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铁军”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心中的“铁军”(精选10篇)

我们心中的“铁军” 篇1

当我们面对着一座座凝聚着“铁军”智慧与汗水的通信基站,心里必然是震撼万千、感慨万千的。也许我们无法了解建筑基站前的困难、也无法了解建筑基站时所付出的艰辛、更无法了解建筑基站后他们的喜悦。但是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股深深的凝聚力。就是那股力量把千千万万的“铁军”凝聚到了一起,团结在了一起。

历史记载的铁军是指济南军区127师,这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更是这个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这才有了铁军这样的英勇称号!

我们的“铁军”虽然没有那样的战绩,但是我们丝毫没有逊色!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为了维护通信顺畅,他们抗得住烈日炎炎,抵得过暴雨滂沱,他们奋战在一线,阳光晒黑了肌肤,汗水浸透了衣襟,他们发挥着工程建设战线“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智慧铁军精神!

工作中的“铁军”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工作中的“铁军”最好的代名词。所谓一人不成军!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铁军”力量。依稀忆起数月前那次通信抢修,刚刚捧起快餐盒的铁军们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队长一声令下:“兄弟们快点跟我走,有抢修!”原来是某个乡镇的一条主干光缆线路被运砖头的大卡车撞断,并且卡车没有及时停下刮倒了几根电杆。导致整个乡镇通信全部中断!事态十分严重!十分紧急!抢修刻不容缓!所有人员没有片刻迟疑的放下快餐盒,迅速的上了工程车。通信抢修从来都是分秒必争的!这就是团结!他们不会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耽误抢修工作!不会为了多休息一会而违抗队长的命令!赶到现场后迅速展开抢修工作,大家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分配的工作。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没有人想起他们还没有吃饭,没有人想起他们已经持续工作6个小时。当抢修工作完成,乡镇通信恢复正常时,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团结就是“铁军”的最好的代名词!我敬佩他们!

生活中的“铁军”

平淡就是生活!这是生活中的“铁军”最好的表达方式。在通信这行工作三年了,不长不短的时间。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地问问他们工作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我以为他们会说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做起来很困难。而他们给我的答案几乎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早点下班就是开心的事,中午大家一起吃饭就是开心的事。也是,对他们而言早点下班回家陪家人就是最开心的事。工作了一上午吃顿饱饭就很满足。他们没有抱怨说夏天天气炎热几乎热的中暑,也没有抱怨说冬天天气寒冷在冷风里吹几个小时是什么滋味。可这样不就是平凡而又真实的“铁军”吗?生活里的铁军却又是姿态万千的。有个年近五十的铁军,他工作之余的爱好竟是绣十字绣,而且绣的不差于女子。令我实在是想不通,平常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还会做如此秀气的事。他一脸得意的跟我说:“别看我大老粗,我绣的可好看了,我还绣了八骏图呢!也已经带了好几个徒弟了。”看似炫耀的话直接是“铁军”们最原始的直率!他们不炫耀,不浮躁,不慕繁华!平淡就是“铁军”们最好的生活方式的表达!我崇敬他们!

还记得历史上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的长征的人都知道长征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成就不言而喻!如果说红军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那么“铁军”就是带领我们走向新世代!通信科技的发展决然离不开“铁军”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铁军的诸多汗水!在我们纪念红军的日子里,请铭记“铁军”的无私奉献!他们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是开创新时代的领袖!

钱玉容

我们心中的“铁军” 篇2

案例一:陈好的父母原是小学代课教师,在读小学的几年里,一直带在身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后来,为了生计,其父母双双南下广东淘金,把他留在年迈的爷爷身边。父母觉得将他一人丢在家里,有愧于他之意,所以在物质生活上都是有求必应,且比较讲究;毕竟父母当过教师,对他学习还是关心的,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与他交流。然而,远距离遥控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得不到真实情况的反映,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生活、物质上的优越与富足,在他身边有一群所谓的三朋四友围绕着,冲淡了对亲情的需求,对于父母何时回家不以为然,只要寄钱就可以了。双休日很少归家,常以到外婆家为借口,到同学家玩,无心学习。看到他的这些转变,我是急在心头,通过谈话了解到,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给他打气也就好个两三天光景,父母知道这情况后,多方教育,甚至千里迢迢赶回也只能叹息,后悔当初。

案例二:吴秋云模仿班主任的笔迹批假外出后说不想读书了。得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既吃惊又觉得是必然;我还清晰地记得刚教她时,一脸的天真,一双充满求知的眼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期中考试以年级前十名的荣耀站在领奖台上。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春季学期开学不久,就发觉她有了变化:精神恍惚,上课走神,爱讲话,常以身体不适等理由请假。对于这些变化,在家访中了解到,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她抛给了年迈的奶奶。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把她纳入“留守儿童”的跟踪对象中。但我心里明白: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吴秋云所在的村与她一样是“留守儿童”的不止她一个,厌学、逃学、顶撞年迈监护人(爷爷、奶奶),是他们的共性;其次遵奉“读书无用论”观念在农村泛滥,通过两年之久对其多方面做工作都收效甚微。因为她表面上答应,但暗中却我行我素,前途理想教育,她本能地拒绝,玩乐对她成了最大的诱惑,学习成绩更是急剧下降。面对她今天的摊牌:不读书了,谁也别想劝我(姑姑、奶奶与她根本搭不上话),作为班主任看到判若两人的她,真的感到难以言说的悲哀。面对如此情况,作为老师,我没有轻言放弃,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但我深知,此项工作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反思: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好男儿志在四方”,承传千年的家庭伦理定律被打破,传统模式的家庭因为城市的吸纳正在发生改变,新的家庭结构形式正在重建,亲情疏远、观念冲突带来的家庭之痛将在农村不少见。

