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处置报告范文(通用6篇)
1、应急避险
应急避险撤离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救援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撤离危险场所,内容包括:
(1)明确现场总指挥有权发布紧急避险撤离命令;
(2)规定并设置统一的紧急避险撤离信号(明确信号必须在场人员都明了,并且现场人员均能听到);
(3)根据事故现场划定的危险区域,事先确定避险撤离途径及安全位置;
(4)紧急情况下的意外险情,不需指令,可采取即时紧急防护避险撤离。
2、应急措施
(1)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中应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现状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2)危险物质探测及控制。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根据设备结构、工艺特点及类别,展开技术检测,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提出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采取特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危害;
(3)建立现场处置安全区域。根据事故类别、规模、危害程度、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应急处置安全工作区域,划定危险范围和区域,建立人员、物资安全撤离方案,并设立警戒;
一、油库泄漏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是指管道因老化、焊缝缺陷和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油料损失事故。泄漏事故可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即持续泄漏事故和突发泄漏事故:
1. 持续泄漏事故。
持续泄漏事故主要是因设施设备老化、焊缝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小流量油料泄漏, 因流量小、不易察觉造成长期持续的泄漏。油库输油管道长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 持续泄漏事故发生后, 漏油点极难发现, 堵漏困难;同时, 泄漏油料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引发纠纷, 且油料回收难度大, 对环境的破坏无法恢复。总结输油管道持续泄漏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种:
(1) 设施设备老化。多数油库输油管道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使用年限接近或超过三十年, 由于腐蚀、磨损、意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管道泄漏时有发生。其中, 内腐蚀是输油管道泄漏的最常见原因。
(2) 焊接缺陷。大部分的输油管道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 焊接过程中, 由于温度、材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会造成焊缝存在各种缺陷, 这些缺陷是引起泄漏的直接原因。
(3) 振动。管道的振动会造成管道连接附件的紧固件松动 (如法兰的连接螺栓) 、密封件失效 (如降低法兰垫片的密封比压) , 也会造成管道焊缝内的缺陷扩展, 最终导致泄漏现象的发生。引起管道振动而产生破坏的因素包括共振、脉动、机械振动与振动传递。
(4) 管道附件故障。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与管道附件的技术状况密切相关。管道附件出现故障也会造成管道泄漏。管道附件故障造成泄漏通常发生在连接法兰、连接螺纹、流体转向的弯头及三通、阀门填料等部位。
2. 突发泄漏事故。
突发泄漏事故是因外力破坏造成的大流量突发性油料泄漏。突发泄漏事故突发性强、危害巨大, 一旦应对不及时、不恰当, 即会酿成重大事故。总结输油管道突发泄漏的原因, 主要有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两种:
(1) 人为破坏。人为破坏导致管道泄漏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施工单位不按规定对施工区进行“地勘”, 野蛮作业造成管线破裂;二是受利益驱使的盗窃油料, 盗油分子主要在埋地管道上钻孔盗油, 由于其技能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经常在实施盗窃后留下隐患, 如盗放油料后不关闭阀门、盗油器具连接的密封件失效、阀门质量问题等。
(2) 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力巨大, 一旦波及机场输油管线, 极易造成管道的破裂。
二、油库输油管线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基本步骤
1. 停止作业、关闭阀门。
一旦发现管道泄漏, 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 停泵或关闭相应油罐、输油管线的阀门, 派出人员快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 检查输油管线的损坏情况和各种阀门的关闭情况。参与泄漏事故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装备, 防止中毒。
2. 封锁现场、疏散人员。
根据泄漏情况合理封锁范围, 指派专人封锁现场, 疏散油料泄漏区域的人员、车辆和牲畜, 加强现场指挥管理。切断可能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点火源, 在事故现场的所有车辆不准发动。视情况构筑拦油堤防止油料扩散, 组织人员及时回收泄漏油料, 回收作业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型工具, 防止引起二次事故。
3. 科学抢修。
如果输油管线破损不严重, 本部人员快速采用不动火修补方法进行堵漏或修补;如果泄漏量大、影响范围大, 应动用消防、管道抢修等力量联合处置。防止乱干蛮干, 造成事故扩大。
4. 善后处理。
对抢修处理后的管线加大巡查力度, 进行事故调查, 整理资料, 总结经验教训, 实施奖励和处分, 不断提高预防输油管道泄漏事故能力。
三、加强油库泄漏事故应急管理主要措施
1. 严格执行油库安全规章制度。
执行油库安全规章制度是保证油库安全的底线。在日常工作中, 要严格落实输油管道的常规巡查, 定期进行漏点监测, 确保泄漏事故隐患早发现;依照规定进行管线标识, 严禁单位和个人在管线上及附近区域私自建设。
2. 协调关系, 聚合应急力量。
油库应急力量较为薄弱, 单凭自身力量很难有效处理油料管道泄漏事故, 需要周边应急力量协助来保证管线安全。泄漏事故应急管理涉及的单位、部门、人员多, 需要公安、消防在内的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同时也要依托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组织、统一决策、统一指挥、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要按照专业应急和群众性参与、平时防范与应急抢险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为主体的输油管道事故应急处置队伍。
3. 加强油库泄漏事故警示教育。
抓好油库的人员教育, 使全体油库人员切实掌握辨别和处理管道泄漏的方法;通过在输油管线区树立警示标语和印发管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手册等方式, 向当地居民宣传泄漏事故对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以及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正确处置方法。通过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鼓励当地群众及时报告输油管道相关情况, 对盗油犯罪严惩不待、决不姑息。
4. 完善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理预案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核心准则, 制定并执行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是控制事态发展的有效途径。油库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 根据驻地社会情况、部队任务等因素, 立足现有条件, 按照全面系统、注重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制定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并通过定期训练和演练不断修订完善, 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5. 科学施训, 提高处置能力。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掌握事故报告及现场紧急处置的原则和方法,发生各种灾害事故时可以熟练掌握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熟练掌握创伤急救的操作技能,并且了解自救器的原理以及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事故报告及现场紧急处置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进行抢救。事实证明,在事故初期,事故现场人员如能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则可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即使在事故的中、后期,也往往需要事故现场人员正确地避灾自救和帮助,才能提高抢险救灾工作成效。
