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材料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 篇1

6月29日上午,我局环境监察人员业务知识考试在环保局

会议室顺利进行。此次考核题目由市监察支队专家提供,由区环保局监察办公室组织选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局环境监察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创建一支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环境执法队伍。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环保新形势、新任

务需要,创建学习型、素质型、服务型机关。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年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监察人员学习计划和考核制度,明确了学习内容: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切实提高环境监察工作水平做好根本保障。

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根据“依法行政、保护环境、诚信为民、服务高效”质量方

针,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使执法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牢固树立做好环保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做到在思想上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动摇,工作上保护环境意识不放松,作风上真抓实干不松懈。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的加强,努力把我县的环境监察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环境监察队伍。

二、采取多层次、多种类、多方式的学习制度,全面提升执

法水平。

1、制定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制度

每周五定为业务学习日,重点学习国家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如修订后《水污染防治法》、《固废法》等。通过新旧法津、法规的对比学习等,使全体监察人员对一些模糊不清和不易把握概念认识更加清晰,进一步拓宽监察人员的知识视野、扩大知识总量、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技能。

2、利用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开展多种行业业务培训

在今年专项行动工作中,开展集体进行培训,重点学习各种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工艺流程、现场设备检查、操作使用方法等专业知识,从而使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起到监管效果,提高了强化执法和引导守法相结合的作用。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注重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提高企业环保行为自律水平,推动企业承担环保责任。

3、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察工作需要,根据监察工作实际要求,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现场执法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执法经验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卷宗审查等研讨,对执法工作中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进行深入研讨,同时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做好环境监察工作的基础,是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察工作需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履行环境监察职

业务学习材料 篇2

一要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的基本理念。会计业务学习是干好会计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履行会计管理职责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坚持已有的会计业务学习理念, 又要把握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 积极树立善于学习、善于运用、善于创新的新理念。只有全体会计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常态化, 成为学习型会计工作者, 会计管理机构才能成为学习型会计管理机构, 各项会计管理工作才能进入正常状态。由于个性、心理、水平、阅历、感受、位置、追求和生活环境不同, 各个会计工作者对会计业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会计业务学习中既要注意广泛性, 又要注意层次性;既学习外地的先进典型, 也宣传身边的学习模范。在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理念上要把握四点:一是引导会计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 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二是引导会计工作者自觉接受业务培训, 走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三是引导会计工作者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四是引导会计工作者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由于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构成以及承担的任务等不完全相同, 因而会计业务学习的内容、深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应从实际出发, 着眼于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凝聚会计力量、推动会计发展, 不断提升会计工作者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会计业务学习成为会计工作者的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同时, 教育广大会计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和全程学习的理念, 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 时时是学习之机, 处处是学习之地的良好社会氛围;牢固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理念, 讲究实效、学以立德、学以求真、学以致用, 不断在会计业务学习中认识会计规律、谋求会计发展、规范会计行为, 防范会计风险, 使会计业务学习真正成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

二要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的方法途径。掌握好的会计业务学习方法, 能够使会计业务学习事半功倍, 激发会计业务学习的更大动力与热情。在改进和创新会计业务学习方法上, 应遵循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资源全球化、学习行为个性化、学习环境虚拟化的趋势, 采取主动式学习、研讨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网络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等形式, 搭建学习交流、碰撞融合的平台。在会计法规的学习贯彻上, 坚持注重大力宣传与营造气氛、督促检查相结合。各会计管理机构可以本辖区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点, 采取悬挂横幅、喷绘硬标、散发传单、播放录音等形式, 宣传贯彻《会计法》。在会计业务知识学习上, 坚持注重业务培训与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相结合。督促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活动, 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会计培训班, 组织会计工作者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陕西省会计管理条例》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读本》和新制度、新准则等, 并要求会计工作者学习政治理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可以按季度组织会计业务学习大讨论, 交流学习经验, 创新学习方式, 使每名会计工作者都能够真学、真懂、真用, 有效地巩固会计业务学习的成果。还可以对会计工作者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对会计工作者承担的任务进行深入研究, 对会计工作者活动特点进行细致分类。随着时代条件、经济结构、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工作人员在继续坚持运用好过去组织会计业务学习的有效做法的同时, 要立足新的实际,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会计业务学习的特点规律, 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努力使学习型会计管理机构建设体现时代特点, 贴近会计工作者需求, 产生实际成效。

三要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的制度机制。制度是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创新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会计业务学习制度和机制, 是将会计业务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的关键。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成功的会计业务学习经验与做法的同时, 及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力求形成完善的会计业务学习制度体系。一是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学习考勤制度, 夯实责任, 搞好组织管理。全体会计工作者依照学习安排, 准时签到, 按时参加业务学习。凡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勤的同志都要说明原因, 把课补上, 在业务学习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二是创新会计业务学习督查督学机制, 建立审阅笔记制度。定期对会计工作者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 由会计业务主管每季度审阅一次会计业务学习笔记, 核实学习篇目和笔记字数, 指出不足之处, 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由会计局主要负责人每半年对全体参学人员的笔记阅评一次, 写出评语。三是创新会计业务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将学习纳入会计管理工作综合考评体系, 作为民主评议会计工作者、综合考核评价会计管理机构班子的重要内容, 按百分制细化、量化学习指标, 制定具体的考评办法, 定期进行会计业务学习考核, 逐步建立完善会计工作者学习培训档案。四是创新会计业务学习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奖优罚劣制度。研究制定一套“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和办法, 结合考核情况, 对会计业务学习好的重奖, 对会计业务学习差的警示, 限期整改提高。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潜能。同时, 会计管理机构还要在加强学习阵地的硬件、软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为会计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五是创新会计业务学习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述学调研制度。还要继续坚持好会计业务轮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制度机制, 不断创新问学考学机制, 严格执行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技能演练等各项规定, 将会计业务学习的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切实加强对会计工作者个人业务学习情况的监督检查, 通过会计业务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进一步提高会计业务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确保各项会计制度得到长期和有效的执行。

加强业务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篇3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新的增长点

1.加强教学教研,增强研究工作的效果。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推动作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努力加强教师自我研修工作,重视教学的相互研究和交流,促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重视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新的局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全面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推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要分学科、分课程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并实现对新授的课型、复习的课型、讲评的课型的差异化处理,并逐渐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并进行研究和改革,创造出自主高效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要进行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创新,并进行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重视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了解并提高学习的质量。

3.加强科研兴校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认真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育教学常规质量的管理,并在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落实教育教学管理,重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并重视计划的全面落实,重视成立计划指导小组,加强对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方案的落实,进行定期的指导和检查,教师还要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加强教学和研究的结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重视队伍保证和奖励机制的保证。

4.教师要加强自我提升,重视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要加强参观学习,参加研讨活动,并开展公开课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能力,发挥自我提升的能力,组织开展上汇报课的活动、新课程改革的活动、教育教学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重视教师自我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培训等活动,帮助并促进自我业务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业务经验学习,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重视自我学习,并广泛学习外界的经验,学习优秀学校的方案,并重视推广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学习,逐篇学习优秀学校的管理经验,集中观看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录像,边看边讲解,并重视新教材的培训机会,认真观摩学习先进的经验,并组织学习经验汇报会,认真学习专题的报告,参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培训,并重视先学习后教学,进行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化,并完善操作程序,为教师能够实施好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还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学习,开展讨论,并围绕教学问题,写教学心得,并总结出教学的认识和收获,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认真自我学习,反复学习,并切实掌握学习的经验,提高自我学习的水平。

三、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逐渐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创造喜欢学习、学会学习的环境,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收获积极的效果。

1.加强分层教学,实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的发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矛盾,教师要突破教育教学的难题,摸索出以学定教、分层学习、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的教学的思路,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2.学会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平等参

与学习。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感悟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学会自我发展。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要充分读书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参与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

