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精选12篇)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篇1

——“快乐中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张宏亮

吕家坨第一小学

天 涯 共 此 时

——“快乐中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课题的产生:

中秋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佳节,从古至今,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大家都盼望着能回到家乡,和亲人朋友团圆,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很多孩子对圣诞节等这样的西方节日说的头头是道,却忽略了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及其独特魅力,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选择了“中秋节”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二、活动目的:

中秋佳节月圆人圆,美丽的传说、古老的风俗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本次以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热爱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整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3、通过搜集资料、考察访谈、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亲身体验,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

《天涯共此时——“快乐中秋”》。四个子课题:

子课题

(一)中秋节的由来; 子课题

(二)中秋节的习俗; 子课题

(三)中秋节的传说; 子课题

(四)中秋节的诗句。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级的实验主题分别制订自己的活动计划。第二阶段:搜集、整理资料阶段 1、9月1日~~9月5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询问,书籍报刊等)完成子课题

(一)[中秋节的由来]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2、9月8日~~9月19日,分组完成子课题

(二)[中秋节的习俗]子课题

(三)[中秋节的传说]子课题

(四)[中秋节的诗词]的搜集工作的搜集与整理。3、9月22日~~9月26日,总结汇报交流。汇报自己研究的成果,并谈谈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独特经历以及亲历中秋节的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四、实施过程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美丽传说。

当确定了子课题以后,同学们立即成立了活动小组,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搜集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传说。通过这些资料的查阅,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的信息素养。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领略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搜集有关中秋的诗词、歌曲、对联等,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诗、词或者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等方式,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或灯谜等。

通过此项活动,学生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对经典的传唱起到推动的作用。

五、成果展示:

通过前期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诸多知识,在中秋节后的展示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作业一一展示出来:

1、学生把搜集的资料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

2、在班级开展了一次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擂台赛。

3、制作一张中秋贺卡。

每名学生根据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制作依仗精美的节日贺卡,拟写祝福语,配上简单的图画,涂上颜色,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最诚挚的祝福。

4、写一份中秋节日记。

六、活动评价: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篇2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爱着,缺少对他人的关爱。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文明素养,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老师引领学生开展“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一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研究价值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探究了解雷锋及其精神,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自觉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身边社会群体文明现象的剖析,对构建和谐社会今天人们是否还需要雷锋精神的分析,学会利用相关资料及已有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增强整理、概括、总结、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传承雷锋精神情况的讨论,对各种社会群体文明状况的比较,从内心深处激起关注社会道德的热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对雷锋及雷锋精神认识上的争论,深度体验活动过程,并感悟到雷锋精神的重要,了解传承雷锋精神的意义,决心自觉传承雷锋精神。

活动难点:通过小组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流程

围绕活动目标,我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活动历时近2个月(15课时)。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3课时)

1.我借“3月5日”学雷锋记念日这一契机,结合社会上助人为乐精神缺憾的案例,激发孩子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引导孩子确定活动主题。

2.我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1) 走近雷锋; (2) 学做雷锋; (3) 传承雷锋精神。

3.我们师生共同策划活动,制订活动方案,孩子们根据兴趣,组成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子课题,给小组命名( (1) 学习思索组; (2) 行动感悟组; (3) 快乐习惯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摄像机、照相机,设计调查表、联系调查采访地点等。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8课时)

我指导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整理相关资料,让孩子们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思索组、走近雷锋。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咨询老师,了解雷锋及其精神。

行动感悟组、学做雷锋。

同学们开展校园手拉手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成立文明考察团,开展文明监督岗活动,服务社会。

快乐习惯组、传承雷锋精神。

同学们寻找身边的雷锋,从他们身上感悟雷锋精神;在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同学们从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做起,回报父母、关爱老师、关心同学,并倡议全校同学共同行动起来,弘扬雷锋精神,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在实施阶段我着重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工作: (1)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争取他人的帮助。 (2) 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保存好第一手资料。 (3) 指导学生感受活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并解决。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4课时)

