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教研活动(共9篇)

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篇1

——松江区中山小学音乐教研组汇报总结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领导、全体教师、家长的重视,因为它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音乐教研组用学校大气、人性化的关怀影响,打造着和谐团结的幸福教师团队。主要从创新思路、注重实效、科学管理入手,大力加强本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常规性、连续性、特色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设。以此来不断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全面、高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一、教学研做 共赢成长

我们始终认为: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所以全体音乐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我校目前有音乐专职教师9位,其中7位本科学历,2位是大专学历,平均年龄33岁,这是一支年轻、向上、团结、奋进的队伍。

1、教育是“教学研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两纲》进课堂,强化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两纲》提出的新任务。在落实两个《纲要》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二期课改,把课改与“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功能,落实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

2、学习是“教学研做”的起始点。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如《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以及《走进新课程》等文献,尤其把《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课堂教学中。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教师进修学院在暑期专门组织音乐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培训活动,让每位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聚焦课堂有效教学,通过不断实践与摸索,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结构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3、研究是“教学研做”的关键点。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师们不墨守成规,积极学习二期课改精神,通过教研组集体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音教新理念,朝着“创设新课堂,促进每一个孩子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实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动教变为学生的主动的学。在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来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做是“教学研做”的根本点。做是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每年学校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步骤,使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每年都有新的提高。07年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高蕾、高闻、李知春三位老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08年的教学评比中李知春、高蕾分别获一三等奖;桑群英老师在每年的中山昂立杯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第奖;07年高蕾在三新学校上了市级展示课、07年我们音乐组作为区特色教研组,在课堂展示方面组内的高闻和李知春上了两节推荐课获得市专家的高度评价;近两年有两位老师作为区中心组成员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有3位老师上了市级研讨课。

二、教学研做打造精良队伍

1.“教一教”。学校近五年来引进四名新教师,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是当务之急。为了让新教师尽快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教研组建立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优化配对的师徒结对带教制度,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生活上予以帮助,在业务上予以指导,使新教师一年适应,三年成才,并逐步走向成熟。比如我组高蕾老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仅仅工作五

年,经过自身努力和领导老师的扶持帮助已经脱颖而出,现在她担任我校大队辅导员兼音乐老师,担任过松江区小学音乐中心组成员,中山教育集团能手教师,07年被评为区先进教师,08年被评为区教坛新秀,代表中心组到张泽学校送教下乡,07年9月代表松江上了一堂市级展示课,得到市专家及同行老师的一致好评;青年教师高闻也成长较快,工作一年被评为“区优秀新教师”,07年的青年教师评比课获校二等奖,近两年来上过2节市级研讨课,都被市教研员王老师评为好课,个人在08年青年教师技能比武中获单项二等奖。青年教师李知春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07年上半年的教学评比中荣获校一等奖,07年11月上了市级展示课,08年担任区中心组成员到李塔汇送教下乡,现在担任中山小学儿童团辅导员,今年还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新老结对还可以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位教师在上课、听课、排节目等活动中一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人与人之间互补,增进友谊,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中山艺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一学”。二期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等,这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团队,学校结合实际创设了许多有效的学习载体:如主题学习沙龙,分年级网上论坛,开设“青年论坛沙龙”和“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在课余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文学品位,写读书笔记,写案例论文投稿交流等。

3.“研一研”。每逢双周四早上的教研活动,艺术分管领导布置学校艺术教育有关工作,组长传达区教研室会议精神,布置有关具体工作,大家都认真做好笔记。遇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解决,教研气氛相当热烈。我们音乐组每次活动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取得很大的成效。如2007、2008年开展了青年教师上拓展课比赛的听课评课活动;高级教师教学评比课的听课评课活动;集体备课一人上课活动;听专题讲座;网上观课写反思活动;优秀案例汇总、优秀教案汇总;谈音乐课程的评价方式等。两周一次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研有主题、展有特色。教研活动不仅在两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是延伸到了教师的“空课”时段和课间,教研组内充满了浓浓的研讨氛围。