3.逐渐强化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要优化学习方法,进行教师自我教育,进行自我宏观调控,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得更加优秀,教师还要照顾到教育均衡,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主动成长,实现自我发展,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的自我拓展能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教师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不断创造机遇,迎接挑战,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求真求实,开拓创新,保持教学的热情,并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的成绩。

业务学习材料 篇4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1

我透过一学期的业务理论学习,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我的学习体会:

幼儿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与条件,透过幼儿自主的创设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力求在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作好铺垫,充分发觉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资料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一样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最终透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务必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证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我更应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水平,透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我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2

20__年,经过认真细致地学习业务知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业务本事和水平有不一样层次的提高。“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我的职责。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进取探究,以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仅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我的科研意识,把自我的课堂、班级当成自我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须能使自我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

我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我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构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的认识和本事,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活力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活力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仅有经过教师活力演绎的情境教学,才是一个展现自身智慧性行动本事的平台,所表现出的机智也越光彩夺目。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职责,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下头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我的收获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本事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我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忙的。此刻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当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我的不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忙,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应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我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我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期望,而教师则是托起期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我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职责,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3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并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联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透过教师业务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务必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务必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完美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务必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职责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忙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用心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并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个性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我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务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4

任教多年来,经历的培训、听课、学习也不少。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用心开展各类业务学习活动,并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给了我们数学教师很好的业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我在教学上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可是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坚信自我是有所收获的。这样些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方是我透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透过几天的专业学习,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仅是理解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为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思想,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潜质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正因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潜质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潜质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透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期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忙学生真正明白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坚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潜质。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那里,我突然感到自我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发奋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潜质、课堂教学潜质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刻和精力,发奋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坚信透过自我的不断发奋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总之,透过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我的业务水平,争取让自我不断提高。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5

新学期未正式上课,学校就已经在8月23日至24日在7楼报告厅举办了全校专兼职教师业务培训。这对于学校提出的教育质量管理年来讲,意义深远重大。全体教积工倍感这一场培训和学习是多么的及时,多么的激扬斗志。首先在23日,来自河南教育学院的王献芝教授为全体专兼职教师做了“怎样做一名优秀中职教师”的主题讲座。午时教学部在金新生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热烈的讨论,何海性校长亲莅会场,聆听大家的心声及呐喊,并做出重要的批示和总结。在次日24号的培训中,石德华副校长针对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明确目标和整改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速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并就本学期教学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午时也进行了教学部的研讨及座谈,大家颇感压力与重担,但无畏无惧,愿同心戮力共创信息技术教学部的辉煌,同创财经学校的灿烂的明天。

这场及时雨的培训,即剖析了自我,又着力提高了我校专兼职教师的业务本事和思想素质;即务实的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又十分恳切的让全体专兼职教师意识到学校的危机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荣辱意识。相信全体专兼职教师受益菲浅,必定信心十足,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学期地到来。

经过本次培训,个人体会有三点:

一、经过王教授深刻又浅显易懂的讲解,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认知上有了新一步的提高。

“合格称职的教师已经努力在做,但优秀的教师仍需要经过不断完善自我,仅有用一生一世去做、重复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应当首先忠于自我的事业,热爱自我的职业。把这些当成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树立一种甘人为梯的孺子牛精神;铸就自我一身的渊博学识教书育人。这些我在会上听到的热情讲演,混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王教授甚至从教案的撰写到中职生的心理生理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听过之后,心中原有太多不解,一听太多赞许,细细咂味,体会甚深。也深感自我诸多不足。

感受王教授最多的认同,就是备课。“精心备课是创造教学美的平台”,“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编制教案有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和教学上的提高”简单的话语但道出了上课的真谛,以前总是觉得课程来年还上,一本教案甚至用上三个学期,王讲授讲到,教案能够在假期进行整理,新的资料进行更替,出彩的课堂进行总结,常写才能常新,篇篇才能出新意。写教案绝非一项工作,而是规范课堂,保证一节课有效实施的根本所在。这也许就是王教授所讲的一种精神。

同时教授还提到教师授课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真的也是很中肯的提出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师上课应当有自我的特点,应当有自我的特色,应当有自我的专业特长,吸引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教育是双边的一个过程,但中职教学也许更适合于教师教和学生跟着学的这种模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次教学,讲出自我的特色,让学生易懂、活学、实用。这是我下去必须要再认真总结的问题所在。

二、就石德华副校长提出的关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及学期工作,结合部门和个人实际感触颇深。

学校能够长期高速发展有赖于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有赖于高效的管理机制、有赖于精诚合作的团队前行,而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不是一个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工作,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常规工作。经过教学评估,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并修正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生成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供给数据依据。学校的评估工作,总是让教师们恶补海量的数据,其实这些表格数据平时都有,为什么非要有评估的时候再准备呢?疏于制度化档案化的管理也许很渺小,关键在于人的本身,懒性也许是凡事走向末端的必然所在,档案化的管理是一个经常性、日常性的事务,留心留意周整理,月归档,年标注总结,自然所有教学档案完整。

新学期的伊始,教学质量年的提出,对所有教职工来讲是一个战斗号角的吹响,在生源下降,招生困难的情景下,保证生源的不流失,就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一个强硬要求,仅有课堂精彩,学校生活丰富,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就业市场广阔,毕业高校有望,才能留住学生,才能不流失。在部门主任金新生同志的带领下,大家进取对专业、对学科建设提出很多想法提议,大家众议纷纷,本着对学校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认真态度,为专业,为招生,为学科,为学生就业出谋献策。由此能够看出大家的心境是颇切的,大家的心是热枕的,大家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共同的。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职业,石校长布置的新学期工作计划更令人心神俱振。部门主任金新生同时也对部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布置,要求大家几个方面:技能大赛为首位,课堂教学为次位,教案教纲教学计划再次,教改等问题一一讲述。大家认清方向,整改思路,齐心并进,相信在部门主任的领导下,必须能够把信息技术教学部的工作扎实稳妥推进,顺利完成学年的工作计划。

三、就新学期伊始,教师培训的契机,认直整改以前的错误与恶习,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端正思想放松心境大步前行。

教学是一件枯燥又趣味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正如我部室丁云霞教师所讲“认真授课,无愧于心”。这次教师培训是对我们专兼职教师一个心灵上的洗涤。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上的一些诱惑的确在阻碍和困扰着我们年青教师,看到同学们个个豪宅豪车,自我仍然艰辛的拿着自我的三千元,王教授所讲,真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定位和认识,一身正气是为师之本,一表人才、一笔好字、一口好活是为师之基。王教授教育大家让大家成为学生的榜样,正如王教授的标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很多问题是耐人寻味,值得深入思考的。金主任教育我们紧贴学校领导工作思路,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此刻的教师应当狠抓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防微杜渐,对于一些社会的不良恶瘤,不得滋生于财经的圣土。同时自我也深刻体会意识到,既然把教育当成事业,站好三尺讲台,讲书授课无愧于心,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既然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就必须做好做精。当然在热烈的部门讨论中,大家讲到了,和学生的沟通以及教法的更新都有很好的见解,我也汲取了这些教师探讨的一些真意切会。

自我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自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在思想上把每一节课时都当成一个任务,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份价值。功利心,虚容心迷惑了心智,把社会上的攀比以及一颗不稳不安的心迷失了。经过这一堂春风化雨的培训,深深的感触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激发我无穷的斗志,我此刻身处一个新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工作,进取配合协助部门领导开展部门工作,做好教学工作,掌握一些好的新有教学方法,进取向老教师学习,进取向前辈取经,和学生做朋友,吃透教材,研究教材,撰写教案。课余进取研究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设置、就业市场分析,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社科联的一些课题课研。

