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通用7篇)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篇1

历史学科 张静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我认为历史是鲜活的,我所要展现给学生的同样也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在教学方面,按部就班或是打开课文从头到尾地读一遍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这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我所追求的历史既有趣味性同时又贴今考试,学与考两不误。虽然实践起来有难度,但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比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追求最大的趣味性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手段,我尝试在我的教学课件中插入影片或歌曲。这也是现代教学比较流行的方式,而且实践也证明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开辟新航路》一课中我采用的是播放美国乡村音乐《I am sailing》,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享受的同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是成功的开始。

课件中的图文并茂相信哪位历史教师都可以做到,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精彩的图片或是材料的丰富,更注重于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在《开辟新航路》中的一些小环节,例如:“感悟历史”:“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西欧商人,要到东方去,你会如何?”以情景氛围让学生立身于当时的环境然后思考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五个原因,也就是它的思想因素。课堂中穿插的选择题是作为巩固知识点的,称为“步步为赢”,并且一定是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出相关的练习趁热打铁,并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学习是脚踏实地的,而且一堂课的知识点要学会当堂逐一消化,落实“堂清”工作。

我感觉在这一课中最好的一个环节是“时光隧道”。比如:马磊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马磊与一个自称是哥伦布的人交谈起来,马磊问:“哥伦布先生,能讲讲您伟大的航行吗?”自称哥伦布的人说:“当然可以,我希望通过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也为我的祖国-----葡萄牙开拓新的土地,并且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很遗憾我横渡太平洋只到了美洲,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但马磊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伦布。你知道为什么吗?在课堂上我作为一道找错题,以竞赛的方式看看谁找地越快越准。

在另外一处“时光隧道”中让学生假设:假如你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一个大商人,某天你的岳母70大寿,你带着礼物去祝寿,那么会带什么样的礼物?并规定学生的谈话内容可从礼品、进货地点变化等方面入手,要求能够体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当然,这个环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的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尽力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

在课件中我也喜欢采取地图动画,因为很直观,相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位置感,让空洞的内容顿时有趣起来。在《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中我运用在了讲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上。这样的方式虽然早就开始使用,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方便直接让学生看地图册而忽略了能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手段。吸取前人注重积累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二、尽量贴近考试,甚至高考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一味提倡新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现实条件下产生了矛盾。曾经我也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扩展很多课外知识避免枯燥,但高中生毕竟不是大学生,课后的学习自主性并没有这么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高考。所以在往后的教学中我都尽力把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考试点相结合。不为了给学生看材料而展示材料,也不为了给学生看图片而展示图片。一段材料必须有它的作用所在,比如从材料中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或意义。这相当于在平常的学习中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相对于出现于试卷中的材料题更具有吸引力。这个在《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已经得到运用。学生要适应高考那就必须多接触关于高考的题型,比如我在这一课中所采取的环节是“高考联接”。这样的一个环节需要历史教师熟悉今年内的高考题,并进行分类。

三、存在的不足

很多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那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我也是一样,所以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过多而影响教学进程。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这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我的建议。在教学中有时候课件的华丽也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被转移,这也是今后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篇2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商业危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 是“非正义的进步性”。

(3) 运用: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造成的不同结果, 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图表分析、引用史料、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历史比较、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 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实质;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有重大作用。

(2) 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有先进性。

(3) 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 该过程及结果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郑和下西洋》片段。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影片, 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教师:从这段影片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郑和下西洋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 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 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 比世界上所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却迥然不同。郑和在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 明朝颁布了禁海令, 彻底放弃了海上权益, 而同时代的欧洲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 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称雄于世界。

为什么中西方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开辟新航路》, 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个谜团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影片材料和中西对比讲述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 然后水到渠成, 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师生互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欧最先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吗?” (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再设问:当时西欧各阶层的人士不在家安心生活, 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开辟新航路呢?