4.“做一做”。每位音乐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与优势,在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不断尝试成功。如我们组的夏方弟老师指导的鼓号队连年在区级比赛中获一等奖;高蕾、李知春老师指导的学生集体舞、表演舞、团体操和小品等节目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刚踏进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徐菁在指导学生合唱方面成绩突出,07年指导校合唱队获区一等奖,10月参加市区合唱比赛获三等奖。高闻老师能让学习仅一年小提琴的学生上舞台演出简直令人称奇,近几年来一曲曲《梁祝》、《今天是你的生日》等小提琴合奏曲在社区街道部队等地演出博得阵阵掌声;李秋芳老师指导的戏曲小品,小演员唱得字正腔圆,迎来观众阵阵喝彩。高闻、李知春、桑群英三位老师指导的校园集体舞在08年荣获三个区一等奖、两个市三等奖、在今年的校园集体舞录像比赛中李知春指导的《阳光校园》喜获全国一等奖和上海市一等奖。由于我们音乐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硕果累累,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去年还被评为区文明组室。

三、教学研做营造文化校园

1、创建阵地文化。

阵地文化是“教学研做”的有效载体。我校的艺术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参与各类音乐兴趣班的学生也特别多,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艺术的追求,开设了舞蹈、器乐、合唱、戏曲等8个兴趣班,在每周五下午3:00~5:00和双休日定时活动,同时把学校的“三团一队”建设趋于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作为强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们在兴趣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华,尽显个性,乐有所学,学有所长。

2、创建活动文化。为了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艺教载体,在2000年学校成立了“小鹿艺术团”,以此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鹿艺术团活动不同于正规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小鹿社团给队员提供了一个练技能、学本领的广阔舞台,使他们在社团中进行自我教育,以满足中的教育、群体中的教育、体验中的教育、社会中的教育这种独特的方式培养人。我校每年的“中山之春艺术节”为学生的艺术成长搭建了舞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风采的机会,也为我们中山文化校园营造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3、创建科研文化

科研文化是“教学研做”的有效载体。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已经被老师们认同。所以我校音乐老师在近几年来,都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发,结合自身的课堂时间,撰写教学论文,确定科研课题。论文获奖情况:

近年来研究课题:

四、教学研做 耕耘硕果

几年来,学校以“教学研做”为载体,努力使音乐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特色,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们的认可,开展活动时也会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帮助。近两年的获奖成绩附表如下:

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篇2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主要教材是, “跳上成蹲撑, 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 (水平二) ”。根据第一课时的要求——进行提膝收腹和双脚踏板动作的教学。笔者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 让学生理解支撑跳跃的动

作特点——双脚起跳、顶肩锁肘等, 并理解跳上成蹲撑的动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学习中展示自我, 并获得乐趣。

2. 通过教学, 使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跳

上成蹲撑, 并能正确地运用推手、提膝、收腹的动作;少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动作。此外, 个别学生能够较完美地完成动作, 并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能够帮助其他学生。

3. 通过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使学生克服胆怯畏难的心理, 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本课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的手段

教学重点:提膝收腹;教学难点:踏跳与提膝收腹的衔接。

针对“跳上成蹲撑, 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内容的特点, 笔者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 本次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进行提膝收腹和双脚踏板动作的教学;第二课时主要进行决动作协调性与连贯性的问题。在本次课中, 在课的开始部分笔者设计了两个“渗透”环节, 实践证明, 这两个教学环节对于解决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较为有效:

1. 游戏:

“种萝卜”。即, 全体学生围绕长方形场地慢跑, 当听到哨子声音时, 每个学生迅速抢到一块小垫子, 并在小垫子上做好蹲撑动作——“种萝卜”。“种萝卜”动作要求:双手撑垫、双脚并拢、双腿贴胸成蹲撑姿势。其目的在于, 让学生在平地上做会、做好提膝收腹的静止动作, 为主要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而起到突破课的重点的目的。

2. 立卧撑练习。

该练习分为3个环节进行, 即原地立卧撑、一块小垫子上的立卧撑、两块小垫子上的立卧撑。通过上述3个环节的练习,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体会提膝收腹的动作方法和过程, 从而为基本部分的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的基本部分中, 笔者主要安排了3个环节, 分别是上板踏跳、提膝收腹、上箱练习。这3个环节是根据教材的动作过程设计的, 把完整的动作进行拆分, 有利于学生克服“害怕、紧张”的心理,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 是解决本堂课难点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争议