情感教育是当今世界通行的教育理念,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不能缺位,而且更应重视。为此,老师家访要加强,家长家教也要跟上,政府的策略更不能拖后。

解决的办法:作为老师,多追踪了解,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儿童”以更多关爱!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作为政府,首先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农民工流入地的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惟其如此,才会使滴滴关爱之情如春风化雨,促进留守的孩子健康成长。

温铁军:我们这代人得知耻 篇3

温铁军,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三农问题专家。1968年插队,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研究,2004年开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2013年辞去院长一职务。

每个领域,都有那么几个永远值得采访的人,无论这一刻他在浪尖或低谷,抑或默不作声。在三农领域,温铁军就是一个。从17岁到山西汾阳插队,到耳顺之年仍带着一拨人搞乡村建设,他始终没离开过农民、农村、农业。别人觉得不可为,他也要勉力为之。

温铁军说自己过去是“因人睚眦拍案而起”,谁给个白眼就能拍桌子打架,“现在脾气大改了”。整个采访和拍照过程中,他始终平和地笑着。谈话间,他老是笑眯眯地揭短:笑眯眯地讲他一手创办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被取缔;笑眯眯地讲“小毛驴”那群爱闹别扭的年轻人;笑眯眯地谈及理论界“内生的反智”——有人说他从来不点人名,却一竿子打倒一大片……虽然性子平和了,但那股较真的劲儿一点没变。

没做怎么就说不成呢

9月18日晚上,温铁军在中科院做了一场名为“新农人的乌托邦实践”的演讲,他对台下的年轻听众说:“我最希望的是你们自己组织起来,把小区绿地改造成市民菜园。”顿时,台下一片交头接耳。“其实这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现象。别说不成,你们没有试。我刚实践生态农业的时候压力非常大,现在干了十几年已经遍地开花了。我只是一己之力,你们这么多人,没做怎么就说不成呢?”

做,这正是温铁军一直坚持的。他说自己是Doer,直译就是干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呼吁三农问题,“不能只强调农业政策,不讲农村,更不讲农民。眼中有数、心中无人!咋行?”1997年,主持了一次关于农村股权流转的会议让他在单位靠边站了。“官本位体系中,想保持独立人格很难,唯一办法是找到洁身自好的借口。为此,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下棋,不打牌。”当年住在机关大院,温铁军是有名的半仙,常在古树下练气功,其实只是为了躲开那些吃喝玩乐。

闲下来的温铁军没闲着,根据农村试验区研究成果写书、读学位,研究近代经济史。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反思资本深化带来的三农问题。

2003年,温铁军与几家单位合作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成立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实验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在那里,他请来海外著名建筑师教农民使用粪尿分离的生态厕所;他的妻子还认养了一头小毛驴,并给它起了个名字“教授”——当时,温铁军刚到人民大学当教授。

2008年,“小毛驴”不再只是一头驴了,它成了国内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的第一个标杆。几年下来,社会化农业不胫而走,5万多人自发参观学习;CSA农园也发展到200多家。温铁军身边也聚集了一群热情而坚定的实践者,邱建生、何慧丽、刘湘波、石嫣、程存旺、严晓辉、钟芳等等,他们有的早在2001年就开始推进自下而上的草根化的乡村建设了。

同时在改变的,还有社会思潮和国家政策:关注三农问题,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农业,关注食品安全,通过合作社法……但对此,温铁军只是谨慎乐观,“不要简单寄希望于某一个政策出台你就怎么样了,毕竟利益结构是多样化的。政府肯定都有善意,但能有效节制资本、规范利益集团的获利行为,才是真正意义的治理。”

按照温铁军原来的想法,60不做、70不述、80不说。“60岁体力差了,事情交给年轻人做;70岁,调查研究能力差了,就不写东西了;80岁,思想更新能力也不行了,就不要瞎说些老话干扰别人了。”

但他做不到,今年63岁的他更忙了。“我想形成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让他们自觉和农民群众相结合,否则农民的很多东西是盲目的,甚至被激进所误导。我参与新建了两个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加上北京的人大乡村建设中心,基本上构成一个三角;还有很多高校战略同盟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岭南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等。这些年,我们资助、培养了十几个乡村建设博士、几十个深入基层的硕士,他们支撑着遍布全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学术界多产学霸,年轻人想说点什么,很容易被掐死。但我这个年纪不用怕,所以,我还得再继续做。”

以成败来看乡村建设,是比较浅层次的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食品安全事件多得见怪不怪了,您觉得根源在哪?

