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1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案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高考说明】①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⒈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⒉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旧知回顾】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⒉练习:[讨论]下列物质中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

___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

___

⒊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

【新知讲解】

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观察试验3-1:P40

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

填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概念

化合物类型

电离程度

在溶液中存在形式

电离过程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Na2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讨论:⒈caco3、Fe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⒉BaSo4、Agcl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为什么?

例⒈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mo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mol/L的甲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阅读P41:①了解电离平衡的形成过程

②复习化学平衡,比较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异同

⒈电离平衡:

⒉电离平衡的特征:

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cH3cooH

NH3•H2o

H2o

注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H2co3

H3Po4

H2S

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符合 原理

(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

内因:

外因:①温度:;

②浓度:

③同离子反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

讨论与探究:

⒈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离子浓度_____

_?

c

溶液导电能力

加少量硫酸

加cH3cooNa

加NaoH

加水稀释

滴入纯醋酸

加热升温

加醋酸铵晶体

【问题与疑惑】

【课后练习】

、把0.05mol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H2So4

D、0.5mol/L氨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3、下列物质中水溶液中不存在除水电离以外的电离平衡的是

A、2So4

B、NaHco3

c、H3Po4

D、Fe3

www.5y

kj.co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每组中各有三种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乙醇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溴

2.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消失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甲酸和甲酸乙酯(B)有乙酸和甲酸乙酯

(C)可能有甲醇,一定有甲酸乙酯(D)几种物质都有

3.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①XYZ3、②X2YZ2、③X2YZ3、④X2Y2Z2、⑤X2Y2Z4、⑥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①②(B)④⑥(C)③⑤(D)②④

4.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生物,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4种(B)5种(C)6种(D)8种

5.已知

(C) C2H5OH (D) C2H518OH

6.—些中草药中常存在下列四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七叶内酯与东莨菪内酯互为同系物

(B)四种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完全相同

(C)它们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1 mol上述四种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最多的是亮菌甲素

7.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物质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然有光学活性的是()

(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8.断肠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式,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B)①、③互为同系物

(C)①、②、③、④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②、④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②消耗的氧气多

9.由羟基乙酸乙酯(HO-CH2-COOCH2CH3)和苯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那么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4.6%(B) 7.7%(C) 15.5%(D)无法计算

10.硝苯地平缓释片(以M表示)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其结构简式下列关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分子式为C17H17N2O6

(B) 1 mol M在水溶液中最多能消耗4 mol NaOH

(C) 1 mol M在一定条件下能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M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都为-3价

11.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5种(B)4种(C)3种(D)2种

12.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硝基邻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 (B) 6 mol (C) 7 mol (D) 8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10分)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若1 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 mol 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______.(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14.如图1,A是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已知它存在以下一系列转化关系,其中C是一种一元醇,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H与E、I与F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H中含有溴原子,还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_.

(3)为验证E→F的反应类型与E→G不同,下列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是______.

(A)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

(B)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发现溴水立即褪色

(C)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加入溴的CCl4溶液使之褪色

(D)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混合液红色变浅

(4)若A被酸性KMnO4氧化后得芳香族化合物J(C7H6O2),写出J的所有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不包括H).

15.链状单烯烃A有如图2转化关系.实验测得化合物B含氧18.6%,其核磁共振氢谱中信号强度比是2:3.

已知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可得到醛或酮,例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写出C与Ag(NH3)2OH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已知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C2H5OH为78.3℃;C2H5OC2H5(乙醚)为34.5℃;CH3COOH为1 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中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用分液漏斗边滴加冰醋酸,边加热蒸馏.由该实验可以得到含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3所示).据此填空: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A)反应物(B)催化剂(C)吸水剂

(4)把粗产品进行精制,可经过下列步骤:

①为除去混合物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______(填字母代号).

(A)无水乙醇(B)碳酸钠粉末(C)无水醋酸钠

②再向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③然后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17.A是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B均为常见的有机物.由等物质的量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 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0.1 mol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A、B的组合可能有______种.

