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篇1

活动目标:

1.锻炼排队走步能力、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竞赛意识、表现意识、友好精神和评价能力。3.体验模仿和创新乐趣,激发创新兴趣。

第二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蚂蚁搬家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锻炼下肢力量耐力。2.具备一定的协同能力和竞争精神。3.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

第三周 中班体育活动:切西瓜

活动目标:

1.学会绕圆圈跑并能灵活躲避相对跑的小朋友。2.能记住自己跑出的位置并做出准确判断。3.体验游戏中竞赛的速度感。

第四周 中班体育活动:我上天空找星星

活动目标:

1.学会四散追捉跑和创编简单徒手操。

2.具备基本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力与表现力。3.具有竞赛策略意识。

第五周 中班体育活动:跳过蛇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会跨跳。

2.具有深度知觉和调节步幅能力。3.具有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

第七周 中班体育活动:大雁快回家

活动目标:

1.学会单脚跳,并且能连续跳跃。

2.能很好的控制的跳跃的速度,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

3.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竞争性,并且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比赛。

第八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猫练投弹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会单脚跨跳的本领。

2.能深度感知并在游戏过程中平衡体态,调节步幅。3.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第九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海狮顶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会跟做一些简单的动物模仿操。

2.在游戏中掌握身体的平衡性、进一步锻炼钻爬能力。3.具有游戏的集体意识和竞争精神。

第十周 中班体育活动:螃蟹运瓜

活动目标:

1.学会侧身行走的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2.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以及与同伴合作方式。3.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

第十一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猴爬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2.在游戏中锻炼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3.愿意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并且具备不畏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第十二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小送货员

活动目标:

1.学会双腿夹住大沙包跳的动作,练习弹跳能力。

2.能用双腿内侧夹住沙包,控制腿部肌肉,双脚连续向前跳。3.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具有发散思维能力。

第十三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猪运西瓜

活动目标:

1.练习近平衡、钻爬、快跑和躲闪的能力。

2.在游戏过程中能做出快跑与静止的快速反应,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3.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准守游戏规则

第十四周 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羊角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会连续跳跃锻炼下肢力量。

2.对游戏情景的动静交替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3.喜爱体育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

第十五周 中班体育活动:汽车拉力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练习跑、走交替,并能快速反应。2.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的耐久力,学会做事坚持到底。3 在体育锻炼中乐于与同伴同玩同乐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十六周 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球

活动目标:

1.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2.能与同伴协一致的进行运球活动、共同玩球。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第十七周 中班体育活动:双脚夹包跳

活动目标:

1.学会双脚快速向上跳。2.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第十八周 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竹梯

活动目标:

1. 大胆探索不同高度竹梯的不同玩法。

2. 在游戏中提高平衡走、跨跳、攀爬等多种能力。3. 体验创造性玩竹梯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成功与满足

第十九周 中班体育活动:小猴爬

活动目标:

1.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

2.锻炼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篇2

一、动画演绎, 画中寻乐

动画是幼儿的最爱, 将音乐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是趣味化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音乐欣赏活动“妈妈宝贝”中, 教师制作了两段动画, 一段是动物间依偎、拥抱等表现相亲相爱的画面, 另一段是与歌词相匹配的画面:蓝天下, 妈妈和宝贝大手拉着小手。活动中, 教师先请幼儿欣赏动物间相亲相爱的动画, 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相亲相爱的含义。接着, 幼儿迁移动画中的肢体经验, 表现相亲相爱, 并感受其中的情感。最后, 幼儿跟着妈妈和宝贝大手拉小手的动画表现音乐, 再次升华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合着优美的音乐, 与动画片中的角色一起动作, 各种感官相互协调, 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魔术吸引, 奇中享乐

魔术的神奇性往往能紧紧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因此, 我们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为变魔术, 让幼儿快乐学习。在韵律活动“圈圈魔法师”中, 教师将音乐与魔术相结合, 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师设计了一种神奇的魔术道具, 牢牢抓住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以“变魔术”为线索展开: 教师扮演魔法师, 熬制魔法汤, 并将装有魔法汤的瓶子分发给每一位幼儿。当幼儿随着音乐旋律摇晃瓶中的水, 发现原先无色透明的水竟变成了各种颜色的魔法汤时, 不禁欢呼雀跃, 完全沉浸在音乐活动中。

