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自理培养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随笔自理培养(通用9篇)

教育随笔自理培养 篇1

案例描述:

妈妈刚把佳佳送到幼儿园准备离开,宝贝就开始大哭起来。说想回家,身体不舒服。无论怎么安慰都不起作用。无奈只好又带着孩子回家。一回到家,小家伙就生龙活虎的玩起来了。这样的情况连续了好几天。眼看着宝贝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可急坏了妈妈。问了好多的原因,最后小家伙说:幼儿园好,可是我不喜欢吃饭吃点心,不喜欢自己穿衣服。

案例分析:

佳佳是一个动手能力稍弱的孩子,但是自尊心强,心里压力大。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干着急又不愿意跟老师说。在家里时,所有的生活环节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代替了。四对一的生活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家长又过于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忽略了其他方面。从而导致这一“厌学”现象的发生。一到集体活动时“生龙活虎”,一到生活环节时“唉声叹气”。

解决方法:

为了改变孩子的这一现象。我们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达成了一致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让孩子正真爱上幼儿园并且提高自理能力。

1、建立自信心,发现闪光点。

孩子的身上有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优点。佳佳的倾听能力就非常专注。15分钟的集体教学宝贝都能紧紧跟随,积极回答。这时我们就能对这点进行放大,让他成为小伙伴们的“榜样”,提高自信心,让宝贝觉得我也是很棒的,老师很喜欢我。

2、不强迫幼儿吃不喜欢的食物。

孩子不喜欢吃饭一是因为动作慢,再者就是因为挑食的原因。若我们一再要求他把不

喜欢的也吃完,这时他就有了不喜欢吃饭恐惧的心里。所以换个方式,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只吃一点点。减少他对食物的恐惧心里,这样在速度上也就有了提高。当孩子不在那么讨厌吃饭时,我们在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挑食是不对的,每样食物都吃一些。

3、家长在家也进行自理能力的锻炼。

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只在幼儿园中养成,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家长的配合的。所以

在家里时,父母不在进行包办代替,要相信自己的宝贝是可以完成的。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鼓励式的锻炼。

4、教师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愿意帮他一起克服,感受老师的关心。

让幼儿喜欢幼儿园,不光是喜欢活动,更要喜欢老师。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该厉声呵斥,而是要温柔提醒。有策略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知道老师是爱我的,我们一起克服所有的困难。

教育随笔自理培养 篇2

一、提升祖辈家长理念, 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奠基

1.幼儿园开展隔代教育讲座。大部分老人文化素质不高、接触科学的教育理论不多, 要教育好下一代, 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要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 必须增强老年人的家庭教育意识。老人们主观上非常渴望学到有效的知识和方法助自己事半功倍, 为隔代教育加油、给力。因此, 幼儿园开展隔代教育讲座非常受老人欢迎。讲座可选择老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如怎么保证儿童一日饮食的营养, 儿童任性发脾气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当父母在对孩子过错进行教育时, 你该怎么做等等。

2.社区创办隔代家长学校。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妇联开辽宁省之先河, 于1998 年在文圣街道办事处 (现东三义社区) 创办了隔代家长学校。此外,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从1996 年开始创办“四老”隔代教养培训班, 有7 万多祖辈家长受过培训。他们的实践证明, 隔代家长学校可以使祖辈及时发现自己教育孙辈方式方法的不足, 对于改正祖辈家长溺爱孙辈, 更新其教育观念, 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

3.大众传媒加强隔代教育正确导向。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针对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 对于家庭教育的另一种主要形式——隔代教育却忽略了, 而关于在隔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宣传更少。大众传媒对此的忽视,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参与隔代教育的祖辈对自己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也使他们学习科学育孙缺少行动指南。

二、发挥幼儿园优势, 对隔代教育的孩子提供适当补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 有责任担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 特别是针对由祖辈教养的这一群孩子。他们的特点老师最清楚, 祖辈教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痕老师最了解。所以, 教师可以凭借优势, 对祖辈教养的孩子进行补偿性教育, 让幼儿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

1.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问答或交谈, 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 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 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 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 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 激发幼儿参与做的欲望。

3.通过分辨不同行为 (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 , 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 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 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4.幼儿的教育是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情况下进行的, 特别是对于游戏和生活中的故事、儿歌等, 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教师要抓住课堂教育的大好时机, 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和练习。

