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英才计划培养计划(精选9篇)
浙江广丰“青年英才培养工程”项目简介
浙江广丰“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简称“青英工程”)是公司“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的四大组成项目之一,也是首个正式启动的项目。它是公司培养青年优秀人才成长成才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打破内部和社会人才流通的壁垒,提升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青英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也有利于优秀人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青英工程”将以进入“青年英才储备库”的优秀青年为对象,为其提供专业人才测评、职业通道规划、中高层导师对接、管理培训、继续教育、跨部门复合培养、晋升推荐、评奖评优、网络交流平台等一系列的培养锻炼和成长晋升的机会,同时将为每一位入库的成员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
“青年英才储备库”是公司的人才储备库,入库并不代表职位晋升。它将与中层后备计划等其他人才项目相结合,当职位出现有空缺时,公司可以从储备库中选拔合适的的人才,及时补充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
附:“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
浙江广丰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铸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都凝聚了浙江广丰人的辛勤付出。打造百年基业,保持企业长青,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具有“惜才之心、辨才之智、纳才之策、树才之举、怀才之德、用才之艺”,要树立“就地取才、积极引才”的聚才观、提倡“育德育才、德才兼备”的用才观、形成“待遇激励、情感凝聚”的留才观。
人才培养如同盖房建楼,高楼大厦的耸立离不开坚实的地基,离不开稳固的结构。企业要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诚员工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队伍,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培养具有协作精神的精英人才队伍,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确保鲁班传人的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
四、精品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人格品质高尚,个性和谐发展,文化素质优秀,专业知识精通,具备发展潜力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三、大厦篇: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工程 适用人群: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
二、高楼篇:青年英才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大专学历且职位属于中层干部以下的优秀青年骨干。
一、地基篇:基层员工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所有普通员工。
据介绍, “青年英才计划”包括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国内优秀青年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和研究所自筹经费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候选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其中, 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后要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 并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 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
国内优秀青年人才候选人要具有博士学位, 并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 (或研究员) 职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
在支持经费与享受待遇方面, 院专项为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入选者和国内优秀青年人才入选者提供2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100万元仪器设备费, 为引进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提供3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300万元仪器设备费。
2014年英才计划的6位学员代表,给刚参加英才计划的新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不说不知道,这6位学员代表不光是学校的学霸,早就被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名校录取,而且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连参加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学有所长的中学生通过英才计划进入高校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真正实现了中学与大学联手,通过基础教育与高校培养的有机衔接,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有科技创新潜力的孩子们打造了一条“成长绿色通道”。
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在教育部支持下,在全国部分城市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通过支持著名科学家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项目等形式,推动一批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2013年6月,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南京大学成立中学生英才计划江苏管理办公室,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省苏州中学、省天一中学和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6所中学精心选拔出2批共63名学员,分别在南京大学15位导师带领下,接受为期一年的科学探究学习。
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天文系陈鹏飞教授等15名导师领衔组成的导师团队,专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五大学科,这些导师全部来自南京大学一线教学与科研岗位,还承担着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重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
在具体的科学探究学习中,导师根据学员的学习兴趣,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员阅读经典教材和专著,对学员在科学探究项目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从知识积累、技术方法培训、思维逻辑训练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在与大学教育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员既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只为了完成一篇论文,而是能够就某一个问题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做真正的深度研究。
为了让英才计划的学员们更好地与南京大学导师团队进行沟通,尽快地进入培养计划,管理办公室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比如带领学员参观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校史博物馆,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导师们作各种精彩的学术讲座……
英才计划硕果累累
在学员们和导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南师附中的明晶同学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成果展示并作了主题报告,因表现优秀入选清华大学“明日之星”高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全国仅2人)。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陈星宇同学、苏州中学的钱洛文同学在计算机学科成果展示会上通过海报和电子幻灯片,展示了自己一年以来的学习收获、体会,以及自己研发的软件、应用程序等成果,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期智院士亲笔签名的“参与证明”。
