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大学放假时间表(共9篇)
2015年郑州寒假放假时间为:2月11日-3月6日
2015黑龙江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16日至3月2日
2015吉林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7日至2月28日
2015年江苏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为:2月7日
2015辽宁沈阳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17日至2月28日
热门内容推荐:
2015年全国寒假放假时间通知
2014~南京高校寒假时间表
河北高校2015寒假放假安排通知
上海市中小学生2015年寒假放假安排时间通知
苏州中小学2015年寒假放假安排时间通知
2015年江苏省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通知
省份 | 2022年暑假放假时间及具体安排 |
北京 | 北京中小学于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至8月31日(星期三)放暑假,共6周零6天。 |
上海 | 2022年暑假时间:暑假从2022年7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 |
天津 | 2022年暑假时间:全市中小学从2022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放暑假,共7周。 |
重庆 | 2022暑假放假时间:小学2022年7月2日起放暑假,中学2022年7月9日起放暑假。暑假最长60天。 |
河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小学7月8日放暑假,中学7月15日放暑假 |
山西 | 2022暑假放假时间:2022年7月6日至8月31日 |
江苏 |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暑期放假时间安排在7月1日,秋季开学上课时间为9月1日。 |
浙江 | 2022暑假放假时间:中小学统一于2022年7月7日学期结束。 |
安徽 | 2022暑假放假时间:义务教育:207月4日—8月31日;高中:年7月11日至8月31日 |
福建 | 2022暑假放假时间:2022年7月1日(星期五)暑假开始,8月30日(星期二)暑假结束。 |
江西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暑假从2022年7月7日开始 |
山东 | 义务教育:2021年7月10日至8月31日;高中阶段:2021年7月17日至8月31日 |
河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2021年7月14日至8月29日 |
湖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7月5日开始放暑假。幼儿园第一学期于2021年9月1日开学 |
湖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暑假从2022年7月10日开始,8月27日结束。 |
广东 | 2022暑假放假时间:7月10日开始放暑假。 |
广西 | 2022暑假放假时间:2022年7月4日至8月28日共56天。 |
海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7月9日起放暑假。 |
四川 | 2022暑假放假时间:义务教育:2021年7月9日至8月31日;高中:2021年7月16日至8月31日,9月1日正式行课。 |
贵州 | 2022暑假放假时间:中小学均为2022年7月16日放暑假 |
云南 | 不迟于2022年7月16日放假 ,毕业生中高考结束即可放假。 |
辽宁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吉林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黑龙江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内蒙古 | 2022暑假放假时间:小学、幼儿园:2022年7月9日(星期六)放假 |
陕西 | 2022暑假放假时间:中小学于2022年7月9日开始放暑假 |
甘肃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宁夏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青海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西藏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新疆 | 2022暑假放假时间:暂未公布 |
五年级暑假学习计划
一、时间安排
1、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
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
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1、不参加语文、数学的培优,不请家教,相关课程自己独立完成。
2、语文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着导读等丛书;
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
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
3、数学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假期完成五年级《奥数提高班》的自学,基本掌握其要领,有选择性挑选典型题目做。
自己注意计算细心化的纠正。
4、英语课程计划
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要重点加强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校课本系统复习一遍,每天坚持听剑桥英语的磁带,时间不限;
假期把以前记得的英语单词都记在小本子上,分类汇总;
若有兴趣、有机会,可以把语音和音标接触、巩固一下,尽量保证发音标准。
三、活动安排
1、随父母至少省内出去旅游一次,争取省外旅游去一次;
2、至少去乡下亲戚家2次,体验生活,其中爷爷家族亲戚去一次,外公家族亲戚去一次;
3、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散步、溜冰、找小朋友玩等,要注意安全;
4、每两天至少帮家里做一件家务事(10分钟以上),洗衣服、择菜、简单做饭等;
5、一个人尝试独立在家呆1-2天;邀请同学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若干次,并独立招待;
6、每周玩电脑2小时左右,重点加强打字能力的提高;
7、尝试掌管家里经济和家务安排1-2天,当1-2天家长;
8、其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暑假生活日记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真闷热呀。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四周没有一丝风,柳树被晒得无精打采,而且还弯下了腰。听,知了在大树上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看,邻居家的大黄狗伸出舌头喘着气。我正要开风扇,可偏偏停电了,“这该死的暑假。”我骂道。我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
到了傍晚,我和家人要一起去爬山。我和家人一起背上了小背包,高高兴兴地去爬山了。我们在路上有说有笑的,就不觉得热了。这时,我觉得天仿佛更蓝了,草儿仿佛更绿了,花儿仿佛更艳了。我们手拉着手往上爬。我们走了一会儿,突然,一滴滴的雨水滴在我们的头上、脸上、手上。这时,大家发觉下雨了,我说:“我们要到哪儿去避雨?”我的话刚说完,雨就越下越大了。大家决定到下面的凉亭里去避雨。我们便使劲往下面跑,跑着跑着,终于到了跑到了凉亭里。我们刚跑道凉亭里的时候,倾盆大雨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大家都在凉亭里议论着,“要不要在爬?”“这么大的雨,我们怎么回家?”有的甚至说:“不能回家就不回家。”听到这些话,我对大家说:“坚持就是胜利,等雨停了,我们还要继续往上爬。”听到我的话,大家都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看见草儿又绿了,花儿又艳了,大雨把一切都洗的干干净净了。
雨停了,我们又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我们终于爬到了山上。我们在山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山下的高楼已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火柴盒”了,人们却成了一只只“小蚂蚁”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两种情况可享受高温津贴。一是高温,即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二是高湿,因广西气候特点,高温季节常有高湿现象伴随,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同样适用于享受高温津贴。
20全国各地高温补贴标准与发放时间
山东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山东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
浙江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浙江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浙江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110元/月。
