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通用8篇)

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 篇1

(2008年——2011年)

我校的教师教育校本研训工作,将在南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序、高效地开展,从而全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管理科学、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以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校本研训的工作思路

根据上级部门每月下达的教师教育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精心选取研训内容;在研训形式上除采取一些传统的方式外,还将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课题研讨会、外出学习汇报会等活动。同时以我校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于校本研修,通过建立校园论坛、教师博客、学科资源库等版块,重视发挥网络支撑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多方位地进行校本研训活动;逐步完善培训机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提供机会、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经费的落实及后勤保障等,凸线服务功能;以 “五星级教研组”建设为载体,设计制订有效的评价考核办法,积极探索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方法。在骨干教师领域加强科研课题能力培训,在班主任管理领域加强管理技巧培训,在教育技术领域加强现代技术应用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校本研训的目标

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关注青年、人人成功”为原则,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注重实效,抓好校本研训,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推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推进发展型学校建设的进程,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1、总体目标:

从2008年开始至20011年,以3年为一个培训周期对全校所有在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位教师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必须完成240学时的培训;骨干

教师在完成全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完成300学时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在完成全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完成30学时的班主任培训,要求教师全部通过培训考核。

2、具体目标:

根据不同的研训对象,提出具体的研训目标:

(1)新秀教师:(教龄5年内)完成基本教育思想、基本教育理论、基本教学技巧的研训,研读教育教学专著3本,上好过关课2节,撰写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叙事、教学故事、总结或论文等1篇,每周访问一次南部教育网,在教育在线建立博客,并有文章发表,做学习型、反思性教师;

(2)中坚教师:(教龄15年内)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基本教育理论的高度去再认识、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研读教育教学专著3本,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上好研讨课2节,撰写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叙事、案例分析、总结或论文等1篇,每周访问一次南部教育网,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建有自己的博客,并有文章发表,自觉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师转型;

(3)骨干教师:(县市骨干)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研读教育教学专著3本,完成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的自我建构,对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上好公开课、示范课2节,撰写较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总结或论文等1篇,带徒1至2位,每周访问一次大连教师网,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建有自己的博客,并有一定数量的点击率,发挥辐射作用和传帮带作用。

三、校本研训的实施步骤

学校参考《南部县五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意见》和《南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计划》制定三年研训计划,同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研训活动。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前):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全校动员大会,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拟定校本研训方案,成立校本研训领导组和工作,进行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1年8月):(具体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详见各研训计划)

(1)理论培训。包括通识培训。通过自主学习、专题讲座、观看光盘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2)实践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理解消化理论,并切实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开展互动研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叙事研究、撰写心得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体验与反思,重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3)过程管理。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完善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档案的整理。

3、考评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学校评估。每一门课程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自评工作,并组织进行有关优秀成果评比。

(2)培训考核。分理论考核、过程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参与全区的统一考试,过程考核注重出勤率、学习态度和网络使用,实践考核由学校根据教师参训的成果记相应学分。教师完成考核后,由区进修学校颁发《学分证书》;考核不合格者,其晋级、职务聘任及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六、校本研训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针对此次培训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和研训教研组,从而保证校本研训的有效实施。(名单详见校本研训方案)

2、建立与完善培训档案。包括:

(1)培训计划和具体进程

(2)实践培训中辅导教师的辅导材料、校本研训总结和各项研训活动资料等相关材料。

(3)教师个性发展档案。包括教师自然情况,获奖情况及参加研训中完成的各种作业和相关记录等。

(4)《教师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5)建立双重档案:文本和电子档案。

4、积极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认真做好复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和培训的总结工作。

5、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包括加强校本研训制度建设,保证校本研训的时间,加大校本研训的经费投入等,为我校的校本研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一轮的教师教育工作,对学校和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完成计划,提高校本研训质量,使我校校本研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 篇2

一、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

1.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当前, 我县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研活动随意性大, 存在无序状态。常常是教研活动临时想到什么就研讨什么, 活动时教师无准备状态, 思考不深入;交流时泛泛而谈, 说大话、套话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没有实效, 且会使参与的教师感到厌烦。二是教研目的功利性强, 存在“无用论”之说。大多数教师认为搞教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升学率没有多大用处, 一般都是为了评职称而教研, 过后, 就再也无人问津。三是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素质欠缺。有些教师内生性需求动机缺乏, 有些教师教研知识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想做而教研能力欠缺不会做。教师教研机制不完善, 外部保障不足。普遍存在教研经费不足, 教研时间投入不足, 教研技术、设备准备不足, 教研相应激励制度不完善等现象。

