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案(共8篇)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1. 学唱歌曲《三年级的小男生》, 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2. 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里话, 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
三、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等。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 谈话导入 (播放《三年级的小男生》 (伴奏)
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 能和我们最棒的三 (4) 班的同学一起渡过这个愉快的音乐时光, 陈老师的心情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 格外舒畅。你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三年, 我想在这三年的交往中肯定会有欢笑, 有泪水, 有喜悦, 也有激动。陈老师突然有个问题想问你们班女同学。你们对我们班的男生的印象怎么样?请我们男生注意了, 在说到我们优点的时候要肯定, 不能骄傲;但是说到我们不对的地方、有缺点的地方我们也要绅士一点, 不能生气, 因为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男生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适时鼓励)
老师还认识一位非常顽皮的三年级的小男生, 听听大家是怎么来形容他的 (课件出示:作业本上开大炮, 队列集合站不齐, 课外活动铃声响, 操场上踢球最积极, 来不及跑回教室里。)
看到了这样的小男生大家都笑了, 我们班有这样的男生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1) 在课前和在谈话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伴奏, 是运用弥漫教学法,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慢慢地熟悉歌曲的旋律。 (2)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接下去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做好铺垫。
3. 节奏练习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读这段话才能更形象地表现这个小男生的顽皮呢? (按节奏朗读) 你们能边读边把他表演出来吗?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用双响筒为他们伴奏。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切分节奏、后十六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 其中切分节奏可以用加衬词的方法, 如加进酸酸的、甜甜的等, 并强调重音在中间一个音上, 后十六节奏根据歌词的意思“来不及”了要读的快一点, 就可以解决)
4. 学习歌曲
(1) 同学们, 你们想成为那样的学生吗? (不想) 对啊, 其实他也不想的,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和我说, 你们想听一听他们都和我说了些什么吗? (初听歌曲, 讨论他们都说了哪些心里话 (2) 我们再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再次感受一下这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声, 同时还请大家注意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头到尾都在唱吗? (复听歌曲, 讨论回答) 同学们听的很仔细, 歌曲的中间一部分是说的, 而且说的就是我们前面形容那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词, 我们把说的这部分叫做数板, 数板其实就是把歌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出来, 抒发情感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手段。欣赏了两边歌曲了, 你能把你听到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讨论歌曲情绪)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三年级的小男生》。请大家跟着音乐, 轻声用“拉”哼唱出来, 数板的地方请大家注意节奏。 (揭题, 再听歌曲, 进一步熟悉旋律。)
5. 学习歌词
(1) 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小男生多老师的心里话吧! (出示歌谱旋律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 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 你们也一起来试试按节奏读歌词好吗? (学生按节奏学习歌词, 这里的附点节奏、大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等的解决, 运用对比, 加称词等方法来解决。)
(4) 请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 把小男生的心里话表述出来, 注意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学唱旋律。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把词带到旋律中去吧!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琴声, 我们听一句唱一句。
快的学会旋律。
6. 完整演唱
我们大家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学习旋律又快又准, 请你们把数板部分加进来完整的演唱歌曲吧。 (注意提醒学生数板最后的二分休止符, 休止两拍, 用手拍出来, 这样能够更准却地演唱歌曲)
7. 歌曲处理
同学们, 歌曲我们是能够完整演唱了, 但是你们又没有觉得我们的演唱中还缺少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 数板前的音乐节奏很密集, 表现了小男孩顽皮可爱的性格, 我们应该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而在数板之后音乐节奏变的宽疏了, 我们应该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 来表达小男孩敢于认错的心理。) 这样唱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 巩固歌曲
唱的真好, 相信我们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我们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理了。
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请所有的女生表演唱的部分, 男生表演说部分。
9. 拓展
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小女生, 你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踢完足球都会到班级的饮水机那抢着水喝, 你们知道吗?同在一片蓝天下, 同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他们没有球踢, 现在更没有水喝, 就连他们的弟弟妹妹, 哥哥姐姐也没有水喝。 (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希望你们就像那位小男生,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积极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 如果你们愿意, 也可以找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同学的配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3)(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二.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1.“挨”和“挤”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在图中指出,哪一处是“挨”,哪一处是“挤”。