当然一切的行动止步于空谈,求真务实,立本创新应做为本学期的座右铭,时刻谨记何海性校长在我部门研讨时指出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思路和着眼点,整理并汇总大家的讨论意见,用真实、务实、切实、夯实的工作作风为部门为专业为学校贡献自我的力量。

对于今后的工作思路也有三点思考:

一、对于计算机专业生源规模的日渐下滑找寻解决思路和办法。

如何改变这个重点专业的窘态,既然已经构成这个师生比的倒挂,不能让这种态势蔓延持续,即要扼制这种势头又要进取从源头各个渠道进行招生和防止学生的流失。何校长及部室主任同时要求我们认真熟思,认真细考。

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体系建设及课程设置下一步的对策研究。

计算机专业目前现有的是否贴近市场需求,是否就业有保障进行广泛调研,并做出数字的统计报告,在现有师资及实验实训场地的基础上,如何开展偏理工科的计算机专业,使现有的软实力的基础上加上电加上硬实力的渗透,这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设身处地,即为学校着想也为自我着想,进取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广求门路,为专业为学生供给保障。

三、计算机专业其独立性已经减弱,学科交叉纵横已经演变成附属专业,如何立足现状使其仍有专业份额做功夫。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篇5

小学数学要注重长远与长效

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着眼点很多。要想理出头绪、抓住重点,“放眼长远、注重长效”最重要。

放眼长远是核心

长远是就目标而言。无论一个人长大以后在不在数学领域内学习或工作,通过数学学习习得的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运用工具的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程虽然与高考、就业一类的目标相距尚远,但却是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当具有立足长远、放眼长远的功能。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挥之不去,以缺少节制的“又对、又快、又准”为标志的评价体系,仍在压抑着学生本应生机勃勃的活力。数学多半只在考试中露峥嵘,生活里看不到,工作中用不上,一旦不用考了便会就此再见。这样的数学谈何长远?

毫无疑问,数学大有用场。但数学教育有没有长远眼光将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培育兴趣、应用、应变、自信、求实、责任、想象和创造的环境。我们是不是摆脱了题型教育、考试教育的束缚,是不是给过孩子自己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想一想、试一试,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师的理解,或是书本上的某个模式去照抄照搬。这些都关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数学教育是数学的教育,离不开作为科学的数学。不少前辈一再强调,学数学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就要经得起枯燥和抽象的考验。这对专业数学工作者毋庸置疑,但将这样的主张贯之于小学则基本是谬误。板着面孔、与枯燥寂寞相伴的数学难以走进孩子的心灵。

注重长效是关键

小学数学的长远目标能否落实,关键是要为长效提供支撑。

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特别热衷的课题。有效教学指教学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匹配程度高。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依时间考量,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同时,眼前和长远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那短效与长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方面,没有一次次短效的磨炼和积累,长效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某些需要通过高强度、高密度训练才能记住并掌握的定义、定理、公式、算法,注定在人们心里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白天学过的内容,晚上没带书可能就想不起来。然而,探索、发现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积淀,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体会倒可能会长远留存。这样的经历多了,积累也就多了,不经意间,往往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与数学有关的见解,或者说是思路。这些都能长久地驻留在学生心中,并能在一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派上用场,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漠视“探索发现那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的数学教学,收获的多半是短效,而得来得快、忘得也快的教学大体上是无效的。

因此,短效虽然易得,但长效更是关键,短效要为长效服务,要以长效为目标。一方面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实在在地纳入有效教学的视野。同时,对以密集型、机械性、速率式、硬指标为特征的教学策略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举“测量”为例。当学生认识了角之后,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角,比较大小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测量成为定量认识角的主题,包括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度量单位。小学阶段“单位”的重心在理解和具体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像掂一掂500克一袋的盐、摸一摸0.4平方米的桌面有多大,量量自己有多高,等等。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数学味儿”的举动,都是感受和理解单位时不可或缺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源自人类通过不同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这里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空间。在教学上下点功夫,能帮助学生认识单位的标准作用和平台作用,懂得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知道如何在估计与精确之间作出选择,逐步认识到数学为什么需要抽象,等等,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接近和发现数学的本质,都与长效联系在一起。二是“量”,即如何实测的问题。教学的重心应当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从“真刀真枪”的问题开始,通过鼓励学生使用自创的工具和单位,逐步导向规范的工具和单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摸索测量的方法,逐步从不那么正规的测量单位和方法一步步接近直至能够达到科学的测量。测量课应当是用一连串的“为什么”串起来的“发现”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应当伴随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归纳与整理。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量,还要知道量的方法从哪里来,知道书本上的测量对象和生活中的测量对象的关系,知道测量的意义。

如果小学阶段仅仅把测量处理成照本宣科的技能教学,只是采取多快好省、照抄照搬、纸上谈兵的方式灌输和训练,就可能浪费了这一题材的教育价值。如果因为测量不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而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结果就更可怕。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明显地敬而远之,学习数学的目的越来越趋于实际,多半与此有关。

小学阶段的测量,不是单纯的技能培养与训练,而是一块为学生探索与发现准备的沃土。它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手去发现与认识世界的机会,它能自然地沟通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能把学生探索的目光从书本、教室引向生活、社会,能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动手机会,让他们“真刀真枪”地解决几个真正的问题。不仅是测量,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许多技能,多半会随着儿童的成长淡淡隐去,而伴随着一连串“为什么”发现的规律、道理和方法倒有可能长久留存,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本领。

放眼长远、注重长效能否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关系到新课程推进的质量。当前数学教学中哪些是要改的,哪些是值得留的,哪些是该适可而止的,哪些是该着力推进的,这一切都将建基于教师的见识和视野,决定着新课程的主张能否践行。

学习时间:3.15 主讲人:肖静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别让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

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目标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牢固程度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引导着师生对知识的单一追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严谨且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经常被教师们分解为一道道数学题,解题成了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解题成了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

理论上,所有人都知道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远不只是掌握知识和解题那么简单。然而,具体到教学一线,教师们总希望能抓住一些有形的、易于测量的东西来操作。于是,解题成了一线教师教学评价的抓手。的确,面对一道数学题,学生能否调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可以折射出学生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灵活调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也表现为数学能力。于是,解题就成了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尺,学校也通过编写试卷,让学生解答批量的数学题来呈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检验教师的教学。

说到底,还是评价的导向在起决定作用。如果高考的影响力及其指挥棒的作用、考试评价的方式一天不改变,教师和学生们追逐成绩、把解题能力当作数学教学最高目标的现状也将很难改变。

华罗庚说过:“学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这说明,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是解题只能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数学教学对解题的依存关系表现为:

数学学习过程需要解题这一重要的手段。解题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解题过程引导学生逻辑思考。许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非常严谨,知识的起源、认识、理解和掌握蕴含着严谨的推理、推断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解决一个个数学问题来完成的。数学解题过程是若干数学知识的综合调用和一系列逻辑推理的组合,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思维活动。所以数学解题过程成了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成了一次次逻辑推证的过程。其次,解题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走进数学的过程。数学知识本身是一个逻辑链,数学知识被分解为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数学教学就是通过这些问题串,以旧引新,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数学的内核。再其次,数学问题直接挑战学生的智慧。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直面问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解题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状况。解题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也可能是片面的,只能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部分情况。人们对知识调用的速度和思维的灵活度与心情好坏、注意力集中程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解题也会受题目质量的影响,如问题的呈现方式、表达习惯、定位的明显程度。个人的经验和成长历程以及对问题及其情境的熟悉程度,也决定个人对问题的适应性和感受性。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多做题”,认为多做题目就增长了见识。正是这种“一回生,二回熟”的信念,造成了对解题结果的过分追求,对提高解题能力手段的过度研究,使得解题成了操练的工具,解题也因此失去了呈现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意义。

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价值。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准确地把握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价值,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习者思维活动交流的过程。