究其原因, 客观上, 乡村学校教师的交流不便, 交流活动机会不多, 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繁重, 这些因素常常让教师难以静下心来思考、做研究。主观上, 虽然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师教育科研理念都能认同接受, 但一个致命的因素却是教师自身研究能力不足, 影响着教师校本科研的深入。调研发现, 乡村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总体上较低, 课题的选择、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骤、过程的管理、理论的支撑、 研究结果的呈现等, 着实让不少教师感到头痛。

2.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价值意义

第一, 有利于破解教师职业倦怠期和专业发展高原期。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场所, 课堂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天然沃土。如何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校本教研”更是教师实现这一理念的主体和重要成长的平台。学生生涯目标问题、班主任工作压力问题、家长教育孩子困惑问题, 教师内生性驱动力下降问题等, 都需要教师进行校本教研与实践。教师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体味到自身主体性充分展现的畅快, 而且能够体会到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的尊严、自豪与自信, 更能让教师生命的信仰有一种合力, 让教师生命的理智有一种定力, 让教师生命的维度有一种张力, 从而进一步激活和唤醒教师追求德性成长的需求动机, 有利于破解教师职业倦怠期和专业发展高原期。

第二, 有利于教师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转型升级。“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教育生态治理, 需要校本教研这个载体借船出海, 教师的职业方向、职业精神、职业能力需要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断认清、不断增强、不断提升。开展“校本教研”,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是给教师在教育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建设中确立一种政治规矩, 目的是让教师学会积极反思和预防干预, 促进教师从被动实施者、操作者转变为自身教育“理念”的决策者、规划者、执行者, 并且能以研究成果为依据独自规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 有利于教育生态的治理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 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校本教研是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行为的起点, 同时也是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梁和中介。一所学校只有依靠教育教学科研才能形成学校特色, 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对于校本教研与学校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更是如此, 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 旨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起点, 选择适宜学校实际情况的方法而进行。其生长点在学校, 立足点也在学校。 因此, 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1.乡村学校校本教研保障机制的制度化

完善的顶层制度是校本教研顺利运行的保障。从我县调研中可以发现, 到目前为止, 尚有许多乡村学校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着眼长远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运行体系, 而只有一些零散的制度, 如教研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来保障经费的落实、 时间的管理、评价的激励、管理的到位等, 校本教研不可能真正走上科学、有序、高效的道路。因此, 学校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还要制订全面、合理、公正的校本教研制度, 如, 《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 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评价、激励和规范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校本教研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从而保障校本教研功能的切实发挥。

2.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理论学习的常态化

要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必须知道巨人的肩膀在哪里。丰厚的教育理论是校本教研有效实践的基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不少教师存在“无关论、怀疑论”思想:一是认为理论太空; 二是认为教育科研是少数教育专家、专职教研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三是认为教育科研高深, 自己水平不高, 没有能力搞科研, 甚至担心搞科研会浪费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深刻领会只有加强理论学习, 自觉、不断地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才能指导校本教研教育实践, 也只有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 才能更好地指导校本教研教育实践。一个没有理论积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 无法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3.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技术修炼的生成化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于新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有着最直观的体验, 这些都是他们从事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雄厚资本。 但是, 大多数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研究的实践经验, 尤其缺乏对教研方法的了解。“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掌握校本教研的方法是教师始终走在新课程改革队伍前列的重要武器。实践中, 要以人文的方法解决技术工具的问题, 要以技术工具的方法解决人文的问题。校本教研理论走向校本教研实践必须要有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当教师掌握了常用的观察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作业分析法和文献法技术工具, 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指导、学业指导、 心理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

4.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实践活动的一体化

校本教研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一体化, 教师应自觉地将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 走“教、学、研”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教研活动一体化, 一个重要的路径选择是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这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的一种新教研活动方式。它的基本模式为: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 自我反思———理论学习, 提出解决战略———第二次开课———验证战略, 深化主题。例如, 校本教研主题如何发现并确定:一次课堂教学调研中, 发现在多媒体技术普遍使用的今天, 许多教师把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画图等教学基本功给丢了, 甚至有些教师在停电或电脑出故障以后就不会上课了。针对这一实际问题, 校本教研的主题可以确定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有了主题, 教师就可以遵循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5.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反思心得的成果化

