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主题班会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家风故事主题班会(通用10篇)

我的家风故事主题班会 篇1

风故事

百善孝为先。在我家,一直有“孝”的家风。母亲前几年患高血压,久卧病床,姐姐也一直患有神经系统的疾病,生活难以自理。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我不仅仅忙于工作,还要在假日里,照料母亲和姐姐。我的妻子也一直和我轮流照顾。就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家人,我的儿子也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记得那年,妻子在上班途中昏倒,而我正在上班,一时无法赶去。但年仅十岁的儿子接到消息,立马带着他的母亲去了医院,悉心照顾着。他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因为爸爸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所以我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光是儿子忙于学业,全家人都在空余时间,努力学习。儿子热爱学习,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在高中、大学期间获得了许多的奖项。我喜欢历史知识,总是借来一些历史书籍阅读。我的妻子喜欢做手工,她会在网络上搜索一些针线活教程进行学习。整个家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气氛。此外,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微信、百度、淘宝,这些新鲜玩意,我也都在慢慢学习,向儿子请教。这种学习的氛围不仅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还让整个家庭的氛围更加和睦、温馨。

我的家风故事 篇2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大国,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五千年来悠久的文明历史文化传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国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我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从小接受父母的家风教导,却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小时候长辈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父母就教育我长大后要乐于助人,要诚实、正直、守信用、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还要自信,自爱,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有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在父母那一代的时候,说:先做人再做事。后来有了女儿,她长大成人以后,我对她管教很严,见到长辈要礼貌问好,尊重长辈,甚至成年之前,决不允她晚上超过十点才回家,到哪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出门。这些家规我也一样传承了下来,即便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孙女,我的女儿也依然是这样教育她的,现在四岁多的孙女也养成了见到长辈就礼貌问好,做错事就勇敢承认错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有次,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四岁的孙女儿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居然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出去,这一点我很是欣慰。孩子虽小,却能记住长辈的教导,哪怕知道自己身量还小,但还是愿意去做一个乐于助人、善良、尊重长辈的人。慢慢地,孩子都在长大,也会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希望她能秉持家训,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支部 :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篇3

龙都沙戈庄小学六年级一班

臧婕

指导教师:沈玉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经常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半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美嘉,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四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的对我说:“小婕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不认真学习,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一百零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西游记》、《城南旧事》、《童年》。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篇4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实验初中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篇5

我的家风是诚信,坚持。恰好我的关键词也是坚持,下面让我讲讲我的家风故事吧。没有运动细胞的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我跑的是全年级第五名,不过是倒着数的!第二次马拉松前一晚我生病了,感冒发烧,妈妈劝我跟蜜罗请假,可是倔强的我怎么可能放弃这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呢?我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跟着马拉松的大队伍迈着坚毅地步伐出发了。跑一跑,走一走,实在坚持不住了,我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汗水已经湿透了我的衣裳,但我咬咬牙,擦擦汗继续大步向前。最终我在爸爸陪伴和鼓励下成功到达终点,获得啦宝贵的挑战奖牌,还比上次进步了五名,但这次我跑到啦班级二十几名,也许这个成绩在你们眼里并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太不容易啦!

我的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模特、表演、游泳、画画,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坚持上我的兴趣班,从不轻易缺课,就拿舞蹈来说吧!三年级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舞蹈。于是立马就报了中国舞基础班,刚开始很多的动作都不到位,而且每次练完舞蹈全身酸痛,腿抽筋……说实在的,我都有点想放弃了,但妈妈鼓励我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起步晚不代表结果,比别人更坚持才是大赢家!就这样每周坚持训练,每次都是第一个练习打卡,十来节课的时间我的柔韧性起来了,就把横叉下的很好了,我现在依然坚持在上我的舞蹈班。

坚持不放弃不是我与生俱来的,是碧桂园让我知道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学习力比学习更重要!我会继续我的坚持,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爱碧桂园,我爱杜哥、我爱我的所有的任课老师!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 篇6