南师附中的马骁骏同学代表江苏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评估活动,研究课题为“关于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最终以全票通过获得优秀奖(全国仅12人)。
南师附中的倪仪伟同学代表江苏参加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科评估活动,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8月,倪仪伟还将参加日本超级理科高中学生展示活动。
南师附中的王阳同学代表江苏赴清华大学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生物学科评估活动,并被邀请参加2014年12月在苏州举办的冷泉港亚洲会议,聆听高端生命科学论坛,对话科学大师。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陈令祚同学参加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青少年创新成果一等奖。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施琳同学和苏州中学的王纯熙同学,将参加2015年8月15日~20日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举办的世界科学家大会,与全球优秀青少年一起,同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来自全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进行对话和讨论。
但是,在参加英才计划的同学们眼中,他们的最大收获并不是这些成果。苏州中学王纯熙同学在分享经验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英才计划对我们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一个课题或者是一年的时间,而是导师的某些作为,或者是对我们说的某些话,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
南大导师的“英才秘诀”
在分享会上,作为导师代表的陈鹏飞教授也作了精彩的发言。
在陈鹏飞教授看来,“英才”首先应该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要有很扎实的基础作为后盾,这样才能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参加英才计划的新学员的建议,陈鹏飞教授自己概括为8个字,那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有使命感,要有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使命感;二是要尽量去想、去解决那些伟大的问题,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大家要有去解决那些问题的雄心。而“小处着手”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会问问题,二是要会解决问题。人的创新能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年轻时,现在的中学生主要接受的还是系统性的教育,相对缺乏一种引导式的教育,而引导式教育以问题为导向,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英才计划很好地补充了这一点。
(中组发【2011】24号)
为贯彻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英才,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中组发[2010]10号)安排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学科领域,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未来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该计划分为三个子计划,一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二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三是“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二、实施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在制定标准、选拔程序、确定人选等环节始终体现公平公正,做到标准科学合理,程序公开透明,人选优中选优,反对和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为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竞争择优原则。健全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遴选和淘汰机制,完善社会化、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充分依靠同行专家和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和推荐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该工程实施创新性较强的特点,采取先试点、后展开的方式推进。针对各子计划的不同要求,分别选取不同单位开展试点,培养对象选拔由少到多,先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扩大。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项子计划作为完整项目独立实施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完善各子计划实施的评估监测办法,定期对整体计划进行评估、监测,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工程实施质量。
三、内容和措施
(一)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一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每人30一60万元扶持经费,支持他们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到2020年共培养扶持2000名左右拔尖人才。此项目由中组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拔尖人才,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每位学生提供40万元,作为聘请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交流培训的经费。首批拟在全国10余所高校和若干科研院所选拔12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入该计划,到2020年共培养12000名左右。此项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组织实施。
(三)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200名优秀人才,到2020年,计划选拔200名左右,列入未来管理英才库,为每位入选者提供65万元经费支持,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跟踪培养,使他们既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又了解我国国情,既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又经历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练,为我国公务员队伍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此项目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到2013年。
任务:各子计划根据各自实施办法制定试点方案开展试点,探索计划推进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到2020年。
任务:各子计划按照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逐年落实青年英才培养任务。2015年,对各子计划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中组部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参与的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计划。自2011年开始,每年由子计划牵头单位总结实施情况,各单位共同参加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中央人才壬作协调小组。
(二)经费保障
该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政策保障