江西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江西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高温津贴由原来的120元调整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高温津贴由原来的80元调整到160元。
天津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天津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职工上年日平均工资的12%确定,实行动态调整。
广东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广东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10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150元;如果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按每人每天6.9元计算。
陕西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陕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天10元。
北京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北京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发放标准】: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
海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海南发放时间: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
河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河南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发放标准】:河南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湖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湖北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用人单位对在岗职工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天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2元。
福建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福建发放时间:5月、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8―10元标准发放。
青岛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青岛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
四川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四川发放时间:未设定;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6元至10元调整为每人每天8元至12元。
重庆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重庆发放时间:5月、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一般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中度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上海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标准为每月200元。
江苏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江苏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标准为每月200元。
新疆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新疆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10至20元标准发放。
贵州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贵州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标准发放。
宁夏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宁夏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
安徽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安徽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
吉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吉林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日10元以上。
云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云南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室内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甘肃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甘肃发放时间: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45元。
湖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湖南发放时间: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最低150元;
河北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河北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有三档(200元/月;160元/月;130元/月)。
广西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广西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10月;
【发放标准】:高温津贴标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200元之间。
内蒙古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内蒙古发放时间:未设定;
【发放标准】:高温岗位津贴为180元/月;高寒岗位津贴为230元/月。
辽宁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辽宁古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每天分别为6元、8元、10元、12元,最高每月372元。
山西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山西古发放时间:6月、7月、8月;
夏季快要到了,不少在户外或者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务工人员可享有国家规定的高温补贴。由于每个省市对高温补贴标准的规定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劳动者获得高温补贴的数额也是不同的。下面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高温补贴发放标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一小长假过后,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高温季节,一些地将出现高温天气。在高温天气中,不少在户外或者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务工人员有国家规定的高温补贴。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夏季,2016高温补贴发放标准如何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全国各地2016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山东
山东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
浙江
浙江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110元/月。发放时间为6月-9月共4个月;江西
江西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
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高温津贴由原来的120元调整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高温津贴由原来的80元调整到160元。
天津
天津发放时间:每年6月到9月;发放标准:职工上年日平均工资的12%确定,实行动态调整。广东
广东发放时间:6月至10月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月150元;如果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按每人每天6.9元计算。
