是那样的清远高洁。春光明媚中,远山充满生机,若有若无的,在温暖的春风里晒着太阳。如火的夏季里,它的影像似乎丰满了许多,凝神细视,似乎能看到山间湿润的气息在蒸腾。

我曾攀登过泰山、黄山,还有很多不很出名的山峰。然而,所有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对于它们来说,无论驻足的时间长短,我都不过是一匆匆过客。它们的一览无余,有时令我感慨万千,也许世间最美的景物只能存在于人的想象中。

今天,窗外的远山,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我能走近它吗?当然能,它离我也就十多里的路途。可是,我又不能走近它,因为,美存在于距离中。如果那一抹黛青变成真正的绿树芳草,那一道金紫成为真正的茅屋农田,那迷蒙的烟雨成了真正的山涧小溪,那一弧银白成了碐嶒岩石时,那么,我也就失去了那所有的感觉与想象。

我能走近它,可我又不敢走近它。因为,当我走近它,远山的魅力便会在顷刻间消失,消失在了无距离了无界线中。那时,它就不再是我的远山。

望着远山,我明白了,只有在一个真正的距离之外,才能领略到真正的完美,并将它永远收入终生的珍藏之中。

尽管花开花落,沧海桑田,流年似水,光阴如箭。那一片远山总是如此的美丽和富有,美丽和富有珍藏在我的心里。

在我的窗外,有一片远山。我尽心地读着它,如读一本厚重的大书。

刹那间的感动

在一个冷意越来越强的深秋,看着身边逐渐衰败的花花草草,心情也象这秋风,有点凉意。怪不得文人墨客喜欢这深秋,周围的一草一木都会引起你的无限深思,无限情愁。就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我却发现了一个十分扎眼的东西。

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我站在远处,实在是辨不出那到底是什么。在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中间,它太丑了。当我走到它面前时,才猛地辨认出它。然而我又委实不忍心看它,它实在是太惨了。

那是一棵被夏天的闪电削去了大部分的断裂了的树干,参差不齐的残枝凌乱不堪地伸向空中;煤炭般漆黑的树干上有许多白点;萎缩的树皮脱离了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我望着它,看到它那本已残缺不全的身体上还留下了许多人为的伤痕:用手扒下的树皮,树干上刻着的许许多多的字„„,我心里涌上了怜悯。“它被生命完全抛弃了”。我轻声地自言自语,随后带着怜惜的心情,转身离开了它。转眼间,春天到了。一天,我在小路上漫步。一路上,阳光明媚,放眼望去,全是嫩绿的一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围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在小路的尽头,在一片绿色中,我又发现了它,那棵伤残不堪的老树。它依旧立在那里,依旧很丑陋。那形象与周围的一切都极不协调。

带着一种怜悯的心情,我慢慢走近了它„„但我也很快地发现,在那残缺不全的树干上,有一点却融进了这春的绿色之中。

待我走近台,才非常惊奇地看到,那残断的树干中,抽出了一丝嫩绿的小芽。在并不温暖的初春的风中,在周围的一片绿色中,它显得那么柔弱,却又是那么坚定地挺在那里。这也是与它周围的生命不一样的地方,那完全是一种顽强,一种融入了生命之中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我愣在那里,注视着那棵嫩绿的小芽,心中陡然升起了无限的敬佩。看,它活过来了!

那株长着椭圆形叶子的小芽在风中摆动着,那棵半截的老树抖动着断了的枝干,仿佛也在附和着,为它的新生而欢快地唱着歌。我相信:老树凭着不屈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抗争,一定会得到新生!随着新绿一天天扩展,象征着生命的墨绿会重新挂满它的枝头!