由各子计划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实施所需政策,细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等有关规定,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附件1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2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3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1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赢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为加强人才的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党和国家各项事兴旺发达的希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促使各类青年英才脱颖而出,对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就是要对那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很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重点扶持、跟踪培养,促使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分期分批组织选拔。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15年共培养1000名,同时开展计划的中期评估。到2020年,通过10年努力,共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青年拔尖人才。
二、选拔原则
1、兼顾不同学科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未来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使各学科领域均衡发展,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域的青年人才,都可以参加该计划。
2、坚持专业潜力优先。专业潜力关系到青年人才能否取得真正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重点考察申请者的专业发展潜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是计划重点支持的对象。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设立专门经费,对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实行长期稳定支持;支持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或主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或建设项目,营造鼓励青年拔尖人才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研究环境。
4、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制,确保选拔出来的青年拔尖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三、条件要求
入选支持计划应为具有中国国籍、全职在国内工作的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2、具有博士学位或突出专业水准,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3、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4、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很好的学术、艺术发展潜力;有志于在一线潜心研究,建功立业。
四、选拔认定
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认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为尽可能地多地把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上来,选拔工作采取“多方推荐、组织评审”的方式和步骤:
1、推荐和申报。人选产生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负责推荐本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参加评选。中央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部门或本行业优秀青年人才的推荐工作。二是由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公信力的知名专家学者直接推荐优秀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可根据自身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申报材料,向有若部门、专家提出申请。
2、资格审查。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对推荐人选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查。
3、专家评审。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聘请各领域内知名专家对青年人才的申报材料进行第一轮坪审,提出初步人选。邀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采取面试等方式进行第二轮评审,确定入选名单。
4、讨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专业均衡分布等要求,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5、人选公示和公布。入选拔尖人才计划的人才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五、支持方式
由中央财政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经费支持,用于青年拔尖人才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1、支持周期。3年为一周期。经专家考核和评估,对成果突出、培养前途大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可以连续支持2个周期。
2、资金使用。赋予青年拔尖人才自主支配权,可用于承担前瞻性、预研性自主选题工作,购置急需中小设备等。
3、跟踪培养。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青年拔尖人才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科技专项的意见》,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青年拔尖人才。
六、考核评价
1、考核主体。牵头部门会同参与部门负责拔尖人才的考核认定、中期评价、终期考核。推荐单位主要负责过程管理。
2、考核方式。为给获得支持的青年拔尖人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考核方式采取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的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并根据终期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的支持。
报告由被支持者撰写并报推荐单位和主管部门备案,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3、考核重点。中期评价不设定硬性指标,以主观评价为主,可邀请有关专家对青年拔尖人才的研究作重点考察:正在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否具有原创性,是否真正瞄准国际前沿和高端;从研究进展看是否具备处于国际前列的发展潜力;工作是否按进度进行,是否能够保证足够的研究时间,等等。
终期考核要强调实际成果的产出,根据拔尖人才的领域采取分类评价的方式。重点从科研诚信、创新成果、持续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考核,重点考核内容包括:成果的国内外同行评价情况,观点的原创性及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水平,成果应用的前景,研究团队建设运行情况等。
七、组织实施
1、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委员会,下设各专业指导组,具体组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的评选管理工作,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制定相应的评选管理办法。
2、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再作为计划人选,并从下一年起停止经费扶持。3、2011年年底前起草完成工程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办法并正式启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申报、遴选、审核、评选认定工作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附件2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特制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学生优选计划”)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二)基本原则
