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推荐9篇)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1

二是利益规范优势。统一战线能够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些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重大关系,使各方面成员的利益诉求得以有序表达,使“五大关系”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利益机制合理规范,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促进和谐。

三是示范带动优势。统一战线通过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在民族宗教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项活动,使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各自联系的统战成员共同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以上优势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大有可为。

一是在建言献策中突出社会管理。引导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中把视野投向社会管理、把触角伸向社情民意。我市每年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开展专题调研,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先后调研了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口联系和特约监督工作,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就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共同调研,开展民主监督,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出力。

二是在完善机制中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探索和构建统一战线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机制。首先是协调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强我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形成了政治协商、情况通报、对口联系、特约监督、联谊交友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确保参与有序;其次是牵头协调机制,统战部受市委委托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联席会、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确保同步推进;第三是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建立统战系统社情民意、统战信息、重大事件报送及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回应相关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在服务社会中关注民生。发挥统一战线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争取上级统战部门和民营企业的援助,落实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金达1亿元;开展“百企联百村帮千户”感恩行动,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先进”300余人;为汶川、玉树、舟曲、汉旺、清平等灾区捐款捐物5000多万元;关注就业,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

四是在搭建平台中融入社会实践。我们通过海外联谊会、光彩事业促进会等具有统战特色的社会团体,为统一战线成员了解社会管理现状、深入社会管理实践、掌握社会管理规律搭建平台,并以此为依托组织考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选拔代表人士、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激发了统一战线成员融入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统一战线成员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2

在新课程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学习贵在创新, 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健全的个性。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 面对新课程,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要创新, 就必须课堂创新。笔者就新课程下的历史与社会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一、 结合现实生活, 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活跃, 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 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 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 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 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 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结合生活实际,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有效地有步骤地开展创新, 让学生开发思维, 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如在上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时, 首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家比较熟悉的国外知名品牌有哪些?”[如有NIKE (耐克) 、ADIDAS (阿迪达斯) 运动服装;T0SHIBA (东芝) 、SONY (索尼) 、SAMSUNG (三星) 电器;McDonald's (麦当劳) 、KFC (肯德基) 快餐;MERCEDES-BENZ (奔驰) 、TOYOTA丰田汽车;IBM、DELL (戴尔) 电脑等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家知道这些国外品牌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身边呢?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市场, 追根溯源要归功于整体世界的形成。又如上八年级《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 教师课前悬挂中国政区图, 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远到过哪个地方, 乘汽车还是乘火车、乘飞机, 需要几天行程。也可让学生指出自己在国内距离最远的亲戚朋友住在哪里, 从家乡坐火车或坐飞机多久可以到达那里。然后让学生量出图上直线距离, 按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计算一下, 如以步行日行80里的速度, 需要多少天才能到达。通过比较, 让学生感受工业文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二、营造学习氛围, 点燃创新之火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是引导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 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 为学生服务, 为家长服务。必须转变角色, 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是学生的朋友, 不要觉得高高在上。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营造“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才能合作的探讨, 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 实现信息交换, 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 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教学观念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通过师生及生生的活动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的广泛性 (发散性) 和深刻性,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 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 激发思维碰撞, 产生思想火花, 在活动过程中, 实现对问题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 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如上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在古代历史上, 我们的祖先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今天, 我们能不能不与外面的世界交往、联系, 只靠自己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认识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由此导入新课。又如上八年级《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教师可引用一个观点, 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 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 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 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而西方各国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 第一次领先于东方。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有问的良好局面, 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善于创新思维的意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 开展创新实践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 必须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 正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他们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 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出教学情景, 让学生置于情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和去发现, 达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目的。如上八年级第七单元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放映电影《中华儿女》的主题歌相关影片, 引导学生齐唱国歌, 提问:“国歌原先叫《义勇军进行曲》, 它是什么时候由谁创作的?歌中所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 原是电影《中华儿女》的主题歌。当时华北事变爆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以此导入新课。影片导入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又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总之, 时代在呼唤教育, 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因此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以致于历史与社会课在学生的眼中变的越来越枯燥、乏味。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

摘要:精心设计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 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而创新教学能捕捉课堂锲机、挖掘学生潜能, 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拓展思维, 发展能力。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 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3

这些年来,中央对社会管理始终高度重视,尤其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论述,更规划了鲜明的路径、明确了具体的要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沙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利益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特别是去年长沙被列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紧迫。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几点思考。

要注重人口问题,把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

人口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人口问题既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基本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发展和谐和稳定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人口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是要把人口形势作为决策基础。分析当期长沙人口发展形势,从人口数量来看,虽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但人口基数、人口规模不小,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趋势仍将长期存在;从人口素质来看,身体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都有待提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仍将比较漫长:从人口结构来看,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老年化加剧等性别结构、年龄结构问题,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压力仍将继续加大;从人口分布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流动日益频繁,人口分布失衡对城市承载能力、城市生活秩序的压力仍将继续加剧。历史经验证明,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素质的高低、人口结构的优劣、人口分布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所以,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立足长沙的人口发展形势,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党委政府决策的基础之所在。

