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精选12篇)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篇1

西塘小学 孙国芹

摘要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赏识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自己的教学天地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赏识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使之爱学学习、乐学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 赏识教育以人为本

关注“留守子女”学习学困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评价性赏识,唤起信心,重振精神,争取进步。

正文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留守子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常年在外打工家长较多,从而缺乏对“留守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使多数“留守子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弱。我们的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形式,用官僚的、随意的行为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犯错时,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流露,大至明确的批评、谩骂和体罚,师生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师生间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因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探讨一些应用赏识教育激

发农村“留守子女”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题深入的探究中,我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都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做到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困生,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其次,赏识学困生,就要给每位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诚的赏识,而没有了厉声的训斥,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温馨而活跃,促使他们从心地里爱上学习。“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更要真诚,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当你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困生多一些赏识的眼光,启发、引导他们生思考、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枣”的成功感。例如:为了便于学困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机会,我特地让学困生和学得较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好的同学带动他们,便于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对话机会。在复习这一环节中,尽量让学困生多发言,让他们进行学习新知识前的“热身”。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应选择难度较小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全班性的鼓掌表扬。有了这些成功,学困生也就逐渐能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了。

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

学习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困生智力,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的学习社交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应充分挖掘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音乐、表演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使学生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的滋味。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力求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我班“留守子女”代欣雨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习惯差、尤其学习成绩特差,成了一个地道的学习文盲、哑巴学生。针对这个学生,我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最终他树立了学习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真正达到了“亲其

师,信其道“的境界。成功的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巩固其知识。

三、查找分析原因,对准问题入手

“留守子女”大部分都是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他们普遍存在着心里,性格缺陷和道德品行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里障碍。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习惯偏差。三是监护权的缺陷,还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还有一部份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尤其学习成绩特差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我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并动员家长主动过问、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我班有一位女生叫孙亮亮,以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游水平,但由于父母离异,常年与外婆一起生活,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行为习惯偏差;结果由怕学学习变成了厌学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我主动找她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教育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联系她的父母要多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要把自己的子女变成自己的牺牲品。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这个学生的性格等各发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学习学习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四、在赏识的方式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家庭背景、认知层次、非智力因素以及性格都会有不同,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当用心分析学生的全面情况,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位学生适宜于赏识为主的教育吗?是采取公开表扬式赏识还是个别谈话式赏识?赏识的程度多少为宜?即便是出现同一个问题,也应当充分考虑在这位学生身上“赏识”到何种层次产生的效果最佳。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篇2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 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差异也很大, 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用成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 或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受到压力, 产生挫败感, 没有成功的体验, 更何谈写作的兴趣了, 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下面是学生作文《我们班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段: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好, 虽说最近也在努力, 但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看见得高分的同学乐滋滋地把试卷捧回, 我就嫉妒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我旁边坐了阮宇灏, 他学习成绩很好, 一有空就复习做作业, 我也以他为榜样在勤奋学习。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课、记笔记, 自习课上不会的就问班长。虽然他一直瞧不起我, 虽然他有时还骂我, 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 但还是给他“男子汉”这个称号了。第二个男子汉。”

显然, 这位学生写作水平一般, 语言很平淡, 心理也较为稚嫩, 然而, 我在评语中对这篇作文大大赞扬了一番, 还给了高分。因为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 作者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 而且立意也很好。更难得的是, 这位学生平时作文常常只能写三四百字, 还是东拼西凑而来的, 而这篇文章他写了三位“男子汉”, 结构和谐, 层次清楚, 表达清晰。当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 教师需要给予的就是赞赏和鼓励, 如果老师批改和指导的时候仅仅是细数其缺点, 那么学生这点可贵的表达需求也许就这样熄灭了。其次, 写作首先是情感表达的需求, 而人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 教师要用心体会学生的真实表达, 肯定学生各种表达方式, 使学生乐于写、敢于写。

