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课评课报告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年,我们是初次参加暑期研修学习。以一颗似学生一样求知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和评价。对分配到的六节课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评价。在所观评的这六节课中,我对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的段开政老师主讲的《电子邮件》这节课印象深刻,颇有感触。段老师所特有的婉约儒雅的教师魅力,吸引了学生,更感染了我;极赋亲和力的教态、教风引领了学生,也不由自主的带动了我憧憬着……
观课总评
段老师所讲的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泰山出版社)的《电子邮件》一节。本课以“如何写邮件”——“添加带附件的邮件”——“收发邮件的操作技巧”——“注意网络安全”为教学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本课结构的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习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渗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极高,所设置的任务驱动也是贴近了生活实际。
一、教材分析透彻到位:本节课的重点是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群发,附件,回复,转发,管理通讯录),抵御不良邮件……难点是书写邮件的规范性,抵御不良信息侵扰。使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邮件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段老师挖掘了教材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情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二、紧抓学情:学生已经有了网络操作基础,但对电子邮件的认知不够完善。段老师抓住邮件的优势,抓住此契机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分享经验,布置了基本操作和造势学生选做题目,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利用个人和小组竞赛,课中,课后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在课上,网络会出现拥堵等突发情况,段老师提示学生课前就已经申请好了各自的电子邮箱,做好充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创设“小张的烦恼”这一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个任务驱动(写邮件,群发简历,操作小技巧,安全防范)的设置合理。学生做到了积极自主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并且提升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要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主动性。
四、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运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主动演示讲解,兼并教师及时的总结技巧,突破了难点和易出错之处;小组分任务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老师提供的导学案(电子邮件小助手)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五、教学过程婉约自然,师生亲和互动:让学生展示邮件的正文和主题,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强调邮件书写规范化的重要性。突出邮件主题的作用。由帮助小张发邮件,到引入群发,附件,再到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快捷技巧。由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入回复等操作技巧,学生学会了分享经验。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查找出了典型问题,并及时总结到位。总结事物两面性:提升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意识。邮件中自带对病毒邮件,垃圾邮件查杀等功能,来历不明的邮件,可以直接删除。可以拉入黑名单,过滤广告邮件等功能总结到位。小组竞赛,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团队互助意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和能力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的问题。老师亲切自然,评价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段老师的教学功底,课堂很有亲合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与段老师平日百分不开的。学生发言积极,段老师积极引导,小组的合作团结,同学互帮互助,鼓励了团队意识。
本课亮点 吾欲学之
导入是亮点。段老师开篇设立情境:“小张的烦恼”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引领,通过什么方式更恰当快捷:电话?快递?QQ?电子邮件?引导方法有效。
利用任务驱动,知识布局由浅入深。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亲身体会收发邮件的实践操作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收发电子邮件的快乐是本节的又一大亮点。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演讲水平极高。相互讨论和分享收获。边操作,边找操作邮件的各种技巧和小窍门,师生配合力,凝聚力极强。
任务驱动中设置了面向全体的必做题,同样也顾及到一些优势学生的选做题目,解决了学生间学习差异的问题。以优势辅劣势,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掌握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段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极强的。
瑕不掩瑜 力求完美
由于网络稳定性不佳,广播演示时出现了一次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但以这次邮件发送失败为契机,段老师就网络传输慢等情况,了解了网络这一特点。请同学们耐心等待,在等待的传输时间中,学生讨论、探究遇到的集体上传,服务器拒绝情况的问题,互帮互助,分享经验。段老师教风、教态儒雅,驾驭课堂能力极强,但语言方面还应该加强锤炼,尤其要加强普通话的练习;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到位,但方式不够多样化,具体化;学生的展示力不够太自然,放得不够开阔。
综上所述,段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教师的“教”:婉约、儒雅,值得我学习;学生的“学”:师生互动,超强的亲和力,更值得我学习。只有具有了如段老师一样独有的教师魅力,才能吸引学生,良好的引领学生前行;只有具有如段老师一样特有的亲和力,才能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喜欢学习,愿意和你沟通与交流,才能达到展现自我,发挥出学生所有的潜在的力量。
今天观看了老师的《引导层动画》一课,感受颇深,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点评。优点:
一、主题明确,重难点合理
本堂课毛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引导层动画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引导层动画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二、方法指导,适时恰当