二是要把人口管理作为改革重点。作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社会管理不仅要以人口管理为基础,最终也要靠人口管理来实现。当前,长沙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思想意识形态多样化、经济成分构成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等带来了一系列劳动就业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治安管理的问题等等,必将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我们正处于“两型”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推进阶段,由于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加大、频率日益加剧,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人口的管理上。但人口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人口手段,需要创新方式方法,更多地依靠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手段。所以,如何进一步强化和优化人口管理,是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是要把人口需求作为根本目标。社会管理的基础是人口管理,社会管理的目标是服务人口。没有社会公共服务,就没有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发展需求、个性需求日益提高、日趋多元,这对社会管理而言,既是新的目标,也是新的要求。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以,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要加强信息建设,把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当前,社会管理环境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社会管理对象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管理领域从现实社会延至虚拟社会,单靠传统手段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所以,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不仅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是要确保信息网络的全面性。关键是要做到信息覆盖到全员、联通到部门、延伸到基层,构建覆盖城乡每一个部位和社会每一个人口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开展人口数据采集、录入和清理工作,建立一个全面、统一、完整的全员人口信息体系,为宏观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供人口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学规划、高位布局,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建立一个融公安、民政、教育、卫生、计生、劳动、工商等社会管理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做到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管理联动、协作互动。同时,要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向基层,特别是向社区(村)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信息网络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院落、每一个村落、每一个角落,努力为基层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二是要确保信息手段的实效性。实现社会管理效能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健全的信息网络。也需要管用的信息手段。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是信息建设的目标导向。所以,我们在加强和创新以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群众权益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着眼于满足公众需求、推动事业发展、优化部门工作,改革工作方式,创新信息手段。以政府门户网站“一站式”服务为龙头,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进一步简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行政效能;以社会信息化应用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灾害救援指挥、疫情预警预报以及社区服务管理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以便民系统建设为基础,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由部门业务数据到社会综合效益的转变。

三是要确保信息队伍的专业性。没有高素质的信息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效能的社会管理。所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信息队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要立足社会管理发展要求,结合社会管理岗位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努力提升信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管理,按照标准规范岗位设置,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努力推进信息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同时,要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努力做到用事业激励人、用关爱温暖人、用待遇慰勉人,不断增强队伍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要夯实基层基础,把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脚点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于抓好基层基础,做到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一是要推进社区主导管理。社区管理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可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所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部门联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加大人财物的支援、支持和支配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挖掘社区潜能,强化社区管理职责、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社区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组织资源的有效优化,充分发挥社区在人口管理、促进就业、维护治安、居家养老、基层文化、科普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平台作用,努力为社会管理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强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是要推进部门联动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全局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行各业,任何一级政府、任何一个部门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坚持综合施治、整体联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部门职责,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协同管理,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格局。

三是要推进社会协同管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让更多民众成为参与主体,不仅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国家化”向“社会管理社会化”转变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着力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志愿团体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努力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4

2011-04-25 10:27:59 来源:甘州在线 评论:0

—— 我市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市文明办

2009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从农村工作和农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以“科技致富之星、遵纪守法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和谐友爱之星、文化卫生之星”为内容的“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探索了有效途径。

一、基本做法

1、深入调研,创新创评活动内容形式。针对全市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活动星级过多、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市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入手,提出了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具体的创评标准和实施意见,并将实施意见印发县区、乡镇、村,创评标准印发农户,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使创评活动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得到群众认可,增强了活动载体设计的科学性。

2、精心部署,推动创评活动深入开展。2009年,市上确定6个乡镇、61个村先期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市委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意见》,市文明委下发《关于认真抓好“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通知》,对全市农村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市上的总体要求,县区、乡镇、村普遍成立创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选细则》,并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对各级活动组织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创评活动有序推进。2010年,全市61个乡镇、835个村全部组织开展了创评活动,活动开展面达100%。

3、广泛宣传,营造创评活动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采取开设专栏、跟踪报道、印发资料、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目的意义、创评标准、方法步骤及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基层创评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为创评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高台县摄制15户“五星文明标兵户”先进事迹专题片与创评活动公告、公益宣传广告在电视台连续进行播出,民乐县统一印制《文明家庭手册》53000多册发放到户,使创评活动家喻户晓,形成了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市296465户农户中有278684户农户参与了创评活动,参评率达94%。

4、规范程序,确保创评活动公平公正。在评选过程中,坚持在标准上“求高不求低”,程序上“求严不求松”,数量上“求精不求滥”的原则,村村建立了公评公议会,严格按照农户自评、群众互评、民主测评、村级审评、张榜公示的程序进行,将评议权交给群众,把公正、公开、公平、民主体现在各个环节,自下而上,层层推进,使创评活动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乡村组织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评选出的“五星文明户”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被群众所公认,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的榜样。2010年,全市共评出“五星文明户”16437户,占参评农户的5.9%。

