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范文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范文(精选2篇)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范文 篇1

了解高考阅卷的三大关键因素:立意+结构+论证

一、【递进式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分论点一:“是什么”——下定义

分论点二:“为什么”——探原因:有这么做的好处

没有这么做的危害

分论点三:“怎么做”——谈做法

精彩范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

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

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 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孤独是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回答“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

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

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

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例)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回答“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

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

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

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

福的条件。(议例)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答“怎么样”)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

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

“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

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

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

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

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

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

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坚持是什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

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

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

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为什么要坚持)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

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

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坚持需要什么)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

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

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坚持

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 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课堂小结: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总分关系,内容上要紧扣中心论点

分论点间要有关联性。(由课堂练习里的错误搭配引出)

递进式的活用(了解)

日积月累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千万滴乃至十亿滴凝聚成的力量却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石“穿”对人类来说,办

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又有谁愿化作那一滴水的力量去成就这一现象呢?这便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积

累着看似渺小的的力量,日后将会化作巨大的能量。

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细密的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慢慢缝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厌

恶考试,在考前只能拼命复习,但你们要知道,考试就是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测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 积累,光是“临时抱佛脚”,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即便是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幸运。这就足以证明

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可以将生活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成更高的领悟,从而帮助更顺利地学习生活。(“为什

么”)

那么,如何积累呢?(“怎么做”)

首先,我们自身不能小觑渺小的力量。当年秦始皇没有意识到两个农民领导的起义可以推翻自己的霸

权;而现在的蝼蚁筑穴甚至可溃一条江堤。渺小的力量凝聚起来是强大的,可怕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看

似渺小的事物,才懂得在生活中积累不显而易见却正确重要的经验,积少成多,足以水滴石穿。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恒心。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做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愚公之所以能搬动大山,离不

开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决心。只有那一颗充满毅力的恒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

头,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废,则无法成就“石穿”。这便可见得恒心的重要性。

但是,只要不小觑渺小的力量和有一颗恒心我们就能积累力量吗?我们还需要懂得积累适合自己的、正确的经验。若是不在意把错误的经验渐渐积累,那将演变成难以变更的坏习惯,危害自己的生活。所

以,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选择正确的经验加以积累,以成大器。

总之,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穿石,那缺少不了渺小的力量的积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要学会拥有

一颗恒心和一双慧眼,积累渺小的力量,让它不断升华,变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滴水穿石”。

二、【递进式结构二】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层次示例:自然——人——社会,个人——家庭——社会,个人——家族——民族,个人——集体——国家,个人——企业——国家,个人——国家——人类;自己——他人——国家;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如:中心论点:意气是弥足珍贵的。

分论点:意气是一个人的支撑架。意气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

精彩范文

诚信

信,乍一品来,无色无味,但这一“人”一“言”,在岁月的冲刷下,方显其骨耿大义。信为何物?商鞅立木于南门,五十金而树立变法之信;尾生抱桥苦等,洪水退去仍坚守桥下树立诺言之信;关云长拒绝上马金下马银树立忠君之信?? 做人诚信,忠于真实,“信”教一个人的灵魂得以净化。

十年“文革”,在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老舍“坚持说真话”,在浊浪翻涌的世俗中不改作家求真求是的精神,受尽了讥笑嘲讽后仍是挥动手中的如椽巨笔,身行正道笞丑恶。“心存良知璞玉,笔写道德文章。”老舍因其个人的信义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家族诚信,忠于历史,“信”教一个家族的道义得以昭彰。

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含冤而死的那个夜晚,其帐下谋士余义士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悄悄埋葬了袁将军这位忠心的民族英雄,并立下祖训要后人世世代代为袁守墓。三百年来,余氏家族十七代人坚守着陵园,坚守着三百年来雨打风吹的铮铮道义。

“苦守陵园三百载,谁解我氏心中情?”袁崇焕忠君爱国的信义世人可赞,余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坚守更是义薄云天,谱写了家族诚信的大写华章。