我有理由相信: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努力去获得希望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生命的伟大就体现在此。能够去解释生命的人才能够拥有生命。那树,代表的不是死亡,是生命,是生命的延续。

与春天相逢

你如约而至,风情万种,十指纤纤,掐下一枚桃红,印在眉间,而后盈盈地笑望我: “你的深情注视可是与我有关?” ——题记

晨起,清风入室,盈盈荡漾。母亲指给我看兰草叶尖上垂挂的露珠,一脸欣喜。春来人间,轻舞飞扬。一夜之后,迎春花竟相绽放,明黄深绿,镶嵌如画。春光轻柔地浮泛,它有着孩子一般的天真,笑容透明。

天空变得纯澈,密叶间草地上鸟声正浓,阳光下的蝶与蜜蜂,留恋花蕊中初恋的味道。空气中充满了春天发酵的味道,甜柔而美好。就这样与春天相逢,它却羞涩地丢下一路花香,逃循而去。

阳光静静流淌,照临每一个偏冷的角落。一夜寒露,这温柔的爱意,如同一道圣旨,在未尽的泪光中抬起头。

风也伴着一同到来,细碎的足音,从身后迅速袭来,将一把温香的阳光,捧到面前。这个季节,怎能错过。

于是,脚趾头在某天清晨醒来,也开始蠢蠢欲动。

远处相伴而来的,是两双雨靴,红色的大靴子和白色的小靴子,在水洼中,踩出一片欢乐。是母亲紧紧牵住孩子的手,正赶着回家吧。孩子却故意似的,一会儿走在前了,一会儿又落在后了,可两人的脸上,都扬着春花一般的,笑意。

春天,由一群雨精灵引领,深夜潜入人间,嘀嘀嗒嗒,雨脚频频,温暖了一片梦境,于是听见花在绽放,芬芳漫延。

一夜风雨叩窗,站在轻寒的街头,氤氲包围,泼墨画一般,一切都浸在水里、雾中,深深浅浅,宛若置身梦中的温柔水乡。

花伞静静飘浮,落进又滑出视线,雨中的城市,显得安静。有燕无声翔过。

深呼吸,等待已久的雨气与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心情滤过,像一尾第一次浮出水面的鱼,望着周围的世界。

没有遮伞,感觉雨水的形状与温度,点点滴滴,心中藏着一只杯,渐渐盈满。

看吧,春天正张扬着细绒的触须,擦着每一缕过往的风,鼓着膨胀的喜悦,郑重地把希望的种子播下。

于是,所有的梦想,都等待启航;所有的快乐,都等待分享。朋友,准备好了吗?那就一起上路吧!但愿这春天,能住进每个人的心房。

留得残荷听雨声

天上,下着雨„„

雨如烟似尘,天地间一片迷蒙。带着憧憬,我走入雨中,对着上苍顶礼膜拜。

没有伞,我与雨之间不存在隔膜。它轻轻地、浅浅地滴落在脸庞,不经意地滑入唇间,轻丝样地敲打,渐渐密密匝匝起来。它恣意亲近着我,让我不觉笑出声来。这轻盈跳跃的小东西真是上天最喜欢的宠儿,不禁让我寻思:难道快乐真的没有理由。

雨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倚墙凝思,听雨,赏雨,感雨——

雨是心。心静时,雨会在足边静静绽开雨花;心痛时,狂风嘶鸣,雨倾盆如注,心尖也在狂风肆虐中一寸寸抽离、剥开。雨和心一样善变。

雨是情。漫天飞雨如柳絮飞花,汇成似水柔情,小溪东归大海,浩瀚无边。情深似海,智慧、深邃,恰似一汪碧蓝的眼睛;情浓似蜜,就像在海上翻滚的恶浪中相濡以沫的渔夫一家。一个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令我们心颤,情至深处,淡泊得令人想起月白风清的夜。雨和情一样温馨。

雨还是愁。与愁一样摇曳,愁丝的漫天飞舞,触动你的每一根神经。千愁万绪,就淅淅沥沥地如雨一样滴落在你的心尖,乃至每一寸肌肤,不由让人想起了“借酒销愁愁更愁”,此时应是“借雨销愁,雨亦愁”。雨和愁一样无奈。

雨更是梦。与梦一样喜欢清静,喜欢幻想。

雨甚至还是大自然的精灵。它守护着备受滋润的天地万物。

在雨中,你可以很小很小,可以回到儿时荡秋千的岁月,充满对长大的向往,什么也不懂,只知道,雨很美。你也可以来到十七岁的雨季,充满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担忧。现实和幻想从来水火不容。只有雨,能给你一个喘息的空间,洗涤一下蒙灰的心窍。来到雨中,和无忧无虑的华年告别,进行成长宣言,然后融入生活。

