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共9篇)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篇1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就要做到:

一、首先让学生先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出于对老师的敬慕,学生也就对所授的课程抱有学习热情,并努力学习来增进和老师的感情以回报老师的爱。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学生喜欢程度较低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让学生反感的老师即使把课设计得再漂亮,学生也会不屑一顾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的开端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理念,走进新课程,用活波开朗的个性,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的举动,扎实的语言功底,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必须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必须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抓住课堂点滴而又平凡的细节,创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用学科魅力征服学生。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会用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因获取知识的快感、智力探索活动的快乐而自觉自愿地学习。教师要对所教的英语学科的课标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用开阔的专业视野,丰厚的专业知识,做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必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把握课改精神改革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到快乐兴趣从而热爱学习。教师可以把教材看作一个剧本在此指导下,给每个“演员”以发展的空间,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在教学初一下学期的Unit6 It’s raining 一文中的3a部分,原本是篇很简单的报导,只有几个知识点而已,如果教师用填鸭式的讲解来处理这篇文章仅几分钟而已,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用李阳疯狂英语的方式来挑战学生,奖励那些吐字清晰且朗读用时比老师短的同学,把同学们的热情激发出来,接下来我安排了“最佳金话筒主持人选拔”活动,要求学生来表演文章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意犹未尽的同学们还让我承诺下节课还得给他们机会„„

三、必须要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

严为表、爱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疾言呵斥的做法很多时候只会让目的适得其反,反而更容易造成对自身威信的挑战。于永正曾说过:“我总是先让孩子们喜欢我,爱屋及乌,他们就喜欢我教的学科了”。我也会用一颗温暖的心灵善待学生、呵护孩子,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满足、欢乐、幸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需充满对学生的爱,爱其实也很简单,公平公正,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因其成绩优异而优待他.也不因其成绩不好而鄙视他。教师的工作就是唤醒一个个沉睡的灵魂,让学生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中绽放灿烂。在初二学期期末,我班的同学在英语学科普遍做题不准确,做题不妥善思考,于是我想出一则妙计:教师的讲台桌上放着一堆糖,选定10道题,全对的奖励一块糖,有错题的就要象征性地打手板,再讲解错题的原因,于是在孩子们取走糖果的欣喜笑容中英语题做得越来越准了,成绩提高了,期末我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平等的教育环境能帮助学生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综合体现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学习态度等。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形成有人情味的教学个性,教师也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和促进一种民主、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需要的融洽氛围。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深深地喜爱教师,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情感迁移,从爱教师到爱他所上的课,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篇2

一、备课:有备而来, 有的放矢

一堂精心设计的课, 一定会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知识与内心的不断碰撞摩擦, 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升华。而一堂没准备的课, 老师讲得口吐白沫, 而学生也会听得眼睛闭合。所以, 不打没准备的仗, 又如何去备课呢?

1、备学生。

四川社科院查有梁教授认为备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这不仅包括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 还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情感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估计他们在教学中哪一个环节置疑问难, 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备学生时, 尽可能投其所好, 选一些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话题, 选一些他们需要的话题, 从而来引起师生共鸣, 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备教材。

新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备课时一定要注重三个目标齐头并进。同时备教材时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除了教学参考书, 还要有相关的教学杂志, 甚至上网查阅资料, 然后进行合理取舍, 只能讲学生可能懂的内容。

3、注重趣味性。

我是一位历史教师, 有人说“趣味性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灵魂”。在备课时, 我会从教材中挖掘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把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每一章节, 用比较有煽动性的语言讲述, 如红军长征的故事,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的故事等等。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谜语, 如“东方破晓” (打一明代科学家) , 谜底:徐光启。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 谜语能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二、课堂, 魅力四射, 春风化雨