温铁军:我们现在的农业已经被工业改造过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恰恰是工业文明走到生产过剩阶段而引发的。1998年是农业产业化元年,其实就是工业领域中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农业领域。10年后,农业也过剩了,标志就是2008年的三聚氰氨事件。

我们的人口不到全球的19%,却盖了全球80%的大棚,生产了全球51%的猪肉、67%的大宗蔬菜、70%的淡水养殖产品,造成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真有必要吗?有人说这是为了农民增加收入,错!资本深化意味着整个农业的链条拉长,第一生产者农民只得到8%,92%被不同利益集团获得。所以,别拿农民说事,根本就是产业资本在主导。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化肥大国、第一农药大国、第一除草剂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农业污染大国。根据国务院公布的面源污染普查,农业已经成了全国面源污染最大的行业,远超城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任何过剩领域中的竞争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利润下降了,你不搞点什么假冒伪劣,怎么活得下去。

现在,我们已经在农业过剩的泥淖中挣扎几年了,还没人承认这件事。如果以现有的思路和话语来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将无解。

环球人物杂志:我们应该在承认农业生产过剩的基础上,换一种思路了?

温铁军:可以看看欧洲、日本的市民农业已经普及到什么程度了。在欧洲,很多地方动员市民参与都市农业,把绿地改成菜园,把行道树改成果树,然后社区共享,欧盟60%的农场主是市民。也就是说欧洲的农业生产主体已经不再是农民了,而是市民。农业转型与城乡统筹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节约型消费,绿色出行,建筑修旧如旧,山区农业变成景观环境农业。但很遗憾,国内很少有媒体报道这个新潮流。

环球人物杂志:说到现代农业,很多人还是想到大规模耕地、现代化机械。

温铁军:世界农业发展经验上有统一的模式吗?如果没有,我们怎么能构建统一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呢?农业领域的差异太大了,我把我的研究放低到经验层次上才敢说话。农业是什么?农业首先是个自然过程,又是经济过程、社会过程、文化过程;农业还是个历史过程,同时是个教育和学习过程。

农业在近几百年被划为三大类:一是殖民化条件下把土著基本消灭光形成的大农业,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土著占比都低于5%;二是欧洲,尽管大规模向外移出人口,但现在欧洲没有大农场,有的只能是小农场;三是没有机会向外移民的亚洲大陆,现在连日韩在内都是小农经济。

1909年,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富兰克林?H?金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古老的农耕体系,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四千年农夫》一书。他感慨:中国4000年了,用最少的资源,养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并且是可持续的。而现在我们呢,恰恰学的是那种殖民化大农场的经验,试图减少农民人口以推进大规模农业,这样能行吗?!

环球人物杂志:各地也有了很多的像“小毛驴”这样的市民农园,您觉得有没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可能?

温铁军:“小毛驴”提供了一个案例,告诉人们农业还可以这样做。我们用了不到100亩的地,供给1000多户市民有机食材,做到了吗?做到了。有没有收益?有。能不能可持续?能。但你问有没有可能普遍推广,这就是政府的事了。作为一个学者,一没资本,二没宣传工具,白手起家做了个案例,民间学着做起了几百家,我对社会尽了责任了。

你可以想想,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自发做这个事,因为大家脑子里都潜在有一种不信邪的东西,它像小虫子一样挠着你已经被现代化熏坏了的思想体系。

环球人物杂志:能不能谈谈您的乡村治理实践?哪些做得比较好,或者有什么比较好的模式?

温铁军:很简单,第一是组织起来,第二是组织起来,第三还是组织起来。高度分散的小农什么事也干不了,所以一定要组织起来;只有组织起来,它才有自我赋权的能力。我们叫自我组织、自我赋权和自我管理。

我现在指导各地的实验,重点并不在于哪个点好,哪个点不好。以成败来看乡村建设,是一个比较浅层次的看法。我们首先得承认大家的利益是有差别的,承认每个人都有表达和获得自己利益的基本权利,然后再看该怎么搭配,怎么平衡。乡村建设是个历史过程,需要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只是这几代人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

站在任何资本一边的学者都不再是独立意义的学者

环球人物杂志:您现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温铁军:我现在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乡村治理,这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内部和外部叠加的挑战。内部是乡土社会长期出现土地、劳动力、资金三要素外流,乡村衰败成了必然。外部则是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食品不安全事件、土地争占、环境污染,这其实是全球化金融资本扩张向实体经济、向弱势群体、向资源环境逐级转嫁形成的后果。内外张力都很大,这是以往制度、思想不能化解的。所以,我们要把研究回归到乡村治理。这个治理不是我们以前那种“我管你”的概念,现在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

环球人物杂志:怎么自下而上?

温铁军:国家机关做研究,它是一个官方的自上而下的体系;而高校研究又是学科化的,资源被集中在一个学科点上。我们必须得从这种极化体制中跳出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分享体系——把我们的知识生产来源植根于草根社会,同时让活学术回归社会。我还想强调的是,在这个乡村建设体系里没有领导,没有总部,没有专人去做筹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NGO中常出现的那种状况——筹资人的意愿被带进NGO,使它改变了最初的理念,进而整个行为也会变性。站在任何资本一边的学者都不再是独立意义的学者。

环球人物杂志:现代都市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关心的是商品、品牌,而不是这些背后的资源环境。这一趋势发展下去,会不会很危险?

