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小学生日记100(精选4篇)
步长和步频是决定跑的主要要素。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我们知道100米跑时,步长和步频是处于不断的组合和不断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中。 因此,在100米跑时,只有使步长和步频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5名学生在100米测试中所记录的有关数据。
2.2、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法,对5名学生测验所得到的步长、步频、速度三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结果分析
3.1速度分析
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5名学生在100米跑中,前50米的平均速度呈上升趋势,而后50米的平均速度则有明显的波动。在50米~ 60米的这段距离平均速度接近速度最大值,在70米左右速度出现下降,80米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后20米速度又呈下降趋势,速度曲线出现了两个交锋,我们将从步频和步长的组合上对速度曲线呈双峰这种情况进行研究。
3.2、步频、步长分析
在跑的过程中,步频和步长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 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的组成模式,如保持步长不变而提高步频或保持步频不变而加大步长,都能提高跑的速度。
为了便于研究, 把5名学生在100米中出现第一个速度高峰(即50米-60米)段的步长和步频的组合称之为合理组合,而产生的速度称之为合理速度,把出现第二个速度高峰(即80米)段的步长和步频的组合称之为最佳组合,而产生的速度为最大速度。 把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第一个速度高峰,也就是合理速度出现时,步长和步频均达到最大值。 而第二个速度高峰即最大速度出现时,步长是最大值,而步频不是最大值。 显而易见,从第一高峰到第二高峰, 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的组合模式发生了变化。
100米跑是极限运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ATP———CP系统能量供应,可以维持7.7秒左右的极限运动,如通过科学训练,营养补充等, 其体内ATP———CP的贮量可以满足10秒左右的极限运动。 因此, 我认为在第一速度高峰出现后的速度下降不是因为学生体能下降所致,而是因为学生步频和步长的合理组合发生变化所造成的。
从理论角度上看,运动员发挥最大速度比发挥合理速度更能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100米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步长、步频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动态参数,一个的改变就会导致另一个改变,所产生的速度就会改变。 5名学生在50米~60米段已经基本形成步长、步频合理组合产生合理速度,而重新打乱了步长和步频的合理组合而去追求最佳组合和最大速度,使速度受到损失。 虽然在80米处,5名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并发挥了最大速度,但前面60米-80米段速度所受的损失难以弥补。
3.3、步长和步频合理组合模式及特征
为了探讨步长和步频的合理模式及特征, 我将全程中最大步长、步频与第一高峰步长、步频进行了比较(见表3),曾平等5名学生100米跑在50米~60米段的速度可达到本人最大速度的96%, 而此时步频、步长值分别只是最大步频、步长95%±1%。 因此我认为当步频值达到本人最大值的95%±0.9%,步长最大值达到本人步长的95%±1%时的速度即为合理速度,步长与步频的组合即合理组合模式。 用公式表示为:合理速度=本人最大步长的95.1%±1%×本人最大步频的95%±0.9%。
4、结论与建议
在运动会的第二天,在这个时候,运动会的其中一个项目开始了,那就是100米。
“嘭”枪声响了,我们班的胡亦?一听到枪声,就拼命地冲了出去,他的头仰着天,好像在说:“天啊,给我力量吧!让我跑得更快吧!”
“别转啊!”可是,说时迟,那时快,胡亦?还没听见我的喊叫声,就已经把头来了个180度的大旋转,就这样,速度慢了下来,咦,一眨眼,胡亦?已经在起跑线了。重跑了吗?我想着,果然,又一声枪声响了。由于上次跑得太拼命,这次,胡亦?慢了好多,结果又被人追上了,这次我才看清楚,原来是胡亦?抢跑道了!