5、完善机制,增强创评活动整体效益。在创评活动中,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使创评活动与农户切身利益挂钩,真正把创评活动纳入有经济支撑的规范化轨道,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高台县对评选出的“五星文明标兵户”每户给予500元的奖励,乡镇村对评选出的“五星文明示范户”、“五星文明户”也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并制定贷款优惠政策,“五星文明户”无需担保即可申请到3至15万元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县农村合作银行为“五星文明户”发放信用贷款4.9亿多元,增强了创评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主要成效

“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内在活力,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调动了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五星文明户”创评标准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创评方法操作性强,舆论引导、表彰奖励、政策扶持等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说:“五星文明户”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党委、政府不仅张榜公布、表彰奖励,还能享受到各项政策的优惠,不仅让自己有足够的面子,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是促进了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让群众自己来评自己、评身边人、评身边事,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了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乡村普遍出现了“五多五少”现象,即孝老爱亲的多了,家庭不和的少了;互助关爱的多了,邻里闹纠纷的少了;热心公益事业的多了,无理取闹、越级上访的少了;健康娱乐的多了,赌博滋事的少了;学用科技的多了,迷信邪教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开展,对乡村两级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党群关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乡村基层组织结合创评活动的开展,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农户梳理发展思路、拓展增收致富门路,针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适时引导,让群众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充分集中民智,使许多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增强了干群亲和力,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临泽县平川镇26名被评为“五星文明户”的村社干部主动退出,把荣誉让给群众,进一步树立了村社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四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明显增强,纷纷走进农家书屋,走进科技培训基地,走进科技讲堂,主动学习科技法律知识,争创热情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动力。一些“田秀才”、“土专家”、专业大户、务工能手把自己发家致富的经验讲授给周围群众,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五星文明户”的示范带动下,农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典型户、模范户大幅增加,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有益启示

1.“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深化文明户创建工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才能落实到人。“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紧紧抓住农户这个细胞,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2.“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立足于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着力规范群众日常行为,使农村许多法律管不到、行政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得到了有效解决,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3.“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涵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基本要求, 通过开展创评活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和致富本领,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5

——新疆昌吉劳教(戒毒)所党委书记、政委 王冯

十八大报告第七个部分第六节,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的新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劳教(戒毒)部门作为履行国家机器的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劳教、戒毒人员的社会管理职责,如何管理好、教育好劳教、戒毒人员这样的特殊人群,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从十八报告看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由一个中低收入发展阶段转变为中上收入发展阶段,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如何维护好这部分人的利益群体,特别是面对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和矛盾,做到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消极因素,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是促进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期。要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有效妥善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对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地处偏远、面积广阔、多民族聚居的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历史任务,首要条件是保证社会环境的持续安全和稳定。而新疆受“金三角”、“金新月”两大毒源地的夹击,毒品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年来以贩养吸以及“三股势力”以毒养恐活动趋势愈发明显,这不仅使我区的禁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使我区的反恐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维稳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同时,我区现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蔓延趋势,这些人群除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严重破坏治安秩序,影响新疆的和谐稳定。为此,加强和创新对吸(戒)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做好禁毒戒毒工作,事关新疆安全稳定和民族兴衰、事关人民身心健康和安居乐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知差异较大,一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毒品重灾区。要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伟大目标,构建和谐新疆是极为重要的。和谐凝聚力量,和谐诞生希望,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作为劳教(戒毒)部门只有真正将轻微违法犯罪、吸毒等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转变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因素,人民群众才能认可我们的工作,劳教(戒毒)事业才有发展的基础和前途。

二、从十八大报告看劳教(戒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这既是对劳教(戒毒)部门各项工作的严峻考虑,也是我们劳教(戒毒)部门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首先,深入推进劳教和戒毒管理创新,是适应劳教制度改革发展变化形势,促进劳动教养工作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劳教(戒毒)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劳教(戒毒)工作都寄予了新的期望和新的期待,适应新的形势变化,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大局,推进劳教和戒毒管理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紧迫。

其次,深入推进劳教和戒毒管理创新,是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提高劳教戒毒矫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禁毒法》、《禁毒条例》的实施,司法行政机关在承担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的同时,又被赋予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责,劳教(戒毒)场所强戒人员的收治规模日渐扩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工作职能不断增强,劳教(戒毒)场所也得到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劳教(戒毒)部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日益增强。

第三,深入推进劳教和戒毒管理创新,是提高民警执法履职能力,确保劳教和戒毒场所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当前,劳教和戒毒工作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影响场所安全稳定进而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大量存在,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但就目前情况看,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和差距,如:民警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与工作要求的不适应;教育矫治工作手段和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治模式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还需继续深入推进;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建立全社会的帮教工作,增强教育矫治和戒毒效果的工作机制,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三、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创新和推进劳教(戒毒)事业的科学发展

2012年,是加快推进劳教(戒毒)工作创新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自治区劳教(戒毒)局党委的带领下,全系统广大干警职工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重要时刻,全区劳教(戒毒)系统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和推动工作,并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一)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劳教(戒毒)事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如何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是基层场所做好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抓好党委班子建设。按照局党委提出建设学习型、智慧型班子的要求,在班子学习、廉政教育、班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等方面,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切实增强党委班子的核心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真正把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团结战斗的集体。其次要抓好民警队伍建设。以专项主题教育为动力,切实提高队伍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切实从思想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广大民警职工认真践行“坚韧不拔、矫治重塑、永不放弃”的新疆劳教(戒毒)人民警察“胡杨精神”。同时,采取脱产学习教育、外出培训、挂职交流以及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大民警察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场所需要的法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专业、作风过硬的民警队伍,树立起有责任、有追求、敢担当的劳教(戒毒)人民警察形象。