1、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国家集中力量支持十多所基础学科强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通过国内国外交叉培养,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2、人才培养主体为主、政府支持。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以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充分调动人才培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探索多种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国家对人才培养实行特殊政策,中央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3、定期评估、提高质量。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长期探索、互相交流,不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水平。国家持续支持,定期组织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进行科学评估。
二、主要内容(一)目标任务
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两方面开展有深度、有力度的改革,采取以下九项措施:
1、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以下简称
“试验区”)。在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内建立“试验区”,作为计划实施的载体。“试验区”可在高校已试办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的试点学院基础上加以完善,也可设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突出、教学质量好的二级学院和单位,还可根据学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国家重点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组建跨学科的试点学院。“试验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在考试招生、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2、实行教授、专家治理。“试验区”成立教授委员会或其他相应的学术组织,负责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方案,对“试验区”的预算、发展规划等提出咨询意见,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评聘、教学科研工作等进行学术把关。
3、配备一流教师。“试验区”实行严格的教师选拔和聘任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决定教师年薪。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进行指导,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教学,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
4、选拔优秀学生。“试验区”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
5、创新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实行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改革;强化基础、分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学习;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鼓励自主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训练。
6、营造学术氛围。通过世界级科学家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7、改革教学管理。实行班级管理与导师制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和缓修制度;改革学业评价制度,经评价不适合继续参与计划的学生,可转出计划继续学习。
8、加强条件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9、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和交流,师从世界一流科学家,进入学科前沿,从事高水平研究。
(二)实施范围
学科范围:在基础学科领域选择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开展试点。
学校和科研院所遴选:由“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选择十多所相关基础学科力量强的高水平大学和若干科研院所。入选“大学生优选计划”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基础学科强,在数、理、化、生、计等基础学科领域一般应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和理科基地;生源质量高;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有良好合作基础;有勇于改革探索的积极性,能把握国内外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培养规模:每年招收10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进入计划。(三)资金需求和用途
中央财政设立“大学生优选计划”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用于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资助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奖学金等。
三、实施步骤 2010年:启动计划。
2011年:启动科研院所“大学生优选计划”;创新招生机制,在参与“大学生优选计划”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试验区”。
2012年:“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2014年:参与“大学生.优选计划“的第一批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部分学生进入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学习。
2020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涌现一批基础学科青年英才。
四、工作措施(一)组织机构
1、教育部、中组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负责计划实施的宏观指导,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和中科院组建“大学生优选计划”协调组,负责协调本部门有关司局,共同支持计划实施工作。
3、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专家组,负责论证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方案,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方案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评估。
4、参与计划高校校长和科研院所负责人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工作组,负责推进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交流,提供信息服务。
(二)考核监管办法
1、准入监管。符合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向教育部和中科院提出申请,报送计划实施方案。专家组对申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计划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形成论证意见。“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审批入选高校和科研院所。
2、过程监管。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定期交流;国家建立拔尖学生数据库,对参与计划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其成长和发展过程。
3、退出监管。国家四年组织一次总结评价,不符合要求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其某一专业点退出“大学生优选计划”。
(三)配套文件
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附件3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按照《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通过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突破现有的选拔体制,遴选一批具有领导特质和政治潜能的优秀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总体目标是,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200名优秀学生,到2020年共选拔2000名左右优秀学生,为其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长期持续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现代管理素质和为国献身精神的优秀管理人才,择优充实到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等单位的重点管理岗位中去。
