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汇报(共10篇)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一是研究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市委改革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参与起草的《**市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正在起草。二是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探索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改进和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初步完成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并报市委改革办待批。三是研究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资助政策,合理配置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比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
1植一批创造税收产出多、经济价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就业机会多的创新型企业,起到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五是加强银企对接,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
二、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学习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重点依托**高新区、**高新区、产业聚集区、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有利条件,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完善**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园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在全市高校推广**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园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支持各高校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自身的创新创业资源。加快推动**众创空间建设运营。
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鼓励和支持高新区、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专门的孵化运营团队(运营管理机构),实行市场化运营。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孵化机构,完善创新链,加快壮大小微企业群体。完善“苗圃+孵化+加速”孵化服务链条,探索创业孵化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整合、金融协作、资源共享
2的创业孵化示范区。探索**高新区、**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新模式,推动各产业集聚区和**等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合作,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优化各类创新平台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加快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服务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公共技术服务、科技企业孵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投融资等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以**科技协作综合服务平台、**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覆盖全市、服务企业的科技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资源共享、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优化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发布机制,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使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促进项目成功转化。
三、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推进作用。着力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深层融合,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
厦门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实验班正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成立, 秉承“校企联合办学”的思路, 以“企业-学科”为对接点, 结合企业未来几年用人需求, 制定合适的资格条件, 从厦门理工学院在校学生中遴选学员, 着力培养学员系统地掌握工程技能、具备现代营销和管理实务知识, 最终成为既掌握专业技能, 具有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将从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实践环节进行重点阐述, 给出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落地”实施方案, 希望为其他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1 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办学模式
1.1 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实验班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过与学校签约联办实验班的企业联合制定, 通过冠名实验班、选聘企业优秀管理与技术人员作为授课师资、理论传授及实岗实训等环节, 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联合培养, 从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都实行校企合作, 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分和学时管理办法等”。
1.2 培养目标
厦门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实验班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成立, 实验班秉承了厦门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校企联合”、“案例教学”、“强化实践”为3大特色, 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经营管理才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1.3 学制、考核标准、及学分认定
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学制总共为一年半, 充分利用学生的大三学年和大四上学期。这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 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标准采取校企共同进行考核, 当创新创业课程的成绩累计3门不合格者, 不予颁发“创新创业实验班”结业证书。对出现重大违纪者, 取消“实验班”就读资格。对于在读期间的成绩合格者, 颁发“创新创业实验班”结业证书。学生可以通过取得的“创新创业实验班”结业证书向教务处申请公选课的4学分。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 实验班的实施
2.1 学生的选拔
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学生是从优秀学生中经过选拔而产生的, 学生需经过笔试和面试, 考核包括情商、智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等综合因素, 因此学生的基础较好,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比较强, 综合素质比较高, 自信心强。例如厦门理工学院首届“明翰电气”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学生需要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之一才可以报名:第一、专业课各科平均分70分以上, 学有余力;第二、曾获校级以上学科专业相关竞赛奖励1项;第三、班级综合测评前五名;第四、曾获系级以上奖励2项 (含奖学金) 。第五、有创新、创业历练 (专利、论文、制作等) 。
2.2 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 对未来要有预见性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能创造性地对新的教育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有效输出;第二, 能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断开创教学、科研新领域;第三, 要有开放性的人格和宽容理解的良好心境, 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2.3 课程的设置
创新创业实验班,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验班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商业素养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操作课程三个方面, 例如《企业结算》、《市场营销》、《创新方法TRIZ》、《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企业文化》、《创业体验》、《企业结算》、《电气设计自动化:智能电网》、《现代光电子器件》、《光学设计》等, 着力于培养人文素养和工程技能兼备的人才。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与不同企业联合设置课程时, 应该既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文化素质教育, 又体现出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课的设置。表1以“明翰电气”创新创业实验班为例, 给出了课程设置的情况。
结束语
创新创业实验班代表了一种趋势———企业单列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将作为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种合理补充, 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企业营销与管理, 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将大大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这是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http://www.edu.cn/zcxx_10008/20100601/t20100601_481165.shtml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在二次创业中再铸辉煌
