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答案(精选8篇)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答案)
考点分析一:耕作方式的演变
(1)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冶铁技术出现 ②畜力资源使用 ③土地制度推动
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汉代耦犁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曲辕犁走向成熟
(3)封建土地私有制
考点分析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大量出现 ②税制改革(初税亩)的推动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商鞅变法)的促进
途径:变法(法律形式)
(2)类型:①地主土地私有制 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
原因:土地私有引发的土地兼并政策:均田制;明代“鱼鳞图册”
考点分析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注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易于满足,缺乏创新,阻碍社会发展——落后性
④负担沉重,抵抗灾害能力较弱——脆弱性
(3)新情况: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考点分析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
(3)所有制结构上--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4)经营方式上---以小农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
(5)产业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
【合作探究】
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②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③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④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习题1】B解析: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之一就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为皇家生产奢侈消费品,不投放市场。
【习题2】.A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张安世虽为公侯,食邑万户,但仍创办了规模很大的纺织作坊,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过当时的大将军霍光。联系教材有关知识点,BCD三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项出现在明代;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所学不符,本题应选A项。
【习题3】.D解析:本题考察宋朝时期的史实。根据提干信息“都城临安”分析,所述现
象属于在南宋时期,因此排除A项,西藏设宣政院是在元朝时期;B项应是在北宋;《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习题4.D解析:丝、毛、麻等作为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丝和毛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不普遍,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已较为发达,诸葛亮以“布衣”自称,“布”应是麻。棉花在北宋时引入,明代时全国普及。
【习题5】.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①③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
【习题6】.C解析:从材料中“随葬品数量相差悬殊的墓葬”可以判断C正确。材料所反映的是部分手工业,A项不正确;成熟文字是甲骨文,故B不正确;D无法获得信息。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答案)
【习题1】.B
解析: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草市十分繁荣,排除A。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反映了夜市十分兴盛,这应该是出现在宋朝之后,排除C。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这从宋朝就开始了,排除D。而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则反映了对坊市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正确选项为B。
【习题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宋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格局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限制的是唐朝,而打破住宅区和商业区界限的是宋朝。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习题3】D
解析: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题意,材料“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说明晋商的“贾儒结合”还是旧式的商业与权贵(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的结合,从而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极盛,而到了清末明初,封建统治趋于崩溃,依存其上的晋商趋于衰落,也说明晋商并不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要求。本题ABC三项“近代”经济不符合晋商的特点,选D项。
4.(1)特点:是我国古代城市基层管理制度,管理严格;居民按身份地位和所从事的职业聚居(或:在市周围按工商业性质分设里坊;里坊分区);里(坊)与市分开,居住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封闭性.(5分.每点1分,回答其中五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清给分),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防范盗贼和稳定社会秩序;其城市规划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消极方面:妨碍了市民生产、生活及人际交往,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2)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或:打破了里坊界日即;根据经营的类别形成不同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3)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濡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淮则的字词或含有褒义的有关字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看法:濡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及以德政吸引感化蕃夷的思想).(其它答案如果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 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善于治理国家者,会让有无相互补充,农业和商业、手工业按一定比例适当地发展,这样商业和手工业可以促
进农业发展,而不是阻碍。如何对待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君主的态度。材料出自于明代官员张瀚的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这段材料反映了农工比重适当的经济主张,选C项。A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项百工也为本业,材料中未反映,作者认为本业是农业;D项说法也与材料不符。“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2.A解析:分析材料,说明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商人富裕而农民贫困,反映了汉初农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间的显著差别。联系各选项,③④项与所学不符。本题选①②项,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3.B解析:本题较常见,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钱了以后,都会马上置地。反映了当时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重农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本题选B项,商品经济繁荣一说与材料不符,恰恰完全相反。
4.C解析: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因日本浪人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有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政策,ABD三项都片面理解,答案为C项。
5.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而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上帝意味着向海外传播基督教;荣誉指的是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黄金指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C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等大量输入欧洲。本题选C项。
4.D解析:“两个大陆相遇500年”,实际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尊重各地区不同的文明,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因此,体现了新的史学观点。
5.B解析:从表格中反映英国15——16世纪的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带来了殖民主义,引起了“价格革命”。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参考答案)
探究
1、(1)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是欧洲大陆封建专制的堡垒。
(2)经济实力雄厚: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有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而荷兰是商业资本主义国家,缺乏工业基础。英国工业资本较之荷兰商业资本更具优势。
(3)海军力量强大: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
