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演讲稿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德育演讲稿(精选8篇)

学生德育演讲稿 篇1

大家好!在我讲故事之前,先请各位同行想一想,咱们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一行?咱们当初准备怎么对待孩子们?

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觉得自己能亲手培育祖国的未来,感到很有自豪感,不是说我们是辛勤的园丁吗?我要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她们阳光、快乐的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今天要讲的是智慧的故事,她的名字代表了父母对她的美好祝愿,但是,今年开学第一天,她的爸妈就来找我,说智慧在校门外,怎么都不愿意来上学了。赵智慧,又是她,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耐心,她不想吃饭我和她一起吃;她从几分考到十几分我就多次进行表扬;她长相特别,我多次表扬她心地善良;她行动迟缓,我为了和她交流几句话总是静静等待„„可她还是宁愿躲在家里看电视!

体育老师去帮忙了,想把她拉进学校,但是她蹲在地上就是不动,她父母说尽了好话,讲尽了道理,她竟然捂住了耳朵!这样的一个孩子,真是不想再管她了,让她父母把她领回家去吧。但是,我想起邹丽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又怎么能轻言放弃呢?

走进人群,我看到浑身是土,蹲在路边的智慧,小孩的心总是好的,她这样子决绝的态度,是下定了多大的决心啊。首先,我要攻心为上,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正好旁边过来一辆大车,我夸张的说:“大车来了,太危险了,快点,我们往旁边挪一挪。”在她站起来的

那一刻,我连忙拍拍她身上的土,夸她今天开学穿的衣服漂亮,扔在一旁的新书包也很好看。她愣了一下,我现在必须马上打开她心扉,于是,我连忙的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你姐姐现在在家还是上初中了?”“你今天吃的什么早饭啊?”但是,她还是充满戒心的抿紧嘴巴,我只好再耐心点的问:“你吃早饭了吗?”“你在家看电视了吗?”“你这个书包是新买的吗?”直到她说了一个“是”字,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终于可以正常交流了。我说:“我要上课了,这次要发奖状,还要照相,有智慧同学一张进步奖状,我说到做到,我们回班领奖状吧。看你满身是土,我那里有香香的香皂,洗洗小脸,你很可爱,我们去照一张让大家羡慕的相片。”这时,她点了点头,露出了笑脸。

大家都说,还是老师有办法,拍拍孩子,说几句话就行了,其实,我们只是尊重她,平等的对待她而已。

教育学生总是反复的,还有一次,她妈妈在晚上来找我,说智慧又不想来学校了,我跟着她妈妈到了智慧家,深山里贫苦的家庭却挡不住她妈妈对孩子的爱。我做好智慧的思想工作后,已经深夜,她妈妈骑着一辆很老的摩托把我们送回学校,智慧的妈妈在半路上说,她需要休息一下,只是一会儿,她又平稳的发动了车子。山路崎岖,冬夜寒冷,骑了近一个小时的路,智慧妈妈的胳膊因为艰难的骑车,双臂已经淤青僵直,九点多了,她还需要回去,我让智慧知道这些,智慧以前总是恨她妈妈不让她玩,今天,她终于轻轻地说了句:妈妈,你对我真好。

现在,智慧同学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喜欢和我散步,喜欢朗读,也能把卷子答满,喜欢沉静的微笑。

从教久了,有时候会麻木,放弃了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说,不过是放弃了百分之几的希望,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啊。在坐的各位也一定感同身受,作为班主任,爱学生是必备的修养,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其实无关乎优劣,无关乎贫富,让我们一起付出爱,收获幸福!

学生德育演讲稿 篇2

针对上述情况, 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事, 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系列演讲活动, 来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1 颂祖国, 立勤学之志

在举国欢庆伟大祖国60华诞之际, 我们举行了主题为“向祖国致意, 为母亲祝福”的演讲比赛, 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而勤奋学习的热情。选手分别以《60华诞, 祖国生日快乐》、《腾飞的祖国》、《在国旗下成长》、《纪念, 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春天的故事》等为题, 激情满怀地歌颂伟大祖国的崛起、繁荣、富强。他们列数旧中国的动荡、贫弱、民不聊生。忆往昔, 看今朝, 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天灾人祸和外来封锁,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巩固和强大, 人民安居乐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祖国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通过演讲, 学生深刻感受到, 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家都决心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练好本领, 不负历史使命,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卫工作者, 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学雷锋, 兴文明之风

