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精选7篇)

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1

庐江县众意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庐江县乐桥镇绿化苗木精品示范园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庐江县乐桥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卢昌友

3、项目实施单位:庐江县众意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叶林云

4、项目性质:新建

5、建设地点:庐江县乐桥镇杨岗村、桂元村

6、生产规模:每年培育500万株胸径20公分以上名优绿化苗木、培育1万株胸径40公分以上绿化乔木等。

7、主要建设内容:土地翻挖,苗木栽植,购置挖掘机、吊车及运输车,新建有关的育苗水、电、路基础设施等。

8、建设年限:建设期为一年。

9、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1)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3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2)资金筹措:实施单位自筹资金7800万元。

10、结论与建议:项目投资中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显著,年利润率为65%。实施单位有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此项目的实施,1可增加我镇经济收入,促进我镇林业事业的跨越发展。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实施单位(庐江县众意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系主管单位(庐江县乐桥镇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目前主要从事各种规格的绿化乔木、各种环境树木交易,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山东、江苏、江西等7个省市。公司现有员工76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20%。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项目实施单位已承包庐江县乐桥镇杨岗、桂元两村林地2600亩。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我镇的绿化苗木产业,必须对原有的林地进行改造,载植绿化乔木。

三、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

本项目的产品是绿化苗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必须要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生活环境。目前,全国上下大搞城市美化运动,包括各类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公园绿化、植物园建立、各种类型的小游园建设及居住区室外环境绿化等。总之,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好,产品是供不应求的。特别是名优绿化苗木更是如此。本项目作为外向型林业发展的配套项目,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外、县内外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四、项目建设条件

1、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农业人口1.1万人,其中劳动力7千人。项目区人均产值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2、劳力资源条件:项目区内共有劳动力7千人,农村有约三分

之一的劳动力富余,林业工程技术人员17人,可满足项目的技术及生产管理所需。

3、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内水电、通信、交通等都很方便,有县乡公路与合铜、合黄高等级公路相接。

五、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以营林为基础,以科技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为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壮大林业综合实力,形成林业规模经济,为乐桥镇经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2、建设期为一年,2012年为建设期,2013年开始为投产期。

3、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规模及构成:项目建设总面积2600亩,基地内新建有关的育苗基础设施。绿化苗木精品示范园计划年生产500万株胸径20公分以上名优绿化苗木、1万株胸径40公分以上绿化乔木等。

(2)基础设施建设:①项目保护与管护设备:购置有关办公设备,为项目组织实施、计划财务管理、项目监测质量、效益评价提供服务场所,同时建设500m2的简易房为管护站,作为工作人员的临时住所和其它物资的存放地方。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项目实施单位现有的档案信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购置两套计算机系统,建立一套生产管理监控系统,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全方位服务。③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其它设施,如通讯设备、输变电线路、机械货物装卸车、挖掘机等,根据现实需要适当配置。

(3)项目技术措施:基地选择在乐桥镇杨岗、桂元两村林地,总面积在2600亩左右,项目建设所需的林地要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营养元素平衡,排水良好。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苗木培育技术和设备。

六、项目组织机构

1、经营管理形式:本项目由乐桥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指挥、调控,庐江县众意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庐江县众意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2、机构设置:本项目建成后,下设办公室、财务部、销售部、采购部、生产技术部等部门运作。

3、人员设置:本项目建成后,设总经理1名,负责全面经营管理工作,副经理2名,协助工作。下属各部门设主任各1名,员工若干名。

七、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包括项目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总计780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资金73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详见附表

1)。

2、资金筹措:项目实施单位自筹投入资本金7800万元。

3、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建设投资7300万元,一年建成。流动资金500万元,投产后半年开始使用。

八、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500万株胸径20公分以上名优绿化苗木、1万株胸径40公分以上绿化乔木等。年总收入为1600万元,总成本为560万元,盈利1040万元,利润率为65%(详见附表2),投产后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其经济效益十分显

著,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2、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省内外提供名优绿化苗木。

(2)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投产后,均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

(3)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总之,项目建成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附表1: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名称概算金额(万元)备注

一场地费50

二基础设施建设100

三信息、技术、培训40

四不可预见费10

五生产流动资金200合计200

附表2:项目投产后年总成本及收益估算表

项目金额(万元)备注年总成本

原料成本250

劳务费230

工资及福利40

摊销费30

其他费用10

小计560

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2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

三所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表明, 有两所学校在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教学的区分度上不明显。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上基本相似,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上国学课与上语文课区别不大, 甚至把国学经典诵读课当成是语文的附属课。同时, 国学经典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古诗文, 背诵古诗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 这容易让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态度, 从而难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材缺乏, 学生的经典读物来源比较单一, 数量较少