二、选拔条件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人选一般从具有中国国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或国家“211”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筛选,应符合以下条件:
1、品德优秀,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为国献身精神;
2、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获得过较高层次的奖励或荣誉;
3、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历,表现出较强领导潜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选拔程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有关单位负责组建遴选考评委员会,邀请不同层次领导干部、国内知名校长和专家学者参加。由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遴选标准和程序。基本程序为:
1、学校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制定推荐方案,组织全国知名高中和国家“211"大学的校长、知名专家在应届毕业生中择优推荐人选。
2、资格初审。根据推荐材料进行资格初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根据初审名单研究确定参加初试人选。
3、专家遴选。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初试合格者参加面试,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集中评议,提出候选人名单。
4、审定名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审定入选计划人员名单,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四、培养方式
按照我国未来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根据人选的不同情况,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培养主要采取国际化培训与国内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领导素质和公共管理能力。
五、有关工作机制
1、定向培养。组织专家学者根据入选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结合国家现有的重要合作培养项目,选择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针对计划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地进行定向培养。
2、奖学金支持。国家以奖学金形式对计划入选人员的培养给予经费支持。选拔优秀高中、大学毕业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在定向培养期间享受总额65万元的经费支持。
3、日常管理。建立计划入选人员的培养档案,定期了解其学习发展情况。计划入选人员每年提交一次个人总结,总结培养期间的成效。
4、考核评估。在学习、实践、服务、工作等各个培养环节结束前,计划入选人员提交培养报告,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个人发展意向建议。遴选考评委员会对培养报告予以审核,并通过赴培养单位了解情况、面谈等方式对入选人员的培养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出具是否继续培养的意见建议。
5、退出机制。考核合格者,由国家予以继续培养。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培养程序。退出者的就业按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执行。淘汰名额可追加到下一的选拔名额中。
六、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到2012年。
任务:研究制定计划相关配套办法。连续2年选拔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培养,选拔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知名大学。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完善遴选、培养和管理等制度办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到:2020年。
任务:从2013年开始,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中选拔200名左右进行培养。
七、工作保障
1、组织保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组成计划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由领导干部、国内知名校长和专家学者组成的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开展计划入选人员的遴选和考核评估工作。
2、经费保障。为确保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每位计划入选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经费。培养经费统一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沪科〔2015〕461号)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向依托单位账户拨付项目经费,用于受资助对象完成合同规定的科研任务,专款专用,经费管理依照《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者所在单位和依托单位应在沪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依托单位承诺给予申请者必要的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三)已入选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任一类型计划的人员,不得再次申报该类型计划。在受资助项目结题验收前,不得申报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其它类型计划。
(四)截至申报次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32周岁。
(五)申请者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
(六)申请者未曾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一)申请者向依托单位提出申请;
(二)依托单位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对申请者进行审核并择优遴选;
(三)通过依托单位遴选的申请者在“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填报申请书并打印提交依托单位;(四)
依托单位对申报书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在当年申报通知规定时限内报送至通知指定的受理窗口。
五、提交材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引领能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年英才计划”包括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以下简称A类),引进国内优秀青年人才(以下简称B类),引进“青年千人计划”人才(以下简称C类),研究所自筹经费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以下简称D类)。
第三条 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分类管理”的原则,实行“以岗定薪、绩效激励”的分配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四条 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青年英才计划”相关政策和人选的确定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入选基本条件 第五条 研究所制定“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方案,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必须与研究所科技目标、学科发展相结合,优先保证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及重大科研条件平台等对人才的需求。
第六条 岗位职责:
1.正确把握学科动态和发展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计划。
2.带领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取得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科研进展和成果;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发表高水平文章(本人为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取得相应水平的其他成果。
3.积极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