××高新区辟建以来,坚持不懈地创新创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在高新区“二次创业”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高新区面临着深化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新区经过14年的开发建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截止到2005年底,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利税××亿元。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48,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经济总量的41,拉动全市地方经济增长12.9个百分点;利税××亿元,同比增长42.5。今年上半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31.3,拉动地方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占全市地方工业的40以上;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18。
——逐步构筑起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成为拉动××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力量。经过努力,目前××高新区已引进和建设了××多家工业企业,在石油及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医药领域,逐步构筑起主导产业整体框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接续产业的主要拉动因素。在石油及天然气化工领域,建成了40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亿元的生产能力。在新材料领域,建成了20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亿元的生产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亿元的生产能力。在机械制造领域,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亿元的生产能力。在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培育了以××、××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在医药领域,以××、××等为代表的现代医药产业也已初具规模。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总数128项,其中国家级58项,省级70项。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及技术性收入××亿元,占全区产品销售收入的61,有70多项高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项、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省发展高新技术专项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计划项目。××大学、黑龙江××大学、××大学、东北林大××研究院等陆续引进和建设,使大学园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软件园2005年9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创业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功能逐步得到完善。辟建创业广场,为进入广场的企业提供工业公寓管理和工业物业服务,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最优良的区域。高新区主体区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教育、金融、商务、居住、商贸等功能也得到了配套发展,基础性功能不断提升,形成了优良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适合人居的环境。园区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具备了承载各类项目建设的能力。实施和完善优惠政策,在享受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给予的优惠政策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优惠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科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努力转变工作方式,减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和“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引入各类中介机构60多家,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13年来,××高新区认真贯彻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示出美好的发展未来。
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事业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化之路
××高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始终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根本,坚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主导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化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温总理指出,我国要把创新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仅是科技的比拼,更是创新的PK,所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学习,我知道了很多生财之道都是来自一个创新的想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想别人之所未想,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这个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课是关于大学生养猪的问题。当时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对我的思维有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其实我们不一定要拘泥于自己眼前的唯一道路,我们可以开拓思维,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中的那段视频我看过2遍,给我触动的不仅是他们的大胆想法,更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教会我的不仅是思维的开阔,更是意志品质上的开导,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给我们留下了和蔼可亲的美好印象。
我是学机械的,当然是从我的自身出发去思考我的未来,关注我本行业的东西。前不久我们本打算参加机械创新大赛,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上。其实我们这个团队一起构想了十几个创新的想法,都是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想象的。
我想现在人们的生活繁杂而喧嚣,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心情也容易在外界嘈杂的噪音干扰下爆发,所以非常有必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安静工作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真空。因此我想到了要制造一个消音的耳机。它既不是那种塞在耳朵里让人有种胀痛感觉的耳机,又不是套在耳朵外面框在脑袋上的耳机,这种耳机可以直接挂在耳朵戴在眼镜的那个地方,轻盈,又可以隔音。其隔音原理不是简单的阻断传播介质,而是在耳朵处形成一种场,可以把声音抵消掉。这种场制造出来以后还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希望这个耳机在未来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培育农林创新创业人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点
一、曾获荣誉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被授牌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等17个国家级、省级人才培育基地。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实施的创新创业计划——新禾行动计划
2015年实施了具有鲜明农林特色的“新禾行动计划”。“禾”即禾苗,代表农业、学生。“新禾”代表从事现代农业的新生一代。“新禾行动计划”旨在培育“有创意、敢创新、能创业”的新禾人才。通过“新禾行动计划”的实施,开辟了以面向全体、个性施教、融入专业、强化实践为特征的农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三、具体做法
(一)创新创业课程
各专业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必修课程48学时2学分;开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领导力》等在线课程。面向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开设KAB、SYB、相关专业实践实训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面向有创业能力、意向的学生,开设《企业经营管理》等企业实战应用课程。
(二)创新创业管理制度
一是学分转换机制。制定《学生跨专业学习课程学分转换管理办法》,将学生参加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二是弹性学习机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三是学业评价机制。改革单一的考卷制,如以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编写创业计划书等为考核方式。四是创新激励机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定办法》、《关于在校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资助和奖励办法》等系列制度。
(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一是校内导师。每个系都配有专职创新创业辅导员,由副教授以上或者博/ 3
士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二是校外导师。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及税务、工商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骨干作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训-赛-孵-战)
1、项目训练由学生自主申报学校、江苏省两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引导下,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等程序。
2、参与大赛以国家、省、市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为引导,以院级“中江杯”、“禾木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支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模拟创业实践。