(一)活动准备:

汇报前,各组召开小组会,回顾活动经过、畅谈活动感悟、收获、体验、发现,充实、完善活动资料;会后,各小组进一步整理活动资料,精选汇报内容,策划汇报形式,制作好汇报课件,准备成果展示。

(二)活动过程:

1. 教师阐述活动背景,提出汇报要求。

本次汇报我们是从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高昂的歌声开始的。我利用歌声激发学生的热情,烘托活动的气氛。

2. 课题总负责人简述活动历程。

回想在3月5日那天,我们激情满怀地踏上了寻觅“雷锋精神”之路。在大家的勇敢和坚持下,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殿堂里找到了“雷锋精神”这块宝物。随后,我们在这块精神宝物中继续探奇、搜猎。 (1) 学习思索组:走近雷锋,学习雷锋。 (2) 行动感悟组:助人为乐,学做雷锋。 (3) 快乐习惯组:奉献社会,传承雷锋精神。

3. 各小组分组汇报活动内容。

(1)学习思索组(走近雷锋)。追溯历史———同学们模仿讲解员的语言情态讲解: (1) 说雷锋生平; (2) 读雷锋日记、名言; (3) 讲雷锋的故事; (4) 概括雷锋精神; (5) 质疑交流评价。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雷锋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2)行动感悟组(学做雷锋)。这一组用非常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把汇报推向高潮。新闻报道———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学做雷锋。 (1) 考察身边群体的文明情况; (2) 学习雷锋见行动(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3) 歌颂友爱互助; (4) 质疑交流评价。自主表演———让爱心托起更多的希望。这一组的同学激情呼唤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并提高了孩子们创作、表演等综合能力。在开展文明监督岗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群体文明情况不容乐观这一新问题,不少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开展文明礼貌伴我行的系列活动,这又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行动感悟组的汇报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声中愉快地结束。孩子们在歌声中更加领悟到: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而帮助别人是更大的幸福。(3)快乐习惯组(传承雷锋精神)。孩子们自主汇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弘扬雷锋精神。 (1) 找寻雷锋式的人物; (2) 与雷锋同行去助人为乐; (3) 倡议:让世界充满爱; (4) 质疑交流评价。小品表演———“换位思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倡议书———让孩子们发挥特长以文字叙述、简笔画、书法等形式宣传助人为乐精神。通过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及服务社会的意识。

4. 总结与反思。

这次活动给大家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孩子们说:通过活动我们变得不在自私,懂得了关心别人。活动拉近了我们与雷锋的距离。我也深深地被学生的率直、善良所感动,活动拉近了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最后,我们在“接过雷锋的枪”激昂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汇报。我利用歌声震撼学生的心灵,让雷锋精神在心中永驻!

汇报阶段我着重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1) 处理好在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问题———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2) 处理好展示活动结果的方式、方法问题———展示形式力求多样化,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体现活动成果。

活动反思:

对于这次活动,我总体感觉师生情感交融,学生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感受深刻,懂得了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学生在尽情展示自我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以展示,情感得以提升,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准备活动成果汇报,自定汇报内容,自排汇报节目,自制汇报课件,呈现出的活动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化、多角度,达到了自我教育、探究学习、共同提高、健康成长的目的。活动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时时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获得成就感,在理解和宽容中快乐成长。

通过交流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增强整理、概括、总结、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雷锋及其精神,师生知道优秀品质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人生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对各种社会群体文明状况的比较,从内心深处激起关注社会道德的热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共同延续和丰富着雷锋精神,让人与人互助成为我们的习惯,内化为我们的良好品质。

活动后,孩子们深情地对我讲:“老师,是你温柔的话语驱散了我们心头的疑云,是你飞扬的教鞭引领我们走上了人生的方向。是你许许多多的以身作则,许许多多的辛苦付出,浇灌了我们这些年轻的生命,你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昨天的我们是年幼的孩子,而如今我们已经明白了爱的付出与回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是针对学生爱的教育的相对缺憾这一现状, 组织学生开展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 处理信息, 参加社会实践, 解决问题, 学会感受爱, 学会奉献爱。