三月是学雷锋、讲文明活动月。乘此东风, 我们组织各班学生举行了以“做文明学生, 创优良学风”为主题的演讲, 把它作为“学雷锋, 见行动”的动员会。学生或从自身谈起检查以往, 决心从此文明起来;或着眼于学校环境, 表示要扫除垃圾死角, 清掉校园杂草;或谈尊老爱幼;或积极提倡文明用语、坚决戒除污言秽语等。学生一经自我动员, 立即行动起来, 很快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一位班主任教师高兴地说:“这样太好了。以前是学校发文件, 老师做动员, 再出点子任务, 学生跟着老师转;现在不同了, 学生自己想自己说, 自己说了自己做, 积极主动效果好。老师跟着学生跑, 轻松无操劳。学生还走出校门, 到公共场所、敬老院做好事。学生成了文明的使者, 校外来把感谢表, 多组镜头电视爆。”同时, 这些又督促和鞭策学生自觉地保持良好习惯, 克服娇气懒气, 维护环境, 文明守纪, 健康成长。这样, 文明的春风永久地吹拂在校园内外。

3 比先进, 扬思想之帆

“5·12”护士节, 学校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热爱专业, 学好技术, 争当南丁格尔”的专题演讲是其中的重头戏。选手有的沉痛地引用医疗事故的报道材料, 并指出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故多是由于某些医护人员理论不实、技术不精、责任不强造成的, 而结果更是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终生幸福。以此警醒那些学习目的不明、态度不端的懒散学生。有的学生根据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展望新时代的医疗卫生事业, 用将来医疗卫生事业对医护人员的高素质要求来启示学生:要抓紧今天的学习机会, 刻苦学习, 努力奋进, 为明天打下牢实的基础。也有的从南丁格尔讲到我国现当代著名护理人员王秀英、赵素珍、叶秋萍等, 特别是在抗非战斗中涌现出来的叶欣等成千上万的英模们, 她们冲在最前面, 对战友说:“太危险, 让我来!”、“不要靠近我, 会传染!”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 把平安和生命留给他人。这些人的高尚品德、精湛技术, 经过演讲者激昂的语言宣讲出来, 更具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激励得听众热血沸腾, 立志争当中国的南丁格尔。从此, 南丁格尔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护士之歌》在学生口中传来唱去, 通过这次演讲比赛, 演讲者和听众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提高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他们对医疗卫生、对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也不为自己将来只是一个基层医护工作者而自悲自叹, 都表示要认真学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将来无愧于“白衣天使”这圣洁的称号。

演讲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说话形式, 他要求演讲者掌握全面而扎实的语文基础, 具有较强的语文引用能力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我们举行系列演讲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检查。通过这些演讲实践, 巩固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准备、进行和聆听演讲的过程中, 同时受到了深刻而生动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理想国情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德育, 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水平, 对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蒉

摘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举行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素质和德育素质。

学生德育演讲稿 篇3

关键词:中庸;德育;大学生

1.《中庸》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德育思想

1.1《中庸》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年前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创造的儒家文化时至今日依旧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庸思想作为儒学思想的精华之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庸》出自《礼记》,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战国初期思想家、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年一前402年)的所作。朱熹阐释“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何谓“中庸”?“中庸”一词始见于孔子《沦语·雍也》,且《论语》中仅此一条。“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道德观念,亦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折衷调和的思想,即我们平常所说不偏不倚的一种稳定状态。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故中庸也称中道,即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在思想认识与调节、行为认识与方法等方面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庸》第一章也进行了详致的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指的是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表露出来的时候;表露出来而又能够合乎法度,则称为和;中是天下万物的基础,和是天下公认的准则。达到最完善的中和境界,天地处于正位,万物生生不息。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是为了使事物保持在最佳的中和境界,避免事物的发展走向反面。其后人子思提出“致中和”的思想,就是以中为度而达到和,保持事物的发展稳定在和谐的最佳状态。由此可见,“中庸”一方面重“和”,追求统一、和谐;另一方面重“度”。以中为度,避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1.2《中庸》蕴含的德育思想

孔子提出“中庸”,就是把它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北宋程颢、程颐极力推崇《中庸》,南宋朱熹将之收入以《四书五经》中,尊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数千年来,《中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们,其中包含的德育思想更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实践指导作用。

1.2.1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德育内容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告知我们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间关系的“五达道”,而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孔子认为的中庸人格,正是这三者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孔子又提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力行、知耻,表现为一种人内在品性,是达到智仁勇三达德的必要前提。可见,孔子所提倡的中庸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中庸。