主持校本教研活动, 能够唤醒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主体意识, 而教学反思又能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人格魅力和个性特质的形成。一名合格教师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研究态度和及时的经验总结就十分重要。只有当一个教师真正有了研究的意识和反省思维时, 他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学者型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生长的核心因素, 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 引导教师对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反思与研讨,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反思, 撰写心得体会, 可以发现一些自身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 还可以借鉴他人教学的成功之处。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和反思相结合, 相辅相成, 久而久之, 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强化校本教研 推动学校发展 篇3

一、以新理念为先导,确立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应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为本,确立了“以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主攻方向,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的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二、以新课程为内涵,制定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研工作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为使教研工作适应课程改革,成为教师的需要,我校将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提高、多元评价等方面,以期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确定了研究内容以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将研究内容细划到各教研组,进行微观教研,立足于小,着眼于实,以问题研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与实际效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撰写反思札记,开展自我反思,如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具有监控性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等等。注意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注意引导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建立与区教研室、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密切联系,请他们直接介人对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讨论,逐步打造学习共同体。

1.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困惑和问题,要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例如,我校六年级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社大修版教材。我们的老师认为,即使是老教材,也要上出新理念来,老师们通过研讨与反思,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一个重点,即对“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同时,在备课本上作出“教学标记”。她们认为:“标记”主要能表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而进行的教学重点设计和实际,反映出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体现“亮点”。

2.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和作用,进行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同伴互助。例如,中年级语文组老师发现,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看见古诗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般。因此,她们把“新课标指引下的古诗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采用执教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组内教师共同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查阅资料,深入思考钻研,写出教案。组内教师传阅后进行补充、质疑、释疑、修正、完善。然后上课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复备课后,方可实施。老师们运用新课标的理念,针对古诗本身的教学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我校美育渗透模式,合理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制定了清晰的教学过程:(1)开课通过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故事激励学生去探寻美;(2)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3)通过理解词句感悟古诗的意境美;(4)通过拓展回味古诗的升华美。这种合作性的备课模式,较好地发挥了群体智慧,达到“全员参与,步调一致,用心来做,相互默契”的效果。

3.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学科教学研究,是各组教师之间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相互听课的一种教研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互相指导提升。如各教研组每天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研讨与反思,集体备教、组织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专家对话、读书交流、专题研讨、教改论坛等。

4.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以课题为载体,促进专业发展。我校是区教育局确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学校。开始,我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非常茫然的,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带领教师们认真学习了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论书籍,使大家对这一新型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研究,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标,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根据前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原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老师们积极投入,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职称区别,打破学科界限,跨年级研讨,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形成了“在互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校本教研新面貌。

5.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如果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

6.总结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个人将参加每次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四、以“四结合”为途径,形成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

1.学科教研和年级组教研相结合

我们将学科教研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大学科,形成了校本教研管理网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执行负责人,教导主任为学科负责人,年级教研组长为年级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学校应通过网络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科教研得以落实。在每月一次的教研中我们着重解决教师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中的共性问题和导向性的问题,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教研形式:

第一种是集中式,市教育教学专家,知名特级教师,区教研员等多位教学能手为我们作专题讲座,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改革的大量信息,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

第二种是专题研讨式,即以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内容,重点对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结合问题。

第三种是行动研究式,即在学科教研中,教师走上校本教研的主讲台,结合教学实践。谈经验、论观点,讲反思,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如说课、教材分析的示范和研究等。

第四种是案例分析式,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剖析、研讨实际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在学科组教研还是在年级组教研中,我们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指导教师备课、上课,用新理念开展教学研究,用新理念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了教学流程的通畅,给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保证了学校的管理有效地开展。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从管理人员到—线教师都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系列文件,《走進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系列丛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文集。通过学习,教师们全面了解了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各项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坚持学用结合,特别是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创设了严谨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习落到实处。

