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精选8篇)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篇1

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我市的“科研兴教”办特色学校为契机,严格按照市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通知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定课题,做好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拟定了“小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教研课题,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做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设立课题研究领导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特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话题研究领导组,抓紧抓实师资队伍培训。

组 长:汤爱民(校长)

付组长:李国庆(业务校长)

李水香(教导主任)

成 员:袁 燕(心理健康老师)

白会霞(语文老师)

牛丽萍(数学老师)

周 玲(大队辅导员)

张永刚(总务主任)

教师培训内容包括:

(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

(2)、常见小学心理问题及对策;

(3)、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4)、如何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遵循的活动原则等。

2、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从教育思想、奋斗目标、心育教学特色实施步骤等四方面进行设计,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4、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5、定期进行话题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教育故事、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三)初步开设“心育”课,执行教学课程计划。

有课题研究组研究探讨心理健康课的模式,先分年级做课,然后在班级中逐步开展心理活动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设立心理健康团训室和“快乐驿站”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团训室”、“阳光信箱”以及电话专线和“心育知识专栏”、校广播对学生和家长开放,以班主任、辅导员为龙头,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解除心理烦恼、困惑、焦虑。

(五)建立家校之桥,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心理教育,从“心育”的角度来说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易使孩子活泼开朗,形成良好的品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家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课。而在现实中,有些家庭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关心。学校要继续印发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材料,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端正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尺度,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开设家校联系电话,设立特殊生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与家长交流座谈,共商教育方法,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要争取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确立目标: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依据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根据各年龄段的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小学低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学习习惯差,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我校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

(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故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培训尤为重要。

(一)、改变认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1)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2)错误的学生观。(3)错误的人才观。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2.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二)、自我调试

1.情绪控制。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和挫折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否则,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对于学生顽皮,成绩差,应该看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若给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再次,与人相处心理换位。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这时,试着心理换位,即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会发现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该互相敌视,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2.合理宣泄。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良情绪积累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心身紧张,甚至疾病。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3.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

三、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五、具体措施

1、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1)、进行心理剧表演

(2)、发动学生集体互动,相互促进心理健康

2、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

(1)、孝心教育

(2)、环保教育

(3)、做人教育

3、对教师开展心理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篇2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将所有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 在教育方式上往往会出现过于严格或是过于溺爱的情况。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家长尤为注重孩子的成绩和智力成长,而经常忽略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使孩子在成长中极易滋生心理问题。 再加上一些家庭由于父母感情等因素导致家庭破裂,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从而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成长上的第二个家。 但是同时,学校的一些约束性规章制度,也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束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校里,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十分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挖苦、讽刺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引发学生厌学、冷漠,甚至是敌对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中,社会经验有限,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十分不利于他们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的养成。 若不能很好地将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容易导致小学生心理扭曲,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完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 在学生犯错后, 经常采用事后教育的方法,利用说服式教育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以班级里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但是在心理教育上,作用并不明显。 因此,需要班主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 将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通过暗示、濡染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教师对其心理品质的培养,实现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2.营造和谐气氛

心理健康受无形环境支配,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要注重对学习气氛的营造,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班主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充分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爱护,学会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 班主任应经常鼓励、赞扬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中,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开展, 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的集体性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班级活动的热情高,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按照活动的要求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积极的班级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觉性,营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并使学生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利用先进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讲解心理学常识和心理训练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学会避免消极心理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4.日记交流

现今很多小学作业中都包含了日记这一项, 学生日记能够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 加强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资料。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日记当成倾吐心声的重要载体, 将日常生活中不愿倾诉的苦恼都写出来,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阶段,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其心理上的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心理教育融入教学中、活动中,甚至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是现阶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教师积极研究运用。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力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实施渗透式心理教育研究,将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就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科学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3

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开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代表广泛。这次会议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共同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协办。德高望重的林崇德先生亲自出席并对如何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点要求。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教研部门的同志,也有大中小学校的同志。有心理学专家学者,也有一线教师。这是一次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全国性工作研讨会。