温铁军:我们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上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疯狂过——大多数人沉迷于消费主义的大潮中。这个潮流非常有害,它把你带到一个互相攀比的环境,有一套房子还要有两套,有一双鞋子还要有两双,你会永远这样不断浪费。资源是有限的,而浪费造成的严重的环境破坏、资源破坏谁都知道,却停不下来。

春天在我们的心中作文 篇4

春天在哪里?爸爸问我。是呀,春天在哪里?我也在心中问自己。

一来到郑州大学新校区,就看见很多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花朵。我爸爸指着一种花对我说,“快看,串串花”。妈妈在旁边说,“什么串串花呀!那是桃花”。桃花的样子是一串一串的,颜色红红的,非常好看。就像冬天里我们最爱吃的红艳艳、一串串的糖葫芦。然后我又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我问妈妈这时什么花?妈妈也不认识。我又问旁边的.一个阿姨,阿姨告诉我说,“这时红玉兰”。红玉兰的花瓣是向上生长的,一层层将花蕊包在中间,颜色还紫中带红。我深深吸气,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原来春天在盛开的花朵里。

我们又来到人工湖边,湖里快乐的游着大大小小的金鱼。我刚把馒头碎屑投入湖中,就引来了很多鱼,有大鱼也有小鱼。我继续把馒头碎屑扔下去,大群的鱼争相游来,鱼的颜色种类很多,有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他们在湖中快乐的摆尾,争抢食物。原来春天在欢快游动的鱼群里。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假山前。一群大哥哥和大姐姐围成一圈,在做游戏,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原来春天在人们欢乐的笑声中。

雷锋——我们心中的楷模主题班会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

2、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的助人为乐活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

3、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活动准备:搜集雷锋的生平事迹、日记、故事、格言。

三、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主题

甲:三月,阳光明媚。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同学们,三月五日是什么日子呢? 全班答:学雷锋日。

甲:遥远的记忆中,雷锋的名字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多少颗心为了他而悸动,又有多少人把他的日记做为座右铭,恪守一生。

(甲乙合): 《雷锋——我们心中的楷模》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二)了解雷锋生平

甲: “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乙:是啊,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

甲:也许我们很多同学对雷锋的事迹并不了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雷锋的生平》。

(三)诗朗诵

(四)学习雷锋事迹及对雷锋的题词

乙: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请听雷锋的事迹

(五)说说我们身边的雷锋

甲 :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提示:------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我们身边的雷锋是谁?

(六)雷锋名言学习感悟

甲: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听《格言朗诵》。

合: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乙:这就是雷锋同志,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回在我们的集体中。

(七)学习雷锋精神

甲:同学们都应该知道3月是学雷锋月,但是,即使在平时,我们也应该象雷锋叔叔一样,助人为乐。

乙: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叔叔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刻苦耐劳的钉子精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乙:学习雷锋好榜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合:愿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八)总结升华:

1、班主任总结归纳:

这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也开得很有创意与实效,让同学们明确“学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涵,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许多活雷锋。

2、主持人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资料

1、《雷锋的生平》: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个普通士兵逝去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名字--雷锋,也留下了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精神--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雷锋精神将会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2、《助人为乐的雷锋》故事: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3、钉子精神:当雷锋听到有人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他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版,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正是他的这种“钉子”精神,促进了他在繁忙的运输工作中,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雷锋在日记里还写到: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和工作,没有理由不改正缺点和错误,没有理由只顾自己不顾集体,没有理由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忘了整个国家的最大利益。我们每读一篇雷锋日记,都很受鼓舞,特别是“钉子”精神,它将是我们今后努力学好知识的动力。

4、格言朗诵: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④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读书心得--我们心中的爱与怕 篇6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是一本回信集子,内容也多是诉说情感遭际、生活烦恼,还有一些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水木丁的回信,敦厚却有风骨。或三言两语,或长篇累牍,跟你说说生活,说说怎样能让自己生活得舒坦,怎样能在被别人伤害、不被别人爱的时候还能对自己不离不弃,爱自己,不为难自己。

水木丁的文字有生活中的烟火味,她不是离地三尺教你甩开世俗,更不是手叉双腰做骂醒你状。她双脚踏实地踩在地上,也告诉你,怎样双脚踩地,与生活握手言和地活下去,神清目朗地活下去。

初读水木丁,是从兰州本土作家韩松落那得知的,跟着找进去,读着那些文字,慢慢地,一不小心就沦陷在了这个岛上。不是爱上写作技巧,不是仅仅认同观点,更多的是爱上她的那份体恤之情,那颗感同身受的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着那些回信,也让我看到了一座座孤岛的遥遥相望。

跟了水木丁很多年的博客,听到她要出书,看到消息就去亚马逊预订。收到书后,正好有一个朋友生病了,当即又给她买了一本,名曰“养身养心”。妞看完后,对我说,水木丁的人生底色是灰色的。我当即笑了。谁说不是呢,谁又不是呢。