(4)地理位置优越: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位于世界贸易中心,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1、解析:“大陆均势”政策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而不是英国的世界政策,故排除A;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强大的海军是为英国的海外扩展提供了强大的武力后盾,但这不是本质反映;法国在当时仍以农业、手工业为主,而非商业国,故排除D;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仍然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答案:C
2.B 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随着其侵略扩张,许多美洲地区落入他们之手,故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原有城市为名,再冠上新字的地名。故正确答案为B。
探究二
(1)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积累原始资本。
(2)方式:
①野蛮地掠夺财富。②贩卖黑奴,掠夺劳动力。
③血腥残酷地屠杀印第安人。④组织特权公司,进行垄断贸易、欺诈性贸易。
(3)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使得世界市场拓展。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落后。
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3.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所以选A。
4.(1)国家:荷兰和法国。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掌握立法权,并通过立法对王权作具体限制):国王掌握行政权,但受大臣牵制: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联系: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4分)影响: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分)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向下”是指煤铁资源,“向外”是指殖民。殖民是资本原始积累最重要的手段,B可算是其中之一。C与题目无直接关系。D,英国打破机器出口的禁令在1825年,那已是工业革命后期的事情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地发展,殖民扩张加剧,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的推动,因此,A项正确。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煤的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A。
2.B解析: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①项正确,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自然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②项正确,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因此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③项正确,为了摆脱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粮食的困难,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④项错误,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仍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影响。综上分析,所以选择B项。
3.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B解析:题干中的棉布价格迅速下降是在1780-1860年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使用机器生产,物美价廉。
5.B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在世界经济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明英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选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20世纪初,故A错误;C的说法和表格信息相反,D的说法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德国和美国。
6.D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本题中材料充分,理解也准确,但结论不合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B8.D解析:注意题干限定的要求:“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而提供的选项中①②③都是经济领域的变化。答案为D。
9.D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火车等出现使人类出行方式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本题选①③④项,第②项“公共福利制度的建立”与本题无关,公共福利制度最早在美国建立起来,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于二战后。
10.D解析:综合选题中的铁路、产业工人、世界市场、晚清可知选择D项工业浪潮的冲击。
11.(1)特点: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
影响: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市民文化发展,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
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3)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4)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反对:城市化过快加剧能源危机,占有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等。
第8 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成果,汽车发明于1885年;飞机出现于1903年的美国,发明者是莱特兄弟;蒸汽机车发明于1814年;1876年贝尔试验电话机成功。据此本题1876年的国际博览会,①②两项应该还没有出现,本选B项。
2.B
1病例资料
患者, 女, 50岁。主诉:右下后牙反复自发性疼痛2月。临床检查:牙冠未见缺损, 牙根暴露约3mm, 叩+, 冷++, 松Ⅱ度, 牙龈无红肿, 未探及深牙周袋。数字化DR片示:近中牙槽骨角型吸收至根尖1/3, 远中根尖周密度降低 (图1) 。诊断:逆行性牙髓炎。治疗计划:由于患者保留患牙愿望强烈, 所以拟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处理:患者签署根管治疗知情同意书。在右侧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 降低咬合, 开髓, 揭髓室顶, 探查到近中、远中2根管口, 显微镜下未找到其他根管, 拔髓不成形, 疏通2根管, 测长均16 mm达根尖, 机用镍钛Protaper预备至F2, 超声冲洗, 隔湿, 干燥, 置氢氧化钙糊剂于2根管内, 氧化锌糊剂暂封。患者第3次就诊时患牙无明显不适, AHplus糊剂+热牙胶充填2根管。数字化X线摄影示:远中根根管充填恰填致密, 近中遗漏根管 (图2) 。去除近中根管内回填牙胶, GG钻扩大根管口, 根管显微镜下在根管中段偏近中舌侧找到根管口, 根管测长, 预备, 消毒, 试尖 (图3) , 充填, 术后X线片显示恰填 (图4) 。嘱:牙周科就诊行牙周治疗。
2讨论
根管治疗术 (RCT) 是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1], 而寻找根管口是根管治疗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遗漏根管是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调查研究, 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中遗漏根管占19.7%[2]。
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 变异较大。下颌第二磨牙通常有2~4个根管 (即近中1个或2个根管, 远中1个或2个根管) , 或为C形根管[3]。顾永春等[4]通过透明标本法在152个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研究中发现近中只有1个根管口73例 (48.0%) , 近中根管系统为1-2型17例 (11.2%) 。王瑶等[5]采用CBCT扫描评估156颗双根下颌第二磨牙, 发现近中只有1个根管口38例 (34.35%) , 近中根管为1-2型5例 (3.2%) 。Al-Qudah等[6]对355颗下颌第二磨牙进行研究, 发现近中1个根管口72例 (20.28%) , 近中根管为1-2型22例 (6.2%) 。由于地区、种族的不同, 牙齿的根管系统分型所占比例可能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行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治疗且近中只有一个根管口时, 应警惕1-2型根管系统的存在。
使用热牙胶技术充填根管, 不仅可以较好地封闭根管系统, 而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可渗入到遗漏的根管, 有助于发现遗漏根管。而术前、术中、术后全面充分的检查不可或缺。术前拍摄根尖X线片, 便于观察牙根外形和根管影像的走向和变化;术中拍摄插诊断丝的X线片, 术后拍摄根充X线片, 有助于更清晰的观察根管走向, 判断有无根管的遗漏。如果术中、术后的X线片看到扩大针或者牙胶所在的根管没有位于牙根的中央, 则应考虑是否遗漏了根管[7], 必要时可拍摄锥形束CT (CBCT) 。CBCT能对复杂变异的根管系统 (例如切牙双根管、磨牙根管数目异常、C形根管等) 在三维立体的图像上分辨根管的形态数目、走向等, 可在根管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对根管变异作出明确的诊断, 对防止根管遗漏、保存牙本质和保障根管治疗成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8]。
在临床治疗中, 容易遗漏的根管大多细小而隐蔽, 或是根管口钙化, 或是位置深在。对于位置深在的根管, 可使用GG钻扩大根管口, 结合根管显微镜探查根管。根管显微镜光纤技术的应用使医生的视野可放大2.5~30.0倍, 显著提高了视野清晰度, 各根管口和根管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遗漏根管的概率大大减少, 而且寻找时间明显缩短, 提高了效率[9]。有研究显示, 根管显微镜比在肉眼和外科放大镜下更容易区别钙化根管口和周围的牙本质, 更容易发现小的和根管口下3~5 mm处分叉的根管口[10]。
熟悉根管系统解剖结构是确保根管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前提条件[11]。热牙胶充填技术与术前、术中、术后X线片检查相配合可避免根管的遗漏, 必要时可借助于锥形束CT和根管显微镜。锥形束CT和根管显微镜相结合对于定位和识别根管十分重要[12], 有助于发现疑难根管, 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嘉德, 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40-253.