本次活动中出现的最大争议是:完成跳上成蹲撑、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动作时, 到底是采用横箱还是纵箱。在活动中, 两位授课教师采用了横箱, 一位授课教师采用了纵箱, 大家对器材的选择和布置各有理由:

1. 采用横箱的原因:

首先, 如果采用纵箱, 教学内容就应该是“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走几步——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这样看来, 就多了“向前走几步”这个环节, 而该环节就将成为这一组动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显然与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不符。其次, “跳上成蹲撑, 用各种姿势前跳下”, 是为了学生以后学习“屈腿腾跃横双手应该撑在跳箱的前方, 身体上箱后就成蹲立姿势, 而不是蹲撑姿势。因此, 笔者认为, 在此采用横箱进行教学更为合理。

2. 采用纵箱的原因:

采用纵箱更能让学生掌握踏跳后支撑提臀的教学重点。提臀高, 能更加方便学生掌握提膝屈体的动作, 便于让学生跳上跳箱;同时, 纵箱的使用, 能让学生找到双手支撑的位置, 防止学生支撑跳起后, 由于顶肩锁肘不充分或重心前移发生危险。

四、活动启示

1. 处理好课堂细节, 是上好课的关键。

“抢垫子”是体操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个游戏, 其能活跃课堂气氛, 预热学生身心。但有一个问题是, 游戏中没抢到垫子的学生怎么办?对此, 教师们的通常做法是, 请该学生做一定动作或表演节目, 该方法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对此, 针对这个细节, 笔者让没有抢到垫子的学生当“小教师”, 请他们对抢到垫子的学生所做的规定动作进行检查指正。这样一来, 没抢到垫子的学生心理就不会产生落差, 同时, 这也有利于督促其他学生做好“蹲撑”动作, 为学生们参与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应抓住教材特点,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每个教材都有其特点,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 就能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之道。从本次教研活动的三节课来看, 风格、过程、特点各有不同, 其中, 第一节课采用了“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各环节逐一突破”的方法;第二节课采用了“从尝试到学习再到提高”的倒序教学模式;第三节课采用了“寓教于乐, 乐中学习”的方法。虽然过程和手段不同, 但三节课都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 场地器材的布置, 应先满足主教材的教学, 应适用于所有学生。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教学水平 篇3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应解决以下问题:

一、创建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

首先,提高认识,树立教育科研的正确观念。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由教师、教研内容、教研方法、教研目标等因素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是这个系统的动力,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科研自觉性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要不断宣传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帮助教师从教育的发展规律,教改的需要等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不断强化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紧迫感,唤起教育科研的自觉性,树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效益的观念,强化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和意识。

其次,领导重视、保证教育科研所需的条件。学校领导的重视是保证教育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校领导必须重视教研计划的制定,教研工作的开展,教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保证教研所需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以便内外信息顺畅地交互传递,必须为教育科研提供一定的理论学习资料和教学参考书刊,也应保证教育科研活动场所,提供课题研究经费。这是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第三,加强组织建设,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在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上,一抓骨干,通过学习、讨论、培训建立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二抓全体,普及教育科研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三抓组织管理,教研室要发挥指导管理职能,负责评价、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使教研成果及时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体制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教学后劲、内功的必由之路。在强化落实“备课、讲课、作业、辅导、考查、评课”等教学常规的同时,还要逐步健全教学研究体系。首先,由教研室负责,选拔出一些骨干教师,组建有权威性的集研究、咨询、考评于一体的教研实体,扎扎实实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其次,各个学科教研组在教研实体的监督指导下,全方位开展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教改实验,不断总结提高教研水平。教研组可以集体讨论下周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作业安排、教法选择等项目,以说课的形式各抒己见,力求选择最佳方案,最佳角度来处理教材。每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安排本组教师进行一次可以代表自己教学水平的公开课并评分,评出等级并入档。每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必须督促本组教师每人撰写教研论文参加综合考评。第三,课题组是教研活动计划的核心项目。课题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的教研项目。每学期教研室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教研办法,教研定向和总体规划选拔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教研室做好有关课题研究的协调、督促和检查,确保重点课题的进度和质量。另外,经常开展与兄弟学校的教研协作,交流教研经验和信息成果。