(二)着力加强场所维稳防控能力。安全稳定是劳教(戒毒)工作的关键,是确保劳教(戒毒)场所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确保劳教(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维护场所稳定作为硬任务。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防控、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四项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着力加强所内重点人员的管理教育,着力加强场所预案演练,着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尤其是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人员进行全方位、彻底的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或违禁品要追要溯源,采取措施,彻查到底,绝不放过。进一步强化场所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首要任务、首要地位,强化领导督导机制,对照绩效管理目标,细化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安全管理、执法管理、教育矫治、生活卫生、习艺劳动、戒毒治疗等各项业务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明确责任分工,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奖惩,做到职责明确化、工作流程化、质量标准化,使工作有导向、衡量有标尺、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全面提升了场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着力加强教育矫治创新。以落实“首要标准”为己任,突出教育矫治中心地位,努力构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向善自新、净化心灵、积极向上、重塑品行”的矫治文化为主导,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为辅助,涵盖法制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的新疆劳教(戒毒)和工读教育矫治文化体系。要围绕“彻底戒除毒瘾、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心理健康、自食其力”教育目标,根据劳教、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恶习深浅、现实表现以及心理需求等个性差异,进一步加强教育措施,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方式,坚决杜绝以劳动习艺而挤占挪用劳教、强戒人员教育时间、人员和设施的做法,杜绝以管代教、重管轻教、只管不教的错误做法,综合运用戒毒治疗、课堂教育、个别教育、心理矫治等多种手段,着力强化伦理教育、宗教引导、亲情感化、心理矫治、技能培训、社会帮教,努力培养劳教、戒毒人员的守法意识、公德意识和荣辱意识,增强顺利回归社会的能力。

(三)着力提高戒毒工作水平。在继续深化“三期五疗一延伸”戒毒模式上,要围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诊断评估、回归社会、心理矫治、身体康复、治疗转介环节,有效开展脱毒治疗、心理矫治、毒品危害教育、身体康复训练。在进一步完善戒毒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强制隔离戒毒到戒毒康复的评估转换机制,加大康复成效的宣传和推介,加快康复中心配套设施建设,为康复人员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实施康复治疗条件。同时,建立健全戒毒康复和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衔接机制,加强后续帮扶,为戒毒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包括修复家庭关系、获得劳动、社保、民政等部门更多、更全面的政策扶持。根据解教人员区域分布情况,探索和尝试开展异地照管、异地择业工作,让环境脱毒延长操守展现实效,促使达到“真的脱毒、真愿脱毒、真能脱毒”的效力。

(四)着力加强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教育矫治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劳教、戒毒人员离开监管场所后,即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又面对家庭的接纳以及生存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而他们往往由于不能正确妥善解决,加之又脱离了相应的管教,重新违法犯罪和复吸概率极大。因此,要加强改善此类特殊人群的管理,使之能顺利再社会化,需要我们积极拓展和延伸出所后的帮教工作,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政府支持,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防止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的发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安置帮教基地作用,对无家可回、无业可就,难以顺利融入社会的解教人员、解除强戒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只有解决了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问题,使他们有固定收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他们回归社会的愿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才能促使他们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巩固戒断,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6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自检自查报告

县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执政为民新要求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作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战略任务,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健全领导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科(室)以上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信访办,明确一名思想端正、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老同志专门负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教育系统综治工作、矛盾纠纷、安全生产和来信来访工作的责任领导及责任人。二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以“为民谋利、敬业奉献、诚信包容、团结友善、勇于担当、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三是指导各乡(镇)

—1— 中心学校、乡(镇)中学和县直学校(幼儿园)健全了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职责。

(二)纳入总体目标,明确实施要点

教育局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县情认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以办XX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从经费、制度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改进工作作风,引导机关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严格执行群众工作纪律,坚决纠正漠视群众诉求、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结合《XX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制定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三)细化职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家课程教科书,受惠学生达 136387人,受益金额1319.28万元;按新标准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8909.11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52050名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费5292.82万元。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近13万人。

二是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为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幼儿“入

—2— 园难”问题,2011年,共投资802.83万元,启动了待补、矿山、娜姑、大桥等4个乡镇的6个幼儿园建设项目。2012年,除继续在村落分散、不适于集中办幼儿园的乡(镇)开办学前班外,规划在较大的村委会和村落比较集中的地方,利用校点撤并后的闲臵资源兴办23所幼儿园。

三是扎实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为2.8万名不同程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寻求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减免学费24.4万元;发放各级捐赠救助金781.7万元;为2018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174.7万元。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干部职工捐资助学工作。

四是大力开办农村寄宿学校。为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教力度,教育局抓住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学校建设项目的机遇,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调整校点布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学生宿舍109幢、学生食堂71幢,寄宿制中小学达121所,基本解决了5.3万名中小学生的食宿问题。