[2]Song M, Kim HC, Lee W, et al.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failure in nonsurgical endodontic treatment by microscopic inspection during endodontic microsurgery[J].J Endod, 2011, 37 (11) :1516-1519.
[3]王晓仪, 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9-24.
[4]顾永春, 皮昕.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 (3) :167-168.
[5]王瑶, 郑庆华, 段星宇, 等.锥束CT评价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1, 21 (12) :687-690.
[6]Al-Qudah AA, Awawdeh LA.Root and canal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first and second molar teeth in a Jordanian population[J].Int Endod J, 2009, 42 (9) :775-784.
[7]余擎, 邝容.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 (5) :497-501.
[8]刘荣森, 高飞, 石校伟, 等.锥束CT在变异根管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 (4) :245-248.
[9]周磊, 臧艳君, 由鹏飞.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显微镜下根管口分型探讨[J].口腔医学, 2007, 27 (10) :530-531.
[10]Yoshioka T, Kobayashi C, Suda H.Detection rate of root canalorifices with a microscope[J].J Endod, 2002, 28 (6) :452-453.
[11]Sert S, Bayirli GS.Evaluation of the root canal configurations of the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permanent teeth by gender in the Turkish population[J].J Endod, 2004, 30 (6) :391-398.
( ) 1. A A. BCB. JKC. LHD. GJ
( ) 2. UA. XQB. VSC. QWD. EQ
( ) 3. IA. YIB. NLC. AKD. TO
( ) 4. SA. QMB. CDC. RXD. FZ
( ) 5. PA. CEB. TIC. UQD. WV
Ⅱ. 根据所给首字母,写出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1~2个。
1. r ____ ____2. t ____ ____
3. u ____ ____4. k ____ ____
Ⅲ.单项选择
1. 下列字母按其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____。
A. EMSB. ABCC. RMBD. MTV
2. 下列大写字母均是两笔画的是____。
A. STMB. GHPC. XQPD. RKO
3. How ____ your brother?
A. amB. isC. areD. /
4. This is ____ sister, Amy.
A. youB. meC. ID. my
5. What’s ____ name?
A. your EnglishB. you English
C. your an EnglishD. your in English
Ⅳ.根据汉语,选择正确的译文。
1. 我喜欢英语。
A. I like an English.B. I like the English.
C. I like a English.D. I like English.
2. 我的名字叫凯特·格林。
A. This is Kate Green.B. My name is Kate Green.
C. It is Kate Green.D. My name’s Green Kate.
3. 这是什么颜色的?
A. What color is this?B. What color this is?
C. What color this?D. What is color this?
4. 你好,吴东!
A. Wu Dong, Hello.B. Hello, Wu Dong.
C. You are fine, Wu Dong.D. Good, Wu Dong.
5. 见到你真(很)高兴。
A. See you fine.B. Good to see you.
C. Nice to meet you.D. Fine to you.
Ⅴ. 情景答语。
1. 当你想知道“flag”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讲时,你不可以说:____
A. What’s a flag in Chinese?
B. What’s the Chinese for “flag”?
C. How can I say “flag” in Chinese?
D. What is a flag?
2.当老师问你问题,你不会时怎么说?____
A. Good.B. I can’t.
C. Sorry, I don’t know.D. Hello.
3.当你不知道某物的名称时,可以怎么问?____
A. What is this?B. This is what?
C. Is this what?D. Who is this?
4.当你不认识某人时,你可问:____?
A. What is WhoB. Who is that
C. Are he Mr LiD. What’s that
5.当下午遇到老师、同学或熟人时应说:____.