1.2.2以“尊德性而道问学”、“学以致用”为德育途径

“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庸》所主张的德育途径。汉代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对此阐释:“德行,谓性之至诚者;道,犹由也;问学,学诚者也。”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何种关系,《中庸》并未给出直接的回答。朱熹认为尊德性是指存心养性的道德修养,“道问学”是指格物致知的道德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尊德性”是“道问学”的最终目的,“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必要手段。

“学以致用”是另一种的德育方法。《中庸》有这样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待学问,首先必须广泛地猎取知识,继而对所学加以质疑,仔细思考分析,明确地辨别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从而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2、当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

2.1大学生德育功利化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潮问题,同时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利益驱使,产生“金钱至上”思想,导致自身思想和行为的标准滑坡,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严重。例如大学生专业选择过程中倾向于社会热门专业,忽视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部分学生只为应试去学习理论知识,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高校德育管理功利化。当代德育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情感问题、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目前诸多高校的德育内容与方法依旧局限于理论知识传授与言行举止规范。高校以所谓“偷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思变革,与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克服困难理念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高校德育课程功利化。从课程设置看,多数高校思政理论课将政治教育置于首位,强调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忽视了德育的相关课程内容。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相当排斥和反感,不仅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独立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而且学校德育课程目标设置也难以达成,未能取得预期理想成效;从课程内容看,现在的高校教育更多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专业精神等人文知识传授,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弱化。不难发现医生缺少医德、教师缺少师德等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2.2优秀德育教师队伍缺乏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然而,事实上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承担过多的任务,包括学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等等。教师问题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德育的成效如何,因为打造一支道德境界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也需要其他学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德育思想。若学科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大学德育必将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因此,学科教师必须树立德育理念,认识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同层面和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提高大学德育工作的水平。

3《中庸》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3.1树立中庸德育理念

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其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开放性。囿于社会各类思潮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形成稳定“三观”受到掣肘。因此,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内容的大学生德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在德育工作管理中应树立“中庸”的德育理念,把握“中庸”之道,变革与现实脱节的管理方式,转变德育教育的管理观念,把德育工作转轨到学生生活中去,以三达德为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真实诉求,方能做到针对性与效实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学校在德育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中都应树立中庸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德育模块化教学,重视德育相关课程内容,志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学科教师明确职责,加强德育渗透化教学,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以促进全面发展。其次,学校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锻炼大学生“知”的理性能力、“勇”的理想品质及“仁”的优秀品格,综合解决学生心理、情感、道德等问题

3.2实行中庸德育方法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师应以以德育人为宗旨,以德服人为途径,以德修身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开展知识传授与良好德育引导。因而在德育课程中必须重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问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更要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等发面的培养,提高社会责任感与融入社会能力。

其次,大学生也应意识到自身德育的培养,即《中庸》中讲到的“尊德性,道问学”。儒家文化一向重视道德自觉及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精神文明的效实性。在笔者看来,此为两种不同德育方法,亦是两种不同的约束机制。学生由他律转换成自律,从而达到一种“内省”的状态。因此,高校德育要把握好两者之问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建立自我内省引导机制,让大学生在文化享受和文化娱乐过程中接受正确引导,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形成正确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从而使自我道德不断完善。“学以致用”是另一种德育方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寻求“中庸”,使其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在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服务的同时完善和发展自我。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知识文化传授和优秀德性引导是高校老师工作职责,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作用的角色。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觉悟,致力于打造一支道德境界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

《中庸》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也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以一颗“诚”心约束自己,不为外界利益所诱惑,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渊博的学识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诚信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广平.《中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概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5,5.

[2]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德育演讲稿 篇4

唯有源头活水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更应是我们品生教师的艺术手法。《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基础是儿童生活,课程目标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教学中,我喜欢把《品生》课程,生动形象地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让孩子们分清善与恶、美与丑,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的品生课程一直是孩子们深深喜爱的一门课。在教学中,有几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新学期的第一节品生课,课程的主题是《家人的爱》。课堂上。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当你们早晨刚刚睁开双眼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谁的笑脸?

孩子们回答:“爸爸和妈妈的笑脸!”