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要遵循以下行动原则。
一、及时报告灾情
(1)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直观感觉和经验,观察和分析判断事故性质、地点、灾害程度,尽快向矿调度室汇报。
(2)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3)只汇报看到的异常现象(烟、火)、听到的异常声音、感觉到的异常冲击(气浪)。(4)汇报时不能凭空想象判定事故性质(如,看见烟就认定发生火灾,遇到气浪冲击就认定发生爆炸),以免领导作出错误决策。
(5)不能不汇报而自行处理灾变。特别是爆炸、火灾、瓦斯突出等事故,工人是无能为力处理的。
二、积极抢救
(1)根据现场灾情和条件,现场人员及时利用现场的设备材料在保证自身安全条件下,全力抢险。
(2)抢险时要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或单一行动。
(3)严禁冒险蛮干,并要注意灾区条件变化,特别是气体和顶板情况。
三、安全撤离
当灾害发展迅猛,无法进行现场抢救,或灾区条件急剧恶化,可能危及现场人员安全,以及接到命令要求撤离时,现场人员应有组织的撤离灾区。
(1)撤离灾区时应遵循下列行动准则:
(2)沉着冷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大家树立坚定的信心安全撤出灾区,并在各环节上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妥善行动。
(3)认真组织。在老工人和党员干部带领下,统一行动、听指挥,不得自行其是,盲目蛮干。
(4)团结互助,照顾好伤员和老弱者。
(5)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路线,切记图省事或怀着侥幸心理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时机。
(6)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所有人员要使用好必备的防护用品和器具(如自救器、湿毛巾)。行动途中不得狂奔乱跑,遇积水区、冒落区、溜煤眼等危险地区,应先探明情况,谨慎行进。
撤退途中时刻注意风向及风量的变化,注意是否出现火烟或爆炸征兆。
四、妥善避灾
撤退中若遇通道堵塞或自救器有效时间已到,无人继续撤离时,应找永久避难硐室或自己建造临时避难硐室待救。避难时注意事项有:
(1)在室外留有明显标志(如矿灯、衣物)。
(2)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板或水沟内。(3)室内只留一盏矿灯。
(4)发出互救信号(如敲打铁管或岩石,但不能敲打支架)。(5)团结互助,坚定信心,相互安慰。
(6)时刻注意避难地点气体和顶板情况。遇到烟气侵袭等情况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或设法安全撤离。
【案例】
2007年7月29日,河南陕县支建矿业公司东风井发生落水后,井下的人被困,他们积极配合地面人员抢救,落水后76h,全部获救。2006年2月18日,阜新艾友煤矿发生冒顶事故,7名矿工被困,积极采取自救并配合外国救援,被困57h后全部生还。
第二节 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瓦斯爆炸前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呲呲的空气流动声。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吸入大量氧气所致,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的预兆。
井下人员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副卧倒地,面部贴着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呼吸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防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气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二)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严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对于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50米范围内要设法将其台运到新风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太远,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派矿山救护队抢救。
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严重实,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想到,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使疏通。应坐在之后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要及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压风管、风筒等改善尽量低点的双重条件。
(三)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被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被排出,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因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该范围所有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金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的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以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并把矿灯、衣物等明显的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外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1)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2)掘进工作面发现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防突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戴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图途中到避难场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救援。
(二)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己的隔离式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立即打开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
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或自救器有效时间不够,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或自救装置处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的巷道、硐室躲避。这时要把管子的螺丝接头卸开,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1)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难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的撤退。
(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因迎着新鲜风流撤退。(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重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超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测。