三、角色扮演, 情中作乐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就将打击乐活动“老鼠娶新娘”设计为角色游戏的形式。幼儿装扮成音乐中的各个角色, 以“娶亲”为活动线索, 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活动开始时, 由教师扮演新郎,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当幼儿熟悉游戏后, 师生共同扮演老鼠, 感受老鼠娶亲的欢快情感, 并运用各种乐器的演奏表现娶亲的场面。当新郎揭开新娘面纱后, 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 新娘竟是老猫。活动生动有趣, 具有挑战, 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既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 又融入到角色表演当中, 从而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四、动作体验, 动中激乐

中班幼儿喜欢用动作来感知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因此, 我们用动作体验法, 让幼儿的学习充满情趣。如歌唱活动“小兔菜园”, 我们让幼儿在了解歌词内容的同时, 通过动作感知和理解音乐。以问题“小兔怎么吃菜? 小兔怎么种菜”激发幼儿创编小兔各种吃菜、种菜的动作, 并用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欢快情绪。

五、猜测揭秘, 思中有乐

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欢乐颂 篇3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的一首合唱作品,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多以歌唱教学的方式对这首歌曲进行感知学习。但是我认为,这些经典优秀的传世之作值得孩子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反复欣赏。如果孩子能以各种形式经常接触这些优美的经典作品,就易从心理上对它们产生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提高孩子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在进行《欢乐颂》歌唱活动的学习之前,先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学习,使孩子能够更加熟悉音乐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风格,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情明朗的风格,分辨乐曲中的乐句结构。

2.在乐句的最后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欢乐颂》音乐(乐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

师: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听,听完后请大家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听到音乐后,你想干什么?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结构。

师:(1)美丽的秋天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太阳公公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看到这么美的秋天,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想出门旅行去了,谁想和我一起去?我们出门旅行,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辆汽车,我这里还有一张旅行图(出示图谱),一共有四条线路,每条线路上都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旅游胜地。我们在每个旅游胜地,都要停下来转转玩玩。来,小朋友,我们出发吧!

(播放PPT课件,听音乐。在每个乐句结尾处,用语言提示徘徊停顿——“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

3.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表现。

师:(1)这些地方可真好玩,我还想再玩一次,可是,老师的汽车没油了。我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代替汽车,到你们的身上旅行去,好吗?来,小手准备!

(再次欣赏音乐,在乐句结尾处,语言提示小朋友“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

(2)我们的小手玩得真开心!我的小脚也着急了,它也想出去旅行了,你们的小脚也想去吗?好的,我们一起出发吧!

(在乐句结尾处提示幼儿小脚停下来,做个动作)

(3)小朋友们在出门旅行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给你们拍很多照片,今天老师来当摄影师给大家拍照。我请小朋友在每个乐句结束的地方,就是我们玩一玩、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摆一个优美的造型。谁做得最美,我就把他的照片拍下来。

(放音乐,鼓励幼儿在乐句结尾处摆出各种不同造型。教师充当摄影师,对幼儿的造型进行拍照、点评。)

(4)小朋友的动作真美!老师都快忙不过来了,我请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摄影师,请其他小朋友想出和刚才不一样的动作,让我们拍下来。

(再次欣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

中班音乐活动:小鸭的舞 篇4

活动目标:

1、在引导下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磁带;小鸭头饰;蓝色皱纹纸;彩色笔;图画纸;图谱等。

经验准备:带孩子们到公园亲眼看一看小鸭子;播放反映小鸭子生活的VCD,让孩子们注意看并模仿小鸭嬉戏、奔跑、摇摆走、游水等动作;讲述关于小鸭子的有趣故事,介绍小鸭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奥尔夫音乐游戏:木头人(通过游戏增强孩子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2、音乐欣赏《小鸭的舞》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此次活动选定以给主题的方式进行欣赏。

(1)第一遍欣赏。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鸭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初步建立生活经验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第二遍欣赏。“我们再听一遍,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鸭子在干什么呢?”(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有音乐形象的前提下,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3)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来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因为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同,如果让他们同用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孩子会感到受限制甚至是一种负担,抹杀了孩子欣赏的兴趣)。简单列举三种方式:

做一做:引导孩子想象,并表现出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如游水、嬉戏或舞蹈。

画一画:引导幼儿用各种符号来记录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要求孩子记录的符号有多美观、多精确,只要他们听出了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并知道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现就可以了)。

(4)再次欣赏。出示音乐图谱,伴随音乐,讲解图谱,以形象的视觉刺激,帮助幼儿较准确地感受乐曲每一句所表现的内容。同时,间接地向孩子们介绍图谱记录与表现的方法。

3、音乐游戏:寻宝,请你快快蹲下来(通过游戏练习孩子们听辨旋律变化的能力)。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引导幼儿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语言、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且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活动中以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方式进行欣赏,即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到多种形式地表现音乐,教师没有给幼儿任何统一的要求,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体验着音乐活动的乐趣。活动优势: 1、在欣赏的过程中,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提出发散性问题“你听到小鸭子在干什么?”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而不是做整齐划一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促使幼儿的`个性发展。 3、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肢体语言等多通道参与活动。特别是运用图谱的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感受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姿态动作,体验童话世界的美好意境,是幼儿最大的乐趣,教师选择生动具体、形象单一的乐曲《小鸭的舞》给中班幼儿欣赏,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注重幼儿音乐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对小鸭子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并能自由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姿态及叫声,这对幼儿顺利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小鸭子的可爱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幼儿欣赏乐曲之初,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任意想象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行走、追逐游戏、戏水欢叫的场景,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让幼儿说出音乐的形象,其困难程度大大超过了用动作表现音乐,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及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以不同的活动方式(表演或绘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积极发展。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母鸡的蛋》 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学会掌控自己的声音。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能够积极愉快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活动准备: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害羞鸡、双胞胎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鸡妈妈的蛋宝宝就要孵出小鸡了,我们去看看吧?(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基础部分:

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请幼儿观察鸡蛋)

1、棒棒鸡——感受2/4拍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1)教师为幼儿出示第一只小鸡——棒棒鸡

师:这是一只什么鸡?谁来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强壮、自信)请幼儿自己想一个很强壮的动作来表现。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就像小蝌蚪一样轻轻地慢慢地。)

(2)师:害羞鸡在唱歌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要求幼儿要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3、出示双胞胎小鸡

(1)师:咚咚咚,哇!这是一对双胞胎小鸡。请幼儿看看谁是大双谁是小双?想一想那一只鸡宝宝的声音会大一点。听听他们是怎样唱歌的?(请幼儿感受4/4拍的音乐的强弱对比)

(2)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幼儿模仿唱。

4、鸡妈妈给小鸡们排队

(1)师:三只小鸡都孵出来了,鸡妈妈可高兴了,她准备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了,出门前要得给鸡宝宝们排个队。怎么排呢?

(2)教师将图片按照:鸡妈妈

双胞胎鸡 棒棒鸡

害羞鸡的顺序排好。

师:大家可高兴了边排着队表唱着歌,他们是这样唱的,教师范唱(让幼儿体验四拍子的音乐强弱次强弱的特点)

5、幼儿齐唱一遍整首歌曲。

三、结束部分:退场

中班音乐活动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的变化过程,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噶,谁来了?他长得怎么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二、基本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X X|X X|(请配班老师装成胖唐老鸭的样子走出来,直至音乐停)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 XX |XX XX |(配班老师变成瘦唐老鸭岁音乐走出来)(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三、结束部分

1、完整表演。(根据幼儿设计的不同情节进行2次以上不同表演)

2、提示: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过程描述:

1、开始部分:以唐老鸭图片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探索A段音乐,激发幼儿们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胖唐老鸭行走不便的憨厚、笨拙的形象。我采用拟人化的提问,让幼儿自己边听边探索胖胖的唐老鸭应该怎么用身体动作表现。并且按照X X| X X|这种节奏跟着音乐表演。

探索B段乐曲,探索胖唐老鸭的减肥经过,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肢体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以及具体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探索C段乐曲时,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以螺旋型上升式的旋律结构正好相得益彰,满足了幼儿情绪上逐渐高涨的表现要求,音乐的高潮和幼儿情绪的高潮有机整合,让幼儿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宣泄和满足。