表1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经典诵读读物来源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课本, 只有24%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其他渠道。据了解, 三所学校为学生订购的经典诵读教材都只有一本。以上表明学校或者家庭提供的经典读物数量较少, 学生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读物有限, 学校在教材采用的多样性和对学生知识领域拓宽等方面做的探讨不够, 对经典诵读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1]。

(三) 经典诵读活动形式较单一, 课堂缺乏活力

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 课堂是学生经典诵读开展的最主要平台, 但活动形式以学生朗诵及教师讲解为主, 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 缺乏活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诵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 反映出大部分家长注重家庭的人文熏陶, 支持经典诵读的开展。而学生课后进行经典诵读的时间仅有23.84%, 说明学校极少在课外安排经典诵读活动, 但开展课外活动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可[2]。例如, 课题组通过参与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组织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明显感觉到, 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方式, 展现出对经典诵读极大的热情。

(四) 学生个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态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本身是感兴趣、不抗拒的, 学生喜欢国学经典, 而且能正确认识到国学经典将会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表5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应试能力的比率并不高 (12.16%) , 可见学校对经典诵读的态度是宽容的, 没有往应试教育方面进行“助推”。但是我们从表6学生对背诵国学经典的态度数据来看, 喜欢背诵的学生只占一半。在排除掉一些可能由于其他科目带来的背诵困扰和负面迁移的影响后[3], 我们认为, 单一的背诵形式, 可能使学生由喜欢国学到谈“背”色变。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 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又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国学的知识点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能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从而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与热情[4]。与此同时,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与选择上, 还需考虑其与现行语文课本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

基于上文提到的含混的现状, 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 在有效结合二者的前提下突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 避免给学生造成其教学与学习性质相类似的错觉。因此, 需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 最好配备专门的国学教师, 形成一套与语文教学既有交叉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二)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承载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内容的选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工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作品中选取出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并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材料,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5]。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根据几所学校的现状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认为教材的编排选取应该更突出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的特点。为此, 本课题组围绕上述特点进行了大胆尝试, 编写了一本《国学经典诵读》试用教材, 目前正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试验。

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各单元的层次性与衔接上的递进性以及整体的系统性。对于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来说, 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极具经典与代表性的, 并且内容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文章的篇幅不应过长, 以精简凝练为主;教材的版式设计应该活泼, 色彩多以鲜艳为主, 科学的教材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

定向性,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 即针对何种教学类型、规定教材所编的容量、为怎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需要多少学时学完等一系列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立体性, 即要求教材编写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应仅限于一两本教科书, 而应同时考虑配套的教学用具和用书, 尤其是考虑声像文本的制作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 增设了著名诗词曲目的推荐学习网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 希望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7]。

(三) 注重输入形式的多样性与输出的有效性的统一

输入是指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在经典诵读形式方面, 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

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对于如何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形式上应该是要多样性的。例如,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将古诗文配以古今中外名曲, 以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文章编成各种有趣的节目,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进行吟诵、接龙、讲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早上、中午、放学时分的吟诵, 以及结合室内与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输出是学生对所习得的经典诵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是对学生知识的吸收与习得的一个检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忘记[8],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输入之后, 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巩固, 而小学生的自控力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这一环节可以由学校或者课堂教师进行指导, 此阶段多是学生进行各种比赛、讲故事、表演, 并评选出“先进学生”“诵读之星”“最佳进步奖”“故事大王”等来鼓励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将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输入与学生的自觉输出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交互强化, 才能取得学生对经典诵读知识内化的效果。

(四) 根据内容的有效吸收与否, 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主张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主要通过反复背诵国学经典, 只注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9]。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主张在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细化知识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 指导他们深入理解与领会国学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 形成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

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堂、校园与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与习得在教学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目前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经典诵读的知识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的;而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学习, 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 不仅需要课堂的有序输入, 同样也需要整个大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无意识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环境中[10]。改善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现状, 不能依赖于他们的自觉性, 而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处处见得到、时时摸得着的人文环境, 以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理解经典。

此外, 应获得学生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 激发他们本身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让广大的学生家长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浪潮中来,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氛围的熏陶。

三、结语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这与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经由学生检测的, 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和谐而充满诗性的经典诵读课堂, 从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架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中华文明与华夏优良传统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等.测量愿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虎平.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J].语文建设期刊, 2016 (14) :7-8

[3]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 2012 (9) :73-75

[4]程红霞.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J].华夏教师期刊, 2015 (s2) :81

