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分数乘法》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下《分数乘法》(通用12篇)

五下《分数乘法》 篇1

(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

(三)》。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分数乘法

(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3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以及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的基础上的。教材在这个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为学生后续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种教法,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法上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创新。

学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法上我遵循学中玩、玩中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具准备:长方形彩色纸条若干。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感知、实践操作、抽象概括、思维创新为暗线,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三)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四)及时反思,小结收获。

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这是一节计算课,既抽象又枯燥。为了从课的开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配以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示了分数乘分数的过程,体现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渗透了无限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德育渗透。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初步感知

为了让学生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延续引入的情境,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2)折一折

出示活动要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用斜线突出它的3/4,再把这张纸横着对折2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4。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动手操作。操作后,在小组中围绕问题讨论: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②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学生经过讨论,发现3/16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得到的。

这一操作活动的设计,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折纸中还将体验到不管是1/4的3/4还是3/4的1/4结果都相同。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突破了学生对算理理解的难点。

(3)做一做

请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算出3/8×1/2和5/6×1/3的结果。

学生再次经历动手这的过程,加强对分数乘法意义及算理的理解。进而验

(4)说一说

鼓励学生结合上面的几次操作活动,借助观察算式的结果和思考折纸的过程,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根据分数乘分数的算式折一折,涂一涂。再次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口算:分数乘分数。利用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进行快速计算,巩固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道分层练习,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算法,又让学生再次理解算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第四个环节,及时反思,小结收获。

五下《分数乘法》 篇2

第一层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1) 种土豆的面积占多少公顷? (2) 种玉米的面积占多少公顷?

第二层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个大棚共480 平方米, 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第三层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 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第一层次的教学, 在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 已经概括出:一个数乘分数, 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因此, 在教学第一层次的例题时, 只要让学生抓住关键句“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来理解“1/5”的含义, 从而进一步理解土豆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即1/2公顷的1/5,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 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因此学生可以顺利列出算式解答。在这个例题的教学之后, 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练习, 让学生巩固模型。如:1.六 (1) 班有学生50人, 男生占其中的3/5, 男生有多少人?2.一条水沟长10米, 第一天挖了它的1/5, 还剩多少米没挖?3.一个长方形长12米, 宽是长的3/4,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由易到难的巩固练习中, 让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初步感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模型。

第二层次的教学和第一层次稍有不同,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步骤, 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数学模型, 为后继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8 (也就是第二层次) 为例:这个大棚共480 平方米, 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1.找准关键句:先读题, 找到本题的关键句:一半种各种萝卜,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 然后根据关键句进行分析。

2.找出单位“1”:根据关键句找出本题的单位“1”有:整个大棚的面积、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不同的单位“1”对应不同的分率, “一半”对应的单位“1”是整个大棚的面积, “1/4”对应的单位“1”是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3.画出线段图或其他图:本题是分数连乘的应用题, 用线段图或方形图可以比较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

4.写出数量关系:整个大棚的面积×1/2=各种萝卜的面积, 各种萝卜地的面积×1/4=红萝卜地的面积。

5.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通过对这五个步骤的研究, 进一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模型, 为进行第三层次的教学扫清障碍, 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第三层次的教学: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这题和前一层次相比, 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4/5”表示的含义:“4/5”表示多的部分是青少年心跳次数的4/5。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的过程中, 其实就已经帮助学生把此类问题归类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中了, 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即画出线段图,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看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 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通过这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教学, 学生对于各类分数乘法应用题基本上掌握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在解题前先找出单位“1”,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线段图, 并写出数量关系。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实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模型, 不管是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 或是百分数应用题, 都不会有任何障碍。

总之, 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分数乘法应用题模型的目的, 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而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模的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有效地结合起来, 就能使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3

1.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继续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以分数和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利用整体展示,使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整合思路

引导学生用数一数、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教材简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4.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整数乘以分数,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5.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围巾)亲爱的同学们,天气变凉了,我想织一条围巾。但我每小时只能织5厘米。根据这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马上回想到可能提出的是整数或分数的问题等等)

师:同学们已经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厘米呢?

生:(不约而同的)×2

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义?你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会用乘法计算?