三、提升祖辈家长指导策略, 确保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生活能力强的孩子, 她从五岁开始就整理自己的东西, 从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而且还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孩子的独立性怎么这么强?”时, 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 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祖辈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祖辈家长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应退一步, 给幼儿发展锻炼的空间, 不要过多的担惊受怕, 也不要过多的呵护和限制幼儿。鼓励幼儿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享受自由的乐趣及尝试成功的喜悦, 要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 以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事。家庭成员之间、家园之间加强沟通, 达成一致目标, 共同要求幼儿, 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 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 祖辈家长参与孙子女教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隔代教育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家园携手持之以恒, 根据隔代教育的特点, 做出相应的对策, 提出最好的建议, 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旭东.大冶市农村隔代教育的家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08, 5 (A) .

教育随笔自理培养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幼儿;自理能力

好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结合我们所处的社会特性,结合幼儿家长的心态,准备适合的教材来教学。我们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思想给他们,一步步教会他们自理,要在孩子自理的时候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扬。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不断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巩固生活自理行为。以下是教师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运用现代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好的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在教育幼儿的同时,这个信条依然适用,国家倡导幼儿拥有“我是主人翁”这样健康的行为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强化这一意识,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要不断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不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运用“多鼓励”的方式去启发幼儿,多夸赞幼儿,例如“你是个小大人”“你真棒”等语言,去刺激幼儿的感官,利用反复的练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会慢慢拥有自理的能力。除了语言上的鼓励,我们更应该合理地运用我们身边的工具,例如图片、图书、成语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去不断强化幼儿自我自强自立这一意识。我们更要和幼儿的父母达成共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要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要求,不断地鼓励幼儿,激发幼儿上進的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的方法去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在幼儿拥有了正确的自理意识以后,我们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要让幼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自理这一行为,教师要细心教导幼儿如何自理,例如,如何穿衣服,如何洗小手绢,如何抓筷子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人师表,我们要充当好一个榜样的作用,从小教导幼儿养成爱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如果想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给孩子,例如,《手绢歌》中的歌词:“小手绢,方方块,左搓搓,右洗洗,洗干净,香香的。”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学会如何自理,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在学习自理技巧的时候,不同的幼儿学习的能力不同,掌握的快慢不一样,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心理活动,要多鼓励,不能搞差别对待,要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意识,让学得快的幼儿去帮助学得慢的幼儿,这样既帮助幼儿掌握了自理的技能,还帮幼儿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学习就是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给予幼儿最大的耐心和关怀,这样幼儿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浓浓的爱护和关心,学习自理技能就会更加有效果。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制订不同的计划,从小到大,从易到难,让他们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运用现代技术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电子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为社会中的一员,非常容易被这种多媒体影响,幼儿也不例外。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都不难发现,幼儿的记性是非常好的,对于经常看到的广告,经常听到的歌曲,幼儿都能朗朗上口,而幼儿并没有进行过什么特殊的训练和指导,这种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基于多媒体教学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尽量把这种优秀的教育方式展现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形象具体,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对所学知识富有兴趣,有极高的注意力,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幼儿知识的掌握普遍牢靠和清晰。多媒体教学比起一般的普通教学模式更直观、更有效、更有趣,幼儿对自理生活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幼儿更好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不断的演示去强化幼儿的自理意识,引导幼儿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养成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正确自理意识。

四、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

幼儿教育中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家庭教育,教师在学校教授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和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点,而且就如同电视上的广告一样,家庭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在家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要注意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因为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是任何一堂课都不能所替代的。古时的很多故事就体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例如流芳百世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都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身,家庭教育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幼儿学校教育的情况,所以父母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绝不可大意,不良的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未来都是致命的,生活自理问题就更能体现一个家庭教育的好坏,良好的物质基础是父母可以为幼儿提供的,可是过分溺爱是不正确的,家长应在家里从小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意识,不要对幼儿的事情都一手包办,要让幼儿明白劳动的光荣和意义,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幼儿一起做家务,一起做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理能力。父母之爱,比为之计深远,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地剥夺幼儿劳动的权利和乐趣。隔代教育也一样重要,很多家庭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想管幼儿,可是幼儿的姥姥、姥爷都坚决不让,对幼儿疼宠过度,舍不得让幼儿动一个手指头,这种情况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健康的。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和老人达成一致的想法,不要溺爱幼儿,只有教会了幼儿真正生存的技能,幼儿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幸福快乐。这一方面,学校也应该给家长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我们要结合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去教导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充分意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获得健康的成长机会。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幼儿普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玩,依赖性强,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幼儿的事情表现得漠不关心,毫无计划可言,这样幼儿怎么能拥有健康,具有完整的人格呢?例如,学校给幼儿安排的家庭作业,这就是幼儿体现自我自理能力的一个表现,作为家长,应该积极督促幼儿完成作业以后再玩耍,要督促幼儿对所学知识的预习和复习,不断地给幼儿扩充课外知识,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秀萍.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2]龚科.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45).

