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毕业论文(推荐10篇)
摘要: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上都还存在较大缺陷,重要原因是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本身存在着缺陷。本文从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新的发展方向、分部报告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予以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非财务信息;报表附注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管理部门等各种会计信息使用主体赖以作出各自经济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资源能否得到优化配置。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但不管外部的利益驱动力多么大,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本身设计得足够严密与合理的话,会计信息就能保证其应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相关性、可比性、审慎性都让信息使用者感到难以把握,无所适从。一个严谨、科学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科学设计。
(一)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随着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企业筹资渠道多样化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对外公布,以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的使用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供应商、客户和社会公众等。依据相关性,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主体来讲,其作用是不同的,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对他们的决策都至关重要。
(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于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它具有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但事实上目前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本身的不规范,导致了以下状况的发生:
1 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在1月1日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财政部曾经多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根据正式公告显示结果,中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许多公司故意混淆会计估计、非重大会计差错以及重大会计差错的区别,滥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准则操纵利润。
2 披露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不足,内容偏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些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同时,不同会计主体对同类经济业务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企业之间披露会计信息的偏差,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国际惯例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在国际上缺乏可比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需要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必然会对建立和完善一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提出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有许多地方与国际惯例都不符合,成为信息国际化的障碍之一。
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本身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上述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它作为一种内在的制度因素,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范,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伴随信息。在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格式过于“僵化”
会计信息采用了比较固定的格式披露,且以会计报表为主体,要求纳入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结果就导致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无法显示出来,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反映出来。例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而且必须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由于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无法反映一些新型的特殊经济业务,无法反映披露要求变化前后各期的比较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虽然有诸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但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通常不在会计期末进行即期披露。年度报告是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三)披露的会计信息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
企业的资产在报表上反跌的是历史成本,有可能与其现时价值相脱节或相背离,从而使信息失真。同样,利润表反映的也只是企业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不确定信息比以前多,却无法得到显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衍生工具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导致其相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四)内容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缺乏预测、分析类信息
目前,除了上市公司被要求在年报中披露盈利预测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要求揭示对未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信息。但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预测性的信息可能对他们进行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更为有用,而且披露中的财务分析指标相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讲较简单,可用性不大。
(五)部分内容是被人为操纵的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和会计估计的存在,导致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人为”控制的特点。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完工进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估计出来的,本身就是一种不精确信息。如果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制度给予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会导致信息质量严重下降。
三、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陷的原因
(一)制度的缺失
1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科学是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了披露什么,怎样披露,何时披露。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缺陷就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的缺陷。
随着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所以环境会计和报告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当前, 与环境会计有关的问题成为了众多研究者所讨论的一个热点。
耿建新通过分析上海证券市场中部分强污染行业的有关情况, 揭示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指出了一个上市公司完整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应包含:
(1) 环境问题及影响;
(2) 环境对策、方案;
(3) 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
相比较而言, 环境支出与环境负债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键。郑永生依据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核算资料, 结合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性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将现阶段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归为以下几类:
(1) 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2) 环境会计应披露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内容;
(3) 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
(4) 企业的环境绩效;
(5) 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李连华将环境信息界定为基本环境信息和特殊环境信息。其中基本环境信息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背景方面的环境信息、企业污染排放方面的环境信息、企业环境业绩方面的信息、与环境有关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方面的情况。企业需要披露的特殊环境信息, 是对上述基本信息的一种补充, 主要包括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及环境诉讼发生时提供给司法部门的特定信息。李永臣从会计报告的角度出发, 将企业的环境信息分为与会计信息披露无关且不需要通过企业环境会计提供的环境信息、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且需要企业其他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合作提供的环境信息以及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三部分。
从以往的研究结论以及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来看, 既有难以用会计数据表示的文字方面的信息, 又有可以用会计数据表示的信息。因此我认为对环境会计而言, 我们需要界定出定性环境信息和定量的环境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具体需要披露的内容。
2 定性环境信息
在本文中, 所谓定性环境信息就是指那些用文字来表达的环境信息。美国环境经济联盟 (CERES) 所提供的环境报告书内容揭示了期望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中包括的这类信息有:企业概况, 环境政策, 环境组织, 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保障, 公众参与责任, 环境领先与挑战等。李连华博士将环境信息划分成了基本环境信息和特殊环境信息。其中, 基本环境信息中包含的这类环境信息有:
(1) 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法律的要求;
(2) 企业的环境政策及其态度;
(3) 企业的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执行情况;
(4) 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计划, 包括环境治理计划的时间、执行计划的措施、计划要达到的目标、环境审计的实施和执行、环境信息质量保证的说明等。我国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发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中, 对企业环境信息作了必须公开和自愿公开的区分。其中包含的定性的环境信息有企业环境保护方针说明、企业环境管理方法、企业会计年度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企业获得的环保荣誉等等。
根据以上各研究, 结合我国企业环境活动的实际情况, 通过理解和归纳, 我觉得企业披露的定性环境信息具体应包括以下这些方面的信息:
(1) 企业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 如企业工作环境的具体说明、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以及重要的环保规定、主要的环保措施、污染治理及污染物利用手段、产品的承诺和评价介绍等。
(2) 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与法规等情况, 如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有关环境会计政策的披露以及报表中一些与环境会计有关的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的说明等等。
(3) 环境法规及政策的执行情况, 如社会相关制度的遵守情况、排污申报登记情况、被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事项、被列作限期治理对象的情况等。
(4) 其它信息, 如参与公益性环保活动的情况、与当地社区的关系、与其他环保组织的关系、环保计划即对环保技术的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信息等。
3 定量环境信息
3.1 环境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的出发点就是决策有用性理论, 外部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财务影响。一般来说, 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来向信息使用者们反映的。环境财务信息同样需要反映企业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影响。相对来说, 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费用对于使用者的决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来看, 并未采用专门的财务报告来对环境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 至少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有关的信息, 例如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费用及一些补充信息反映出来。这些项目具体应该披露的内容分析如下。
3.1.1 环境资产
目前,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环境资产的定义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环境资产范围的界定大到广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 小到企业环保用资产和环保费用的资本化, 有的甚至仅包括相应的流动性环保资产。但是我认为应该从资产的定义出发来界定环境资产的范围。从流动性来说, 应该分为环保固定资产和环保流动资产。环保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企业的环保工程与设备等, 其中企业用于生产环保产品的设备也包括在内;环保流动资产包括企业用于生产环保产品的原材料、企业环保基金存款, 环保费用资本化的部分等。此外, 还有环保无形资产。环保无形资产主要有企业的环境保护技术、排污权, 企业环保及环保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资本化的部分等。除了以上各类环境资产以外的部分就是其它环境资产。其它环境资产就是指除了以上一些环境资产外, 也应该归入环境资产范畴的资产。例如保持一体设施运转并发挥效用的催化剂, 企业污染防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 企业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催化物等。另外, 李连华指出了一种特殊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很有可能受到其它企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通常会向对方要求赔偿。此时收到的赔款我们也应将其包含至环境资产的范围内。
3.1.2 环境负债
按联合国ISAR的定义,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按美国EPA的定义, 环境负债是“由于过去或持续制造、使用、排放或危险排放某一特定物质, 或其他不利于环境的活动而导致的在将来支出的法定义务”。所谓环境负债, 就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事项使用环境资源或对其造成污染损害, 应承担环保社会责任的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环境负债具体应披露的内容包括:每一类重大负债项目的性质, 金额, 清偿时间和条件;当负债的金额或偿还时间很难确定时, 应对这一事实加以说明。此外, 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到环境或有负债。环境或有负债与环境负债的区别在于不确定性程度更大。对环境或有负债的确认, 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估计的能力。环境或有负债是企业环境活动所带来的重要财务影响之一, 由于其金额巨大, 如果不能对此加以确认和计量,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的判断。所以, 任何与已确认环境负债的计量有关的重大不确定性及可能后果的范围如果采用现值法作为计量的基础, 应披露对估计未来现金流出和确认环境负债起关键作用的所有假定, 包括清偿负债的现行成本的估计金额、计算负债所使用的预计长期通货膨胀率、预计清偿负债的未来成本等。
3.1.3 环境成本费用
按联合国ISAR的定义,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 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根据Rabinwitz和Murpby的观点, 企业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清理成本及遵循环境法律的成本两种。环境成本的发生有多种情况, 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对环境成本资本化和费用化进行区分。总的来看, 发生的环境成本如果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就应将其资本化, 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而对于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环境成本, 则不能将其资本化。这些成本包括:废物处理、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污染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保持和提高空气质量、发展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成本、开展环境管理的成本以及执行环境审计和风险评估的成本等等。这些成本应作为费用计入损益。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形成的罚款以及由于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 则应单独进行披露。