此时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以及与数量的关系:(板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提出问题,推进新课

(1)引出课题

师:2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出算式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

师:我们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今天学习的就是这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一个数乘分数”)

(2)研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①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回答总比较贴切的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的理解。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

(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巡视,并适当予以恰当的指导。)

请折法不同的学生来进行展示与交流,加深学生对这个过程的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进一步对其理解

③拓展延伸

④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和分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探究计算的方法

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大家一起猜测结果。

师:我们猜测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进行操作来验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用分数的意义来解释

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并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正确。

重点请同学谈一谈8是如何得到的。

方法二:化小数验证

方法三:画图或折纸

小结: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了1份,所以是■(边说边板书)。

现在来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分子、分母是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在观察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时,发现右边积的分母正好是左边两个因数分母的乘积,而积的分子正好是两个因数中分子的积。学生通过猜想:发现这可能是计算分数除法的方法。)

教师总结:我们从这个例子中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这种情况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验证。

四、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重点就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课堂中也重点训练了学生概括等量关系式的能力,为以后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了基础。学生学习分数乘法,个别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还不是很熟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应继续提高计算能力。

五下《分数乘法》 篇4

的教学反思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4×(2+3)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分数乘法反思 篇5

教学反思

年 级:五年级

教 师:朱莉英

分数乘整数(2)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近发展领域自由学习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习是积极有效的。

二、让学生感受,学生才会感悟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方法没有难度。但是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计算习惯确实在教学中的难点。来自学生的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先约分,不约分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约分的优势,以及不约分计算的弊端,学生才会自发的先约分后计算。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学生既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约分。因为数据简单,所以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再设计7/22×33这道题,学生先计算后数据比较大,看不出公因数没有办法约分。所以学生中出现两种答案。这时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先约分数据小容易,先计算数据大很难约分。只有经历过这种错误的学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约分再计算,计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体现的不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计算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这样一节计算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数乘整数(2)

说课稿

年 级:五年级

教 师:朱莉英

《分数乘整数(2)》

说课稿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因为分数乘整数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所以设为重点;而且学生只学过整数的乘法和分数加减法,并未接触分数的乘法,所以本节课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帮小新解决这个问题。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PPT的展示,生动地把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算。并讨论是怎样算的,无形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边学边练,注重应用,巩固掌握。

本课教学针对重点、难点,完成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强化认识,注重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练习注意层次的安排,最后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意义,看图列式,多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多练习计算强化对法则的应用和理解。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6

在课前的备课中,我觉得这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计算时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以上的目标,我给自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予以实施,下面想和大家交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部分:

(下面有几个同学举手还要说,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成凑得数的了吗?我也知道学生开始错误地“发挥”了,我把他们拉回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用2×3这个算式来表示的,黑板上老师板书的算式哪几个是对的,哪几个是错的?然后在学生的纠错中擦去错误的算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过分的“激动”而忘乎所以,所思所想偏离了我的教学课堂,在学生偏离了课堂之后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不偏离课堂呢?我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思考: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这一个知识点,是教师讲授性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回忆探究中获得?我这样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还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套”过来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堆问题,我似乎都回答不了。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后来的练习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学生回答的都还是不错的。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来自费尔教育。

《分数乘分数》反思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不同班级的几次上课,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上课前我们预计学生的验证方法不外乎:“化成小数”、“折纸和画图”、“分数的意义”这三种情况,而我们的孩子却又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验证乘法”、“乘法的分配律”等各种超乎想象但又非常合理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2、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变得更有主动,活动的空间更大,有很多时间走出了教师监控的范围。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呈现主题,协调建议,帮助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伙伴关系。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克服时,教师才以指导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会大胆的向老师说:“老师,我自己来。”“老师,在我需要时再给我帮助。”

3、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还是落实基础知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先让学生从情境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讨论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孩子们继续研究讨论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检验猜想后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化费了大量时间,最后整节课没有进行法则的应用练习,只是对本课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与练习时间几乎没有,孩子们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到底做的怎样我们并不了解,按常规本节