3.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校本教研为教师注入了新的理念,教师从校本教研中汲取了成长的营养,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了教师成长的机遇,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开展了“典型引路”、“说课、评课”、“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教研组活动常规考核”、“尚美杯”教学评比、“美育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与研究、“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教学论坛等系列活动。全校教师踊跃参加无一人远离,无一人旁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各种评价形式的变化,各种媒体的有效辅助教学,课堂变成了学习乐园。课程改革实施的五年时间里,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区、校级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有200余人次的论文在区级以上的评选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有82人次作区级以上观摩课、研究课、教材分析,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活动,有600多人次学生获奖。师生们体验到了学习研究的快乐,更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4.教师培训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在校本教研中,每位教师既是研究实践者,又是资源开发者,我们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机遇,坚持“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活动:(1)宏观通识性培训。即以新课程为内涵的理论学习、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教师认同并理解了新课程的意义,把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2)微观针对性培训,由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解决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新教材的準确把握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着眼于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教师的潜能作为学校的资源,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让教师谈体会,述心得,使教师之间的问题在教师中得以解决。除了以年级组进行研讨,教师人人讲,活动人人参与以外,先后还有几十位教师走上大教研的舞台,实现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在反思研究中成长。这就能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化水平、钻研业务的能力,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许多教师正由传统的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向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篇4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2011-2013)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措施,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三个代表”重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本校、立足教师、立足新课程、立足本校的教研教改和教育科研实际,牢固树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和研究,切实做到教师全员参与,人人有提高,实现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的有机和谐统一。

校本培训应坚持学校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习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培训结果与教师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培训目标

掌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为重点,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具备以下五种基本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知识融合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培训类型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3年内每个教师完成师德师风、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方法与评价、教科研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与措施,制定骨干教师考核细则,明确骨干教师奖励意见,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3)青年教师培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研究青年教师培训措施,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考核细则,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适应教学岗位,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制定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方案,建立班主任工作“德、能、勤、绩”量化考核制度,形成班主任培养、聘任、使用、考核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建立考核制度,形成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的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训。

四、培训的主要内容

采取以个人自学为主,学校为辅的专题辅导、研讨交流、自读专著等形式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一)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为保证教师的自学效率,学校为教师创造宽松的自学环境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订阅多种教育杂志,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建立校园网,开放微机室、图书室。尤其是在自学过程中,针对工作实际,教师要坚持以自修为主,转变观念;以过程为主,提高能力;以实践为主,开展创新;教师在认真通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结合每个专题进行自省、自查,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接触书中的新思想、新观念,研读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深入反思,结合自己的问题寻求科学的、最佳的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认真记录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把学习、科研、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实施建议去学习,每个教师既能在理论上得到提高,还能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符合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的做法,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为提高自学质量,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和个人情况,认真总结自己以往工作的成败得失,找出自己在观念与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明确自我前进的方向。为提高自学的质量,以后我们将教师在学习中的感性认识,经过加工、提炼、整理,写成随感或心得体会,从而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升华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注意捕捉收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信息、教改动态、教学实践设计等,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在学习中相互交流,拓宽信息,使教师们站在课堂,看着全国,望着世界。

(二)专题辅导

我们将组织教师外出,听省、市、区教育专家进行系统和针对性的专题辅导、讲座,使全体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提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为培训具有实效性,我们建议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提出培训中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老师提出的建议归类整理,为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提供信息。

(三)研讨交流

在自学反思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结合自学的内容,由教导和教研组共同拟订研讨论谈的题目,校长审议后,利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研讨、论谈、交流(有会议记录)。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渠道,为把教师在学习中领悟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教导处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设计,如 “教具的改革设计”、“创新教案的设计”、“语文学科板书设计”等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五)培训考核

考核评估是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中,教导部门将培训考核的内容确定为政策法规、师德修养、教育观念、儿童心理、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针对上述内容,教导处应采取检查自学笔记、问卷调查、试卷考核、上汇报课、作业检查、论谈主题,个人文件夹和文档检查,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课件制作、网上查询等十种形式。

五、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研组等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

校本研训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 长:姚志杰

副组长:马建华

成员:杨凯陶金辉张喜得李宏德王登云

六、校本培训的实施步骤

校本培训工作具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1、规划准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分学期制定具体的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应详实、周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培训的目标、时间、内容、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者、主要措施等。

2、组织实施。根据学期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务实、高效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实施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做好有关记载,教师应注重积累原始资料,如示范课(公开课)教案、发表论文(论文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自学笔记等。

3、考核评价。一是对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情况进行及时地自评总结;二是根据教师个人参与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进行记载,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主题教研三年规划 篇5