[3]韩佳.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1(03).

[4]赵葵.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讨[J].海峡科学,2010(04).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心得 篇4

永昌小学五(2)班王涵的家长:王自军

说到教育孩子,我深感惭愧。由于过去我在瑞丽工作且公务繁忙等缘故,女儿在两岁时就送回保山老家由她爷爷、奶奶照料,幼儿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在乡村幼儿园和她爷爷、奶奶完成的。其间,我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仅仅只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才调回保山,转眼间孩子已经11岁多了,而我对她的教育时间还不到4年,回想起近四年的点点滴滴,谈不上教育培养,更谈不上心得体会,只是感觉在对孩子自理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三个细节:

一、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据专家研究表明:“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自立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它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近四年来,作为一名父亲,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每当周末和假期,我就会刻意地安排一些任务给孩子,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内务,换洗自己的衣物,到小区内购买物品,协助家长做饭烧菜等,她也非常乐意接受,尽管她完成的任务有时并非让我满意,但我仍然肯定她的每一个“劳动成果”。通过这些方式,她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验证。譬如当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能够自己做饭,炒几个简单的小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二、给孩子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有研究表明:“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就应该给她权利,让她自己学着做。”从一年级开始,涉及到孩 子的事我都会主动征求她的意见,尽量尊重她的意愿,给她赋予一定的权利。每到周末和假期,除了要求她要按时按质完成好家庭作业、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外,我一般不强求她去参加各类补课班、兴趣班,除非她自己提出请求,而是让她自主选择,并尽量满足她的愿望。“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无可厚非,但若是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往往会适得其反。曾经我让她学习书画,结果她热一阵又冷下来了。我后来发现她对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让她师从周老师学习声乐至今,并考过了声乐8级。我始终认为,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作为家长,如果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都嫁接在孩子头上,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就会缺失自主意识、自我价值。

三、给孩子一点靠她自己成功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如,孩子走路摔了跤,我不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而是对孩子说:“从哪里跌就从哪里站起来,一定要记住,今后不要在同一个地点再次跌倒。”再比如,有一次考试试卷下来后,她发现有一题做对了但被老师打了“×”扣了分,回家告诉我缘由后很委屈地流了泪,我就耐心地跟她讲:“没有拿到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没有?不要在乎一次的挫败,只要自己树立必胜的信念,再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当每次遭受挫折和失败时,我都会安慰她:“人生挫折在所难免,要学会坚强,学会自己去品尝挫折与失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我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 篇5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事都依赖家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

家庭、幼儿园与社会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对幼儿说来,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为重要。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因为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这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3、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一、在幼儿园系统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

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诱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

在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因此,还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性。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师永不卸任的”。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纪小,事情做不好,什么也不让孩子做。长此以往,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被中国科学院劝退回家的硕博连读生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让孩子有点生活能力。“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就强,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就弱。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幼儿往往是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三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四是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做点家务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则就会伤害幼儿自尊心,从而使教育适得其反。

3、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娇惯、放任、迁就;或者对幼儿简单粗暴,无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或者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对他们一味限制,要求他们绝对服从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 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应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亲子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不同水平的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影响着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6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曾听说某一大学生在大学因为不能自理,而让妈妈陪读的生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成功。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午睡是小班孩子入园首先要碰到的难题。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事,“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皆事。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认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啦,不用刻意去培养,不必急于让他们动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自己洗,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习惯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接受大人们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就不愿意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大人会帮着干;要喝水了,大人会端水来:要起床了,大人会给衣服穿„„。常言道:“三岁之愧,百岁之才”,这说明3岁左右的儿童身心两个方面是都在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此时不但是培养有个性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

小班孩子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米饭,家长嫌脏,吃好了还要搞卫生,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净: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被穿反了,还要重穿„„。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和顾虑。