[5]刘旭相, 孔涛.传承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012 (4) :46-49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 :147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邱美容.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10) :56-57

花卉苗木绘就生态创业路 篇3

“之所以想到要专心把花卉苗木盆景、经济林苗木繁育当做一项大事业来做,是因为家乡历来就有繁育各类苗木的历史,再加上近些年来环境的恶化,生态环保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环保的举措,这给花卉苗木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商机。”唐纯勇兴奋地说,他在零阳镇万福村承包了5公顷的土地,全部用来发展花卉苗木,还在通津铺镇老家租了13公顷多的山地建立高标准的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两个基地的规模,就眼下来说,在湘西南地区是最大的。

唐纯勇于1990年结婚后,就跟着岳父一起开始从事用材林苗木的繁育嫁接,平时也跟着岳父走村串巷卖树苗。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树苗的繁育市场有潜力可挖,再加上2001年国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让他看到了商机和希望,于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将苗木繁育作为自己创业起点的决定。

“我今天的成功,有我老婆的一大半功劳。当初的繁育面积只有几分地,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后来逐步扩大,收入也是每年呈阶梯式增长。”他兴奋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为进一步提升树苗的繁育技术,2004年,他自费到长沙等地一些大型苗木繁育基地进行‘充电’,系统地学习了苗木的繁育技术。到了2006年,苗木繁育面积就达到了将近7公顷,并增加了10多个新品种。由此,他的苗木基地成为周边乡镇的主要供应点。

就在他正想放手大干一番的时候,老天爷跟他开了一次欲哭无泪的玩笑。2008年,因受大果实蝇的影响,他繁育的2公顷近100万株柑橘苗无人问津,后来只好全部销毁,白白损失了60多万元。

在休整一段时间后,唐纯勇开始重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一次赶集时,他发现茶油要比菜油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脑海中就冒出繁育油茶苗的念头来。为了避免失败,他先尝试着繁育了不到0.1公顷的油茶苗,结果获得成功。于是,在2010年,他筹集10多万元资金,将繁育目标扩大到了50万株,2011年增加到100万株,2012年又增加到200万株。至此,油茶苗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3年下来,他累计获得纯收入100多万元。2013年,他又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将老家苗山村建成高标准的油茶苗、经济林苗繁育基地,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规模。

就在苗木市场保持稳定后,他利用在外面送树苗跑市场的机会,发现本地没有一家专业化的花卉繁育批发企业,而本县境内的鲜花和盆景都来自外地,这给经营花卉店的老板增加了不少成本。由此,他又开始在花卉盆景上做起了文章。2013年,他经过慎重考虑后,投资500万元,租赁了近5公顷的荒地,建起了一个规模化的专业花卉培育基地,种植花卉、盆景品种达到60多个。现在,他的花卉、苗木已销售到沅陵、桃源、石门、张家界、桑植等县市,成为湘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

春天刚刚来临,在唐纯勇的油茶和经济林繁育基地里,我们看到数台挖土机正在开沟整地,近30多名临时工干起了活儿。“你看,我这标准化油茶苗培育基地的各项基础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繁忙的时候,每天聘请的人员达到100多人,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模式,他们每年在我这里的人平纯收入就有万把块钱。今后,要依靠山地资源,借助国家的惠民政策,把林业生态产业搞起来,让当地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说起公司今后的发展,唐纯勇道出了心中的打算与期望。

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4

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是在区域层面上实现产业生态学目标的一种形式。

分类: a)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指以某一类工业行业的一个或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b)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主要指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c)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指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工业园区。

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

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高新科技园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hina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全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特点是依托于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

成都东区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5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成都东区创意产业园(简称“成都东区”)。

(二)项目性质

文化创意产业

(三)项目地点

项目紧邻SM广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建设南路以南,沙板桥路以北,崔家店北一路以西区域,及建设南路以北部份区域。

(四)项目内容

文化创意、国内外文化交流、文化产品交易和时尚文化商业。

(五)项目总投资

8.54亿元

(六)项目责任单位

中盛万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万吉)

(七)项目实施时间

2009年1月-2012年12月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历史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成都培育了众多艺术人才,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催生了本土艺术品市场多种业态的形成。成都是国家规划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重点地区之一,由于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电子竞技、游戏动漫制作等企业大量积聚。成都作为最具娱乐精神的城市,音乐与戏剧原创也走在时尚与潮流前沿。项目位置处于成都市“二轴四片”的辐射区域范围,紧邻RBD(猛追湾——游乐园片区)旅游商务休闲区。项目规划范围内有多处旧式工业建筑,具有突出的工业时代烙印。部分旧厂房仍保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砖墙外观,建筑特色鲜明。整体区域能够突出代表成都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符合当代艺术的交流展示对建筑空间和视觉外观的要求。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号召,积极发挥成都自身的优势,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区域会展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并且在对工业文明遗产保留和改建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城市文明、提高成都市城市形象。