综合实践 放飞快乐 篇3

一、质疑,是快乐的“导火索”

快乐,是从质疑开始的。灌输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大家抛弃了,综合实践课更是如此,只有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产生疑惑,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推动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的渴望,它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

在上初二的旱地龙舟时,一开始,学生总会东倒西歪,既影响前进的速度,前进的路线也是歪歪斜斜,还时不时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整体“翻船”,这是为什么呢?我并不急于给他们提供现成的经验,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尝试来摸索,这样非但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的热情反而更高了,想出了各种改进的措施并进行尝试,时不时还会飞奔到教室里研究我给他们提供的视频,后来终于摸索成功:“龙舟”前进时除了步调要保持一致,所有同学必须微微前倾,且倾斜幅度尽量也要一致。课后总结时,学生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微微一笑:“这是秘密,同学们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我建议你们到物理书上寻找答案。”相信不久后,他们在无力学习“惯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很自然的会联系到我们的这个活动,还有我给他们设置的这个悬念。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就是这样,不断的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探究,在探究中品味快乐。

在活动中加强质疑环节,还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优化了活动过程的结构,提高了活动的效益。

二、参与,是快乐的“催化剂”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搭起展示自我的舞台。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呢?

首先,分工合理,提高学生全体参与的程度。主体参与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而主动参与是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积极的参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以野炊为例,有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活动中就可让这些学生承担烹饪技术顾问,胆大的可以派去杀鱼宰鸡,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可以承担烧火的任务,公关能力强的可以派出去向其他班级和小组取经,心灵手巧的可以担任诸如雕花、拼盘等技术活等等,决不让一个学生在一旁观望,置身于活动之外。这样他们的特长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既保证了活动高质量的开展,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自信。

再次,追求民主,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每个同学内心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我就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充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我让学生参与协调分工,让他们参与卫生监督工作,还让他们参与活动质量的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能参与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感到自豪,尤其一些较怕羞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也能充分的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特别是这种民主的氛围使得课堂非常和谐,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当然,还可以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表演和参与的机会。

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随着活动的深入,自身的价值不断实现,自然会催生一波又一波内心的惬意。

三、成功,是快乐的“引爆者”

“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需求,如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试想:就是我们成年人,在遭遇失败时,往往都会灰心丧气,心有余悸,取得成功后,常常是喜不自禁,信心倍增。更何况是还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赞美或体验成功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此,我在上综合实践课时总要千方百计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野炊时,无论哪个学生,我都会让他至少包好一个馄饨;瓷盘画时,无论哪个学生,我都会让他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哪怕画面简单点;帐篷搭建时,无论哪个学生,我一定会教会他固定一个支点,哪怕速度慢点。然后把最美好的赞誉送给他们,引爆他们内心的快乐,让他们更自信,更好学。

翻开学生的感言本,我确实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后的喜悦,特别是这一段:“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我的孩子通过这一次活动,真的像换了一个人,变得爱与人交流了,从来没见过他这般主动的参与群体活动,这三天的笑声可能比三年还要多。”这是一位脑瘫孩子的妈妈给我们的留言,三天的活动,她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全程陪同,我们同事在组织他们班活动的时候,都耐心的给予他特别的指导和鼓励,但处理的很艺术,尽量不让他察觉,直到他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为止,三天结束,他能独立包一个粽子、一只馄饨、用轮椅带一组旱地龙舟进行比赛等等,这样成功的体验,可能会使他终身难忘,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应该会在他内心埋下自信的种子: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

中班综合教案:你快乐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游戏、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故事学习,知道为大家做事受别人欢迎,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太阳妈妈、太阳宝宝胸饰各一个;小鸟、蜜蜂、青蛙胸饰若干;

课件;大树模型;彩色树叶、小礼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1、小朋友,我是新来的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太阳妈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宝宝(提供小鸟、蜜蜂、青蛙三种胸饰),跟我一起玩,好吗?