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这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较为恰当。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发现进行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
三、准备充分
对于这样一堂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的课程,老师准备充分,事先制作好了实例,在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
不足:
学生的探究时间少,完成任务时,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总体而言,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师的教态、教学思路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执教这两节课的教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
一、把握重点,巧妙设计
《画图》一课中,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仿。然而戴徐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画图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戴徐老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在“画图”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改变画布大小的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的小方块,看他们什么作用?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收获效果无疑会较教师直接演示好上很多,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解展示自己一种画图工具”,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单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三、自主探究,灵活机动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特点。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将学生秋游的作文设计成画报,做成展板。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通过插入不同的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3.建议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这样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探索(沈文丽 探究式学习)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一、观课评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 因为教师的基本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一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 就很难说他是一名好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仅表现在组织教学、管理学生、讲课表达、演示板书等常规性的上课技能技巧方面, 它应该是各方面专业素养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与他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 主要是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 新教师上课大多是模仿, 随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会形成对课程教材、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乃至学生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观点从出现到形成的过程中, 都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所以,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与他们的教学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是直接受其支配的。其次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知识窄化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 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此外, 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日常言行等因素, 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说到底就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合金”, 所以不可能直接从师范教育中完全获取。而观课评课是促进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 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成熟期的催化剂。因此, 对教师来说, 观课评课不仅是对他们课堂教学能力的督查, 更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他们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实践的转化, 是培养他们尽快形成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师最初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来自于听其他教师的示范课。这种认识是表象的、浅显的。这时候, 新教师开始了以模仿为主的上课, 尽量从形式和环节上做到符合他们心中的课的样子。这时候, 如果有老教师或教研员去听听课, 就可以告诉他哪些是形似而神不同的地方, 应该怎样去改进, 这对加深他们对课的感悟是有好处的。慢慢地, 当新教师对课的形式、环节基本熟悉以后, 上课的问题就会表现在教与学的脱节方面, 即教师只会按照教案照本宣科, 一步一步地教, 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 不顾学生是否喜欢听, 是否跟得上。这时候, 有经验的老师或者教研员观课评课的主要关注点是教与学的协调性, 即要告诉授课老师,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 要边上课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是否听得懂, 尽量多关注学生的感受, 争取做到教和学的协调一致。当教师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上课的技巧, 能够驾驭课堂以后, 观课评课的重点则应该转为去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二、从组织方式的角度看, 不同的观课评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观课评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此, 需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从不同侧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观课模式。
(1) 鉴赏式观课评课给教师的启示。中小学经常组织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有一种示范课, 即由优秀的教师设计并执教, 向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或展示。这样的课, 从设计到教学过程的掌控, 都渗透着授课教师的智慧与经验, 比如, 对文本的解读程度、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关系的处理等等, 这些对青年教师都有教育意义。