(2)另有一种组合的A和B,以任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耗氧量为______mol(用a表示).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A______,B______.

③若生成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H2O的质量范围为______(用a表示).

化学选修5第三章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C) 7.(A) 8.(B) 9.(B)10.(C)11.(A) 12.(D)

二、非选择题

(2) 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C)

解析:A是甲苯,B是A的溴代产物且水解产物是醇类,因而B是;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其结构简式是;H、E分别是B、D的加氢产物,它们再发生消去反应分别得到I、F,E水解得到G.E→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E→G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E→F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烯烃(产物)、乙醇(溶剂)、NaOH(多余的)和NaBr,不可检验NaBr,而NaOH液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中甲苯被酸性KMnO4氧化后的产物为,类别异构有酯和羟基醛.

16.(1)增大反应物乙醇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2)增加醋酸浓度,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3)(B)(C)(4)①(B)②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③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17.(1)5 (2)①C2H2 C2H6O2 2.5a

②C2H4 C2H4O2③18ag

解析:(1)A、B的组合可能有5种: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3

【关键词】盐类的水解 ; 水解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73-0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介绍了第三种类型的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本节教学就是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此处知识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将本人对这一节知识的思考和教学方法简单介绍,与大家共享。

教材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谈变化:讨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强调了以下几点:

(1) 从变化的过程和限度来看,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

(2) 从能量的变化来看,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3) 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程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①所形成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②盐溶液浓度的大小;③温度的高低;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本节的教学共分为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从溶液的酸碱性入手,是不是只有酸溶液或碱溶液才能显酸性或碱性?酸与碱恰好中和的条件是什么?是溶液pH=7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是强酸强碱的组合,自然pH=7,但若是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的组合,则pH≠7,由此形成的盐称之为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显示的是强者的性质。接下来进行课本的演示实验,用pH试纸对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这七种溶液的pH进行测定,此处本人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在演示之前强调pH试纸的使用方法(强调不能润湿),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复习了上一节关于pH测定的相关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演示,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测定pH的正确方法,还加深了他们对各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可谓一石两鸟。此时如果趁热打铁教会学生盐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学生便会欣然接受了。盐类的水解知识就可以正式拉开帷幕了,先介绍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反应。此时盐类水解的本质便可以提出,如NH4Cl=NH4++Cl-,H2O?圹H++OH-,NH4++OH-?圹NH3·H2O从而使得溶液中游离的H+多于OH-,溶液显酸性。再以CH3COONa为例,CH3COONa=CH3COO-+Na+,H2O?圹H++OH-,CH3COO-+H+?圹CH3COOH,从而使得溶液中游离的OH-多于H+,溶液显碱性。此时,可将其它几种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分析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类似的手段分析其实质,体会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从而总结出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第二课时主要探讨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主要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先从内因说起,影响水解程度的因素是对应的弱酸或弱碱自身的性质,酸性或碱性越弱,其水解程度就越大,Na2CO3与NaHCO3就是一对最容易拿来做比较的例子,由于CO32-对应的酸是HCO3-,而HCO3-对应的酸是H2CO3,酸性H2CO3>HCO3-,因此CO32-结合H2O中H+的能力远远强于HCO3-,同温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在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溶液的温度(由于所有盐类水解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都会促进水解的进行,其酸碱性提高);②溶液的浓度(平衡向着微粒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即水解平衡正移);③溶液的酸碱性(由于绝大多数的水解都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酸碱性,因此向溶液中加入酸或碱会抑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第三课时是有关盐类水解应用的介绍。前面学习其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后面的具体问题中应用,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一般的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显示其强方的性质,但若遇到NaHSO3、NaHC2O4、NaH2PO4等的水解,则一定要留意其电离大于水解,可使溶液显酸性;与刚才几种盐相对应的NaHCO3、NaHS、Na2HPO4等又是水解大于电离的代表,它们的水溶液显碱性。这些特殊的例子要求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方才有作题的积淀。