三、严格量化教育科研考核

为了提高教师教研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有必要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情况有一个量化的客观反应,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加强科学管理,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调控。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如每位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承担教研工作量的多少,完成教研任务的优劣,对教研贡献的大小,分项量化,累计计分。考核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教研实体评的办法,考核出每个教师教研工作成绩的等级。

为进一步扩大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学校可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一套业务档案,把每学期、每学年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考核情况如实记录。这些记入档案的综合量化分数与实录,作为教师评优晋职、按劳取酬的可靠依据。

四、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

各个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虽然合格,但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育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把教学基本功训练作为提高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的前提,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有层次、多渠道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

教学基本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不同于学历培训的班级授课,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教师大多数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全面提高。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这项活动必须加强领导和管理,保证其严肃性,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使之规范化,才能达到其目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实用性,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和规范,对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认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教研工作的科学管理,重视教育科研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教育科研带教育,以教育科研促教学,使彼此形成一种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能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音乐教研活动简报 篇4

自学校开学以来,音乐教研活动组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教研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每个月第四周开展的公开课展示活动,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意在突出有效教学理念,进一步研讨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优秀课堂的示范作用,达到展现高效课堂,学习和交流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打造实验小学优秀教师团队的目的。

9月27日,我校音乐组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本次研讨课由胡老师执教,课后学校教导处的各位领导分别对该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全面细致的指导。

在评课、议课过程中,教研组教师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衔接语、评价语等进行讨论,毫不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研气氛活跃。

本次活动,使得音乐教师更清楚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大家通过交流,都感到我们应该结合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口、乐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长远、全面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心得 篇5

2011年的9月,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砂子塘天华寄宿学校的新教师,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天华,一座美丽的校园。转眼已经开学一周,面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工作充满热情,但同时在方法上也缺少经验,所幸的是,校领导安排了多次的培训,使我们面对这陌生的校园多了一份亲切。

2011年9月8日,在音乐组组长陈善冰老师的精心安排、音乐组组长杨芝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音乐组的教研活动。此次培训主要是由几位组内优秀且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我们教学经验的指导。这更是让我们不安的心得到了安抚。看着各位老师滔滔不绝又毫无保留的向我们叙述着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细心的聆听着每一位老师的讲话,也记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回想起这一次的教研活动,自我感觉收获颇大。杨芝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对于常规教学的经验,她告诉我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匆匆的完成教学计划重要”。是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日后学习与生活的明灯,唯有培养了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助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啊!杨老师细致的谈到了管理学生的路队、坐姿、课本摆放的经验„„这些细节正是形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易,吸取了这些经验,我豁然开朗。

音乐课以歌唱教学为主,胡蓉老师的歌唱教学经验分年级,以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向我们介绍了她多年的经验。音乐教学很容易走入专业化的误区,忽略孩子阶段性的特点,低年级的孩子应该以兴趣为主,注重趣味性,多结合游戏、律动来教学,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则不同,胡老师告诉我们两个关键字:“实”与“美”。实,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要扎实,培养学生识读曲谱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情感出发处理演唱的作品;美,训练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欣赏音乐的美,并且懂得用轻声高位的发声方法唱出动听的声音。

除了歌唱教学,音乐听赏也是音乐教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王玮老师接着向我们介绍了听赏教学的经验。一二年级孩子主要培养随音乐节奏律动,三四年级的孩子则锻炼他们体会音乐的情绪与速度,五六年级则要培养孩子分析音乐表达内容,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王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她向我们介绍了可情境创建的方式,将音乐课堂化身为高雅的音乐厅,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又或是运用自身良好的聆听状态引导并影响学生,言传身教。

看着几位老师倾囊相授的神情,我肃然起敬。初来乍到的我开始思考,除了从这些老师身上吸取这些教学法,更应该是学习他们对于教育的态度。初出茅庐的我应该拼命汲取营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各位老师请教,并且把握机会,把每一项任务认真完成,不管困难多大,做事一样务实求真,坚信“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音乐组教研活动总结 篇6

一、抓住教学热点,确定课题研究

近年来,音乐教育的热点:

1、新体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音乐素养检测,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所谓的新体系,实际上指的是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我们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法融合全体系培训。为此,我们音乐组围绕三大教学法展开教研活动,在上个学期成立课题《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谱教学的运用与研究》。本学期的课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磨课活动

为更好地将理论实践在课堂里,我们组员积极开展磨课活动。继王思思老师在20xx学年第一学期开出区公开《白头翁》及在区素养比赛中上《叮铃铃》与朱享琼老师在校研训周开课《打花巴掌》后,本学期上一开学,音乐组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为朱享琼老师磨课————区公开课《过新年》;另外我们与状元二小韩雪雪老师开展了课题组内磨课研讨。一次次的磨课让我们对国际三大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与创新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课题研究走上正轨。

三、协作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可没马虎。本学期我组开展了9次教研活动。从开学初制定计划,共读《班主任兵法》、视频学习、介绍微课制作软件等活动,将我们的研训落实到实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成员积极响应积极动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开学初的区论文评比,全员参与,黄素燕老师的《聆听梅朵花开的声音——谈小学中段音乐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法与策略》和王思思老师的《音律和谐声美韵浓——谈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音准的.培养》获得区二等,朱享琼老师的《巧用音符策略扣开评价之门——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评价方式的有效运用》获区三等奖;黄素燕老师的案例《“乐艺章”在呼唤,音乐之星在闪耀》获得区二等;朱享琼老师的微课评比荣获龙湾区微课制作三等奖。

四、重视音乐素养,展示学生风采

学生方面:校合唱队《canyouhearme》和《小星星》获区艺术节一等奖;戏剧《半夜鸡叫》获二等奖;陈漫妮的独唱《哦,香格里拉》获区二等,由舒文等同学的组合《我家住在黄果树》获独唱三等奖;陈丹垚的扬琴《春到清云江》获独奏一等奖;项乾的钢琴《舒伯特即兴曲》获三等奖;双人舞《曾经的同桌》获三等奖。

为检测音乐课堂对基础音乐知识的落实,根据大纲定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各级段教师拟定音乐学科测试的年采用演唱和卷面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检测。

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篇7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化学课教学的实效,教师要精心地策划与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用活动来引领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在活动中求证,及时、准确、牢固地把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图式,使其成为自己的认识、观点和能力。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化学课用活动引领教学的体会和认识。

一、用活动引领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是开展化学活动教学的先决条件。高中学生不像初中学生那样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有自己做事的动机原则。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明白这一点。首先,在组织活动之前,必须遵循和谐教育提出的“民主平等”原则,走近学生,与学生协作共同探讨课堂活动开展的事宜。其次,必须以良好的心态、情绪去感染学生。千万不要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走进教室,否则学生在活动中会感到拘束、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活动中的互动交流。最后,课堂中组织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把机会多给予中下水平的学生,特别是那些缺少交往动力的学生,努力做到“让尖子学生启领,后进学生能跟上”,真正做到“普天同乐”。

二、用活动引领教学应遵循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任何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原则,课堂活动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1. 尊重教学实际原则。

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有些教师过于“尊重学生的需要”,不论教学内容,不论教学的对象,不论教学的课型,从课堂伊始到结束安排了许许多多课堂活动。这种做法使一些课堂落入肤浅和俗套,人为地降低了教学实效,课堂活动起不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一直坚持“教学要尊重实际”的原则,每次课的设计都精细地分析学生、教本、课标的实际,合理合情地安排好课堂活动。

2. 以活动促学的原则

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活动的设计既要适合教材文本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寻找活动的支点,只有这样活动才能够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因此把握“最近发展区”,设计好课堂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可操作性原则。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活动的情绪因素,把生活中的场景直接搬上课堂,结果学生情绪刺激过了头,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老师无法应对,教学失控,教室成了活动室。这种现象在化学实验课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好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活动多作可行性分析,把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加以“可操作化”处理,以保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信息交流。

三、用活动引领教学例举

1.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自主形成学习的认识。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状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拥有追求学习目标的权利,拥有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权利,有提出自己的困惑并能获得帮助的权利。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必要时时都是教师在讲解在指导,有许多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师只要担当好守望者的角色就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有自学、自我小结、自我检测、自主实验等。

例如:在开展高中一年级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之前,我利用课堂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了预习,并列出自学的提纲,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堂上为了验证汽车尾气对空气的危害,我安排学生开展了自主实验。