(5)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贮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进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连通出口的一侧进行,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7)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延期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8)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要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9)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汉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口。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10)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每次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和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和管道的爬行撤退。
(11)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和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过时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12)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蜂疗会有短暂的停顿和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的话,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洞是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侧就的顺着巷道把握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排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部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稍作观察大,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变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
四、矿井透水事故的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祝好的避难硐室躲灾,和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洞室躲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大待救。如是老窑透水,则需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和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有毒气体伤害。进入避难洞室前,应在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2)在避难期间与现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的在的,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已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的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及时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绝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引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5)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就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五、冒顶事故时的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又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躲灾。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和推倒质量量合格的木垛。可撤至木垛处躲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咋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一变就会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记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因在遇险地点由组织的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会提前脱险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躲灾自救措施
(1)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矿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别应迅速组织起来,主动听从再去中,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指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合格土区的氧气消耗,有计划的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较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2)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预想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进一次不间断的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3)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帽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4)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浓度,但要注意保暖。
第三节 创伤急救知识
搞好煤矿现场创伤急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轻伤员痛苦,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能挽救伤员生命。
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1)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了后再搬运。
(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二、现场急救的关键
现场创伤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人员受伤害后,两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至5 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min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据统计,现场创伤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的死亡。
三、现场急救方法
现场创伤急救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和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但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你先清除口中赃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
1.口对口吹气法
它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造成伤员吸气。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三分之一为宜。
2.仰卧压胸法
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到24次。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3.俯卧压背法