【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欧的君主、贵族、商人、农民和传教士五个角色, 说一说各自冒险出海、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是君主……

学生2:我是贵族……

学生3:我是商人……

学生4:我是农民……

学生5:我是传教士……

教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及回答表现都很好。那么你们这些西欧人是凭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开辟新航路的呢? (学生回答冒险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多媒体投影:“《马可·波罗行记》图片”和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有黄金, 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 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 以代石板, 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由是此宫之富有无限, 言之无人能信。”

——摘自《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二: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 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 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教师:15世纪前后,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通的交换手段, 特别是金币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 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 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去东方的商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学生 (看书后回答) :15世纪中叶,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 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 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现在陆路受阻, 只能寻找海上通道, 假如要你组织一次成功的远洋航行, 你看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1:我需要一艘能抵抗大风大浪的船, 而且这艘船上还装有指南针, 以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学生2:还需要有懂地理知识的学者, 给我们的远航指点迷津。

学生3:要有充足的物质储备, 能够保证航海过程中的各种必需。

学生4:国家的支持。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船》。

教师:那时候,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 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 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葡萄牙亨利王子有“航海家”的美誉, 他本人的航海冒险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航海仪器——星盘》和《地圆学说》。

提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罗盘针传入欧洲后, 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双眼睛。正是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15世纪起,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就不断有人在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假设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讨论与回答, 各抒己见,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多媒体投影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根本原因) 。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求。

3.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5.商业危机: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直接原因) 。

6.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国的支持。

7.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中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前面五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后面两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学习探究】

1.从上述诸因素中, 你能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 (提示:寻金、求财、通商、传教、殖民等等)

2.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 (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

3.从这些狂热的动机中你预感到了什么? (提示:抢劫、掠夺、屠杀、殖民统治等)

正是这些西欧人的狂热冒险开辟了新航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究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经过)

【角色扮演】

教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这些航海家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 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一、二、三、四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 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看哪个代表队讲得最好。

学生小组1:我们是迪亚士船队……

学生小组2:我们是达·伽马船队……

学生小组3:我们是哥伦布船队……

学生小组4:我们是麦哲伦船队……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 教师在进行上述四个船队探寻新航路地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 体会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刚才每组代表的表现非常不错, 讲述清楚, 生动形象, 让我们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冒险历程, 以及“好望角”“印第安人”“太平洋”等名称的由来。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填填看”, 看谁准确、快速。

注:①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②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⑤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定基础。⑥证明地球是圆的。⑦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⑧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做完练习后)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分别投影图片:《达·迦马在航行中》《达·伽马像》《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登陆 (1492年10月12日) 》《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麦哲伦 (1480~1521年) 》《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 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同步检测】阅读课本第82页“学思之窗”及下表, 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 你认为应该分别对他们作怎样的评价? (提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完全一致)

(学生回答后) 教师:哥伦布等人的动机是攫取黄金和财富, 所到之处进行殖民占领和掠夺屠杀, 这分明是一种罪恶。但是, 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 他们探索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和的航行虽是15世纪的壮举, 但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上的差异主要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

多媒体显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评价最新研究”。

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 扮演了一个殖民者的不光彩角色, 给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痛苦, 对这一点, 学者都给予严厉谴责。但在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总体评价上, 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哥伦布的远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 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二是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严重阻碍了被奴役国家历史的发展, 但却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它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

第二种意见认为, 印第安人是在哥伦布到来之后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 实际上这种“文明”意味着杀戮和种族灭绝;哥伦布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有促进作用, 但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从这一点出发, 哥伦布的远航必须全盘否定。

教师:从最新的学术研究来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果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又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在认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 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时候, 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而应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 既不能全盘肯定, 也不能全盘否定。那么, 新航路开辟的完成对世界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思之窗”, 以及学术动态的思考和研究, 让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会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开动脑筋, 说一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学生1: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2:使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个整体……

学生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扩张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 创设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有理有据, 真不错!现在我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总结一下。

多媒体显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 商业革命:①地理大发现, 殖民扩张的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⑤欧洲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 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 殖民扩张从此开始。

多媒体投影:西红柿、玉米、茶叶、烟草、象牙等图片。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 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 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 价格革命:①美洲金银流入西欧, 物价上涨, 货币贬值;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 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 造成金银价格下降, 物价猛涨。

在价格革命过程中, 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封建主势力衰落,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这一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阶级关系的变化) 。