陕西
陕西每天10元。北京
北京每年6-8月,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
海南
海南发放时间: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河南
河南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湖北
湖北发放时间:6、7、8、9月;发放标准:用人单位对在岗职工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天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2元。
福建
福建发放时间:5-9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8—10元标准发放。青岛
青岛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四川
四川发放时间:未设定;发放标准:每人每天6元至10元调整为每人每天8元至12元。重庆
重庆发放时间:每年5-9月份;发放标准:一般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中度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
上海
上海发放时间:每年6月至9月;发放标准:标准为每月200元。江苏
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新疆
新疆发放时间:6-8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10至20元标准发放。贵州
贵州发放时间:6-9月;发放标准: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标准发放。宁夏
宁夏发放时间:每年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
安徽
安徽发放时间:每年的6月至8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吉林
吉林发放标准:每人每日10元以上。云南
云南发放时间:6月至9月;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室内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甘肃
甘肃发放时间:7-9月;发放标准:每人每月45元。湖南
湖南发放标准:每人每月最低150元;发放时间:从7月1日起到9月30日止。河北
河北发放时间:6月-9月份;发放标准:有三档(200元/月;160元/月;130元/月)。广西
广西发放时间:每年6月至10月;发放标准:高温津贴标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200元之间。内蒙古
内蒙古发放时间:未设定;发放标准:高温岗位津贴为180元/月;高寒岗位津贴为230元/月。辽宁
辽宁发放时间:6月份至9月份;发放标准:每天分别为6元、8元、10元、12元,最高每月372元。山西
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建设适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重庆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经研究,决定在清华大学定向选调一批2010年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我市基层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选调对象和条件
(一)选调对象
选调对象为清华大学2010年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重点选调有志于来渝从事党政工作的高学历毕业生、中共党员、班级以上学生干部。
(二)选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有较强的吃苦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3.报名人员应是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或大学期间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
4.学习成绩优良,截止2010年7月31日,须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5.截止2010年7月31日,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85年7月3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78年7月3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75年7月31日以后出生);
6.身心健康,符合录用公务员的体检要求;
7.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选调程序
(一)报名。报考人员于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13日登录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按《重庆市定向选调“985”、“211”高校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网上报名流程》(见附件)进行网上
报名,清华大学报考人员报名时不选择具体区县及职位类别,报考职位选择重庆市,报考人员报名时应填写是否服从调剂。
(二)笔试。笔试于2010年2月28日举行,在北京市主城区和重庆市主城区统一设置考点(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报考人员可自行选择笔试地点。笔试科目为《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每科分值100分。2010年3月下旬公布笔试成绩,根据考生笔试成绩,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统一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
(三)面试。对进入面试考生组织统一面试,重点测试面试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举止仪表等。面试总分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面试不合格者,不得列为考察人员。面试有关事宜将在学校网站公布。
(四)考察和资格复审。根据笔试面试成绩确定考察人员。考察重点为政治思想、学习成绩、现实表现、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考察的同时,进行资格复审。
(五)体检。考察合格人员进入体检。体检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要求组织。体检费用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公示。对体检合格者,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按程序确定拟录用人员,并公示7天。
(七)签订协议。公示无异议者,签订分配协议书,并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分配至具体区县(自治县)。
三、其他事宜
选调人员作为选调生,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进行管理。新录用人员试用期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选调人员关系在乡镇(街道),博士研究生可挂职担任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可挂职担任乡镇(街道)乡(镇)长(主任)助理。选调人员须先到村(社区)工作,研究生至少在村(社区)工作一年;大学本科生至少在村(社区)工作2年,根据工作需要,大学本科生可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
联系电话和联系人:
政策咨询023—***0(传真)
网上报名和考务023—***0
附件:重庆市定向选调“985”、“211”高校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网上报名流程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09年11月20日
附件:
重庆市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
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网上报名流程
一、提交报考申请
报考人员于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13日登录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进入报名系统,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须认真选择报考区县及职位类别(清华大学报考人员报名时不选择具体区县及职位类别,报考职位选择重庆市),资格初审通过后,则不能更改。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时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名时,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提示,如实、准确填写报考信息的各项内容并上传本人近期登记照片(jpg格式,20kb以下),准确记住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成绩查询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选调资格。
二、初审报考资格