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的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二)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1.心前区叩击法
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三到五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时,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
2.胸外心脏按压术
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地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救护者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三分之一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到4厘米(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即可);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到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此法时的注意事项:
(1)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积血和引起气胸等。
(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四次,做口对口吹气一次,如一人同时兼做此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0-15字,较快的连续吹气两次。
(3)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三)止血法
止血方法有很多,常用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
即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此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
当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脱位,这时可采用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
在肘窝处或膝窝处放入叠好的毛巾或布卷,然后屈肘关节或屈膝关节,再用绷带或宽布条等将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3.止血带止血法
当上肢和下肢大出血时,可在井下就地取材,使用软胶管和衣服,布条等作为止血带,压迫出血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1)在伤口近心端上方先加垫。
(2)急救者左手拿止血带,上端留五寸,紧贴加垫处。
(3)用手拿止血带长端,拉紧环绕伤肢伤口近心端上方两周,然后将止血带交左手中,食指夹紧。
(4)左手中,食指夹止血带,顺着肢体下拉成环。(5)当上端一头插入环中拉紧固定
(6)在上肢应扎在上臂的1/3处,在下肢应扎在大腿的中下1/3处。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1)扎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防止肢体远端因淤血而增加失血量。(2)扎止血带时要有衬垫,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3)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因其均由两根平行的骨干,骨间可通血流,所以止血效果差。但在肢体离断后的残端可使用止血带,要尽量加在靠近残端处。
(4)禁止扎在上臂的中断,以免压伤桡神经,引起腕下垂。
(5)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既达到阻断血流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为度。
(6)止血带止血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太长可导致肢体坏死,太短会使出血,休克进一步恶化。因而使用止血带的伤员必须配有明显标识,并准确记录开始查止血带的时间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缓慢放松一次止血带,放松时间为一到三分。此时可抬高伤肢压迫局部止血,再扎止血带时,应在稍高的平面上绑扎不,可在同一部分反复绑扎。使用止血带不超过两小时为宜,您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4.加压包扎止血法
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是:将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布料等盖在伤口处,然后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压力的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而不影响伤肢血液循环为宜。
(四)创伤包扎
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损伤,也便于运送医院。
包扎时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巾等。现场进行创伤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条等进行。包扎的方法如下: 1.布条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该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将布条做环行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
(2)螺旋包扎法。该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两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该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各圈反折须学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4)‘8’字包扎法。该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二分之一。
2.毛巾包扎法
(1)头顶部包扎法,毛巾横盖与头顶部,包往前额,两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颚打结。或者是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叠,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如毛巾太短可接带子。
(2)面部包扎法 将毛巾横盖,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眼,鼻,嘴处剪洞。
(3)下颌包扎法。将毛巾纵向折叠成四指宽的条状,在一端扎一小带,毛巾中间部分包住下颔,两端上提,小带经头顶部在另一端耳前与毛巾交叉,然后小带让前额及枕部与毛巾另一段打结。
(4)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毛巾斜折放在伤侧肩部,腰边穿带子在上臂固定,叠角向上折,一角盖住肩的前部,从胸前拉向对侧腋下,另一角向上包住肩部,从后背拉向对侧腋下打结。
(5)胸部包扎法。全胸包扎时,毛巾对折,腰边中间穿带子,由胸部围绕到背后打结固定。胸前的两片毛巾折成三角形,分别将角上提至肩部,包住双侧胸,两角各加带过肩到背后与横带相遇打结。
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法相同。
(6)腹部包扎法。将毛巾斜对折,中间穿小带,小袋的两部拉向后方,在腰部打结,使毛巾盖住腹部,将上,下两片毛巾的前角各扎一小带,分别绕过大腿根部与毛巾的后角在大腿外侧打结。
臀部包扎与腹部包扎法相同。包扎时注意事项:
(1)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如煤块、矸石等)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松或过紧,达到止血目的为准,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4)脱出的内脏不可能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5)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到10厘米。
(五)骨折的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伤邻近的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操作如下:
(1)要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
(2)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骨、膝、踝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3)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六)伤员搬运