第七条 基本条件。候选人须符合以下各项条件: 1.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有能力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3.全职在岗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4.至少两封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A类候选人必须有一封国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
5.A类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回国后到我院地处西部地区或偏远地区研究所工作的,海外工作年限可以放宽到2年。
6.B类候选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研究员)职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下简称“国家杰青”)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我院地处西部地区或偏远地区研究所的引进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
7.D类候选人应是研究所重点发展领域的急需人才,条件参照A类或B类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把握。
第三章 自主引进与择优支持
第八条 发挥院所两级积极性,采取研究所先行引进,院再择优支持的方式,严格选聘各类“青年英才计划”人才。
1.研究所根据经院里审定的“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方案自行组织招聘。原则上,对符合“青年千人计划”申报条件的候选人,研究所应优先推荐其申报“青年千人计划”。
2.候选人通过招聘评审后,到位工作前将备案材料提交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备案。备案材料包括:《中国农业科 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候选人备案表》和专家推荐信等相关附件材料。
3.通过备案审核后,研究所应与候选人签订《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管理协议》(以下简称《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工作目标、科研经费、研究助手、工作和生活条件等。
4.已备案的候选人应在到岗工作1年后参加院统一组织的择优支持评审,并填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择优支持申请表》。候选人有2次申请机会,首次申请未通过者,可于1年后再次申请。
评审委员会由至少11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其中院外专家不少于1/2),候选人到场进行现场答辩,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确定择优支持人选。
5.A、B类候选人通过择优支持评审并公示无异议后,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院里向审定通过者颁发“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证书并提供相应支持。
6.研究所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到位工作后可直接入选C类。研究所需将入选者的《管理协议》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颁发证书并提供相应支持。
7.D类候选人参照A、B类的相关程序招聘。研究所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D类候选人备案表》,经审核后签订《管理协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院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 者颁发证书。
第四章 支持经费与享受待遇
第九条 支持经费包括研究所先期提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院择优支持的科研启动费、仪器设备费、岗位补助和安家费补助等。
第十条 研究所须为A、B、C类候选人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国家和院专项经费到位后,用人单位不得从中抵扣上述费用。
第十一条 院专项为A、B类入选者提供2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100万元仪器设备费,为引进的“国家杰青”提供3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300万元仪器设备费;对研究所获批的“青年千人计划”人才,除了国家提供的支持条件外,院专项再提供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00万元仪器设备费。科研启动费和仪器设备费可根据科研工作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第十二条 院里按照100平米住房标准为A、B、C类入选者提供安家费补助(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城市上一商品房销售均价折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或优先安排购买院所自建的政策保障性住房。
第十三条 A、B、C类“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在计划执行4年期间,除享受研究所该岗位正式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医疗等待遇外,可再享受10万元/年的岗位补助(引进的“国家杰青”20万元/年)。岗位补助按比例支付,院专项支付60%,其余由研究所和相关课题支付。
第十四条 对于D类入选者,科研启动费、仪器设备费、安家费补助、岗位补助等均由研究所自筹经费解决。
第五章 经费筹集与管理
第十五条 院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保障人才引进中需院支持的经费。
第十六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由财政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
第十七条 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科研启动费和仪器设备费。优先纳入研究所中央级科研院所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等条件建设专项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专项预算。
第十八条 自有资金保障岗位补助和安家费。自有资金由院部、院属各单位出资和社会捐资等筹集。
第十九条 岗位补助按月随工资发放。
第二十条 安家费用于帮助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问题。第二十一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格按照资金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二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应符合国家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二十三条 “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在计划执行期间须全职在岗工作,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入选者执行期限一般为4年(从通过院里评审之日算起)。
第二十四条 研究所须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科研进展、学术道德、承担科研任务与项目情况及当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的终期评估。入选者首个聘期结束后参加终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综合表现、科研工作进展、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承担任务与项目、实验室建设情况和发展潜力等。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六条 研究所负责组织对入选者终期评估的初评工作,初评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院统一组织由院、所领导和同行专家组成的考核评估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是否合格的意见建议,并提名不超过20%的优秀人选。终期评估结果经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第二十七条 对终期评估良好及以上等次的入选者,纳入研究所在职职工正常管理,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入选者,研究所提交情况说明报告及处理意见,院里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其“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资格。
第七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的管理,坚持院、所两级负责、以所为主的管理体制。“青年英才计划”的人事和档案关系放在用人单位。院负责对其宏观调控和考核指导,研究所负责日常管理,院有关部门与研究所共同做好各项待遇的落实工作。