写景文章阅读 篇5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三峡之秋

(1)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3)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4)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5)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6)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7)这一天,正是中秋。节选自《三峡之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三峡不同时间的三峡秋天的特征,请仿照(1)(2)两段的示例,在(3)——(6)段中任选两段加以概括。(4分)第(1)段:描写了橘柚树色彩的变化和果实的清香,表现了三峡之秋的成熟。

第(2)段:描写了露水,峡风,表现了山峡秋晨的明丽。第()段:描写了,表现了。第()段:描写了,表现了。

2.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3.第(6)段对三峡山势的描绘与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中的哪些语句较为吻合,请你摘录在下列横线上。(3分)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篇6

瞬间黄昏

1夕阳的映射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风儿吹走了我一整天的烦恼,我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着。这时给以我的不是痛苦和伤悲,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悲感,这份悲感并非悲哀的感觉,它是一种无与伦比而悲壮的心情,当你向西远眺时,那熔金般的烈焰,渐渐的由绚烂归于平淡,那一瞬间,一种温馨的感觉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惬意地漫步着,步子放得那么的轻,那么的慢,似乎不愿意去打扰这醉人的黄昏。

疲惫了一整天的眼睛,在这时候,瞩目西方,只见斜阳已经衔着山巅了,残阳如血,霞云似火,给校园、树林、河流、村庄、山峦镀上了柔和的胭脂红色,周围还放射着淡淡的金光。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冬日江南景

2山沟沟里的孩子垫高脚尖伸长脖子向往天尽头的江南。江南,一个字来形容:俏;两个字,烟雨;三个字,意绵绵;四个字,碧水长天;五个字,脉脉却轻寒;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每个中国人珍藏心底的美好。我也不例外。讨厌目之所及尽是高山,厌倦道路尘土飞扬,倦听蝉鸣蛙噪,盼能去江南走一遭。结果,走了不止一遭,大学四年,至少往返了五遭。冬冬夏夏,风景或由枯木林渐变为平原雪,或由山花红紫变为柳绿桃红,或由乡野小村落变为繁华大都市。我被江南迷住了,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的还有一段小爱情。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我觉得最前面应该加两个字:“江南”,又或许江南水做的不仅是江南的女人还有江南的男人,我那男朋友便是例证,生得一副俏模样不说还细皮嫩肉,让身为女子的我颇为羡慕嫉妒恨,于是乎送他一绰号“小白脸”。细雨绵绵的时候,他喜欢打一把伞拉我坐在紫藤花架下,坐在鸟语花香里。晴光朗朗的时候,他喜欢捧一本书陪我坐在石凳上,坐在风声竹影里。然而,缘分,缘分,缘尽必分,这世上没有永恒的缘分,正如这红尘没有永恒的生命。终究是分了,我和他,那个俊俏的江南小伙子,痛过了,伤过了,哭过了,累过了,依然,他属于江南。一如凋零的爱情,我那如梦的江南远去了。

初次返回故乡,新奇与愤懑交织。新奇“鸡声茅店月”,“夕阳山外山”的风情,愤懑自此只能忆江南,再难有“鱼戏莲叶间”,“画船听雨眠”的境界了。然而,某天,意兴阑珊的我被妹妹死缠烂打拽到山脚以后,有句话在我脑海酝酿成形,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我挥臂呼喊:“山峦不输俏江南”,声音在崖壁间回荡,惊飞了喜鹊,惊动了竹林,最终隐匿进淙淙流水,消融进湛蓝天际,这感觉,真爽。

我原以为山中四时,春花烂漫,夏山如碧,秋叶丹枫,最丑当数枯槁寒冬,光秃秃,赤条条,死沉沉,冷飕飕,再怎么贬损也不分。然而,走过这一遭,我才发现那掩盖在萧条假象之下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和蓬勃生机。四季更迭,景色常新的变换之美,于水天一色的江南,无疑是一种奢侈。