五是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选派1名工作人员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承担教师资格证认定和民办教育机构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受理,优质化服务。上学年以来,办理

—3— 教师资格证76人次,审批新建民办幼儿园6家。

六是畅通师生利益诉求渠道。结合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制发了《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在基层学校设立局长信箱、直接走访干部群众、建立“两卡一台帐”和实行领导开门接访等形式,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指导各学校共同做好矛盾排查处理工作,坚持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一季度以来,接待来访30批次83人次,处理来信3件次,办理省市县转办件9件,办理县交办件2件,办理回复省网上信访件2件,调处化解社会矛盾20件次,积案0件次。

七是着力维护公共安全。高度重视并着力维护学校公共安全,多次组织人员对学校(幼儿园)的房屋设施、消防安全、食堂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各学校做好安全隐患大排查和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多年来,全县教育系统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

(四)健全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开展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行政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能,教育局推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重指导,职能科室齐配合、求实效”的工作模式;把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纳入目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党政干部政绩

—4— 综合考评体系,与干部政绩、任用、考核“三挂钩”;明确由教育局纪委和督导室负责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重点检查和追究因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责任人及责任科室。以上措施,使考核机制不断健全,并在推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截止目前,没有因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落实不到位发生任何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一是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数目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代沟管教”及“亲情缺失”给农村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大规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加重了城区教育资源的负担。二是基层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不高。基层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激发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很多时候公民基本不参与社会管理,进而加重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负担。三是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仍显单一。由于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还存在着渠道不畅、保障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民众“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一些法院裁判后的案件又重新进入信访渠道,最终由上级批示甚至包案才

—5— “息诉罢访”、“人走事了”。

三、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建议把城市流动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公平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全面落实“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措施;继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二)完善群众维权机制。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法律援助体系和关爱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乡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做好基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勤排查,早发现,先处理,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各学校家长委员会作用,引入社会民众参与管理;依托乡(镇)综治维稳中心,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继续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场所排查力度,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7

北京大学对督查工作一直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督查工作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 在建设效能机关和服务型机关、在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提供支撑保障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 北京大学在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采取了系列举措和办法, 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北京大学为例, 对高校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督查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近年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开始, 各级党委、政府及绝大多数党政机关均建立了督查工作机构, 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横关联的督查工作网络, 全国从事督查工作的专职干部上万人。但据调查, 在高校系统中成立专门督查机构的却为数不多。

北京大学早在2003年, 就在党办校办内部增设科室———督查室, 在其原有信访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增加督查工作职能, 促进了督查与信访工作的融合, 提高了信访问题的解决能力。2010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行政执行力, 提高工作效率, 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 成立北京大学督查室, 从党办校办内设科室提升为党办校办挂靠单位 (主任为正处级) , 同时也明确了内部的科室设置和人员编制, 为做好督查工作从体制机制和人员编制上给予坚实保障。

为了保障督查室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学校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2010年, 学校秘书长直接分管学校日常行政事务、部门协调、政务督查和信访工作等。2011年, 学校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 由党委常务副书记和秘书长共同分管督查、信访工作等有关工作。2012年6月, 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后, 学校党委积极研究, 拟筹划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学校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进一步明确督查工作职责和增强督查工作的执行力。

二、督查工作的定位和思路

督查工作内容庞杂。北京大学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督办上级文件落实、促进学校决策执行、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接待群众来访、查办有关事件、反映师生意见等。在千头万绪工作中, 明确督查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定位, 明晰工作思路和要求, 对提高工作效力和效率, 非常重要。

经过摸索总结, 北京大学督查室逐渐明确了以下定位、内容、要求和工作抓手:

工作定位———领导的助手, 部门的桥梁, 群众的依靠。督查工作作为学校决策的推动力, 既不能代替具体的职能部门, 又不能身处事外。一定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保障工作任务落实, 维护领导决策权威, 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同时, 对于涉及内容复杂, 需要多部门共同协调, 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督查室要当好桥梁, 既做好部门间的枢纽, 也要当好部门和领导之间沟通的渠道。对于师生和群众而言, 当好“娘家人”和代言人, 为他们提供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的窗口, 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 使他们和学校之间搭起一座温情的通道。

工作内容———“问题的查处、决议的执行、工作的协调、诉求的反映”。基于工作定位, 督查工作一般不是亲力亲为, 重点在于督促检查, 查摆执行不力、通行不畅、令行不果等问题;在工作中, 要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肠梗阻”, 通过上下协调, 左右联动, 保证决议执行。要争取领导的支持, 各部门的配合, 做到查处问题不手软, 决议执行不含糊, 工作协调不扯皮, 师生诉求不怠慢。