3.科技思想文化方面:①地圆学说, 动摇教会的权威;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教会“天圆地方”学说的权威地位, 有利于欧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 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 开始了汇合交融,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之,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进一步走向统一, 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后的世界历史才更像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 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1500年左右开始。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本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其中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正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开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历史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意义, 我们下一节课就一起学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远洋事业与西方相比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参考要点: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 以宣扬国威为目的, 造成了重大损耗, 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 实行海禁, 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远洋事业蒸蒸日上。

【教学升华】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 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 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海军呼唤航空母舰”。

Ⅲ.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 (导学式) 教学模式和思路, 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 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 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 点拨思路, 启导分析, 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二、教学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

(1) 阅读本课, 完成预习提纲中的相关要求。

(2) 到书店中买迷你型地球仪 (约2元钱) , 在上面标出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3) 阅读配套的彩色地图册中本课相关内容, 上课时打开备用。

(4) 自己模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中的任何一位, 写一篇航海日记,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航海经历 (注意:要考虑各位航海家的实际情况) 。

(5) 阅读本单元第二节内容和高中历史必修Ⅲ中“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6) 上网查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 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和进行教学反馈。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拓展教材

本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课本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的分析, 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 用课外充实课内, 拓展和深化课内, 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

《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篇3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商业危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是“非正义的进步性”。

(3)运用: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图表分析、引用史料、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历史比较、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实质;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有重大作用。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有先进性。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程及结果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郑和下西洋》片段。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影片,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教师:从这段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郑和下西洋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比世界上所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却迥然不同。郑和在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明朝颁布了禁海令,彻底放弃了海上权益,而同时代的欧洲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称雄于世界。

为什么中西方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开辟新航路》,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个谜团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影片材料和中西对比讲述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然后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师生互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欧最先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吗?”(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再设问:当时西欧各阶层的人士不在家安心生活,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开辟新航路呢?

【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欧的君主、贵族、商人、农民和传教士五个角色,说一说各自冒险出海、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是君主……

学生2:我是贵族……

学生3:我是商人……

学生4:我是农民……

学生5:我是传教士……

教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及回答表现都很好。那么你们这些西欧人是凭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开辟新航路的呢?(学生回答冒险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多媒体投影:“《马可·波罗行记》图片”和兩段材料。

材料一:“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有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自《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二: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教师:15世纪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通的交换手段,特别是金币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去东方的商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现在陆路受阻,只能寻找海上通道,假如要你组织一次成功的远洋航行,你看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1:我需要一艘能抵抗大风大浪的船,而且这艘船上还装有指南针,以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学生2:还需要有懂地理知识的学者,给我们的远航指点迷津。

学生3:要有充足的物质储备,能够保证航海过程中的各种必需。

学生4:国家的支持。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船》。

教师:那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葡萄牙亨利王子有“航海家”的美誉,他本人的航海冒险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航海仪器——星盘》和《地圆学说》。

提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罗盘针传入欧洲后,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双眼睛。正是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15世纪起,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就不断有人在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假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讨论与回答,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多媒体投影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求。

3.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5.商业危机: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6.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国的支持。

7.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中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前面五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后面两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学习探究】

1.从上述诸因素中,你能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提示:寻金、求财、通商、传教、殖民等等)

2.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

3.从这些狂热的动机中你预感到了什么?(提示:抢劫、掠夺、屠杀、殖民统治等)

正是这些西欧人的狂热冒险开辟了新航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究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经过)

【角色扮演】

教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些航海家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一、二、三、四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看哪个代表队讲得最好。

学生小组1:我们是迪亚士船队……

学生小组2:我们是达·伽马船队……

学生小组3:我们是哥伦布船队……

学生小组4:我们是麦哲伦船队……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在进行上述四个船队探寻新航路地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体会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刚才每组代表的表现非常不错,讲述清楚,生动形象,让我们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冒险历程,以及“好望角”“印第安人”“太平洋”等名称的由来。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填填看”,看谁准确、快速。

注:①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环球航行。②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⑤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定基础。⑥证明地球是圆的。⑦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⑧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分别投影图片:《达·迦马在航行中》《达·伽马像》《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麦哲伦(1480~1521年)》《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同步检测】阅读课本第82页“学思之窗”及下表,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你认为应该分别对他们作怎样的评价?(提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完全一致)