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根据报考人员在网上填报的材料,在网上进行资格初审,并在报考人员报名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不
得拒绝报名;对审查不合格的,应向报考人员说明理由。
三、查询报考资格初审结果
报考人员请于填报报名信息后的2个工作日内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2010年1月15日前,如因填报信息错误可及时进行修改,重新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初审不合格的,不能参加考试。
四、网上缴费
报考人员资格初审合格后,须在2010年1月17日前完成网上缴费(按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考务费标准为:每科50元,两科合计100元)以确认参考。网上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报考。确认的具体程序按网上提示进行。
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均免收考务费。在报名确认缴费时,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扶贫办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于2010年1月15日前(工作日)到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1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楼)审核办理免缴考务费手续。也可先进行网上缴费,在笔试开考前凭上述证明材料到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办理退费手续。逾期未办理者,不再免收考务费。
五、打印准考证
2011全国I卷高考作文
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等省用的是新课标全国一作文题。作文题:《期待长大》
2011新课标卷高考作文
2011年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2011广东高考作文:
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1湖南高考作文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011辽宁高考作文
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
2011安徽高考作文
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浙江高考作文
题目:我的时间。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2011湖北高考作文
2011年湖北卷高考文的作文题目为《旧书》
2011重庆高考作文
坚守梦想
2011江西高考作文
拥抱
2011北京高考作文
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三个学生看法不一,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2011辽宁高考作文
给材料作文:一名教授拿着仿真苹果问能否闻到味道,有人说感冒了,有同学说不能吃,有人说是香味,自拟题目。
2011福建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2011天津高考作文
镜子
2011上海高考作文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北京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20日;
天津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8日放到2月15日;
上海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0日放到2月16日;
广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7日放到2月13日;
佛山市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寒假从2022年1月16日放到2月13日,高中生从2022年1月23日放到2月13日;
成都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5日;
宜宾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6日;
自贡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7日;
攀枝花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20日;
厦门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1日放到2月15日;
三明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7日放到2月15日;
漳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1日放到2月9日;
南平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3日放到2月8日;
莆田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4日;
福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0日放到2月15日;
青岛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6日开始放,开学时间未定;
淄博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6日放到2月26日;
济南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7日放到2月15日;
杭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4日放到2月20日;
徐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1日;
宁波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6日放到2月27日;
武汉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7日放到2月16日;
十堰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4日放到2月16日;
玉林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2日;
梧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4日放到2月20日;
南昌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5日放到2月15日;
贵阳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27日;
太原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0日放到2月17日;
泰州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0日;
榆林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5日放到2月13日;
唐山市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17日;
云南省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22日放到2月20日;
安徽省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8日放到2月15日(暂定);
海南省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5日放到2月16日;
内蒙古中小学寒假从2022年1月15日放,开学时间未定;
家长却提前发愁
看到今年的寒假信息公布后,不少家长已经开始头疼了,感到十分的发愁,要知道自从七月份的双减发布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是不允许在寒暑假进行补课的,况且今年的暑假其实都没有彻底的限制,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既然不能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而且也不能请家教,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只能让孩子在家里待着,可是长期以往肯定会影响学习效率,毕竟能够在家学习好的并不多。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放假确实有一些提前,以往都是年前10天才开始放,如今大多数都是提前半个月。
(附:中央部属高校、副部级高校)
全国重点大学名录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2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重点林业院校(1所)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所)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所)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所)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重点师范院校(2所)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一本