3.2 环境绩效信息
众所周知, 财务信息只能够反映企业部分信息, 它是十分不全面的。对于环境财务信息亦是如此。企业有大部分信息只有内部管理人员才能得知。对于这种情况, 我认为企业还需补充披露一些环境绩效信息。
环境绩效信息是除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外, 有关环境活动影响的其他方面信息。本文中, 具体指的是那些可以量化的绩效信息。量化的绩效信息可以分为用货币计量的、用实物计量的、技术指标及技术经济指标等等。这部分中量化信息有环境质量情况信息和环境污染及利用情况信息。环境质量情况信息着重于对环境影响的实物量指标, 包括:污染物质排放情况、环境资源的耗用量、有害物质的使用及保管情况、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及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例如, 对于环境资源的耗用量, 主要涉及到如水、电、煤、石油、矿物等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使用和保管情况。环境治理及污染物利用情况信息包括环保主要措施实施后的经济效果、污染治理情况比率、污染物利用情况比率、职工环保培训费等等。除此之外, 对于污染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的量化指标可以用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人、利润等来反映。这些都应该是企业环境绩效的重点。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作为环境会计核心内容之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在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的情况下, 会计实务界已进行了相应的探索。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索是发展该新领域的需要, 也是繁荣会计学的需要;进行实际经验总结, 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 开展此项研究, 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总结国内此方面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根据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既有难以用会计数据表示的文字方面的信息, 又有可以用会计数据表示的信息这一特点, 将环境会计的信息界定为定性环境信息和定量的环境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简要的探讨了其具体需要披露的内容。
摘要:随着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 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所以环境会计和报告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前, 与环境会计有关的问题成为了众多研究者讨论的一个热点。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以及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的分析, 将环境会计信息界定为定性环境信息和定量的环境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具体需要披露的内容。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息质量;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1)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格式固定化,缺乏主动性。会计信息以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披露,纳入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导致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无法反映出来。如人力资源、商誉等重要资源就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为了保护本公司利益,信息披露者基本都是被动地仅遵从会计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披露的最低标准进行信息披露,不愿进行过多地进行自愿性披露。(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真实。一是披露有关事实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母公司的汇总报表并未包含众多分支机构信息,导致分部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二是上市公司由于担心其所披露的信息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往往不及时披露重大事件,使得信息滞后性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馈价值,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要求。三是规避不利信息不利事实。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对本公司不利的信息丝毫未提,或做不详尽披露,误导广大中小投资者。(3)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不准确。一是信息披露中缺少对不确定性信息内容的披露;变化的信息也得不到及时披露,不全面完整。二是披露的基本是历史信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主要反映企业历史的经营活动,缺乏对未来情况的前瞻性。三是许多公司故意混淆会计估计、非重大会计差错以及重大会计差错的区别,滥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准则操纵利润。(4)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在国际上缺乏可比性。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必然会对建立和完善一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提出迫切需求。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局限。一是公司利益的驱动;二是公司股东的产权约束弱化;三是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2)制度的不完全。一是新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仍留有可供操作的空间;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不易划分,可能为不规范操作带来方便。三是会计准则与其他法规的不协调性。会计准则与金融、税收等其他法规因目标、趋向不同,存在相互冲突的条款。(3)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我国外部审计方面存在独立性不强、收费制度不规范、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一致及不重视舞弊审计责任等问题,使得鉴证业务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纵容了低质量甚至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控制和证券监管部门控制三个要素组成,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分立会计和管理部门,保证财务机构可以独立而不受干扰地行使本身的权利,避免联合勾通舞弊;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2)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是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规范性。目前,《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于每年7~8月份披露半年报,于1~4月披露上年度报告、于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三十日内披露季度报告。这样的时间规定过于宽松,已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更不能排除时间差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不真实性和部分选择性,为内幕交易的发生提供有机可趁的可能。证监部门应加大监管,可以加速电算化的进程,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入电子化数据平台,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与此同时,将整个证券市场的管理纳入互联网电子化分析,出台相关规定保障信息透明、公开与公平,促进投资者、上市公司及市场的合理有效运行。二是改进披露内容。虽然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强制披露的范围,也实施了分部报告的措施,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还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应将部分重要自愿性信息披露改为强制信息披露,加强其他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信息披露,从数量、种类、范围明确界定。并且,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加大了上市公司会计处理的自由度。(3)加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完善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实现从地方到中央的统一整体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监督管理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参 考 文 献
[1]贾秋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导报.2010(24)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杜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稳定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文章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