而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关系是与离子浓度大小排序常在一起考的内容,共有三个守恒:电荷守恒(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电量相等)、物料守恒(根据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倍比关系)、质子守恒(根据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相等)。以Na2CO3为例,可描述其三种关系式:① CNa++CH+=2CCO32-+CHCO3-+COH-;② CNa+=2(CCO32-+CHCO3-+CH2CO3);③ COH-=CH++CHCO3-+2CH2CO3。由于这是本課时最难的问题,因此在这里不妨防慢节奏,让学生通过典型例题和习题来感受守恒关系,从而达到应用的目的。

第四课时是盐类水解在化学实验、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实际中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如:溶液的配制(FeCl3中需加HCl抑制其水解)、溶液的蒸干(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Al(OH)3,再灼烧得到Al2O3)、试剂的保存(Na2CO3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水解生成的OH-可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在生活中,明矾净水的原理、厨房为何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双水解反应)。在农业生产中,显碱性的农药不可与显酸性的农药同时施用。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盐类的水解除杂(如何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Cl3杂质)。

至此,盐类的水解平衡才告一段落,后面的就是通过习题来巩固所学,让学生自己体会盐类水解带给我们实际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

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

v(NO2)=

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 或 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 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1和40mL 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

B、v(NO)=0.08mol/(L•s)C、v(H2O)=0.003mol/(L•s)

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 •S)

B.v(B2)=2.6mol/(L•min)C.v(AB3)=12mol/(L •min)

D.v(A2)=6mol/(L•min)

【例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 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mi n)

B.1.8mol/(L•min)C.1.2 mol/(L•min)

D.0.18 mol/(L•min)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5.在m A + 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 m:n:p为 A.2:3:2 B.2:3:3 C.1:3:2 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

1、c(Y2)=0.8mol•L-

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 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5

参考答案

1.B2.C3.A4.C5.D6.C7.A8.B9.A10.C

11.C12.C13.A14.A15.B16.A17.D18.D19.C20.B

21.(11分)

(1)C3H8(g)+5O2(g)=3CO2(g)+4H2O(l)△H=2220 kJ·mol-1(3分)

(2)124.2(2分)

(3)Cu(OH)2+

2(1分)Cu+2NH3·H2O=Cu(OH)2 ↓+2NH+4

分)

(4)>(1分)

(5)中(1分)>(1分)

22.(10分)

(1)K=[c(C)] 3/ [c(A)] 2•[c(B)](2分)

v=0.2mol/(L•min)(2分)

(2)吸热(2分)

(3)2.4mol/L(2分)不变(2分)

23.(13分)

(1)Al2O3(2分)NaAlO2(2分)

(2)大于(1分)CO32-+H2OHCO3-+OH-(2分)

(3)NaOH>Na2CO3>AlCl3>NH4HSO4(2分)

(4)>(2分)

(5)C(Na+)>C(SO42-)> C(NH4+)>C(H+)=C(OH-)(2分)

24.(12分)

(1)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分)

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1分)

(2)负极(1分)阳极(1分)

(3)O2+2H2O+4e-→4OH-(2分)4Ag++4e-→4Ag(2分)

(4)4AgNO4+2H2通电 4Ag+O2↑+4HNO3(2分)

(5)280(2分)

25.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粉红或浅红

26.1:4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6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3.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过程】

[引入]在高一时我们就学习了烷烃的一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进行系统的命名是必要、有效的科学方法。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一、烷烃的命名

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

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烃基: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乙烯

单烯烃的通式:CnH2n(n≥2)二烯烃的通式:CnH2n-2(n≥3)乙炔

炔烃的通式: CnH2n-2(n≥2)

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步骤如下: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的结构

1.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为母体,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

2.苯环上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物叫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可生成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叫邻二甲笨、间二甲笨、对二甲笨。

3.原则:(1)当无其他官能团时:以苯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称某苯:当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2)当含有其它官能团时:将苯基作为取代基进行命名。