青黑相间的石板坡,是很陡很光甚至微微发亮,我下意识的蹭了蹭鞋底,仿佛这么磨几下就不会打滑了。有些路段尚有枯草可拉拽,有些地方,则只能踩着前人踏出的小窝艰难行进。路的一侧杵了几个坟包,长眠于此的大概是一生耕作于此,死后便邀青山作伴的农人。终于稳稳当当站在山巅,脚下是画卷般铺展下去的,耀眼的红,是盛放的,颗粒红似火,红似血的救命粮;头顶是无线延展的,湛蓝如洗,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限和下限倏地拉长,顿觉天地浩大,浮生蝼蚁。若在江南,是万万体会不到此种妙趣的,视野只水平延伸开去。我和妹妹商量着再不走崎岖小路,只消行在盘山公路上,沥青铺路,大可优哉游哉。

这一游便是彻底改变了我对冬的歧视和对山的偏见。正如江南的白墙灰瓦融入碧水长天,乡野院落也巧妙掩映在枝枝叉叉中,与周遭的景色极为协调。黄泥糊的墙,黑瓦间或夹杂茅草沏成的屋顶,房梁上倒悬着的金黄的玉米棒子,还有一只溜走的棕色小猫或者一条白的狗,再在院门前的大树上搭一根老竹竿挂几件黑的或土黄的衣服,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家。

江南有很多桥,二十四桥,双桥,枫桥,断桥等等名胜不胜枚举,它们都是四平八稳的石拱桥,桥下的水仿佛也永远是那么四平八稳的淌着。大抵有水有人的地方便有桥。半山腰上也架起了一座桥,因为山坳里冲下来的水。两山之间也勒起了长长的铁索桥,有或烂或糟的木板铺了,手抓在铁索上,脚踩上去身子就往两边晃,连着铁索摩擦的吱妞吱妞声,生怕一个不稳栽进怒吼的波涛中,惊险又刺激。

有清泉自白石飞出,陡然泻下,冲击潭底石块,水花飞溅,再缓缓吻别摇摇欲坠的灌木,半黄半绿的芭蕉还有郁郁葱葱的松针,最终没入桥底,静静隐匿。循着水声上去有一汪寒潭,被几块胡乱挨挤着的巨大黑石围住,更添幽深清冽,据说这里曾经藏着一条黑龙,庇佑此方人丁兴旺。寂静抑或喧哗,溪涧抑或激流,山中水之美不亚于江南千顷一碧的江河湖泊。

江南多垂杨翠柳,风过处,飞花飘絮,常勾起人缠绵悱恻的情思。以前,最不屑最不忍顾的是万木枯槁的败落形状。然而,当我真正置身枯木林中时,得到的却是奋斗,是蓬勃,是死亦高大挺拔,昂扬向上的激励。枯藤缠着老树指向蓝天,树干直愣愣往上冲,树杈或曲或直,或散或收,不论何种形状都仿佛要够到天际一般。不仅如此,枯木并不都是枯黄,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灰白,有的银白。也并不都是光秃秃,有的落了半边,有的只剩几片悬在那里,还有的拽着风干的果儿摇晃。树干也是不同的。有的皲裂了,脆皮已经卷曲了,仿佛一触即落;有的光滑如洗,白的泛着银光,绿的似卷了一层青苔。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的缀在林间,昭示着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

一头黄牛站在山坡上,将嘴挨着地皮啃草,虽已下过雪,结过霜,它还是能从枯草中寻出美味的青草来。时而抬头俯瞰经过的路人,时而甩一甩长尾巴,或蹬几下蹄子,此时,嘴里一定还在细细咀嚼美餐,欢快无比,看它悠然的神情就知道了。这画面之惬意并不亚于牧童骑水牛。