我们全校今天组织了春季趣味运动会,妈妈一早陪我一同来学校帮忙,校长和老师还给我们搭建了广阔的赛场,我们尊敬的吴老师和家长们也一直陪着我们。
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的运动会热闹地举行着,我们参加了迎面接力,接球,跳绳等项目,赛场上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家长和老师也一直为我们助威,呐喊!更高兴的是我参加的集体跳绳接力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我们班还拍了合影留念,回到教室家长妈妈们还给我们全班准备了西瓜,矿泉水:冰淇淋,我们全班都开心地吃着,喝着,聊着赛场上精彩有趣的事,大家的笑容都好灿烂啊!看着妈妈和老师们辛苦的付出和满脸的笑容,我觉得我们好幸福呀!
用本文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搜索工具, 未见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报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8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询近20余年来田径专业本科 (普、专修) 教科书和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8部, 主要收集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方面的信息和短跑运动员选材对身高要求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2.2 信息技术法
a.资料获取:通过央视网www.cctv.com田径俱乐部播放的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视频, 用SONY数码摄像机 (DCR-TRV27E PAL) 对在线视频进行拍摄, 用1394卡将视频资料存入电脑硬盘 (格式为.mpg) 。
b.资料处理:用视频播放软件豪杰超级解霸9的连续抓拍功能, 将第29届奥运会100米决赛视频连续抓拍后, 逐帧翻看并计算8名运动员步数。最后一步至终点的距离参照分道线的宽度计算。
c.图片处理:用Office For Windows EX-CEL输入数据制作。
1.2.3 数据处理:平均步长=100米/步数;
平均步频=运动员成绩/步数。余步参照终点线宽度计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见表1)
2.2 分析
2.2.1 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冠军的绝对优势
统计指标在某个数位之间有一个相对较大的间隔, 自然便形成若干个集团, 集团和集团之间数据相差较大。从表1运动成绩的连续性看, 第1名谢丽-安-弗雷泽以10.78秒的成绩, 把并列第2名的谢伦-辛普森和特伦-斯图尔特10.98秒拉开了0.2秒, 以十分之二秒的绝对优势夺冠。第2至第8名之间的成绩差距仅以百分位数计算, 这样便自然形成两个集团, 谢丽-安-弗雷泽为第一集团, 第2-8名为第二集团。单兵作为第一集团, 表明谢丽-安-弗雷泽在这次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胜出。由此可以反映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第1名的运动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
2.2.2 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的技术呈现差异化特征
a.步数差异化
为了加强直观性, 根据表1运动员的步数数据制作了图1。图1显示运动员的名次与步数似不相关, 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但我们仍可见前3名和第7名步数在48-50步之间, 第5名接近48步。第4、6、8名的步数为51-53步, 这向我们提示当今女子100米跑运动员明显的个人技术特点, 但最佳步数区间以48-50步左右为佳。
b.步长和步频的差异化
图2、3清晰反映出步长和步频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即步长大了步频就慢, 步频快了步长就小。图中呈现出的运动员平均步频和平均步长的波峰和波谷, 即可判定出八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8运动员中以步长型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运动员有第3名的特伦-斯图尔特和第5名的穆娜-李, 她们的平均步长分别为2.102米/步和2.083米/步;以步频型为技术特征的运动员有第4名的劳琳-威廉斯、第6名的珍妮特-夸基和第8名的托里-爱德华兹, 她们的平均步频分别为4.805步/秒、4.568步/秒和4.572步/秒;综合型技术特征的运动员有第1名的谢丽-安-弗雷泽第2名的谢伦-辛普森和第7名的黛比-弗格森-麦肯兹。从运动员技术特征的三种技术类型可见, 综合型跑法的运动员占优。在漫长的短跑技术发展史上, 在跑的周期性动作结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的情况下, 短跑理论界围绕“影响跑速主要矛盾是步长还是步频”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 随着短跑途中跑“屈蹬”技术的出现, “步频是影响跑速的主要矛盾”又略占上风, 他们认为充分蹬伸后蹬腿必然导致步长过大, 腾空时人体在无支撑状态下是不能获得前进动力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在“短跑技术分析及其训练方法”中指出: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之一, 表现在一个单步中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现代优秀运动员途中跑中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之比约为1:1.2[1]。该教材对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特点分析中谈到:缩短支撑和腾空时间, 并且使支、腾时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值范围是现代短跑单步技术发展的趋向[2]。