A. GoodbyeB. Good afternoon
C. Good nightD. See you then
Ⅵ.选择填空。
1. 英语句子的开头第一字母要____。
A. 顶格B. 用印刷体C. 占两格D. 大写
2. 英语的句号是____。
A. 从上到下斜“/”B. 实心圆点“.”
C. 空心圆圈“。”D. 豆芽状“,”
3. 单词“see”和“____”字母读音相同。
A. EB. CC. BD. V
4. 英语单词书写的最小单位是____。
A. 字母B. 音标C. 单词D. 句子
5. 中央电视台简写形式为____。
A. CCTVB. TVCCC. VTCCD. CCVT
6. 在英语学习中老师平时要求学生用____书写。
A. 草体B. 手写印刷体C. 印刷体D. 匀笔斜体行书
7. 书写时字母稍向右斜,其斜度约为____。
A. 50B. 100C. 150D. 200
8. 在英语中人名开头第一个字母要____。
A. 大写B. 用斜体字 C. 用手写体 D. 小写
9. he is 的缩写形式是:____。
A. hes’B. hesC. h’esD. he’s
Ⅶ.对话排序, 首句已给出。
A. Hello, Dale. Nice to meet you.
B. Bye-bye.
C. Hello, Mike. This is my friend Dale.
D. I’m fine, too. Bye!
E. Nice to meet you, too. Mike. How are you?
F. Very well, thanks. And you?
正确的顺序是: C____
Ⅷ.下列各句中均有一处错误, 请指出并改正。
1. My name are Tom.
2. Is you name Sue Dan?
3. Good morning for you.
4. What’s is that in English?
5. I name is Wang Hong.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第1题5分,第2题16分,第3题4分,第4题4分,共29分)
1.直接写得数。
22+78= 68+13= 49-16=
45+25= 702-329≈
640-240=
650-50= 600-200= 52+29=
373+298≈
2.列竖式计算。
870-380=
180+650= 730-280=
480+320=
800-360= 390+450=
510-40= 940-390=
3.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再算出经过的时间。
4.估一估,连一连。
215+288 298+597 517+307 715-304
702-287 197+725 698-296 718-209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钟面上,分针从“7”走到“12”经过了()分钟;时针从“3”走到“9”经过了()小时。
2.3分=()秒 1时15分=()分
3分20秒=()秒
420分=()时
90分=()时()分
240秒=()分
3.比45少18的数是(),780比()少180。
4.按规律填数:170,250,330,()。
5.早上第一节课从7:50开始,一节课40分钟,第一节课的结束时间是()时()分。
6.一列火车1:50进站,2:05开走,中间停车()分钟。
7.电影8:00开始,从小芳家到电影院要走18分钟,小芳最晚()时()分从家出发才不会错过电影开场的时间。
8.一部手机的价格是803元,一盏台灯的价格是128元,一部手机比一盏台灯大约贵()元。
9.在里填上“>”“<”或“=”。
47+26
81-28 199+585
800
200分
2小时
180+250
610-270
480-160
270+50 1分10秒
110秒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秒针从钟面上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A.5分钟 B.5秒
C.1小时
D.1秒
2.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A.90分钟
B.90秒
C.90小时
D.9小时
3.从4时25分起,再过()分钟是5时10分。
A.15
B.25
C.35
D.45
4.某小学联欢晚会从8:30开始,到10:20结束,这场晚会进行了()。
A.1小时50分钟
B.2小时10分钟
C.2小时30分钟
D.2小时50分钟
5.贝贝和壮壮进行赛跑,同样长距离,贝贝用了1分10秒,壮壮用了58秒,()跑得快,快了()秒。
A.贝贝 12
B.壮壮 52
C.贝贝 52
D.壮壮 12
6.下面()算式的得数最接近500。
A.362+208
B.198+305
C.716-197
D.303+202
7.乐乐买了一双78元的鞋子,正好用去他身上的钱数的一半,他原来身上带了()元钱。
A.39
B.117
C.156
D.234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秒针正好走1大格
B.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从高位算起
C.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时针,走得最慢的是秒针
D.一天的开始是00:00
9.看钟面的时刻,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7:55
B.6:11
C.6:55
D.7:11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分20秒=220秒
B.△+34=66,△=100
C.绕花坛跑一圈,王刚用了32秒,小丽用了24秒,小丽跑得快
D.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3页,第二天看了48页,第三天接着往下看,从第49页开始看起
四、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第3题6分,第4题9分,其余每题4分,共27分)
1.乐乐做家庭作业用了30分钟,正好是晚上8:00完成。乐乐是晚上几时几分开始做家庭作业的?
2.亮亮下午4:50放学,他放学后去参加学校的课外服务活动,亮亮下午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3.下面是某地周末下午停电通知。
停电通知
云盘小区 下午3:15~3:55
云林小区 下午3:20~4:05
(1)哪个小区停电时间长?长多长时间?
(2)壮壮下午3:5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他在家等了15分钟才恢复供电,你知道他住在哪个小区吗?
4.体育用品店一些商品价格如下:
商品/个
篮球
足球
羽毛球
排球
价格/元
150
(1)体育用品店在“十·一”搞促销:满200元立减10元。王老师买篮球和足球各一个,能减10元吗?
(2)一个排球比一个羽毛球贵多少元?
(3)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琳琳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广济大道的一旁,琳琳家距学校260米,小丽家距学校540米。琳琳家和小丽家相距多少米?
答案
一、1.100 81 33 70 370 400 600 400 81 670
2.490
830
450 800 440
840
470
550
3.25
7:50
8:50
4.结果比600小的算式:
215+288
715-304
702-287 698-296
718-209
结果比800大的算式:298+597 517+307
197+725
二、1.25 6
2.180
75 200
1 30 4
3.27 960 4.410 5.8 30
6.15 7.7 42 8.670
9.>
< >
>
= <
三、1.B 2.A 3.D 4.A 5.D 6.B
7.C 8.D 9.C 10.C
四、1.8时-30分钟=7时30分
2.4时50分+10分钟+45分钟=5时45分
3.(1)云盘小区:3时55分-3时15分=40分钟
云林小区:4时5分-3时20分=45分钟
45-40=5(分钟)
云林小区停电时间长,长5分钟。
(2)3时50分+15分钟=4时5分
壮壮住在云林小区。
4.(1)80+150=230(元)
230元>200元
能减10元。
(2)110-4=106(元)
(3)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从“三美”入手,赏析《再别康桥》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在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
“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它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整体构思与思路 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
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三)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1、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较,本诗情感上有何不同?