一、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的简明实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 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比较。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目的不明确。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投资者,因此不需向股东报送会计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贷款银行报送月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审计的年报。税务部门关注的是各项应纳税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关注注册资本,其需要的会计信息相对较少。这容易使得企业管理当局认为,向外提供会计报表是一项极其简单的工作。由此出发,企业对贷款银行报送会计报表必然是应付式的。
2、会计要素确认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被扭曲。中小企业的业务具有不稳定性,在目前的会计制度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的账务处理的结果,企业的损益在时间序列分布上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高,有时低。这本是客观事实,但一些企业为了让报表“好看”,人为地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进行调整。如收入下降,就减少折旧费和摊销费,或者把当期费用延后确认,以“增加”利润。
3、披露方式过于简单,银行无法获得充分的财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会计期间终了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报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相关附表和资料。但在实际工作,由于现金流量表编制难度较大,且财务软件不能直接生成,企业在平时仅仅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小企业更由于财会人员较少,水平相对较低,对会计报表项目一般没有附注,使贷款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具体财务信息。
4、部分中小企业蓄意虚假披露,骗取银行贷款。部分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而经营者对自身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过分自信,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在会计核算中有的“画饼充饥”,虚增收入;有的“寅吃卯粮”,提前入账;有的“父债子还”,抬高存货成本;有的“偷梁换柱”,将费用资产化。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但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而且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简便有效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机制的探索如下:(1)中小企业信息适当公开。中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3)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 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4)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袁清波
中国企业界,数月最多的当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对于这样二种状况,我国会计实务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颇有微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一点看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在其规模、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形式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这些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截然不同。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在国家对民间兴办企业的鼓励下;才大批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兴起的及国有改组后的中小企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密切相关。这些企业财力有限,融资能力低,控制风险能力不足,从而面临的持续经营的风险较大企业为大。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诞生最快,倒闭也最快的企业群体。这便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的内部信息的需求上。比如帮助企业的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费用结构等,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能防范企业的持续经营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来讲,纳税是中外企业会计的主要动机。目前,国家逐渐退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税收征管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而言,由于公司经常备有两套账,一套按照外**公司的会计制度编制,另一套主要是为了向国内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纳税在会计核算中的主导作用都与国内小企业完全相同。
在企业上市方面向国有大企业倾斜,上市成本过分高昂,以及种种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限于资信条件和资本运作能力,通常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一般只能寻求间接融资,银行资金几乎是企业生存的主命脉。因此银行也是这类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银行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信贷进行监督。当然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有抵押或担保,从而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便会相对较低。
2.中小企业会计机构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合规范,有的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的中小企业,一般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
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的使用者素质一样,一向为学术界所垢病,这一头一尾的知识约束,历来是我们进行会计改革所考虑的重要参数。根据财政部1994年的统计,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共1200万,其中国有单位会计人员451万,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99万,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650万。国有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550万)的学历分布如下表:&n
摘要: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生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
关键词: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效益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分析归集,得出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等信息使用者使用的智力成果。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也要发生成本。其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提供和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要花费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当企业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多样时,成本费用在不同产品中的分配计算相应也会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其人工成本会更高。
成本会计信息最终要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编制人员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成本信息,会产生人工费用。
(2)诉讼成本。企业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若误导了使用者,就会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的起诉,因而会产生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3)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可以不同于对外报送的数据,对外报送的数据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归集信息,而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管理人员可以按管理目标来归集。管理人员选择归集方式带有一定主观性,当确定按一种成本归集方式而放弃其他方式时,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