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的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有些孩子因吃饭玩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们的帮忙了。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依据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标准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手段和工作。

第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我们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幼儿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在每日生活中都能很好的锻炼每一名幼儿。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培养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 “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姐姐穿新衣”,“送玩具回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

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刚学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太大。如果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可以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脱衣服》;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边做,逐步学会穿脱衣服。洗手前挽袖子;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小班幼儿经常有穿倒鞋的现象,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来检查时可以这样做;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能摸到鞋釬,就穿对了,摸不到,就要把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充分的让孩子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园一致。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小班,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幼儿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为此,我们开通了“宝宝直通车”就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能力、行为表现等与家长定期、经常地进行沟通,使家长能感受体会孩子在自理过程中的进步,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能在家园一致的环境中养成,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反馈,更好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也可以张贴一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资料的推荐或是家长和老师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经验,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相互学习。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生活自理能力”话题的争鸣,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探讨交流,在家长中发起“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的无奈和好的建议的对话,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小班幼儿学做事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家庭,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心,而导致不放心。我们就利用开学时的家长会,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以及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也可以利用演示法,向家长演示一些生活技能,使家长在教孩子时与幼儿园采用一样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掌握。

在幼儿入、离园时,老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老师也可以询问一些孩子在家的情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四、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篇7

一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现状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地应对未知挑战, 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 幼儿教育对幼儿人生的初级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把好关”、“掌好舵”。但目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幼儿家长多数为“80后”甚至“90后”, 这些家长大多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好的素质, 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没能予以足够重视。当前, 中国普遍是“一家一孩”, 独生子女的现象较为明显。如此情况导致每个家庭都会对孩子较为宠爱, 使其在行为等各个方面难以养成较为良好的习惯。另外, 由于“80后”“90后”幼儿家长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和奋斗期, 通常将幼儿交由老一辈看管, 隔代疼爱使幼儿自理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 这些“小公主”“小王子”在幼儿园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教师不能过度管理, 导致针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搁浅。目前, 由于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 造成幼儿存在不能吃苦及过分依赖等情况,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的意志力较差

幼儿的意志力普遍薄弱, 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 对家长和老师较为依赖。目前, 幼儿的生活条件较优越, 缺少必要的吃苦锻炼, 普遍意志力不强, 难以长期坚持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这些问题了解不足, 导致其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很难结合幼儿实际意志力较差的特点, 方式仍较为单一, 一旦幼儿不主动改善自身的行为便放任自流, 让幼儿的不良习惯朝恶性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了解, 幼儿能对不良行为进行改进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完成, 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 多措并举, 为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而努力。

2. 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缺乏情感关怀

幼儿园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负起相应的责任, 充分认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情感关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被幼儿教师在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忽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阶段属于依赖家长及教师的阶段, 情感关怀的良好应用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让幼儿的依赖得到回应。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对情感关怀的运用并不熟练, 不能充分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变化, 使情感表达的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 将会严重地影响幼儿接受教师的教育, 不利于自理能力的持续培养。

3. 教师的教育方法存在弊端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幼儿教师通常将知识讲解作为培养幼儿的重点。幼儿本身不具备行为能力, 对幼儿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一般都是根据幼儿教师的思路学习、生活, 所以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能发挥的现实作用不言而喻。幼儿在这一阶段中, 处于模仿及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的行为方式将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但很多教师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表现得差强人意, 教育方法仅局限于知识传授, 不重视现代幼儿自理能力新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同时, 教师不能细致观察幼儿心理变化, 幼儿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及影响自理能力培养的因素不能被及时排除, 久而久之, 会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

4. 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差

目前幼儿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 这个年龄段的家长素质普遍高, 又处于事业的奋斗时期, 但缺乏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虽然幼儿在幼儿园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叠被子、穿衣服、收拾房间, 但一回到家又变成唯我独尊“小霸王”的形象。这种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家长与幼儿教师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没有达成共识, 从而使幼儿自理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1. 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一个人在什么环境下怎样生活将会决定成为怎样的人。人们的习惯是由长期行为养成, 无须较多的意识做基础。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 这与人的意志力息息相关。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需要有自我克服能力和调节能力, 能突破瓶颈达到心中的预期目标。意志力薄弱半途而废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要想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需要坚定的信念、排除外界的干扰、冲破遇到的障碍。所以,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力, 需要从小使其养成坚韧的意志品格, 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 例如:坚持每天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自己洗脸。让其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 运用情感关怀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 运用游戏的方法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是促进幼儿自理能力水平提升的良好途径。家长与幼儿在游戏结束后, 保障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下, 应引导幼儿自行整理玩具, 承担简单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下一次的游戏打下基础, 幼儿也会期待下一次游戏的开展。运用情感关怀能让幼儿自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 做到独立处理简单事情的能力, 进而影响到其他领域, 逐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同时, 教师应充分地重视情感关怀的表达, 将生活的可回收垃圾做成鞋的样子, 让幼儿学习穿鞋带、系鞋带, 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 掌握正确的系鞋带方法, 保证其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