2.“挨挨挤挤”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荷叶多、密)3.“碧绿的大圆盘”指的是什么?(荷叶)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千姿百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六、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
2015-2016(1)教 案
班级:
学科:教师:
三年级
书法
陈丹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
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4、墨色的分类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小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板
书
设 计
毛笔的种类----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毛笔的构造-----笔锋、笔腹、笔根 毛笔的选择-----尖、齐、圆、健 执 笔 法-----擫、押、钩、格、抵。书写方法----用腕法
发力法
执笔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双姿
二、导入
(一)用锋与用毫
毫——长而尖锐的毛。笔毫即是毛笔中兽毛的部分。
锋——刀剑等器械的锐利或尖端部分。笔锋即是笔毛中的尖端部分。
我们今天来认识和运用笔法。笔法,就是正确地使用毛笔的方法,亦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中国的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篆书有《大盂鼎》、《散氏盘》、《峄山刻石》;隶书有《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楷书有颜、柳、欧体;行书有《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草书有《十七帖》、《书谱》、《自叙帖》……等等。如此林林总总,数目繁多,有如浩瀚星海中的颗颗明星,熠熠生辉。如此众多的书法作品,面貌不同,神采各异,但它们都是优秀的传世书法作品,它们肯定有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这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现在我们就讲笔法。
1、毛笔的“四面八方”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一杯清水来。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要学习笔法,是要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果是蘸墨汁来写,笔毫和线条都是黑的,看不清笔毫的变化。而蘸清水,我们不但能写,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毫的各种变化,只是笔画干得比较快。
我们学书法,手中的毛笔就像武打小说中武士手中的剑一样,各种招式、各种笔画全由它出来。笔毫为圆锥体,分“四面八方”,就像是地理学中的方位一样(用米字格说明),也分四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分成八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中间的交点就是笔心,米字格也能反映出八种基本笔画的走向。这“四面八方”也正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毛笔的八个面都用到了。
2、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面八方”的方向、走向练习中锋用笔。
偏锋,即运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面,而笔身又在另一面运行,运笔时笔毫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它所表现的点画往往扁平、浮薄,墨不入纸。初学书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偏锋方法来写字,而大多数初学书法者因不懂用笔方法,多数都是写出偏锋的字。
◆如何由偏锋转为中锋?——注意转动笔杆以调成中锋。
3、笔法的分解
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笔法。(1)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顺锋是锋尖儿方向与笔画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而方向相反,开始尖细,越来越粗。
侧锋和顺锋相同的地方都是锋尖儿外露,所不同的是,侧锋要有个转折顿挫的过程,落笔后经过转折再入正轨。
藏锋要把笔锋裹藏在笔画里,不露锋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只是比侧锋多了个逆笔和转折的动作。
(2)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铺毫就是把笔毫铺展在纸上,使每根笔毫都发挥作用。行笔时笔毫铺开,两侧锋毫的轨迹,构成了笔画外沿的线条形态。这种运行状态就是“中锋行笔”。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圆润丰满。
平移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等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可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提笔和按笔指的是行笔时将笔管提起或按下。提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细,按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粗。经过提按的变化,笔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节奏和韵律
转笔和折笔是两种笔画变换方向的方法。转笔是在行笔时逐渐转过笔锋,形成弧线。折笔是在行笔时先提笔,然后再按笔、转笔变换方向,折笔其实是横画和竖画的组合。
(3)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
回锋是笔画结束时把笔锋回收在笔画之内,不露锋尖儿。放锋是在收笔时把笔管逐渐提起,使笔收拢,让笔锋放出去,使锋尖儿露出。
4、笔法的综合运用,体会线的表现内涵以及线形的情感意义 以逆起回收法练习横画的写法——藏锋起笔→中锋运笔→回锋收笔。横的外形:粗 — 细 — 粗 用力感觉:重 — 轻 — 重
速度感觉:慢 — 快 — 慢
(二)墨法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三、作业(要求:笔毫不能短于3.5厘米,至少用笔腹处书写)
1、蘸墨汁,分别写三遍各种笔法(于旁边注明笔法名称),体会和控制笔毫的形状和方向。
2、蘸墨中加水,体会墨分五色所带来的笔墨情趣。
3、用逆起回收法写横画五遍,体会各种笔法的综合运用。
板书设计:
一、毛笔的“四面八方”
二、中锋、偏锋、侧锋
三、笔法的分解
起笔——顺锋、侧锋、藏锋
笔画
行笔——铺毫、平移、提按、转折 收笔——回锋、放锋
四、笔法的综合运用
基本笔画练习:(横的写法)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两种横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
3、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
教学难点:
1、顿笔的写法;
2、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永字八法的讲解:历代以来,一说到汉字楷书的笔画,一般会提到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包含在“永”字里面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八种笔画在“永”字中的位置。
(这八种基本笔画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稳当,可见基本笔画在楷书种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基本笔画——横的写法)
1、教师出示基本笔画“一”(横)。
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2、师小结并导入下节。
二、熟悉不同的横画。
1、出示PPT1:上 二
三 七
2、说说这些字的横画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
三、练写主笔是长横的字,把握长横的写法。
过渡:有人这样写长横,你当评委,你看看怎样来写好汉字当中的长横呢?