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课时
(四)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弹跳性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五)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6
1、朗诵、背诵该诗;
一 选择题
1.B【解析】试题分析:解析: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表述错误。对口援助新疆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新疆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①④入选。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的知识。
2.D【解析】试题分析:国务院起草和修订的法律最终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D项正确。A项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构建法律体系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B项错误,国务院没有立法权;C项说法错误,国务院不可能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故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全国人大的权力的知识。
3.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要注意行为主体是“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可以就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提案,充分履行代表职责,D说法正确;A“直接进行决策”,说法错误;B“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C“科学民主执政”的主体是党,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
4.B【解析】试题分析:党起领导作用,具体职能由政府履行,①说法错误;山东省委在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措施中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科学执政,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③说法正确;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体现,与省委主体不符,④错误。该题选B。考点:本题考查党的执政方式。
5.C【解析】试题分析:中央纪委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打击,加强执纪监督,遏制公款吃喝、送礼、旅游和铺张浪费奢靡之风,这样做符合党的性质宗旨,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光辉形象,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①③说法正确;②党的执政资格早就赋予了,不是该项活动赋予的,选项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选项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A【解析】试题分析:从“管理”到“治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与外延有了巨大变化。“治理”是特定范围内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多向度相互影响,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平等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相对于“管理”在内涵上的单打独斗、居高临下,“治理”的提出是理念上的一个巨大进步,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使相应的国家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外延得到极大拓展。“治理”的着眼点是促进社会参与。“治理”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各类主体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意味着今后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各类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具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和舞台。“治理”的着力点是激发社会活力。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就是要突出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共治,并为此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完善多元主体平等协商的机制,从而激发社会活力。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早已实现,故②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③项中“各类主体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地位等同”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7.D【解析】试题分析:在某市2013年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许多意见,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审议权,财政局长到会就预算中的问题回答代表的质问体现的是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质询权,而提案权和表决权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立法权和决定权也未能体现出来,任免权和监督权也未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D。考点: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
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2013年我国省级政协主席全部‘退出’同级中共党委常委班子”,这一举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能够使政协更加自由地建言献策,这意味着未来民主政治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
9.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近年来因法律依据不足、有违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引起广泛争议,我们废止了劳教制度,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的与时俱进;同时,材料中在党的领导下,经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正式废止这一制度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统一的,选A。③与题意无关;④错误,党和国务院没有立法权。考点: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0.C【解析】试题分析:党的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中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体现了我党贯彻群众路线和坚持群众观点,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选C。①与题意无关;③错误,经济建设是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11.C【解析】试题分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之所以能对城镇化建设产生影响是因为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因此题肢①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力,而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力;题肢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政协委员不参加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
12.D【解析】试题分析: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答案第1页,总3页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题肢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
13.D【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注意题中的主体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属于共产党组织,因此“先后派出两轮中央巡视组,分别进驻17个巡视点 进行巡视,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答案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与公民的监督,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不属于司法机关,C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14.D【解析】试题分析:A和C错误,因为决定权和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力;材料中强调了人大代表要对房价等民生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所以应该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议案,而不是质询权。选D。考点: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权
15.B【解析】试题分析: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与题意无关;④项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与题意无关,因为材料属于党的思想建设。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6.D【解析】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党代会中党代表的提案充分说明党内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了提高,党内民主有了新发展,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党代会,与国家机关无关,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中得到了落实,本题也没有涉及行为主体公民,故没有体现公民行使政治性权利的渠道得到拓宽,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党内民主
17.C【解析】试题分析: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查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需要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审议和表决,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全国人大审查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同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是全国人大在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人大代表的提案权、质询权以及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和任免权,故②④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全国人大的职权。
18.B【解析】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纪检监察网站的设立有利于在网络互动中推动反腐工作,有利于贯彻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纪检监察举报网站的设立不是制度,没有体现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公民的基本民族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不是监督权,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9.C【解析】试题分析: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朱雪芹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仅有的3位农民工代表之一,连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朱雪芹的履职日记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我国基本民主制度主要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20.B【解析】试题分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中国共产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体现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没有涉及到党内民主,故排除。②选项观点错误,共产党接受党外监督正确,但党不能推动政务公开,推动政务公开是政府的事情,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