充分发挥解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要想让数学教学不沦为解题的教学,就要帮助教师正确定位解题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要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典型问题。二是要把问题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充分挖掘问题的教学价值,适当安排时机发挥题目资源的效用,尽可能一题多用。三是在评价解题时,把通法(一般的普通方法)放在第一位,不一味追求速度或技巧。四是要关注解题过程反馈的价值信息。在关注解题结果的同时,考虑给过程分,关注解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收集有效信息,帮助诊断教学,发现、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重视解题过程,另一方面提醒教师从过程中收获信息的教学价值更甚于结果。教师应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应尊重各种合理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中肯的评价。五是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中的试误过程和成功经验都值得反思。回顾自己如何经历“山穷水尽疑无路”,又如何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分析解题过程给带来的认识上的得与失。这些收获不亚于题目本身带给我们的价值。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牢固地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要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需要解题,但不取决于解题的多少,而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反思。我们要让学生要成为解题的主人,要从解题中吸取解题的方法、思想,锻炼思维。

学习时间:3.29 主讲人:加依娜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时下已成为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意上并无多大差别,但“用教材教”反映了教材观的转变,即视教材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线索,激活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让教师以教材开发者的姿态,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

历史地看,过去我们也反对照本宣科,追求用活教材,现在提倡“用教材教”,似乎是旧话重提,但其中的必要性却不容小视。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在为教学提供新条件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材多样化,要求教学手段不再只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因此,传统的话题势必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新的诠释与表达。

目前,有种观点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两个阶段。论据一是目前尚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连忠实执行教材还没做到,论据二是“教教材”要作为“用教材教”的基础。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明确的是,它只是举出了特定背景下的真实个案,不能据此认为它就概括出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般规律。同时,我们也确实应当先深入教材,再跳出教材,否则难免会出现对教材的误读和背离。

事实上,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和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具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智慧。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与加工教材,都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即在课前一次完成,实际的备课过程,也常常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不能因为它们需要分别展开研究,就听任目前的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同时,对三者的钻研应该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都有待深化,需要经验的逐渐累积,不必人为地限定先熟悉教材、教教材,再加工教材、用教材教这样的阶段。任何时候,调整、加工教材都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如何“用教材教”?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这里笔者仅就使用新教材以来教师在课前预设环节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铺垫的设计。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不再出现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以致有教师问:是不是数学课堂上不要需要复习环节了?

教材直接以问题开始,有利于扩大思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新问题的基础上联想回忆出已学知识。当然,如果学生自己联想有关知识有困难,或者出现夹生、遗忘现象,教师先行组织复习也是可取的。

新授前设置复习、准备环节的初衷,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二是为探究铺设台阶,分散新授的难点。第一点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第二点。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铺垫暗示过度,或者人为地设置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学生无须探究,或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必就此因噎废食。应当承认,这类教学铺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比如,教循环小数前,很多教师喜欢先以学生熟知的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实例,让学生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现象,以此作为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有了这一铺垫,原本很抽象的循环小数,通过学生自发的类比,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教学手段的选择。一般认为,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什么?

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现在多数教材提供的现实模型是城市建筑、冰箱、纸盒等图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给出的素材里还有长城的图片和其中一块放大了的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能选择什么教学手段呢?30年前笔者在江西教学时,曾用当地的白萝卜作为教具。在东北,教师的创意是让学生用小刀削土豆。在上海,老师们让学生用小刀削橡皮泥。这不正是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最生动的诠释吗?

巩固练习的补充。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配备的练习偏少。不可否认,教材需要修改、完善,但教材不是题库,面对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诉求,教材中的习题必须严格精选。因此,即便改进之后,还会众口难调。比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可以用“破十法”,也可以用“连减法”。诸如此类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难以一一提供,只能由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自行补充,当然教学参考书可以也应该给予提示。

此外,学生的学习有缺漏必须弥补,同时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兴趣拓展和提高的需求,教师适当的增补练习,也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一。另外,一些乡土素材、社会时事、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等等,都可以用来编成数学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练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

学习时间:4.5 主讲人:王强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什么才是有效的开放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生活数学、信息技术、算法多样化等一系列新名词,这些都体现出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过去的探索中,我们既出现了小组围坐其乐融融、合作交流热热闹闹、动手操作红红火火的景象,也出现了因交流挤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因空间开放未能完成当堂练习的现象。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开放的教学是否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开始怀念传统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高效率、高质量。

开放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中“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单向过程,使教学交流更加多元、立体,更能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地发展。封闭式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取向则在于追求自主与创新。应该说,开放与封闭、有效与无效是不同维度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将这两组矛盾各为横轴、纵轴的话,会出现“有效的开放”、“无效的开放”、“有效的封闭”、“无效的封闭”这四个象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教学和以讲授式为主要方式的封闭式教学都存在着有效和无效的问题。值得思考的是:何谓有效的开放?

特级教师魏洁谈到她在美国听的一节小学六年级的方程课: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x+3=5,未作任何暗示,只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方格纸、小方块和白纸,让孩子们解答。有的孩子左边摆3个方块、右边摆5个方块,然后从5个方块中挪出3个,找到了答案“2”。有的孩子借助方格纸,先画5个方格,再圈掉其中的3个,找到了答案。有的孩子直接在等式的“5”上写了“3”并做了一个删除的记号,虽然没有规范的格式,但是他也愉快地找到了答案。还有一类孩子,想不到任何方法,就伸长了脖子看周围的同伴在忙什么,看看用方格的,好像不能理解,于是就选择了一个用方块的作为学习对象。人家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等到孩子们全部完成后,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交流。接着,没有任何的解释和总结,写出第二题:5-x=2,让孩子们自己做。有意思的是,第四类孩子这时也跟着他的学习对象改用方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更有意思的是,课后魏老师采访了这个孩子,问他:“会了吗?”孩子高兴地回答:“会了!”再问:“过两天还记得吗?”孩子回答:“肯定忘了。”追问:“那你怎么办?”孩子很爽快地指指小组的伙伴:“有他!”这是典型的美国课堂,也许正是不少人认为低效的课堂。折腾了一节课,学生连基本的解方程格式都不会。但这类“低效”课堂何以受到美国教师的青睐?国际相关的比较研究提醒我们,我们的孩子在解决封闭性问题时,往往强于美国学生,而在解决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时,美国学生却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

教育家波兰尼有个观点说,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缄默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实践与体悟才能获得。如此说来,看似松散的学生探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也正是他们进行底部积累的过程。站在关注每一个个体学习历程的角度看,以上案例中孩子们对不同方法的选择与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看到了孩子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式化的过程,看到了不同的孩子在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成长,看到了孩子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智慧”之举„„

这样看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是否成长和发展是我们评价现代课堂有效性的核心。除了知识的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学习情感的丰富,这些都应该成为考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维度。评价开放性的课堂除了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还必须采用开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追求有效开放的探索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的老师注重小组建设,从评价入手,努力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为建立有效合作提供了一种范式。有的老师注重同伴交流的实效,从“如何听、如何说”的指导入手,甚至为每个小组配备录音笔,即时记录交流情况,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开放式教学要因“材”而为,结合教学内容,在适于探究、适于合作之处予以放手,把“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做一名能够整合教材、个性化实施课程的教师”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有的教师背下12本教材上的所有例题和习题,以自己对小学知识的通透把握,达成课堂上充分探索、思辨练习、课外不留作业的高效教学。这些都显示出教师们为积极探索有效开放教学策略所做的不懈努力。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活研究,为我们从模仿开放之形到把握开放之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视界的敞亮、理论的完善和探索的深入,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必将越来越成熟。

学习时间:4.19 主讲人:马晓月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有过程的教学促进高水平的理解

常听老师诉苦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水平参差不齐。的确,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早已不是一张“白纸”。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知道事实不等于真理解