民族诚信,忠于正义,“信”教一个民族的形象傲立于世。

二战期间,纳粹的叫嚣震动着整个世界,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然而,当德国人在战后提供波兰援助、清偿欧洲债务时,一个民族的诚信开始使世人重新接纳它。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悔悟的一幕永远书写在了民族的诚信榜上。

且看日本,罪恶的法西斯阵营中它也在无辜的人民心脏上猛地扎刀,战后它不但不对中国人民谢罪,反而修改教科书、美化南京大屠杀,失信于历史,失信于世界。因为诚信,跪着的日耳曼人挺直了腰,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失信,站着的大和民族抬不起头,受世人唾弃。

问世间信为何物?秋沙洗月、沧海横流,诚信之人能在淘尽英雄的历史浪涛中留名青史;蒲苇时纫、磐石永坚,诚信民族终能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坚守诚信,可叹,可赞!

分 享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

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点评】

文章首段由自然届的分享到人类社会的分享,引出分享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然后从三个方面列出三个分论点分别阐述,即“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这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由个人的精神,到人与人的相处,再到国家关系,逐层论述,推理缜密,层次井然。

尊严与灵魂

尊严是什么?它是生命的尊贵与庄重,它是不肯弯腰屈膝的坚持与豪放,它是令人仰视的气节与精神??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

尊严是人的灵魂。

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之源,来自于生命的灵魂,正是人本性中的正直与大气,尊严才会如此坦荡。我不免想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他的处世不惊、南橘北枳的雄辩赢得了楚王的赏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这位出色的外交家的灵魂中,如果没有傲然之骨,怎会有不卑不亢的凛然之辞?所以,尊严是人的灵魂。

尊严是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燕赵小国义不赂秦战败而亡的气魄,还是抗日战争中华夏民族在衰败之时发出的沉重的呐喊,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由此体现。那是坚守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伫守,那是矜持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壮。毋庸置疑,当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存时,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她的灵魂不仅来自四海之谋臣、天下之奇才的智慧,更来自贤士豪杰每一份不屈的情怀。正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才得以使一个民族捍卫她的尊严之魂!

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尊严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得以在万物之中处处体现。那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那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归隐田园的清高;甚至那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着??万物的灵性,就在于那块沉稳的磐石,在于那道刺穿黑夜的曙光——尊严。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尊严太宝贵又太平凡了,平凡在于它几乎处处可见,而宝贵在于,你是否能坚持你的尊严,倚仗它,登上人类灵魂之顶峰。

课堂练习

1.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中心论点,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思路写三个分论点。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社会不成社会;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2.以“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人。”为中心论点,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思路写三个分论点。

①善待的第一境界是善待自己 ②善待的第二境界是善待亲朋好友

③善待的第三境界是善待陌生之人 ④善待的最高境界是善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论证方法

同学们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观点加材料的行文模式居多,议论平面化,论证缺少深度。

通病之一: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

通病之二: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通病之三:开篇或完整复述原材料,或叙述一个故事,占去大部分篇幅,使议论无法充分展开。

一、假设分析法

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假设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①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就?..(那、那么、那就)

②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正面事例 —— 反面假设

反面事例 正面假设

例1论点:勤能补拙

小时候很笨且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

例2论点:基础训练很重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 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达芬奇这一伟大的艺术家,他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最终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假如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怎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呢?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之所在。

小结: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课堂练习: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尔集团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

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例3论点:不盲目模仿(反面例子正面假设)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范文 篇2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模式;国家与社会关系;双强模式;渐进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14-02

改革是涉及亿万人生活的大事,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其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来讲,改革涉及的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从正确处理二者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模式。