我又问道:“当你们生病的时候,你们家里哪些人最着急?” 孩子们回答:“爸爸妈妈最着急!” 我说,这就是父母对你的爱。

接下来我在多媒体展示了小时候和爸妈一起游玩时的照片,给他们分享爸爸妈妈如何爱我,我如何爱爸爸妈妈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讲讲他们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一个个发言,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兴奋的讲述着自己幸福家庭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时我看到李中伟同学羞怯地低着头,一言不发。顿时,我想起了,李中伟是个孤儿,自幼和姥姥一起生活。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从未在他的生活中出现过,妈妈又远嫁他方。

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赶快强调:“孩子们,今天咱们的主题是家人的爱,家人不光是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谁能讲一讲,他们爱你的故事。” 我借机问要求李中伟同学讲一讲和姥姥之间爱的故事。他还是一言不发。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换了一种方式。

“孩子,我问你几个问题,回答我好吗?” 李中伟点点头。

“孩子,每天谁喊你起床,给你做早饭?” “我姥姥”!

“那又是谁每天送你上学,接你放学呢?” “我姥姥”!

“你生病的时候,谁最担心你,带你去看病呢?” “还是姥姥”!

„„

“是啊,孩子,这就是姥姥对你的爱啊,家人的爱都体现在生活中那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上,希望大家以后要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看着孩子们都理解了家人的爱,我“趁热打铁”。让大家讨论一下今后怎样对待爱自己的家人,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

孩子的答案不一,有的说对妈妈说一句谢谢,有的说给爸爸洗一次脚,更多的孩子说要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这堂课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孩子们轻轻松松的认识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爱,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怎样回报家人的爱。那天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为父母献上一份爱”。

品生课不能照本宣科,除了对教材进行简洁有趣,生动形象的解读再造以外,还要随时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向课外延伸。

我班有一个小男孩叫耿涛,家庭条件比较好,但学业成绩一直在后几名,是一个十足的后进生。他有一个坏习惯,天天向父母要钱买零食,还存在作业本用不完就扔掉的情况,其他孩子也有类似的浪费现象。我决定从他入手,改变孩子们的观念。

品生课上,我插入了一个“节俭是中华美德”的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自己检讨一下自己的浪费现象,并且大胆的说出来,与大家共同 分享。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轮流讲了自己存在的浪费现象。

轮到耿涛的时候,他站了起来,涨红着脸,想要说什么,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耿涛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坏习惯,并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他。最后耿涛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进行监督。如今的小男孩耿涛变了,变成了一个勤俭节约、积极进取的好孩子了。

那次讨论活动,我让孩子们知道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做到节俭,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等,还有少买玩具,少吃零食,少买新衣服,把节约下来的钱或物品资助家庭贫困的同学。

那次讨论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要节俭,怎样节俭。后来孩子们组织了一个节约资助小组,把节约的钱或物品专门资助班里的贫困学生。

德育基地演讲稿 篇5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学校XXX班的XXX同学,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

在这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同学们各个都精神抖擞,兴奋不已。在这里,我们播种了希望,将洒下汗水;在这里,我们受到了老师的辛勤哺育、谆谆教诲;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许多的人生道理;在这里我们也收获了成功和喜悦。在德育基地短暂的三天,不仅仅是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更是展望未来、描绘理想、播种新的希望!

同学们,在学校的日子,是我们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我们成长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更是我们学知识、长本领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勤奋学习。请相信我们的学校,基地,我们的班级,我们的老师,他们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一定会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共同走过在社会实践基地的每一个日子。

竞聘演讲稿(德育主任) 篇6

——给我一个舞台,更添广丰德育一份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我参与了这次活动,走上了竞聘的舞台,因为参与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参与的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财富的积累。本人竞争的职位是德育处主任。希望通过竞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德育处主任不容易,要成为转型期的德育处主任更不容易。我之所以鼓起勇气参加德育处主任的竞聘,首先缘于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爱和执著。我相信,一个人,只要他执著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就一定能把他的事业做好。其次,在上级领导培养下,我成为了一个和谐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任教过语文、英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且近几年都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熟悉。如果我有幸成为学校德育主任,工作应该会是得心应手的。

当然,我更清楚,成绩也好,经验也罢,它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证明未来。

假如我能竞聘成功,我将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不断探索,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首先会在观念上定好位,那就是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行,管理工作只是一项临时承担的职务。因此,我决不丢弃自己的本行,仍将继续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2、立足本职,当好校长的旗手。

想校长之所想,急校长之所急,对校长布置的工作竭尽全力去完成,且力求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3、以身作则,当好教师的船桨。

教师是在海洋中航行的船,我要当好教师的船桨,奋力划船,让船驶得更稳、更快、更远!