课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在教案的后面还有一些练习未完成),这一现象不仅使我想到:现在的课中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去落实。我们是让孩子们停下探究的脚部参与练习,这恐怕不合适,我们是让孩子们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以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4、是否创设情境,如何情境创设?关于课的一开始是否要创设情境,在本课的试教过程中几易其稿,分数乘分数这一内容,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于是我们产生了两种引入课的思路,其一是开门见山式,一上课就出示课题《分数乘分数》,让学生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义,再进行分类„„;第二种方案是像实录中的一样,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一个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算式,再让学生写出各种分数乘法算式,然后进行分类探究„„采取第一种方案,学生在探究时显然是少了一种思考的依托,对分数乘分数就是求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这一意义理解的不够,因此在验证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对结果是否正确进行举例验证,而对算理的说明是不够的,于是用折纸、画图进行验证的学生了了无几,孩子们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的理解普遍感到有困难。采用情境后,学生的思考好象有了基础,在验证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分西瓜,并迅速类比到折纸、画图。在实录中学生就有这样111的表现(生:我算的是×,结果是,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5630的,先把西瓜平均分成5份,有6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6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30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1。),这一情境显30

然成了孩子们思考的拐杖,让他们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分数连乘》教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分数连乘》。我在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觉得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就是指导学生分数连成的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1)复习4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约分比较简便,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因数的任何一个分数的分子可以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约分,为后面的学习连乘的约分方法作个很好的铺垫工作。

2)出示例题,让学生自读题目。在自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紧接着,我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当然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到了。我又问:“用一条线段表示一班的朵数可以吗?”

随后问了两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里我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画出线段图来。

3)画线段图来理解题目的意思。前面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分数在这个地方表示的意义,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画出二班的线段图来。三班的朵数线段图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4)列式解决问题。师问:“三班的朵数如何求呢?”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应该先求二班的朵数,再求三班的朵数来。然后追问:“能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指名一个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板书后,再问:“能调换这两个分数的位置吗?”学生也作出了很好的回答。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比较到位,对单位“1”的理解比较深刻。

5)教学连乘的计算。这个方面的内容,我是示范给学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时间的关系,可以节约时间,腾出点时间,让孩子巩固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和补救。

2、学生约分的意识比较差,格式不够正确,教师的示范,我想可能要好点。

个人觉得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之前,应该让孩子更多的时间,训练一下约分,培养约分的意思以及约分的能力。

2、连乘的计算,应该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练习,再指导,可能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分数乘法一单元已经学完,我们往往感觉学生学的很好。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也能列出算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学学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学生不知道是列方程还是直接去乘分数。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那个数量作为去乘还是去除以几分之几。于是乎,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瘫痪。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多次尝试失败以后,在此处,都既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断单位一;二,画图;三,写出数量关系式;四,判断单位一已知还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参71页提出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路比较统一。所以,五步强调方程先入为主。其实不然,学生由于目前接触到的都事用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的,所以方程的优越性不是很明

显,学生还是选择算数方法的比较多。我没有过多的统一。而是任其自由选择。

我重点思考的在于新教材与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识简化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还是学起来很费劲呢?我想,我们的新课改目的是好的,素质教育是好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认为减少数学知识容量就是素质教育了。反而,正是因为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我们学生的某些数学功能正在退化。我们都明白,只有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数学能力也是如此。

2.现在我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目的不是在于从教学内容上去分析。而是从这一个月来我接触这个班的些许感想,做一梳理。

本班学生差,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数学老师都已经郑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说明。我当时蛮有信心,一个多月下来,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特别是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一出来,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

我整整几天都在思考:为什么差这么多?还能不能赶上?怎样才能赶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两天的差!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差,一直差到现在。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先树立自信心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其实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要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尤其爱护。这听起来想冠冕堂皇,其实,真是着这样。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点,最起码也要做到,不能谩骂和侮辱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也是每个人最难做到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心算的习惯,很重要。结果是勤动手勤动脑。脑子越用越灵活。竖式的书写位置,竖式的保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在课堂上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堂。喜欢学数学。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如何用活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即让学生理解“我是你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和我互为好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

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求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后,再让学生思考:我们还学过哪些数,能求它们的倒数吗?由此学生进一步深探,进一步完善了求倒数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下《分数乘法》 篇7

关键词:分数乘法应用题;循序渐进;数形结合;模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及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后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上册进行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学好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前提,是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教材在安排上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后就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和以前的教材的区别是新教材把此类一步计算的问题渗透在计算的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再安排例题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第一层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1)种土豆的面积占多少公顷?(2)种玉米的面积占多少公顷?

