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1

第100号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已经2013年2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

省长 刘伟平2013年2月24日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促进、扶持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障措施,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扶持残疾人就业,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就业。

残疾人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1—

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禁止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统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益。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其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用人单位的责任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录的残疾人,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安排1名盲人按安置2名残疾人计算。已退休、退职的残疾人,不计入所安排的残疾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九条 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有按摩业务的服务行业和设有按摩科室的医疗机构,应当优先录用具备执业资格或者持有专业技术证书的盲人按摩人员就业。

第十条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按期足额支付残疾人职工工资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

—2—

件和劳动保护,应当保障残疾人职工在转正、晋职、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等方面与其他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建设,为残疾人职工工作和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进行裁员时,一般不得裁减残疾人职工;企业破产时应当妥善安置好残疾人职工。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要求,及时报告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本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及下一录用残疾人就业计划。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加重残疾人职工的劳动负担,延长残疾人职工的工作时间。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不得设置歧视残疾人的条件和要求。

用人单位公开招考和录用公务员、其他工作人员,除职位有特殊要求之外,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在招考录取学生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取残疾人学生。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残疾人联合会编制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目录,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

政府开发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时,应当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就业。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人家庭零就业援助制度,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减免,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

—3—

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确定并扶持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专营。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创办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

第二十一条 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相关证照,并按规定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政府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应当优先为其提供担保和贷款。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对残疾人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积极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增收项目。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对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同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残疾人扶贫基地,按照国家和省上的优惠政策予以重点扶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落实残疾人职工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残疾人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重度残疾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者,经本人申请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后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额,由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核定。

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同级财政部门征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非地方财政拨款的其它用人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省级残疾

—4—

人就业服务机构征收。

地方税务机关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照省上的有关规定,分别按比例划入省、市、县三级国库,财政部门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直接进入本级财政国库。

第二十六条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扶持,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服务,并可安排用于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经费中列支。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具体缴纳、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残联共同制定。

第四章 就业服务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就业服务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和表彰优秀人才,建立优秀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库,不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十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情况的劳动监察,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开设残疾人服务窗口,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并免收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费。

第三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利用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残疾人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5—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鼓励和扶持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对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费用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补贴。

第三十三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建立残疾人就业统计制度,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报送残疾人就业信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统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残疾人劳动力调查统计和失业登记提供帮助。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在机构设立、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支持,所需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下列服务:

(一)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咨询;

(二)职业供求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三)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四)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五)开展盲人按摩工作指导和服务;

(六)引导、支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七)为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和扶持,为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

(八)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九)为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提供支持和服务;

(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的其他服务。

第三十六条 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统计工作;经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十七条 残疾人职工因就业和劳动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6—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侵害残疾人劳动权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未给予受害人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有关责任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既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骗取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1997年1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23号令发布的《甘肃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同时废止。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2

1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现状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达8 296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 70.38%残疾人为轻度和中度残疾, 即具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 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机会和条件, 他们都可以参与到教育、就业等社会活动中[2]。另据统计, 截止到“十五”末, 全国已实现2 267万残疾人就业, 其中463.6万为城镇残疾人, 1 803.4万为农村残疾人[3], 占有劳动能力或达到就业年龄残疾人的85.00%。而甘肃省共有各类残疾人187.1万人, 处于就业年龄段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75.9万人, 现已就业的为58.2万人, 占应就业人数的76.6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从全国范围来看, 残疾人就业状况同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体就业状况出现同构性。一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京、沪等发达地区残疾人就业率往往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率。二是由于城镇与农村就业体制和福利待遇不同, 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率低于城镇残疾人 (见表1) , 农村残疾人累积就业与持续增长的城镇残疾人新安排就业相比呈不稳定趋势。而且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尚未脱贫, 与城镇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有很大差距。三是虽然城镇新安排就业人数成比例增长,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出现了很多残疾人下岗与待业现象, 在就业率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在增长。这种现象在甘肃省依然存在, 虽然2003年以来甘肃省城镇共安排残疾人就业63 131人, 农村稳定从业残疾人442 942人, 但目前仍有近3万的城镇残疾人尚未就业, 10万残疾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 农村有近30万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半数以上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 生活贫困[5]。