3、结束部分:完整表演,特别是教育幼儿不能贪吃、不能懒惰要多锻炼身体。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记”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通过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而对唐老鸭发自内心的喜欢,又能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不足之处是,可能教学三年来没有带过中班的小朋友,拿到这个活动时,不知道怎么去上,考虑了很多,但是实际上下来,感觉非常急,没有按照自己想的方向下去。还是经验的不足,对于一些突发情况有些紧张,细节的处理不够细致。特别是让小朋友模仿胖唐老鸭、瘦唐老鸭走路,小朋友的节奏也没有按照音乐的节奏来。

我与中班音乐教学 篇7

一、培养兴趣,创造情境。

对于音乐的爱好,必须从小培养兴趣,我找了一些非常好听和有童趣的音乐,让幼儿在平时和课间的时候,总能听到不同感觉的音乐。比如律动曲,我边让孩子听边讲解其中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进入音乐情境。如《钟表店》,这是一首十分欢快的表现钟表店的乐曲,伴随着活泼有趣的旋律,我和孩子们学着钟表时针嘀嗒走的样子,像机器人一样边走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置身其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形象的,我利用孩子们对小动物的熟悉与热爱,创造了情境教学《在农场》,首先让幼儿听一遍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与变化做不同小动物的动作。孩子们的兴致非常高,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带着头饰分角色表演。这样热闹的农场通过音乐与形体完美结合,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继而非常喜欢上音乐课。

二、理解歌曲,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与表达能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不但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能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通常只是机械地唱,往往都是利用喊唱的形式,对歌曲的内容并不理解,只是干巴巴地唱,没有感情色彩,那么怎样做到既理解歌曲又很好地演唱呢?

1. 通过故事情节,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中班的歌曲很短,都通俗易懂,往往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表达一个内容和一种心情,不但形式多样,更符合幼儿的心理及表达,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明了。但对于幼儿而言,想很好地理解歌词并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容易的。用以往的传统条文式灌输,对他们来讲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我把歌词以小故事的形式贯穿课堂,如有一首歌曲叫《雨中接妈妈》,这是一首非常好听且有教育意义的歌曲。首先,我让孩子们听雨声:“哎呀,下雨了,我们踩着小雨回家吧,可是妈妈没带伞,正在车站发愁呢?怎么办呀?”激发幼儿争着说:“快去接妈妈。”“那老师就讲一个妞妞雨中接妈妈的故事,嘀嗒嘀嗒下雨了,妞妞看妈妈还没有回家,就撑着小伞,带着大伞,勇敢地走出家,她要去干吗?去车站接妈妈。我们一起来当妞妞吧,去接妈妈。”我先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小伞,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边说歌词一边做动作,并且形象地表演怎样在雨中撑着伞行走,请一名幼儿当妈妈,老师和其他幼儿边说歌词边把“妈妈”接回家。反复几次,孩子们不但理解了歌词,还会跟着节奏表演,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进行情感培养:妈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并要学习关心别人。

2. 教师范唱,声情并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每首歌曲表达的情感,都有不同,欢快的、抒情的、高亢的、低沉的,如何让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呢?老师的范唱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歌曲《小篱笆》,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抒发了对春天热爱的情感,并要用欢快的情绪歌唱。首先通过图片做铺垫,感受春天的美,然后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配合形体动作清唱,让幼儿感受歌曲的美,第二遍边弹边唱,让幼儿感受旋律的美妙,并和我一同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不但学会了演唱歌曲,而且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妙,从而激发学唱歌曲的欲望。

3. 课前律动,辅助最佳。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好的律动会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由于孩子好动,尤其是课前,要进行正常教学时,须用这种形式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并且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中,这也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唱歌曲《悯农》时,教师让幼儿站成一排,学习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场景,有节奏地挥动锄禾、拔草、擦汗,从中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来之不易,并教育幼儿要尊重农民伯伯,珍惜粮食,从而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进行歌唱。