北京市: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石油大学
天津市: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省: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南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
湖北省: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省: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
重庆市: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省:兰州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重点大学强势学科
1.清华大学:中国工学老大,实力超群,名副其实的大学巨无霸。2.北京大学:综合类大学老大,文科、理科、医科都是顶呱呱。
3.复旦大学:综合类大学老二,南方“小北大”,似乎什么都比北大差一点。
4.浙江大学:工学综合实力老二,南方“小清华”,比老大差得很远,化工类和电气类牛比,理科也不弱,合并院校的老大。
5.南京大学:理科实力超牛,让人总感觉是靠SCI发家致富。
6.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气、航海类实力强大,又合并了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越来越壮。成为与浙大在工科相抗衡的强大对手、大有超二望一的势头。
7.中国科技大学:典型高、精、尖、“精品大学”,学风正,最有资格成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8.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科圣殿,连去医院都要找协和。9.国防科技大学:神秘的哈军工的衣钵传人,计算机超牛。
10.武汉大学:文科、理科都不错,但都不拔尖,只是并校后规模超大。
11.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类超牛,经济、法学、金融等专业越来越火、越来越热、生源很好。
12.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气类实力较强,光电也不错,合并后规模膨胀超大,但近几年来,给国人留下浮的形象。
13.吉林大学:实力颇佳,曾是理科大学的老四,仅排在北大、中科大、复旦之后。90年代后因地域偏僻,人才流失严重,实力明显下滑。新吉大通过并校,成为超级大块头,目前学科建设发展平稳,特色不明显。又地处北疆,生源一般。
14.天津大学:化工类和建筑类实力强大。
15.南开大学:化学和数学实力不错,学风纯正,出了个名人陈省身。16.中山大学:合并院校使其规模增大,好象只有哲学,中文等拔尖。17.厦门大学:理论化学超牛,经济金融也很好。
1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机械、电气通信类实力强大、学风正、感觉发展平稳。
19.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实力是原来的二哥大,80年代成为航天部的大学后,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强校,其他的学科也都不错。但地处北疆,生源一般。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实力强大,名声在外,是航空航天类大学的领头羊。21.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类的超级巨牛,现在汽车也很有名。
22.四川大学:特色不太明显,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合并后以规模出名,皮革工程和高分子科学还有些名堂。但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23.山东大学:无明显特色,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听说文学、历史等有些优势,其它无话。24.大连理工大学:原来的船舶工程,港口海岸,精密仪器,电机电路,物理学等有优势,近些年来学科发展很快,综合工学实力不错,但不特别拔尖。25.西北工业大学:航天航空比较牛、航海也不错。
26.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工委院校,近十年来实力上升较快,集航天、兵器、电子、光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兵器工业第一牛。27.东南大学:原民国中央大学分支,电子类和建筑类实力强大。
28.东北大学:原名为东北工学院,近年合并了一些学校后,发展势头很猛,尤其是自动控制、计算机类学科异军突起,较牛!但地处北疆,生源欠佳。
29.重庆大学:综合性大学,不知道什么学科实力强,但院校合并和大学升格985工程受益匪浅。可又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30.华南理工:工学学科齐全,冶金,机械,制糖,造纸突出,工学学科实力还不错。31.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精度很高,文、理学科实力很不错的综合性大学。32.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行业非常牛,但离开国防口后,发展底气不足。
33.南京理工大学:出身哈军工,国防科工委的大学。光电技术,自动化,计算机都不错,兵器工业技术第二牛。
34.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冶金行业的老大,实力很不错。80年代发表论文在全国工科院校中名列三甲,但近5-6年来发展明显缓慢。
35.中南大学:地质、采矿、冶金一条龙都厉害,进入985工程、大量合并学校使名声一下子提高了
一、两个当次,近几年非常风光。
36.西北大学:原来实力很强,但人家合并,你却分流,几乎“孕育”了整个西安高校群落,新闻,中文,地质和经济专业突出,中国省属大学中实力最强。
37.中国农业大学:农林学类的老大,但受行业名称的影响,生源不济。38.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类学科实力超牛,其它一般。
39.湖南大学:综合性院校,好像分析化学和工业设计不错,但其它学科一般,985里面实力较弱者。40.华东师范大学:在师范类仅次于北师大,培养中学老师名气大。
4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用低空飞机技术不错,直升机有点东西,但在航空航天的几所大学里差些。42.哈尔滨工程大学:航海工程第一牛,哈军工的次子。实力大于所谓的排名。4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离开国防口发展受影响、电子行业非常牛。44.中国石油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45.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方面的基础研究很牛,这就够了。
46.兰州大学:化学、核物理很厉害,可惜地处西北内陆,生源不好。47.中国地质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48.河海大学:国内水文水利很牛,这就够了。49.中国矿业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50.西南交通大学:交通机械,工程比较强。但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50(并列)武汉理工大学:合并了一些学校后,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车辆工程不错,其它无话。
二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 大连外国语学院 4 南京邮电大学 5 西北政法大学 6 天津财经大学 7 上海金融学院 8 上海理工大学 9 上海大学 10 上海海事大学 1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12 天津外国语学院 13 北京工商大学 14 南京财经大学 15 上海政法学院 16 上海电力学院 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8 大连医科大学 19 南京工业大学 20 浙江工商大学 21 浙江财经学院 22 四川外语学院 23 北方工业大学 24 扬州大学 25 南京审计学院 26 云南财经大学 27 中国民航大学 28 江西财经大学 29 武汉科技大学 30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二本军校:
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武警医学院 武警工程学院 军事经济学院 空军雷达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郑州防空兵学院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三本
全国三本学校最新排名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天津市
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省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山西省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辽宁省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北方科技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沈阳化工学院科亚学院 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