2010—2011年 目标

1.完善主题教研制度,拓展主题教研途径,建立主题教研机制。

2.探索“导学案与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

3.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4.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6.进行各项主题教研主分体形式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具体措施:

1.制定主题教研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主题教研。

2.进一步确定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几科为实验学科,每学期各推荐几名教师进行主题教研成果展示及课堂教学实验。3.确定主要学科部分教师进行主题教研的培训与实验。

4.对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培训,确定骨干教师,承担校级公开课、示范课任务,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5.青年教师加强听课学习(每周至少2节),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考核。

6.督促教师进行各项主题教研活动,提供经费保证。

2011—2012年 目标

1.落实主题教研计划,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建设。

2.推广“导学案与因材施教”教学法在大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

3.推广主题教研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4.使我校部分骨干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并成为名师的后备力量。

5.使青年教师能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在学科教育教学方面有较大提升。

6.主题教研研究成果汇报。具体措施:

1.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听课、评课、议课、集体备课、学科教学点评,撰写教学反思,提升主题教研水平。

2.努力组织大部分学科教师外出进行学访,并进行相互沟通交流。

3.将主题教研在我校主要实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并总结经验和推广。4.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水平,承担各级示范课、公开课,适时进行外出学访。

5.继续加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和考核,每学期进行公开课、汇报课展示和评定。

6.继续做好主题教研工作,督促教师搜集、整理材料。2012—2013年 目标

1.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特色的主题教研机制,形成在我县具有引领性的学科组、备课组,开发出新的校本研修内容。2.全面实行主题教研教学法。

3.建立完善我校主题教研的教学信息库。

4.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力争推出业务骨干成为

我区名师。

5.使部分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学骨干。6.主题教研课题结题。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丰富主题教研内容。

2.校内总结、反思实验学科“导学案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进行主题教研的教学调研和反馈。

3.在全校各学科中推广“主题教研,并收集材料、建立教学资源库。

4.总结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全校进行推广,全校范围内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我校教师的中坚力量。

语文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篇6

一.组情分析

1.基本情况:

组内现有任课教师24人, 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 13人,新参加工作的老师2人。

2.优势与问题

1)优势:我们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学集体,是教研组成员温暖的港湾,本组教师,团结友爱,奋发向上。通过教研组的共同探究,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模式。

2)问题

★教师队伍

整个教研组教师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老化,很大程度上只能称“教书匠”;近年来,语文教材改革步伐最大,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需求还有待加强;并通过教研组整体发展,带动教师个体的发展。

★学科发展

针对专业知识老化,关键是组织教研组老师积累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针对教师要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关键是组织教研组共同阅读有关专业及教育理论专著,努力使教研组成员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针对会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步骤,关键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对高一至高三教学的统筹安排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组织教研组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备课组建设

各备课组长要根据教学处计划和教研组工作,明确一学期工作重点;备课组内安排好集体备课的主讲分工及相关要求,统一一学期组内有效作业方案及教学进度安排。在前一年级教学基础上,制定课题展开研讨,并提炼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科组内辐射。特别是高一和高三教学中加强实践研究,有计划的做好与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如课时的教与学资料、课时训练、专题复习资料、专题训练以及相应的检测试题题库,真正发挥备课组的研究功能,发挥与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发展目标

将语文教研组建成一个具有以下特色的务实性组室。

1.通过教研组工作打造具有广阔文化视野深厚文化底蕴精湛教育技能技巧教师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法完全胜任当今的教书育人工作,我们要通过教研组这个平台,组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参,还要交流专业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教改信息,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教研组工作建立语文教师共同体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通过教研组工作组织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史教学问题,共同交流经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此外通过教研组工作组织协调本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是我们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整和合理,努力胜任当今教学工作。

3.通过教研组工作从学科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教材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学是教改的先锋军,我们的教材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改教材,在编写水平与能力要求方面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正是由于教材的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时间紧张,如果只按照教材讲述,就会陷入照本宣科的泥潭。如何挖掘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当前教师的主要任务。

考试的现状;2012年是河北省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运行年,新的形势命令着我们教研组要审时度势,未雨绸缪。

语文教研组的现有问题:教材的不断更新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为此我们的教师需要学习和教学齐头并进,任务很重。教学中存在进度紧和考试能力考查要求却日渐提高。

学生分析:即使是对语文有深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都停留在刺激性的故事情节中,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学习方法缺乏,考试要求却越来越高。