工作要求———“敢于说真话、善于想办法、勤于办实事”。督查工作涉及到问题处理和责任追究, 要真正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就要敢于触及矛盾、揭露矛盾, 敢于碰硬、较真、说真话, 而不是敷衍塞责、隐忧不报或避重就轻, 这样督查工作才能真正成为领导耳目的延伸, 帮助领导调研和了解到实际情况, 避免矛盾积累和叠加;同时, “说真话”并非告黑状和打小报告, 说真话的同时要客观和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症结和难点, 善于找对策、想办法, 站在全局的高度为领导和相关部门出谋划策;督查工作还要讲求“实效”和“时效”, 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 勤勉工作, 为师生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出效率。

工作抓手———督查工作中重点抓好两条线。一是从上到下, 即抓好学校领导决策的贯彻执行;二是从下到上, 即从督查信访事件中发现学校在政策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和促其改进。第一条主线毋庸赘言, 从第二条主线来讲, 督查与信访工作的紧密结合是北京大学督查工作的显著特点, 督查工作要做到“矛盾化解的平台、信息 (意见建议) 中转处理的平台、发现问题的平台”, 以督查促进信访问题解决, 以解决信访问题促进学校发展。我们强调, 要善于统筹督查信访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既通过督查工作加强信访工作的权威和效能, 做好接信接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本职工作, 又要变被动督查、信访为主动谋略、主动参与管理, 通过信访案例和督查督办事项, 提出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合理化建议,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督查工作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举措和实践

(一)

加强制度规范和队伍建设, 初步建立学校督查工作体系。《北京大学督查工作办法 (试行) 》明确了督查工作范围、程序、时限、要求、考核与奖惩等基本框架, 为有效加强全校督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督查室在此基础上详细制定了督查工作流程, 设计制作了督查通知单、督查报文单等格式文本, 建立了重点督查督办工作任务表、时间表等, 理顺了督查工作机制, 提高了督查督办工作的时效性和规范性;编发了规范的《会议纪要》, 确保督查工作“会会有纪要, 会会抓落实”;建立了《督查与信访工作简报》、《未名BBS校长信箱舆情专报》等督查情况通报制度, 在学校领导、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和督查联络员之间信息共享, 不仅加强了学校内部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还为各单位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使各单位落实督办工作的表现得到客观呈现, 强化了各级单位领导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此外, 督查室还建立了督查工作联络人制度, 明确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督查工作第一责任人, 并由各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 协助开展督促检查, 推动工作任务落实。目前督查室已建立起了一支涵盖全校各单位、规模近百人的督查联络员队伍。通过各单位督查联络员工作体系, 我校督查与信访工作更加常规化、日常化, 初步形成了“督查室统筹协调、各单位齐抓共管”的督查工作格局。

(二)

加大督办力度, 做好学校决策部署和领导批办事项的督促落实。三分决策, 七分执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确定目标不是主要问题, 如何实现目标和如何坚持执行、实现计划才是决定性的问题。”督查工作要推动决策的执行, 对决策落实成效进行检验, 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匡正与防范。

督查室注重加强督办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把促进学校决策部署和领导批办事项得到有效落实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对于学校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决议, 及时进行任务分解和立项督查;对于特殊、重要、敏感时期的学校精神和会议要求, 联合有关部门组成督促检查指导小组, 深入基层单位调研检查;对于复杂难办、久拖不决的事项以及领导批办事项, 要求落实到人、落实到位, 强调事要解决、事要落实、事有结果。通过对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进行任务分工、协调安排学校领导到联系基层单位进行十八大安保维稳进行专项督促检查等, 有力地推进了相关工作开展, 较好地发挥了督查工作的职能和作用。

(三)

加强督查力度, 维护学校声誉形象。声誉形象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维护学校声誉和形象, 对涉及危害学校公共形象的问题进行查证处理, 是督查室的重要职能之一。问题查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 对于一些举报线索, 要善于顺藤摸瓜、举一反三, 由点及面, 不仅要查处问题, 还要善于追问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 努力达到督办一件、带动一片的效果。

近年来, 督查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努力行使调查整顿职能、清理不良现象, 通过对违规办班的调研和治理、对虚体机构的治理以及公章管理、对校园周边写字楼宇和教室、会议室使用情况的规范管理、对媒体舆情危机事件的回应和处理等, 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局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树立良好形象做出了贡献。

(四)

加强学习交流, 开展督查调研工作。督查要与调研相结合。调研是督查的基础, 而督查又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的。我校督查室在实际工作中, 始终坚持把加强调研作为加大决策督查力度、提高督查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主攻方向来抓, 做到督、研结合, 既注意找到问题, 又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近年来围绕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决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重大制度出台前的酝酿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督查室开展了广泛的学习交流、走访调查、督查调研等工作。曾邀请教育部领导到校座谈指导、到北京市和兄弟院校实地调研, 并就学校章程制定、校园安全稳定、矛盾排查、学校发展建设等方面工作到校内相关单位调研, 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广泛征求意见, 并就调研中各单位反映的问题现场办公, 即时解决。