(2) 互助式观课评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在学校的教研组内部, 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可以开展的观课评课活动是互助式的。即通过同伴间的听课评课, 互相指出问题和缺点, 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来说, 这种教师之间的互助式观课评课重点在解决教师的一般性课堂教学技能问题, 所以对新任教师用的比较多, 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成为熟练掌控课堂教学的合格教师。假如一位教师能经常听到、看到其他优秀教师上课, 那么他对什么是好课, 怎样上好课就会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自己的上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 专题式观课评课促使教师对教学现象作出理性思考。教学论中的许多命题是需要从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的。为了理解这些命题, 探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实践意义, 有时可以开展专题式观课评课活动。比如,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许多教师都觉得困难, 这就可以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三位一体目标”为主题, 开展专题式观课评课活动。既可以是研讨课, 也可以是师范课。与其他类别的观课评课不同的是, 专题式的观课评课更强调说课与评课的环节, 要围绕说说评评, 探究这个主题在课堂上是如何实现的。只有付之以比较深入的研讨成分, 才能体现出观课评课的专题, 并且加深大家对专题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顾志跃.如何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授业研究”:改变课例研究方式的抓手
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席马克·塔克在其主编的《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中,把日本称之为“一个长期领先的教育强国”,其中在分析日本如何一直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PISA)中遥遥领先时,特别推崇日本中小学教师的“授业研究”。
何谓“授业研究”?日本中小学的“授业研究”是对一个单元教学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教师一起备课、分析教材、教法和评价等,然后一起实施观摩教学,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和慎思,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参考。这是一种行动研究,也是结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制度。
日本知名学者、东京大学左藤学教授将“授业研究”概述为:这是以学校为主要进修场所,以教师为主要进修单元,是草根模式的、教师所关注的、合作实施的、实践导向的,其最终目标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高课程和教学品质。在左藤学教授看来,因为教师参与了“授业研究”,所以教师不再是“斯金纳箱中的白老鼠”,教师自己就是斯金纳,自己做研究。这样,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实验室,而学校就成为课程改革中心了。
史蒂文森等著的《学习的差距》一书对日本“授业研究”做了如下描述:日本教师从一入职开始,就被要求和其他教师密切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他们认为老教师有责任带年轻教师。校长组织教师开会讨论教学方法。除了校内研讨之外,也有地区性的教研组织会议。教师备课也是集体进行的,备完一节课后,备课组里的一个老师就会在班上试教,其他老师观课,发现问题后再一起讨论改进。他们还会请别的学校的老师观课评课,评课中获得高分的老师会获得奖励。
“怎样教孩子学”:观课与评课的焦点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数次被邀请到中小学观课与评课。给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日本教师最关注的课堂目标就是学生的课堂投入。有学者研究认为, 日本中小学课堂“噪音”分贝比西方课堂高,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兴奋地探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越高,认真投入的学生越多,日本教师就越开心。学生课堂的倾情投入,其实是与日本教师“花一辈子的功夫”来备课分不开的,每一堂课的开展都是精心设计的,意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投入学习。
日本学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积累上百次的教学观摩,并在每次观摩后进行两小时左右的教案研究讨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他们认为,教师必须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必须要强化教学后的反思。
可以想象,在日本未进行“授业研究”之前,日本中小学教师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即花上几天时间研究课前的教案,而课后的研究往往草草收场。因为,他们研究的目的仅在追求“优良教学”,研究的方法则受到“假设——验证”的模式所支配。为此,日本学者认为,在以创造“学习”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缜密地研究课堂中的事件才是课堂研究的要义。
过去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主要是观摩者针对执教者教学的改进进行点评与提出建议。在左藤学教授看来,这种方式应当从根本上进行纠正。他认为,假定观摩者针对某个教学情境中执教者的“教法”建议另一种“教法”,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观摩者向执教者建议另一种“教法”,仅仅是提供了观摩者的“教法”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据了解,以往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话题的焦点多为教材的处理和教师的教法。因此,“怎样教”构成了校内研习的主要对话。针对出现的此种现象,左藤学教授推出了他的“同僚性”校内评课“四原则”:第一,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应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学习成立,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第二,在研讨中,观摩者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通过多样心得交流来相互学习。第三,在研讨中,观摩者不应缄默不语,应当实现不受高谈阔论者与评头论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讨。第四,担任评课主持者的教师以“不凝练”“不归纳”作为铁的原则来主持研讨会是最理想的。“畅所欲言”的研修会才可以结出硕果累累。从此以后,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风向标开始转向,“怎么教孩子学”逐渐成为校内研习的主要对话。
观课不给教案:体验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参与日本中小学课堂观摩活动,笔者发现观课者不再坐在学生后面观察教师,而是全部挤到小组里面,仔细倾听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特别关注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是否形成,学习在何时何处发生,学生的困惑在何时何处出现。
同时,观课者对课堂话语和非言语行为等做详细的笔录、录像或录音,以便在后面讨论时提供具体的证据。