二是内容翔实。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的13 个单位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体现了各地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求是的作风,积极进取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实践,因地制宜的策略。如广东省建立的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们抓得早,抓得实,在全省学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编制、有师资、有培训、有经费、有读本、有评定,有成效。对此,广东省教育厅做了很好的介绍,并将安排同志们明天上午实地考察佛山市南海区的学校。南海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浙江省74.5%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培养学生阳光心境。河南省将心理健康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实施伦理、生理、心理“三理教育”,整体规划,开局良好。

三是交流充分。本次会议大家发言踊跃,小组讨论热烈,会下切磋深入;大家相见恨晚,产生了共鸣,结下了友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了思想,碰撞了智慧。同志们反映,这样的会有用有效,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在此,我仅就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几点原则意见,这些意见也正是大家在发言或讨论过程中达成的共识,是本次会议的成果。

一、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感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学生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正当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离不开个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离不开人与人关心友善的健康人格,离不开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融洽。假如一些人心理不健康,对别人反感,对社会仇视,那么他们就难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就很难付出恰切的言行。这对于处在快速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所以,学校多一份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稳定进步。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整体综合反映。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告别“粗放式经营”,告别“大机器生产”,告别“填鸭式教学”,告别“见物不见人”。在新的时期,更加需要注重内涵,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更加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有关问题的现实选择。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结构变动,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别凸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思潮激荡,理想信念复杂,价值观念多元,网络信息量大,既给青少年带来五彩斑斓的世界,也让他们遭遇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或成长中的烦恼。独生子女时代,家长的过度溺爱或过高期望,使孩子坚强的意志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中压力反而增加。在一些学校,习惯采取题海战术,反复考试训练,驱使学生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活富裕了,心灵枯竭了;物欲满足了,精神空虚了;课本背得多了,兴趣却变得淡了。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召开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经验交流现场会,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文件规定不得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校、教师、学生排名,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现在,是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幸福还给学生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一个不重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一个不了解学生心理基本状况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二、摸清现状,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国家大力倡导。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内容、实施途径。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浓彩重墨,号召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人员逐渐具备。我们不仅在大专院校有一批理论学者,在基层也有一批长期努力工作并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专家,还有广大的班主任和学校心理教师队伍。有些省的教师持有C证,B证,乃至A证。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教师必须自身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主管领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挥官,专家教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谋长,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3.各地成功实践。目前很多地方的做法富有启发,可资借鉴。陕西省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省级培训,造就了600位教师骨干。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领导重视,亲自部署,试点引领,家校合作,富有特色。长春市以心理剧为载体,情景交融,静动结合,长期坚持,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南京,南京,不再只是悲情之地,而是胜利之城。陶老师工作站蜚声大江南北,宁教授工作室也已形成品牌。南京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形成目标系统、推进系统、评价系统,将如同复建的郑和宝船般破浪远航。厦门市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呈现三个走向,结下喜人成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牵头抓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使这项工作不差钱;设立心理健康三级维护站点,使这个努力有场地;选拔合适人选,定期培训,名师引导,使这项事业有人做。心理健康教育在石家庄蔚然成风。此外,湖南、重庆、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内蒙等省份或省内的一些地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都有各自的探索,取得了各自的经验,这是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参考。

4.国外做法启示。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国“9·11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当时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划拨专款用以矫正灾难对生者造成的恐慌、焦虑和臆想。纽约市教育局派出学校心理专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目前,美国有专家提出,在金融危机的时代,除了化解经济领域的危机之外,还要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危机。

5.抗震救灾昭示。2008年我国汶川等地发生了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教育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之中,心理的重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救灾期间,我本人带领四川灾区的千名中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在俄期间吃、住条件都一般,但却给了这些孩子莫大的心理抚慰。在地震之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6.研究成果丰硕。目前不少大学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也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很多好文章。不少中小学也进行了颇具特色的研究,如北京地大附中通过沙盘开展的心理辅导的研究等。

以上这些,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各地的工作基础不同,大家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我曾总结为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

所谓无人做,就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还未真正形成。而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生物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这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大家关心的编制问题,我司会积极争取。同时,希望你们不等不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借鉴这次会上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所谓不愿做,就是心理教师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多数省份,还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评聘标准。学校在聘用专兼职教师时无章可循,心理教师很难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心理教师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所谓不会做,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参与和发展,不能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新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但目前,很多地方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还存在学理化、医学化的倾向。