课堂上, 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让学生愉快而又主动接受学习。

1、教师是快乐星球的主宰。

这句话也许有些夸张, 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老师喜, 学生喜;老师哀, 学生哀;老师乐, 学生乐。所以我们老师无论是多么的清贫, 多么的繁忙, 只要一步入教室就应是活力四溢, 激情澎湃的光明使者, 只有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让活力辐射教室每一角落。这样, 整个课堂就会在老师的带动下充满活力, 不再死气, 不再枯燥无味。

2、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总导演。

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一个活动的氛围,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和学生学习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课时, 我就搞了一个小品, 从同学中海选确定了一个比较胖的同学扮演汉武帝, 确定了一个看似老成又比较瘦的同学出演张骞, 然后让他们准备了两分钟, 通过他们的演出对话让全班同学都清楚了出使西域的目的, 过程, 结果, 影响。当然其他同学都扮演当时的一品或二品官员, 在朝廷上还向张骞发了问, 向汉武帝还献计献策。通过这个活动, 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小品中, 都成了演员, 演张骞的同学成了大腕, 而教师则成了幕后英雄。

课后作业, 一道美味的佳肴。好菜肯定不多, 再美味的菜多了就不好吃了。我布置课后作业少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怎样能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呢?通常给同学们创设历史情景, 把同学置身于历史情景中, 去遇见问题, 又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我就出了一道题:假设你是北魏的皇帝, 在当时的背景下该怎么办?这一下学生就积极了, 因为题目中他当皇帝, 好安逸, 所以就十分乐意去思考这问题。

三、课余课后、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正面接触, 在课后, 课余师生打交道的时间还很多, 这也是老师发挥人格力量对学生影响的机会。

1、“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定要尊重学生。有人说三等教师教知识, 二等教师教方法, 头等教师教自尊。校内校外碰见主动招呼学生, 一定会让学生受宠若惊, 高兴大半天。这样, 学生就会喜欢老师, 爱屋及乌, 就会更喜欢老师的课。

2、表扬是及时雨。

美国原总统林肯就说“人人都喜欢表扬”。心理学家杰米斯莱尔曾说:“赞扬就是给人类心灵带来温暖的阳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它”。及时而又真诚对学生进行表扬, 会密切师生关系, 增加师生双方的亲近感。当然表扬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习进步, 让同学们也学会表扬老师。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是进入各种不同的领域,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是初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老师应该善用生活化知识教学,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不仅有传授文化知识的作用,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同的内容,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听老师讲课甚至昏昏欲睡;而有的老师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具有生活化,学生不仅不觉得索然无味、晦涩难懂,反而是听起来津津有味、兴致很高,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所以,生活理念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务必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识,实现数学课堂的优质化。

二、课堂导入情境化

课堂导入是一堂优质课展开的关键,要想一堂课变得高效,课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良好有效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自然而然站在我们所熟悉的生活视角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同时,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整体概念,让学生有这样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有推动作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例如,老师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时,课堂导入可以引用一个生活情境。一个商场在进行打折甩卖活动,一件原价300元的衣服要进行打折处理,这件衣服的进价为210元,商家想要有百分之十五的利润,那么请问商家可以标出几折的优惠?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老师可以给出两个公式,一个为进价×(1+利润百分比)=售价,另一个公式为售价=原价×折扣百分比。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路,理解了售价、进价和现价的关系。当然,老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答案。理清楚思路之后,老师就应该对方程知识进行讲解。

三、课堂情境生活化

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点点滴滴越贴近,他们就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深刻探究,我逐渐明白数学并不止是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它涵盖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数学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前提,创设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情境,让教学逐渐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味性。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用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情境作为例子,这样能很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方程组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用户外活动的例子。我们班一共有40个同学,分成11个小组,有4人一组的,有3人一组的,要求3人一组的组数是4人一组的一半,问应该怎么分组合适?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方程的知识,所以我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往方程的方向靠拢。可以用x和y表示未知量,用方程组把已知的信息表示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情境可以在以后的问题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数学实践生活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际地方考量,每个学生都设计自己的测量方案,之后班里学生5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在全班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想到许多老师注意不到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四边形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做到了自主与创新。

总之,教育源于生活,数学又是生活的延伸,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深入贯彻实施这一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岳海燕.如何让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5(2):138.