凡事都可以从小事做起,尽孝也是这样。我在爸爸妈妈的实际行动中亲身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孝道。每当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节买东西和帮着做饭、洗碗的时候,我发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别高兴,我想,老人们看到自己的儿女孝顺,都会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

今年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在往年中秋佳节的时候,我们家人会早早团聚,但是因为今年我和妹妹的学业加重了不少妹妹,再加上妹妹即将小升初,大姨和妈妈自然是不肯放松我们俩的学业,于是在今年我和妹妹都没有回到老家去看望外公外婆,让我和妹妹都十分的不适应。外公外婆年龄大了,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时间多多回家看看他们,但是他们心里也懂得儿女的难处,他们总是害怕打扰了儿女的工作和休息,中秋节爷爷一定十分想念我们。

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后,小姨作为代表带着弟弟回了家,让外公外婆的中秋节增加了一份亲情和温暖。他们专门教会爷爷如何使用微信给我们视频,所以我们虽然没有当面问候外公外婆节日快乐,但是通过视频问候二位老人,他们还是很高兴的。这样以后每个周末爷爷婆婆想我们了还可以通过视频见到我们,这样做外公外婆还是很满意的。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 篇7

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游和兄弟

训子弟上勤俭戒争讼遵法律禁非为

作为赵家的一分子,我们时刻不忘祖训。我们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上有和蔼可亲的奶奶,下有七岁学童。奶奶今年85岁,爷爷三年前去世了。老人有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四个孩子都分别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每逢周末、节假日,全家十几口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在家里我们始终坚持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原则。

率先垂范,做儿女的楷模

爷爷奶奶退休前是人民教师,处处为人师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活中精打细算,用之有度,真心待人是他们的处世态度,他们能够与邻里和睦相处。正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中,我们体会着父母的言传身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

互相尊重,坦诚相待

在这个大家庭里,每对夫妻之间都做到互敬互爱。尽管每对夫妻之间由于各自在不同的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摩擦,但是大家都做到了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在生活中大家都能做到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在对待长辈方面,我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里夹,让老人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只要有时间,人们都会陪老人外出观光旅游散心。为了让老人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买些水果、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的时候经常陪老人聊天,家里的活大家抢着干,不让老人累着。正因为如此,老人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尽力地帮着照顾孙辈,如今孙辈也一个个成长起来了。我们由衷地感谢老人的付出。

全心投入,重视品德教育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大家都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民主,常与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要热爱国家、尊重老人、善待他人,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人。在学校,我们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师和同学,要努力学习;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爱护兄弟姐妹;在公共场所,要求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幽默、善良、有主见的品性。

勤俭节约,发扬社会公德

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家也倡导这个活动。平时的淘米水就用来浇花浇树,保护了环境又能够清新空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能够回收的东西都要收集起来,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垃圾,为环保做贡献。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节约能源资源。我们始终相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我的家风故事主题班会 篇8

家风如一阵风,无处不在;家风如一盏灯,照亮全程;家风如一棵树,植根心田。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家有四风:诚信之风,感恩之风,孝顺之风,勤劳之风。这些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和指引着我三十多年来的成长。

我家的诚信之风。从小父母就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守信。现在,身为人妻,身为人母,身上的责任更重。面对孩子的教育,我没有忘记当年父母对我的教导。我对自己的女儿讲,做错事情没有关系,关键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女儿把一本我心爱的书弄湿了。我故意问她:“宝贝,我的书怎么湿了呀?”开始女儿不吱声,犹豫了半天,说:“不是我弄的。”我心里有点不高兴,但还是忍着,反问道:“哦?真的么?”这个时候女儿眼眶有点红了,但还是不愿意承认。我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是不是你不小心玩水的时候弄湿的?”我轻轻地问。女儿坚持不住,什么也没有说,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有关系,妈妈不是说过了嘛,弄坏了就弄坏了,只要承认就好。现在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弄干好不好?”.女儿终于承认了,“嗯,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于是,我们母女俩说做就做,找来吹风机,把书吹干了。其实,这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说起,才能从点点滴滴中让“诚实守信”渗透到孩子的骨髓里去。