4、与时俱进,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击手。

我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劲,要把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发现新问题,探寻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如果我能在这次竞选中成功,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个机会,全心全力协助学校打造德育魅力。我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

一、把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常规管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一直很少有人付诸于行动,为什么呢?教师不抓德育工作是因为学校没有把它列为硬指标,没有纳入对教师的常规管理。因此,我们应制定一套有关德育考评的硬指标,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常规管理。这样,就能强化教师的育人责任意识,教师就能摆正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关系,不厚此薄彼。同时,还能形成“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格局。

(现实工作中,由于对德育工作认识的不到位,育人的责任理所当然的由班主任全部包揽,任科老师,尤其是音、体、美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这与班主任的严格要求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导致班主任在与不在,学生完全不一样的现象。试想,这样的德育还能有效吗?因此,如果我是一名德育主任,我将大力宣扬“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统一认识。)

(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意识:现行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按3:6:

1进行档次划分,且优秀班主任基本上是从一档中择优产生的,因此,平时班级管理中被扣分较多的班主任因与优秀无缘而放松班风建设,甚至对于学生行为问题而被扣分之事不闻不问,使原本问题就较多的班级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德育建设!如果我是德育主任,我一定要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意识,让其明白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指向是育人,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非是班主任个人的评优评模。)

二、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

现行学样德育整齐划一,且随意性强,缺乏针对性,这主要缘于德育工作缺乏一个长期规划!因此,如果我是一名德育主任,我会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制定有层次性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同时,我还要将德育目标通知家长,让家长明确孩子在这一年龄段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学校将如何重点培养,家长应怎样配合。这样一来,学校清楚,家长了解,家校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德育工作一定能事半功倍。

三、重视德育科研,保证德育方法的科学有效。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他们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搞德育,把复杂的德育简单化,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重视德育科研,不断学习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研究社会形势对青少年的影响,不断针对学生管理中的困惑展开讨论,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打开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四、拓展德育内容,使之适应社会新形势。

当前学校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关注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德育内容滞后。

如果我是德育主任,我将在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引领教师更

多地关注社会形势对青少年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德育内容与时俱进。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释放和心理疏导服务的场所与条件,使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品格。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我们的学校才更加和谐。)

五、创新德育路径,让校本课程走向德育

现行行学校德育主要以说教及活动为载体,且每年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都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震憾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道德育,因此,本人认为应创新德育路径,让校本课程走向德育。因为,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易于隐蔽教育意图,淡化教育色彩,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倡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能力。

六、狠抓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教育。”可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举止得体、道德高尚、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人,才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因此,我们要狠抓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每月确定养成教育的一个主题,分期细化教育,强化训练。比如,开展“文明礼仪”月活动,可以通过黑板报、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国旗下讲等途径在学校形成浓郁的“文明礼仪”的教育氛围,努力通过这一个月的教育,促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文明礼仪”的人。

2、重点帮扶,大力推进个别行为习惯极差生的纠编工作。

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极差,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对此,教师要重点帮教,如进行重点家访,经常谈心,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其明确前进的方向。

3、以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三项评比”为手段,开展养成教育示范班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争优创先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

4、师生同步,养成教育相得益彰。

身教胜于言教!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能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学生养成教育时,要求教师示范,为学生做榜样,可以相行益彰。

七、积极探寻活动的有效组织,让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现行学校活动轰轰烈烈,但大多还是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参与面极窄,受益面很小,尤其是演讲、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每班也只有3、5个人,且活动的开展还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活动开展富有教育意义,是值得每个德育工作者深思。

如果我是德育主任,我将提倡活动的开展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以全员参与为原则,以年级为单位展开,让活动之花盛开在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1、做好家访工作,形成家校德育工作的合力,提高德育效果。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八、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社会、家庭对教学教育的影响,有人甚至用5+2=0来描述,意思是说周一至周五合计5天的学校教育如果遇到周六、周日两天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就会前功尽弃。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一致、德育过程同步、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与不整体性。

我找到了一副对联,现在把它改了改,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上联是“胜固可喜,宠辱不惊求锻炼”,下联是“败亦无悔,去留无意看发展”,横批是“竞争上岗”。

最后,我想用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但在这里,我不敢高喊这类豪言壮语,我只想表达一个愿望,那是:“请给我一个舞台,让我更添广丰德育一份精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我的优点:

1、教育信念坚定:自从我登上三尺讲台,便树立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志向,即使我有幸成为了学校的中层干部,我的志向依然坚定不移!我一定做到“管理”、“教学”两不误!