4. 借助绘画,提高表现能力。

唱是一首歌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如果可以把绘画融入其中,就更能诠释歌曲的内在美。例如歌曲《戏说脸谱》,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它的美,使国际友人为之倾倒,它的魅力,使国人骄傲。在教学之前,我组织幼儿观看脸谱,并介绍每个脸谱的名字及特点,如红脸的关公勇敢善战,花脸的孙猴机智聪明,白脸的曹操阴险奸诈,黑脸的张飞豪爽仗义等,让幼儿通过了解产生对脸谱的喜爱,激发对京剧艺术探究的欲望,并培养幼儿热爱京剧艺术并将之发扬光大的情感,在这种教育下再唱这首歌曲就能演唱准确,表达到位了。

三、通过欣赏,陶冶情操。

音乐是神奇的,好的音乐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陶冶情操,所以适当的欣赏能提高幼儿的审美及鉴赏能力。欣赏的过程是美好的,平时在课间,我会让幼儿安静下来,为他们弹一曲《献给艾莉丝》,还会让幼儿听一些民族乐曲,比如《金孔雀》、《北京金山上》、《小牧民》、《新疆是个好地方》等,并讲述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还会学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富强,蒸蒸日上,并配有图片展示。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 篇8

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系Y109班 云旦普尺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2、能创编跳跃、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内容;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CD音乐《郊游》。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问:你们发现中间部分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们唱什么歌的时候也运用了这两种方式?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有表情地演唱。

2、唱准曲调,唱好休止符,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

3、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

2、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进活动室,动作自选。

(二):基本部分

1、练声,熟悉曲调。

采用拉拉勾的部分曲调,用“啊”和“啦”进行练声。

2、学习新歌《拉拉勾》

1)、教师生动地讲述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生气时的表情动作与和好时的难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幼儿听出老师是怎样用声音表现生气和友好的。

3)、教师弹琴并大声演唱,幼儿轻声跟唱两遍。

4)、分段字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曲,更好地唱准曲调,把握歌曲的情绪变化。

第一段:

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回怎么样?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是连贯地唱还是断顿地唱。

第二段:

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

5)、整首歌曲齐唱。

要求幼儿听清前奏,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跟好教师的琴声。

3、即兴表演

幼儿可以离开座位两个两个找朋友,边唱歌曲边即兴表演,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通过自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情感的体验。

(三):结束部分

随歌声,让幼儿自由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1、表演区中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中班音乐游戏---碰一碰中班音乐游戏: 碰一碰

(二)设计思路:

近期,我班正在进行“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情景中增加对自己身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了解,同时激发幼儿对音乐以及音乐游戏的兴趣,并且试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唱游中不断丰富新游戏,新规则,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间的合作表演能力。

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歌曲和游戏的规则。

2、激发幼儿听音乐做游戏的兴趣并乐意大胆表现。

准备:第一教时学会唱歌曲《碰一碰》,人体图两张,数字粘纸。过程:

一、律动—狗狗健身操

二、复习歌曲《哈罗哈罗》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用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请幼儿用轮唱的方法再次复习歌曲。

三、复习歌曲《碰一碰》

纠正幼儿唱歌的姿势,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反复几次

四、音乐游戏《碰一碰》

1、“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还能做游戏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放音乐)

2、在孩子的讲述中重复动作,并且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游戏。“请李老师再来和我跳一次,看看老师唱了哪句话时做了什么动作!”

3、“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放音乐)先自己跳,掌握动作后,鼓励幼儿找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1—2遍)

五、找一找,玩一玩

1、提出新的游戏要求---“这回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游戏的,什么时候去找朋友的?”

2、让幼儿观察唱到哪句时开始找朋友,(放音乐)然后分匹请幼儿游戏,“我先来请5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游戏,直到所有的幼儿都一起开始游戏。

3、找一个好朋友,看看你还想和好朋友碰哪里?听着音乐一起玩一玩,找一找。(放音乐)

4、将幼儿找到的地方用数字贴标注。(先做3次,再做4次)

5、放音乐,集体跟着数字依次做动作进行游戏。

我的小手变变变

活动内容:我的小手变变变 活动目的:

1、运用手的造型,想象创作意愿画。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创作与众不同的画。活动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剪刀胶棒色卡纸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玩手指游戏。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青蛙跳跳。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蝴蝶飞飞飞。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乌龟爬爬爬。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毛喵喵喵。