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想过,给水木丁写封信吧。我想向玛蒂尔德一样问“是不是只有童年这么痛苦”,我想知道为什么别人触手可及的东西我却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为什么样样都不如我的女孩能找到很满意的男朋友而我与喜欢的人都最终无法走到一起,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爱,怎么爱,爱多少……每次我有这样的想法,都会被自己泼一盆冷水,我在想,水木丁收到的信多了,像你这样一不具代表性,二不够聪明,三没有什么特别冲突的人,回你什么好呢,如果碰到人家心情好,你这乱糟糟的情绪给人家添什么堵呢,如果适逢人家心情低落,再看到这些负面情绪,你说你这是干嘛呢。我没有给水木丁写过信,因为每一次动这个写信的念头时,都会进行这番斗争,所以,心动却从来没有行动过。打消这个念头后,静夜里,我慢慢地理清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安稳,从每一次颓中挣扎着站起身来。或许,的确,痛苦不会教会人什么是生的意义,痛苦只教会人,什么是不用问的问题,如是。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看着大家写的信,有人的问题,是与我的别样人生,有参考无对比;有人的问题,能看到字里行间,说出来的,没说的,克制情绪下的暗流

涌动,我会心疼这样的女子,但换作我,除了倾听,我无力安慰。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因爱而起,细密滋生的情绪,甜蜜温暖的过往,缓缓游离的孤独,流连荡漾的痛苦,患得患失的恐惧……这些情绪都混杂相伴在一起,无法言说,无力解脱,如同溺水的人,需要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个摆渡的人。看着水木丁给大家回的信,掰开了,揉碎了,入声入戏地讲,一点一滴地去化解我们心中的怕与爱。那些对烦乱和眼泪的理解与体恤,那些点点滴滴亮起来的希望之光,微弱又倔强,这,对我,也很治愈。有时候,我会想,信的那头,收到信的那个人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心有戚戚焉还是笑着流泪?看不到当事人的表情,但是能感觉到那些细密的心事在一点点的渗进阳光,那些点点滴滴的伤痕在一点点的收缩。这,不是这封信的功劳,我喜欢水木丁,但并没有神一样的崇拜,我同样并不觉得一封信或者几句话,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相信这些能量的摄取能给人站起来的力量,能给人直面的信心。对于一个与自己挣扎的困顿的人,够了。

每次看完水木丁给大家的回信,我都会抹一把脸,给自己注入重新上路的信心。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梦想又不是德州杀人狂,只是做一个幸福的人而已。

我们心中的“铁军” 篇7

靠“三实”作风加快推进上产的共识

海塔油田地下情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地方关系敏感、涉外商务艰难。一方面, 上上下下的关注与期待, 要求海塔大干快上;另一方面, 受经验、能力、认识程度以及客观环境限制, 整个油田产量按预期推进十分艰难。对此, 指挥部认为:打赢海塔攻坚战, 必须要以“三实”作风坚定必胜信念, 引导干部员工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脚踏实地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行为, 在不断认识地质特征、把握开发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加快推进上产的共识。

面对上产目标, 教育干部员工把“三实”作风体现在讲大局、敢担当上。依据“尽快建成百万吨油田, 到“十三五”末产量要达到200万吨以上”的上产目标, 我们把长垣老区、长垣外围的稳产压力与挑战和海塔进行对比, 引导全员站在“永续辉煌”的高度领会战略内涵, 正确看待和把握海塔上产目标, 使大家深受鼓舞, 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进一步认识到:海塔上产是实现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的“三大工程”之一, 关系到中国石油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进程和国家石油供给安全, 是集团公司党组、大庆油田党委交给海塔的政治任务;营造浓厚的会战氛围, 提出了“历史选择了我们, 我们必将创造历史”的价值理念, 确立了《会战誓言》、“六大理念”和“十要十不准”行为准则, 把上产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指标, 通过出技术、出专家、出经验、出模式、出干部、出精神的实践, 以达到出储量、出产量的“2+6”推进目标;组织回顾海塔油田勘探开发史, 让全员认知, 海塔上产目标是几代大庆人在26年勘探开发实践和反复论证中得来的, 做为海塔干部员工必须坚定信心, 讲大局、少一些质疑, 多一些担当, 努力把上产目标变成现实。

面对“六个矛盾”, 教育干部员工把“三实”作风体现在讲实干、强推进上。海塔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 在开发上面临诸多的世界级难题, 必须要冷静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勇于挑战上产极限。指挥部通过组织召开报告会、座谈研讨会、形势任务分析会, 让干部员工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 组织骨干力量前往华北、胜利和长庆三个油田进行考察, 开阔视野, 求取真经, 寻求借鉴, 聘请知名地质及管理专家学者来大庆传经送宝。广泛开展“三实”作风宣讲, 重点讲清形势、讲明目标, 讲清任务、讲明责任, 特别是充分讲清树立“三实”作风对海塔上产的重要现实意义, 让每一名干部员工既感到形势催人奋进, 发展时不我待, 又同时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用“三实”作风励志检行, 突出苦干实干, 坚信汗水流到位、办法想到位、心血熬到位, 就一定能够实现上产目标, 从而使干部员工的斗志更加昂扬, 思路在实践中更加清晰, 思想在发展中更加统一。