二、用心批阅, 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也许在教师眼中是平淡无奇, 甚至是文理不通的, 可圈可点之处甚少, 需要修改之处极多, 因此, 老师在批阅的时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然而笔者认为, 在指导之前, 老师必须首先要用心阅读、认真体会, 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才能敏锐感受文中精彩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的评语才能真正触动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个学生在一次班级征稿中写了一篇题为《卑微中的光芒》的习作, 整篇文章更多的是内心独白, 她忆起了让自己信心有一点增长的几件事。作为一篇记叙文, 文章议论抒情太多, 叙事过于粗略, 然而, 我在批阅的时候, 没有直接指出其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出了她的不自信, 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 却盛赞好友的容貌气质, 并流露出望尘莫及的失落;自己数学学科稍稍薄弱, 就让她每一次考试都患得患失, 在羡慕其他同学的同时, 抱憾自己的不够聪慧。因此, 每一个小小的肯定, 都能瞬间照亮她的内心。其实, 我早已感知到她内心的不自信, 于是, 我首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还记得初一军训的那几天, 你的清秀、端庄, 还有沉静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认真的态度,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每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都不是卑微的, 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你更是一位优秀的女孩, 我已感受到了。”

所以教师往往更多的在评语中提出修改意见, 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得更好些, 然而, 在撰写评语的时候, 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 那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总也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写作积极性也就必然消失殆尽。

三、分享交流, 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 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反之, 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赞赏, 甚至在讲评课上读出来, 对他而言, 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有了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 也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 笔者认为, 作文讲评课上的“赏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班上作文写得好那几个学生;要肯定学生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点, 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 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 也要不吝赞扬, 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 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篇3

一、课堂赏识教育

1.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带来的兴奋和鼓舞是巨大的。高尔基说:“就是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获得成功,特别是战胜自我之后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语文老师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特别是要注意班上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享受。比如说课堂提问,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不同的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前提示他精心准备一两个问题,上课的时候要抽他回答或是全班自由探讨问题时要抽他发言等,让他来个“笨鸟先飞”,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

2.发掘优点,增强自信心。孩子都是有优点的和缺点的,没有一个孩子十全十美,同样也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是处。课堂上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让他有信心取得成功,从而获得强有力的自信心。有的孩子书写工整,就来个书写比赛,他取得好成绩,他就得到鼓舞。有的孩子善于演说,就给他提供演讲机会。有的孩子知识面广,就给他来个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有的孩子作文好,就搞一个作文竞赛。这样孩子的优点得到了强化,学习的自信心就大大增强了。

3.教学语言的赞赏艺术。课堂上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和赞赏的态度来看待学生,并且以积极肯定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努力、探究和创造。课堂常用的话语:“你的看法真有趣,值得探讨!”“你的思路很明确,观点新颖!”“你真会动脑筋,同学们要向他学习啊!”等等。

二、作业和作文中的赏识教育

大多数老师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批改作业作文的方法,以指出其中的错误为目的,以改正错误为重心,并且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这样做往往对优秀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却使学习困难的孩子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因为太多的“杈杈”,会蒙蔽学生的双眼,使他们难以看到成功的彼岸,因此作业作文只是应付或是完成任务,根本没有兴趣可言。

1.作业要在比较中突出进步。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在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或是智力发育都不一样,要比较,有的孩子永远也赶不上班上最优秀孩子。因此我们在作业中,要与孩子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要看他有没有进步,进步是大还是小。批改作业时,要比较孩子的不同阶段,着力肯定他的进步。最好把正确的“钩钩”打大一点儿,把“杈杈”打小一点儿,让正确的更醒目。最后加上一句激励性评语:“你的书写比以前工整了!”“老师很高兴,你的作业态度比以前端正多了!”