21.B【解析】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我国多地方少数民族举行古尔邦节庆祝活动,说明我国坚决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尊重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到弘扬科学精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也没有涉及到尊重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民族平等
22.C【解析】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选C。②错误,我国民主区域自治地方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④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23.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故③④正确;我国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①错误;我国宗教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故②错误。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宗教政策。
24.C【解析】试题分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故题肢①正确;题肢②与题意无关;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的本质和核心,因此题肢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不能说是完全统一的。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 25.(1)①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坚持科学执政,为新型城镇化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③政府要充分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发挥好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作用。④政府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发挥、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党通过会议,提出战略和作出部署,来加强对创新的领导。(2分)党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实际,通过科学执政,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2分)国务院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创新。(2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科学决策,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2分)【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应注意两个主体,一个是党,一个是政府,故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从党的角度看,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从政府的角度看,应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等角度分析说明。(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知道,本题涉及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因此考生在回答本题时,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了对创新的领导;其次是坚持科学执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履行经济文化职能,推动创新的实施;最后还可以从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科学执政、政府的职能、科学民主决策的知识。
26.①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②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敢于同“四风”等不良现象作斗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行为主体明确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落实反对四风要求。由于四风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党和国家的举措为坚持宗旨和原则,履行职责,同时要遵守法律,接受人民监督,即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敢于同“四风”等不良现象作斗争。考点:政府宗旨、原则、职责、自觉接受监督27.(1)①H市市委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②H市市委依据该市民盟市委的提议,就该市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放及利用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村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
③H市市委将《关于在H市加强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的建议》提交市人大审议,推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H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H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第(1)问考查党的执政方式,应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分别与三种执政方式有机结合。第(2)问考查“政治生活依据”,注意主体是“市委”,应从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方面思考回答。28.(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切实履行职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各省市对民族地区的帮助与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2)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感情;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安全;有利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3)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方针、民族原则,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社会的和谐;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吸引外资;发展特色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等。
【解析】第(1)问考查西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应该从制度保障(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国家的扶持和各地方的帮助等方面回答。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1 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住院且需要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年龄50~72 岁。
1. 2 方法血糖仪采用Bayer Health Care公司生产的拜安康血糖仪, 血糖仪已经过校正。试纸使用同公司生产的配套试纸条, 试纸在专用瓶中密闭保存。分别在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 以75% 的酒精消毒患者的右手无名指指尖, 以弹簧针刺入无名指尖2~3 mm, 让末梢血自然流出, 不用挤压和按摩, 血成一圆点时用试纸吸取, 分别测得第1 滴与第2 滴末梢血的血糖值。第1 滴末梢血测得血糖值计入第1 组, 第2 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计入第2 组, 20 例患者各针刺4~6 次, 两组各得90 个有效数值。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第1 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与采用第2 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2。
3 讨论
大量文献已证明应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简便、快速、准确且需血量少, 用其进行血糖监测临床可信度较高且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3]。目前临床上在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测血糖时, 方法不统一, 有的护理人员采用第1 滴血, 有的护理人员采用第2 滴血。卫生部 ( 现卫计委) 关于《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 ( 试行) 》中指出血糖监测时应弃去第1 滴血, 将第2 滴血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以保证血糖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有研究表明[4,5],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患者血糖时, 若按照正规操作, 第1 滴与第2 滴末梢血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环节, 血糖控制不良者每天需进行≥ 4 次的血糖监测。对于某些特殊患者, 如糖尿病合并贫血患者、新生儿糖代谢紊乱患者, 包括新生儿高血糖和低血糖患者, 减少血液的浪费显得尤为重要。贫血患者本身就伴有红细胞的减少或血红蛋白下降, 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对其进行血糖监测时若采用第1滴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综上所述, 如在规范操作条件下, 可以采用第1 滴末梢血测定血糖值, 这样不仅可以使血糖监测更加快捷,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玉兰.第一滴和第二滴末梢血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分析.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4) :471.
[2]徐玲丽, 黄洁微, 周佩如.自我血糖监测取第1滴与第2滴末梢血的比较.广东医学, 2012, 33 (10) :472.
[3]陈璐璐.新型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可靠性评价及其社会意义.医学与社会, 2003, 16 (3) :22.
[4]李桂萍, 杨静英, 李春花, 等.糖尿病病人前两滴末梢血血糖值对照研究.全科护理, 2009, 7 (4) :981.
一、重点词汇
1. reflect
Her work reflects intelligence. 她的工作显示出她的智慧。
[拓展] reflect on 思考:I need some time to reflect on your suggestion. 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你的建议。
reflection
(1) Can you see your reflection in the glass? 你能看到镜中的映像吗?
(2) consideration深思,考虑
At first I disagreed, but on reflection (= after thinking carefully about it), I realized she was right.
[拓展]
经再三考虑on / upon reflection on second thought
陷入沉思 be lost in reflection / thought
2. tough adj.
[拓展]
1) 坚韧的;有韧性的:as tough as leather像皮革一样坚韧
2) 严酷的;苛刻的:Many homeless people are facing a tough winter. 许多无家可归的人正面临着一个严寒的冬天。
3) 困难的;费力的;难切难吃的:tough meat老肉
4) 困难的;费力的或麻烦的: a tough job棘手的工作
They will be a tough team to beat. 他们将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团队。
5) 坚决的;强硬的;顽强的
a tough policy强硬的政策 a tough guy 〈美口〉硬汉 a tough law 严格的
3. support vt. / n. 支持,支撑,赡养,供养
(1) 支撑;托住These posts support the roof. 这些柱子支撑着房顶。
(2) 资助;鼓励;帮助
She supports her husband on the money she earns from teaching. 她用教书挣的钱资助丈夫。
(3) 拥护;支持
Which football team do you support? 你支持哪个足球队?