3、创业孵化学院以专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承包为形式,采取“零投入,后结算,目标管理,自负盈亏”的模式,打造了一批新禾项目,如:“新禾葡萄园”、“新禾草莓园”、“新禾菜园”、“新禾多肉植物园”、“新禾菇园”等,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创业实战学院重视对孵化出园项目的跟踪帮扶,帮助学生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配备指导教师定期上门指导。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创业率达4.2%,尤其是2014届自主创业率达5.2%,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自主创业率(3.8%)1.4个百分点。
(五)创新创业平台——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两园一街一空间” 两园一街一空间,“两园”即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一街”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一空间”指新禾创客空间。
(六)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组建新禾学院,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全程化的服务与帮助。
1、培训指导 新禾学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邀请优秀创业校友来校进行创业经验交流。聘请创业导师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项目策划、风险评估、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全程指导。
2、项目服务 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论证、项目指导、法律咨询、运营管理、项目审批、工商注册等全方位服务。
3、政策落实 对入驻新禾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的企业和创业项目实行房租减免、免费使用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公共服务设备等优惠政策。
4、资金支持 学院通过自筹和企业赞助,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用于跟踪和帮扶在校生和毕业3年以内的学生自主创业。
(七)创新创业宣传
学院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网”,开发“就业创业APP”,通过网站和APP向/ 3
学生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和学院创新创业政策,推送创新创业典型案例、更新创新创业信息内容等。通过开展校友报告会等途径,宣传典型的创新创业精神,分享做法和经验。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对我院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做法和创业典型进行报道,放大典型的影响力。
(八)创新创业文化
(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由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73 年。这一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先后资助了四所高校进行创新教育实验, 协助其分别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 以负责技术创新课程的开设和学生技术发明与新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从此之后, 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先路被开启。40 多年来, 创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的硅谷可以说是高校教育成果的体现。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逐步开展起来的, 发展至今, 已有30 多年历史。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1989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创新创业能力问题, 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和完善创新与创业的教育体系, 更好地解决学术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职业发展的需求, 形成学校、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四方面合作共赢的机制。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人才, 为国家科技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更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 年5 月份,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 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文件指出, 在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目的是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才为目标, 不仅以面向在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社会, 有针对性地对那些计划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 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大多数高校创业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以专兼职为主, 兼职教师较多。大多数专职教师是从行政、学工转岗过来的, 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较少, 对创业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较弱, 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较差等问题。大部分的兼职教师由有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学岗位的教师、从事学生管理的学工人员、党政管理岗位的其他教师等组成。因为教学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稳性, 常常会出现创业教育的不连续性等弊端。更重要的是, 按照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背景的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此类人员非常缺乏。
(二) 高校创业教育的老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除了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知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 目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 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应聘到高校工作, 没有创业经验的, 创业意识淡薄, 甚至对学生创业缺乏信心。他们所讲授的创业知识, 通常是通过自学从书本上获得, 往往是纸上谈兵, 对学生的创业实践不能全方位有效进行指导。侧重对创业理论的讲解, 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也往往是一纸试卷, 主要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往往忽视了对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引导和培养。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及教学方法不合理, 会使教学效果降低, 并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三) 创业教育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 高校是按照教学岗位及工作量来对教师考核及奖励的, 但创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课堂教学, 而且需要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创业咨询。研究分析创业实战状况,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是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按照目前的考核评价与奖励机制, 大大影响了创业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创业教育师资整体水平较低, 不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此外, 如前文所述, 很多高校的专职的创业教师数量少, 兼职教师数量多。因岗位的归属问题, 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其所在系部或岗属为主, 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工作缺乏规范性。
三、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 从数量、理论、实践三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培训、校际交流、学习研讨、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 加强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创业教师队伍中有SIYB讲师2 名, 教育部首批创业指导师4 名、三级创业咨询师5 名, KAB讲师36 名, PTT国际专业讲师12 名。大量的培训让这部分教师具备了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努力, 并不断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此外, 进一步加强“两栖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既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师, 也推动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与各人才中心的长期合作关系, 定期维护“就业创业指导导师”专家库, 聘请知名企业的经理、专家等担任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 为创业活跃分子开展各类创业培训讲座, 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 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等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宏观经济形式等方面的讲座, 提升大学生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 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专业水平