一、由来已久的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

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西塞罗提出的“Civilis Societas(公民社会)”的概念。在西塞罗那里,它表示一种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同体。14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Civilis Societas”,以表示从封建体制外生长出来的商业城市文明,这继承了西塞罗的含义。紧接着,洛克第一次将“公民社会”做为逻辑推]中的一个分析概念来使用,将其等同于从自然状态下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孟德斯鸠设立了分立自治及相互制衡,指出社会由政治社会予以界定,但作为政治社会的强大君主制受制于法治,而法治则需按分权原则独立的“中间机构”来加以捍卫。黑格尔是西方社会历史上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进行明确区分的理论先驱。在他那里,公民社会的道德地位比较低,代表的是私人特殊利益,“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而国家则代表了普遍利益,是绝对精神在地上的完美体现,公民社会是从属于国家的,也只有从属于国家,才不致陷入道德沦丧和社会混乱。之后,马克思的“公民社会”概念更多的吸收了黑格尔的用法,用以指称私人利益关系领域,“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但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政府与社会的二元论观点,摒弃了对公民社会做伦理评价,他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国家--公民社会”的分析模式倒过来,形成“物质生产--公民社会--国家”的模式,不是通过国家而是通过公民社会去解说国家,从而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二、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模式的基本]变

从中国政治的历史]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因此,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新中国建国初期,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一直是持一种“非此即彼”的逻辑,实际上是突出国家的地位,压制社会的正常发展,但实际上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办事效率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际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中国改革由“国家崇拜”向“市场崇拜”转变之后,中国的政治改革也转为追求建构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然而,对于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说,矛盾在于国家正是启动和推进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削弱国家的作用实际等同于削弱推进现代化的动力。这一矛盾又催生了另一模式的出台,即“强国家-强社会”模式,这一模式跳出了以往仅仅对政府规模和人员数量进行改革的误区,强调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变,主张政府小而能、小而强,社会大且能、且强,即“双强模式”。但目前这类研究大多建立在宏观理论的]绎上,而从这一层次来检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却常受到材料、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并且容易流于静态的学理分析和描述,结果使这种“强国家-强社会”模式存在于理想状态下。因此,如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寻找到一个能具体地展现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构建过程的“现实样本”显得十分必要。

三、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强国家-强社会”模式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全面改革,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小政府-大社会”问题的讨论之

后,不少官方人士和学者都主张,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构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模式,他们强调自发秩序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认为只要消除政府的控制与干预,通过博弈或重复博弈就可以构建理性制度。这种倡导事实上忽视了中国还处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前期,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政府的强制力量才能够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小政府难以推动大市场的形成,也难以承当市场经济发展必须的若干职能。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才是构建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模式。

四、“双强模式”下我国行政改革的走向渐进式改革模式

现代民主政治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且只有建立在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认为,代议民主制只有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真正分离时才能产生和存在;美国学者摩尔则强调社会成熟程度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有着悠久的专制传统的国度里,要想实现民主,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相对于经济改革来说,政治改革的渐进之路要复杂得多,思路是相通的。

当前中国政治学界大体会接受“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推进政治改革”这一思路,但二者之间应该插入一个中介--公民社会。从中西方各国的改革经验来看,不管用什么模式分析政治变革,期间都有一个突变期,有的突变期发生在公民社会已发展的基础上,如英美的政治;有的发生在市民社会欠发展的基础上,如法德的政治革命;有的发生在公民社会未发展的基础上,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革命。相对说来,突变期处在公民社会已发展的基础上较为渐进一些,温和一些。中国的政治变革过程不能简单地与上述模式相比附,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一次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现在的任务是在发展公民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治。这一过程比前述任一模式都要温和得多,渐进得多,所以我们的政治改革应该在坚持这种“双强模式”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的模式。

我国目前大体处于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过渡,从今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这个关键时期,党和政府应该把好政策关,把握好改革的基本方向,控制好改革的强度,是改革事业成功了渡过这一过渡期,顺利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 (英)J-C-亚历山大.国家与公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

[2] 黑格尔.法哲学[M].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

[3] 俞可平.马克思的公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4):60.

[4] 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上一篇:2005年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总结下一篇:一千零一夜优秀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