但时,应尽量做到不增加伤员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及合并症。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担架搬运法,单人和双人徒手搬运法等。(1)担架搬运法。
①单价可以用特制的担架,也可用绳索,衣服,毛毯,等做成简易担架。②有三到四人合成一组,小心谨慎地将伤员移上担架。
③伤员头部在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随时观察伤员的变化。④抬担架时,应尽量做到轻,稳,快。
⑤向高处抬时,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以保持担架水平状,走下坡相反。(2)单人徒手搬运法。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
(3)双人徒手搬运法。一人帮拖双下肢,一人帮拖腰部,再不影响病伤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拉车式。
第四节 自救器及其使用方法
《煤矿安全归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轻便、携带方便、带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免于中毒或窒息之用。它有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自救器中根据其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和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两种。
一、过滤式自救器
过滤式自救器是利用装有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死不起防护作用,例如阻燃抗静胶带被外源火点燃后产生的氧化氢,工业塑料制品被外源火点燃后产生的 氰化氢额都不起防护作用,而且氯化氢和氰化氢的毒性比一氧化碳大的多。
过滤式自救器不提供人呼吸所需的氧气,因此佩戴它逃生时一定要选择巷道中氧气浓度不小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5%的线路。
1.过滤式自救器防护特点
仅能将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
对其他毒气(氮化氢,氰化氢等)不起防护作用。不提供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4)要求逃生线路中氧气浓度大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5%。2.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1)取下保护罩。
(2)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一直扳到打开外壳密封点焊,用力拉开封口并扔掉。(3)拔开外壳上盖。
(4)握住头带,把药罐从外壳中拉出。
(5)从口具中拉开鼻夹,把口具片塞进嘴里,咬住牙垫,唇紧贴住口具,马上用口腔呼吸。
(6)拉开鼻夹,把它夹在鼻子上。
初步佩戴完成,自救器已开始提供疗效保护。取下矿工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戴上矿工帽,开始撤离危险区。自救器如外壳破瘪,过滤罐取不出来,课佩戴着外壳和药罐逃生。
3.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要注意的事项
在井下工作时,当发现火灾或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呼气时会有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才能取下。
(3)佩戴时要求行走速度不超过5.5km/h小时,严禁狂奔,也不能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隔离式自救器
隔离式自救器提供人呼吸所需氧气,人的呼吸在人身与自救器之间循环进行,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所吸它能防护各种毒气。隔离式自救器中根据其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和压缩式氧隔离式自救器两种。
1.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隔离式自救器的一种,它利用化学生养物质产生氧气,供人员从火灾,爆炸,突出灾区撤退脱险用。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的防护特点:
提供人员逃生时所需氧气。
整个呼吸在人体与自救器之间循环进行,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能防护各种毒气。(3)可以从火灾、爆炸、突出的灾区中逃生。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按如下程序进行:
佩用位置:将腰带穿入腰带环内,并固定在背部后侧腰间。
开启扳手: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是护罩挂钩脱离壳体丢掉,再用右手掰锁带扳手至封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去掉上外壳: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丢掉。套上挎带,将挎带套在脖子上。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用力提起口具,靠拴在口具与启动环间的尼龙绳的张力将启动针扳出,此时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塞并同时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若尼龙绳被拉断,气囊未鼓,可以直接拉起启动环。
夹好鼻夹: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夹住鼻子。
调整挎带,去掉外壳:如果挎带过长,抬不起头,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使挎带缩短,系在小圆环上,然后抓住下外壳两侧,向下用力将外壳丢掉。
系好腰带:将腰带上头绕过后腰插入腰带另一头的圆环内系好。
(9)退出灾区:上述操作完毕后,开始撤离灾区。若感到吸气不足时,应放慢脚步,做长呼吸,待气量充足量再快步行走。
使用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实用自救器时,你注意观察漏气指示器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指示变红,则仪器需要维护,并停止使用。
(2)携带自救器时,尽量减少碰撞,严禁当坐垫或用其他工具敲砸自救器,特别是内罐。
(3)长期存放处,应避免日光照射和热源直接影响,不要与易燃和有强腐蚀性物质同放一室,存放地点应尽量保持干燥。
(4)过期和不能使用的自救器,可以打开外壳,拧开启动器盖,用水充分冲洗,内部的生养药品,然后才能处理,切不可乱丢内罐和药品,以免引起火灾事故
2.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是利用装在氧气瓶中的压缩氧化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充能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的防护特点:
(1)提供人员逃生时所需氧气,能防护各种毒气。(2)可反复多次重复使用。
(3)用于有毒气或缺氧的环境条件下。(4)可用于压风自救系统的配套装备。
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按如下程序进行:(1)携带时挎在肩膀上。
(2)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搬把。
(3)先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往上提上盖,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最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4)摘下帽子跨上挎带。
(5)拨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6)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7)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 s将气囊充满,立即停止。(8)挂上腰钩。
使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时要注意的事项:
(1)高压氧瓶储装有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坐垫使用。(2)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搬把。
1、受困人员: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顺序方法对外传递相关信息发布:
(1)利用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将受困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