首先,给学生一只代表汽车尾气NO的气体瓶和一只氧气瓶,然后请学生用针筒(见图1)抽取适量的NO到氧气瓶中,要求观察实验过程中氧气瓶内的变化,得到无色的NO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的实验结果(见图2)。然后,让学生把刚才变红的气体瓶倒置入水槽(见图3),并观察实验变化。通过两个实验学生对汽车尾气的危害和转化产生了认识,同时加深了对NO、NO2性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开展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活动,培养合作活动意识。

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深入体悟化学的文本材料、实验的启示结论,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到了学习的乐趣和责任,从而能学、会学、想学。我经常利用课前、课堂、课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开展合作调查、合作探究实验、合作演示等活动。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雷雨发庄稼”的俗话说法有一个直接的经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3—5人为一小组的若干合作小组,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查询、走进农家访问活动,了解农民为什么对大豆等农作物不多施肥的原因。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各小组都作了分工,而且到最后还写了查询报告,有的还将相关资料制成Power Point文件。

另外,针对课前的合作活动成果,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展示是学生共享合作交流成果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3. 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自主获得新知识。

美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尝试—错误理论中曾经指出: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其进程为: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多;各种正确的反应组合后,产生一系列成功反应的动作。我们不妨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智慧,根据学习的目标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组合一个个正确的反应,形成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探讨有关物质的性质时,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利用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巡视,既要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但不进行指导,只是收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集中和学生讨论。你会发现学生们会尝试各种实验方案,不断验证形成正确的方案设计。这种活动的设计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活动教学是进行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如果能够摸准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和兴趣特点,瞄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紧抓住尊重教学实际、以活动促学、可操作性等原则,利用活动来引领课堂,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悟,在活动中求证,教学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 创设更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作者谈谈对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中如何用活动引领教学的体会和认识, 为营造更加活泼有效的化学课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活动教学法,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田慧生等编著.活动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杨莉娟.活动教学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几个观点.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音乐教学教研活动 篇8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与问题的过程。

2.能够明确整数乘法概念的定义以及小学数学中乘法概念的直观描述。

3.能够对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不同片段进行比较与分析,明确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重点。提升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教师独立解答关于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相关问题,并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时间约2小时,交流时间约1小时。

2.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乘法初步认识”的教研课,数学组其他教师听课后评课。听课时间约40分钟,评课与交流时间约1小时。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交流。(说明:本文中所指的乘法均指正整数乘法。带“*”的题目表示有一定难度)

1.你觉得什么叫乘法?写一写。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在1984年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数学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与教法》(第一册)中,关于乘法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b(大于1的整数)个相同加数a的和c叫做a与b的积。就是:c=a+a+…+a(b个a相加)。求两个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法。

记作:a×b=c。

读作:“a乘以b等于c”或“b乘a等于c”。

数a叫做被乘数,数b叫做乘数,被乘数与乘数也叫做积的因数。

补充定义:

(1)当乘数是1时,a×1=a。

(2)当乘数是0时,a×0=0。

在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注释:“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在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整数乘法意义的例题与说明:“例5 教室里有6行座位,每行7个,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说明]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教室中的座位数是6个7的和,可以写成:6×7或7×6。”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文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补充定义,你认为给出这样的补充定义有什么意义?

(2)从上文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中等师范学校的数学课本,还是两个课标的注释或说明都是在阐述乘法的意义。你觉得这三个说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有老师(戎松魁,2004)认为,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注释存在三个问题:①“3个5”的意义不明确,应改为“3个5相加”;②“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的规定不合理;③“乘数”也可以叫“因数”的说法不妥当。

你觉得戎松魁老师指出的这三个问题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在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例5与说明中,这三个问题是否同样存在着?