1、书写“二”、“三”。
(1)“二”:上横短,下横长。短横写在田字格上半格,长横写在田字格下半格,两横间隔要适当,不要靠得太近或离得太开。
(2)“三”:第一横和第二横都是短横,第三横是长横。第二横的位置应在横中线上。三横之间间隔要均匀,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
2、出示卡片 1: 旦 旦 旦
哪个“旦”字好看?为什么?
3、师范写“旦”字,并讲清书写要领 出示规则:长而平稳、略带斜势。
4、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旦”字。
(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加分。)
5、你能再举几个主笔是长横的字吗? 有人怎样写出示卡片
(见小黑板)上、世、甘、止、万、有、布、右
6、师生小结:横长的字,竖要短。横长的字,撇要短。
7、教师小结:写主笔是长横的字,不但要留意写好长横,还要留意些什么?(设问)还要留意些处理好长横和相临笔画的关系,整体考虑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8、每组挑两个练写一遍。请两生上前板演(音乐伴写)。
9、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四、练写多横的字,体会横画的参差有别,长短相映。教师出示PPT3
工、亚、天、来(士)…… 王、羊、春、青(言)…… 隹、美、垂
1、设问学生这些字有何特点?上下有两横的、三横的、四横的,引导学生归纳特点:(见PPT)
2、组中任选两个,每个各练写1遍或重点练习一字。(放音乐)
3、小组评议后推荐本组优秀者上台板演。(重点是横与横之间是否等距,横是否长短有别。)
4、教师小结
引申部分
五、练写带斜横的字,把握斜横的写法
1、教师范写“七”。
2、请学生回忆带斜横的字,师选其中三个范写在田字格内。
如:七 也 戈 毛 我
3、把斜横写成平横,你来试试看好不好? 对照说明“斜横不可平”。
4、任意挑其中三个请三生板演。
5、评议板演的字。
6、学生练习本上选三个练写,评议。
(学生自评:较好的,自己上前台板演,较差的,板演其字后请他人指点。)
7、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的写法基本相同)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除了要把握好汉字的长横和短横,还要留意到有些横一定要写得斜一点才能压平整个字。
六、请生自己挑选感爱好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
师生互动:写好的学生请老师评点、签名留念。还可把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七、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了带横画的不少字,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2、结束语结束本节课。
教学内容:竖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
2、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练习“十”“干”“丰”。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坚画与横画一样也有态势问题。古人称竖画为“努”笔。“努”即弓弩的意思。竖画不可太直,直则无力,要像弓那样有点弯曲,这样就显得富有弹性,有一种反弹欲回复到挺直状态的态势,这就叫努势。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坚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①向左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下行笔;④逐渐提笔;⑤出锋收笔
一种是垂露竖,但收笔却不一样,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称垂露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
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十”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十”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横画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先把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再从竖中线上起笔,写竖。(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
“干”的写法。前面我们是把“一”和悬针竖进行了组合。现在要把“二”同悬针竖进行组合,我们首先来看,单独“二”在书写时,以横中线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竖画后,要把竖画的空间留出,这样我们就要把两根横画进行上移。(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
“丰”的写法。下面我们乘胜追击,把“三”同竖组合。同样的道理,也要把竖的空间留出来,要求我们把三根横的间距适当缩小,再把竖写好。(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临写三遍。
(二)垂露竖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不同,特别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后面的两个字写好。因此,“十”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板书设计 悬针竖 垂露竖
教学内容:撇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牛”、“仁”、“午”“千”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1.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学会短撇、长撇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学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盘子、多媒体等。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书画作品欣赏
师:同学们欣赏了《墨竹》
①墨竹(与书法一样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古诗(有正文,有落款);②国画大师作品(略)。
师:这几副国画中,除了画,看,还有些什么?所以要学好国画,必须得先练好书法,所以古人说“书画同源”。
2.小结
师:所以,练好书法很重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柳体楷书基本笔画。柳体特征:具有“严谨端庄、遒(qiu)劲丰润”的风格。
二、墨画游戏:
师:在练习书法之前,让我们先来进行墨画的游戏。1.学习画小鱼
2.添一幅完整的画,看谁画的小鱼多,看谁画的小鱼好(画得又要多又要好,并且落款。)
三、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1.短撇
(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练习。(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2.短撇的意境
啄(zhuo)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qi)、尾巴等。撇; 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的仪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贯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象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长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
师:其实我们刚在进行墨画游戏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短撇。3.教学范字“牛”“ 千”
“牛”字有一个短撇,“千”有一个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1)、练习近平撇。
(2)、教师示范 “牛” “千”(拓展:“爱”字下面的两个长撇也有变化。)(3)、学生练习。4.教学范字“仁”“午”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
(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系?