4.通过教研组工作搭建开放式、多元化教研交流平台

1)教研组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教师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相关资料学习:

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教材改革的方向与水平测试和高考评分准则的改革步伐;开展“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了解了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两纲教育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开展水平测试考卷及高考卷的评析,了解最新考试动态。

3)向专家学习,要学会善于与专家直面的对话。对话于教学中的困惑,学习专家的教育思想。

5.通过教研组工作构建语文教师共同体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组织各备课根据教学处计划和教研组工作,各备课组各自发挥,各显神通,真正发挥备课组的研究功能,发挥与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整个教研组审时度势,制定教研课题,教研相长。

6.通过教研组工作促成教师的创新能力、反思习惯

通过教研组交流,促使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教研组工作,通过集体的合作,交流,对话和共同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状况有动态的记录和关注,使教与学得到和谐发展。

三.具体行动,1.细化课程标准

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计划地设计分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好细化课程标准的工作,并把握考试动向和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合理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目标及措施。

2.构建学科训练系统

推进高

一、高

二、高三的学科训练系统的构建,包括高一至高三的五本书相关的知识点梳理成线索,组成【核心知识学习】专题;结合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关键问题,组成【问题情景探究】专题;结合教材和学生编写相关练习,形成【课堂跟踪反馈】专题;结合课标增加相关内容,形成【课外拓展研究】专题。高一高二着重基础知识点阐述,而高三则着重于专题、体系创立。

3.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老师应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上做了大量工作,强化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习惯,例如记笔记的指导、记忆性知识的梳理、默写、专题知识的归纳整理等。

4.形成集体备课为载体的互助式教学

备课组的建设是搞好教学工作有利保障。我组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功能,坚持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四定”,即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

“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展、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

5.、抓好命题做好分析

命题老师抓准命题方向,认真命题,要突出学科的特点。注重跟进与落实,对试卷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分析到知识点的小分,分析到学生个体,对问题集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知识点再梳理、再加固,再练习,再检测。6,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教研组组织成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短期的规划,根据自己对职业追求制订一个长远规划。教师的专业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目标的确立、策略的拟订等等。其中自我分析要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空间,教师只有对自己有了准确和充分的认识,才能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7.强化听课评课制度

1)每个学年内,开设相关的公开课,如市区公开课比赛,校内的各类比赛;开展教材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2)外出听课

对于市、区级的教学展示,组织教研组老师会踊跃学习,了解教学前沿的信息。

8.拓展型课程整体规划,认真做好学校的活动课,选修课的开设工作。结合水平测试和高考,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织组织拓展型课程,教学内容要倾向于水平测试和高考,争取促进基础型教材的教学。拓展课争取人人能开,教学资料编写成册。

具体安排:2012年

1、常规工作

(1)、召开教研组会议,商议讨论学期初教研组工作规划并将部分工作落实到人。

(2)总结上学期工作经验。各年级做好开学及整个学期的工作安排。

(3)高三年级:组织全体高三教师教学座谈会,对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着重探讨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明确高三年级教学复习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进度;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高三年级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4)检查备课组教学资料库;检查组内教师听课评课情况。

(5)各个备课组交流推荐出的优秀备课作品或上课录像,并撰写小结。

2、学科活动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各类教学竞赛作好准备。

(2)各年级组织教学示范研讨课并组织全体教师观摩探讨课,相互学习,启发。

(3)做好2012——2013年语文高三各类试卷,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作好分析工作,研究语文考题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布置分年级开展。

(4)帮助高一年级做好水平测试各类准备。

3、教学、课题研究

(1)基本确定组内大课题,并规划具体做法。

(2)请相关老师指导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4、教师专业化成长

(1)组织教师进行各类资料交流及总结。

(3)尽量利用市区的专家教师的讲座来促进组内教师成长。

5、学科特色

(1)努力建成语文学科资料库。

(2)初步构建训练系统。

(3)计划拓展型课程资料汇编工作。

具体安排:2013年

1、常规工作

(1)召开教研组会议,商议讨论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规划并将部分工作落实到人。

(2)高三年级:组织全体高三教师教学座谈会,对区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着重探讨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明确高三年级教学复习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进度;高三年级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3)检查备课组教学资料库;检查组内教师听课评课情况。