2、太阳妈妈带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妈妈把眼睛捂住,宝宝们听着音乐躲起来。提问:“我的宝宝怎么都不见了呀?小鸟宝宝在哪里呀?蜜蜂宝宝在哪里呀?青蛙宝宝在哪里呀?(宝宝们依次围到妈妈身边)

二、听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快乐。

1、我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宝宝,心里真快乐。可是,我还有一个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你能告诉他,到底什么是快乐吗?你遇到什么事情最快乐呢?

2、那么,到底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3、太阳宝宝出去寻找快乐,它遇到了谁?(小鸟、蜜蜂、青蛙)它们快乐吗?为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

4、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很快乐呢?请大家再仔细地听一听。(第二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5、小鸟是怎样回答的?蜜蜂呢?青蛙呢?(请一位幼儿扮演太阳宝宝,其他幼儿扮演相应的小动物,一起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6、太阳宝宝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小朋友,你明白了吗?

三、帮助大树妈妈寻找快乐。

1、出示“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都很快乐,可是我却一点儿也不快乐,因为我没有宝宝、没有朋友、没有漂亮的衣服,唉!”

2、是呀,我们怎样帮助大树妈妈,让她也快乐起来呢?(启发幼儿讨论、想办法)

3、提供彩色纸、胶水、小礼品等,幼儿一起打扮树妈妈。

4、树妈妈:(放录音)“我找到了这么多宝宝、这么多朋友,还换上了新衣服,心里太快乐了,我请大家到我家里去玩!”(幼儿在音乐声中愉快地离开活动室)

Hello,夏天(综合)中班

目标:

1、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情景。

2、能说出自己在夏天的体验。

重点:。

难点:。

准备:每人发一张“夏天来了”调查表,幼儿在家中、幼儿园里、大街上等地方寻找夏天,并画下来。

流程:

过程:

一、谈谈说说:夏天是什么样的?

二、故事欣赏《快乐的夏天》

1、蟋蟀什么天气去找好朋友的?找了那些好朋友?

2、蟋蟀和好朋友们为什么觉得夏天很快乐?

三、说说自己在夏天里的快乐感觉。

1、启发幼儿谈谈在夏天里可以参加的活动和做的事。

小班综合:快乐跳跳糖 篇5

目标:1. 在了解跳跳糖特性的基础上尝试根据颜色信号做游戏2. 体验跳跳糖游戏的多种玩法,并快乐游戏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不同颜色(红、黄、绿)跳跳糖图片过程:一、猜猜谁来了播放媒体,幼儿自由猜猜是什么?二、说说玩玩跳跳糖1.说说跳跳糖跳在了哪里请幼儿在自己身上找找看,跳跳糖跳在了什么地方?2.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幼儿说)红色跳跳糖在哪里?请红色跳跳糖宝宝站起来黄色跳跳糖在哪里?请黄色跳跳糖宝宝来抱抱我绿色跳跳糖在哪里?请绿色跳跳糖来亲亲我3.玩跳跳游戏“跳跳糖 ,跳跳糖,双脚跳跳跳”幼儿一起练习双脚跳“跳跳糖 ,跳跳糖,单脚跳跳跳”幼儿一起练习单脚跳“还能怎么跳?”找个朋友跳(找相同颜色的跳跳糖跳)三、跳跳糖进嘴巴(一)分别出示三张嘴,幼儿说说是谁的嘴巴(二)跳进大嘴巴1.幼儿随意跳进大嘴巴2.根据颜色跳进相对应的嘴巴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篇6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折纸方法,并了解折纸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折纸的快乐,了解折纸的更多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折纸,表达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观察折痕,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手工纸(专用手工纸、挂历纸、海报、宣传单等),剪刀、彩笔、双面胶等。

2、教师准备:课件(写着关于折纸知识、作业的课件)板书设计:

快乐的折纸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那你会折纸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多彩的折纸世界,来探究和体验折纸艺术的美妙与快乐吧!