近年来, 学校为大学生创业园累计投入经费百万元, 用于师资建设中的软硬条件的提升, 有力地保障了创业实践基地工作的开展。高校还可以通过创办实体性质的实验室、试验型企业或实习基地等, 让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教学实践平台, 不断运用专业知识, 转化科研成果, 同时也拓展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每年投入数万元的创业教育专项基金, 来进行创业师资培训、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大赛扶持及创业项目立项及孵化等。另外,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提升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学校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专题调研课题, 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立项课题等种类同时开展, 大大提高了教师研究热情和积极性。同时,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根据教育部《创业基础》教学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并统一课件, 自主编写了具有林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就业创业教材, 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
(三) 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管理、激励和考评机制
由于创业教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别于其他教师, 为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高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考核监督工作机制、评价指标、环节评价等制度, 注重进行创新创业知识要点考核、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课程的实施、社会反馈等综合评价考核。学校可以通过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 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统筹、协调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创新创业课程普遍被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收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形式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学生热情不高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巨大意义。
二、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经贸学院一向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已建立一个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施展空间的实验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之后于2014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
1.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创新创业活动为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培养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增强专业素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人格为主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研,形成就业和创业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探索出创业课程、创业实训、创业培训、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等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每年投入大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举办微企培训以及SYB、GYB创业培训等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参加学生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10%以上。近3年来,共有5000余人次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各级创新创业比赛,并多次荣获市级、区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参赛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学院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2175.75平方米,以公益性为主,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平台。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解读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的支持,致力于打造集“创业思维集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创业梦想起航摇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该基地共入驻130多个创业团队,成功孵化企业42家,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4.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已形成由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和创业指导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其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加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步伐。此外,通过引进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优秀的师资团队保障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动态,获取最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对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011).
2017年07月19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大连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应包含最基本的两个重要元素,即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所谓创业精神是指开拓事业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而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
中南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下的成都创业学院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下的山东青年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
国家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打造的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技能培养条件,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二)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三所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习,不难看出他们都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的体制机构、细致的实施方案、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套的督导落实机制。
(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辅导员组成。讲授理论课的教师都应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KAB、SIYB、、DMC、YBC、CVCC等),而且,还要参加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才能上岗。实践课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行业专家,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为学生的发展可以提供良好的咨询、指导。另外,还聘请创业名师(企业家)进行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创业的经历和经验。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改变观念 理解创业教育内涵,切忌‚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因为,大学生创业,不能要求过多要求过高,不能有耕耘就必问收获,创业也是一段磨砺的过程,因此,要理性抉择,不能盲目跟风。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已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正如美国创业学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之一——百森商学院 杰佛里·帝蒙斯教授所说: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学院应建立创新创业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第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场见习培训,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第三,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常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本文为重庆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路径研究》(编号、CQGJ17195B)阶段性成果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
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总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2]周志鹏.“双创”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作者简介】
【创新创业教育汇报】推荐阅读: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09-20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06-27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总结07-16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09-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01
关于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材料10-22
共青团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06-03
创新创业标语口号 企业创新口号标语06-30
深圳创新创业大赛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