第二层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个大棚共480平方米,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第三层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第一层次的教学,在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已经概括出: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教学第一层次的例题时,只要让学生抓住关键句“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来理解“”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土豆面积占这块地的,即公顷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因此学生可以顺利列出算式解答。在这个例题的教学之后,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练习,让学生巩固模型。如:1.六(1)班有学生50人,男生占其中的,男生有多少人?2.一条水沟长10米,第一天挖了它的,还剩多少米没挖?3.一个长方形长12米,宽是长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由易到难的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初步感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模型。

第二层次的教学和第一层次稍有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数学模型,为后继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8(也就是第二层次)为例:这个大棚共480平方米,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1.找准关键句:先读题,找到本题的关键句: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然后根据关键句进行分析。

2.找出单位“1”:根据关键句找出本题的单位“1”有:整个大棚的面积、各种萝卜地的面积,不同的单位“1”对应不同的分率,“一半”对应的单位“1”是整个大棚的面积,“”对应的单位“1”是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3.画出线段图或其他图:本题是分数连乘的应用题,用线段图或方形图可以比较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

4.写出数量关系:整个大棚的面积×=各种萝卜的面积,各种萝卜地的面积×=红萝卜地的面积。

5.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通过对这五个步骤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模型,为进行第三层次的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第三层次的教学: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这题和前一层次相比,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表示的含义:“”表示多的部分是青少年心跳次数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帮助学生把此类问题归类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中了,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画出线段图,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看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通过这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教学,学生对于各类分数乘法应用题基本上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在解题前先找出单位“1”,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线段图,并写出数量关系。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实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模型,不管是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或是百分数应用题,都不会有任何障碍。

总之,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分数乘法应用题模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而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模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有效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汪世尧.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J].湖北教育:教学版,1999(Z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忙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这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透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好处,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好处,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好处,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透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好处,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能够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透过这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个性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忙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分数乘法教案 篇9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时:1课时。 总课时:1课时。执行时间: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5个12是多少?怎么样列式?

算式:12+12+12+12+12=60或12×5=60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2、 计算:

2/7+2/7+2/7 3/10+3/10+3/10

(1) 说一说算法,(2)说一说表示的意义,(3)这道题是否可以用乘法计算?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二、 尝试、探究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学生说,教师板书:2/7×3 3/10×3

(2)学生交流。(3)教师强调意义。

2、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 学生试计算3/10×3,汇报交流,

方法一:因为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方法二:3/10里面有3个1/10,3个3/10里面就有(3×3)个1/10也就是9/10.

(3)肯定学生想法,

课件演示【例1】看教本: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多少块?

(1)学生审题, (2)引导学生看思考,

(2) 学生交流板书:

用加法算:2/9+2/9+2/9=2+2+2/9=6/9=2/3(块)

用乘法算:2/9×3=2×3/9=6/9=2/3(块)

答:3个人一共吃2/3块。

(4)小结计算法则: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1题。

2、 做一做,

四、 作业:第3、4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10

一、目标定位给一节课带来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备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放在解决“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上“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检验与总结”仅仅局限在一道题的解答上,后来经过大家的指导做了调整,把课前研究改成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给出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就是出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很明显的体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阅读信息联想问题”和“聚焦问题,寻找相关信息”使得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局限解答问题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和总结分析。从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老师与学生要用亲和力。

试讲的过程中不断的涌现出我上课中的种种问题,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言生硬”和“眼神往上看”讲课中与学生距离很远。陈校长说的非常正确我之所以出现这种就是因为平常上课与学生的交往。近几年我都在半路接班,接班的滋味很难受,每次都得费很大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原有的坏习惯和行为又算改变,接班时随着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的坏毛病也就随之而来,想一想我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学生坏毛病,很少能够看到哪个学生方方面面都好,所以每次上课或遇到事情都会很严肃的跟他们交流,说话也就生硬。这样的说话习惯在公开课上就显得那么不协调,尤其是用其他班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什么都是陌生的,我的课堂语言显得好乏味。经过这次讲课我想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不仅仅做一个严肃的教师,更好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习上不应因为知识不懂或不会而给予批评,如果态度不好必须严厉批评,对待学生要针对事情区别对待,该严厉时严,上课讲解题目时要温和一些,走进学生能够进行眼神的交流。

三、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你有多少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在于你能否抓住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因势利导。这节课我采取的是课前研究课上汇报交流的形式,要想讲好这样的课,必须对学生了如指掌,既了解学生的研究报告写成什么样,更要知道学生能否讲出来,讲的怎么样?如果知道应该指导到什么程度,指导过了就假了,如果任其自然课上就很可能完不成任务,很难拿捏。我试讲了3遍,用了三个班,每个班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到了四班时,学生优秀表达能力又强,这节课最后上完感觉有些太简单,又一次没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所以即使是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中上,应该处理的方式,及达成的目标都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备课时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不应该仅仅放在教学设计上。