板书:快乐的折纸。【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亲自动手,折一折。

1、动手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让我们拿出自己的“绝活”,折一个自己最拿手的东西,咱们看看谁的作品最精美新颖。【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2、学生自己动手折,教师巡视指导。

3、你们的折纸作品做好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说说你折了什么作品。(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台前介绍,和他作品相同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师作简单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你们的手可真巧,折出了这么多折纸作品,老师可真佩服你们。那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一下呢?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可以编故事,可以唱歌,可以说说自己得体会。先和自己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6、全班交流,教师简单评价、指导。

7、教师总结刚才活动情况。

(三)折纸的学问

1、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折纸作品,体验了折纸的快乐,你们想不想对折纸有更多的了解呢?下面就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折纸小知识吧!

2、师出示写着折纸知识的课件

折纸知识折纸的历史可追述到583年。当时中国的纸张昂贵,人们就用纸折一些小物品互相赠送来表达感情。折纸就这样产生了,并且成为礼仪的一部分。当僧人从中国经过朝鲜东渡日本时,带去了许多纸,折纸很快在日本风行并发展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折纸不但在用料、工艺、样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折纸的机构和专家。今天,专家们用纸折出的复杂的样式确实另人叹服。

3、指名读,再让生自渎,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4、丰富的道理和学问,而且还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呢!把你们的折纸作品展开,仔细观察留在纸上的折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自己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吧!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一些折纸方法,并了解折纸的有关知识

四、总结学习

1、这次活动,我们体会到了折纸的快乐,把你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生谈自己的收获。

3、是啊,折纸是多么快乐的事啊。让我们到生活中去体会折纸的乐趣吧!师课件出示三项作业,让学生选择性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折纸,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作业:

1、把自己学的折纸技巧展示给家人。

2、把自己的折纸作品布置在合适的地方,点缀美化我们的生活。

3、把自己的折纸作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增进感情。教学反思: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篇7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关注学生多维度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 它的评价尽显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 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 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学生的活动体验、活动成果、小组合作情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学习方法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 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参数。因此, 教师要尽量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运用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 如:“你的问题提得很好, 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们能积极参与实践, 有合作精神!”“请你勇敢地试一试, 老师相信你能行!”当然, 我们的评价也不能仅定位于成功上, 学生经过积极大胆的实践, 成功固然好, 但失败也不是坏事。“错了没关系, 至少你思考过了!”“这次没成功不要紧, 我们要总结原因, 课后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评价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失败, 要懂得给予每一个孩子追求体验成功或失败过程的机会。

课堂评价是老师的法宝, 是给学生的棒棒糖, 同时也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如在《我和蔬菜交朋友》宣传画报设计制作指导课中, 先将搜集来的蔬菜资料进行整理筛选, 再由小组内6个学生动手完成设计、剪、画、贴、写等任务, 老师发现其中第1小组有2个学生始终处于旁观者的姿态, 要么在旁边看他们做, 要么做自己的事情, 仿佛这些活动跟他没关系。此时, 老师的及时评价很重要, 表扬优秀的小组:“看我们第3组是最佳合作小组, 他们在组长的安排下, 人人有分工!”经老师一点拨, 其他组纷纷效仿, 组长给组员合理安排任务, 全员参与。再如, 先完成的小组把宣传画报在黑板上展示, 并做简要介绍, 台下学生有的沉浸自己的制作中, 有的在窃窃私语, 没有认真倾听台上小组的介绍。此时, 老师扫视全班, 给最认真的一个小组奖励一颗五角星, 表扬道:“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这一组在认真倾听, 人家的长处可以学一学, 同时想一想他们还存在哪些不足, 帮助指出, 这才是真的会学习!”老师的反馈评价立刻引领小组间相互督促、认真倾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老师既要关注学生在某一阶段的某一具体表现, 又要从整体把握, 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态度、内心情感、获得的经验教训等。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概括各学校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形式分三个阶段, 即:实施前评价———商量研讨, 确定标准;实施过程中评价———对照标准, 交流评比;实施总结评价———汇报展示, 总结分享。