(4)各个备课组交流推荐出的优秀备课作品或上课录像,并撰写小结。

(5)总结上学期语文组工作经验。各年级做好开学及整个学期的工作安排。

2、学科活动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的探讨课作好准备。

(2)各年级组织教学示范研讨课组织全体教师观摩探讨课,相互学习,启发。

(3)做好2013-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组织全体高三教师开展研讨,作好分析工作,研究语文考题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布置分年级开展。

3、教学、课题研究

(1)基本确定组内大课题,并规划具体做法。

(2)请相关老师指导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4、教师专业化成长

(1)组织教师进行各类资料交流及总结。

(3)尽量利用市区的专家教师的讲座来促进组内教师成长。

5、学科特色

(1)努力建成语文学科资料库。

(2)初步构建训练系统。

(3)计划拓展型课程资料汇编工作。

具体安排:2014年

1、常规工作

(1)高一:高中学习方法指导。高二为高二水平测试做好准备;高三年级:组织全体高三教师教学座谈会,对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着重探讨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明确高三年级教学复习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进度。

(3)召开教研组会议,商议讨论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规划并将部分工作落实到人。

(4)高三年级:组织全体高三教师教学座谈会,对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着重探讨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明确高三年级教学复习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进度;高三年级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高三年级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5)检查备课组教学资料库;检查组内教师听课评课情况。

(6)各个备课组交流推荐出的优秀备课作品或上课录像,并撰写小结。

(7)总结上学期语文组工作经验。各年级做好开学及整个学期的工作安排。

(8)高一,高二期末试题准备;高三年级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2、学科活动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的探讨课作好准备。

(2)各年级组织教学示范研讨课组织全体教师观摩探讨课,相互学习,启发。

(3)做好2013年语文高考各类试卷,组织全体高三教师开展研讨,作好分析工作,研究语文考题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布置分年级开展。

3、教学、课题研究基本确定组内大课题,并规划具体做法。

4、教师成长

(1)青年教师发展阶段性总结。

(2)召开组内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活动,并开始落实。

(3)学习相关专业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内容。

5、学科特色

(1)完善语文资料室。

(2)落实拓展型课程资料汇编工作。

(3)完成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年级布置开展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

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

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 篇7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师录像,校本教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校本教研都越来越重视。不论城市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校本教研,主要的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农村学校都觉得这样的校内公开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杰出的教师较少,大家水平差不多,听来听去也听不出什么“花头”,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二是很难请到专家来指导, 一方面专家数量有限,这么多学校很难都照顾过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也经费有限,如果要专家经常参与,经费上不允许。

现在虽然实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但城区学校的教师也不可能都参与到农村学校每周的校本研究中来,毕竟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方面是要“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

学校通过网上购买账号,得到了数百个各学科的名师课堂录像,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规武器———名师对照课

所谓的名师对照课就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名师录像课”范围内,选一堂课,事先不看名师的录像课,教师上完课后,再看名师的录像,将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一教师选了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过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事先没看钱老师的录像,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上了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 “为了不过分逊色于钱老师,我在备课时充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对每一个环节设计出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如果不是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评课也评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帮助也就不大。

但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教师自己也说:“可就是这设计大同小异的两节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存在着差别。”她通过“新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意外事件处理的对比、练习设计的对比、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对比、教师教态和语言的对比、总体情况的对比”六大方面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什么名师对照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究其原因,学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普通的校本教研知识是从人传递到人,名师对照课这种教研形式知识是从物(名师录像)传递到人。如下图:

名师对照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相当于每次校本教研都有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效果当然不一样。

二、新手武器———摹课

摹课的“摹”,是临摹的意思。所谓的摹课,就是教师选取一堂名师录像课或一堂课的一个片段,不上课,而是把名师所讲的话, 包括语气、语调、教态等完全模仿出来,就像临字帖一样,把名师的上课情况完全再现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教态等方面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学习艺术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者是音乐。一般教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通过一次次的听课、上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形成的,现在我们通过“摹课”这种形式,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名师对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那摹课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教态等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通过摹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的提高。摹课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背课。就是把某一堂名师录像课(或片段)中教师的语言背出来;第二步,在完全把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背出来的基础上,模仿名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模仿名师的教态。

一开始,教师觉得要把课“背”出来很难,又要模仿语气、语调等,感觉很不好意思,但通过实实在在的摹课后,他们发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进行摹课,通过多次的背诵、模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论文《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通“电”带“磁”》。又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一夜工作》来进行摹课,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不好意思等心理,终于把课讲得惟妙惟肖。她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肢体僵硬,缺乏热情,难以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必须是热情洋溢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本人却经常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在‘冷空气’的包围中,又怎能‘热情似火’呢?”