[拓展] be in support of sb. / sth. 支援某人/某物
4. approach v. 对付,处理,向……靠近 n. 方法
[拓展]
approach a problem 处理问题
approach the enemys ship 靠近敌人的船
a correct approach to the subject 研究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
5. option n. 选择;选择权;选择自由,可选择的东西任选项;取舍;任意
[拓展]
at ones option 随意
There are four options in our college. 我们大学里有四门选修科。
have no option but to (do) 除了……以外没有他法,只好……;leave ones options open 不做选择;不表态;不做承诺;留有回旋余地;leave to ones option 任意选择;make ones option 进行选择
You have no option. 你没有选择的余地。
There are three options open to us in that matter. 在那个问题上我们有三个选择的可能。
optional adj. 可选择的
It is optional with you. 那是你的自由。
Attendance at the lecture is optional. 这一讲座可随意参加。
[拓展] 选修课 optional / elective subjects;必修课 compulsory subjects
6. investigate vt. 调查,研究
那位侦探被派去调查该罪行。The detective was sent to investigate the crime.
investigation n. 研究;调查
[拓展] 实施调查 conduct / carry out an investigation;investigative adj. 研究的,调查的
二、重点词组
1. under pressure 处于压力之下
[课文原句再现] They are also under great pressure to appear young and beautiful. 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显得年轻漂亮。
[拓展]
The president was under pressure to deal with the food crisis. 总统处于要处理粮食危机的压力。
stress n. 压力,紧迫,困难,(心理、生理或情绪上的)紧张
under the stress of poverty 在贫困的压力下
time of stress 危难之际,非常时期
stress and pressure 紧张和压力
[拓展] n. 重视;强调 lay [place, put] stress on 把重点放在……上;在……上用力
We must lay stress on self reliance. 我们必须强调自立更生。
vt. 着重;强调
I must stress that we havent much time. 我必须强调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
The director stressed that point in particular. 厂长特别强调了那一点。
2. go about sth. 从事,着手做, 继续做……
go about sth.—continue to do; keep busy with 继续做,忙于做
Could you please inform me how to go about contacting a lawyer? 请您告诉我怎样去联络律师?
Despite the threat of the war, people went about their work as usual. 尽管战争一触即发,人们仍像平时一样工作。
忙于日常事务 go about ones daily routine;go about (doing) sth. —start to do something; set about sth. 开始,着手
How do you go about repairing this telex machine? (= set about)
3. go through... 经历……
[课文原句再现] As we go through our daily lives, we meet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人。
[拓展] Their marriage has been going through a bad patch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他们的婚姻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日子。
go through
(1) suffer / experience 遭受, 经历
Iraq has gone through two wars. 伊拉克经历两场战争。
(2) 仔细检查,审查
She went through the room but couldnt find the missing ring. 她仔细检查了房间,但是没有发现丢失的戒指。
(3) 履行
go through the procedures
[拓展] go down 下降;倒下;go with 伴随;跟……相配;协调;go against 违背;反对;抵抗;go in for 参加;喜欢
Thatll go against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那要违反交通规则的。
Ill go with him as far as the bus stop. 我陪他到公共汽车站。
4. correspond with... 和……相对应;与……相符合
[拓展] (1) 符合,一致[(+to / with)]
Does the name on the envelope correspond with the name on the letter inside? 信封上的名字与里面信上的名字是否相同?
(2) 相当,相应[(+to)]
The American Congress corresponds to the British Parliament. 美国国会相当于英国议会。
(3) 通信[(+with)]
Have you been corresponding with him? 你一直和他通信吗?
5. take pleasure in... 乐于……
[拓展] They took great pleasure in helping the people in need in the neighbourhood. 他们非常乐于帮助附近那些困难的人。
6. in contrast 与此相反 (相比之下)
But, in contrast, it is only in modern times that Galileo has become a problem child for historians of science.但是相比之下,对于科学史家来说,伽利略只是在现代才变成了一个成问题的孩子了。
[点拨] contrast n. 差别; 明显差异
present a striking contrast to 和……成显著的对比;form a striking contrast to 和……成显著的对比;in contrast to / in contrast with 和……形成对比 (对照)
In contrast with their system, ours seems very oldfashioned. 我们的制度与他们的相比, 显得过于守旧了。
[拓展] vt., vi. (常与with连用)使对照;使对比
The writer contrasts good with evil. 作家使美好与邪恶形成对照。
Your action contrasts with your principles. 你的行为和道义对比时就显示出差别。
7. clear up
[拓展] (1) 整理;完成;收拾
Would you clear up this room before our visitors arrive? 能请你在客人来之前打扫一下房间吗?
Okay, children, well clear up the room now. 好啦,孩子们,咱们现在打扫房间吧。
(2) (天气) 转晴
It is raining now, but I think it will clear up soon. 现在还在下雨,不过我想很快就会放晴。
Its very likely to clear up by and by. 很可能不久就要放晴了。
(3) 消除
We must multiply our efforts to clear up the mystery. 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来澄清这一神秘的事件。
clear up a misunderstanding 解除误会
[拓展] clear away 收拾干净(餐具);扫除;消散;clear off清理;清算(债务);(使) 离开;clear out 清除;使耗尽全部钱财;售出存货
The football match came to an end,and the crowd soon cleared away from the ground. 足球赛结束了,人群很快从球场散去。
Go into the field and clear those boys off. 到田里去,把那些男孩赶走。
Clear out things in this cupboard,please. 请把这个碗橱里的东西都清除掉。
Unit 2
一、重点词汇
1. determined adj. 坚决的, 毅然的, 确定的
strictly determined 严格确定的;in a determined manner 决然
[拓展] be determined to do sth.