每一个主题活动中, 学生的能力、表现、体会和收获, 不仅仅是老师说了算, 班级同学有发言权, 学生本人更有发言权。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还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 力求评价方式多元化。

当然, 综合实践活动还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让家长参与评价, 教师要提供各种条件, 让家长参与、了解孩子的活动, 这样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观察, 有助于家长搜集孩子发展的一切资料, 这样家长的评价才有理有据。家长在评价的过程中, 能体验到孩子的进步, 能分享到孩子学习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 开展评价时, 不应过多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作品的优劣, 而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要学生真正参与, 即使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正确结论, 但学生经历一个充满乐趣的体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是比知识更可贵的处事机智、合作方法、求知欲望……我们始终用发展的、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他们,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转化为再探索的动力,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三、评价结果的多元化,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因此,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们往往首先考虑以小组为单位, 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在《我和蔬菜交朋友》宣传画报制作一课中, 学生对自己的小组荣誉分外看重, 也都为自己能给小组加分而自豪, 同时也为使小组扣分而深深地自责。每个孩子都很卖力, 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善于画画的学生负责写报头;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负责筛选、修改文字介绍;细心的学生负责裁剪、粘贴彩色图片;写字漂亮的学生负责誊写;能说会道的负责上台汇报……每组都完成之后, 老师引导学生对照三条评价标准———内容适当、版面美观、富有创意, 各组选出优胜小组, 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这是学生公平公正投票选举出来的结果。可是, 我们只注意到了小组的成绩, 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设计每组小报的单项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美工奖、最佳书写奖、最佳报头、最佳剪贴奖、最佳合作奖等, 关注到小组里每个学生的表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就能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因此,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 然后兼顾个人表现, 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记得在一次开课活动中, 听过《泡泡的秘密》一课, 老师以小鱼吐泡泡的形式, 给每组奖励泡泡, 既充分贴合了活动主题, 又能从直观的卡通形象上激发学生小组合作、为小组争光的积极性。《又是一年蚕豆饭》的课堂中, 老师巧妙地为每个小组设计了一颗不同颜色的豆豆, 随着小组内成员优秀的表现, 小组的豆豆级别一路升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路上涨。《落叶的秘密》课前谈话时, 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大树枝干, 六个枝丫分别代表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努力会使枝干上的绿叶长出来, 我们比一比那根枝干上最绿意蓬勃。老师引导:你知道吗, 每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怎样的表现可以让你们小组获得绿叶?学生纷纷回答:有序合作、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老师组织学生确定小组评价的标准, 并以树枝长叶为评价的显性方式, 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力。

综合快乐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学习;策略及分析

小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语文方面的兴趣培养,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人公地位,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乐趣,在快乐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很早以前,许多教育学家都提出要将学生的快乐学习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当寓教于乐,让学生产生兴趣。快乐的语文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以后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建立“乐学”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乐学的教学模式,要明确学习的三种目的:了解、喜欢、享受。“了解”就是一般层次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这种层次比较片面,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并不能表达学生真实所想,这种学习始终是比较枯燥和无味的。“喜欢”就是指学生透过表面的学习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且学生愿意自己去探讨学习,这种层次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坚持时间不久。“享受”才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并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低,有些家长和教师采用逼迫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相反会让学生对其他知识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相关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才是比较快乐和轻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由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的发言并不重视,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光会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信心,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位学生,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充分地鼓励和增强他们的信心,只有在学生自信心增强的情况下才能促使学生的大脑思维更加灵活,才会产生许多新的观点和意见,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做到”等,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并且努力完成。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从教师方面着手,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份职业,就应当热爱这份职业,对学生要有爱心,秉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个人情绪带进教学中,要经常从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教师还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除此之外,教师要尽量使学生都喜欢上自己,还要有广阔的知识和博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解决学生的疑问,使学生更加尊重教师。