项目建设为成都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和动力。“成都东区”项目通过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将会对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包括设计、动漫、游戏、音乐、影视、戏剧等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崭新的发展平台。

“成都东区”项目对于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带动,有助于加快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促进地区旅游的恢复,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项目的规划依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中央、省、市制定的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服从《成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

(三)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中盛万吉是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联合投资控股组建的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其核心业务是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规划与投资。其控股股东在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承办、境内外商业演出、展览、博物馆、艺术品经营等项目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良好声誉,拥有跨界域整合资源的能力。

中盛万吉拟引进资金实力雄厚,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成都东区”项目将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己任,以全新的文化内容和创新的运作模式进行策划与建设。它将成为成都文化艺术的新地标;它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当代艺术交流、对话的平台;它将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上实行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机制。由此我们将项目开发定位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当代艺术的世界博览会;

国民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基地。

(二)项目选址

1、区域综合环境“成都东区”位于成都东郊老工业基地,东起崔家店北一路,西至二环路东二段,南以杉板桥路及其东延线为界,北至建设南路(包括建设南路以北部分用地)。项目用地主要由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四川制药厂、河南安彩电子厂、光明电子厂和关家堰社区4、5组集体用地等地块构成。

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建议》的指导下,“东调”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区域内大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已经迁出,东郊老工业基地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已逐渐萌发生机。新城东规划体现出未来生活新城、旅游新城、人居新城和生态新城的4大亮点,城东商业价值及居住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2、局部环境“成都东区”项目区域内保留的建筑绝大部分属于上世纪80年代,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特别是门窗损坏情况较为严重;区域内大部分建筑为原生产车间,其中,部分建筑内仍保留有大型生产设备;区域内道路由于缺乏维护,出现轻微破损;部分房屋由于停产时间较长,已租赁转做其他用途,如红光楼周边房屋租赁给废品回收站、汽修厂等,造成目前区域内整体环境较为恶劣。

3、周边环境项目紧邻建设路商圈,周边居住条件成熟,商业设施齐备,交通便捷。目前已形成和在建的大型居住社区主要有红枫岭、河畔华苑、万科金域南湾、首创A-ZTOWN、龙湖三千里、颐和家园等,SM广场和第五大道是区域内两大商业中心,其中SM广场是目前城东最大、商业形态最齐全的购物中心之一,拥有沃尔玛超市、万达影城等主力商业,同时区域内还聚集了国美、五星电器、好又多超市等大型卖场。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鉴于项目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它将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有成都特色的灾后重建路径。自“5.12”大地震发生后,搞好灾后重建已经成为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都东区”项目对于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带动,有助于加快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促进地区旅游的恢复,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区域经济迅速恢复和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十七大在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中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设定了以下开发目标:

1、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成都东区”的打造将以创意产业为核心,聚集完整的创作、展示、交流、交易形态,并以此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地带。

2、打造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成都东区”以工业文明遗产为载体,保留其建筑形态和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产业链的规划和植入,形成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业态,从而完成整个区域的改造与产业升级,最终形成以创意产业、工业文明遗产、文化主题商业和时尚休闲旅游为内容的、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新高地。

3、形成城市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成都东区”的打造既能够对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同时也为成都创造一个新的充满时尚活力的文化生活空间。

(二)总体规划布局

建设内容包括旧厂房改造及新建建筑,以及绿化用地、道路及停车场等配套用地,总规划面积约为1200亩。其中,改造建筑面积约19.10万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约16.35万平方米。预期项目建设未来将涵盖现光明厂。

(三)功能分区

项目将对原安彩厂厂房和红光楼改造,并新建驻场演出场馆、艺术家工作室和配套商业设施。其中安彩厂厂房改造主要用于会展和文化创意,红光楼将改造为成都美术馆。

(四)建设周期

该项目建设期为四年,即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

1、红光楼区域: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完成红光楼改造,达到建成成都美术馆的要求。

2、安彩厂区域: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原安彩厂厂房改造和周边部分新建建筑。

3、关家堰4、5组区域: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完成国际艺术村、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的建设。

4、驻场演出区域: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场馆建设及周边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五)项目经营思路

1、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成都东区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采用DBB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是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模式。在DBB模式中,由业主委托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招标选定承包商进行建设。