2.作文是学生与老师的心灵对话。作文是学生写给老师看的,老师是作文的重要读者。作文和作文批改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深处的对话。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找到学生的作文优点。从标点符号、字的书写到立意构思、思想内容,老师都细心处理,要达到任何一篇作文都能找到优点的效果来。比如,一篇比较差的作文中,你找到了一个精彩的句子,或是找到了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等。找到了优点,就要与学生交流。找一个优点的激励作用远远大于你指出的十个缺点。有一次,在一篇作文中,我实在找不到优点,我就批了一句:“你这次作文比上次作文多写了二十二个字,有进步,很好!”结果那个学生说:“老师,我作文只比上次多十五个字。”我说:“孩子,你很认真,是我粗心了,我向你学习。”学期结束,这个孩子进步很大。

三、辅导的赏识教育

辅导时,与孩子单独接触的机会多了,老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沟通。这时,语文老师要全面了解所有孩子的性格特点,情趣爱好,越详越好。老师要抓住机会去寻找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将它放大,赏识激励,强化信心,使孩子加倍努力学习。如孩子读书,可以赏识他声音优美,可以赏识他节奏感强,可以赏识他字音准确,还可以赏识他读得有激情。有了老师的赏识,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四、课外的赏识教育

老师课外要与学生多接触,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活动中与孩子打成一片,当好孩子的参谋或助手。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赞赏孩子哪一个板球打得好,有创意等等。孩子们与你亲密无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要讲给你听,你就更能知道孩子的优点,就能给予更多的赏识,他的信心就更强了。遇到回家的孩子,可以问一下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家庭教育情况,赞赏他在家的积极表现,夸奖他体贴父母,孝敬老人。由于老师的赏识,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话语也就多起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家访的赏识教育

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并且要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家访中,老师一定要把赏识教育放在首位,切忌告状式家访。任何孩子都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家访中放大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首先让家长看到你对他的孩子是非常关心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给家长一个好的印象:你是一位高度敬业的老师。其次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只要与老师配合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最终让孩子对老师满怀信任,相信自己就是老师心目中最好的学生。这样就体现出了家访的积极意义,家长满意,学生放心,家长有了信心,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4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多种,但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我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他们对新教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教师首先面带微笑并亲切的说:“很高兴与你们一起学习,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更喜欢你们,你们愿意与我成为朋友吗?我可随时欢迎你们哦。”这样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为学生总认为老师高高在上,不敢与老师接近,更谈不上与老师聊天等等。以前孩子们只是在幼儿园接触过简单的英语字母。因此孩子们的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大。刚开始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英语的好处有哪些吗?很多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惊奇。有个孩子居然说学了英语就可以和外国的厨师进

小学生三年级正处于智商、心理和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

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告诉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将认识和了解外国的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叫Sam、Amy、Daming、Lingling这几个小朋友之间的各种故事,通过认识他们我们将会学习到很多有用的问候语,你就可以坐飞机去外国和外国人对话了。

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音乐,让学生学习英语歌,感受外语的语感,体会英语歌曲的特点,孩子们在动感的音乐中尽情的享受,感受着英语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强化了对常用短语的记忆,在唱英语歌中就能记住所学习的短语,句子。

一周,可以进行各种单词,短语,背诵的小游戏。例如:让学生自己制作英语卡片,卡片可以是单词,可以是自己画的动物等。老师提前收起来放入抽奖盒,根据同学做的是否端正就有机会抽奖的规则进行。抽中并用英语回答正确的,奖励鼓励的小贴表扬,这样同学们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在别人起来认读的时候,其他学生就记了一次。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单词的记忆能力。在课堂中,老师也可以利用短语反复延伸,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在讲fat、thin、tall、short、big、small这几个单词时,让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记忆。让学生一边做,一边记。Pk看谁没有做错,就是优胜者。通过这些游戏,大大增强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尤为重要。对于三年级刚学英语的小学生,要让学生多听录音,感受英语发音的升调、降调。去发现英语发音的美妙之所在。尽量让学生每天都能够保持二十分钟读英语的时间,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反复的读,读到能随口能说出的水平。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

刘月兰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使你的教学得心应手,将会使你带着你的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开端引趣 激发欲望

课的开端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设计游戏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增强了师生互动,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课堂上的过渡语也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准备,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妙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操作 引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剪一剪,折一折,试一试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顶点到底边的高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三角形拼在缺的那个角上,这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就推导出来了。