注:根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8 296万人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国家统计局)

2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情况分析

2.1 残疾人就业政策不断趋于完善

要确保残疾人充分就业, 政府责任重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甘肃省委、省政府一向重视残疾人事业, 关心残疾人就业工作, 在甘肃省率先制定了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残疾人保护条例》, 对残疾人就业作出规定。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甘肃省借鉴了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广东、云南、深圳等26个省市区的残疾人优惠政策立法方面的经验。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 共九章三十九条[6], 为“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事关甘肃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事关和谐甘肃的构建, 是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五”期间, 在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 “十五”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各级党委、政府着眼于加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扶持力度, 使甘肃省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甘肃省共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53 510人 (次) , 其中城镇83 442人 (次) 、农村169 066人 (次) 、盲人按摩1 002人 (次) ;城镇安排残疾人就业63 131人, 农村稳定从业残疾人442 942人, 残疾人就业率提高到85%[5]。

2.3 残疾人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

据统计, 2004年以来, 甘肃省各地区累计安排8.7万残疾人就业, 其中按比例安置就业1.5万人、集中就业2.1万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就业2.7万人, 扶持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形式就业2.4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十五”以来,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 并且就业形式逐步趋于多样化。

2.4 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大环境不容乐观

从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大环境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致使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残疾人成了失业主体。加之甘肃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就业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无疑成为残疾人失业主要因素。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中国就业歧视现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就业活动中最受歧视的三大群体中首当其冲的是残疾人, 其次是艾滋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7]。虽然我国制定了保护残疾人的相关法律, 规定了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同其他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残疾人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特别是在就业方面, 歧视不仅来自招聘企业, 还来自企业员工和客户, 甚至在同等条件下, 残疾人也会受到诸多不公平待遇。

3 改善甘肃省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建议

3.1 继续认真贯彻和实施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

我国《残疾人就业条例》已于2007年2月14日在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 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残疾人联合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颁布了《关于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但是残疾人参与就业的困难和障碍并未从根本上予以消除, 在保护福利企业和支持自主就业等方面, 还应加大政策保护力度, 并且在实施细节上制定更明确的强制措施。甘肃省政府于2006年制定了《甘肃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 (2006~2010年) 发展规划》 (甘政发[2006]58号文件) 确立2006~2007年全省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2.5万人, 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达到52万人以上;5年内实现全省15万残疾人就业的工作目标[5]。要完成这一目标, 甘肃省各级政府就要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力度, 坚决制止“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现象。同时, 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对于侵害残疾人就业权利的行为, 要采取法制宣传普及深化和严厉打击处罚相结合的方式, 切实保护残疾人权益。

3.2 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和求职信息网络

鉴于失业对残疾人心理和经济上的巨大冲击, 建立完善的再就业体系有助于残疾人解决因失业影响日常生活的问题, 有助于残疾人树立再就业信心。甘肃省已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社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 加强残疾人培训基地建设, 开展订单式培训, 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对农村残疾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服务培训, 加强盲人按摩培训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有效提升了残疾人技能水平, 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率。截止2009年底, 全省各级培训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423期, 受训残疾人2.6万人, 培训后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0.00%以上[8]。当然, 还要进一步完善以就业需求、岗位需求、创业需求为核心的就业培训体系,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就业信息平台等服务。

