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1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设计理念
《翠鸟》一课,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力图体现这一学段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
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1自然段 活动——
2、3自然段 住处——
4、5自然段
附检测题
(一)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板书课题(齐读)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一)
二、品读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划出来。()的爪子()的眼睛()的嘴()颜色()体态(课件出示)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的?(课件出示该段)指名回答(爪子、颜色、体态、眼睛、嘴)
板书:爪子(红色)颜色(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体态(小巧玲珑)
5、你体会翠鸟的这样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有什么关系?
6、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羽毛的?(头上——背上——腹部)
师生共同作填色游戏(课件出示)
7、这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个词语来写的?(颜色鲜艳)
8、“橄榄绿、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都是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
(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蓝:宝蓝、蔚蓝、湛蓝)
9、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运用这些比喻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得更美了,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呢?)
10、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用——画出相关词句: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赏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2)、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5)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3)、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8)、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看视频二)9)、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从阅读训练到表达方法指导,形成了语文学习的一个圆】
四、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作业
★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附板书:
课堂检测题
(二)1、按原文填空
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绣满了____________。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__________。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2、选词填空。
愿望
失望
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__________,长大了当一名飞行员。
(2)老师对同学们说:“《翠鸟》的第一段写得很精彩,__________大家背下来。”(3)我们一定不辜(gū)负家长的__________,做一名好学生。
(4)李平满怀__________,在学校运动会上得跳高冠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他很__________,哭了。资料袋:
翠鸟
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这种鸟在我国东部、南部常见,也叫钓鱼郎。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翠鸟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随即张开双翼,龟缩着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教后记:
第六册7课《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随机教研中与颜承丽老师交流时决定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案人教版
一、导入新,提出学习目标: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根据自己对文的理解,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
生1:我积累的词语有“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我知道“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生2:我知道“浩浩荡荡”的意思是: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生3:我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我能用“五彩缤纷”说句话……
生4:我知道“崇山峻岭”的意思是: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我能用“崇山峻岭”造句……
生:我知道“美轮美奂”的意思是: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生6:“遐想”:指漫无边际地想象。
生7:我会把文第一段读熟,我来读给大家听……
生8: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3段,我来读给大家听。……
……、学文悟情展示:
生1:我读了“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句话体会到: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生2:这句还与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生3: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生4: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生:我们想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
生6: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个性化展示: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什么是“丝绸之路”。
4、读后感。
、小练笔。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2、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准备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堂练习】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⑴ 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______标出。
⑵ 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安排】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22.手指
主备人
张俊杰
课时
辅备人
【学习目标】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关键】
1.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看插图,读文字,写片段,图文结合,读写结合;先交流五官的特点和作用,再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小练笔”,即先说后写。
【课前预设】
1.本节课教学思路:“先读后写”,读段写段;“先说后写”,说特点说作用,再写片段;“图文结合”,看插图读文字,理解内容,掌握表达方法;“以读促写”,运用方法,读写结合。
2.示例引领,丰富积累。推荐相当数量的优秀片段,阅读背记,丰富积淀。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体会语言风趣,积累摘抄。
1.从用词来体会风趣
(1)研读“大拇指”