五、营造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建立起快乐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策划,将枯燥的语文学习内容加入到设计的场景和氛围中。例如,在教学开场白的时候引入优美的音乐,先使学生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通过一些图片引入今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设定一些场景能使学生很快融入学习的氛围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力。

六、适当增加有趣味性的语文游戏或活动

因为语文学习不受知识的局限性,任何学科和领域都会涉及语文,如果只是将语文学习放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当组织更多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诗歌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语文有奖知识竞答等等,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每天一个写作话题或者日记将所发生的事情用笔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对学生的观察力能有所培养。

综上所述,快乐的语文学习是除了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乐趣之外,更应当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张艳茹.探析小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语文的策略[J].科学导报,2015,12(7):72.

快乐六一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有关“六一”的知识。

2、培养孩子们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孩子充分体验和享受度过自己节日的幸福感。活动过程:

一、发动阶段:

1、导入:孩子们,你们的节日马上就要到来了,“六一”是你们最盼望的日子,那么六一是怎么来的?你知道世界各地的儿童是怎么庆祝六一的吗?让我们来一起走近“六一”吧。

2、确定活动内容:

(1)调查、搜集有关“六一”的资料,办一张手抄报。(2)有书画特长的孩子合作出一期“快乐六一”黑板报。(3)以小组为单位,学一首庆祝“六一”的歌,并准备好表演。(4)自己准备一个庆祝六一的拿手的节目。(5)向你的小伙伴传递幸福:自制贺卡。

二、准备阶段

1、学生自己准备。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3、在准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去关注孩子们的准备情况,完成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三、展示阶段

1、手抄报展,评出优秀手抄报,张贴在学生作品展示栏中。

2、“快乐六一”联欢会:以小组为单位的合唱表演和学生个人节目表演相结合。

快乐语文,快乐教学 篇10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更要尽量以主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恰当的方法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语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情趣的训练,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独特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从而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怀有深厚的兴趣,并有一种想要继续探求的欲望和冲动,加之语文知识十分庞杂,可以在生活中广泛的涉猎,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的精华和营养,使之更好地学习和利用语文。真能如此,语文老师真可谓是“怎一个高字了得?”

那么,新时期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并能让学生快乐学习,而自己又能快乐教学呢?

一、先声夺人,导入引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对上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了如指掌,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教师导入语的运用会有很多方式和方法,但是殊途同归,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并能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之类的陈腐观念,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地思索和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当学生处在相对平和、自由的空间的时候,想象力就会大增,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对所学的知识也会更能思维敏捷地解答出来,甚至他们少有的创造力也会随之跳跃起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格魅力,不可低估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中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语文教师能不能给学生一种独有的亲和力,能不能让学生一见而爱之,一听而喜之,一教而服之。这确实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简言之,就是你这个语文教师能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喜欢起来,能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能不能在教学中以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让学生为之折服、为之倾倒。只有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才是无法撼动的,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所以,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多方汲取,广泛涉猎,才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可以让自己的语文课有那么多双崇拜的眼睛,才能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的语文课才可以让学生快乐,并且让教师自己也快乐。

语文教师的亲和力还体现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上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甚至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语文教师想提高自己也要从人格素养上下工夫,要让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让自己身上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那种向上的动力,更让人感受到教师美好的心灵、崇高的灵魂。试想,当一群向上的学生瞪着渴求知识和成长的双眼的时候,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没有理由不将更多美好的思想和感情传递给那些纯朴的灵魂!