3.3 构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 然而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社会保障现状。换言之, 国民经济发展成就还未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国民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宏观背景下, 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当然很难获得优先发展。客观而论, 残疾人群体缺乏社会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与社会资源调动不力, 以及缺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和对残疾人保障的合理定位, 无疑是残疾人缺乏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甘肃省人民政府应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 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为此, 一要在坚持社会福利企业规范运作和加强监管的前提下, 加快社会福利企业改革步伐, 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企业社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二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尤其是按比例就业。残疾人就业有3种形式, 集体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按比例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时, 国家为保护和扶持残疾人就业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重要措施;三要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收取保障金, 做到收取范围全面、收取金额准确、使用合理有效。

3.4 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促进残疾人就业, 不仅要给予法律、政策支持和物质援助, 还要运用各种途径, 给残疾人就业以舆论和道德支持。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新观念, 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助残典型, 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从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角度出发, 保障残疾人就业、生存和发展, 为残疾人创设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除此之外, 要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着力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 包括劳动技能培训和心理素质改善等。特别要注重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 让他们善于学习, 敢闯敢拼[5]。残疾人由于身体残障, 所以更要在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上帮助其摆脱自卑和封闭的心理阴影, 使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自身价值。

总之,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 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鼓励残疾人、引导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兴办各种事业, 努力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l, 2006-10-18.

[2]薛静.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公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 2007, (1) :38.

[3]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EB/OL].http://www.cdp.forg.cn/, 2006-06-04.

[4]吕宝林.甘肃省今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17万人[EB/OL].http://www.55178.cn/2009/1102/38156.html, 2009-11-02.

[5]张芳芳.甘肃省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EB/OL].http://gsfzb, 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06/14/010368347.html, 2007-06-04.

[6]刘薛海.甘肃借26个省市经验做法定新规促残疾人就业[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2-09/2009482.html, 2009-12-09.

[7]钟静怡.残疾人就业劳动权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08, (7) :51.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3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的有关规定,现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征管办法明确如下:

一、资格认定

(一)认定部门

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超过25%(含25%),且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的,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前,应当先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福利企业的认定申请。

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在向税务机关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前,应当先向当地县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认定申请。

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 收优惠政策的其他单位,可直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二)认定事项

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

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五条第(一)、(二)、(五)项规定的条件,对前项所述单位安置残疾人的比例和是否具备安置残疾人的条件进行审核认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真伪,分别由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具体审核管理办法由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分别商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三)各地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在认定工作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向申请认定的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如果认定部门向申请认定的单位收取费用,则本条第(一)项前两款所述单位可不经认定,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

二、减免税申请及审批

(一)取得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以下简称“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纳税人,出具上述部门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2.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3.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

4.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

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不需要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以及本通知第一条第(三)项规定的单位(以下简称“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

免税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2.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

3.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个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出具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材料,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四)减免税申请由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传递到有权审批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 92号)第五条规定的条件以及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出具减免税审批意见。

减免税审批部门对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仅作书面审核确认,但在日常检查或稽查中发现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有误的,应当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等有关规定作出具体处理。

如果纳税人所得税属于其他税务机关征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审批意见抄送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不再另行审批。

(五)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本条

(二)、(三)项减免税申请时,可就残疾人证件的真实性等问题,请求当地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予以审核认

定。

三、退税减税办法

(一)增值税和营业税

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不足退还的,可在本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退还。本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本应纳税额为限;本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核定的退税限额为限。纳税人本应纳税额不足退还的,不得结转以后退还。纳税人本月应退增值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月应退增值税额=纳税人本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退还增值税的具体限额÷12

营业税实行按月减征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以后月份减征。本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减税限额的,以本应纳税额为限;本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减税限额的,以核定的本减税限额为限。纳税人本应纳税额不足减征的,不得结转以后减征。纳税人本月应减征营业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月应减征营业税额=纳税人本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减征营业税的具体限额÷12

兼营营业税“服务业”税目劳务和其他税目劳务的纳税人,只能减征“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不足扣减的,不得用其他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扣减。

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意见的次月起,随纳税申报一并书面申请退、减增值税或营业税。