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带着大家利用学具,把长方体沿高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时候让大家观察,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宽是圆柱体的什么呢?自己观察得到的结论,肯定记忆深刻。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秘密,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交流展示 妙趣横生

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老师授课,而是学生展示,讨论交流。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注重自主探究,然后我来说,我来评,我展示,我快乐。这样才能激起心海浪花,学习兴趣自然更为强烈。四、一题多解 增加兴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寻求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学生技能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又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解,不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巧妙练习提升兴趣

新知识及时练,可设计“诱错”性练习,易混淆知识对比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设计时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选择上下功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练习题,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时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踏着阶梯式的习题,学生就进入探索发现的境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唯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6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2.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们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4.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有的家长经常向老师反映到孩子在家做作业速度慢,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不知如何是好?当老师问及孩子在家怎样做作业的时候,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有的讲孩子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大人讲话等等。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孩子作业速度慢的因素。由于外界干扰大,孩子的精神难以集中。有大人在他身边讲话,就不能够好好地集中精神做作业,速度就会慢。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

5.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6.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俗话说“良药苦口”, 很多人怕吃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就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 于是吃药便不再成为负担。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 但关键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经常使用严格纪律来约束学生, 使之在短时间内听从教师的指导, 这种有如在强迫下进行的被动学习, 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既谈不上积极, 也谈不上主动, 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想:“能否也将语文知识裹上糖衣, 让他们喜滋滋地吞下去, 不也照样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教学中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 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尝到语文课的“趣味”。

一、志向激趣

“志”就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信心来自于志向, 动力产生于信心。平时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方式, 经常向学生宣讲学习目的, 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 把自己的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例如, 让学生了解许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是由于学好了语文而走上了成材之路。懂得“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让他们明白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才能博学多才, 全面发展, 也才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杰出人才。

二、情感激趣

营造情感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为它能诱发学生激动愉悦的情绪,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 用什么来营造这种情感氛围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所谓人格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有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教学艺术, 也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用本领来营造情感氛围,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心和真情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嗓音和行为上。教师要用一往情深的眼神、和蔼慈祥的笑脸、柔畅亲切的嗓音及简洁优雅的手势滋润学生的心田, 拨动他们的心弦, 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 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三、语言激趣

教师的语言有趣味, 它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 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于感情。那种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说教、罗里罗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语言, 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 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 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

四、绘画激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丽的画面, 尤其是古诗, 更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之说。学习这样的课文, 不妨引进绘画手段, 让学生画画说说, 体会思考与创造的乐趣。如古诗《村居》描绘的是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场景。我要求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作画, 学生兴趣盎然, 展开想象的翅膀, 画出了一幅幅早春田之图, 有的画的是早春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丽春色, 有的画的是在田野里儿童欢乐地放风筝的场面……这样学生在绘画中享受着欢乐, 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表演激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 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 安排学生学习课文后当场模仿表演。例如学习《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之后, 就让小朋友们做小鹰, 让他们先站在地上学飞行, 体会到会飞的喜悦, 然后让他们站到板凳上学飞行, 体会我真的会飞的开心, 最后让他们站到桌上飞, 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表演中明白了学习的道理, 这是一种趣中学, 是学生喜欢的。

六、音乐激趣

音乐是激发人体情感的有效催化剂, 教学中通过音乐特有的感人语言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泉映月》记叙的是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的火花, 重要的是创设好的课堂开头,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师生问好后片刻, 立即放《二泉映月》乐曲, 声音由弱到强, 由高到低。这时优美的曲调, 清新的旋律立即吸引学生。播放结束后, 提问: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 是谁创作?为什么取名《二泉映月》?他是怎样谱写成的?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巧妙的点拨, 既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争论激趣