2、项目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中盛万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将对“成都东区”项目进行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通过对原有旧厂房的改造、相关文化设施的新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的植入,努力打造成都——威尼斯国际艺术博览会、成都国际流行音乐节等一系列艺术类会展品牌,并使创意产业企业在“成都东区”聚集,达到规模效应,使“成都东区”成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新高地,使区域形象、商业价值得到全面的提升。后期管理运营由中盛万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专门的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同时中盛万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对项目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五、项目财务分析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8.54亿元

分项目资金分配

(二)项目收益

1、收入:项目20年计算期内总收入22.20亿元,正常运营年份的年收入为1.40亿元。

2、营业税及附加:项目20年计算期内营业税金及附加共计2.04亿元,正常运营年份的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为0.13亿元。

3、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2.88年。

(三)项目社会效益

1、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新机制的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这一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成都东区创意产业园及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将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与探索,将“成都东区”的建立、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与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旅游及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2、创建中国艺术与国际对话交流的平台,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近20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扩大,并呈现持续繁荣景象。现在建设中国文化与国际的对话与交流平台是必要而可行的。

“成都东区”作为中国创意产业新高地,将引领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在此集聚,配合其完整的产业链设置,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与国际对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3、推动灾后重建,促进地区旅游恢复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整个四川的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巨大的损失,目前仍在逐步恢复当中。大力促进旅游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通过“成都东区”项目的建设,以及在“成都东区”举办大型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将重塑海内外游客对四川旅游的信心,吸引大量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展和旅游,向世界展示我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力量和成果。这将极大地推动灾后重建工作,促进旅游恢复,加快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4、拉动内需,以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促进城市与地区的发展从国际成功的艺术博览会模式不难看出,大型艺术博览会对举办城市的旅游、就业、税收等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同时对国际游客的吸引也将大幅度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城市旅游消费和地区收入增长。

“成都东区”整体规划中的一系列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将促进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以及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将通过对会展业的升级以及加大国际间文化产品贸易,提高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数量和金额,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并解决大量人口就业,从而促进四川经济发展。

(四)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期预计为四年,预计项目投资约为8.54亿元。项目建成后,随着企业的入驻,预计园区可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年均税收贡献约5000万元,新增就业约2.5万人。项目实施后将有力的带动成都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吸引战略投资及银行贷款。预计银行贷款比例为30%。

(六)还款计划

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6

项 目 建 议 书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意义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以高标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根本目的;以强化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要支撑;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完善服务、加强领导为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给广西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合作模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龙州与东盟农业资源开发合作,为广西跨国农业合作提供新载体。龙州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农业资源不仅是广西与东盟产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龙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东盟国家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越南土地资源丰富,且土地开发程度不高,与龙州农业具有较好的互补性。龙州依托国家及自身在农业优势产业、专有先进技术、融资渠道和农作物管理等优势条件,谋求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农业资源,这对加快龙州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重要途径。建设中国—东盟(龙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越南建立跨国农业合作园区,不断创新和深化跨国农业合作方式,将是加强龙州与东盟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的有效模式,为广西跨国农业合作提供新载体。

(二)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有利于集成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新平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步伐,培育发展种子种苗、生物工程、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效益较高的优势,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是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到园区创业,采取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形式,有利于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与东盟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加大开拓东盟市场的力度,进一度做强做大农业优势产业,实现龙州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从201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按照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我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基本原则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设施农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特点,促进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

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园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科学安排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的产业内容、经营管理方式等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政府扶持引导与社会多元投入相结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等参与园区建设,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园区自我发展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园区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园区示范推广作用,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带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推进面上现代农业发展。

三、建设规划

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建设四种类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5个,总面积140600亩,即:核心示范园1个,面积2000亩;特色产业种植园区5个,面积45000亩;跨国农业合作园区5个,面积92000亩;休闲观光旅游园3个,面积1600亩。

(一)核心示范园

1、建设地点与规模

核心示范园建设地点位于龙州县玉米良种繁殖场,和广西热作所试验站,建设面积2000亩。

2、功能定位 核心示范园区要建成一个集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组织协调、物流配送、仓库贮藏、产品加工、产品检测、市场营销、科技培训、观光旅游等十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

——科技创新功能:园区内要以农业相关院校和研究所为依托,建设现代农业科技中心,为园区内各个企业提供相关的科技服务,保障科技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保证科技就地转化的能力。

——信息服务功能: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市场信息、财务结算、人才信息、科技信息、生产基地实时数据采集等多项信息服务,确保各个企业能够与市场充分接轨。

——组织协调功能:园区内要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整个园区正常运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保障各个企业之间的生产、销售的互相合作,拓展业务空间,促进资源整合。