面对困难条件, 教育干部员工把“三实”作风体现在讲责任、做奉献上。海塔上产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一条艰难的探索创新之路, 需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到的地下复杂情况;需要克服“两国五地”奔波、工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需要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组织运行;需要在蒙古投资环境的不稳定和政策多变的情况下, 保障项目运行。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我们深入搞好会战传统教育。通过重温“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毫米见精神”、“万里测温”、“宁可一个过得硬, 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等优良传统和会战经典故事, 让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靠得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过硬的作风, 而今天打赢海塔攻坚战一样需要有这些精神、信念和作风;不断用已经拿到的规模储量、现实产量和积累到的在民族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跨国经营运作的经验成果继续增强全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斗志, 激励干部员工不松劲、不退缩、不懈怠;组织集体座谈和讨论, 使大家认知和感怀:“三实”作风与大庆优良传统一脉相承, 树牢“三实”作风, 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身的言行, 将大庆精神在海塔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结合海塔油田实际, 使干部员工深刻理解到:“三实”作风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开始、是成就海塔事业的基本途径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正是凭借着“三实”作风, 海塔的干部员工克服了家庭、生活上的许多困难, 肩负起强力推进上产进程的重任, “两国五地”的工作条件, 5年来, 累计完成二维地震5005.7千米、三维地震5312.47平方千米, 部署钻探、评井421口, 实现进尺116.19万米。与会战前23年的工作总量相比, 完钻探井数、进尺、三维地震分别相当于以往的2.1倍、2.5倍和1.5倍。五年累计提交探明储量4.58亿吨, 连续三年获得股份公司石油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 为大面积的开发上产奠定了基础。

靠“三实”作风激发士气, 推动油田开发的实践

在油田上下学习贯彻《纲要》、全力推进“永续辉煌”战略的新形势下, 面对新任务, 我们坚持靠“三实”作风激发和鼓舞士气, 围绕“突出效益、突出加快”主题, 努力在主动调整中夯实基础、提升效益, 在积极进取中寻求突破、稳中求进。

引导干部员工探索开发规律, 创新开发思路。内蒙不同于松辽, 国外不同于国内, 地质条件不同, 人文环境不同, 海塔上产不能套用老区的传统模式, 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因地制宜, 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开发规律。通过对以往工作的剖析和总结, 一是在“稳步推进”上统一思想。让干部员工认识到:稳中求进不同于“缓慢推进”, 要科学决策, 合理论证, 不能一味求“快”, 乱了程序, 要在保证环节严密、节奏可控的前提下, 把握好产量与效益的平衡。二是在“上产目标”上统一认识。让干部员工认识到, 目标是用来放在前方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而不仅是悬在头顶给我们施加影响的压力, 更不是放在嘴边用来讨论和质疑的。三是在“工作方式”上转变观念。提出了“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只要精神不滑波, 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 围绕“五个转变要求”, 引导和教育干部员工摆脱“传统模式”和“思维惯性”的束缚与羁绊, 工作思路更加开拓, 工作方法更加灵活, 不断在化解矛盾中开创开发上产新局面。贝28作业区特低渗透、强水敏、复杂断块等特性且储层致密十分坚硬。自2006年投入注水开发以来, 作业区欠注井比例高达75%以上, 造成地下亏空严重, 产量能力明显下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010年7月, 他们解放思想, 以准确的基础资料为依据, 挑战破裂压力极限, 大胆实施提压注水, 使全区注水量提高了整整一倍, 为作业区稳产奠定了基础。塔木察格公司全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突破国内运作模式, 主动适应国际化运作, 对蒙商务要从被动接受蒙方要求到主动理解蒙方诉求转变, 逐步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主动, 确保了19区块6006万吨剩余储量通过蒙方评审, 使宣布开发面积确定为650平方公里。

引导干部员工开展科技创新, 攻克技术瓶颈。海塔上产离不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支撑。海塔投入开发以来, 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针对海塔油田储采结构不协调的现实问题和“五多一深”的突出特点, 我们大力倡导“高水平开发, 高效益经营”的思想, 突出科技兴油这一主旋律, 努力引导干部员工精细油田管理、提高开发效益。几年来, 我们科研立项176项, 取得公司级以上科研成果31项。勘探方面总结出了“翘倾作用形成的古构造隆起带与斜坡上的断阶带是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浅层高孔隙砂岩及深层次生孔隙发育的火山碎屑岩是有利的储集层”等一系列油气富集规律, 进而创建了复式箕状断陷成藏模式, 形成了快速识别扇体及精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特殊岩性及复杂流体识别评价技术和“五优四防”钻井提速配套技术, 有效地指导了勘探部署。开发上构建了复杂断陷盆地构造解释、油层对比、油水层识别等油藏描述方法, 初步确立了复杂断陷盆地砂砾岩、潜山、特低渗透岩性、窄小断块四类油田注水开发模式, 形成了以重复压裂工艺为代表的措施增产技术系列和以酸化工艺为代表的储层增注技术系列。地面工程配套技术上探索采用了“提、拉、环、树、混”集油、热化学一段脱水、“阀组间-脱水站”一级半布站的集输工艺, 试验并推广悬浮污泥过滤技术, 形成优简并重的地面工程配套技术系列。我们在外援和引进的基础上, 立足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借大批专家聚集海塔之势, 借各路强手言传身教之力, 加大对现有技术管理人员, 特别是年轻同志的培养力度。以正在开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载体, 把现有人才与外援专家、技术尖兵整合为四个联合攻关队, 不仅加快了攻关进程, 而且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通过以上工作, 干部员工自觉把“三实”作风体现在忠诚事业、尽职尽责上。勘探开发系统的干部员工自觉树立“三实”作风, 凭着对事业的忠诚, 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油层苦苦探寻, 一个油层一个油层地抠, 多个设计方案反复比较修改, 实施精细水驱挖潜, 推进“两气一水”现场试验, 控制了含水上升和综合产量递减。与2010年相比, 2011年油田日注水量增加1200立方米, 地层压力回升0.9兆帕, 自然递减减缓3.6个百分点。