第二十九条 研究所根据条件聘任七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提供相应工作条件,并在人员配置、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支持引进人才竞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十条 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院、所要做好其户口调入和家属随迁,协助做好子女入托或上学、配偶就业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对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或其他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入选者,一经查实,院将取消其“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资格及相关待遇,在全院进行通报,并视情况收回相应专项经费。
第三十二条 因研究所管理不善,导致入选者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院将追究研究所的管理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引进“千人计划”人才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附件:
1.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类候选人备案表 2.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类管理协议(样本)3.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为加速推进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解决我县电子商务领域人才不足的劣势,借助阿里巴巴千县万村百万英才计划,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新机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阿里农村是阿里巴巴集团三大战略之一(大数据、国际化、农村电商)。通过与各地政府深度合作,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颈、人才和意识的短板,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加速城乡一体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创业,为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智慧农村”而积基树本。
阿里巴巴集团已正式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1/3的县以及1/6的农村地区。
二、人才认证
(一)我县电商从业者可报名免费参加电商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二)乡镇电商负责人积极组织从事电商或有意发展电商的人参加电商培训,增加我县电商人才,解决我县电商人才总数少的问题。
(三)为XX县所有电商从业者、有意向从事电商的人免费完成阿里巴巴千县万村百万英才人才认证。
三、作用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不仅为网商企业主 有效甄别出电子商务运营专才,同时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提供了一次良好的自我检验。考核的同时梳理工作盲点,使得自己针对性明确清晰提升工作技能。对于电商卖家能得到系统的运营提升指明方向。
四、培训单位
主办单位:XX县商务粮食局
培训机构:XX县第三方服务商江西省盛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公司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15年底,公司员工队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52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0 %、高级工以上达到 60%,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争当先锋号”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安全规程培训、特种行业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和新技术专题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培训方式。公司始终坚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发挥不同培训形式的优势,实现不同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注重培训效果,促进员工全面成长。培训方式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培训形式包括自学和集中学习等。
计划方案
惠州兆骐礼品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目录
一、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方案说明
二、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目的三、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目标
四、内部讲师选拔流程
五、内部讲师申报条件
六、内部讲师申报方式及要求
七、职责
八、内部讲师选拔周期
九、内部讲师培养过程跟踪
十、内部讲师激励
《2012年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方案》
一、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方案说明:
为推动公司各层别、各类别培训工作,有效传承企业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特开展内部讲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内部讲师作为公司内部知识管理的载体,既有助于将知识沉淀和转化,又有助于将知识传播和分享。特制订本计划方案。
二、内部讲师选拔计划目的:
1、选拔公司内部讲师队伍;
2、提升公司内部整体授课能力;
三、内部讲师选拔计划目标:
1、选拔出5-10位合格的内部讲师;、整理出5门以上标准的专业培训教材(专业技能类、安全类、环境类、质量类、管理类等);
四、内部讲师选拔流程:
五、内部讲师申报条件:内部讲师可覆盖各个层级(中高层、基层、普通员工)
1、在公司管理、业务管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在擅长的领域有所研究。
2、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3、有意愿和精力投入培训工作中。
4、愿意分享自己掌握的新资讯、新知识、新技能,愿意奉献自己的工作心得与经验。
5、高层管理人员自动纳入内部讲师队伍。
六、内部讲师申报方式及要求:
1、人力资源部预选设定课程体系及课题范围如下表,在此范围内有授课经验或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员填写《内部讲师申请表》提交人事课进行报名。课程体系
2、特别说明:试讲课程及具体课题范围也可自选。
七、职 责:
1、人事课
(1)负责《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的启动、推进、组织、实施、评估与反馈以及改进工作;
(2)负责对内部讲师所授课程进行跟踪与评估;
(3)统计与分析参训员工对内部讲师的满意度,讲师授课时数,讲师授课达标率等信息;
(4)负责组织开展内部讲师的相关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5)负责对内部讲师进行奖励和总结工作。
2、内部讲师
(1)根据公司员工培训需求,编写或开发有关课程,如培训标准教材、案例、授课PPT文档、试卷及答案等,并定期改进;同时将课程资料、教案、讲义、考试题目及结果等资料交到人事课备案;
(2)负责讲授其培训课程;
(3)协助人事课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培训体系;
八、内部讲师选拔周期
启动阶段讲阶段(评委评分与点评2-3月中旬)4、5、6月)
1、第一阶段:(启动阶段)计划2012年2月中旬将启动内部讲师选拔;主要有以下任务:
(1)讨论、修改《2012年公司内部讲师选拔计划方案》;
(2)内部讲师开始报名。
3、第二阶段:(试讲阶段)4、5、6月份,以授课实践为主,评委对各候选讲师进行评分与点评,确定内部讲师名单,最后颁发聘书及公示。
【评审委员会组成: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人员】
九、内部讲师培养过程跟踪
1、每次内部讲师授课完毕后,结合受训学员填写的《培训满意度调查表》与其它讲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以获取培训过程的动态和有效信息。
2、每半年将就内部讲师培养与推进情况作阶段性小结,对实施过程中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与修正。
3、年底将对内部讲师培养做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作深入、全面、细化的调整。
十、内部讲师激励
【公司英才计划培养计划】推荐阅读:
呕心沥血育英才06-15
读《中国英才家庭造》有感09-28
山东英才学院毕业论文10-01
英才学校读书活动启动仪式11-08
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06-28
英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6-28
英才教育学生社区四年级语文上册近反义词09-09
环境公司计划06-05
公司学习计划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