——物流配送功能:建立统一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专业的物流体系,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

——仓库贮藏功能:园区内建立统一、高标准的生鲜农副产品的冷藏、冷冻仓储中心。

——产品加工功能:鼓励进驻园区的企业,尽可能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产品检测功能:建立农副产品检测和鉴定中心,保障园区整体产品质量和信誉。

——市场营销功能: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建设销售网络。尝试建设现代农业直销店、田间超市等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科技培训功能:要对园区内企业主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同时也应当对各个行政机关农业相关工作者、农民、企业家进行培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观光旅游功能:通过精心规划、设计与施工,把核心示范园建成一处集观赏、品尝、购物、教育、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园。

3、建设内容

2000亩核心示范园将按照以上的功能定位,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公共管理服务区:规划占地面积50亩,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集科技中心、信息服务、组织协调、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产品检测、科技培训等功能。

——农作物良种繁育区:规划占地550亩,主要引进甘蔗、乌龙茶等我县主要种植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繁育。

——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规划占地1000亩,主要进行特色产业(如乌龙茶、早熟柑、黑皮果蔗、黄瓜等)标准化种植示范、名特优果树(如山黄皮、木菠萝、澳洲坚果等)、棚室高档食用菌、高档蔬菜、花卉及林下经济作物等展示。

——农副产品加工区:规划占地300亩,主要安置进驻园区的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进行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的建设。

——观光休闲服务区:规划占地100亩,主要进行饮食、住宿、表演、娱乐等服务项目的建设。

(二)特色产业种植园区 根据我县的区域特色,主要建设以下5个特色产业种植区,总面积45000亩:

1、乌龙茶种植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八角、下冻、彬桥、水口、武德4个乡镇。

2、早熟柑种植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龙州、上龙、下冻、水口4个乡镇。

3、黑皮果蔗种植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逐卜、上龙2个乡镇。

4、黄瓜种植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下冻、彬桥2个乡镇。

5、澳洲坚果种植区:面积5000亩,主要分布于下冻、彬桥、水口、武德4个乡镇。

(三)跨国农业合作园区

搞好我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既是龙州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争取“桥头堡”地位的需要,又是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内调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越南高平省的下琅县、复和县、常定县、石安县直接与我县接壤,有184公里的边境线,山水相连,气候、种植习惯、民俗风情与我县极为相近。而且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开展跨国农业合作,既可以充分发挥我方农作物品种丰富,生产资料齐全,加工条件好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越方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自2005年以来,我县先后与越方的复和县合作开发了几百亩的乌龙茶种植,与下琅县合作开发种植了8000多亩甘蔗。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活动中,我县将继续加强与越南的跨国农业合作,合作方式为:我方提供农作物品种、生产资料,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加工;越方负责提供土地、种植管理等。跨国农业合作园区共分5个种植区,总面积92000亩:

1、中越甘蔗种植合作区:面积20000亩,主要分布于越南下琅县。

2、中越木薯种植合作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越南下琅县。

3、中越麻风树种植合作区:面积50000亩,主要分布于越南复和县、下琅县、常定县和石安县。

4、中越凉粉草种植合作区: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于越南常定县。

5、中越乌龙茶种植合作区: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于越南复和县。

(四)休闲观光旅游园

1、下冻镇核心示范园:面积1000亩。

2、试验站生态农业观光园:面积500亩。

3、大青山休闲山庄:面积100亩。

四、建设内容与投资

龙州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共15个园区,总建设投资概算为4969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195万元,占总投资的22.5%;种植投入385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5%。

(一)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11195万元

1、核心示范园 投资4395万元(1)公共管理服务区行政楼2栋共2500平方米,投资375万元;

(2)公共管理服务区地面硬化10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

(3)公共管理服务区物流配送、仓储设施2000平方米,投资160万元;

(4)硬化道路20公里,投资500万元;

(5)标准化大棚、温室建设50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6)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投资600亩,投资60万元;(7)观光休闲服务区设施投资1000万元;(8)园林绿化、美化200万元。(9)水电设施安装投资500万元。

(10)设备购置(信息服务设备、农产品检测设备、保鲜冷冻设备、运输设备等)投资500万元。

入园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企业自行承担。

2、特色产业种植园区 投资3600万元

特色产业种植园建设面积45000亩,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主要为:

(1)机耕道路450公里,投资2250万元;

(2)水利灌溉设施,每亩投入300元,共投资1350万元。

3、跨国农业合作园区 投资2200万元

跨国农业合作园区建设面积52000亩,其中在我县的面积为27500亩,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主要为:

(1)机耕道路275公里,投资1375万元;(2)水利灌溉设施,每亩投入300元,共投资825万元。

4、休闲观光旅游园 投资1000万元

核心示范园观光休闲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在上面预算,其余两处观光旅游园每个基础设施规划投资500万元。

(二)特色产业种植

投资22000万元

1、乌龙茶种植面积10000万亩,投资2500万元;

2、早熟柑种植面积10000万亩,投资3000万元;

3、黑皮果蔗每年种植面积10000万亩,每年投入2000万元,5年共投资10000万元;

4、黄瓜每年种植面积10000万亩,每年投入1000万元,5年共投资5000万元;

5、澳洲坚果种植5000亩,投资500万元。

6、新品种引进展示,每年计划引进新品种20个,投入200万元,5年共投资1000万元。

(三)跨国农业合作园 投资16500万元

1、甘蔗种植合作:面积20000亩,每个生产周期投入3000万元,两个生产周期共投资6000万元。

2、木薯种植合作:面积10000亩,每年投入500万元,5年共投资2500万元。

3、麻风树种植合作:面积50000亩,投资5000万元。

4、凉粉草种植合作:面积10000亩,每年投入500万元,5年共投资2500万元。

5、乌龙茶种植合作:面积2000亩,投资500万元。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969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195万元,由县财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各种专项资金投入;种植投入38500万元,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等自筹资金投入。

六、预期效益

项目建设期5年,总投资49695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此只估算种植效益,不计算加工产值、旅游收入等)约为41300万元。

(一)核心示范园种苗销售收入100万元/年

(二)种植收入41200万元/年,其中:

1、乌龙茶种植12000亩,每亩茶青产值3000元,共3600万元;

2、早熟柑种植10000亩,每亩鲜果产值6000元,共6000万元;

3、黑皮果蔗种植10000亩,每亩产值7000元,共7000万元;

4、黄瓜种植10000亩,每亩鲜瓜产值2500元,共2500万元;

5、澳洲坚果种植5000亩,每亩鲜果产值6000元,共3000万元;

6、甘蔗种植20000亩,每亩原料蔗产值1500元,共3000万元;

7、木薯种植10000亩,每亩鲜薯产值2000元,共2000万元;

8、麻风树种植50000亩,每亩产值2500元,共12500万元;

9、凉粉草种植10000亩,每亩产值1600元,共1600万元。

七、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抓好园区规划,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事项。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级都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用水、用电、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品牌创建、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四)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五)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苗木创业园项目建议书 篇7

一、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和现状

1994年, 我国第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在南京成立。这是借鉴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的经验, 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的首次尝试。此时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主要以提供物业服务为主, 其孵化功能还不明显。1999年以后, 创业园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到2001年底, 全国共建有63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创业园的孵化面积迅速扩大, 进入创业园的企业数量也迅速增长。到2006年底, 全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30多个, 吸引留学人员约13, 000人。目前, 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孵化功能, 进一步提升孵化服务的质量与层次。

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一种专门以“留学人员”为对象的孵化器,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留学工作方针政策的产物, 它把留学人员拥有的技术资源与国内现有政策、资金、市场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的特有优势和才能, 吸引了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有力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留学人员创业园存在的问题

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了平台, 它成为降低留学人员创业门槛、搭建融资体系、提供技术保障、营造国际化的生活配套环境等十分有效的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朗科公司、迅雷公司、益心达公司是他们的代表。创业园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管理体制不顺。

创业园的中心任务是帮助留学人员开创和发展企业, 创业园本身不应该只是准政府机构, 而是一个企业。而目前, 我国大多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主要出资人是各地政府, 性质是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 因此在管理上通常多采用政府式的行政管理, 缺乏企业化运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管理体制在创业园的发展初期是完全必要的, 它可以使创业园迅速达到一定的规模, 保证留学人员创业园起初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刚起步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更需要这种方式。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 这种管理体制限制了创业园孵化功能的发挥, 使创业园缺乏内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作为事业性质的单位, 创业园不能对创业企业投资, 致使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无法获得成长所需要的资金, 也造成了创业园与留学人员企业无法共同发展。

(二) 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难, 一直被视为留学人员创业的头号难题。留学人员拥有技术, 但在创业初期, 缺乏资金, 研发工作难以为继。虽然创业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创业成本, 但启动及发展资金仍然不足。从市场资金渠道看, 由于缺乏个人信用记录和企业的经营经验, 留学人员在向银行贷款时阻力重重;由于留学生企业主要资本为技术资本, 所在行业属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 又缺乏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的机构, 企业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 我国投融资环境尚不完善, 风险投资公司少, 大多趋向风险程度低、成长性高的企业, 使得处于种子期或起步期的大量留学生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而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这就使得大量的留学人员创业的高新企业和高新项目因为没有资金而无法启动和生存。可以说, 资金的匮乏是留学人员企业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专业孵化功能不强。