(学生回答后)教师:哥伦布等人的动机是攫取黄金和财富,所到之处进行殖民占领和掠夺屠杀,这分明是一种罪恶。但是,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探索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和的航行虽是15世纪的壮举,但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上的差异主要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

多媒体显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评价最新研究”。

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殖民者的不光彩角色,给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痛苦,对这一点,学者都给予严厉谴责。但在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总体评价上,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的远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二是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严重阻碍了被奴役国家历史的发展,但却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它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

第二种意见认为,印第安人是在哥伦布到来之后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实际上这种“文明”意味着杀戮和种族灭绝;哥伦布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从这一点出发,哥伦布的远航必须全盘否定。

教师:从最新的学术研究来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果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又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在认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而应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那么,新航路开辟的完成对世界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思之窗”,以及学术动态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会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开动脑筋,说一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学生1: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2:使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个整体……

学生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扩张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理有据,真不错!现在我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总结一下。

多媒体显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商业革命:①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的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③欧洲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殖民扩张从此开始。

多媒体投影:西红柿、玉米、茶叶、烟草、象牙等图片。

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①美洲金银流入西欧,物价上涨,货币贬值;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在价格革命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这一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阶级关系的变化)。

3.科技思想文化方面:①地圆学说,动摇教会的权威;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教会“天圆地方”学说的权威地位,有利于欧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进一步走向统一,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后的世界历史才更像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1500年左右开始。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本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其中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正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开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历史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意义,我们下一节课就一起学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组织、任务对照表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远洋事业与西方相比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参考要点: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以宣扬国威为目的,造成了重大损耗,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远洋事业蒸蒸日上。

【教学升华】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海军呼唤航空母舰”。

Ⅲ.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二、教学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

(1)阅读本课,完成预习提纲中的相关要求。

(2)到书店中买迷你型地球仪(约2元钱),在上面标出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3)阅读配套的彩色地图册中本课相关内容,上课时打开备用。

(4)自己模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中的任何一位,写一篇航海日记,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航海经历(注意:要考虑各位航海家的实际情况)。

(5)阅读本单元第二节内容和高中历史必修Ⅲ中“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6)上网查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和进行教学反馈。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拓展教材

本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课本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的分析,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用课外充实課内,拓展和深化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不断地探讨最佳方案。同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便较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历史教学从描述、记忆、感知历史提升到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理解的层面,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成功的。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10317)

开辟新航路历史教案教学 篇4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后果;了解四次重要远航经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作答—分析的引导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扩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指引学生深入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设置疑问导学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引言】

(展示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的图片)当我们在田陇间挥汗如雨、精耕细作时,当我们在为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感到骄傲时,当我们陶醉于城市“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华之中时,西方国家在做什么呢?(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单元)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和辨证评价历史问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感知整个单元的具体内容)

【导入新课】

考考你的眼力,从以下三幅地图来看,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世界范围不断扩大,联系不断加强;由局部逐步地走向整体,由相互隔绝逐步走向会合,那么是从什么时候,世界开始走向会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开辟新航路》。

【新课探究】

●寻“路”——开辟新航路的历程

(课件显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人图像)他们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五百多年前,这些航海家们走在了寻找新航路的最前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追寻航海家们昔日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足迹吧!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对照地图(用flash制作新航路的线路图),梳理出开辟新航路的历程(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开辟的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欧洲—非洲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欧洲—美洲 14 葡萄牙 达·伽马 欧洲—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首次环球航行 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还可以讲述感触最深的航海家的故事,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如:

故事一: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

故事二:麦哲伦的船队有五艘船和260多人。船员中有个威尼斯贵族,他的旅途记录描述了难以想象的艰苦。他写道:“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由于饥渴难忍,船员们只好以皮革充饥,但是“它们如此之硬,乃至先得在海水里泡四五天然后烧了再吃;我们还常吃锯末。”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纷纷倒毙。但是麦哲伦对探险事业一直没有动摇。最后他的同伴完成了他的未竟事业,但是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包括那名贵族在内的18个瘦的人了。

提问:同学们,从航海家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的勇气和追求目标的热情是永远不可能泯灭的!)