五下《分数乘法》 篇11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情境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这节课,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首先以复习题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应用,如在小数乘法的简算,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以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新授课时,我从两个环节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是在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还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热情,如谈到想研究一下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他们的表现大大超出了我先前的预料;二是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用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能简便计算吗?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更加强烈了,于是他们又投入到简算的探究中去。一节课下来,他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给予一定的评价。如:在开始情境导入中,学生除了出现4×(2+3)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同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如:学生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要给予了肯定,评价要适时,适当,但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思维积极性。

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使得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因此今后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12

1、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每分钟大约飞行499.2千米,1.5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2、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4.2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慢车每小

时行驶80千米,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1.5倍。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用91.2千克花生可以榨出30千克花生油。现在要榨500千克花生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

4、王老师从家到学校每小时骑15千米,要用0.25小时,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5、一幢大楼25层,每层高2.95米,这幢大楼约高几米?(得数保留整数)

6、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8棵树,回收68.5吨废纸可以保护几棵树?

7、李老师从家到学校骑车每小时行14千米,需要0.5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如果他步行从家走每小时行9千米,0.75小时能到达学校吗? 8、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31.5公顷松柏林25天分泌杀菌素几千克?

9、信心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364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平均每平方米收15千克。每千克按2.6元计算,一共可以收入几元?

10、妈妈在超市买了两种包装的果汁,一种是瓶装的,每瓶14.4元,妈妈买了3瓶,另一种是袋装的,5.6元一袋,妈妈买了3袋,妈妈买这些果汁一共用了多钱?

11、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0.3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5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12、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白菜是土豆的2.3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13、有一小正方形边长1.5分米,如果用这样的4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4、新明小学的操场宽45.5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15、教室里有一盏灯正亮着,突然停电了。停电后,淘气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过了一会,笑笑也拉了一下开关。如果这个班有45名同学,每人都拉一下开关,来电后,灯是开着,还是关着?你能说明理由吗?

16、月饼厂有三种包装盒,规格分别为3块一盒,5块一盒和2块一盒。现在有人订货87块月饼,应该选哪种规格的月饼盒正好装完?为什么?

17、把70个乒乓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装的同样多,共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

18、男孩一般每千克体重内含血液0.077千克, 小明体重34千克, 他内含血液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两位小数)(6分)

19、土豆每千克2.60元,食堂一天要用36.7千克,买这些土豆需要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6分)

20、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分)

21、一艘宇宙飞船总长是8.2米, 每米的平均质量约是740千克, 这艘宇宙飞船总质量是多少千克?(6分)

22、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每小时行驶18千米,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9小时能到学校吗?(7分)

23、一个长方形小院,长18.8米,宽7.6米。这个小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4、一只梅花鹿高1.46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⑴长颈鹿有多高?

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25、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运来土豆和黄瓜一共多少吨?

26、物品 :手 套、围 巾、帽 子 单价 5.8元/双 10.2元/条 8.4元/顶

(1)百货店进了五双手套和两条围巾共需多少钱?

(2)爸爸带了25元钱想买这三样东西(各买一件),够买吗?

27、一个数,既是6 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8、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要植树54 棵,要求每行的棵数相同,有 几种不同的方法?

29、.五年级同学48 人排队做操,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有几种不同的排 法?

30、食品店运来120 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 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4 分)

31、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 要多少块方砖?如果每块方砖30元,一共要多少元?(6分)

32、帮妈妈买菜,一块肉重1.8千克,每千克18.4元,我带40元钱,够吗?(6分)

33、我们生物小组只种了200株向日葵,估计每株大约可收葵花籽0.32千克,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22千克,那我们收的葵花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6分)

34、冬冬和红红分别从各自家出发去奶奶家。冬冬乘大客车,红红坐轿车。大客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轿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2.5小时后,冬冬和红红同时到了奶奶家。你能算出两家的距离是多少吗?(6分)

35、儿童节那天,刘爷爷带着3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去公园玩,儿童门票半价为每张7.5元,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6分)

上一篇:国际禁毒日2013年主题下一篇:海信集团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