留学创业人员在进入创业园以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培训与孵化方式的一般化。创业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孵化器, 需要孵化人员具备企业管理、金融、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园区的管理人员只能提供低层次的一般性的服务如组织项目申报等, 很难根据企业的具体特点和需要, 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指导和投融资等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深层服务, 难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新企业孵化作用。由于创业园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人员, 因而不能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与孵化方式;缺乏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培训队伍, 因而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他们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对创业企业建立培训与孵化档案, 因而也就缺乏对这些创业者存在的问题的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所有这些问题都削弱了创业园作为一种特殊孵化器的孵化功能。

(四) 信息沟通网络不健全。

从目前的情况看, 创业园与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缺乏沟通, 政府难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高校和大企业难以根据留学人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有价值的帮助, 难以实现在共享和技术上的相互支持。其次, 大多数创业园区没有引入中介机构, 缺乏如技术咨询公司、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 不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层次管理咨询服务。虽然有少数创业园引进了专业中介公司, 但现有的服务中介还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三、促进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建议

(一) 对留学人员创业园实施企业化改造。

创业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但创业园不宜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创新的要求, 必须改革创业园的管理体制, 对创业园应实行企业化改造。创业园企业化改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创业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政府应该将创业园的经营权或所有权进行转让, 形成“国有民营”或者“公私合营”或者“民有民营”等多元化的创业园模式。改制后的创业园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经营和承担责任, 最大限度地将资源都集中到创业企业上, 针对不同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与其它产品市场化的进程一样, 留学人员创业园只有在摆脱了行政干预, 进入多元竞争体制的情况下, 才能不断拓展, 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 内蒙古自治区在创立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工作中, 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他们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孵化器试点, 将孵化基地建成“官办民营”模式孵化器。“官办民营”模式孵化器就是由政府创办, 民营企业经营, 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建设和共同管理的孵化器。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 政府提供优化的环境和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由政府指导、协助民营企业按现代企业孵化器的模式进行运作, 充分体现了国家提倡的“多元化投资创办孵化器”的宗旨。

(二) 大力拓宽留学人员企业的融资渠道。

留学创业人员最缺的是资金,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 帮助创业企业筹集更多资金成为现阶段孵化器创业服务体系中最基本、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创业园需要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为其争取不同种类的持续不断的资金。一是设立一定规模的投资基金。聘请专家对需要融资的企业进行投资评估和项目审核, 形成投资报告。在此基础上, 对园内优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二是积极与政府各相关机构联系, 争取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三是以孵化器自有资金的投资和政府的无偿资助资金相结合, 共同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创业园通过设立担保公司, 对优质企业获得融资或银行贷款起推荐作用并提供资金担保, 降低入园企业的融资成本, 提高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五是注重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吸引国内外风险资金参与。以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社会闲置资金, 为中小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雄厚的资金平台。

(三)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留学人员创业园不仅要向回国创业者提供办公、研发、生产的场所, 还要提供便于他们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所必需的技能和手段, 这是衡量创业园孵化水平最基本的标准。因此, 创业园要汇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帮助留学人员企业解决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获得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包括国家、地方各种资金资源, 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等。二是建立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平台。主要作用是帮助那些拥有高新技术的创业者们掌握关键性的经营管理知识, 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技术服务平台。使企业可以利用大学、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稳定的技术设施, 能够得到这些机构的技术专家咨询和知识支持。通过构建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完善自己的服务设施, 搭建企业间交流的桥梁,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把留学生人员创业园建设成为留学人员企业做强做大的基地。

(四) 建立高素质的孵化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孵化人才队伍是提高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能力的关键。一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健全创业园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 建立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用人制度, 全面提高孵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注重引进团队。创业的成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如研究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人才, 各方面人才能力的互补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段兴民, 李涛.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载体建设问题的探讨.科研管理, 2003, 3

[2].张朗山.关于发挥海外留学人员作用的政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4

[3].毛增滇.关于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对策思路.中国科技产业, 2002, 4

[4].赵峰.关于留学人员创业园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神州学人, 2004, 10

[5].史杨.以人为本营造留学归国人员自主创业的和谐环境.江海纵横, 2006, 4

[6].王立.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与思考.神州学人, 2006, 11

上一篇:大年三十晚会策划方案下一篇:拒绝游戏议论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