(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5.教学范字“华”
四、缤纷展示
五、评价小结
1、评价
(1)、互动,用五角星评价。
2、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短 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几个不同形态的点。了解其在字中的不同作用。继续了解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点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点。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几种不同形态的点在字中的作用及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点的书写方法,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点”在我们的学书中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吗?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点。
二、呈现,定义: 文:瓜子点(右点)下:长点 半:撇点 洁:挑点
观察不同点在字的位置。(老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田字格,写好字。)
讲解定义:
瓜子点:一般在字或部首的中心上,使结构平稳 长点:一般在字的右侧,使字向右下方伸展 撇点:一般都有另一点与之呼应,对称
挑点:一般用在左旁如“三点水”中,和右部遥相呼应
三、练习:
教师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临摹时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请大家欣赏,评价
四、讨论:
教师把点抹掉,请学生先讨论,然后说说此字用什么点为好,给出名称。高:瓜子点 池:挑点 洋:撇点 织:长点
教师再呈现原字中所用的点,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让学生临摹。
五、总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了解的不同的点,不同的点的形状,以及它们在字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其实,我们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在书写的过程中会根据字的要求或遵照自己的想法书写出更为出色的点。请大家在课后查找书籍或其他资料,丰富我们的点,好吗?
六、作业
把“下,半,洁,高,洋,只,样,羊”八个字写到田字格本上。每个字写四个。
七、拓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一、永字八法
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唐代僧智永提出)
侧,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努,竖为努,用力也 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同
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掠,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 啄,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
磔,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一、横的写法
1、长横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提笔折锋向右
4、蓄势后向右行笔
5、提笔向右下顿笔
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向
右中锋行笔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
提边行笔
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
2、折锋右下顿笔
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
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
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二、竖
1、垂露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5、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行
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5、向右下稍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6、粗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5、向右下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7、上尖竖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
5、向右下轻顿
6、回锋向上收笔
8、竖弯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5、底端处向右圆转
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回锋收笔
三、点
1、上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右稍顿
3、转笔向左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2、下点(杏仁点)
1、逆锋向上起笔
2、折笔向左下稍顿
3、转笔向右下稍驻
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
3、左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
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
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
5、向右上出锋
4、右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右作顿
3、转笔向右下行笔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5、右上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6、左上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右作顿
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
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7、左下点
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
2、折笔向左下顿笔
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
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
8、右下点
1、顺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
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四、撇
1、竖弧撇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
笔后再向左下方写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
2、细腰撇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3、兰叶撇
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
2、边行笔边按笔
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
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
4、弯头撇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
折笔向右下方顿笔
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
撇出锋,力至笔端。
5、弧钩撇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
笔蓄势向左上出钩
6、长曲撇
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2、起笔写横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
7、短曲撇
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2、起笔写短横
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
4、然后行笔写撇
五、捺
柳公权的笔法
欧阳询的笔法
1、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2、弧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3、方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4、长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5、尖头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6、短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7、反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8、曲反捺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
2、先逆锋写撇
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
4、角度应大于90度
六、钩
1、竖钩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
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2、弯弧钩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
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3、横折钩
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
2、先逆锋写横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竖钩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4、横折弯钩
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
2、先逆锋写横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弯钩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5、横折斜钩
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
2、先逆锋写横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