●探“路”——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5——16世纪,西欧的航海家们从大西洋沿岸出发,向东向西,向着茫无边际的大洋深处远航。面对茫茫大海,面对一无所知的世界,航海家们是需要有非凡的勇气的。那么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远航呢?这就要我们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一起去探寻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有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样的“勇者”去开辟新航路。

(一)原因

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

材料2: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他在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因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刘景华著《人类六千年》

材料3: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4: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材料5:__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__。……__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__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通向现代世界的5: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分析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吗?(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问题一:材料1、2反映出欧洲人当时狂热追求什么?问题二:为什么当时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白银呢?问题三: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那么如何解决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之间商路导致的商业危机呢?问题四:开辟新航路还有什么目的?)

教师总结:1、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2、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根本原因)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商路不通。(直接原因)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内容】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П)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会是高考涉及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巨变的一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可以夸张的说近现代世界经济都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之上。本课三目内容从原因到过程到影响,是典型的传统式三段结构,条理清晰,便于学习掌握。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地理大发现的名词概念课文没有表述,需老师补充。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和高中半年的历史学习,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还有待提高。同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景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基本知识

1、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条件;

2、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时间、路线、成就等;

3、掌握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学会分析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全面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大陆有深刻的背景,中国的发明(指南针、火药)为之提供重要条件,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体会到世界各国是相互影响的,从而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和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努力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因此,我主要的设计思想如下:(1)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等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如 让同学们以商人、教会、国王和航海家的身份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请同学来演示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同学以当时驻各洲的记者来报道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学习。(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计学生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些问题,通过开放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兴建知识主动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要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3)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践学习法,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等把繁杂抽象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从开辟新航路这一课题及影响(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确定难点的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而这些知识既属于难于理解的知识,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确定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为本课的一个教

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问学生从15世纪的世界观到当代的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 3分钟 教师利用幻灯片演示现代地球和世界地图的图片,然后再展示15世纪欧洲人所绘的世界地图,(当时欧洲人认为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以及亚洲的一些地方,大地也是平坦的。)问学生从15世纪的世界观到当代的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看地图思考问题;并感受15世纪欧洲的历史氛围。知晓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是新航路的开辟。

1、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入手,激发其学习兴趣。

2、用地图和问题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从而为讲授新课内容作准备 基础知识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0分钟 教师把新航路、旧航路图投影出来。提问什么是旧航路?什么是新航路? 教师投影打出,新航路辟前世界的基本情况怎样?提出探究一,新航路在什么背景下开的?投影打出五则材料和几幅图,后总结打出投影。教师引导归纳,并及时对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强调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提出思考题: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在怎样的条件下,你才会远航?在学生回答后投影出来,接着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投影出来 出示两道高考选择题 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两幅图的异同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从上述原因中分析哪一个是根本原因,哪个是直接原因。学生边汇报探究成果,边听老师的引导、纠正和总结。思考讨论 完成练习

1、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老师讲解“新航路开辟背景”的枯燥。

4、使学生准确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5、学会怎样分析归纳问题。

6、通过做高考链接题检测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高考出题思路,学习答题方法和技巧。基础知识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分别介绍迪亚

十、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5分钟 [过渡]老师在总结完背景后,过渡到“经过”的学习:“现在可以说开辟新航路是“万事俱备,只欠水手”了。那么走在开辟新航路前列的是哪几位航海家呢?他们又是怎样开辟新航路的呢?” 电脑显示四个航海家的人物图像及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指导学生观察《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思考并提取有用信息完成《新航路开辟简表》。指导各学习小组根据《新航路开辟简表》,归纳总结: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还有什么疑问?总结学生的结论,回答疑问。教师鼓励性评点 任务1 学生读图、识图 完成表格,得出结论,自由提问。任务2 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感受新航路路线。任务3 通过做学案检测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掌握情况。

1、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增强、记忆效果。

4、通过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亲自实践、动脑思考,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做练习进行反馈。巩固练习航航海家 支支持国 方方向 目目的地 练习(填表题): 3分钟

1、出示表格指导学生进行填表,发现易错的问题,并进行讲解。完成表格。让学生及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基础知识。补充小结 补充讲解: 15世纪末到16世纪,继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之后荷兰、英国等纷纷开辟了欧洲到世界各地的航路,因而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分钟 [补充讲解] [演示]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领会记忆相关知识内容 “地理大发现”是教材上没有但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历史概念。这里为学生补充,帮助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探究学习