靠“三实”作风凝聚员工队伍, 增强快速发展活力

短暂的激情只能带来浮躁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能形成巨大的能量, 而永恒持久的激情会形成互动、对撞, 产生更强的激情氛围。身处异国他乡, 面对恶劣环境, 我们坚持靠“三实”作风凝聚员工队伍的力量, 倾听员工意见,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使员工在树立“三实”作风中持续保持会战激情。

发挥党员干部作用, 带头做榜样。我们现有党员351名, 占员工队伍的42.9%,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了, 就会对群众起到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几年来, 我们立足发挥党员作用, 结合海塔上产等重点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 成立了“海塔地区党的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明确了党工委服务、协调、监督、保障的职能定位, 确立了“五抓五确保”工作模式, 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谋划发展”、“双做双为”等活动,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鼓舞士气。围绕原油上产中心工作, 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创建活动, 完善了基层党支部建设及党群干部的设置, 探索实施党员目标管理, 落实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 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上产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 先后涌现出集团公司先进集体1个, 油田公司功勋集体2个、先进集体11个,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1人, 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1人, 油田公司功勋员工1人、杰出员工16人, 油田公司先进党组织5个、优秀共产党员11人。

适应队伍稳定需要, 构建家园文化。新建住宿楼、运动场馆及娱乐设施, 改善员工住宿及生活环境;提出“工作在组织中、生活在组织中, 上班有工作、下班有活动”的组织要求, 积极开展联谊会、团拜会、卡拉OK比赛各类文体活动, 丰富员工生活, 让大家身在草原不寂寞, 身在海塔犹如在家。通过建立“小家”档案, 掌握困难家庭基本情况, 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在大庆、海拉尔两座城市间实现“市话”直通、为每位员工家庭办理宽带、在草原最美的季节组织家属来海塔探亲游玩等方式, 增进家人对海塔工作、生活的了解, 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执行一线员工生日餐制度, 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 增进员工间的了解;努力复飞大庆至海拉尔航班, 减少员工火车通勤的辛苦, 使大庆、海拉尔之间的距离更“近”。

读出我们心中的爱 篇8

儿子上幼儿园了,不时有亲朋好友把好书送他分享,可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一直是他的最爱。一见我有空,他就会把书“拎”过来让我讲故事。在我那些夸张的比划和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儿子渐渐长大了,他开始给我讲故事,和我争辩说小兔子其实也是很爱很爱大兔子的,对我说小兔子也会长大的。

如今,儿子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他的成长开始与一部叫做《小王子》的童话有关。这是他上小学一年级时我推荐给他的,我希望在儿子心灵纯净的时候,用这本书的人生哲理填满他的心。

可是初次相遇,儿子并没有喜欢上小王子。或者是因为故事的哲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太过深刻,于是《小王子》被他冷落了好一阵子。9岁生日时,儿子收到一份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这位朋友比他高一个年级,各方面都很优秀,是儿子崇拜的对象,而他的礼物居然也是一本《小王子》!儿子有些好奇了:好朋友喜欢的故事,自己也要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啊!

我看出儿子的心思,就对他说:“儿子,妈妈和你一块读这本书吧。看看我们俩谁先读完。”儿子答应了,并很快读完了这本书。他随小王子访问了一个又一个星球,遇见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点灯人……他随小王子来到地球,遇见沙漠中的飞行员,遇见狐狸和玫瑰。他来检查我的进度,说:“妈妈,你太慢了,我都可以读好几遍了!”我将计就计,说:“好啊,看看我读完的时候你能比我多读几遍。”儿子好强,他一定会再去重新发现小王子的世界的。

他开始对我说点灯人虽然有些不懂得变通,可是他执着的敬业精神也值得我学习。他说地理学家怎么可以呆在家里不出去探险呢?他渐渐懂得什么是人生中该远离的东西,明白了哪些品质是该学习的。他写读后感,说他懂得了为什么小王子的玫瑰是独一无二的。他说做好朋友都要付出心血,去爱去守候。他说他要去阳台看星星,因为小王子可能会突然跑出来调皮地朝他眨眼,发出可爱的笑声……