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是会计人员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分析各项会计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经理人员采取措施,调整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对差异的原因分析不清,会影响经理人员对生产成本的正确评价,从而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4)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产生效益
借助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能更好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益,成本会计信息产生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
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符合质量标准的劳动资料、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收效甚微。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降低。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在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此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点对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瓶颈资源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需要更充分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评估公司的价值或对企业进行决策。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股权分散化;股权集中度
0.引言
从1980年联合国会议首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从以前的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全球被所有领域承认且普遍推广的实际理论。在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又出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背景中出现的[1]。然而,环境会计作为一门刚出现的学科,在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以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全世界所注意。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建议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大概十多年努力,中国目前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得到了非常耀眼的成就[2]。
1.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较少
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里只有30%前后的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只是披露一小部分环境会计信息。跟其他行业比较来看,重污染企业例如印刷造纸、生物制药燃料、煤矿等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比例很高,一般可到50%-80%,表现了这种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技术业的信息披露比例为最小的,在05年是0%,06年也仅仅是3.23%。针对这么悬殊的对比可知,目前中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主要是重污染行业,而行业的整体针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度依旧不是很高[3]。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过于狭隘
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最多的使用者是中国政府部门,比较其他的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等会计报表利用者使用率要高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服务的对象为了整治环境污染,导致环境会计信息的出现只是为了进行统计,并没有发挥境会计信息在经济上的作用,从而本末倒置[4]。所以由于只有政府部门才是企业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此其他使用者针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则容易被省略,由于企业在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导致披露对象存在狭义,导致不能够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所有的信息价值。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单一
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不单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披露的主要形式一般有在内部工作会议记录以及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做的文字表述,环境会计信息并不是一个公众的资源[5],而仅仅被当作成作为企业里面的信息。因此单一的用文字性说明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的表示一系列环境技术与货币指标之间的关系。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阐述上面中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监管部门对企业如何披露环境以及是否披露会计信息没有强硬制约;另一方面,应为披露奖励体制不健全,企业本身缺少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最后债权人、股东、政府以及社会公众这些利益相关者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明显不够;加上中国环境会计制度在核算以及计算技术里比较落后,缺少依靠性和比较性。
3.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
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可以帮中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增加司法上的保护,真正能够有法可依;然而健全环境会计有关会计准则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专业化纵向发展很有帮助,对于发展规范准绳的现实意义很有帮助,能够有章可循。
二、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由于当前中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企业本身披露的主动性很低,改变中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首先推荐从上市公司作为开始。因为上市公司对比那些还没有上市的公司来说,企业总体规模大、内部会计计算体系还算健全、公司内部的会计师的个人素质占有很大优势,对于很好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增强了不错的理论前提;同样上市公司属于公众组织,得到了社会监督非常严格,拥有很多的社会责任,加强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本身树立不错的外部形象很重要。另一方面企业本身被监督时应该增强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等能力,这样能够很好的增加公司绩效。而且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企业是否可以增加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能够干扰到以后是否可以把上市公司的经验进行推广,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到类似的小中型企业。
三、规范环境会计报告形式
规范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形式主要包括:在世界范围内被大众认可以及发展的编制自己的环境会计报告书,利用比较详细的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一般适合在环境问题不太突出的企业的现有会计报告加以补充和改进;一般利用附表和主表的形式,对目前会计报告没有包括的一些部分给出单独披露。
4.结语
目前为止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的注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针对能够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增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理论以及实务研究有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在环境会计这个领域依旧在刚开始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说是间接类型的环境信息管理方式,能够很大的提高污染控制的改革能力。然而随着一些国家接着加深进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显著的提升,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制度和理论研究的完善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8,(4):30-33.
[2]李冀,程圣训.国外环境会计发展概述[J].现代会计,2005,(6):25-27.
[3]李淑平,张央央.中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比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9):27-31.