此外,正如前述,日本中小学的课例研讨将重点放在课后反思上,甚至不鼓励观课者给执教者建议。究其缘由,日本教师给出的理由是:教学方法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是独特的,给别人建议还不如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试验。有鉴于此,日本有学校向观课者提出了观课评课三点要求:第一,关注学生在什么场合下才能形成学习。第二,聚焦学生在什么场合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第三,观课者自身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学校为让观课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忙于阅读教案,故在课前不给观课者授课教师的教案。按照他们的解释,此举就是为了让观课者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惊奇与不确定性。
聚焦孩子:滨之乡小学课例研究的实践
日本所做的相关调查显示,无论是教学的改进还是教师的成长,都以教师自身的实践场所——课堂为中心,形成了一种同心圆的结构。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扎根于自己课堂事实的研究与研修,重视自己所在学校内部的研究与研修。换言之,必须建构以校内研修为核心,并在外部加以支持的研究与研修体制。
神奈川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是日本开展“授业研究”实践与探索的一朵奇葩。该校每年都举行上百次的观摩教学,学者、专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蜂拥而至该校观摩。据统计,近八年间造访该校人数达二万三千多人,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的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
在滨之乡小学,教师们组成学习社群,实施“授业研究”,以专题学习为中心,一起备课、共同构思教材、教法和教学策略,一起观摩教学,收集资料,举行教学研讨会,进行课程和教学个案的研讨、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专业成长。尽管该校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实践近三十年从未间断。他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减少开会时间,将主要时间用于教学研究。
在该校的课例研究中,重视课后的研究胜于课前的研究。课后的研讨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与其说是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和教材的钻研,不如说是基于课堂的事实,议论学生的学习在何处是顺利的,在何处有障碍。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提出建议,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课题——从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展开讨论。
每次到教室观课时,该校的教师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状况上。当孩子分组讨论时,教师们纷纷散坐在各小组周围,观课记录哪个孩子的发言内容比过去进步了、能否尊重他人的意见、能否跟随教师的提示进行思考、为何有时这样表现等。他们深谙,正在上课的教师没有办法同时注意到二三十个孩子个别学习的细节,其他观课教师的观课笔记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学习。聚焦孩子,而非教师,“大家共同来培育所有的孩子”是该校教师达成的共识。
“不批评别人的课堂”是该校五大研习原则约定之首。在该校学生放学后举行的教师反思讨论会上,这样的回顾反思并不是批评上课教师的优劣与教法的是非,而是不断细致地探讨课堂中每个孩子学习中的得与失。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能在这次小学体育教师研修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把这次研修培训作为学习新课程、执行新课标和实践新课程的切入点。观看各位老师的优课,感觉平时的教学中自己还缺乏深入思考,同时也发现对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新名词自己尚未了解。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观课评课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优课视频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评价,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多的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侯祥管老师的《前滚翻》:他将这节课整编成一个完成的“龟兔赛跑”,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小乌龟的滚动,在尝试与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节课充满了快乐。另外,小学生对于形象的事情记忆深刻,为此,这节课侯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团身滚动建立正确的团身概念,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牟建娜老师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会合作 智赢未来》:这是一节内堂体育课,在教学设计中,以游戏体验贯穿课的始终,以游戏体验难度的层层提高深深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学习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指拿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课的开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这个体验深深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的 兴趣。观看“老河口事件”的即时新闻报道,图片及配乐《世界充满爱》的播放,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震撼,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合作,合作不好会危及生命。观看美国北京奥运会的掉棒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团队的事,更是国家的大事,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因此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看课:
一、听
二、看
三、记
四、想
一听: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评,动作要点和保护措施--简洁、明了。启发--得当,抓住关键。激励--客观、及时。小结--高度概括、点到实处
二看:
1、体育课是否指向课程目标
2、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3、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4、学生学习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突出——体育课程的性质
2、强化——运动技能为载体 教师的主导体现
1、教学设计符合实际
2、教案规范
3、教态与精神状态
4、示范准
5、纠错得法
6、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8、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9、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与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方法方面有所进步
学生课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师生互动与教学氛围热烈 三记:
四想: 创新点、闪光点、疑惑点、启发点 失误或不合理的现象
转瞬即逝教学新思路、新点子
运用符号或速记的方法将一些重要信息及时记录下来
本课的亮点有哪些?