甲苯,乙苯,邻二甲苯或 1,2—二甲苯,间二甲苯或1,3—二甲苯

对二甲苯或 1,4—二甲苯,连三甲苯或1,2,3—三甲苯

偏三甲苯或1,2,4—三甲苯,均三甲苯或 1,3,5—三甲苯

甲乙苯苯乙烯苯乙炔

四、检测题

1.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2.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3.烷烃命名可简化为口诀“选主链,定某烷,编碳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相同基,合并算,不同基,简在前”。有机物为()A.4­乙基­2,5­二甲基庚烷 B.2,5­二甲基­4­丙基己烷 C.2,5­二甲基­4­乙基庚烷 D.1,1,4­三甲基­3­乙基己烷 的名称4.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A.2­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乙基己烷 D.5­甲基­4­乙基己烷 5.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它的正确命名应是()

6.下列关于苯的同系物命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苯的同系物命名必须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 B.二甲苯可以用邻、间、对这种习惯方法进行命名 C.二甲苯也可以用系统方法进行命名

D.化学式是C8H10的苯的同系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7.下列有机物的名称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A.2,2­二甲基丁烷 C.3,3­二甲基­2­戊烯

B.2­甲基­4­乙基­1­己烯 D.3­甲基­2­戊烯

8.(1)2-甲基丁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2)若某烷烃的蒸气密度是3.214 g/L(标准状况),它进行取代反应后得到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试推出其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命名为“2-乙基丙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 其命名为“3-甲基丁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命名为________;

(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3)2,6-二甲基-4-乙基辛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该烷烃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______mol。

参考答案

1.解析:A的正确命名为1,3­丁二烯;B项中应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B的正确名称为2­丁醇;C为邻甲基苯酚。

【答案】.D

2.解析: A项的命名为己烷;B项命名为3­甲基­1­丁烯;D项命名为1,2­二氯乙烷。【答案】C

3.解析:A项错误,应先说较简单的甲基;B项错误,最长碳链碳原子数为7,主体命名应叫庚烷;D项错误,1位不出现甲基。

【答案】C

4.解析:由烷烃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主链有6个C原子。故命名为: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C

5.解析:A项中主链选取错误,主链应含4个碳原子,故应为2­甲基丁烷;C项中的两个甲基在苯环的对位,其名称应为对二甲苯;D项中的编号顺序错误,应该为2­甲基­1­丙烯。

【答案】B

6.解析:化学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答案】D 7.解析: 【答案】C

8.【答案】(1)四种

(2)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解析 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其中不同的氢原子只有四种(1和5位置的氢原子相同),被氯原子取代,可得四种一氯代物。

(2)该烷烃的摩尔质量为:3.214 g/L×22.4 L/mol≈72 g/mol,即CnH2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n+2=72,n=5。由于题设该烷烃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也就是说,该烷烃中各碳原子上氢原子都是等效位置,则其结构简式为CCH3CH3CH3CH3。

9.【答案】.(1)主链选错 编号错误 2-甲基丁烷(2)3,4-二甲基辛烷

(3)

10.【答案】 11.【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阅读课文诵读指导,理解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特简单,就三个字--念,背,打。念,是读书,读给自己听;背,是读书(不看着书读),读给老师听;打,是打手板,背不过课文的打手板,打完了还要念,念完了还要背,背不过还要打。虽然方法简单,但是私塾在培养人们学习古文方面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药“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康有为“七岁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可见,“读熟背出”乃学好古文的关键。因声求气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是我国学古文的优秀传统,在当今的新课改过程中,应该让它发扬广大。

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

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是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2212、223、2221”。(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押韵

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个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可以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回想起前一句。

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花样却不多。双数句尾字必入韵,只有第一句可以灵活:五言以不入韵为常,七言以入韵为常。

过分强调声律的要求有时也会丧失诗意,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古今音变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必在声律知识上讲的过精过细。《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说:“若果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4、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四、学生活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根据赏析文章为《将进酒》设计朗诵方案。