同时还指出:在选择短跑运动员时应把步频能力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3],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还说到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短跑单步技术是缩短支撑时间, 同时亦应缩短腾空时间[4];其中“缩短支撑和腾空时间”就是表明要注重步频的训练。《田径训练文集》中指出:应尽量把腾空时间缩减到当时所需的最低限度;提高跑速, 对低水平运动员来说, 主要依靠增大步长, 但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则主要依靠增加步频[5]。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可见, 作为当今世界女子100米最高水平的运动员, 他们之中既有步长大的、步频慢的, 又有步频快的、步长小的, 还有两者较为均匀的, 呈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但不管何种跑法, 她们实际上都创造出了优异的运动成绩。
以上女子100米跑技术规格的差异化, 向我们表明了女子100米跑的技术应使步频和步长合理组合, 并与个人特点相结合, 才是当今短跑运动员的技术特征, 任何试图把一种技术规格套在所有运动员身上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2.2.3步长指数揭示出第29奥运会女子100米冠军的夺冠奥秘
从表1运动员的步长指数中可见:冠军弗雷泽的步频指数在8名运动员中是最低的, 且各运动员步频指数呈现出参差不齐与名次呈不相关特征。从步长指数来看:除了冠军1.28的步长指数与第2名谢伦-辛普森1.25的步长指数外, 其他运动员都在1.20左右, 说明这些运动员身高与步长之比值非常接近。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的谢丽-安-弗雷泽1.28的步长指数高于其他运动员, 这向我们提示, 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决赛中, 在步频指数处于弱势的情况下, 突出的步长指数是谢丽-安-弗雷泽获得冠军的主要因素。
2.2.4 本届奥运会身材矮小运动员占领女子短跑制高点
冠军弗雷泽1.61米的身高在本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中排在倒数第二, 但其凭借自身实力却登上了冠军领奖台。Tanner (1964) 和Bloomfield (1979) 研究了短跑运动员的身材, 发表观点如下:他们是中等身材 (男子平均身高是176厘米, 女子平均是166厘米) 。躯干长正常, 下肢较短[6]。Dintiman和Ward (1988) 说, 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最高步频接近5步/秒, 女子接近4.48步/秒, 这样快的腿的运动只能由一条短的腿才能做到 (因为短的腿的转动惯量比长腿的小, 在同样肌力矩下, 绕髋关节转动的角速度就大[7]。中国第一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 对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标准论述如下: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8]。在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上, 身高161cm的冠军谢丽-安-弗雷泽符合传统的短跑身高选材观点。
3 结论
3.1从谢丽-安-弗雷泽的优异表现可见, 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第1名的运动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
3.2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可见, 运动员最佳步数区间以48-50步左右为佳。在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长和步频方面, 运动员呈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向我们表明, 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应根据个人特点使步频和步长合理组合, 任何试图把一种技术规格施加于所有运动员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3.3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的谢丽-安-弗雷泽在步频指数处于弱势的情况下, 相对步长大是谢丽-安-弗雷泽获得冠军的主要因素。
3.4第29届奥运会女子100米项目由身材矮小的运动员所问鼎。
参考文献
[1][2][3]段世杰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244-245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323.
[5]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田径训练文集[M].南京: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1982:29
[6][7]金季春.运动生物力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48.
[8]国家体委.田径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1987-1990, http://tieba.baidu.com/f?kz=541607702.
[9]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0]刘建国等.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12]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运动会小学生日记100】推荐阅读:
小学生精彩的运动会日记01-25
运动会奖状100米07-10
运动会稿件100字12-21
运动会100米赞词01-23
运动会加油稿100米跑11-22
运动会100米加油稿12-13
春季运动会加油稿100字06-23
运动会表扬稿100字07-17
中学运动会通讯稿100字01-06
中学秋季运动会通讯稿100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