2、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师:“我们的小手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也能够让我们想出很多东西。看,老师的手这样放,你觉得像什么呢?” 幼:“像小山、像树枝、像房子、像画盆。” 师:“两手手腕相对像什么?” 幼:“像蝴蝶‘像青蛙爪子、像鸽子。” 师:“两手指尖相对像什么?” 幼:“像一本书、像汽车。” 师:“小手还可以怎样放,小朋友自己试一试,互相说一说。”

3、利用小手的变化创作意愿画。师:“我们边完小手变变变的游戏,边在纸上用水彩笔沿着自己的小手轮廓画出小手的外形,然后减下来,随意变换减下的纸手形的方向,贴在色卡纸上,添画不同的背景和内容,看你能把小手变成什么样?”

4、指导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把减好的纸形摆一摆,变换不同的方向,引发幼儿联想,促使幼儿大胆表现。

4、讲评幼儿作品。

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表扬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

歌词创编《我们都是好朋友》 v 活动目标

一、在幼儿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二、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德,并体会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乐趣。

v 活动准备

一、小鸡、小鸭木偶。

二、录音带、录音机。

v 活动过程

一、进场:快乐的小动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找一位好朋友,听着音乐,去参加快乐音乐会,好吗?(要求与好朋友做律动时,有眼神、感情及动作的交流)。

二、练声:小动物的歌声

教师:听,是谁的歌声真美妙!(1=C,从C调练声至E调,要示幼儿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声音要提高、打开,唱出小动物的欢快情感,唱出跳跃音)。

三、舞蹈《早上好》

教师:小动物们见面真高兴,跟你的好朋友说:“早上好”,来一段快乐的集体舞吧!(要求幼儿舞蹈时,注意感情的交流)。

四、创编歌词《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小动物,请你告诉我,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我们一起来唱《我们都是好朋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我们都是好朋友》歌曲。

2、根据《小鸡和小鸭》的故事改编歌词内容。

①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想《小鸡和小鸭》的故事大意

教师:小鸡和小鸭听了我们唱《我们都是好朋友》真高兴,它们也想请我们帮它们编一首有关小鸡和小鸭团结友爱的歌。② 提问:谁和谁,来到哪里?在玩什么?

教师组织语言:小鸭子呀,小公鸡,来到草地玩游戏。

提问:当小鸭子不会啄小虫时,小公鸡怎样说?当小公鸡掉下河时,小鸭子怎样说?

教师组织语言:咦,小鸭子,我来帮你啄小虫。哎,小公鸡,我来背你过小河。

③ 它们两个好朋友呀,团结友爱,真快乐,我们都是好朋友!

3、教师组织歌词内容,并范唱一次(边操作木偶教具)

教师:刚刚小动物们真开动脑筋,我把歌词编成一首歌,唱给小鸡,小鸭听,看看它们喜不喜欢。

4、幼儿集体表演歌曲一次。

五、结束:快乐的小鸡、小鸭舞

天黑了,我们的音乐会也将结束了,我们和小鸡,小鸭共同跳一个快乐的舞蹈吧!

歌曲《吹泡泡》——中班音乐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1个: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场地上布置大小圆圈;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练声

通过复习歌曲《小闹钟,快唱歌》来练声。

二.熟悉歌词

1.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为理解歌词打基础。

2.教师以游戏形式朗诵歌词,帮助幼儿整理歌词。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朗诵歌词。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歌词。

2.完整地欣赏音乐。

教师依次在幼儿前面经过,边走边吹泡泡,幼儿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泡泡。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诵歌词。

游戏《装泡泡》:幼儿听音乐边走

边朗诵歌词,走成一个大圈,音乐停,幼儿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

四.学唱歌曲

1.幼儿自己尝试把歌词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师清唱,让幼儿完整地感知歌曲。

3.分句练习,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句,分句练习。

4.了解歌曲中的间奏,演唱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中有两个地方不唱歌词,只有旋律,叫间奏。师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尝试创编歌词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泡泡的感知,创编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六.幼儿随歌曲录音,自由吹泡泡,结束。

创新点:

1.让幼儿自己学唱歌曲。本次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分句教唱和整体教唱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歌曲本身简单、生活气息浓,富有情趣的特点,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理解和学习歌词,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兴趣逐渐高涨,抓住这个时机,让幼儿尝试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填词演唱,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里自主地学唱歌曲。