(4)*有老师(戎松魁,2012)认为,按照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例5中的规定,乘法交换律将不复存在。理由是:按照规定,“6个7的和”可以写成6×7或7×6”,由此可知,“b个a的和就可以写成b×a或a×b”。由于“a×b”和“b×a”都表示“b个a的和”,于是a×b=b×a这个等式是由规定得到的,并没有经过概括、推理或证明,因而不能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你觉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怎样描述乘法的意义?写一写。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以前的教材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常常写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1982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二册教材第62页)这样直观描述乘法意义的语言。而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对于乘法意义的描述有了变化。以下是三个版本的教材结合同数连加的情境给出的描述。

人教社教材:“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

北师大教材:“用乘法表示就简单了。”

浙教版教材:“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你觉得以前的表述与现在的表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我们用“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乘法”作为乘法含义的描述,那么,你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强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是应该强调“简便”?还是两者都十分重要?为什么?

4.如果你教学“乘法初步认识”这节课,那你会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感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简便”?简要地写一写你的设计。

5.下面有两个教学片段,你觉得这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教学片段?为什么?

【教学片段一】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写出连加算式。

学生观察后写出了:

坐着看的人数:3+2+4+3。

坐小火车人数:2+2+2+2。

玩转盘的人数:4+4+4+4+4。

气球的个数:5+5+5+5+5+3;10+10+8。

玩三轮车人数:3+3+3。

黄花的朵数:2+3+3。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教学片段二】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下面的这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

3+2+4+3; 2+2+2+2 ; 4+4+4+4+4;

5+5+5+5+5+3; 10+10+8; 3+3+3; 2+3+3。

6.下面是一位教师(蔡宏圣,2004)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的一个教学片段,你认为这样的教学有什么特点?

教师用图片的形式出示“电脑教室里,每张电脑桌放2台电脑,9张电脑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要求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

师:×× ,老师刚才注意到,你在写9个2相加的算式时,怎么一边写算式一边在数数?

生:算式太长了,不数就不知道写了几个2。

师:这个经验很好,哪个同学还有写9个2相加的成功经验?

生:先写几个2相加,停下来数一数还缺几个2,再写。

师:写9个2相加的算式都这样麻烦,那如果电脑教室里有20张、30张电脑桌,写20个、30个2相加的算式,那不更麻烦吗?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9个2相加写得简便些。(接着教师让学生创造新的写法)

生:2+2……

生:2+2+ ?+ ?+ ?+

生:2+2等等。

师:大家真了不起,虽然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9个2相加的算式比一比,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有9个2相加表示出来。)

师:好,那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既能够简便又能表示9个2相加的写法。

生:2+2+2+2+2……9。

生:2+2 多9。

生:2+2。

在鼓励学生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既然新写法中出现了9,就表示“9个2相加”,那是不是还有必要在新写法中写2个2、3个2?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创造:

生1:2+9

生2:2?9

生3:2 9

师:太了不起了。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三种写法中都写了“2”和“9”,能不能把2和9改成8、10或其他数?为什么?能不能把9写在其他位置上?

(通过上面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新写法的关键,并着重让生2和生3讲讲为什么这样写,促使学生认识到:为保证新写法不至于像生1的写法那样引起混淆,应该在“2”和“9”之间加个符号。)

师:除了像生2那样在2和9之间加个“点”,或者像生3那样把“2”和“9”隔开些以外,你们还想加个什么符号把“2”和“9”联系起来?

生:我喜欢★ ,我想加个★。

生:我想加个△。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有意思的符号。那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吗?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三百多年前,一位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变成“×”,用“×”把“2”和“9”联系了起来。

随后教师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一般的教师都会先创设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认识几个几,再从加法到乘法。下面有两个教学片段,你觉得这两个教学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更喜欢哪个教学过程?为什么?

【教学片段一】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个情境图:图中有房子、草地、河流、小桥,还有两种小动物,一种是兔子,2只2只站在一起,共有6只;一种是鸡,3只3只站在一起,共有12只。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学生说完后,出现了下面的师生对话。

师:图上有几只兔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有6只兔子,我是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师:很好。一只一只可以数出6只。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一眼就看出有6只兔子的。

师:你能力很强,一眼就能看出6只。

生:我也是一眼就看出有6只兔子的。

师:你的能力也很强。还有用其他方法的吗?

生:我是2只、2只数出来的,2只、4只、6只。

师:这种方法很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用2乘3乘出来的,2乘3是6。

师:你很能干,乘法也知道了。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用加法加出来的,2+2+2=6(只)。

师:你的方法也很好,可以加出来。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先一眼看出4只,然后再加上2只,一共是6只。

师:你分两部分也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一眼先看出5只,然后再加上1只,一共也是6只。

师:你能这样看也很好。小朋友们能够用这么多的方法知道图上有6只兔子,真了不起!刚才有的小朋友是2只、2只数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有几个2呢?