2、我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又勇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

3、我热爱学校德育工作。我相信,一个人,只要他执著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就一定能把他的事业做好。

4、我有较丰富的育人工作经验。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且近几年都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

熟悉。如果我有幸成为学校德育主任,工作应该会是得心应手的。

我的不足:

1、我的最大不足就是性子比较急,做事容易冲动,需要多加磨练,把处事的方式练得沉稳一点。

2、我的协调、沟通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如何完善:

学生德育演讲稿 篇7

一、构筑一个“温馨的巢”:润物无声

高境界的德育应该是渗透型的,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 有所感悟, 产生心灵的震动, 从而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德育的意图隐蔽起来, 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态德育首先表现为德育环境的平衡、协调、和谐, 把学校构建成一个温馨的巢,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在创设德育环境时, 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外显环境”的创设, 主要是对身边现存环境的搭配与塑造, 对潜能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二是“内隐环境”即“心理场”的创设, 是指作用于学生心向的环境, 体现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心理空间和融洽程度。

(一) 德育外显环境的创设

1.美化自然环境。

在滋润中享受雨露, 在轻舞中享受春风, 在诗意中享受温情……大自然是一位育人的导师, 她没有布道时的口若悬河, 没有训导时的正襟危坐, 而是把一切塑造得妥帖、自然。学校自然环境建设不显山、不露水, 它让一切变得优美和谐。学校修建大型草坪, 种植四季植物, 一年四季都可观赏到烂漫的鲜花, 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整洁、优雅舒适的环境中, 学生自发地成为大自然的建设者和保护者。地上的纸屑有人捡, 过冬的小树有人护, 瞧, 校园里的一片草、一朵花, 都成为学生的朋友, 他们每天精心呵护着。“别踩我, 我疼。”“地上留青, 脚下留情。”“爱我, 就别弄伤我, 我是你的朋友。”这些无声的语言, 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唤。

2.利用人文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 在教室里, 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有所诱导, 有所暗示。看到的每幅画, 读到的每句话, 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他主张“让学校的墙壁也能开口说话”。为此, 在生态化育人环境的建设中, 我们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内涵, 用人文的气息熏陶着学生, 启迪他们的智慧, 美化他们的心灵。

(1) 走廊文化别出心裁。走廊、过道、墙壁上贴的不是名诗、名句、名人画像, 而是普通学生的照片、他们自己的作品或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或是校门口快乐的修车老爷爷, 或是在田里辛勤劳作的父亲, 或是班里乐于助人的同学, 或是学生们的书画、美术作品等, 这让学生感觉到, 榜样就在自己身边, 并不是深不可测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成功就在身边, 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无声地营造着一种育人氛围, 让学生快乐成长, 不再需要教师的说教, 学生自发地树立起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2) 教室文化展现个性。教室是首要的设施环境, 其布置要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生态化的德育要求每个班有自己的文化风格。每一个班张贴的校风、学风、班训标语都醒目而且美观, 彰显着独特的文化:“仪表美, 心灵美, 表里如一;语言美, 行为美, 言行一致”, 展示着修身原则;“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勤学善思, 文明尚理”……文化内涵丰富的班训,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 又有现代意识的渗透, 既有学校办学宗旨的统一体现, 又有班级个性的自我展示。在教室中, 有透明的鱼缸、水杯、暖瓶, 放置这些物品的目的在于控制学生的行为。每一张课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 要求学生保持干净, 用脏了要带回家自己动手洗,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课桌上摆放着包含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一是自己崇拜的伟人的名字或照片, 二是自己要学习效仿的同学的名字, 三是针对自己的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伟人的事迹时时鞭策着学生;同伴间互帮互学, 形成竞争的局面;富有哲理的格言像盏盏明灯, 照耀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良好的教室环境, 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还有利于师生产生良好的情绪, 以景育人, 以境教人, 潜移默化, 提高了育人的功效。

(3) 围墙文化净化心灵。学校本着“德育建设具有辐射力”这一定位, 在学校外围墙上张贴经过精心选择的格言警句或名言佳句, 把学校“生态建设”特色融入学生心中, 让学生走出校园也能受到美的熏陶、高尚品德的陶冶。

(二) 和谐共振的“心理场”的创设

教育生态化还表现在作为教育生态环境的内隐环境 (“心理场”) 的生态化, 即学习者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 内在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和谐, 它是“生态德育”的内核。心理素质与心态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环境条件, 它建立在人的生理发展的基础上, 又是外部各种环境条件的反映, 它与教育的关系更为直接, 更为密切。