(五) 关心民生,

维护师生利益, 保证学校安全稳定大局。在社会转型时期, 各类社会矛盾比较复杂, 民生工作和群众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日益得到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对于高校来说, 关心民生, 解决好师生反映的问题和困难, 是维护稳定、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根本所在。作为信访接待单位和协调部门, 督查室把为师生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当作基本工作内容来抓, 对电话、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反映上来的诉求高度重视, 能解决的当即帮助协调解决, 当即不能协调解决的要督办落实, 根本上不能解决的要讲清道理、说明原因、争取获得理解。对于电话、书信、BBS校长信箱、主页书记信箱、校长信箱、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突发性、群体性、苗头性、倾向性事件, 能第一时间汇总报告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协调相应单位及时处理, 掌握事件处理的黄金时间, 维护学校声誉和安全稳定大局。

此外, 督查室还负责工会教代会提案的协调答复和回馈落实工作, 参与学校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学校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暑期校园参观工作小组等工作会议, 就相关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和协调处理。

礼泉总站加强灌溉管理实践与探索 篇8

关键词:灌溉管理;引水灌溉;用水安全;水量对口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056-02

1 灌区概况

礼泉总站主要承担咸阳市7县(区)42个乡镇的102.78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管理干渠3条、长87.93公里,支渠、分支渠33条、长314.29公里;大型工程龙岩寺渡槽,3座中型水库,6座国有抽水站。灌区线长面广,工程类别复杂,灌溉任务重,管理头绪多,安全责任大。每年灌溉用水、水费上交均占全局“半壁江山”,为促进灌区农业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灌溉管理措施

2.1 坚持抓早动快,率先引水灌溉

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收入效益比下降,灌区农户只浇救命水的思想比较严重,一旦旱情出现,用水十分集中,供不应求,直接导致部分粮食减产。因此,在灌溉实践中,总站组织基层管理单位和段斗人员,坚持提早调研,周密安排,深入一线,一级抓一级,拉长用水时间,缓解供需矛盾,力争多供水、多浇地,实现灌溉效益最大化。冬春灌期间,气温低,农户浇地疲沓,全总站认真组织发动,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夯实用水任务,全力推进灌溉。夏灌期间,气候多变,作物灌水时效强,全总站“抢”字当头,抢时间,抢机遇,抢进度,以优质高效服务开足马力供水,确保灌区粮果丰收。通过每季在全局率先引水,赢得了灌区防抗干旱工作主动权。

2.2 强化工程管护,确保用水安全

围绕“保输水、保安全、保效益”目标,总站首先狠抓工程维修养护和灌区冬春修工作。推行领导包片、科室包站、职工包渠段办法,站、段、斗层层定投资、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全面夯实责任,通过精心组织、细化任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一线督查、奖优惩劣等措施,确保了冬春修和维修养护任务的全面完成。其次,狠抓重点维修和机电管理。工程施工期间总站抽调技术人员现场督抓质量,促赶进度;对机闸全面解体保养,精心检修维护;对总干、东西干渠实行统一购药,集中打药灭草;对于重点险工渠段,行水期间指派专人巡查,努力实现渠道安全正常用水,为大流量抗旱引水提供了工程安全保证。

2.3 凝聚全员智慧力量,持续高效推进用水

完成抗旱灌溉任务,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总站一是狠抓作风建设。提倡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总站机关职工下基层,坚持在职工食堂就餐,与基层职工一同劳动,督促基层领导经常深入段斗村组、田间地头,吃透站情,扎实细致做好灌溉用水指导。二是严格督察工作纪律。总站成立灌溉督查组,不定期深入一线进行检查抽查,主要查干部职工纪律、用水秩序、安全防护、用水包抓责任落实等情况,对职工管理不严、违章违规用水行为及时批评和通报处理。三是强化职工主人翁精神培养。教育职工认清抗旱灌溉是水利人的第一要务,组织大家头脑中思谋用水,行动上争当用水先锋,有效形成了抢抓用水的氛围,基本做到了大雨不停水,小雨不减量,抓晴天,战阴雨,积极抓好每一天,使抗旱灌溉用水持续推进,实灌面积最大化,收效良好。

2.4 强化优质服务,实行典型带动

面对近年灌区农村人口多以老、妇、孺为主的实际,礼泉总站大胆探索,一是在条件成熟的村组组建专业浇地队,修渠到田间,送水到地头,帮助困难农户运撒化肥,开展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提高了用水总量和效益。二是在灌区开展创建抗旱灌溉示范段斗、村组活动。注重抓好用水突破口,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方法,积极组织爱水惜水的重点段斗、村组和农户带头用水,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用水流量,加快用水上峰进程。三是加强用水管理,降低浇地费用,减轻群众负担。对渠井双灌区、长畦子、秸秆还田地块、大定额麦田,推行长改短、宽改窄、机械碾压等方法,采用水量优惠让利农户,尽力降低浇地成本,提高农民用水积极性,增加了用水抗旱效益。

2.5 坚持严抓细管,提高水量对口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规范各项管理。先后制定完善管理制度13个,督促各站、各科室严格执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二是经过多种方案测算比较,研究制定总站承包经营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核算各站用水、财务年度计划,实行计划管理,全面落实总站承包经营合同任务。三是加强基层财务逐月审核,灌季量、价、费稽查,严格水价管理,严禁水费在段斗滞留,坚持边用水边收费,全面加强了用水收费管理。四是科学合理调配水量。加强用水调研申报,推行大雨小雨按小雨调水、小雨阵雨按无雨调水,确保水源供给;严格断面量水堰校测,合理结算水量;遇到大雨科学分流排洪,确保渠道安全;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形成雨前抢、雨中撑、雨后上的用水习惯,有效促进了抗旱灌溉任务完成。