儿子越长越大,喜欢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还是支持给他买书看,他也常常缠着我在网上一起挑书,每次收到邮局送来的重重的包裹,他都开心得不得了。家里的书架早已经无法承载起他这么厚重的对阅读的渴求。他读《地板下的小人》,读《夏洛的网》,读《杨柳风》,也读《马小跳》和《草房子》……他还是喜欢和我一起读书。无论何时,只要轻翻书页,都会有爱意随墨香流转,那是属于我和儿子的世界,犹如月光下宁静的海,温柔而浩瀚。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市岱山实验学校)

我们心中的“铁军” 篇9

生命在我们手中

每当我看着火红璀璨的炉水,望着朝气蓬勃、辛勤工作的同事,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生命竟是如此美丽而精彩!然而,如果没有安全的相伴相依,我们将无法感受和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哪一个企业不愿兴旺发达,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人不愿健康平安。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安全是什么?

她不仅仅是一个个标语,不仅仅是一次次善意的提醒,不仅仅是一些严厉的批评,也不仅仅是一篇篇孜孜不倦的教诲。安全是一种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对生命热爱的体现!它蕴涵在父母饱含深情的话语中,蕴涵在妻子温柔的笑脸上,蕴涵在儿女依依的期待中,它需要每个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细微处做起,形成一种风气,养成一个习惯,使安全的屏障不断加强。它是希望、是寄托、是无数亲人的期盼,它来自生命最本能、最真切的呼唤!

守护安全就是守护生命。生命既坚强无比,又脆弱得不堪一击。有时它坚若钢铁,硬若磐石,历经沧桑磨难而依然傲立;有时又脆弱如一朵花、一片叶,经不起风吹雨打。用距离来衡量,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用时间来衡量,生与死只在瞬息之间。安全不仅是对个人负责,更是对家庭和亲人的责任。

严抓安全就是创造效益。企业的效益来自安全,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安全。事实证明,只有严细抓安全,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才能确保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安全在于细节。事故的发生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注重安全教育,不注重安全操作,不注重安全隐患整改,使得多少生命之花凋谢枯萎,多少幸福的家庭陷入不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防线,必须奠定一个基础,就是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筑牢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为生命撑起一片蓝天;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用多一分的付出,为职工安全多提供一分保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支撑。

安全靠什么?安全管理要靠实责任。安全责任,班组为基础。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将安全教育、查找整改隐患、事故调查处理、监督考核等责任分解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群策群力抓实安全工作。安全责任,从班长抓起。班组长是班组的带头人,班组安全管理的成败与否、成效大小,取决于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实际组织协调能力。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对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常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应急预案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发挥班组长对员工安全示范教育作用。以班组长为重点,向全体员工

辐射。安全责任,人人有责。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形成“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良好班风,树立人人是安全员的责任意识,形成班组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率。

安全管理要注重细化。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只有不放过细小的细节,才能抓好安全生产的大事。要强调预防,以“要事前的预防,不要事后的教训”的理念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细察、细查,发现隐患,防范事故,堵塞漏洞。要不断总结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监督机制等,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安全管理要重视文化建设。应着重培养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指标,制定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的措施,将安全考核指标同工资、先进评选、晋级等挂钩,将刚性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融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将安全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安全的伤痕还隐隐作痛,我们要牢记这血的教训,时时刻刻将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把安全管理做实做细,用安全的生产意识、安全的行为方式,去堵塞百分之一的疏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将安全生产植入每一位职工的心灵,落实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安全从你我做起,安全从细节做起。

安全在我们心中 篇10

有位老师这样说过:安全就像数字“1”,家庭、工作、快乐等等都是数字“0”,它们排列在“1”的后面,如果这个“1”没有了,其它的也就都没有了。虽然这只是个比喻,却比喻的十分真实。安全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了安全,就没了健康,甚至失去生命,别的怎么还会存在呢?

在学校内,楼道里追跑打闹是不对的,那样容易摔伤;在学校的小树林里,更不要这样;这样有可能会被树枝刺伤身体和眼睛,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交通安全是我最想说的,因为交通就像一张大网,网住了整个城市,四通八达,随处可见到它,但交通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你知道吗?我们中国的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百分之一点九,然而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却占百分之十五,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那你懂得了什么呢?在生活中,我们常看见汽车和人在红绿灯时穿行,行人也不去走斑马线,万一有一辆车飞驰而来,躲闪不及的你还能逞能吗?看到这些事实,你还有什么能力辩驳呢?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吧:上学路线选择好,道路宽阔人车少;路上不要想事情,靠边走在人行道;要想通过车行道,一定注意看信号;遇上同学一起走,不打不闹不追跑;不看书来不看报,文明行路讲礼貌。

我们常吃的食物,也有着安全隐患。你知道某些可能存在毒素的食物吗?发芽的马铃薯和没炒熟的豆角都会含有毒素,变质、发霉的食物更不要吃。急性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有呕吐、腹泻和发烧等、轻者用筷子刺激舌根催吐,重者立即送到医院洗胃、抢救。此外,零食等东西对我们的危害也很大,所以小学生中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子”,所以我们应当合理膳食,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强壮,健康。

上一篇:成考语文知识点汇总下一篇:防震减灾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