I am determined to pay him 100 dollars. 我决心付给他100美元。
Th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combat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政府决定同国际恐怖主义作斗争。
注意:determine vt. 决心
He determined to form a club. 他决心成立一个俱乐部。
The court determined that the man was guilty of assault. 法庭裁定那个人犯了侵犯人身罪。
2. rot vi. (rotted, rotting)
腐烂 [败];堕落,/(在狱中等)消瘦,憔悴/[俚] [用进行时态] 开玩笑;讲挖苦话
The ripe fruit began to rot when no one came to pick it. 没有人来摘这些成熟的水果,它们已经开始烂了。
He was only rotting. 他不过是开玩笑。
[拓展] 习惯用语
dry rot (植物)枯萎 (社会)内部腐败;Rot it! 该死! 糟糕! talk rot 胡说八道,胡话
The rot sets in. 事情节节失利;倒霉的事情不断发生。
a tree full of rot 一棵朽树,胡说;荒唐的想法;Dont talk rot! 别胡说!
3. wag vt. (wagged; wagging) 摇,摆动
[拓展] 习惯用语
wag ones finger at 向……摇指头 (表示责难, 轻视);wag ones head 摇头
The dog was wagging its tail slowly on the hot summer day. 大热天,狗轻轻摇着尾巴。
My father holds his arms and wags his head in disapproval. 父亲抱臂胸前摇头表示不赞成。
4. land
[拓展] 成功得到,赢得,捞到 (尤指许多人想得到的工作)
Hes just landed a starring role in Spelbergs next movie. 他刚得到一个机会,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下一部电影中担任主角。
He was lucky to land a good job. 他很幸运,找到一份好工作。
vt. 使登陆;使降落;使下车
The pilot landed the helicopter in a rice field. 飞行员将直升飞机降落在一片稻田里。
vi. 登陆;降落
The airliner landed safely.客机安全降落。
5. mind n. 思想,心理,心意 vi. / vt. 介意,注意,留心
[拓展] 习惯用语
make up ones mind 下定决心;absentminded 心不在焉;bear sth. in mind 牢记;weigh on ones mind 把……挂在心头
She gave him a frown and told him to mind his manners. 她向他皱了皱眉提醒他注意言行。
Did you mind being away from home for so long? 你介意离家这么久么?
Dont your parents mind you staying out so late? 你的父母难道不介意你在外面待这么晚么?
6. bond n. 关系;联系
[拓展] 牢固的联系:纽带;联系;关系;契合
A bond of friendship had been formed between them.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友谊的纽带。
bonds of friendship 友邦
The agreement strengthened the bon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协议加强了两国间的联系。
the special bond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母子间的独特关系
债券;公债;证券
4.5% National Savings bonds 年利四分五厘的国家储蓄券
v. 粘合These two substances wont bond together. 这两种东西粘不到一起。
习惯用语 ones word is (as good as) ones bond 说话有信用
二、重点词组
1.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 未加思考的,不假思索地,信口地
[拓展] talk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即席发表谈话
I cant tell you the answer off the top of my head.我不经考虑无法告诉你答案。
He was famous for being able to answer difficult questions off the top of his head. 他因为不假思索就能回答难题而有名。
2. 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做某事前)心慌,紧张
[拓展] 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紧张,忐忑不安
Sam had butterflies in his stomach as he went to the bosss office to ask for a rise. 萨姆到老板办公室去要求加薪时,心里十分紧张。
3. make allowance for 考虑
[拓展] 同义词组: take someth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lan doesnt take people working on night shifts into consideration. 这项计划没有考虑上夜班的人。
4. look somebody in the eye 注视“某人”,直视“某人”
[拓展] The father asked his son to look him in the eye and tell him what had happened. 父亲要儿子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发生什么事了。
5. follow something up 采取后续行动
[拓展] follow up vt. 跟进,补充,采取后续行动/穷追(跟踪,重复补充,继承,监督,贯彻到底)
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and well certainly follow it up. 那是一个有意义的想法,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予以研究。
follow up (与with连用)贯彻:to follow up a suggestion 贯彻一项建议
If you do not get any response, you should follow up your fax by giving them a call. 如果发的传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你就应该打电话跟踪。
6. give sb. the edge
[点拨] 名词edge在这里的意思是“微弱的优势”。如:
Physically, the young tennis player had the edge over / on his opponent. 这个年轻的网球运动员在体力上肯定比他的对手略胜一筹。
7. as easy as pie 十分容易
[拓展] 同义词短语:as easy as ABC / a piece of cake
Its as easy as ABC / a piece of cake for the scientist to solve the maths problem. 对于这位科学家来说,解这道数学题太容易了。
8. in response to 作为对……的回应,答复
[拓展] response是名词,其动词形式为respond;respond to意为“作为对……的回应,答复”; make a response 意为“作出相应,作出回复”
一句多译:他对我的建议报以一笑。
He responded to my suggestion with a laugh.
He laughed in response to my suggestion.
【第1、2单元答案】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3-07
第2单元第1课学生时代11-15
读写译2第一单元答案12-29
第4单元基础知识记忆检测答案01-01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及答案09-07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09-1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9-2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附答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