①看插图,看出幽默风趣;找语句,体会语言风趣。
预设:“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②读段落,提炼性格;找例子,掌握表达方法。
性格:“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子:“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构段:先从形体、构造等方面描写大拇指的样子,然后说明其貌不扬的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肯吃苦的,并以举例的方式写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而且它还从不好大喜功。
2.从表达方法来体会风趣
作者描写大拇指的形状是“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这样一来,原本没有生命的大拇指变得就像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举例写大拇指的作用时,“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等词语营造出了场景的急迫、局促之感,大拇指的劳苦形象就此生动了起来。
3.用朗读来体会风趣
练习朗读,读出举例部分语言节奏感强,句中动词用得十分精准。
二、仿照段落,选择五官之一写片段。
1.明确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这五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选择其中一个来写,可尝试用上本课词语,如相貌、养尊处优、渺小、享乐、附庸、团结……
【合作探究】
一、学习运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表达方法。
1.合作探究五官的特点和作用
2.构思
①把五官之一当作人来写:用第几人称来写
②把五官之一当作其他事物来写:要想清楚五官之一和其他事物的相似之处;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如,写嘴巴,是称赞它吃苦受难,还是嘲讽它光说不干;举例时,要围绕想表达的意思来写,不要随意举不相关的例子。
二、示例引领,强化表达
她的眼睛真正的美是美在笑,不论是浅笑,还是大笑,只要一笑,那双眼睛里就会有鲜花开放。那花儿鲜艳、娇媚、逗人喜爱,使她的脸面顿时甜蜜,俊俏,神采飞扬。即使她气恼、冷笑,那眼里依然隐约有花儿颤动。
(摘自网络,有改动)
【展示交流】
1.第3自然段写食指
①句子:“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朗读:“全靠”“都要”“最多”等词语,十分夸张地表现出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形象,读起来趣味盎然。
2.第4自然段写中指
①句子:“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②表达:当作人来写,赋予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
3.第5自然段写无名指和小指
①句子:“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②表达:当作其他事物来写,形神兼备地表现出这两根手指大多只参与“这等享乐的风光事”,很是有趣。
【达标检测】
1.摘抄并背诵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仿照课文表达特点,选一个五官,写一段话。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②那鼻子之大,衬得全身都小了。据说实在是大得出奇,鼻梁是拱起的,鼻上全是疙瘩,颜色青紫,像茄子那样,鼻尖盖过嘴巴两三指宽。这样一个颜色青紫、疙疙瘩瘩的拱梁大鼻,使他那张脸奇丑不堪。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③姐姐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都十分匀称,像是刻刀雕出来的艺术品。再戴上两只小巧的耳环,更显得美丽动人。
④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天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扫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⑤哇!金黄色的冰激凌,看起来是无比的美味。我立刻拿起了勺子,将冰激凌放进了嘴里,细细品尝着。嗯!不错!有鸡蛋和牛奶的香味,有冰激凌的凉爽,还有橙子的香甜,真是冰激凌珍品!
(文中片段均摘自网络)
附:板书设计
22.手指
当人
事物
当其他事物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关图片资料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二—四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让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5.朗读指导。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不同。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文中泡泡。
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美好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随堂完成。
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课文学习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打开思路。
四、参考资料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2年中学毕业后,曾任中小学教员。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1930年任商务印书馆国文部编辑,主编过《文学周刊》《小说月报》。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中学生》杂志,并相继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执教。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等职。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贵。“‘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著作有与夏尊合著的《文心》《文章讲话》等,与朱自清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教科书有《开明国语课本》《幼童国语读本》《儿童国语读本》等;儿童文学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童话选》等;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诗有《箧存集》;散文有《未厌居习作》《小记十篇》等;他的《瀑布》《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曾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有《叶圣陶文集》(3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问世。
搭配(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成语和歇后语 重点难点
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1、读词语:指名读、正音。
2、读读第一行词语,想想词语的特点
3、交流
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数字式词语
4、拓展
一()一()
三()二()
五()四()
六()无()
七()八()
九()一()
十()十()千()百()
5、读读第二行词语,想想词语的特点
(板书:ABAC式词语)
6、读读第三行词语,想想词语的特点(板书:AABB式词语)
7、读读第四行词语,想想词语的特点(板书:含反义词的词语)
8、交流
读读记记中你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懂?
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给你讲讲。
如: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
惊讶。
9、运用1 A.桂林山水风景优美,每天都有()的游客前来观光。
B.那个口技艺人模仿鸟叫()让人惊叹不已。
10、交流答案
1.桂林山水风景优美,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
2.那个口技艺人模仿鸟叫(惟妙惟肖)让人惊叹不已。
11、运用2 C.我和小伙伴们来到了这片()的树林里 采集各种植物标本。D.经过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地说:“我们一定要在这次比赛中夺冠!”
12、交流答案
C、我和小伙伴们来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 树林里采集各种植物标本。
D、经过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异口同声)地
说:“我们一定要在这次比赛中夺冠!”