[4]李心合等.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2,(1):12-15.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信息披露模式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能规范企业的财务,又能有效满足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需求。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我国企业也在逐步考虑低碳要素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影响,从而需要对低碳会计要素引发的企业财务变化一并予以披露。
一、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只在逐步推行,而对于低碳信息的披露就更是遵循着自愿披露的原则,国家还没有出行相关的法律政策来督促企业披露其低碳信息。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会计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在追寻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从而在财务核算中添加低碳要素引起的财务变动信息,对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而言,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低碳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二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企业充分披露其低碳信息还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例如,政府部门需要了解企业的低碳会计实施情况,从而来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做准备;投资者也需要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包括低碳信息,因为一个企业对外的形象宣传是投资者考虑是否投资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宣传是否相符,投资者只能从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如果一个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入低碳会计,大力发展低碳事业,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表明该企业能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相关金融机构为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也需要了解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因为企业的低碳成本和费用会构成企业的偿债风险等。所以说,企业披露其低碳信息是必要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低碳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一样,分为六个基本要素:低碳资产、低碳负债、低碳权益、低碳收入、低碳费用和低碳利润。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也应当从这六个方面来披露企业的低碳信息。例如,在低碳资产方面,企业应该披露企业购买的相关环保设备、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需要消耗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低碳包装用到的特殊包装物、专设低碳管理部门日常所耗用的材料等的价值。在低碳负债方面,企业可能因为碳排放而应交未交的碳税或政府的罚金等也应该予以披露。在低碳权益方面,企业应该披露环保机构拨发的环保基金等。在低碳收入方面,政府给予企业的低碳补贴或企业因出售低碳资产等形成的收入都属于低碳收入。在低碳费用方面,有关低碳资产的折旧或日常维护所需要的费用都应计入其中,从而得出企业的低碳利润。
四、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在低碳会计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低碳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对这些影响予以披露,但是究竟如何披露这些低碳会计信息,本文现提出如下两种模式。
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设低碳会计项目,在报表附注中增加披露诸如低碳能源的市场变动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充分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例如,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中添列相关低碳资产科目,如低碳设备或低碳技术等。在负债中添加低碳负债,如长期低碳借款、应交碳罚款、碳预计负债等。在所有者权益中添加低碳权益,如低碳资本、低碳基金等科目。相应地,在利润表中也添加低碳收入科目(如低碳补贴)和低碳费用(如维护低碳设备所需的费用)从而得出企业的低碳利润。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里也要考虑低碳科目变化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如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里添加政府给予的低碳补贴、出售低碳资产获得的收益、国家颁发的低碳贡献奖金、政府所发环保补助、税收减免收益、支付的低碳罚款支出、污染赔偿费、碳税、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添加处置低碳资产等收回的现金、购买低碳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等;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添加借款引进低碳设备等碳资产所收到的现金流入、偿还购买碳资产所借款项及借款费用化利息等现金支出等科目。
二是单独制作有关低碳会计项目的资产负债表、利潤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作为传统财务报表的补充。参照传统的财务报表来设计低碳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在低碳资产中通过设置低碳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有偿取得的碳排放权)、存货(如低碳材料)、低碳固定资产(如低碳设备)、低碳无形资产(如低碳技术)和长期待摊费用(如低碳耗费)等资产科目,设置应交碳罚款、应交碳负债和碳预计负债等负债科目,同时设置低碳资本、低碳基金、低碳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碳利润科目来制作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
在低碳利润表中设置低碳收入(如碳补贴、碳排放出售利得等)、低碳费用(如低碳罚款支出或者为维护低碳设备而发生的费用)等科目,从而得到低碳收益。
除了上述能在财务报表里反映的货币信息外,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中还包括许多非定量、非指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能用以上两种方式来披露。对于这些不能量化的低碳信息,应该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加以报告。
低碳情况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的低碳环境、方针政策、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若存在超标排放,说明排放浓度、排放标准、超标原因和环保整改措施。二是与低碳负债、低碳成本等有关的确认和计量政策及采用的计量基础。三是放权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购买碳排放权的目的、碳排放权的货币价值和交易指标数量及价格确认方法、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变动情况。四是依法缴纳排污费的情况。五是碳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等。
五、关于低碳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是财政部门要尽快制定低碳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来规范低碳经济下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是相关立法部门应要尽快制定针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约束相关企业节能减排,履行企业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企业都是根据自愿原则来披露自身的低碳信息,所以有些企业担心自身局部利益受损或考虑披露成本过高而不愿披露。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强制企业执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
三是国家要鼓励企业对低碳科研创新的投资。如果企业积极实施低碳会计,国家应该给予相关补助来鼓励企业的低碳会计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的理论体系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1999(04).
[2]李连华,丁庭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1(01).
[3]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之友,2011(12).
[4]AnsKolk,DavidLevy,JonatanPinkse. Corporate Response in an Emerg ing Climate Regime: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mmensuration of Carbon Disclosure[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04).