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篇10

一、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内高班没有专用的音乐教材, 汉族学生使用的教材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是教师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我借鉴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教材内容, 根据内高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设计。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然后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 引导学生走近音乐, 接着从学生熟知的家乡音乐———新疆音乐入手逐步引导, 层层深入, 使学生慢慢融入音乐, 逐渐产生学习的欲望。以内高预科班 (内高班新生) 第一学期音乐课为例,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如下:

音乐与生活 (1课时) →音乐基本要素 (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 2~3课时) →学会聆听→多彩的新疆音乐 (内高班学生多数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设计2课时, 让学生自己讲, 教师补充) →其他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藏族等, 2~3课时) →汉族民歌 (1课时) →走进民乐→鼓乐铿锵→丝竹相和……

因为内高班的特殊性, 所选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思想性、教育性。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 在教学中, 有时也穿插2~3课时学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歌曲, 如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通俗歌曲等;古尔邦节前夕, 课上也可以带领学生排练节目。由于内高班新生汉语基础较差, 课上教师要尽量放慢语速, 课的容量也要适当减少。合理的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的设计, 唤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为学生多元感官联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 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 情境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往往发生在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创设情境, 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 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

在内高班音乐教学中, 为了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 我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 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声音、动作、故事、游戏、图画和影像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动起来, 以动启思, 以动促思, 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热情, 使他们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例如, 讲解音乐要素“节奏”时, 为了帮助学生找寻音乐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关系, 我让学生欣赏连云港本地海州湾渔民《起网号子》视频片段, 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画面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劳动的同时嘴里哼的是什么?哼的曲调节奏与劳动节奏有关系吗?学生回答过后, 我创设一个抬东西的场景, 并设计了简单的号子, 让学生边动边与教师的号子相呼应, 在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口、动手, 在自身体验中得出结论:音乐的节奏是从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中概括、创造出来的, 它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劳动节奏运用了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在劳动节奏中表现出来。由于之前有了良好的铺垫,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听、唱、跳、想象、创编”等活动体验中, 音乐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又如, 在教学《中华鼓韵》一课时, 为了刺激学生视觉、动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 我在课前播放马来西亚电视连续剧《鼓舞》中一段“斗鼓”场景, 铿锵的鼓点把学生引入了鼓的世界, 激烈的斗鼓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导入:《鼓舞》讲述了一群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如何在艺术和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点。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斗鼓的激烈场面。下面老师想让同学们也来尝试、体验一下这紧张的气氛。敢接受老师挑战的就拿起你们手中的鼓锤, 请你把老师敲击的节奏模仿出来。通过画面及语言的刺激, 学生的动觉被调动起来, 斗志高昂, 纷纷拿起鼓锤, 仔细聆听我敲击的节奏, 并模仿敲击出来。学生全员参与活动, 气氛活跃而热烈。

三、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 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2]情感既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必须把学生自身的情感调动起来。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的手段, 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服务。多元感官联动, 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音乐情感的体验。在内高班音乐教学中, 我向学生提供多种音乐活动的机会, 通过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音乐良好的情感体验, 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促进他们感知、创造、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健康发展。

西方音乐史是内高班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但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新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理解作品塑造的形象, 我做了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尝试。下面是《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教学片段。

【案例】

(1) 教师:肖邦的作品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 那么, 他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聆听来感受。

(2) 教师演奏肖邦《升C小调夜曲》让学生用心聆听, 边听边展开想象。

(3) 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谈听后感受。

(4) 教师出示曲名, 简介夜曲, 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对肖邦夜曲的印象, 引学生入境。

(5) 分析:肖邦作品中优美旋律的来源是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语文课本中文章《肖邦故园》对肖邦出生地自然风景等环境的细致描绘来进行分析)

(6) 体验情感:出示小诗《夜曲》, 全体学生和着教师钢琴伴奏朗诵, 进一步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 表达的情感。

(7) 感悟:从乐曲中感受到肖邦的诗人形象 (气质忧郁、纤弱、敏感、幻想) 。

【点评】教师抛出问题, 唤醒学生听觉感官进入情境;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 并在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引学生入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结合语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学生随音乐朗诵等方式, 既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意境, 又让学生在动觉、听觉等多元感官联动中感悟了音乐塑造的形象、理解了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