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答案”时,我们需要追问:有多少学生知道答案?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对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学生通过背诵记住这一公式,那么他获得的知识仅仅是“事实性知识”。

如果学生通过拼摆单位小正方体而得到“大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单位小正方体的个数,即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就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但是“数”比较麻烦,再进一步发现大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这时他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就达到“概念性水平”。

如果学生能进一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以及对应这个面的高有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通过“一个面的面积乘以这个面所对应的高”来求出,这时学生对该公式的理解就达到了“方法性水平”,因为这个公式不仅仅适用于长方体而且适用于一切柱体。学生不但了解了公式产生的来龙去脉,并且能在所涉及的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选择公式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进一步解释“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一个面的面积乘以这个面上的高”吗?在教学中,有个学生这样回答:我把长方体看成是“底面”这样的小薄片一片一片垒起来的,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不就是这个“小薄片”的面积乘以垒的“高度”吗?这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已经达到了“主体性水平”,他所获得的这一知识,是通过反思“创造”出来的。

学生学习数学时,往往停留在“事实性水平”的理解上。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辨别出学生的理解所达到的程度,设计恰当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

有过程的教学促进学生高水平的理解

“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蕴含了朴素的数学思想,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理论上说,学生认识这些朴素的思想应该很容易,但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数学”就有很多困难呢?

原因主要在于数学的学科定义高度概括、抽象,教材不易呈现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直接学习现成的结论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因此,弗罗登塔尔认为“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过程,而只是简单的模仿、记忆、背诵、训练,则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处于事实性水平。

教师无过程教学的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追问学科概念的本质,二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对于前者,我们强调教师追问为什么学习这些内容、所学习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建立联系;后者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概念、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当教师对这两个根源有深入的思考后就能设计出有过程的教学。

设计有过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数学概念、思想的本质以及发展的历史本源,关注其形成、发展的原始动力,关注学生朴素的问题与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概念、经验与数学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利用思维过程中的冲突、质疑与障碍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动机,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发生的主要事件,该课就是一节过程充分的课:

教师先利用电脑动画设计了一个停车场的情境,学生很快发现了信息并提出了问题:停车场原来有5辆小汽车,开走了2辆,问停车场还剩几辆小汽车?学生顺利地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动手创造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亲历减法意义的感知过程,并板书出学生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减法算式,为后续观察、比较、总结减法的意义作素材准备。

但在交流汇报时,一个小女孩到实物展台前,一边演示“小水果”学具,一边介绍自己刚才的操作过程:“我本来拿了5个小水果,送给同桌2个,问我还剩几个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话音刚落,另一位男孩喊到:“怎么还是5-2=3啊?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展台前的女孩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我没重复,这次不是汽车,是水果。”坐在下面的男孩竟站起来反驳:“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女孩一脸疑惑地看着教师。

教师首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同意男孩的看法,但也觉得女孩说得有道理,辩论不出结果。这时教师问:“你还能想一件‘事情’,也用5-2=3来表示吗?”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编出了很多的情境。例如:教室有5个小朋友,走了2个,还剩下3个。草地上有5朵小花,被小朋友摘走了2朵,还剩下3朵。5支铅笔,丢了2支,还剩3支„„这时刚刚发完言的一个学生不肯坐下:“我还能说这样的好多事呢,都可以用5-2=3表示,5-2=3的本领真大呀!”

教师继续捅破“窗户纸”:“有的事情发生在停车场里,有的事情发生在教室里。为什么完全不一样的事,却能用同一个算式来表示呢?”学生们终于发现,虽然事件不一样,但同一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又问:“3+6=9可以表示的事情多不多?那就一个数‘8’都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脱口而出:“那太多了!”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教师又问:“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其中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数’和‘算式’都太神奇了,能表示那么多不同的事物。”

小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都达到高水平理解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能都达到高水平的理解。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先处于事实性水平的理解,随着经验的增加、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步对所学内容达到高水平理解。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有一些是“高通达力”的概念,即不是教师能教会的,理解这些概念需要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例如,分数、字母表示数、正反比例关系、方程、极限、平均数等概念和思想。学习这些概念时,我们应当适当允许学生在理解上的反复,因为要达到高水平的理解既需要教师设计有过程的教学,也有待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习时间:4.26 主讲人:宋春梅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浅谈如何让学困生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假合作、假交流的现象,优生依然唱主角,学困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小组交流质量总体不高,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优的更优,困的更困„„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是现在我们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怎样让学困生更有效地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呢?

一、搞好前置学习,让学困生胸有成竹

“笨鸟先飞”,学困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各方面的能力与其它学生相比都差一些,在相同的时间里不可能准备充分,准备不充分合作学习时就不能有效地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二、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善于为小组合作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教师更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发言时让学困生先说,这样他们就可以选择简单的,好说的回答。让他们有话说,有机会说。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去,并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困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个人活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小组中社交活动的有效性。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在合作能力和习惯方面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如果将学困生放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对他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不加以培养,就好像将不会游泳的人放在大海中,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尤为重要。

1、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学困生在这发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2、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在交流汇报时,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这样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不同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从而跟随别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组内成员及其他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及其发言,不嘲笑他人的发言。其次是教师多关注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3、培养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习思维活动的动力。合作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顾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反省、探索、提高和解决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学困生本身的特点,反思对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且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例如,学生可以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还能说些什么?等等。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师制定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反思,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促进学困生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

四、评价体制向学困生倾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对学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即对能有效帮助学习困难生的小组实行评价升级制度。组间竞争能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能把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直接与小组的成绩挂钩,使得小组的其他成员能更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把帮助学习困难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一个目标,并有一定的制度去保证实施。教师要比较学困生在组内和课堂上不同时段的表现,合作学习时获得更多帮助的学生进步得更快。帮助学困生的业绩就成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合作学习整体活动的同时,更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担任适合自己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每位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学习时间:5.3 主讲人:周其彬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已越来越强调理念向实践转化,课程向教学转化,教材向教师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教师的日常教学势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新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矛盾。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研究分析问题、破解矛盾,使教学实践呈现出新的状态和水平。

把研究作为生存的方式

教师不只是教学者、学习者,同时还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仅仅靠自己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教育教学改革,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转变一味向学生传授既定知识的做法,通过学习赋予教学新的元素,实现与学生的结伴成长、共同发展。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几乎都没有现成答案。专家能提供的是关于解决问题的一般认识,但很难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教师只有拿起研究的武器,实现由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化,才能切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找到破解矛盾的新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教学、研究已经成了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与教学并驾齐驱,教学与研究双向互动,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成为教师职业存在的新方式。

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

教师的教学研究与专业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它自始至终是在教学现场进行的,是以教师自身为研究主体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以改进教学实践为衡量标准的。

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因其新颖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完全有可能成为研究的对象。比如,一位教师对二年级《数学》关于概率的初步认识——“可能、一定”进行教学时,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孩子们从装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让孩子们感受“可能”——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然后再让孩子从装有6个黄球(没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让孩子们感受“一定”——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并且告诉孩子们假如能摸出白球的话有奖。

没想到,在实际教学中,当第二个孩子摸出黄球后,第三个孩子拒绝再摸,而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肯定这盒子里全部都是黄球。第一,您怕同学得到奖品在课上玩。第二,这奖品是买来的,您以后还要用。”这番话让教师很是意外,也引起了教师的思考: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质疑,甚至是伦理上的怀疑了。我们总说,数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但什么样的联系才是自然而然的,什么样的联系是有可能弄巧成拙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教师研究的起点。