《学习的革命》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 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 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 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平;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 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所以在“心理场”的创设中, 我们提倡宽容, 体现民主,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情感交融中相互尊重, 在心灵的接触中成为朋友,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萌动, 这时若恰当地运用“心理场”的作用, 德育的效果将不言而喻。某班男生较多, 经常出现打闹现象, 教师的批评收效甚微, 为此, 班主任尝试“学生的错误教师不批评”, 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讨论, 评价对错, 在互相争辩中, 学生得到了统一的认识,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自发地调整好了自身的行为。

二、模拟一些“情境的场”:自我建构

创设一些模拟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体验、实践、反思, 是实施生态德育的好方法。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既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角色扮演, 有事情可干, 又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体悟道理、认识社会、增加感知。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把生活中和现实社会里遇到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思考的对象, 各抒己见, 自由讨论,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

例如, 我们经常性地开展为灾区、贫困学生捐款活动, 但很多时候, 与其说是让学生奉献爱心, 不如说是让学生办理了一次“缴费”手续。学生只知道“老师要我捐钱帮助别人”, 却没有产生为了帮助他人而自愿奉献的情感动机, 反而会产生“助人不乐”的情绪。因此, 我们在捐款活动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捐多少钱视“机”而动, 别人捐多少自己就捐多少, 别人若少捐些, 那自己也少捐些。我们的教育只有在生活经历的对比和体验中, 才能使学生产生同情心、爱心。要让德育触发心灵, 就必须贴近学生, 让学生将美德外化成自觉的行为。

3 月15 日是学雷锋活动日,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献一份爱心。如果仅仅让学生捐钱, 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捐, 但触动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在思想上对这次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品德上有所提高, 那才是我们德育的目的。我班某个学生的父亲患有重病, 为了治病, 家里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把这个现实问题设置成我们这次捐款行动的情景, 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我首先让学生代表去他家了解情况, 并把家中的情况拍摄下来, 接着召开了“人人都来献出一点爱”主题班会。班会上, 学生代表眼含热泪地讲述同学家里的情况。当视频中放到患病的父亲面容枯槁地躺在床上, 仍用微弱的声音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时,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抽泣声。面对自己无法想象的生活苦难, 学生们纯洁善良的情感喷涌而出, 他们自发捐款, 泪洒衣襟, 隔壁班的师生为之感动, 也加入了进来。活动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连平时从来不参加这类活动的小王同学, 也把准备买钢笔的五元钱捐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 活动有了延伸, 从此, 困难学生的抽屉里装满了不知是谁送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每天的早餐都有同学帮他买好了。有一个学生写道:“爱让我们如此接近。看到久违的笑容又绽放在了他的脸上, 我们也快乐。老师说的没错, 助人是一种快乐。”这些纯真的行为和语言, 绝非有组织的安排和刻意的教育所能产生的效果, 而是学生在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过程中所溅起的高尚品德的浪花。

精心的情境设计使德育在内容上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形式上由单一走向互动, 学生在这种生长性的活动中, “识”和“情”得到双重启迪。

三、寻找一些“实践的点”:健全德行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训育是品德修养之指导, 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 修养他们的品格, 事应当怎样做, 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人意识不断增强, 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 而乐于亲身去实践。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 学生走出课堂, 抛弃空洞、抽象的说教, 投身于社会这个鲜活、开放的大环境, 去看、去问、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 这种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实践过程的教育显然已成为生态德育的一大亮点。

为此, 我们带学生走进社区, 走向社会, 了解自己身边的这片热土, 从周围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感受家乡腾飞的脚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社会问题, 自我思考, 自我提升, 用自己的方式来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我校组织开展了“传承王村文化”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访问优秀学长或本地区名人, 听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创业历程;走进新农家, 感受勤劳、质朴的农民本色;用手机、相机拍摄身边美丽的人事物, 在感受家乡悠久历史的同时, 树立起为家乡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 道德品质得以健全。

同时, 学校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 要力戒表面化和形式化,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比如, 与其一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到大街上去打扫一两次卫生, 不如要求学生每个星期的休息日把居住地的公共楼道打扫一下;与其一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到敬老院送一次温暖, 不如要求学生每周不顶撞爷爷奶奶, 能和长辈主动进行交流。另外, 每个学校的德育基地, 如学农基地、学军基地、博物馆基地等, 都不应该成为摆设, 要实实在在地利用起来, 真正成为学生道德培养的阵地。为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外活动, 教师设计了《学生校外活动记录表》, 主要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发挥家庭、社区、德育基地、实践基地等的作用, 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