3. 改变单一理论教学, 运用榜样和故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本身的自我意识较模糊、是非观念较差, 对自身所犯错误并不具备清晰的认知, 使其在犯错误的情况下没有辨别能力, 所以应通过树立正确的榜样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基于此, 幼儿教师应对其进行仔细观察, 挑选幼儿园中自理能力较好的幼儿给予荣誉奖励, 为其他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 并且从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细节中针对幼儿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幼儿教师可颁发“叠被子能手”“穿衣服标兵”等荣誉称号, 长此以往能锻炼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

另外, 教育学家通过对幼儿道德发展的研究中发现, 幼儿行为并不是出于了解规则的内涵, 而是单纯地服从。在幼儿时期, 幼儿善恶观不强, 服从教师、家长的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并不了解规则的意义, 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行事。幼儿时期的行为对其今后的生活有一定影响, 所以对幼儿的启发教育是幼儿阶段的重中之重。生动的形象和情景能够吸引幼儿对事物更好地认知, 所以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正是对幼儿认知教育的最佳载体。幼儿普遍喜欢故事书上的色彩和情节,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对幼儿进行启发教育。

4. 加强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并非一蹴而就。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 需要家庭和幼儿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 家长与教师间的协调沟通成为促进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在学校幼儿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 在家中家长也要起到教育作用,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这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提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协调能力, 为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共同努力。

四结束语

人的行为大多来源于习惯, 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自理能力培养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相反, 自理能力薄弱将会使幼儿深受其害。近些年, 中国加大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本文的论述相信能让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所触动, 多措并举, 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教育努力。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 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使其在人生初期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其今后入学及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首先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明确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旨在提升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牛海莲.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1 (5)

[2]顾丽梅.关于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 2011 (1)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浅见 篇8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此,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小班收拾玩具设计成“帮小玩具找家”、擦自己的小椅子设计成“给小椅子洗澡”的游戏;中班幼儿可以在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之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有趣的儿歌来感染、诱导孩子。如教幼儿扣钮扣,教师可边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讲解:小小扣眼排一排,漂亮纽扣住进来,你若把它送错门,出去就会乐死我。这样孩子就能更好更快的学会这些事情,掌握一些简单地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孩子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冬天,小手就不愿意伸出来了,每到洗手时,为了应付有些孩子就用手指蘸上一点水,就算洗手了,有的孩子不愿再用小肥皂了,于是我就编了首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泡泡跟我做朋友,冲冲干净喷喷香。这样一来,孩子们洗手的劲一下子出来了,洗手时孩子们认真地学着练着,小手自然也洗得干干净净了,每次洗完手,还争着让我闻闻香不香。

(三)、运用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孩子通过观察自己来讲解图片的意思,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让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其次,要教给幼儿一定的生活自理技巧。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第二、在家庭中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 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 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 心,包括对父母。这个男孩一定认为父母既然能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处理好这种焦虑,自己完全不用理会父母的这种焦虑。事实上,这种完全忽 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养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 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 他们做家务就算完事,而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第四、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 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 和水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自立的能力 篇9

刚刚进入我校的留守儿童,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只要孩子一心读书,一切生活中的事情家长都包揽下来,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因而不能安排自己的生活。

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生活自理能力,留守儿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一件重要任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我校对留守儿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生活上的事自己解决