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 表明学生动了脑筋, 创造力有了发展。然后再读课文, 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 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语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通过表达,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 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一、创造师生关系的融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微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有时候,学生就因为对某个教师有好感才爱上某一门功课。教师每一次和学生亲切的交谈,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让学生敢想、敢说,充分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二、充分利用教具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为此就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直观的教学媒介,能使学生真正的感知,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中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任何事情,当然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表现的自由、创新的自由。不能千篇一律,墨守成规,那样再好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空话,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对于每堂课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上,设计问题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可以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这时,就需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备课时应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同样有机会表达自己,表示对他们有同样的期待和信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给学生肯定,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

教育家罗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者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教师要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将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温暖他们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成长,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人的成功是始于兴趣,成于兴趣,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昨天的教育是充满作业的、恐惧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的渴望和得到快乐的教育。若经过我们的努力,让明天的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思学,那将成为师生一大幸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10

对家长来说,孩子是手中宝,是“掌上明珠”,家长总是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生活上的优越条件,让他们应有尽有,这样很容易失去目标,去幼儿园没有学习的意识,认为只是一个游乐场,这样学习就成了他们的负担,很多孩子对学习都没有兴趣,不知道学习的作用,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兴趣是孩子不可缺少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缺乏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又怎么能够学习好呢?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怎么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呢?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模仿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这也说明了家长身教的重要性。如果家长在家里少看会电视、电脑,多看会书籍、杂志,为幼儿作出学习的模范,家长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学习兴趣感染幼儿,幼儿就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对于幼儿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上课举手发了言,获得了一朵小红花,字写得漂亮了,家长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必要时还可以奖励孩子,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选择孩子熟悉的同伴作为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认真学习。树立了榜样,就等于为孩子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孩子的学习就有了内在的激励动力,必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学算式“1+1=?”,并问同学们:“这个数学题的答案是多少?”同学们都齐声回答:“2”。然后老师继续引导,“这个数学题它的答案就是这么回事,这么唯一。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的答案就不是这么单一了,那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跟随着美国大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一起去看一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像这样的引言设计新颖。用“1+1=?”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引入,能把复杂的问题,或者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又如,在学习《三国演义》的片段《杨修之死》时,先播放电视剧“桃园三结义”的片段,再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历史,来一个自我展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

像这样的导入,有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入手,层层推进,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中,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走进新课学习。

在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说的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文的导入还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时可播放音乐作品,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教《孔乙己》,未开讲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凄婉的乐曲使同学们的神情立即严肃了起来,渐入课文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个冷酷、麻木的世界。此时开讲,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尽情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深深体味课文的情感。

总之,我们设计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到———因文(教材、教学内容)而异,因人(学生与老师本人)而别,循情(学情及教学时机、气氛)而变,循需(教学目的)而发。真正做到“新”、“活”、“实”。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

(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例如,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变换多样的朗读模式,可配乐读。例如,朗读冰心的《谈生命》,就配班德瑞乐队演奏的轻音乐《清晨》,朗诵诗歌《星星变奏曲》,配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朗读,不再是一种枯燥的行为,而是美的享受,美的展示。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影视、歌曲、杂志等)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河”。但“什么是爱情”,是需要人生的经历和“智慧”的积累,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里,作为教育家,针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不惊讶,不呵斥,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我们能够体悟到他对女儿的深情和自己的爱情观。面对爱情,我们可以从这些智者那里获得启迪,我借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生活的智慧”,好好思考与品味爱情的含义。教学中,我尽量多提供一些动人故事,少一些抽象的教条,来引导学生理解“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在此也可以讲一个关于青少年网恋的故事,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面不是动物的区别。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我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就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不必强求他们达到某种程度。设计此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例如,学了《孔乙己》,请同学们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乙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

于是,同学们有了这样精彩的回答:

“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

学了《变色龙》一文后,让同学们表演课文的片段。这一游戏,把认识与表演紧密结合起来,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说、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12