这些亮点有否推广或借鉴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哪些方面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
不合理的原因在哪?提出改进设想与建议。
(二)体育课评课 “评什么”? 根据《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评课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Ⅰ
教学设计层面 Ⅱ
教学过程层面 Ⅲ
教学效果层面 Ⅰ教学设计层面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是否能有机地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课的始终。
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
2.关于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要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测评 课目标在单元的定位是否准确 体现单元目标的细化 涉及认知、技能体能与情感三个方面 切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谁?
(教学对象)
做什么?
(完成的学习行为)
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
学习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条件) A、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B、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如:“跳过”、“说出”、“完成”等等。
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C、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也就是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保护”、“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等。
D、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学生至少跳过90公分”,“通过这一堂课行进间低手投篮的学习,学生至少能完成动作,投篮命中率40%”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3.关于教材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以生为本”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教材的处理:
(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主辅教材搭配是否合理
(2)能否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价值(身心发展需要)
(3)教材有否一定的运动技术含量
(4)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突出
(5)注意教材在单元的位置,能为后续的教学创造铺垫
(6)能根据教材特点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4.关于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教材最主要内容。在技术结构起纽带作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指教学重点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环节或技能。难点的突破:
(1)由于动作抽象造成难点,要以“形象、直观、生动、实践”教学加以突破 ;(如:滚翻的团身、投掷的角度、抛物线)
(2)由于身体素质造成难点,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循环训练法、运动处方、训练小组)
(3)由于对新动作生疏造成难点,要以“观察、学习、交流、帮助”方式加以突破;(如:体操、跨栏教学、球类对抗)(4)由于技术难度大造成难点,要采用“化整为零,分解击破,”方法加以突破;
(如:跨栏、体操器械)
(5)由于问题错综复杂造成难点,要“综合分析,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加以突破;
(如:分解教学、帮助纠错)5.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课的目标、教材内在特点、场地器材情况、学生实际和季节气候等方面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组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学法指导
1、创设良好环境
(硬环境:场地器材,软环境:人际关系)
2、运用学习条件指导(设施、设备)
3、心理调节方法
(耐久跑的变化、器械项目)
4、发挥小干部作用
(骨干、组长、体育优秀生的作用)
5、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各种学习方法和练习手段
(反50米跑、斜线发球、让距跑、自选高远度)
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能否将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学习。
注重学法的指导,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比较、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
6.课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体育课的相关规律。
7.课的运动负荷、心率和练习密度的预计有无依据。8.能否体现教学特色。Ⅱ
教学过程层面
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民主气氛是否浓厚,能否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关注区别对待。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 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身体实践活动,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组织教学是否合理有序,严而有序,活而不乱。 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科学恰当,有机相连,环环相扣。 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是否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要。
教学过程的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与评价是否及时、客观、准确。
Ⅲ
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达成是否达到课的预期效果。身体练习是否有效(脸发红、出微汗)有否学会课目标所要求的运动技能 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有否表现 课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练习需求。
课堂教学氛围是否体现师生平等、和谐。
评课记录
伦智江:
提问方式导入课题比较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路 清晰,教师示范很细,但是有些小细节没有把握好,这是需要改进 的地方,但是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 牟进礼: 1、提前热身能使学生把各个关节活动开很不错; 2、提问细节很好能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去动脑考虑问题; 3、每一个细节都衔接的很好,为新授课做基础; 4、新授课部分逻辑性很强,每个环节都具有目的性; 5、分组练习思考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细节指挥很到位; 7、对学生品德教育很好。王允林: 1、上课的各个环节都很正规; 2、教师示范比较到位,站姿很好; 3、各个环节把握的比较好; 张茂刚:
课堂目标已达成,学生的衣服都很整齐,可见平时上课对学生的要 求很到位,在讲解过程中示范很好而且很细心,在练习的时候学生 展示少一些,需要改进。陈令步:
准备活动好,从开始到讲解动作的过度很好,由易到难,这样学生 更容易理解,这点很好。没有检查学生的鞋子是否是运动鞋。马先荷:
准备活动很充分,学生动作到位,教师示范很细,先讲分解动作再 让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一一纠正,在练习的时候 采取两人合作的方式很好,这样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动作。在比赛中能 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我觉得应多加一些小游戏能加深印象,提高课
堂气氛,整堂课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付守坤:
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这节课很完整,总体比较稳,可能因为 风的原因我认为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有榜样示范,带着问题去练习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很好,能让学 生自己突破难点。需要改善的地方:成体操队形散开的时候排头走的 太远,再就是语言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弯道跑》课后反思 在《弯道跑》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体验学习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表现自己,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在练习中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练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弯道上快速跑必须克服离心力,才能沿着弯道前进,正确的 跑姿是提高速度的关键。
在场地设计方面,用两组双弯道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自己也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在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 提高,这是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更加体会到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由传道授业者转向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者,一味的说教或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解放思想,创 新思维,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 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不断的充实 和完善自我,争取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后抛实心球课使我受益匪浅。刘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充分利用上节课的内容巧妙的过渡到了本节课的内容。准备部分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课堂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安全教育,体现了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而且本节课教师将自编球操和动感的音乐融入到了课堂之中,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带着愉悦的心情享受着这节后抛实心球课,通过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动作要领,更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体育课带来的乐趣,我想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孩子们不仅会学习体育运动,更会喜欢体育运动,逐渐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在于:
1、帮助学生明确学的目标、练的价值
在本堂课准备部分教师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上什么课,学什么东西,跟之前所学内容有无联系,使学生知道要学好这些内容要掌握哪些动作要领和辅助动作,并注意哪些注意事项,怎么保证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并明确练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后抛实心球动作要领。
2、在课中插入自编内容,注入新鲜元素
本节课刘老师将自编的热身操和放松操自然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在准备部分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自编球操也使学生对实心球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而在练习过程中的音乐元素的加入更是丰富了课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总之刘老师的课充分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下在项目的选择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教学手段富有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使之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弊端。
3、动作练习方法科学合理
在教学内容部分将胯下和头上抛实心球分别练习并有机结合,在后抛动作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展示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合作和探究能力。随后教师在学生集体练习中穿插了集中纠错和个别纠错,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在联系中突出了出手角度这个重难点,并在练习过程中借助绳线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本节课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个别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关注,适当增加练习次数,进行有关后抛实心球的具有竞争性的小游戏。
——评《南北气温差异》一课
星期二晚自习时听了邢阿璟老师在八(3)上的地理课,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第一部分的内容,邢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展示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体现了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运用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对学生有耐心。
3.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给学生娓娓道来。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1、注意提问时语言描述的准确性,提出问题后能否给学生一点思考分析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课时间和课前知识储备耗费了大量时间,课堂任务没能很好完成,我认为学生活动其实是对本课知识的升华,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观课评课报告】推荐阅读:
地理教师怎样听课评课11-24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06-25
地理教学结题报告12-17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12-19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07-07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报告07-18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报告10-02
地理专业教育实习调查报告09-12
秦皇岛地理实习报告10-04
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