经认定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逐月计算,本月比例未达到25%的,不得退还本月的增值税或减征本月的营业税。

终了,应平均计算纳税人全年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一个纳税内累计3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25%的,应自次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税退税、营业税减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纳税人新安置残疾人员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次月起计算,其他职工从录用的次月起计算;安置的残疾人员和其他职工减少的,从减少当月计算。

(二)所得税

1.对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原福利企业在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期间的企业所得税,凡符合原福利企业政策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的,仍可按原规定予以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

按规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原福利企业,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免征应纳税所得额=(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2)×6

按规定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原福利企业,2007年1月1日至2007

年7月1日减征应纳税所得额=(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2÷2)×6

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按原规定计算,不包括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加计扣除部分。

3.各地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本次政策调整情况,按有关规定调整企业所得税就地预缴数额。

四、变更申报

(一)纳税人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但仍符合退、减税条件的,应当根据变化事项按本通知第一、二条的规定重新申请认定和审批。

(二)纳税人因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退、减税条件时,应当自情况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五、监督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并会同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年审制度,对不符合退、减税条件的纳税人,取消其退、减税资格,追缴其不符合退、减税条件期间已退或减征的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对采取一证多用或虚构《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五条规定条件,骗取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经查证属实,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追缴其骗取的税款,并取消其3年内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 92号)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二)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应当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在征管软件修改前,主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要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动态掌握纳税人退、减税限额及残疾人员变化等情况。

(三)各地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与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健全与发证部门的信息比对审验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适用原政策的纳税人,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可按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 民 政 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4

第五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 征收缴库

第六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 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第九条 保障金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没有分设地方税务局的地方,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保障金征收机关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 保障金一般按月缴纳。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向保障金征收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在申报时,应提供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 保障金征收机关应当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发现用人单位申报不实、少缴纳保障金的,征收机关应当催报并追缴保障金。

第十二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配合保障金征收机关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如实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年本单位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未在规定时限申报的,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后,确定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并及时提供给保障金征收机关。

第十三条 保障金征收机关征收保障金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开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或税收票证。

第十四条 保障金全额缴入地方国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保障金的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商残疾人联合会确定。

具体缴库办法按照省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保障金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应积极采取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方式征缴保障金。

第十六条 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保障金。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规定。

用人单位申请减免保障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年的保障金应缴额,申请缓缴保障金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批准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名单,应当每年公告一次。公告内容应当包括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减免或缓缴保障金的主要理由等。

第十八条 保障金征收机关应当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保障金,确保保障金及时、足额征缴到位。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减免或缓征保障金,不得自行改变保障金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第二十条 各地应当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保障金公示制度。

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保障金征收机关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缴纳保障金情况。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持方向包括: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职业康复支出。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含展能活动)支出。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补贴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

(三)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租赁、启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各种形式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及其他形式生产劳动。

(四)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以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

(五)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的救济补助。

(六)经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等其他支出。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正常经费开支,由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选择符合要求的公办、民办等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承接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职业康复、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保障金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保障金或者改变保障金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保障金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保障金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的,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按照保障金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

第二十七条 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障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税务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5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以及政府性基金管理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坐支、挤占、挪用。

第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预、决算审批制度。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编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和上级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四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应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残疾人联合会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管理

第五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省政府第165号令规定比例的,应按年度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六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

用人单位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应按当地县级以上统计部门统计的上一年度本地区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标准缴纳残疾人就

业保障金。安排残疾职工差额不足一人的,按差额比例计算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计算公式: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上年度从业人员总数x 1.5%一从业残疾职工数)x上年度当地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标准。

从业残疾职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法定就业年龄;

(2)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3)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享有劳动报酬、基本社会保险。

第七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县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和县以上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分级征收的原则负责征收工作。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非企业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地方税务机关负责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

第八条中央和省属非企业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省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征收,其中:驻肥单位,由省残疾人联合会直接征收;驻肥以外单位,由省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所在市、县残疾人联合会代征。