吉林省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上海市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同济大学同科学院 江苏省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浙江省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安徽省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福建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江西省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山东省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河南省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
湖北省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郧阳医学院药护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湖南省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广东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桂林工学院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海南省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重庆市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四川省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贵州省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云南省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陕西省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甘肃省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省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新疆维吾 中央部属高校(113所)(不包含中央党校、国防大学)
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长沙市(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北京市(24所):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上海市(8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7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湖北省(7所):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陕西省(5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四川省(4所):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
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 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 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
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
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
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
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
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
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
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江苏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副部级大学
北京(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东北(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上海(3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湖北(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2所):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大军区级)安徽(1所):中国科技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广东(1所):中山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四川(1所):四川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 山东(1所):山东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以上31所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从行政级别可看出学校的行政地位和国家重视程度),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共计32所。同时,以上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综合这两项指标,以上32所高校为中国目前最顶尖的高校,也是国家最重视的32所高校。
一棵树的哲思
1、树大招风,告诉我们低调是很必要的;
2、玉树临风,暗示我们形象是很重要的;
3、枯树开花,告诉我们希望是不能随便丢掉的;
4、树欲静而风不止,喻示我们凡事不会都尽如人意的;
一、项目设计
20暑期,学校将重点开设专业国际化课程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实训项目、语言应用能力强化项目、通识教育项目、双学位教育项目等六大类项目。
(一)专业国际化课程项目:为各学院根据自身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利用海外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开设的暑期国际化课程。由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具有5年以上任课经验的教师或者专家担任。课程一般16学时,1学分,由学院教师担任助教。学校对学院申请开设的该类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具体参照国际事务部《关于实施山东大学教学流动岗特聘教师资助计划的通知》。见附件1。
(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项目由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负责实施,课程总学时32学时,2个学分,主要涉及《创业素养提升》、《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实践》3门课程。7月中旬在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开营,每期20天,每期限50人,统一安排住宿。详情见附件2。
(三)实践实训项目:以兴隆山校区“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开展,项目简介可到中心网站查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申报。
(四)语言应用能力强化项目:为学校开设项目,主要包括《英语公众演讲》、《学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与《学术应用写作》等人文类通识核心课,由外籍教师授课,每门课32学时,计2学分。见附件3.
(五)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春秋学期选课人数较多、讲课效果较好的通识类课程(通识核心课、任选课),由任课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增加开设,方便学生选修。
(六)双学位教育课程:为举办双学位的学院利用暑期开设的专业课程,纳入双学位培养方案。补修、重修的学生也可选修。
二、具体工作安排
(一)根据学校校历安排,年暑期学校为7月13日至8月3日。
三、奖励机制
【全国各地大学放假时间表】推荐阅读:
全国各地大学名单03-09
全国各地选调生考试报名时间汇总表12-01
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05-31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题11-18
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介绍12-27
202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06-11
2023全国各地区高考作文09-11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10-19
全国各地过小年的习俗12-16
全国各地重阳节的习俗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