6、竖钩(向右)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
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
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
7、弧钩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
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
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
8、浮鹅钩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4、转笔写弯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向上出锋
9、卧钩
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
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
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左上出锋
10、右弯弧钩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
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
七、挑
1、右向挑
1、左下方逆锋起笔
2、右下顿笔
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
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
2、上向挑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
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
八、折
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
1、横折斜
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
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
2、横折折撇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
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
3、横折撇弯钩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
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
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
4、撇折提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
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
笔画的应用
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在字中,由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需要,尤其是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位置不同,其轻重也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次,有长短、有伸缩。
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甚至其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轻重搭配;主次分明。以下分别说明。
一、轻重搭配
1、横轻竖重
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
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的竖画要
重。如“寸”、“寺”。
2、撇轻捺重
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重,这一般是指长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史”。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喜欢学习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本课以识字和朗读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语文教学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3、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姿势”“普通”“鼓励”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课前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用课件演示文中,同学们鼓掌的画面,同时播放《掌声响起来》的歌曲。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读:与同座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4、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识记生字
a、出示本课的生字;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c、检验识字效果:“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
三、创设擂台,相互挑战
1、小组内读文,提出质疑的问题。
2、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提出的问题。
3、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的问题,设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教师随机应变,及时给学生帮助。
四、读后导行,奉献爱心。
假如你的好朋友遇到某种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课件出示3个词语“姿势”“普通”“鼓励”;
2、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指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学生指出不足,教师改正;
小学水平二 (三年级) 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注重实践体验和自我感受, 对新鲜事物好奇,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 且处于发展的敏感期, 在体育活动中存在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等现象。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各种姿势的滚动, 具备完成前滚翻基本技术的能力, 学生可通过已有的小组合作经验及自身活动的能力水平, 按照运动要求, 指导自身活动, 从而掌握后滚翻成跪撑技能的知识与技术方法,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使滚翻运动技能得以有效提高。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动作图解, 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动作的步骤、动作要领和动作方法, 起到精讲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 自由选择适合自已的练习内容, 可采用斜坡滚动下的辅助性练习, 也可采用平地的完整动作练习, 使不同领域的学生都得以提高。运用圆形物体与方形物体的滚动演示, 提出问题, 突破滚翻团身像个球的重难点。将动作分步骤讲解与练习, 最后过渡到完整动作练习, 使学习内容层层深入、逐步掌握。
2.教学组织策略。通过分组练习, 互相观察,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通过教师示范,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空间, 并通过评价, 学习他人, 包容他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受益。
3.教学管理策略。教师确定小组长,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 同时采用帮教的方法, 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完成。
三、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见下图。
四、教学评价设计
点评:
李定琛老师的《后滚翻成跪撑》一课, 在教材选择上能根据3年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征进行选择, 并有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和现在状态进行教学设计, 有的放矢, 对学生体能、技能及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加强灵敏协调、果敢自信、友爱互助等身心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目标上, 制订的准确、合理, 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完整动作, 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和协调性, 从而提高滚翻的运动技能。
在教学策略上, 李老师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法、分解法、示范法、分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逐个简化, 分层剖析, 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现的动作问题。本课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 通过使用合作、评价, 通过展示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 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提高思考表达能力, 体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学习历程, 培养学生自信、互爱、果敢等综合素质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与评价也是本节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抓住教材重点团身紧, 通过标志物夹于腹部反复进行滚动练习, 较好地改正了团身不紧的问题。另外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鼓励与教学后的对评、共评、自评等方法, 让学生客观有效地认识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比自身表现, 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也很生动有效, 如果能在课上课下将所有学生的评价都记录下来, 将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组织学生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保护、互为教师的方法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 在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不仅对本课学习内容掌握得快, 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途径, 克服困难、自信心等有很大帮助, 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地方能够做得更好, 如, 教师运用观察法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动作的展示更加直观, 将图解、小黑板换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 运用微课展示远比传统的教具更加直观, 再结合手机、DV的录像回放功能, 可以让一些典型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寻找正确动作的练习方法。在教案中的动作示意图中没有跪撑的环节, 虽然在单个照片中有一个跪撑的动作, 但与前面的动作照片没有任何连贯感, 建议运用正确图解或照片组合将完整的动作过程准确地表现出来。第三就是对本课的运动量预计:平均心率在145~160次/分, 我认为预计的不够准确, 因为在后滚翻教学时, 很难让学生的心率达到160次/分, 而且这个心率最高点应该出现在后面的身体素质练习“搭建平衡木”、“脚高手低”挑战赛当中, 即35分钟左右, “搭建平衡木”仅仅练习10秒, “脚高手低”也是只比一次, 所以运动负荷与心率最高点出现时间应该再严谨一些。