[2]曾志如.有关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12):299.

论文: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篇4

作者: 单位: 邮编: 电话:

摘要: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许多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没有兴趣是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尊重

一、尊重学生 激发兴趣

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信任他们。不用大声吼叫、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的方式对待他们;不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翻旧账、通知家长、或用过激的言辞夸大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他们,在与他们谈话时也不要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才不会让学生产生“老师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自然这样做了,即便你上课不那么有趣,那在学生眼里你也是个令人喜欢的老师。当然这只是尊重学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从自身角度入手,放下身段,时时自省。毕竟人无完人,谁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包括老师。我觉得我就是一个马大哈似的老师有时粗心的在黑板上写了错别字,但我从不找借口遮掩。这些情况在学生给我指出后,当场我就非常谦虚的改正,尽量作到答应学生的事,务必做到。上课前更是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让课堂中老师的失误降到最低。工作中的努力敬业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而一个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并勇于改正的老师才是最有魅力的老师。

为了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我经常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在课堂上将讲、思、练结合起来,我经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用眼神关注每个学生,不仅有语言的鼓励,还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比如:轻抚这个的头,轻拍那个的肩膀,扶扶学生的笔。在课后,我经常找他们谈谈心,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亲近、关心、热爱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是教师调节学生情绪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教师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让所有的学生亲近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激励学生,增进学习兴趣

一句表扬的话能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差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让学生不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创造性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如果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要及时激励,而这种激励的作用会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不但会喜欢这位老师,还会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知道真相,可以说学生的好奇是促使学生持续探究学习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探究情境,刺激学生心理需要,可促使探究活动深入下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要注重和学生的第一次接触,要精心构思,设计好怎样做、怎样说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去迎接全新的学习内容。每次开学上第一节课前,我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了解班上有多少个优等生,有多少个中等生,有多少个差生,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精心构思并设计一节适合各个等次学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课。经过了解我发现初一年级学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课本上色彩鲜艳、精美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喜欢教科书,想上语文,我上第一节课时,先用精美的课件去上,学生初次看到精美的有视频,有音乐还有文字的一张张图画,回答问题时个个都举起他们可爱的小手。都想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想要表现的学生都给他们机会表现。然后,我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着,脸上露出了一派羡慕喜悦的微笑。接着我会给孩子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四、让自己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尊重、爱护学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有了一定的授课技巧,课堂才会时时呈现出精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即,长此以往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让他们不喜欢你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我都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和引导,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成功感,就会对该科更有信心和兴趣,自然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机会。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思想上做一些转变。

1、把设置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回答问题者变成主动提出问题者。比如上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心声》一课,我就让学生先自行提出问题并思考答案,然后在小组交流中互相抽问并在小组中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甚至连我也一起加入到其中也参与答题,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动嘴、动手,动脑中完成教学任务。

2、把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记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变形。化填鸭式课堂模式为提问式课堂、辩论式课堂,庭审式课堂,表演式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如我在上《空城计》一课时,在对人物进行品析,我就运用了表演式教学。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让他们精读品味。挑选出“演员”对课文表现的内容情形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演员”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分析、阐述。而其余的同学全为“导演”。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导演”们可对其中任何一个演员的表演从表情、动作、语言、人物心理刻画是否到位等进行评析记录,表演后进行“影评”。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每人都有事可做,且让原本枯燥的人物分析变的生动有趣,他们觉得语文实在是魅力无穷。乃至下课后,大家都还沉浸在人物分析的乐趣当中,七嘴巴舌的议论着文中人物,意尤未尽。