[5]BebbingtonJ,CarlosL.Carbon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0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必要性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报告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68-01
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由于各国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以及划分企业规模的侧重目标有别,因此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主要是从规模形态上来进行划分。定量界定一般是三个因素:实收资本、企业职工人数和一定时期的经营额。定性界定的标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在同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
2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的简明实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比较。
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4 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研究依据
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揭示是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或准则、制度的规定,对不同类型或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安排。(1)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在理财的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与管理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别,其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比较简洁、单一、总括的会计信息就足以满足他们的决策需要。(2)重要性原则的要求。有必要从中小企业信息使用者出发,研究哪些会计信息对他们来说是真正重要的,将它们从众多的会计信息中分离出来,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3)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从会计信息需求方来看,在这样的情形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编制的财务报告却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他们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的难度。(4)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不应该以片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可比性原则,实际上将一家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与一家仅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放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5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但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而且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简便有效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机制的探索如下:(1)中小企业信息适当公开。中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3)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4)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丽春.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设想[J].财会,2004,(9).
[2] 赵璇,陆蓓.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商业经济,2004,(9).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长期以来,企业的目标一直局限于“利益最大化”这一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经济已逐步融于世界经济之中,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食品安全等。如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成为当今会计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知道,会计的职能是对经济进行反映和监督,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必将要求我们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会计模式——社会责任会计。而企业作为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主体,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正是基于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强烈要求而产生的。
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
早些年我国社会责任报告(CSR)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人意。自2006年起仅限于大型企业,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已有好转,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披露模式角度考虑,一些上市公司和少数实力较强的公司采用独立的报告模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国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做到如此,绝大多数的企业仅仅是在财务报告的某些报表项目和附注中可以体现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信息使用者通过这些零散的数据去了解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势必会造成很多的误解或忽视某些信息。比较常见的披露工具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基本财务报告、公司网站。显然这种披露方式不足以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的要求。纵然企业多数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而独立模式始终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想披露模式,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独立披露模式都是可借鉴的选择。
(二)从披露内容角度来看,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实务则更是在逐渐摸索之中。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以非会计基础的信息为主,仅辅以少量会计基础的信息。大量的文字叙述充斥在报告之中,使报告使用者眼花缭乱,无法抓住重点以分析决策,甚至会干扰决策,因此并不能达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就失去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意义。
(三)从披露目的角度来看,可将独立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单的分成三类:一类是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实力为目的;其二是在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鼓励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之后,为适应利益相关者需求而编制;第三则是二者兼而有之。例如,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满篇皆是赞美之词而只字未提不足之处。
鉴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起步较晚,鉴于社会责任会计自身所具有社会性、间接性、模糊性等特点,其与传统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核算披露均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某些环境责任成本,无法应用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属性和计量方法,其计量结果不能令人信服。
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来源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企业界、社会群众的整体。首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企业把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而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深入,这种思维的弊端逐渐显现:企业无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势必会造成无谓的损失,同时也因过分逐利而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舞弊。
法律制度不健全。国外已经颁布了诸多法律来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我国虽已制定了《产品质量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等,并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要求或提倡披露某些社会责任信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国家并没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二、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针对以上种种不足,我国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并进行披露方法上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1、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
(1)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应该编制增值表,增值表主要反映新增价值在业主、债权人、职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情况,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所以增值表是站在职工、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相关利益集团的共同立场上,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向社会提供福利的信息。对于该信息,企业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披露,可以采用定量的有: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支持教育和慈善事业,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等。对于不能采取定量的,特别是对失业者,残疾人等提供便利的就业方式,可以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并用文字叙述说明企业向社区提供的福利。
(3)环境信息。在现有信息的条件下对环境信息加以适当的披露,环境信息中,不能用货币记录的其他会计信息应以文字叙述的方法予以披露。
(4)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的信息。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以及售后服务的信息,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并及时以数字化信息向大众公布,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对产品的特点、产品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披露,使报表使用者更直观,清晰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2、构建我国可行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相结合的方法,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确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尽可能与社会收益相匹配;加快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综上所述,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已经成了会计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无论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还是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披露原理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于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阳秋林. 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J]. 当代财经,2005(06).
[2]吴迪,李维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3(02).
[3]李建辉.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02).
作者简介:肖芳芳(1988-),女,汉族,河南新县人,硕士,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探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探析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01-14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析的论文12-17
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01-11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07-26
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探析12-29
万科房地产企业的低成本战略探析11-22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探析06-09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探析论文12-26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税收流失探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