三、新航路 开辟的影响 [提出问题:] 新航路开通了,那么这会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呢? 10分钟 [情景设置]新航路开辟以后,你作为当时驻欧洲或美洲、非洲或亚洲的记者,你会写哪些短讯或消息来报道各洲可能发生的变化。[引导小结] 老师适时引导,进行有条理的小结。学生参看教师展示的几则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以各洲新闻记者的角度,不拘于教材的描述,大胆深入全面深入挖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正是对上述要求的落实和创新,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也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延伸 探究 探究题目: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等远航的结果与意义,你认为应该对他们作怎样评价。” 5分钟 演示问题 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启发和点评归纳。思考问题,讨论发言。1启发学生思考历史的得失,积累经验教训,指导现实社会生活。

2、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评价和比较的能力。课堂小结 简要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总体点评学生活动。1.5分钟 听学生归纳,电脑显示线索结论 边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边听老师的小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并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印象。布置作业 0,5分钟 教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略)

【学习评价】 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评价内容见下表: 学习效果评估 很好 一般 加油

1、对本课知识线索的把握

2、对基本学习内容的掌握

3、对本节课教学节奏的感受

4、与老师的互动效果

5、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

6、上完课后的总体感受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基础知识学习--巩固练习--补充小结--探究学习--延伸

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 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 【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学习难点】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关系。

【使用说明】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带领大家按时完成;认真书写,认真审题,注意规范。

【自主学习】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占领了巴尔干、小亚及克里米亚等地,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不仅加紧扩张,进行海盗劫掠,而且对过往商品征收苛税。因而,从这时起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大减,价格昂贵,一般商品的价格提高八倍至十倍。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材料四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

——哥伦布

材料五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

材料六 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

材料七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基督诞生地和陵墓所在地落入异教徒之手,特别是伊斯兰教的迅速发展和面临土耳其人的威胁,激起了西欧人强烈的宗教情绪。为了弘扬和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为了联合东方蒙古帝国的大汗以便夹击土耳其人的战略企图,是促使西欧民族国家支持哥伦布西航“前往中国”的重要原因。哥伦布本人也是个狂热的督基教信徒,他自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寻新航路的始终,一直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绪。当时,人文主义的思潮,激励了西欧个人的进取精神,也推动了向海外发展、传播和扩大基督教影响,特别是探寻新航路和从事冒险事业。

◆探究点:◆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西欧 的发展(物质基础)。

(2)航海、技术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

(3)知识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开始相信 学说。(4)和 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 的发展和 的出现,要求扩大对外市场。(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对 的需求量大增,《 》起了鼓动作用。

(3)商路不畅: 控制东西方通商要道,造成商业危机。(4)强化王权: 西欧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5)精神动力:热衷于传播

。◆(谈一谈):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了怎样的条件,你才能够远洋航行呢?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欧洲航海家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 转移到。同时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但美洲 和 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 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 开始走向。◆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三年六月,命和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造大舶,修44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主要不同?

提示: 时间 目的 意义

材料二:在菲律宾的麦克坦岛上有一块双面碑,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你心目中的麦哲伦是航海英雄?是殖民强盗?还是人类进步的先驱?请为麦哲伦撰写一则碑文(限30字以内)

【视野拓展】

1、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2、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所谓的“价格革命”。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以下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大约上升了四倍。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另一部分是城乡的雇佣工人。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因此,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达标测试】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是

A.《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欧洲君主强化王权的目的 D.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以下关于地理大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B.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C.16世纪初,人类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所有大陆 D.世界上最早从海路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的达伽马

3、以下不属于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机的是 A.为了传播基督教 B.为了加强王权

C.为了获取东方的侈奢品

D.为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积累大量的资本

4、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城市兴盛的先后顺序是

①威尼斯、佛罗伦萨②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③伦敦④里斯本、塞维尔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5、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引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引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请回答:

⑴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⑵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和三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⑶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公平贸易”