二、读读背背
1、下面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歇后语
2、(板书:歇后语),齐读:歇后语
3、教师讲解
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意思是
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就是表达的意义所在。
4、读歇后语:指名读、正音
5、教师教读: 读准字音
6、学生自由练读六个歇后语
7、有关歇后语的故事及意思我们下节课学习
8、布置作业:
A、课后收集歇后语
B、课后准备:歇后语背诵大赛
三、整理所学内容
笔记内容:
1、数字式词语
2、ABAC式词语
3、AABB式词语
4、含反义词的词语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意思
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就是表达的意义所在。
附:板书设计
数字式词语
ABAC式词语
AABB式词语
含反义词的词语
歇后语
开州区渠口镇明德完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感受燕子的可爱及本文的描写顺序。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物和景。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背诵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二、认定目标:口头认定
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齐读课题)
三、导学目标:
(一)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二)老师导读,学生小声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2.教师强调生字词重点,并出示练习:
泼()
拢()
谱()
掠()
拂()拨()
扰()
普()
惊()
佛()
(四)通过课文第二段感知春天
1.播放录音,集体跟唱《春天在哪里》。
2.找春天:你们在课文插图的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1)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五)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1)小组内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的五彩缤纷。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气。
四、达标测评: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比较、个别、范读、分组比赛,以活跃课堂)
五、总结:
了解春天的特点以及体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六、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
()的翅膀
()的细雨
()的尾巴()的柳丝
()的燕子
()的天空
()的稻田
2、背诵课文第二段。
七、板书设计
燕子
描写生动活泼的春天:春雨——蒙蒙
春风——柔和
江源小学 刘芳 张曼丽
学习目标:
1.用实践代替教师的说教,让孩子们学会谈体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孩子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生活作证,用事实说话,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5.积极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收集有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2.结合“展示台”中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以“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保护环境的黑板报”„„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展示台为1课时、习作1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 语 交 际(展示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引述: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家乡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想?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的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好吗?(课前给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主题)
各组首先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二、在小组内交流:
1.就同一主题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以“家乡的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首先进行充分讲解。(2)把事情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了解情况、受到感染。(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5)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6)各组代表发言后,其它小组可提问。
2.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它组一样的不重复说。(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文字、图片、实物或表
演等形式。)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它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 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B: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可以适当讲一下我们东营市的“三网建设”工作。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2.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教师小结、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同学们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A:拿出学生综合实践中制作的好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再认识。B:展示东营市在环境保护上的措施。如正在开展的“三网建设”。
2.根据习作提示,让学生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具体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自己的相法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师:听了这位同学想法,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
(2)再找同学谈一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3.教师小结。
三、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想法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见闻感爱自拟题目,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激趣: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 2.说说自己的发现: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第二句加上作者的想象,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你出题让同桌来做一做,看一看能不能把他难倒。4.课堂小测:
提醒:有针对性的提问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加深他们的认识。附:把句子变一变,让句子更具体、更形象。
1.炽热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趣,你读一读认一认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意思相反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特别是7 上生字。
3.把这些单音节的反义词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清澈对浑浊)(廉洁对贪污)(功劳对罪过)(公正对偏心)(奖励对惩罚)(优秀对恶劣)(善良对凶恶)(勤劳对懒惰)
4、拓展:
A: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意思相反的字词,你能记住那些啊?
如: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明暗、对错、软硬、真假、抑扬、起伏、昼夜、深浅、张弛、文武 B:你能快速把下面的题做一做吗?
给这些词后面再补充两字,组成新词: 动静()得失()
吞吐()详略()
攻守()进退()
始终()呼吸()
是非()爱憎()
(二)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教师适当原诗,适当讲解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发放资料,对学的余力的同学提出要求提出要求。)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对子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6.抄写诗句,注意认请字形,把字准确。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学习语文,语言的积累很重要,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课下把读认的字会写会认,读背的诗句能够默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读中的原诗背过。
板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和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56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列式为“256÷6”。师:先估算一下“256÷6≈”。
生:256≈240,240÷6=40,还多16张。
生:想
(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43。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像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5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四六二十四”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写在25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生:验算。师:该怎样验算呢? 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8题。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方法。【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例4: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42(页)……4(张)
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07-0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9-0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案07-1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11-1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9-17
七年级下册《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10-06
人教版三年级下 荷花10-0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翠鸟06-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