做“学生角度”的德育 篇8

【关键词】 学校德育 以生为本 学生角度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13-02

一、我为什么提出做“学生角度”的德育这个命题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强。同时,我还认为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从学校层面来说,是我们做德育的角度出现了偏差。我们往往是从“管理”这个角度出发,让德育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班级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做德育时,并非从“人是目的”这个角度切入,不是在做“人”的德育,而是在做“管理”的德育,或是在做“班主任”的德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再次强调了学校教育(德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者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显然,要遵循这些规律,必须要换个角度,要站在“学生角度”来定位、来思考、来跟进我们的德育工作。

二、什么是“学生角度”的德育

就我理解,“学生角度”的德育,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首先,从目的来说,就是“以生为本”。即提升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能力。家长们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首先应是为了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进而实现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幸福。因此,学校德育应当追求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

第二,从内容来说,应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当前是一个网络时代,一个全球化时代,一个价值观转型时代,一个青少年可能比成年人更先进的时代;同时,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居高不下,应试教育依然是愈演愈烈,学校文化生活依旧是贫瘠单调,校园安全永远压倒一切。从农村学校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但教育观念却不能与时俱进,甚至偶尔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粗暴行为;学生思想比较淳朴,但许多学生缺乏教养,言行举止不文明现象时常可见。时代呼唤着民主与和平,学校需要着文化与活力,学生渴求着理解与欣赏,如果我们要求德育实效的真正提高,那么,我们的德育内容必须具有时代特色,立足学校实际,适应学生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

第三,从方式来说,就是要“学生主体”。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学科渗透、名著阅读、家书交流、标兵评选、自省日记、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国旗下讲话、十好班级创建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全员参与,投入身心,不断优化学生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生命意识,逐渐实现“人人独善其身、人人相善其群”的德育目标。

一言蔽之,做“学生角度”的德育,就是做“学生视角、学生喜欢、学生受益”的德育。

三、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有效实施“学生角度”的德育

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德育文化或是德育规划。做“学生角度”的德育,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才会有源头活水,才能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而打开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下面,我就本校德育相关工作作简要阐述。

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体系。一般来说,班主任的德育意识都比较强,但科任教师的德育意识相对较淡薄,所以从学校层面来看,应当强化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将生命成长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让课堂成为德育主阵地;从班级层面来看,要努力营造“人人想当主人,个个可当主人”的班级氛围。这样,让全体教师成为德育的主人,让全体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全体师生都成为生命成长的主动实践者。

重点突出“自我完善、主动成长”的德育主线。通过“十好班级”的创建与评比,生活习惯的养成与优化,个人风采的展示与欣赏,经常性地开展关注言行、关注细节、关注自我、关注他人的演讲比赛或镜头记录等活动,努力营造“道德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德育氛围,给学生搭建“自我完善、主动成长”的平台。

坚持不懈地写好“自省日记”。每周抽出两个读报时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写好自省日记,把自省日记与读书笔记、作文、周记等有机结合,定期组织自省日记的检查与评比、交流与展示,切实把自省日记作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修身教材。

精心组织“主题月”教育活动。每月一个主题,“真、善、美,知、和、行,写、读、算,勤、学、问”,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黑板报、班会、读报,都应紧紧围绕当月的主题开展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班主任应有计划地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交流的空间。学校“成长空间站”,每班负责一周,班主任应认真组织,让全体学生参与策划,让特长学生具体实施。其中的“心灵1+1”每天更新内容,“作品展示台”每周更换作品,并力求做好做精,“新闻瞭望塔”也应当每天都能给师生提供时代的信息活水。

切实做好“课外进家门、校内进心门”的心灵沟通。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参与,第一学期全面家访,第二学期重点回访,增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拓宽德育渠道,促进和谐发展。重点回访的对象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等。家访的目的主要是:反馈情况,作好宣传,听取意见,而不是向家长诉苦或告状。班主任每期都应当有计划地与本班每一名同学进行单独谈话,谈话的重点应当是倾听学生的心声,交流双方的意见,更多的应该是表扬与鼓励,而不是训斥与指责。通过“课外进家门、校内进心门”活动,真正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上一篇:电机系毕业生个人简历(英文)下一篇:月是中秋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