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谈马可·波罗与新航路的开辟 篇7

一、马可·波罗对地理大发现代表人物的影响

中世纪最受推崇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的理论, 他认为只有取道陆路才能到达中国。[1]而马可·波罗通过访问和考察在他的游记中记录到:“亚洲大陆的东部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沼泽, 相反, 他的东部是绵延的海岸线, 可以乘船到达。”[2]这一观点的提出, 实际上就从地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西欧的有识之士通过《游记》中的记载绘成了东亚地区的海岸线地图;地理学家们也绘制出一幅当时的世界地图, 更为重要的是, 地图上的各个地理位置是相对准确的。从地图上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乘船取道海路绕过非洲就可以到达亚洲。依托《游记》, 纽伦堡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地球仪;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提出了西行到东方的具体设想;最终, 哥伦布完成了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远航之前曾认真地查阅过许多著作, 例如托勒密的《地理学》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他经常翻阅这些书, 尤其是《马可·波罗游记》, 并在书上做了许多批注。他根据前人的伟大发现, 最终绘制出一张新的西行航海图, 并最终下定决心向西航行。

除了托勒密的理论之外, 中世纪的欧洲还盛行这样一种说法:赤道附近的群岛热得不能居住, 人和船都无法越过赤道地区。波罗则在《游记》中明确记载到, 赤道附近的一些群岛是有人居住的, 是可以越过的。波罗的说法对传统是个挑战, 但也对地理大发现前夕的航海家们大胆远航、跨越赤道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哥伦布根据波罗《游记》的说明, 进行了实地考察, 表明赤道附近地区有强烈的阳光直射, 但人们不居住在阳光直射的地区, 这里的人群和它地无异。[3]

二、马可·波罗初步解释了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

在《游记》中, 马可·波罗夸张地描述了东方无尽的财富、大量的奇闻趣事、风土人情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这激起西方探险家去开辟新航路, 从而构成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五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地理大发现的酝酿和发展时期, 西欧的航海家、地理学家、冒险家和君王贵族正是抱着获取东方财富的目的去支持或进行远航探险的。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载:“Zipangu (即日本) 盛产黄金、珍珠、宝石, 人们用黄金覆盖寺院和皇宫的屋顶, 就像我们用铅覆盖屋顶一样。在皇宫的许多房间内, 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上也有黄金饰品。宫殿的富丽程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4]哥伦布在远航途中也随身都带着这本《游记》, 哥伦布最关注的是东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物产, 特别是黄金、香料和药材。哥伦布曾经露骨地表示“黄金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 谁有了它, 谁就能支配他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 能把灵魂送入天堂。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5]正是在这种追求黄金的强烈欲望的驱使下, 哥伦布等人才急于到东方来。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开始向西航行。航行了一段时间后, 哥伦布到了Espanlo。在这里, 他看到了波罗在《游记》中记载过的赤身裸体行走的居民;在Indians Anam, 他也看到了长着尾巴的人。对于波罗在《游记》中记载过的食人族, 哥伦布也亲自观察过并最终认定没有食人族。

因此, 可以说《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被“发现”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激起了哥伦布等航海家和冒险家东航的决心和勇气。这是《马可·波罗游记》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的直接结果, 是马可波罗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大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的先驱者, 打破了束缚着欧洲人的传统观念, 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新时期。哥伦布的勇于开拓冒险的精神, 激发了更多人的航海热情, 使一大批未知的海域陆续被人们发现。他的功绩是历史上任何探险家都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通过《游记》把亲身经历过的东方文化传递到了欧洲, 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马可波罗不愧是中世界最伟大的旅行家、中世纪的希罗多德, 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摘要:15世纪的欧洲正在走出中世纪的桎梏, 航海探险活动蓬勃发展着。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们为区域间的联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就是其中的先驱者。而《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泛流传, 为其航海探索活动提供了充分地理论依据。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游记》

参考文献

[1]张箭.马可·波罗与地理大发现[J].1994, (4) .

[2]尤尔译注, 科迪埃.马可·波罗游记 (第二卷) [M].伦敦, 1926年.

[3]巴克利.伟大的地理发现时代[M].伦敦, 1956年.

[4]Manuel Komroff,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M].1953年, 259-260页.

上一篇:正能量晚安问候语汇总(60句)下一篇:来生我愿做一棵树诗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