所以不真做,就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抓实干,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仍显薄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忙于应付考试和教学,无暇顾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衔接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正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旨在摸清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基础数据、基本状况,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区域性政策和更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三、加强研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

学生心理发展有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各地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注重通过调研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了科研课题,同时还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学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指导。

各地也要依靠专家力量深入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实践,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特别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试验研究,着重解决点上的问题,从点上总结经验,再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种星罗棋布的局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积极沟通、密切合作,聘请他们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顾问,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重在落实,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胜于言辞。我们要认真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建设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作为保障。为此,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并逐步探索、确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使各校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落实的同时保障教育质量。

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尊重自己、珍爱生命、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排解烦恼、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体系中,并增加其权重。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了解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好的做法,积极听取各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调动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在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要积极吸收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行列,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要关注教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对工作的建议,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健康充满活力地面对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根据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的要求,希望各地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立体化的国情决定了各地不能用一把尺子推动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最后,祝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新成绩,创造新经验,迈上新台阶。

(注:2009年7月8-9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此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会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培训和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目标

1、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心理咨询室的配备及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

2、根据我校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典型引路”的原则进行建设。

3、高质量的建设一个心灵交流的温馨空间,全体师生、家长了解心理知识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对心理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且能做到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疏导情绪。及时帮助少数有情绪困扰的师生,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三、工作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将心理健康理念融合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采用团体和个别的形式,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制定长期预防和干预方案。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心理健康市级主题方案 篇5

一、主题的提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涌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且倡导学校要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要引导学生满意的对待过去,幸福的感受现在,乐观的面对未来。研究表明,乐观的小学生将来很少得抑郁症,走向社会后,在工作成绩和社会地位方面均超过悲观的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问题的解决,忽略了学生积极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应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内容、方式,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特征。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活动中都应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基于此提出了“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塑造健康心灵”这个教研主题。

二、研究目的:

建构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模式,加强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和视角来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解决当前自身的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完善心理素质。

三、参加人员:市级心理健康组教师

四、研究时间:一年

五、主题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4月)

围绕主题,在书籍、报刊、网络资源中搜集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根据教学实际及自身情况,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年4——2012年2月)

个人学习与组内学习相结合,开展理论学习,并开展主题研讨课,再学习,再研讨。具体安排如下;

1、前期研究阶段:进一步学习、研讨,明确与主题相关的理论、他人的成果和经验,制定预期目标与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精细的实验过程、方法、措施并随时补充计划与方案的不足。并开始进入教学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所要研究的主题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谋划,反复思考,确立主题研究和主题突破的最佳方案。这个阶段的后期要研究初步成果与不足,并及时调整方法。这个阶段大约用时5个月。

2、后期研究阶段:在上一阶段的总结与反思基础上进行,研究要更深入,更接近于目标的实现,要更注重经验的总结、积累。在这一阶段要更注重难点、重点的分析与反复探究,思考不同的突破路径与方法,在课堂实践中比较实施。形成进一步的阶段总结报告。并要定期研讨、交流形成典型课例。这个阶段大约用时5个月。

第三阶段:2012年3——4月总结阶段

小学体质健康检测实施方案 篇6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坚持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罗宗元

副组长:孙武

组员:王丽娇、雷远琴、周举祥、兰雁、罗宗友、王娅

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计划和监督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4、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班主任评估工作内容之中。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往返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

三、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自行组织。

2、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县级以上证明,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4、因病临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经医生证明,体育教师核准,可不参加本次测试,须进行补测。

5、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本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6、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和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

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百分制记分,每个测试项目得分之和为《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分一75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8、学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项档案。学生测试项目的成绩由各学校汇总上报学区,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计算得分、评定等级。

9、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要妥善保存。学校有专人保存或统计并定期归入学生的体育健康档案。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

2、班主任负责对本学校的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 有关报表。

五、具体要求与措施

1、我校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达标活动。

2、我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我校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但要避免将体育课变成测验课。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三操、二活动,确保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6、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一切经费,积极购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所用器械,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奖励与处罚

1、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要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给予奖惩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2、奖评全面考虑,不仅要奖励达标优秀的学生,而且注重评比经常锻炼表现好,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大的学生。还对优秀体育骨干进行奖评,同时也对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有关人员工进行奖评。

3、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标准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4、健全奖惩制度