我家的感恩之风。俗话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对于在家庭上帮助我们的亲戚、邻居,在学习上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帮助过我们的同事,我们都怀有感恩之心,而且是必须怀有感恩之心。在父母的“硬性规定”下,我们经常去拜访曾经关心过我们的亲戚、老师等。现在的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在当今社会,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常感相识之缘,常忆朋友之情”,人与人的距离才不会疏远,人与人的交流才不会有障碍,人与人的亲情和友情才更加牢固。

我家的孝顺之风。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现在我们家四世同堂,爷爷奶奶都已将近90岁了。多年来,公公婆婆十几年如一日的孝敬爷爷奶奶,婆婆每天变着花样的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公公每天端屎端尿照顾两位不能自理的老人,都不能睡个囫囵觉,他们是远亲近邻们公认的好儿子,好儿媳。邻居都很羡慕爷爷奶奶,都说我们家的孩子都很孝顺懂事,爷爷奶奶也觉得很欣慰。他们用无言的`行动感染着我们,因此,在家侍奉公婆、赡养父母我都很用心。平时回家我尽量多干点家务活,让公公婆婆放松,帮他们减轻负担。看到老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我家的勤劳之风。“勤劳”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态度。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母为了我们三姐弟能吃好穿好,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打工。为了省坐车钱,父亲每天四点钟骑着自行车,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到城里找活干,他扛过沙、搬过水泥,再苦再累的活他都能坚持。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家里条件略有改善。时至今日,我们都已结婚生子,父母也已年迈,家庭经济条件也好了,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辛劳。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使我传承着他们的优良传统。在学校里,我坚持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回到家,勤劳地忙家务、照顾孩子。我为有“勤劳”这个家风而高兴和欣慰。

家风像是一种无声的教诲,使我铭记在心;家风像是一本无字的典籍,让我明白世间的许多道理;家风像是一种无痕的传承,使良好的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总之,家风好,社会好,祖国会更好。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1 篇9

一个家,应该有所谓的家训,这样才会是一个规矩的家,这个家才会给孩子一定的感想,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思考。当然,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是一家之主,给我定下来了好多家规家训。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小草感谢阳光的沐浴,花儿感谢露水的滋润,鱼儿感谢大海的怀抱,白云感谢天空的宽广,我感谢我的严父。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他常说:人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每个人,别人在你有困难时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感恩,还要在他人有困难时,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我谨记父亲的这句话,并努力的完成着。

孝顺,百善孝为先。小时候,我常见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和爷爷奶奶做着农活,他总是自己辛苦的干着,让爷爷奶奶回家歇着。每当我给爸爸送水的时候,他总说:先给爷爷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却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我问过父亲,他说:我的父母养育我长大不容易,小时候的我不懂孝顺,现在我要好好地弥补。父亲用他的实际做法告诉我该怎样孝顺,告诉我孝顺的重要性。

父亲和母亲为我遮风挡雨,而我呢,什么都替她们分担不了。但是,我可以感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养育我长大的父母,孝顺为我付出却不图回报的父母,要让我的父母体会到温暖,体会到幸福,体会到美好的人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家训里体会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深深的温暖,想说:父亲,谢谢您的严格,谢谢您的家训,我爱您!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记得小时候找父亲,那时他们单位住的是一幢瓦楼房,父亲住楼上,上下是木楼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父亲一定要批评,因会影响邻居。