六、保持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我想了想之所以我教了多年的学生会发出“语文课没有那么好玩了” 的呼声就是因为这样。就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一些同学写上时间、一些写上地点、人物及事件,然后随机抽出,让学生围绕这些情况扩写文章。开始大家面对这种有趣的“游戏”还乐此不疲,可是几次过后,大家的新鲜感过了,也就不再热忠了,自然扩写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及时的变通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他们当时不那么喜欢我的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另外,教师如果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自始至终用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地上完一节课,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

还有课堂教学的感召力也来自教师个人的风采。教师如能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运用生动、幽默、机智的调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比如我校教政治的吴老师,他的课堂始终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凡是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自然他所教的班级的成绩也是远远的超过其他班级。吴老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套用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吴老师实在是太搞笑了”他上课肢体语言特别丰富,而且肚子里有倒不完的小故事,每当看到学生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时,并不是一味的提醒、责备而是话锋一转就讲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上了。那些开小差的自然又都把精神集中到了听课上面了。

最后、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的学生有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能够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文字直观、实物直观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录音、录像、投影、漫画、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而且有利于其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要想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设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这种爱的情感是学生肯学的驱动力,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以情促学,以趣激思的效果。以上是我在教学上一些浅显的见解,也许对其他同行来说不一定实用,但是对我和我所教班级实际情况而言,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倪爱萍《教育与管理》 2011年第11期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篇5

--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王志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能够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能够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用心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个性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推荐:“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貌。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最后有一天发现自我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情绪。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推荐。

0

1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推荐》,()也曾对其中的资料有过涉猎,然而在自我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情绪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下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学生的基础不一,理解潜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能够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作为教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应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潜力被扼杀。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我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篇6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这是其一。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从教于远离都市的偏僻乡村帕夫雷什学校,但他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认真阅读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科书,与教师们共同研究,把那些重复的、多余的、毫无思考价值的习题一一删去。经过多年探索,他终于拟出帕夫雷什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其中就有不少世界各国文学名著。他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所以,要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此为其二。

让学生爱上你的“问” 篇7

一、语文课堂提问尴尬的原因

1.教师未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预设。

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站在分析文本的角度去设计一连串问题, 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太简单, 学生不屑一顾;问题太深, 超出所学的知识范围, 学生又无从答起。导致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2.老师提问只注重预设而忽略学生的回答生成。

有的语文老师在备课时, 把教学中的一切都预设好了, 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 突破难点重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 甚至哪个问题由哪几个学生回答。对他们来说, 上课只是按部就班, 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则概不过问, 这样的教学看似流畅, 实际上是把老师和学生硬生生地绑在一起, 束缚了学生, 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学习主动性。

二、解决提问尴尬的具体措施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1.结合学生的生成制定预设,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的兴趣被引发时, 他们会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查工具书, 同学之间的探讨, 向老师求助等方式, 找到答案, 以满足自己的求解欲,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伶官传序》的课堂导入为例:

师:何为“伶官”?

生:乐工。

师:乐工, 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艺人。而这些人在古代地位是低下的、卑贱的。一般我们都是为哪些人作传呢?

生:英雄豪杰、伟人。

师:那为何作者要为地位不高的“伶官”作传呢?

此问题一出, 大家顿时感到好奇, 纷纷投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 想一探究竟, 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对文本的兴趣。这个问题就好比一块吸铁石, 将学生牢牢吸引, 为了解开心中谜团, 他们会充满兴趣地跟着你一步步探求下去, 怎会“独叫于生人中, 而生人毫无反应”呢?