把反思作为常用的方法

日常教学中的研究虽然也会偶尔涉及统计、测量、问卷等方法,但对于教师来说,最常使用也最便于使用的方法还是教学反思。偶发的教学反思并不困难,但将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改进教学,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今天来看,对教师教学帮助较大的是专题性的反思,小题大做的反思,及对比鉴别式的反思。这样的反思集中关注教学中的某一个突出问题,经过不懈探索,理清思路,澄清认识,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比如,一位教师注意到,在学习“互质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有这样的错觉——“5和9都是互质数”;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学生经常会用“长×宽”来求长方形的周长等。这些错误属于哪些知识类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错误对于教学有哪些帮助?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就为把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依据。

把重建作为改进的途径

反思本身并不是目的,反思后的重建同样至关重要。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需要在稍纵即逝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课堂教学中貌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探索与尝试。这样,反思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教学也才能在研究中走向新形态。

前面提到教孩子关于概率初步认识的那位教师,认识到需要在课堂上避免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伦理怀疑,但他又不想放弃让孩子摸出白球有奖的设计。在后续平行班的教学中,他进行了这样的重建:他到学校后面的小商店里拍了一张像片,小商店的货架上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上课时,有意不穿外套。到“有奖摸球”前,穿上外套,投影那张像片。然后说:“我是这个商店的老板,你看我这里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还能摸球得奖呢!”然后,组织学生摸球„„当孩子们说教师不让学生摸出白球“坑人”的时候,教师把外套脱了,说:“同学们,老师来了,你有什么话想说?”一件外套,将教师保护了起来,还原了这类游戏的本来面目。

教师备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问题,甄别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后续教学如何重建的过程;而上课的过程,就是把解决问题的设想加以实现的过程;说课、评课的过程,是重新思考教学中存在的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并致力于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过程。

教师日常教学成果的表达形式并不是撰写学术论文,而是记叙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日志、叙事、案例、课例。教学日志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了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主要问题;教叙事描述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典型事件,分析这些事件的启示意义;教学案例体现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疑难事件,呈现教师在解决典型问题上的典型经验;教学课例是以某一节课为分析对象,以教学设计、教学进程、教学反思三部分为基本结构形式,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展示出来。

学习时间:5.10 主讲人:高文英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如何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闪亮的光点。然而,小组合作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学优生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优势,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主要责任;学困生则由于心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障碍等原因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缺乏主动参与。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如何去调动、激发学困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小组合作所倡导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我从指导学生做实课前预习、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给足他们的展示机会、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一个真实、积极的评价五方面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困生 主动参与 策略

一、指导学困生做实课前预习

预习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预习可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实施,因为预习工作大多是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找、翻阅资料,回忆旧知识,也有足够的时间寻求他人帮助。所以,新授课伊始,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与基础不错的学生就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有利于消除学习困难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听完每一节新授课。预习主要要做好以下事情:

在预习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根据导学案中的自学检测部分,让学生先读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导案中的预习题,生成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去寻求帮助,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困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关键是他们不注意倾听,也可以说他们不会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日常的培养,训练让学生学会“听”如: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操作活动,让学困生在台前根据要求进行操作,然后让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提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的时候,他会逐步过渡到“讲”——当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时,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三、给足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课堂内学生展示要遵循公平原则、均衡原则和公平原则。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只有他们能举手,就要把机会送给他们,同时尽量把简单的问题任务交给他们来完成,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主人翁意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宽容学困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并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们,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学困生发言,这样就能减少学困生的焦虑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四、给足学困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给学困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困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还应针对学困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学困生的思维只跟在别人后面,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调节、解决,如:当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先让学困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答案,帮助学困生提高合作交流的技巧,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五、给学困生一个真实、积极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优先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予以表扬,让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身上宝贵的积极因素,及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评价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它可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教师的情感倾向传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尽量给他们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如“这次你进步很大,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以后还会读得很有感情”,这样可以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但是学生如果有错,我们也不能一直说好,我会很委婉地对他们说:“这次没有思考好,下次一定会有你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更能调节课堂气氛。对迟疑不敢参与合作活动的学生,可说 “孩子试试,相信自己能行”,然后给予微笑的鼓励和热情的欢迎;对羞于开口的学生,可以说: “你的答案也许跟大家的一样,或许还有自己更好的见解”等。在他们展示后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们,乐于为他们的进步动脑筋、想办法,相信他们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学习时间:5.17 主讲人:肖静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仅让学生学会解题是不够的-----追寻积极向上的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所以是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所选内容是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因为所学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然而实际上,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解题”,本该充满基础性的数学学习往往被淹没在题海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辨析解题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如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价值取向呢?

解题不可见题发挥

“解题”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探讨研究。解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途径。我们不必讨论数学教学要不要解题,要解多少题,而是要研讨解什么样的题,如果都是“好”题,自然非常必要。如果再追问怎样的题才算好题,那更是需要研讨的了。数学学习与解题的关系显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慎重分析。一味摒弃解题,可能导致学生数学水平的降低;一味主张解题,进行题海战术,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解题”这样的传统话题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研究“解题”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名义对数学题妄加指责,而使数学学习趋向另一个极端。记得曾有多位文化名人对数学题“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注满水池要5小时,单开出水管放完一池水要8小时,如果同时开两个水管,几小时能注满水池?”大加指责。其实这种批评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样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农田的灌溉,经过a田灌溉b田,影院进场和出场同时进行,飞行工具能源的耗费与输入等,都是这种情境。不可否认,适当的解题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基础性、挑战性的问题理应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内容。但让人遗憾的是,日常教学中可能绝大多数的“解题”还是相当的程式化、机械化,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

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戴维·S·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看到下面的图1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数学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的时间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按每天1节课的时间计算,学生接近1/6的在校时间是在学习数学中度过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仅限于教学数学,应该真正为人的长远发展服务。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研究问题,学会分类,学会从多个现象中归纳出特点,学会从一个事件类比到另一个事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与人相处,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在。

把德育蕴含在数学学习中,其实大有文章可做。以下面的运行图为例。

看完图,学生一般会作出这样的评价:阿明很贪玩,在商店买零食,到游戏机房玩游戏机,到邻居家逗留,最后才回家;阿芳很乖,放学就回家了;阿强丢三落四,回家后发现作业本没带又回去拿了。这时,我总讲八个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思维马上发散了:阿明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发现游戏机房有同学在,他过去劝阻,邻居家有小妹妹或者老奶奶要照顾,阿明很懂事;阿强回家后下雨了,想起学校的教室窗户没有关又回去了,是个爱集体的好学生。在同一节课上,1分钟前后有截然不同的表达。这种表达已经不再是对数学信息的解读。为什么解读不能先从好的角度开始呢?同一个现象,从不同的角度看,所感悟到的是不一样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看待事物的多元视角是教育的本性诉求,数学教学也是如此。

数学教学的评价需多元化

数学教学不只是解题,也不只是教学数学。因此在评价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时,显然不能用简单的“会不会”来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是否渗透了数学的方法,是否在学习的过程营造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氛围,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否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是否为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积存了感悟。例如,“乘法的认识”一节,当面对一个情境列出很多不同的连加算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算式中的数全相同,另一类是算式中的数不全相同。有了这样的分类,再引导学生把算式中数全相同的一类写成乘法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学会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算式中通过自主分类,概括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同时,在分类的过程中,如果把所有的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全相同”,另一类是“数不全相同”,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对于这个学习过程来说,教学的价值并非仅仅为了认识乘法算式,而是学会数学的基本方法——分类,从而归纳同类算式的特点,然后用语言概括出乘法的意义。再比如“平均数”的教学,在联系现实生活情境时,面对一个公司平均工资为1000元和另一个公司工资众数为1000元的两个公司,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该如何择业?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理解平均数并不是代表这个公司的每个人的工资都是这个数;同时,也可以反映学生出对自身素质的定位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全面的、科学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不限于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愉快,是否对内容有兴趣,是否对数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大而言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渗透了一种潜在的理性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这或许是数学学习真正“以人为本”的体现。