成家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如今我与邹家、赵家做邻居,几年来,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家事,十分开心。邹家在房顶上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我去采摘。有时我从两家之间约1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把需要的菜采过来,绿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们几家的大门前是一条6米宽的通道,用于停放车辆,没有清洁工来清扫,于是我们三家都“争”着打扫,数赵家最勤快,经常一大早就扫完,我家成了落后分子。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然而,没有国哪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让我们重视家风、端正家风、涵养家风,共同创建社会文明新风。

实验初中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0

父亲是公社的食堂管理员,要想往家里带点吃的那是顺手牵羊的小事,但是父亲从来不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饿得眼睛都绿了,到公社、生产队偷东西的事情常有发生。我们家八口人,天天喝面糊吃野菜,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把食堂里的馒头、麻花带回来几个,让我们也解解馋,饱饱肚子啊!可是父亲总是空着手回来,到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我不吃了,我在公社吃得很饱,肚子没地方装了”。其实父亲说的是假话,他是想省一点粮食给我们吃,母亲最清楚。

父亲从来不许我们占公家便宜,他说:“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看都不能看,因为你看了就想拿,拿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父亲的严加看管下,我们一家人天天饿着肚子,也不敢走到公田里去偷掰一穗苞米,偷摘一颗苹果。每到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父亲就提醒我们:上学、下地干活都不许走生产队果园边上的路,免得担嫌疑。我们不服气,心想“不从那走从哪走?我们不偷不就行了吗?”父亲看出我们的心思,正告我们:“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你从那边走,看果园的人就得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人偷果,给人家添麻烦。”我们只好听父亲的话,绕着道上学。

父亲的教育虽然没让我们得到“实惠”,但是却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生产队长开会表扬我父亲,说“曲洪山会教育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父亲是生产队里最信得过的人。有一年秋天,生产队要储存上千斤地瓜作种子。队里没有地方,只能放在私人家里。那时家家都想从中捞点便宜,都自告奋勇。队长对我父亲说:“放在你家最放心!相信你!”父亲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比拣了钱还高兴。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就把西屋大炕滕出来。地瓜这东西特别娇惯,温度太高了长芽子,太低了又怕冻坏。父亲就让母亲每天做饭时注意火候,保证西屋炕不凉不热。

地瓜运来的时候,生产队没过称,以示对父亲的尊重和信任,父亲坚决不同意,队长只好大略称了一下,说是1200斤。队长说:“放时间长了,会跑水分,春天过后份量就不会这么多了。”父亲记住了1200这个数字,天天告诫我们不许偷吃,如果谁动了公家的地瓜,他要以家法处治。母亲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多地瓜,孩子们饿了吃一两个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让他们换一家去。”父亲听了这话,眼睛一瞪:“我看谁敢!”母亲就不敢吱声了。

西屋没有门,只是一块布帘子,一掀就可以进去,可是父亲的嘱咐像打雷一样,我们连动一下门帘都不敢。第二年春天,生产队来拉地瓜,一过称,不但没有短斤缺两,还涨称了(其实队长当初过称时就故意少说了一些)。这件事传出去之后,父亲的声望更高了,“手脚干净”成了众人对父亲的一致口碑,也从那以后,生产队年年把地瓜存放在我家,又年年按期如数地拉回去。

父亲就是这样传承着祖宗的家训,保持着清正高洁的品格不受半丝污染。他一生没有从公家拿过一张纸,没有在公田里拣过一粒米,没有在山上砍过一棵树,甚至没有挖过一个树根,他的心地就像他的衣服一样永远干干净净,整齐严肃。

父亲的不贪公物让我们有了好家风,一代传一代,直至今日。前几天,我和先生商量清明节为公婆扫墓的事,路挺远,小叔的车只能坐五个人,如果我和儿子也去的话,就只好再打一辆车。我先生说:“我单位的车闲着,我可以开去。”我儿子马上举手报告:“妈妈说公家的便宜不能占,你开单位的车不是占公家便宜吗?”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当即决定不用公车,我和儿子换个时间坐出租车单独去。

上一篇:市文明精神建设的汇报材料下一篇:2024祖国发展我成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