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人文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适当评价,鼓励为重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每个人也都希望同侪群体的认可,学生是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他们身心尚未发育完全,更渴望成人的理解和关心,更想要在自己付出之后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师更应该深谙表扬和鼓励的艺术,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时机也不要错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就会有回报,让那些后进的学生感到自己也存在闪耀的一面,使他们更有信心,能更努力地去做到更好。

另外,小组评价的方式也是一个好办法,每位学生都有集体观念,都想为自己的这个小集体变得更优秀而努力,所以,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去整体或个别评价学生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更容易让学生的思想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为了集体而努力奋斗的成就感,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课中,教师不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在阅读中,可以分角色阅读,可以在讲小说时让他们切实感受那时那地的场景,以课本剧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能在语文课上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能感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熠熠生辉起来,真能如此,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就可以更加亮丽和光彩夺目起来。

总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才可以快乐教学。

快乐美术快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艺术;美术课堂;学习;快乐

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手段与方式,采取快乐有效的评价方式等等,努力做到让学生乐学,促进他们快乐、和谐地发展。美术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泼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美术是一门快乐的视觉艺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艺术的快乐之处,并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快乐气氛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感觉到快乐的情绪。

一、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快乐

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便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水墨画《端午节》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技法美、构图美、取材美,还要让学生体味节日的意境美,这便是美学家李泽厚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所谓难以用恰当语言加以定义的快乐,即审美快乐。

二、创设课堂快乐情境

快乐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创设快乐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1)营造特定的快乐情境。一方面,可以根据美术知识本身来创设一种有吸引力的情境。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在教学《地球的新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地球宣传画,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保护地球的氛围之中;上纸版画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纸版画作品,学生又自然而然地进入纸版画的氛围之中。(2)构建快乐积极的心境。学生消极、被动、盲目的心理都是不良“心境”,这严重影响美术课快乐的获得,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鼓励、表扬、示范、调节,使学生以快乐的心境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

三、注重自身快乐情绪的传递

1.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同时教师的快乐情绪也可以传递

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快乐的。美的语言、美的仪态、快乐的情绪,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快乐的情绪,表现在教师饱满的精神、快乐的情绪。教师良好的情绪是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快乐。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彼此的交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交往的愉快决定着活动的愉快,在愉快的交往中,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比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然后再师生交换看法,共同分享。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学生在创造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鼓励互相合作,互通有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交上作品时,要表示出分享到美的快乐,对有些创新之处,老师应及时表扬。

3.构建开放、快乐、自主的美术课堂

学生喜欢怎样的美术课堂,这样的问题每个美术老师都思考过。快乐的课堂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总之,获得这种美术快乐,便拥有了一种精神财富,它促使学生追求美、创造美,为美奋斗不息,学生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这无疑将使一个人受益一生,并使其情感生活丰富多彩。

让快乐无时无刻不融入美术活动,带着学生踏入快乐的美术世界,积极开展校内外美术活动,带着学生去装点学校的板报、橱窗,让他们的创作设计得到赞赏。带着学生融入快乐的大自然,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汇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让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地玩,快乐地画,快乐地美术……

参考文献:

[1]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彭剑飞,罗伟.美术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快乐地教学,快乐地作文 篇12

一、在游戏中作文

把游戏的观念引入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不但不害怕作文,反而喜欢这种带有游戏意味的作文课。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起步作文时,让学生一起玩“画鼻子”的游戏。游戏结束了,同学们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红润的脸蛋上都挂满了笑容。我首先指导学生说说游戏过程,然后再把游戏过程写下来,再加上我们的心情, 就是一篇很好的记事作文。一节课时间,学生都能完成三百字到四百字的习作,且篇篇内容具体,情景交融。和作文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作文,学生写作快乐,教师指导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通过游戏,除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之外,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开心投入地写作文。如击鼓传花背课文、堆雪人、打雪仗……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非常吸引学生,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础。

二、创造快乐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学生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学生有了素材,就可以快乐轻松地完成习作。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创造快乐源泉,习作也就简单多了。

三、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

我在我们班创设了《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 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最感兴趣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当学生过完新年,走完亲戚,逛完公园,旅游回来,当学生看完“最美孝心少年”,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看完“日本说钓鱼岛归他们所有时”“看马航飞机失去联系,154名中国人,牵动着中国人的心时”,学生处于写作的亢奋状态,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中,思维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多年来, 我总是着力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作文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作文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个性,快乐作文。

上一篇:教师实习心得体会2下一篇:乐队表演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