市、县非企业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征收。

第九条中央部属、外省(市)驻皖企业和省、市、县(市、区)属企业的征管范围划分界限,一律按地税部门的现行税收征管渠道运行。其中,省属企业(地方各税、费及所得税均由当地地税机关征收的除外),全部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局负责征收。

第十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办法:

(一)用人单位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本单位上一年度从业人员总数的统计报表、《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表》、《安徽省用人单位从业残疾职工名册》、从业残疾职工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在岗残疾职工工资表、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证明等相关资料,按分级管理原则报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审查确认。

(二)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对用人单位上一年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审查,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省政府第165号令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在每年6月30日前核定其上一年度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额,并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对未按期报送年审材料的用人单位,按未安排残疾人就业认定,计算其应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用人单位应自收到缴款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残疾人联合会或地方税务机关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一条除国务院、财政部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二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须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安徽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缴款书”(以下简称“专用缴款书”,式样附后)。专用缴款书直接作为银行结算凭证使用,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现金方式缴款,或加盖预留银行印鉴后通过转帐方式缴款。专用缴款书由省财政厅通过财政系统发放,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地方税务机关向同级财政部门办理领购手续;其印制、发放和使用管理,按省政府令第104号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入地方国库(其中:市、县残疾人联合会或地方税务机关代省残疾人联合会或省地税局直属局代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及市、县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中央部属企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按照4:6的比例分票分别就地缴入省级国库和同级国库),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和入库。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入国库,填列“基金预算收入”科目第87类“其他部门基金收入”第8704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财政部门拔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填列“基金预算支出”科目第87类“其他部门基金支出”第8704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第十四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经费中列支;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二)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就业、个体经营;

(三)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开支;

(四)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五)用于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其他开支。

第十六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算,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单位财务管理,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上级残疾人联合会报送财务报告。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税务机关或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的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补缴;逾期仍不缴纳的,可依法处以500元以上1000以下罚款,并按日加收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总额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用人单位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残疾人联合会、地方税务机关、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征收、使用和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工作中,违反本办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负责解释。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 篇6

1、什么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保障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其就业,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它是政府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旨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而向用人单位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2、用人单位为什么要缴纳保障金?

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经济手段鼓励用人单位尽可能多吸纳残疾人就业,使有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参与社会生活;对吸纳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征收保障金,让社会各用人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缴纳保障金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目的是引导、督促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

3、保障金征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4、保障金由哪个部门负责征收?

•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鄂财法规„2017‟11号)(简称•办法‣)第二章第九条明确规定:“保障金由用人单位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实行属地管理。”

5、保障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办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主要包括: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职业康复支出。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含展能活动)支出。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补贴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

(三)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租赁、启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各种形式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及其他形式生产劳动。

(四)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以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

(五)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的救济补助。

(六)经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等其他支出。

6、新政策与原有政策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主要变化有五个方面:

一是申报征收模式:由原来残联核定、地税征收,改为用人单位在地税部门自行申报。

二是征收主体:明确由地税部门征收。

三是部门职责: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财政、税务、残联的职责,确保保障金征收、管理、使用更加规范; 四是征缴标准:取消了原来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平均工资”的计费标准,明确规定了按照“用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缴纳保障金的计算基数; 五是保障金使用:适当扩大了使用范围,细化了对各种残疾人就业形式的扶持措施。

7、保障金的征收对象有哪些?

保障金的征收对象是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办法‣所称残疾人的界定范围是什么?

•办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9、湖北省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是多少?

•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应当按规定缴纳保障金。

10、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符合哪些要求?

•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残疾人实际在岗,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11、在计算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时,有何特殊规定?

•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计算。

12、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是否计入所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应当计入用人单位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13、保障金如何计算缴纳?