三、进阶武器———专项研究课

一些业务成熟的骨干教师可以进行利用名师录像的教研形式———专项研究课。所谓的专项研究课就是教师利用名师录像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检索若干个名师录像,把这些录像中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得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分解。要把各项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出来,必须先把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分解。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把课堂教学知识分成三大块: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的知识、课堂生成时所需的知识、课堂语言所需知识,在这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具体如下图:

当然,课堂教学知识还可以细分下去,但也不宜分解过细,分解得过细反而对知识显化产生干扰。所以我们经过实践,最终把课堂教学知识分解成图中所示的这十二个细目。

在进行专项研究课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1.兴趣导向

所谓兴趣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比较有兴趣,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这样做,教师能愉快地完成专项知识的总结归纳,并有较高的质量。

2.弱点导向

所谓弱点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得比较薄弱,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让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教师会比较有动力,另一方面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乡镇学校校本教研的研修内容 篇8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广大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内容、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研究的方式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最关键的是对为什么要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应搞些什么内容,还没弄清楚,因此搞起校本教研工作总是觉得没劲,总是不知从何做起,无从着手,无事可做。

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拘一格,应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和教研的内容而定,校本教研内容的选择对校本教研的效益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校本教研的内容是什么呢?不仅仅是听课、评课、确立一些课题、发表论文等形式化的东西。因为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所以校本教研内容选取原则是有利于本校教师的发展。我认为校本教研的内容应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对思想性著作的研修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他的举止行为、处世为人与思维方式,没有先进的思想素质就等于没有智慧。因此,我们的校本教研应对一些哲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鲁迅思想、孔子思想等进行研修。事实上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讲授什么课程,你的一言一行,总是你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并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所以说对思想性著作的研究是从本质上从使教师发展,是立足于校本教研的长远目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必修内容。我们应认识到,教研此内容不是让教师喊一句名言就完事,而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

二、对专业理论的研修

目前,乡镇级的学校有很多教师是非师范专业人员,他们没有深入学并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如果让没有教育专业理论水平的人搞教育教学工作,那不等于盲人摸象?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包括师范专业的教师也应研修。其实,不管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都长时间不读教育专业理论性书籍,他们对专业理论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更不用说能更好地运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对专业理论的研修很有必要。

三、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研修

据报到,一些发达地区,有部分教师在停电的时候就无法上课。然而对于落后的乡镇级学校来讲,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甚至有些学校把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仍当作摆设;有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开设电教,其实对真正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门面而已。至于熟练运用电脑技术制作课件,进行高效益的教学活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研究,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校本教研应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作为研修的内容,促进乡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四、对教育教学工作技巧和方法的研修

关于教育教学工作技巧和方法的研修,是为实现校本教研的近期目标,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益。不仅要研修《教材教法》、《班主任工作指南》、《新课程教学指南》等理论,更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即管理班级的方法、能力;备课、授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批改、评价的方法能力;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电教设备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修此项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研修此项内容的过程中,应把理论学习慢与工作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不能仅囿于盲目地进行经验总结、反思、交流。

五、对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基本技能的研修

现在上岗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合格的,但绝对不能说是优秀的。例如:普通话并没有达到高标准,表达能力并非很强。教师应有“一凤入林,百鸟压声”的本领。“三笔字”的基本功都不是很达标,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对“三笔字”进行研修。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交互过程。文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学生陷入思维盲区不能自拔时,教师应凭借自己深厚渊博的专业文化知识,填补文本所应填补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灵活地、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应对专业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研修。

六、对时事内容的研修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过于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努力反映出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性世界相脱节的现状,使学生成为社会性的学生。时事内容也是知识储备的内容之一。例如:开展一周读报座谈会,或者对最近社会热点话题答辩会等活动,对时事内容有所了解,为进一步搞好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服务。

七、对本乡的本土文化的研修

新课程要求开设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相结合。基础教育的这一环节是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大部分教师是本地区的人,但是要提起本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风俗、民情等内容,大部分教师不能答清楚。因此乡村教师应对本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本土文化,开展校本课程,通过传播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学习刘金国部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销售人员发给客户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