1.示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要读得有气势;“天”字要重读,给人一种破空而来的感受。“悲”、“暮”字要重读,读出一种沉重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三句七言诗句在诵读时要和缓一些,“须、莫、必、还、且”等表示意愿的词语要重读,语调逐步提升直至“会须一饮三百杯”要放声诵读,情绪高涨。)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四个短句的诵读要急促,节奏渐快,仿佛诗人在频频劝酒。“请君为我倾耳听”一句声音要放低语调要轻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三句七言诗句要读出一种激愤之情,语调要高亢。“但愿、皆、惟有、恣”等字要重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语速要由缓而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三句要快读,最后一句语速要缓慢一些,“同销”二字要重读,“万古愁”三字声音要缓慢延长。)

2、学生诵读练习,跟读朗诵范读(濮存晰朗读)

五.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篇8

Content : Introduction

Teaching aims and teaching demands:

1 Have the students know some Chinese and western instruments.

2 Have the students know some knowledge about music.

3 To train the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and listening skills through making dialogues.

4 To train the students how to improve their oral English.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ster the names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2 How to distinguish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instruments.

3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perform themselves in class and make dialogues with others in English.

4 The knowledge of music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oral English and the skills of communication.

Teaching style: warming-up

Teaching methods: elicitation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instruments: computer, blackboard, and lantern slid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 Lead-in.

•Teacher: Thank you for your sing!

•Do you like singing in your spare time?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finish listening to a song or singing a song?

•Which subject do we study from how to sing?

•Is sing equal to music?

Notes: The teacher directs the students to begin this topic through their answers---singing.

T: In this module, we will discuss something about music together.

Step II: Warming-up..

1: 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world of music?

2: Ss: There are the types of music, composer, band, singers, choir, instruments and so on.

3: T: What do the types of music have?

4: Ss: pop music, folk music, rock music, classical music, rap music, and jazz music.

Step III: The discussion about instruments.

1 T: Please 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other students.

① How many of the Chinese instruments and western instruments have you heard?

Two minutes!

2 Ss: The names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3 T: Let’s enjoy beautiful pictures about instruments to know them detailedly.

Notes: The teacher first shows different pictures about the instruments and then have the students answer what it is. If some instruments are not known by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will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them for the students.

4 Instruments include: erhu, drum, flute, vertical bamboo flute, piano, electronic organ, saxophone, konghou and harp, guzheng, dulcimer, violin, guitar, cello, lute, pipa, mandolin, and yueqin.

StepⅣ: Introduction.

1 T: Have the students complete activity 1.

Look at the photo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 Check the answers:

① All of them have strings

②The pipa and the lute, the konghou and harp

③ The pipa, lute, yueqin, and mandolin.

Notes: When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teacher needs to refer to the other instruments which the students enjoyed just now.

StepⅤ: Discussion.

1 T: Give three questions to the students.

•(1) How much information do you know about the artists Langlang and Twelve Girls Band?

•(2) Do you know any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pieces which feature these instruments? Eg; Liangzhu.

•(3) Which type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

•Notes: If the students may not know them in detail, they can ask their music teacher or surf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 Five minutes.

•Notes: some information bout Langlang and Twelve Girls Band:

•Langlang: pianist king , he was born in Shenyang city and began to study piano at the age of 3. He is the first Chinese pianist who played the piano in the White House. On 8th in August in , he played the piano in the 29th Olympics in China. We are all proud of him, because we are all Chinese.

•Twelve Girls Band is already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groups. It is made up of a dozen beautiful women who are among the most gifted musicians in the world. They perfor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Guzheng, the pipa and so on. Having received classical training, those twelve girls have built a musical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charmed the people of many nations around. The group shows a genuine love for all styles of music, which makes them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 Students’ performances.

•Step Ⅵ: Homework.

•1 Review the instruments which we knew in this class.

上一篇:高中毕业典礼校长发言稿下一篇: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