当然,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不可能所有的回答都是你想要的。我们在备课时, 就应该多一个步骤, 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判断这一目标的达成对他们而言是否有难度。如果学生的“生成”与我们的“预设”相背, 即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没有回答正确, 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 通过讲评或变换方式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经过老师提点, 由学生自己说出答案, 他们内心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渐渐地就会对你的提问产生兴趣。教师备课时应形成“弹性化”教案, 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没有高质量的精心预设, 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2.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生成, 灵活驾驭课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 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在教授完《屈原列传》后, 大多数同学对结局扼腕叹息, 有的还在下面默默摇头。于是, 我就请了其中一位同学谈谈他叹息的原因, 他说:“我认为屈原很傻, 为什么一定要走绝路呢?”对, 我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屈原不投汨罗江, 还有没有其他路可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此处不留人, 自有留人处’, 像他这种人才, 完全可以离开楚国, 另投他主, 在别国施展才华。”另一位学生更加激奋:“如此昏庸的楚王, 干脆杀了他, 自己取而代之。说不定楚国能从此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这时有一位同学耐不住了, 举手反对:“屈原投江, 其本质是殉国, 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爱国到如此程度, 怎么可能叛国?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我认为他唯一的路就是死。”又一学生立马反驳:“好死不如赖活着, 他可以不问世事, 远离烦扰, 过一种逍遥的隐居生活。”大家唇枪舌剑, 各抒己见。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 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 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 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 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 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当学生质疑时,

教师不妨静心倾听, 深入思考, 寻找价值, 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 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让学生爱上你的英语课堂 篇8

【关键词】初中    英语课堂     师生关系     游戏    情景教学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学生爱上英语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才是关键。当前,许多英语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不论课前准备得再充分,课堂讲解再投入,仍旧不能完全避免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尽力摆脱这种课堂“压抑束缚”,让学生激情高昂地投入英语课堂中,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然后还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英语课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英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英语成绩的飞速提升。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学生通常已基本形成其自身固有性格,这一时期他们往往很难与教师亲近和沟通,教师要想与其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爱”的教育必不可少。长期的实践教学发现,在教学中仅仅采用严厉、苛刻的教学方式虽说短期内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升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更加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爱”的教育,在课堂以及课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教师和蔼的微笑、鼓励的目光以及精心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们才能够与教师亲近起来,并且逐渐变得爱学英语、爱说英语。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科目,那么教师首先要喜欢并尊敬学生,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深入开展。在生活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英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英语与学生交谈,比如碰到学生主动用“Good morning”“Hello”“How are you”等问好,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创建灵动、有趣的游戏课堂

初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压力也较大,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因而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建灵动、有趣的游戏课堂,将游戏教学方式完美地融入英语课堂中,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兴趣,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慢慢爱上英语课堂,爱上英语学习。新课改后,许多英语教学内容都十分适合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在结合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选择有特色、有效率、有针对性的英语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中爱上英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一章节时,教师便可以借助游戏的教学方式。首先,根据班上学生英语基础和性格爱好的不同,将其分成几个小组,并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笔、各种水果、动物图片等物品,然后每个小组第一位学生随意指出一件物品问第二位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第二名学生必须在五秒钟之内说出该物品的英语单词,然后第二位同学再随意指出一件物品向第三位同学提问,以此类推,看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说出的词汇最多,并且正确率最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牢牢掌握pen、desk等日常生活物品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三、打造形象、豐富的情景课堂

情景教学作为当前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实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打造形象的语言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景剧,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用英语口语表述出来,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章节时,教师可针对章节中所囊括的旅游地域、景色以及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不同,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不同的情景剧,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丰富情景剧内容,然后分组演绎情景剧。学生们为了突显出自己剧本的丰富性,很多都在其中融入了manners、vacation、holiday等词汇,借助“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vacation?”的主题情景剧将自己设计的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还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课堂,必须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课堂的魅力,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英语。

【参考文献】

[1]黄帅.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146-148.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篇9

如 何 让 学 生 爱 上 思 想 品 德 课

作者:葛和云 性别:女 年龄:36

最后学历:本科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定远县花园湖学校

联系电话:*** E-mail:957466187@qq.com

如 何 让 学 生 爱 上 思 想 品 德 课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思品课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首先成为学生欢迎的人,即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学教法,更新教育理念,让教学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搞好思品课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思品课理论性较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很多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这严重削弱了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如何让思品课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如何让学生爱上思品课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如下:

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提,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具备“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

老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真心的去爱孩子,孩子也会真心的回报你。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要关心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教师都要关心。要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平时孩子的学习、生活、家庭教育,这些方面有什么问题,我们发现了都应该主动帮助解决。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2

在平日上课时,有时他们或者说和、或者打闹,甚至犯一些让老师很气愤的错误。但这时,老师一定要按捺住自己的怒火,多一点耐心。如果你动不动就批评他们,动不动就生气发火,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无视你的批评,还可能对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老师对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一句赞美的语言,可以抵上十句恶语厉声的效果。赞美和鼓励好比春日阳光,撒进孩子的心田。当一个老师具备这三心时,课堂就会变得温馨、快乐起来,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了。

2、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尊重。

诚然,作为老师我们会偏爱一部分既懂事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们要远远记住,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充满个性的个体。如果老师仅凭个人的感情,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忽视或漠视部分学生,这势必会伤害这些学生的情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全面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发掘潜能。

二、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人。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而最有力的教育,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道德品质,气质修养,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要足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并成为学生心目中钦佩的对象和争相模仿与学习的榜样。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自己就要自觉地、积极地塑造自我,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具有感召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感受到温暖、情切、放松、充实、快乐,从而爱上你的课。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古今中外教师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具有很大的好奇心,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学生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教师的言行、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2、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教师主要的职业活动是教学工作,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我们知道,但凡做学问者,都应该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治学严谨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业道德问题。

3、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又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高创造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创造性教育的价值。

三、创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思品课,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 4

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

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一节课主要围绕“怎样做一个坚强的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我采用了齐白石、富兰克林的故事材料并设计了以下有针对性的问题:(1)齐白石为什么能成功?这给我们什么启示?(2)富兰克林的成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列举生活中自己或周边同学意志薄弱的表现,说说我们该怎样克服它们?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

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赛、记者采访、讲故事、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中在讲到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时,我选择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角色进行小品表演,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在讲到挫折的两面性时,我又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教学,那节课,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他们精彩的辩词时不时的让课堂爆发出阵阵笑声,大家全都融入到这种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去了。

四、将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倡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当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把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尽量选取学生熟知的案列和生活场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我在上《挫折面前也从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给他们播放了舞蹈《千手观音》,并给他们讲了邰丽华及其他聋哑舞蹈演员的故事:为了将《千手观音》演绎的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这些聋哑演员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清晨6点就开始跑步,进行形体训练,有时一直排练到第二天的零时。每当在排练中出了差错,演员们就会在手上画上一道黑线来提醒自己。在《千手观音》舞蹈组有这么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最终她们的舞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获得了成功。当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们都很安静,看得出他们已被感动并受到了教育。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的感想如何?”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发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情绪

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成生活体验如:《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中为了帮助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我设计了记者在线环节,采访了学生几个生活化的问题:

1、生活中你是一个自立的人吗?

2、你认为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哪些

方面去做?3你的身边有没有依赖性特别强的同学,你怎样帮助他(她)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有话可说。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讲,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3、参与生活实践,内化知识要求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真正内化课堂教学要求。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时候,我分别请了6位同学进行小品表演。其中有两名同学扮成劫匪,另外四名同学扮成被勒索的中学生。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演:

1、乖乖掏出身上的钱,要什么给什么;

2、大哭打闹,不顾力量对比,拼命反抗,最后被歹徒刺成重伤;

3、大声向邻居呼救或打电话报警;

4、尽量不动声色,保住生命,记下歹徒的相貌,事后报警。在看完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后,我引导同学进行讨论:“谁的做法更可取?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同学们据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自我保护的技巧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了。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努力让思品课堂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思品课堂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参考文献

上一篇:银行年度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平均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