(1)属于下列情况者,班级不得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得评为先进个人。a、学校达标合格率低于95。

b、学校学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致残或死亡)1起以上。(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班级和个人奖励

a、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组织开展得力,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开展良好,内容丰富成绩显著。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篇7

本文通过对肇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以此为体育课程的管理者和体育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为课程的更好贯彻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影响肇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对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等进行访谈和分析。

1.2.3 专家问卷法

在对体育教师访谈的基础上, 设计“影响肇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专家调查问卷”, 采用李克特量表请相关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评定。专家认为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因素、课程资源、教师培训对肇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影响较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领导因素

由于中小学体育课不是主要课程, 领导往往重视不够。调查发现, 非常重视体育课程的学校领导只占2.9%, 不重视的占24%;在学校领导不重视的原因中, 57%的人认为“学校领导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无视体育与健康课程”, 32%的人认为“学校领导根本不了解体育的作用”, 由此可见, 目前肇庆市绝大多数学校领导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度不够。学校领导的关注与支持能促进体育教师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 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 探索新教法。如果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热情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很容易对新课程的实施缺乏意愿, 从而影响新课程实施的程度和水平。学校领导要改变对体育课程的传统认识, 真正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和功能,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做出积极回应。

2.2 体育教师因素

在体育教师因素中, 教学态度占首位, 其次是自身综合素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看体育教师对其支持程度。体育课长期以来不被重视,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关注不够及场地器材的限制,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使部分体育教师形成了一种体育课不被重视的思维定势。因此, 课改中观望的教师多, 积极参与的少。任何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等要经过教师的讲授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所以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密切相关。经调查, 肇庆市体育教师大多为大专或本科学历, 农村教师专科生占多数, 城区本科居多。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低、教学条件差, 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均低于城市体育教师, 加之获取最新教学信息途径较窄, 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业务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低的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受阻。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学经验交流, 进行教学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3 学生因素

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最终受益者和最终效果体现者。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比较重视教师的教, 但对学生参与度重视不够, 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角色也发生变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从被动执行到自我决定, 因此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 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课程资源因素

课程资源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前提, 是教师开发课程内容的基础保证。本文所提课程资源主要指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班级规模和经费投入等。调查发现重点学校的课程资源较充足, 能满足上课需要。而非重点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能满足上课需求的仅占8%, 67%的体育教师认为本校体育课程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可见作为课程实施最基本保障的课程资源情况已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另外,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中还不是主要课程, 学校投入的经费也非常少。体育教师可发挥自我创造力, 提高现有场地器材利用率;城市的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社区场地器材资源进行共享, 为学生创造更新颖的活动方式。

2.5 教师培训因素

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访谈得知, 肇庆市大部分体育教师职前或职后进行过新课程培训, 但培训时间短, 形式单一, 理论多, 实践少, 教师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本身固有的观念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转变, 因此, 教师培训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结语

(1) 影响肇庆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领导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学生因素、课程资源因素及教师培训因素等。

(2) 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课程;体育教师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及场地器材的限制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课程师资培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

摘要:运用访谈法、专家问卷法等调查分析后发现, 影响肇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分别为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因素、课程资源及教师培训五方面, 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孟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讨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3) :128~129.

[2]李利方.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实施的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 2007 (11) :55~57.

小学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建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活、学习、交友等实践活动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关键。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实效,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真正含义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被冠之“学校心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等名称,这些名称不同,但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并且实际运用中,还可以赋予不同的内涵。

心理教育活动课,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点,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开课不足,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室,教师大多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大多以兼职为主。

2.课程设计不合理

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式单一、设计上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

3.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心理体验不足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感悟不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如,在课堂中,心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建议

1.增强教育意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要从领导到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设计合理化的活动课程

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它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能有效地解读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困惑的课程。如,我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课程,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3.强化课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只有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健康教育课程才会是有效的课程,学生产生体验后才能产生内驱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活动课程的体验去矫正自己的心理认识和行为。如,采取问题探究式活动课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查,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有哪些心理认识上的问题和困惑,或者有哪些行为上的偏差。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索,探究自己的困惑,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动课,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并且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兴万.如何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

[2]王心红.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3]盛文娟.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甘肃教育,2011(18).

上一篇:新疆历史印记观后感下一篇: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