建议:学生各个练习的时间在表格教案中标出, 这样练习密度的数据来源就清晰了。
以上分析评价谨代表个人意见, 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谢谢。
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前提,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探究思考。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练习习作时,话题最好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比如他们喜爱的文具、玩具、最喜欢吃的水果……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表达,不写走样,可以不拘形式地写。这就是用生活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观察
因为观察,学生产生了表达的需要,促使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标志着思维的发展,反过来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并使学生有可能将观察所得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具体地表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作文教学必不可少。在起始阶段可以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写一个游戏,可以组织孩子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玩时的动作、神态、同伴间的语言及自己的心理。这样,经过长期的不断训练,学生就能逐渐从生活的小处着眼,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就不会平铺直叙,索然无味了。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只有亲身体验,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体验的时间、空间。一篇好习作,不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中生成,而是在学生亲身体验中诞生。如写“我学会了……”应该让学生去实践参与,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父母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失败的痛苦就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之后完成的文章,才会有他独特的感受,才能更得体地表达其心灵。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能使习作的内涵得以升华。小学生们通过观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写出来的作文还会是干巴巴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联想。如红的像……大的如……把物体想象成人,想象成小动物,赋予它生命和感情。另外就是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例如,写“我们的生活”学生们描写出了很多生活富裕的景象,像住新房子、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汽车走进家庭……也有学生写出了一些现代化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像迷恋网络的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严重……我启发学生思考:“面对我们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把你们的心里话写一写好吗?”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思考把看到的东西进一步升华,由生活的表象发掘出生活的内涵,这样写作时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出来,文章也就会更有深度。
五、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语言积累较少,习作方法欠缺。在平时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选取好的词、句、段来品味、积累优美的词汇。如学习《燕子》一课,燕子生动形象的外形描写,光彩夺目的春光描写,休息时的燕子与电线构成逼真的五线谱的巧妙联想……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看似非常熟悉的景物在文本中却有让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在阅读中,也应向学生渗透多种写作方法。当然要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中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又一重要途径。现在每个学生的手中都会有一两本课外读物。如《学生快乐作文》《课堂内外》《意林》等,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读物,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摘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记录在“采蜜集”中,并且鼓励学生课后认真阅读,定期进行集体交流、展示。久而久之,相信学生的积蓄一定会在阅读中日益丰厚。
六、学生学习要勤于练笔
说到练笔,写日记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从而达到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感情的积累。生活中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每天都有稀奇的、难忘的、新鲜的事,但开始写时,学生会感到茫然,无从下笔。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强制来写,更不要要求篇幅,只要写明白,写具体就可以了。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如让他们饲养小动物、种植物,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并利用阅读课的一点儿时间,对他们写的日记进行简单的评论,大力表扬“优秀作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学生渐渐地就会有自己的“话题”可写了。即使有的是“长篇大论”,有的是“寥寥几笔”,但只要扣住日记的主题,写清楚当天值得记忆的事或自己的感受,每篇作品中都能读出童真、童趣、童心。
七、对学生作文进行多元化评价
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一定不要用买的作文书作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在开始阶段只要学生能从真实生活入手,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是好作文。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能写、会写,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果学生说不清楚,语句不通,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策略,让他先口头说一说再动手写,写好后,再读再改。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左右学生,以统一的范文束缚住学生的思想。另外,可以采取让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会从同龄人的角度去欣赏同学的作品,在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的过程中,写得差的同学评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评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评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总而言之,小学生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站在三年级的起点,教师必须要学会让学生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书写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内心独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放手写自己的真心,抒发自己的真情,这才是小学语文习作的根。
【小学三年级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法治教案09-18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10-06
三年级小学上书法教案05-23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07-02
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07-09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09-28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寨》教案10-13
小学三年级足球课教案11-15
小学三年级语文《天山牧场》教案05-29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