内高班学生远离自己的家乡, 一年回家一次, 他们平时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理解。在多元感官联动的音乐课堂, 我走进学生当中, 与学生一起同歌、同舞、同乐, 良好的互动, 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我尊重学生的思想, 聆听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在教学中, 我关注学生的学习, 对于有语言障碍、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给予充分的鼓励, 并耐心地指导。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 信任学生自身的内部成长力, 重视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多元感官联动教学, 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利用多元感官联动是提高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具体方式是:在音乐课堂中,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 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关键词:多元感官联动,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烁.多元感官统合的音乐教学及启示[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3 (4) :3-5.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1

1、初步学会唱歌曲,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趣。

2、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3、掌握歌曲间奏和尾奏部分,并用各种相应动作与歌词区分。

4、知道扔垃圾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便,懂得爱护环境卫生。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环保小卫士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猪八戒吃西瓜》,在这首歌曲里,猪八戒遇到了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它也做了一件坏事情,请大家仔细的听歌曲。

2、教师带表演清唱歌曲一遍(间奏拍手)

提问:猪八戒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它做了什么坏事情?(幼儿自由说)

3、教师再次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猪八戒长得什么样?它手里捧着什么?心里怎么样?它吃西瓜是什么声音?最后怎么样了?(根据歌曲节奏出示图谱)

4、指瓜秧,告诉幼儿这是歌曲的间奏部分;并请个别幼儿上前学做间奏动作,带领全体幼儿唱歌曲2-3遍。

二、创编猪八戒滑倒的动作。

1、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唱到了猪八戒把西瓜皮扔在地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创编猪八戒踩西瓜皮摔倒的动作。

3、关注幼儿的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

三、游戏:谁丢的瓜皮。

游戏玩法:请一名幼儿到中间站好,合着音乐唱歌,其余幼儿围成圆圈,听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歌曲唱完,小朋友都做滑倒动作;中间的幼儿起来问:”谁丢的西瓜皮?“其他幼儿快速回到自己座位上,环保小卫士去捉丢瓜皮的八戒,让它认识到乱丢瓜皮的行为是不对的,并捡起来。

被捉的幼儿来当环保小卫士,游戏继续进行。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2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动作:让幼儿的小手变成小老鼠、变成楼梯,不管是一个人表演还是和同伴一起游戏,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非常感兴趣,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孩子们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都开心地笑了,他们一边学唱歌一边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在最后的创编游戏中,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模仿的惟妙惟肖,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班音乐活动的目标 篇13

一、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要求

1.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音乐课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课程,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感悟相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更加需要有效的教学目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具体”、“明确”、“科学”、“多元”、“可测”等原则。所谓“具体”、“明确”,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设置的每一个步骤, 这些步骤如何调整, 以及每个步骤所要达到的要求都是具体的、确定的。所谓“科学”,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保持特点、发现亮点。让学生既要学得会, 也要学得好。所谓“多元”,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忠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使初中音乐课程多姿多彩。所谓“可测”,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效果是经得起学生认可和课后考查的。

2.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音乐创造力, 这就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讲,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表现形式。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 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应具有层次性和明确性, 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 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 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渐进的。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课程的要求, 又能体现当代音乐的发展水平。各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自称体系, 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另外, 初中音乐课程的艺术性和体验性要求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一定要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引导者, 在具体教学实践时可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示范相关的目标行为, 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时有章可循, 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新课程改革纲要将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具体到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规定了初中生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中需要学会的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强调了学生通过音乐学习,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感受性和体验性。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过度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弊端, 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情感价值三个方面有机结合, 从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也是传统音乐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所学习音乐的全面掌握, 其中不仅包括音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演体验, 也要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音乐所涉及的创作背景知识、文化内涵、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

2.过程与方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来,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使得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像结合的优势, 营造互动体验式的课堂氛围,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接触方式和感性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学习的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在对中学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阐述是重点涉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几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具有主观性、抽象性、不固定性, 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很难自主的把握和培养。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程中将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具象化、形象化, 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以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

上一篇:游记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儿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