•办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

用人单位按月(季)申报缴纳保障金的,将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折算为月(季)平均工资计算缴纳,即:

保障金月(季)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月(季)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

14、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如何确定?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月在职职工平均人数=(月初在职职工人数+月末在职职工人数)÷2

年在职职工人数=月在职职工平均人数之和÷12。

15、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如何确定?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未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用人单位所在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倍(含)的,按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计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计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计算口径,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平均工资执行口径:按用人单位所在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城镇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确定。

用人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社会平均工资尚未公布的,以最新近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准

16、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包括哪些?

职工工资总额由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组成。计算口径以国家统计局指标解释为准。

17、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如何确定?

用人单位应向主管的残疾人联合会申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由残疾人联合会对用人单位安排就业的残疾人人数进行审核,审核之后数据将传递至地税部门。用人单位在地税部门申报时,如对审核后的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存在疑问,应与当地残联联系。

18、用人单位向主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核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向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本单位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未在规定时限申报的,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用人单位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在其各自机构所在地申报年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后,确定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并实时提供给同级地方税务机关。

19、保障金的缴纳地点是怎么规定的?

保障金实行属地管理。用人单位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在各自机构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

20、保障金的申报缴纳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办法‣第十条规定,保障金按年计算,分月缴纳。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并征期,按季或按年缴纳。

用人单位成立不足一年的,按实际月份于次年按规定申报缴纳保障金。成立不足1个月的,不缴纳保障金。

21、用人单位如何填写保障金申报表?

用人单位在申报时,应如实填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具体填报项目包本单位上年在职职工人数、上年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2、保障金的申报方式有哪些?

保障金的申报方式有网上申报、上门申报等方式。

23、保障金的缴款方式有哪些?

保障金的缴款方式有POS机刷卡,手工转账、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等方式。

24、地税部门征收保障金时,使用什么票证?

•办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地方税务机关征收保障金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开具省级地方税务部门统一的税收票证。

25、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可以税前列支吗?

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可以据实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26、用人单位没有按规定申报保障金如何处理?

•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核定其应缴纳的保障金。

(一)未按规定申报保障金,经责令限期改正仍不申报缴纳的;

(二)地方税务机关在地方税费结算、纳税评估等工作中,发现用人单位申报缴纳保障金不实的。

税务稽查工作中发现用人单位未如实申报缴纳保障金的,应将有关资料移交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缴纳的保障金。

27、保障金有哪些减免政策?

(1)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免征保障金。

本•办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已成立但未满3年,可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至用人单位成立满3年的剩余时间内免征保障金。

(2)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

28、享受保障金政策优惠的小微企业在减免期内是否需要进行申报?

享受保障金政策优惠的小微企业在减免期内需要进行保障金申报。用人单位申报时,应如实填写“在职职工人数”等数据,系统依据用人单位填报的“在职职工人数”和相应后台信息,选择减免类型为“其它”,且本年应纳费额=本年减免费额。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保障金征收机关报告,并按规定计算、申报缴纳保障金。享受优惠政策到期的,应当停止享受,并按照规定申报缴纳保障金。

29、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如何办理减免缓手续?

•办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向所在地财政部门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由所在地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地方税务机关、残疾人联合会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应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申报资料。

申请减免缓缴保障金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用人单位的书面申请报告

(二)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证明材料

(三)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审计认证材料

30、用人单位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最高限额和期限是多少?

用人单位申请减免保障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年的保障金应缴额,申请缓缴保障金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31、用人单位因减免或多缴保障金是否可以申请退费?

可以。

32、用人单位应向哪个部门申请退费?

由用人单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33、用人单位没有按期缴纳保障金要承担什么责任?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四十九条:非财政拨款的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 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滞纳金总额不超过欠费数额。

对于财政拨款用人单位,依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第二十六的规定执行,即: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处理,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用人单位拒不缴纳保障金、滞纳金,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请行政诉讼的,由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4、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将如何进行处理?

上一篇:少先队活动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四问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