大部分留守儿童,一直没有离开家长独自生活过,被子家长叠,衣服别人洗,甚至书包也让父母收拾,物品用到那里放到那里,自己不会整理,一旦进入寄宿生活就无法适应。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新生在开学之前利用军训,安排一定时间由班主任、生活教师和教官给进行军训。先从铺床叠被,自己洗衣涮袜,收拾碗筷,物品摆放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做,同时安排评比检查,评出文明宿舍和优秀成员,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应有自己完成的道理。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宿舍卫生能自己打扫,做到地面洁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规范;讲究个人卫生,勤洗脚刷牙,换洗衣裤;在饮食方面,养成不吃“三无”食品;在公共场所,如宿舍、餐厅、教室等,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乱丢纸屑等良好习惯。

3、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穿着朴素,进出寝室要养成随手关门、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朴素的生活习惯能培养留守儿童的精神意志,使他们能吃苦耐劳。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更表达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做起,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树立榜样,不断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也一样,我们每月,每学期评比“文明宿舍”,“劳动模范”等,这些先进个人对学生起着激励和感染作用,整个集体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争优奋进的良好风气。

当今教育无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他们会以追赶榜样为目标,努力照他们的样子去做,进步都很大。在榜样的影响下,他们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建立和完善寄宿制管理制度

我校已有近十年寄宿制管理的历史,我们一直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探索和研究。并采取了一套比较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宿舍管理条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文明宿舍考核细则》等。新生一到学校报到,就人手一份,并安排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有了制度的保证,对教育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每年在学生开学之前,我们生活教师要安排好宿舍名单,贴好床卡,落实好学长,并要求舍长安排好宿舍值日。制度第六条规定:被子叠成豆腐块棱角分明摆放统一,床单平整无折皱,枕头一律放在床的另一头。还有鞋子、衣服要按规定地方摆放,寝室人员要轮流值日,负责寝室清扫。

我们还开展每月一次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表彰先进。对问题宿舍提出整改措施。对留守儿童的住校表现纳入班级考核和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考核。大唐学府将对全宿舍成员给予物质奖励,并作为年终评优、评干的重要依据;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培养留守儿童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培养留守儿童的审美观念,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了留守儿童的整体形象。实践证明,寄宿制教育的实施,把留守儿童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带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对他们独立的生活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生活教师在寄宿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生活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育人教书 ”,而生活教师在“育人”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寄宿制留守儿童和生活教师的相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生活教师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比父母的耳濡目染影响要大,因此作为生活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作为留守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生活教师的行为,去感染留守儿童。随风潜入夜,润物悄无声。

2、生活教师要关心指导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生活

教给留守儿童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留守儿童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寄宿制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了留守儿童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弊病。如何教给留守儿童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生活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留守儿童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经常给留守儿童讲生活自理的方法,与生活教师互相配合,形成教育活力;三是指导留守儿童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留守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住校后,最棘手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生活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借鉴“分层教学法”:一是让留守儿童安心住校,保证吃好、住好,做好寄宿生的思想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全面了解寄宿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寝室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留守儿童借鉴、学习。

拓宽培养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是开展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留守儿童眼界,让所有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丰富自己;二是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生活教师制定文明寝室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各寝室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寝室;三是开展文明留守儿童评比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留守儿童把自己在大唐学府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

3、掌握信息,加强监督

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并且目标始终如一。对于自制能力较低的留守儿童来讲,即使掌握了技能,也并非一定会有好习惯。养成好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时监督,使之持之以恒,自然成自觉,养成习惯。根据寄宿制的特点,我们采用:

(1)检查规范化:留守儿童处发放了住校生管理条理,明确留守儿童该做哪些事,老师该帮哪些事,并逐步完善了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评估标准、奖惩条例,使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并有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评估标准。生活老师每天要对学生内务作检查。每天的检查结果、奖惩名单都在宿舍公布,生活教师都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纪律卫生情况。我们每学期评比“优秀舍长”,“文明宿舍”,“劳动标兵”等,这些先进个人对全体留守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作息统一化:我校统一作息时间,留守儿童必须在监督中完成规范的生活动作。如统一起床时间,留守儿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起床并整理被褥,做好洗漱,搞好宿舍卫生;晚自习安排以及晚上就寝时间统一。制度的作用,使懒散作风得以克服,集体的作用,使不良行为得以约束。

(3)生活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谈话沟通,住校生也需要老师的鼓励,生活教师要经常性的与住校生谈话,有成绩,要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有问题,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生活中有困难,要指导他们如何解决。如果生活教师与留守儿童经常沟通,留守儿童就会与生活教师拉近距离,就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就会有积极想办法把住校生活管理好,自主当家的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寝室的纪律与卫生的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上一篇: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生植树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