(2)利用自己的电话,拨打电梯轿厢内公布的救援电话,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
(3)通过直接喊话的方式,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外面的人员。
(4)利用自己的电话,直接拨打“110”或“119”,将救援信息发布给公安、消防部门。
(5)只有在无法使用上述方式实现救援信息发布时,可以通过敲打电梯的方式,发布救援信息。不应拔门,等待救援。
2、公众:在收到或发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大楼管理机构或电梯维保单位或直接向“110”或“119”报警。
3、电梯使用单位: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将受困人员的下列信息记录,并立即将救援信息报告给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可参照下列程序传递救援信息:
(1)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2)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
(3)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4)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
4、电梯维护保养单位:
(1)接警人应记录报警信息,并向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救援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3)向应急救援小组下达救援信息和启动的应急救援预案。
(4)向电梯使用单位通报救援信息。
(5)依具现场情况,可联系“110”,“120”,“119”或友邻单位(电梯生产厂家、电梯安装维修单位等)协助救援。
(6)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
二、电梯发生意外时,有关人员可参照下列方式启动救援程序
1、电梯使用单位:接警人员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应急办公室向电梯维修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应急办公室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初级救护工作。
2、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接警人员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应急办公室根据现场情况启动本单位有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负责人向应急救援小组发布救援命令,通报相关信息.
3、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向电梯维修单位发出救援信息。
4、应急救援预案的工作流程
应急救援预案的工作流程可参照下图执行。
图:应急救援预案流程
三、人员的防护
(一)应急人员的防护
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应在确保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避免发生针对应急救援人员的伤害事件。
2、防止疾病传染:在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戒严区,针对严重传染病人员进行救援时,应在医疗,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
3、防止辐射:在较强辐射的区域内实施应急救援时,应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
4、防止砸伤:在建筑物可以进入,并且不会发生倒塌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
5、防止烧伤、烫伤:可以采取先灭火、降温、或在消防人员配合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
6、防止交通事故:在天气、道路、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避免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迷路、失踪、泥石流、塌方等。
7、防止触电:在漏电区域,例如:发生水灾或湿水环境实施应急救援活动时,可根据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绝缘防护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切断造成危害的电源。
8、防止人为伤害: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应负责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避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发生人为伤害事件。
9、应急救援小组应加强对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监护。
(二)群众的安全防护
1、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对可能造成伤害的现场进行有效的防护,如:设立警示标志,设置防护栏、警戒线、戒严等。
2、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疏散群众撤离危险区域。
3、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避免群众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群众采取错误的救援行动或过激行为而发生伤害事件。
四、紧急处置
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1)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
(2)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
(3)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2、针对伤员:
(1)采取必要扶助措施。
(2)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
湖北省公路管理局:
我公司在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一组318公路旁新建建始县高坪高速接口加油站,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特拟定本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蔡瑞聪;副组长:向则钊;成员:胡金庭、陈秀銮。
二、施工期间,在公路两端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堆放器材,材料等要整齐,不得影响公路的畅通。
三、出现险情:一方面及时向公路主管部门和公司上报,同时主动组织清障,清障挖机司机一名王宪;装载机司机一名肖俊芳。
四、出现人员伤害:一方面组织现场施救,同时派车及时送往县中心医院救治。
总之,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管理,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恩施自治州华瑞商贸有限公司
一、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的原则
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统一指挥职权明确
统一指挥, 职权明确是构建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能确保指令畅通, 实现组织结构的高效运行。否则, 就可能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即多个部门对同一下级施行指挥权力, 使得局面混乱不堪, 而延阻仓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权责明确, 是实现部门协调、组织运行高效的前提。仓库事故应急处置, 需要应付的事件多、参与单位多, 如果没有明确的职权, 下级的积极主动性可能会减弱, 上级可能会滥用权力, 事故的处置杂乱无章、毫无效率。所以在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时, 应根据需要合理地赋予各个部门相应的职责与权力, 尽可能责任到人、权责一致。
2. 层级简明衔接紧密
是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层级不宜多, 各层级之间的衔接需十分紧密, 确保各层级之间无脱节。层级少可使上下层级之间的信息传输更为快捷, 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即上一层级能及时获取下一层级的信息, 从而快速做出决策, 并将指示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下一层级, 而下一层级不但能将收集的信息迅速汇报到上一层级, 还能及时得到上一层级准确、可靠的指示命令, 从而保证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高效有序运转。