一、巧设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 导入得好, 导入得巧妙, 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例如:上“How was your weekend?”一课时, 我一进课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 today! ”同学们一起高呼:“Great! ”“OK, you answer my question first : Do you likeweekend? ”同学们异口同声:“Yes.”“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weekends? ”“I usually watch TV.”“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学生很兴奋, 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说。我一边听着他们说, 一边微笑着把他们说到的动词列在黑板上:play basketball, watchTV, clean my room, do my homework, go to the movie ...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学习热情很高, 我趁机说: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movie with my son, my wifecleaned the room . (说went, cleaned时语速很慢) 如此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过去时态的学习。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在教学中, 我常常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 灵活设计, 并将各种方法优化组合, 接近生活, 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在于课内创设更好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语言学习中, 氛围很重要。比如:家庭生活中, 经常用英语对话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有帮助。因此, 在英语课堂中, 应创设一个好的语言情境, 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 使他们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英语语言, 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上Unit7“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Section A时, 我用多媒体展现各种身高、体形的明星图片及不同发型的课件, 唰, 同学们眼前一亮, 心情为之一振 (追星族) 。我指着姚明问:“Who’s this? ”“YaoMing ! ”学生齐声说。我比划着手势慢慢重复几遍:“What does YaoMing look like? —Heis tall. He has short hair.” (同时在黑板上把句子写下, is has用彩笔写) 同学们听懂了, 然后我指着潘长江问:“What does PanChangjiang look like? ”“He has short hair, too, but he is short.”同学们抢着回答。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之间, 就自身的高度和胖瘦 (体型) , 以及发型的不同, 大胆地与邻近的同学进行交谈, 他们表现得很积极, 在笑声中学会了使用本课的单词和句型, 进行对朋友和家人外貌的简单描述交谈。这时候, 课堂已经成了学生自主发挥的阵地, 学习气氛良好。又如:上Unit7“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的Section B时, 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了一段非常刺耳、噪音大响的音乐, 同学们都表现出忍受不了的表情, 接着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令人气愤事件的录像, 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他们自己遇到过的令人气愤的事情, 引出“I can’t stand it.”, 并用图片让学生将所遇之事表达出来, 学生在个这过程中学习了单词、短语:wait inline, cut in line , get annoyed... 最后我提问学生:“What do youdo when annoyed things happen? ”“In the future I should try notto be so polite.”通过这样的学习, 他们不但学会了对语言知识的交际运用, 同时品德素质也提高了, 本来有一定难度的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近年来, 下课经常听到学生感慨:这么快就下课了? 每次我都在心里偷笑:学生们开始期盼着英语课的到来, 期盼着一段愉快的时光的到来。他们已把对英语的苦学变成了乐学。

三、开展游戏教学,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 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很多学生初学英语时往往兴趣盎然, 激情高昂,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词汇量加大, 语法知识复杂, 句型多变, 学习困难和挫折不断出现, 不少学生受到打击, 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这时, 如果只是向他们说教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种种好处, 无疑收效甚微。如果这时我们试着转变教学观念, 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学手段, 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游戏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之中,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职业这一单元时, 我让一个学生在台上表演, 其他学生猜“What is he doing? ” ( What does she/he do? ) 。由于学生模仿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有的惟妙惟肖, 有的滑稽逗人, 引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课堂气氛顿时被调动起来, 大家参与性极高, 课堂成了英语的海洋。又如:在教授购物时, 我利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 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境,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有了买、卖的交流语境。再如:在教学表示动作的一些单词时, 我运用了表演型的游戏方法,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我的问题:“What can you do?”在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 大家无意识地操练了单词, 比起反复朗读、反复默写, 效果要好上几倍。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家纷纷举手, 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那些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学生也开始抢着表演, 那些平时被认为是后进生的学生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语言学习, 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可供交流的工具。由此可见, 只要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游戏情境, 与学生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 task based teaching等进行合作学习, 按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单人, 也可以小组表演, 必要时可以进行比赛, 学生都比较好胜, 为了本组的荣誉, 他们会积极参与, 尽管有时洋相百出, 但相信他们已经努力了, 这时老师要多用鼓励的赞赏的语言, 而不能用一些不当的话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样, 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兴趣浓厚, 热情倍增。

上一篇:《窃读记》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家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