我曾以为除却江南不是景,现在看来,大错特错。单是冬季山景就带给人无尽喜悦,更遑论春夏秋。我曾讨厌高山障目,现在却觉得山顶是山里人生命的支点,因望不到而奋斗不息,直至把山踩在脚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青青河边柳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晴光暖照里,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围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我喜欢在花影阑珊的日子里,轻挽丝丝缕缕的烟雨,无需撑伞,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柳色沾衣的河堤上。在一阵诗情画意的微醺中,我与清丽的梅风笛韵一起,轻轻走入一幅疏淡而工巧的水墨画,于是,音缓韵长的二月雨,淋湿了我的发梢和衣襟,而我无眠的感觉,却在黄昏的另一端,不停地寻觅——思绪萦绕的故乡。流连在小桥流水的背景里,我依稀看见,一叶扁舟,在“夹岸桃花蘸水开”的时候,轻摇一江蕴碧的春水。此时此刻,你的意象,便在我温暖的眼神里,款款凌波、含羞抽簪。入夜,我的睡梦里,蒙蒙细雨中,一定会有乌瓦粉墙、青石小巷;帘卷西窗时,也一定会有红杏绿柳、草长莺飞……

我喜欢在骤雨初歇的夏日,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清凉的柳荫里。眼前,一泓秀水,一池荷花,几只蜻蜓,交织成艳阳下一首纤丽而婉约的宋词,让人在圆荷滴露的想象中,斟满一壶闲茶,然后,斜倚东风十二阑,独自品味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和烟柳画桥上――那朵粉红的阳伞。终于,田田莲叶间鲜活的游鱼,以一段平平仄仄的韵律,写入我回肠荡气的诗行。醉眼迷离之间,我看到盛装出游的画舫,在一片不绝于耳的丝竹交响之中,摇曳一橹飘红的流水,在南宋清亮的湖光山色里,随着我手中徐徐打开的折扇,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那一阙粉香扑鼻的宋词啊,最终化作我耳畔的天籁之音——柳浪闻莺、夜半钟声……

我喜欢在暮霭沉沉的秋天,伫立在菊香淡淡的杨柳岸,用饱蘸寥落的画笔,轻轻勾勒一轴晓风残月的意境。不知道那一只楚天荡浆的兰舟,是不是还能载得动双溪的伤感和忧愁。冥色渐浓的古渡口,有谁,还在西风残照里,舞动惜别的衣袖?纵有千丝绿柳,又怎能系得住游子的漂泊和天涯的浪迹。一树低啭的蝉唱和一杯简约的黄藤酒,永远定格在《雨淋铃》潮湿的记忆里。寂寞,有时候真的可以绽开花蕊,就如江枫渔火一样,点亮你的心灯,让你在无边的思念里,享受一种巴山夜雨般细腻而甜润的孤独。参差的柳影,不一定要圆满一个“月上柳梢头”的等待,带有缺憾的情绪,也许,更深沉,更浓稠,更悠长……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一种随心随意、随缘随遇的性格,一如长堤上婆娑多姿的垂柳,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和多余的修饰。真诚地表白,可以让人敞开紧闭的心扉;自然地流露,就能诠释美的真谛;随遇而安,就能繁衍出一片又一片拢翠的浓荫。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 篇7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写景状物一般描写景物的精妙、突出,景物的特征,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章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描写了百草园的优美景色,既生动表现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字里行间又洋溢着对百草园的热爱、眷恋、深深怀念之情,更有力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一中心。又例如:朱自清的《春》具体描绘江南美景时,分别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因此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央或从中央到四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总之,这两个“不必说”是写百草园的整体,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又如:《春》描绘“春雨”图时,是按照从近到远、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顺序写的。(2)观察的先后顺序:此类文章一般按照游览的行进路线进行描写,条理清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写的。(3)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是写了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

三、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类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1)总分结构,它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如:《春》先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然后具体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最后热情赞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具有“新”“美”“力”的特点。(2)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换了,必然引起景物的变化。这类文章,文中一般都有明确的“提示语”,提示读者作者的观察点发生了变化。如《黄果树瀑布》。(3)按照时间的推移安排层次,如《观潮》一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反复赏读,品味语言

對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写景,语言就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觉。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另外,要充分认识到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恰当的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增添了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则可以增加语势,强化表达效果。例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像铺了一地金子,金黄色的稻子垂弯了腰,一阵清风吹来,一根根稻子像一个个金色的火龙,在那里摇摇摆摆。涨红了脸的高粱和玉米像哨兵一样站着,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金黄色的梨子像一个黄灯笼,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这里的柿子早已熟透了,红彤彤、亮晶晶的,就像无数个吊了蜡烛的小灯笼在闪烁。”

五、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统测下一篇:小学生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