3. 反应灵敏, 适应变化
是指构建的组织结构须使得组织既能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又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事故及不同环境下的事故。一方面, 组织的反应灵敏可以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争取到最佳时机;另一方面, 仓库事故的多样性及事故所处环境的多样性要求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二、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 是指仓库为应急处置事故而建立的机构。而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结构, 就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1. 一般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一般结构按其指挥关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能有:一是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以及资源保障;二是指导应急救援, 掌握事故发展趋势, 事故失控, 有蔓延趋势时, 指导和组织群众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
第二层级, 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高效的利用一切资源, 合理分配任务和进行人员调度, 组织指挥仓库现场员工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第三层级, 该层级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功能实现的神经末梢, 是各种功能模块的集合。
警戒组:对封锁圈内, 监控事态发展;对封锁圈外, 阻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救护组:设立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救护, 把伤重人员及时送到医院。
保障组:负责为事故现场筹备、运送救援物资, 提供交通、通讯、人员支持。
抢险组: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实施抢险、抢修。
消防组:对可能引起火灾的仓库事故现场进行监控, 对发生着火爆炸的仓库事故实施救援。
2. 时间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时间结构, 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在应急处置事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顺时态动态结构。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时间结构按其对事故进行处置时间顺序可划分为三个时段。
事故发生时为第一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关键时段。事故当事人、第一发现人是仓库事故处置的第一实施者。
事故处置中为第二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中间时段。首先, 现场指挥员应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同时, 根据应急处置预案, 相关人员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迅速组成警戒组、救护组、消防组、抢险组和保障组, 并尽快赶赴事故现场。尔后, 当事故有扩大的趋势而仓库自身又不能满足应急处置的力量需要时, 武警消防、邻近部队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力量也可能应请求参与仓库事故应急处置。
事故处置后为第三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重要时段。当事故处置完后, 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多数将撤离现场, 留下部分人员进行处理善后、消防警戒。首先是善后小组, 由精通业务的人员组成。其次是消防小组, 由三至五名消防人员组成。最后, 事故调查小组进入现场。
3. 空间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空间结构, 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在实施应急处置的过程中, 各部门在空间形成的一种同时态稳定结构。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空间结构如图所示, 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将其划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 应急指挥部。由上级单位领导任总指挥长, 上级单位副职领导任副总指挥长, 一般部署在仓库办公区, 离事故现场较远。
第二模块, 现场处置。该模块是各种应急处置小组的集合体, 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实施与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各应急处置小组在现场指挥员的组织协调下, 各司其职, 完成对仓库事故的应急处置。
现场处置由现场指挥员具体负责, 通常设有警戒组、救护组、保障组、消防组和抢险组。现场指挥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前, 以利于指挥、便于观察;警戒组一般部署在事故现场出入口、事故附近的制高点、事故邻近区域、生活办公区等;救护组配置在靠现场指挥员后面的便于前出抢救伤员的位置;保障组, 即事故现场保障组, 位置应靠近邻近指挥员;消防组和抢险组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靠前部署。
三、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高效运转的条件
1. 高素质的人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基本条件
从组织结构中可看出, 指挥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重心。指挥员是否有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指挥素质, 是其能否准确判断事态发展、果断定下决心及下达行动命令、合理分配任务、统筹调动部队的关键, 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同时, 专业人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者, 专业人员较高的应急抢险、抢修等素质是高效处置仓库事故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要高效运转, 高素质的人员是根本。
2. 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必备条件
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为组织高效运转的必备条件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 顺畅的信息渠道是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密切配合的基础, 是确保指示命令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第二, 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又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紧密的军警民关系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重要条件
【事故应急处置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06-19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07-09
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制度06-20
船舶事故应急处置制度10-22
储粮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07-24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1-19
矿井停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2-03
宜丰县处置火灾事故应急预案07-08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应急预案12-15
幼儿园防踩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