学习时间:5.31 主讲人:加依娜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用好用活 活用教材

在一次“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中,5位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内容。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例2是“订阅《科学世界》、《数学乐园》和《七彩文学》杂志,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现场教学中,共有4位教师把例1和例2的素材进行了改编,把例1的素材改为王大叔“围花圃”,例2的素材改为王大叔“选花苗”,只有一位教师沿用教材进行教学。听课的老师认为后一位教师的例题素材与众不同,是对教材进行了改编,而前4位教师如出一辙的改编却被认为是教材的本来编排。

改编的教材“反仆为主”尴尬了谁?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两道例题注重选用有趣的、有现实背景的素材,旨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以例2为例,“订阅杂志”与“选种花苗”,哪个素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显然是前者。4位教师在改编教材时只注重从“教”的层面,认为用“围花圃”和“选花苗”的情境,容易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这折射出教师“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价值取向。

教师如此热衷于改编教材,一方面说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于“用教材教”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教材认识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在实践中,教师该如何真正落实“用教材教”呢?在我看来,“用教材教”至少包含3个层面的含义,即用好、用活与活用教材。

用好——尊重教材

笔者曾经读过一个教师的备课反思:“虽然我每天课前都备课,但对教材挖掘得很不够。很多时候,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突然想起了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应该补充,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只好课后查阅完再补充。该趁热打铁的时候老师没词了,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这是常态课堂中部分教师呈现出的真实图景。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用活——理解教材

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点亮教材细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填补教材“空白”。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同时也给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联想意境和创造空间。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了教学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必要。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开发习题资源。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活用——创生教材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书,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

学习时间:6.7 主讲人:王强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困生”成为参与者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大家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出现了走样子或优秀生独霸课堂、学困生漠视小组合作的极端两级分化现象,经过我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研究,做了以下的整理:

一、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参与状态

1、形式性协作

能够倾听别人的争论和观点,但不能提出质疑。在整个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能把小组成员的答案写到小组作业纸上,乐于为同伴效劳。

2、被忽视

在小组讨论中能够部分接受别人的观点,自己对问题没有任何独特观点,发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数不能引起同伴的关注。当提出问题要求帮助或企图交流时往往被忽视,但通过努力勉强能够接受小组的认识成果。

3、最小参与

小组合作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合作热情,但对别人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讨论中,又不想拖小组的后腿。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抄袭伙伴的答案。

4、完全游离

不关心小组的讨论和争论的问题,整个活动都游离小组活动之外。即使别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意或没能力接受。在小组中表现出消极情绪,队小组能否进步持无所谓态度。

二、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的办法

从学困生的参与状态来看,要么应付任务,要么浅尝辄止,要么袖手旁观,在合作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策略如下:

1、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活动时争取自愿结合的原则,把他们能合得来,无歧视对方的同学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有了愉快的心情,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参与意识也就浓厚了。(1)合理分组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习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二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评比。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各组由于实力相当,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的形成。(2)难易问题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将问题分成难、中、易几类,根据各小组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给各小组去处理。对学困生尽可能地分配简易的问题,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3)激发发言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汇报中,尽可能地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汇报时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肯定和激励,进而激发学困生发言的勇气和信心。

2、让优等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管采取任何活动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合作学习时,优等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学困生看不起的因素,认为学困生的想法对他们帮助不大,说不说无所谓,干不干不碍事,只要自己会了,小组的任务就完成了。当学困生发言时,他们处于一种不耐烦的状态,极易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把想说的话又吞回肚里。

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静心倾听别人的发言,给别人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明白,能说是一种才干,会听是一种美德,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有了参与的兴趣,参与的意识也就增强了;有人喜欢听自己发言,自卑感也就消除了,心扉打开了,与同学合作学习中的甜头也就尝到了,参与合作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3、关注学困生交流权。

交流对学困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差,无话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差,怕交流;他们的自卑感强,怕人笑话,不愿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重点关注学困生。首先,不论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还是练习反馈时,教师都应该以学困生为重点,及时给予指导。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学困生面前,悄悄地询问:“怎么样,想好了吗?”如果这个学困生还未理清思路,可悄悄地给予指导。二是小组交流时教师必须关注学困生的发言,给每个学困生创造讲话的机会,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时,人人发言,不能丢掉一个,确保学困生的交流权。在课堂中实施学困生优先策略,可以让学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并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4、鼓励学困生人人动手

在一些动手合作的活动中,往往是优秀生忙的不亦乐乎,而学困生看的发呆,一直到活动结束后,他们也没能参与进去,小组合作成了优秀生的独立活动。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安排学生在小组中抛硬币,并记录正反的次数。于是,我提出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自己抛三次,并在别人抛得时候要报出结果,还要帮别人记录三次,轮流完成活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不空闲,即使学困生不能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小组长的优秀生也能提醒他们:“我来干„„,你来干„„,我的任务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去,达到人人都要动手、人人都能动手的要求,确保小组活动能够全面、深入开展。

5、榜样帮扶学困生

在每个小组内,让优生作为榜样型的负责人,其实是很好的资源。在小组学习中,让他们扮演 “小老师”的角色。比如,我在班级里开展的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习题的解题方法,当学困生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后,组长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与训练,能让学困生的进步更快些。这种辅导方法,无论是优生亦或是学困生都有收获,都会得到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吗。

6、确保学困生优先权

在小组合作时,学困生具有优先权:优先选题,优先发言,优先提问、优先评价。由于有了优先权,学困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在小组合作时,他们以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现,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交流中来,提高了学困生参与的有效性。

7、小组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老师要对学生个个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内部互评,可以对小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对各成员的参与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地进行勉励。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困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困生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深深地觉得如果能把这些方法实施与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时间:6.14 主讲人:宋春梅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未来教师的角色转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信息时代。要成为适应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未来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

一、“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化。

未来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扮演一个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而应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导者。在教学方法上,未来教师应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以启示,又应给学生适当留下“困惑”,以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教学过程将由传授型变为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和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未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随之逐渐凸现出来。

二、“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化。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未来教师不仅具有某一学科的单一性的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素养,多方面的能力。未来教师不仅要使自己的学科知识达到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而且要不断学习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未来教育要求教师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完成由“单一型”向“全能型”的转化,从而再塑教师的自身形象。

三、“拷贝型”向“创造型”转化。

所谓“拷贝型”,即将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众所周知,21世纪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将是创造性劳动者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想学”(激发兴趣)“学会”(掌握规律)“会学”(掌握方法)“会用”(参与实践)“创造”(发现新知),从而最终进入新的学习境地。“创造型”教师不仅懂得“科学地教学”,还应懂得“教学的科学”。事实证明: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懂得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创造性实施教学意图,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创造型”教师。

四、“苦干型”向“效益型”转化。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固然与教育考试制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与教师教学中的传统的应试方法也不无联系。未来教育将呼唤“效益型”教师,这种教师讲究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他们不仅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创造性地工作,而且具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具备享受生活的知识修养,具有对美好事物的理解欣赏能力,并适当参加社交活动、文体活动。心情的愉快,需要的满足,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是“效益型”教师不断进取、获得佳绩的最内在最根本的动力。未来教师期待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德才学识的整体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效益型”教师。

学习时间:6.21 主讲人:马晓月 学习地点:数学办公室 学习形式:集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针对以上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有效交流的前提。交流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和课堂参与合作的伙伴,它视交流为课堂师生生存的方式和获得生命的手段。交流不只是语言和外在行为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发生在交流双方自主的探索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交流双方思想上的火花,发生在交流双方认识视野的真正融合之中。因此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交流”,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观念转变,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学生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知识探求者,而我们只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教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因而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靠近他们、引导他们、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选择人性化的教学语言,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是同桌和前后桌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中,经常设置同桌合作或交流的教学环节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知道合作的意义,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完整、清楚),在同桌交流时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做到谦虚、尊敬别人),在遇到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时敢于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让孩子们“同桌小声的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打算怎么解决”“你有和他不一的解决方法吗?”这样极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并获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悦。