【教学片段二】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了一个情境图,情境图的内容与上面教学片段一的相同。学生说出情境图中有什么后,出现下面这段师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图上有很多东西,现在大家来注意看图上的兔子,兔子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生:兔子是2只、2只站在一起的。

师:如果让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兔子,你会几个几个数呢?

生:我会2个、2个数,一共6只。

生:我会1个2只、2个2只、3个2只这样数,一共是6只。

师:如果要列出一个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几只,你会怎么列式计算呢?请每一个小朋友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

如果你更喜欢教学片段二,认为教学片段一有一些不妥,那么,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分析与阐述?如果说,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时间上去分析,教学片段一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不突出;从结构上看,过渡不紧凑;从时间上看,安排不科学。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8.请你先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再想一想,写一写,你是怎么解决这类改写问题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分成哪几步来完成?

2+2+2+2+2= 5+5+5+5=

8+8+8= 12+12+12+12+12=

下面是对解决这一类问题思维过程的概括,你觉得这样的概括对教学有什么帮助?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看:看相同加数是几;

二数:数出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写:写出乘法算式,可以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前面,也可以把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前面。

想一想,写一写,把一个乘法算式(如4×3)改写成同数连加的算式(4+4+4或3+3+3+3)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9.想一想,写一写,你认为以下的练习有什么价值?

给出一个乘法算式,比如3×4,要求学生:(1)写出加法算式表示它的意思;(2)画一个图表示它的意思;(3)做动作表示它的意思;(4)用语言说一说它的意思;(5)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它的意思。

10.问题:看一看下面的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尝试把乘法算式写出来。

8+8+8+8 6+6+6+6+6+5 2+2+2+2+1 7+7+7

(1)请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2)有一个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把“2+2+2+

2+1”改写成了“2×4+1”。把“6+6+6+6+6+5”改写成了两种形式“6×5+5”和“6×6-1”。你认为这个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进行反馈与评价?

(3)有人认为,在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无论是把“2+2+2+2+1”改写成了“2×4+1”,还是把“6+6+6+6+6+5”改写成了两种形式“6×5+5”和“6×6-1”,都是错误的。理由是:题目要求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而像“6×5+5”和“6×6-1”这样的算式是一个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混合算式,它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对这个学生的做法,如何进行反馈与评价?写一写你的反馈评价语言。

(4)有一个应用问题:如果买一双袜子是5元钱,那么买这样的袜子10双一共要多少钱?有学生认为,可能是50元、49元、48元等等,因为买10双已经比较多了,可以打折。如果你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反馈评价?有人认为,这个学生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理由是随意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题目改变为:如果买一双袜子是5元钱,买多了可以打折,那么买这样的袜子10双一共要多少钱?那么这个学生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通过上面的问题(3)与(4)的解决,你有什么感受?

(以上活动方案中问题的相应参考答案略)

习作教学教研活动方案[范文] 篇9

【指导思想】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施,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活动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发挥创造性。”

二、从三年级起,小学生要学写作文了。不少同学看到作文就害怕,就头痛。老师出了题目,提出要求让大家作文时,有的同学口咬笔杆,眼瞪天花板,硬是写不出几个字。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件苦差事;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也较普遍,这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我们认为研究如何上好习作教学课已经迫在眉睫。[活动目标]

一、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活动主题】习作课堂教学研究 [活动过程]

一、准备启动阶段

(一)制定启动活动方案,其中确定活动目标、主题、研究专题。

(二)安排具体的活动形式、时间、地点。

(三)专家引领成立习作教研工作室。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一)、9月中旬

习作教研工作室老师执教习作指导课,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并评课。(具体活动方案由工作室成员共同制定)

(二)、10月份

1、习作教研工作室调研全街道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情况。包括听课,检查习作作业,交流等。

2、教师执教习作讲评课并交流。

(三)、11月上旬

学生习作比赛(评比细则由工作室成员共同制定)

上一篇:董事长在公司年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心态的力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