2.6 加强宣传鼓动,开展劳动竞赛

总站一是利用用水周例会和工作简报,及时宣传表扬灌溉生产好人好事,推广用水先进经验,鞭策后进,督抓不足,解决问题,营造大干快上的用水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先后开展了“振兴冬灌旬评季创”、“创先争优赶超春灌夺旗竞赛”、“敢为人先勇战夏灌”等竞赛活动,有效激发干部职工拼搏精神。三是结合实际严格奖罚措施。对灌溉站设立阶段用水流量奖、快速上峰奖、完成任务奖、随机鼓励奖等,对水库站和配水站设立安全高效奖,及时组织评比奖励。同时对出现违章用水、未按指令开机抽水的站,随时进行批评通报或处罚,有效提升了灌溉用水创先争优效果。

3 成效与体会

2009年至今,全总站连年超额完成局下达水量任务,水电费及时足额上交。先后荣获省水利厅“最佳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连年荣获管理局先进单位、“宝鸡峡第一站”等多项荣誉,为灌区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近年灌溉用水实践,我们深切感到:坚持抓早动快率先引水灌溉,是扩大抗旱灌溉效益的重要法宝;强化工程管护确保用水安全,是实现灌区高效抗旱的前提条件;凝聚全员智慧力量,是持续高效推进用水的动力源泉;强化服务意识实行典型带动,是促进灌区用水的有效办法;坚持严抓细管提高水量对口是完成水量任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开展劳动竞赛,是创造灌溉用水最大效益的根本方法。

4 结语

加强灌溉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礼泉总站今后应继续立足灌区实际,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做强农灌主业,服务灌区三农,为建设现代化灌区不断做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王勇(1976—),男,陕西礼泉人,陕西省宝鸡峡礼泉总站工程师,研究方向:灌溉工程管理。

统一战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报告 篇9

关于转变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

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深刻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条件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带来兴衰。去年,船山区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创新综合试点(县)区之一,这对船山区及其所辖的乡镇如何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及调研实际,就如何转变乡镇(街道)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作出如下思考。

一、全区乡镇(街道)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现状

船山区地处遂宁市经济文化中心,与遂宁市市区同城,现辖11个乡镇6个街道,所辖乡镇大多都在城郊,离城最远的也不过1小时车程。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对于遂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四个遂宁”和船山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区两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

1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现行乡镇(街道)的社会管理格局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目前,乡镇(街道)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的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的经济考核指标转,没能沉下去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二是服务群众观念老化。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一些乡镇(街道)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对于社会管理,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呈协调解决。

三是指导村(居)委会工作乏力。实行村(居)民自治,乡镇(街道)对村委会的工作不能过多干预,缺乏有效的指导。但当前村(居)民自治的水平较低,对村上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无人问津,乡镇(街道)和社会管理职能未能很好地延伸到村(居)民自治组织,自治基本上成了不治。

四是乡镇(街道)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部分乡镇(街道)普通干部素质不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又少,自身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二是公务管理相前规定出台后,乡镇(街道)一般事业干部由于身份限制,很难有升迁机会,工作缺乏激情,思想松散,没有工作积极性。三是乡镇(街道)对普通干部没有人事上的提拔任用权,经济待遇上调控权,导致了干部管理难。

二、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的对策

(一)抢抓机遇,转变职能,构建乡镇(街道)运行新机制。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船山区作为四川省首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的机遇,大胆探索,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加强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目前,船山区通过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深入辖区乡镇(街道)调研,出台了关于改革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的相关文件,重新确立乡镇(街道)的职能职责,把乡镇原有的繁多的中层科室职能分别归并到党政办、社会管理办公室、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四个中层科室;调整了街道办事处发展经济、协调税收等原有职责,强化其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规范了内设机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些转变乡镇(街道)职能的具体措施贯彻好,落实好,形成有利于乡镇(街道)职能发挥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街道)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的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区)级政府派出的常设办事机构,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和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街道这一级来实施完成。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民群众,履职过程都要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作为乡镇、街道就要正确定位各自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动融入全区的“四大会战”,即,物流港开发建设在会战、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在会战、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大会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会战;积极参与“四区建设”,即绿色经济现代产业活力区、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展示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开创乡镇(街道)工作新局面。第一,注重民生,倾力服务群众。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危房改造和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加快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逐步建立中心干部下村领办,村(居)三职干部协办,乡镇(街道)干部督办制度。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扎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主动关怀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等弱势群体,着力帮助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等社会流浪人员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探索培育新型农(居)民,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

鼻子”。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人格魅力。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善、人际和谐。二要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引路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履行民主权利意识,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三,完善干部管理方式,致力提升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素质。一是用改革与竞争手段加压。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落实好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确目标。要制定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善,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度,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毫不犹豫”,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上一篇:在全市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元宵节的古诗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