三、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技能。

交流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交流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交流的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容,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用心将交流方法技能渗透在每一节课中,使学生具备以下交流能力:

1、独立思考。要使合作交流更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独立的习惯,其次交流前应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2、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当听别人发言时,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容、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在他人陈述观点时不插言,予以配合,不独占交流时间,最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这样才能使交流有序有效地进行。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每个成员学会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是数学交流顺利开展的保证。

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四、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机把握的好坏,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在学生的内心需求下应用,而不应该在教师的指令下合作。只有当学生萌生了需要帮助的内部动机时,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习的要求与学生的内心需要汇聚在同一点上。

五、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注重全体学生参与。

富有挑战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具有思考价值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2014年春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篇6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学习时间:2014年5月8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时间:2014年5月15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四)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五)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学习时间:2014年5月22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六)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很少关注“动态生成”,很少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

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其中,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其中,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七)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学习时间:2014年5月29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八)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即它不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

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学习时间:2014年6月5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九)9、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

学习时间:2014年6月10日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十)10、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乡镇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学习和研究 篇7

农民需要什么信息?我们结合当今农村、农民生活状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民生”方面。即民众生存与安全的最基本需要,它主要来自政府信息公开层面,如惠农政策法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安全保障、基本教育保障、突发性事件管理等信息。

2、健康与保健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等。

3、实用技术方面:科学种养知识、生产技能培训、农业专家咨询等。

4、便民服务方面:通知公告、本村动态、办事指南、热点内容等等。

5、市场供求方面:农村市场流通、农产品信息发布等。

6、生活消费方面: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

乡镇图书管理员应切实了解农民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此作为图书室文献资源采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理性的引导方式与农民生活的感性认识相结合,切合当地农民的知识需求。

图书室文献采集工作包括“采”和“集”。采,指采购图书、报纸、期刊、声像资料等。集:指征集,搜集购买之外的各种图书、资料数字资源和少量的实物(如民俗生产生活器具等)。换句话说,文献资源的补充更新不仅仅依赖资金购买,更需要图书管理员的智慧去发现,更依仗图书管理员的辛勤采集。

文献资源采集渠道主要有:上级配送、图书室购买、社会援助、征集、数字资源下载、网络链接导航等方式。

二、乡镇图书管理员要成为“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

“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用专业的话语来说,就是“牵线搭桥,为不确定的知识信息与不确定的读者建立起确定关系,替双方寻找机会促成‘交易’。意思是乡镇图书管理员不仅是照看图书室,而是要学会积累、整理、传递知识信息,在知识信息与其需求者之间构筑起一个便捷的通道。村民们可以到图书室来咨询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得到咨询帮助;善于利用通常读者向图书管理员咨询的机会咨询读者,长到老学到老,乡间的能人不能少,在乡镇图书室这样的公共知识空间里,管理员应该有能力吸引乡亲们到这里来交流,管理员必须学会倾听、交流、沟通、探讨、积累等技巧。

在日益重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服务的国家大环境中,大到农业部网站,小到各地各种涉农网站,都有大量的与当地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的知识信息资源可供参考利用,需要图书室管理员促成“交易”,向村民宣传介绍,发布知识信息,充当知识的“经纪人”。

三、文献流通及阅览服务环节的把握

文献流通是乡镇图书室最基本的服务方式,是图书室直接面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践行公共知识信息服务的最前端工作之一。文献信息媒介多样化的当代,农家书屋文献流通不仅指传统的印刷型纸质文献,也包括数字资源流通。乡镇图书室文献流通工作主要包括外借、阅览(包括电子资源阅览)、复制、宣传、展览、还包括文献流通制度的建立等。文献流通制度则包括借书制度、阅览制度、文献复制制度。

乡镇图书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又一主要方式,乡镇图书室阅览室和图书外借往往是一体的。图书管理员在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把握文献资源,明确不宜外借的书刊资料。

现代乡镇图书室多以开架方式提供借阅服务,读者犹如进入自选商场(超市),自由选择、浏览、借阅书刊。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室所有书刊资料都可以借回家在私人空间使用。不宜外借的书刊主要包括:

(1) 市场上不流通的,具有地方史料价值的。如村情村史资料、家族谱牒和一些“不可再生的”、“单本的”手稿、照片、乡土文学小册子等资料。

(2) 工具书。工具书是检索性的、供人质疑查考用的,不似一般图书按逻辑次序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供人系统阅读。

(3) 报纸。报纸时效性强,借回到私人空间就失去了乡亲们及时了解和共享新闻的价值。

2、建立合理阅览制度,遵循生产生活规律灵活安排开放时间。

乡镇图书室阅览登记制度包括传统的书面登记和电子上机登记。阅览登记制度是读者利用图书室的最基本的配合,是为了记录人流量、为图书室发展提供参考,也是衡量图书室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尺度。图书室管理员应做好宣传、说明工作,取得读者配合。

乡村地域性强,受众面较为集中,服务对象相对稳定。村民利用图书室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征,有伴随传统节庆习俗,圩日贸易集市的积聚性特征,图书室开放要适应本镇生产生活规律。

参考文献

[1]付立宏, 袁琳《图书馆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7

业务学习材料 篇8

本周招商证券推荐了通产丽星(002243),理由包括公司人员变更带来新气象,同时公司业绩拐点已经来临,新材料将助力公司未来业绩进一步提升。

二级市场上,通产丽星的股价累计涨幅不大,而业绩一直未能释放是制约股价上行的重要因素,随着不利因素的逐步消除,市场或对其形成追捧效应。投资者应当关注公司小股本、小市值的特征,业绩拐点将成为股价表现的转机。

通产丽星此前曾发布公告,第三届董事会审议通过陈寿先生为公司副董事长,并确认了以公司董事长曹海成先生为主任委员、王彦、陈寿、居学成、成若飞为委员的第三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阵容。

资料显示,陈寿为公司前任总经理,2005年8月起担任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3年9月离任。其在任期间,曾带领公司业务前一轮大幅增长,公司股价涨幅明显跑赢大盘,8年间的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而在其离任后,公司股价表现平平,业绩方面,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净利润出现负值,同比下降超过100%。招商证券方面认为,2015年5月15日陈寿再度上任,担任公司副董事长,或对公司业绩、股价带来新的预期。且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是,陈寿作为通产丽星新任薪酬委员会一员,也为公司奠定完善管理层激励制度打下伏笔。

业绩方面,投资者应当关注的是通产丽星业绩拐点的来临——2014年一季度至2015年1季度公司净利润下降明显,同比分别下降75%、96%、112%、159%和453%,原因主要原因是公司新投产项目导致固定成本上行。新管理层上任后,针对固定成上升等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在管理层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招商证券还了解到,通产丽星在控制成本方面可能会对材料、辅料都会采用招标形式购买,尽量做到成本控制。同时,应对员工工资刚性上升,公司将面向具备条件的3000余员工逐渐实施增效行动,提高生产效率以实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标。因此,通产丽星的业绩拐点将近,实现扭亏为盈可期。

在行业发展趋势上,可以注意目前国内市场上包装行业快速大跃进式的发展大周期已经过去,增速放慢是大势所趋,业内不少公司均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推出了转型计划,如奥瑞金的包装服务商、美盈森、合兴包装针对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包装等等。通产丽星未来发展方向将会是新材料等业务,如铝塑膜包装、降解包装、和新化妆品添加剂等,尤其是富勒烯、铝塑膜产品,通产丽星目前已经在这个领域付出不少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果。

业绩方面,招商证券给出通产丽星2015~2017年EPS分别为0.01、0.09、0.11元。

上一篇:地球自转优秀教案下一篇: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