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文言文训练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一 文言文训练(精选5篇)

必修一 文言文训练 篇1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2.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②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③动词使动用法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④形容词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鸿门宴》——司马迁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6)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进入)(8)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9)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这样)2.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 今义:十分,很)(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详细叙说)(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省名)(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 今义:省名)(6)持剑盾步走(走:古:跑 今:步行)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 今:鱼上的肉)(9)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 今:又一次)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抄小路)(2)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籍吏民(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3)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4)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5)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6)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4.一词多义(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2)如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固不如也(比得上)万事如意(顺、随)(3)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神态)(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使君谢罗敷(告诉,致意)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 具告以事(2)介词,用: 请以剑舞

(3)介词,凭: 不然,籍何以至此(4)连词,来:项王未有以应(5)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樊哙侧其盾以撞 2.为

(1)动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使子婴为相(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我为鱼肉(3)介词,被:吾属今为之虏矣(4)介词,替、给:君为我呼入(5)介词,对,对于: 为之奈何

(6))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 3.因

(1)动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且

(1)副词,将: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2)连词,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之

(1)代词。立而饮之(指代“酒”)(2)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助词,的:今日之事何如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于

(1)介词,对: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介词,引出对象: 贪于财货(3)介词,比:长于臣

(4)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 7.与

(1)介词,同: 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连词,和: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动词,送与,给: 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 8.而

(1)连词,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2)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

(3)连词,表承接: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然

(1)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沛公默然(2)代词,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

(3)连词,然而: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0.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并起判断作用,助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或种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5)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

(6)客何为者(动词“为”表判断,相当于“是”)(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疑问句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代词“谁”,表疑问)(2)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代词“安”,表疑问)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4)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5)公岂敢入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

(1)毋从(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词“于”)(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去介词宾语“之”)(4)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5)则与(之)斗卮酒(6)竖子不足与(之)谋!(7)沛公军(于)霸上(8)卫士仆(于)地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倒装句

(1)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2)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3)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4)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5)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宾语前置)(6)贪于财货(于财货,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7)良曰:‘长于臣;(于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8)具告以事(以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5.被动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 篇2

文学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因《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又称“春秋三传”,该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三百四五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12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的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鸿门宴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罢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悦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仓猝 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围绕 6.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鸿门宴

1.距关 “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座位

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进入,使动,使……进入 9.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一般引申为宴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 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携带的(装有衣物,食品等的)包裹,箱子等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夫fú,那个人

今义:夫fū,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妻子 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泣

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击 今义:用手拾起 断其左股

股:古义:小腿 今义:量词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处境困难,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至陛下

陛下:古义:殿前台阶的下面 今义:大王,皇上,皇帝 左右既前

左右:古义:大臣 今义:方位名词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 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古义:探路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一方 鸿门宴 范增说项羽曰 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之东 今义:山东省 相去四十里。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 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结婚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秦时与臣游

游:古义:交往 今义:游玩、游览 四人持剑盾步走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太、很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辞之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二)介宾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晋无礼)

2.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若 亡郑而于君有益)

(三)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判断句 1.君之所知也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邻之厚,君之薄也

(五)被动句 1.夜缒而出 荆轲刺秦王

(一)省略句

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二)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三)介宾后置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2.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四)判断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鸿门宴

(一)被动句

1.吾属今为之虏矣!2.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判断句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亚父者,范增也。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8.此天子气也。

(三)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为(我)击破沛公军!3.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5.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6.卫士仆(于)地 7.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8.毋从(其)俱死也。9.则与(之)一生彘肩。10.竖子不足与(之)谋。11.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四)宾语前置

1.不然,籍何以至此。2.客何为操 3.大王来何操

(五)介宾后置

1.贪于财货 2.具告以事 3.烛之武退秦师

(一)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 封:使……成为疆界 2.若不阙秦 阙:使……侵损

3.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4.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兵 5.阙秦以利晋 利:使……有利

(二)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远:偏远地区 2.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三)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四)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五)名词作状语

长于臣。1.既东封郑 东:把东部 荆轲刺秦王

(一)名词作状语

1.函封之 函:用匣子 2.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 3.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丧衣、戴白帽 2.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3.又前而为歌曰 前:上前 4.乃朝服 服:穿上上朝的礼服

(三)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迟:嫌|认为……迟慢 2.群臣怪之 怪:感到……奇怪 鸿门宴

(一)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3.亡去不义 义:讲信义 4.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 刑:处罚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讲信义 7.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8.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 9.籍吏民 籍:登记

(二)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连夜

2.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翅膀那样 3.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4.头发上指 上:向上 5.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三)使动用法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 2.臣活之 活:使……活

(四)形容词作名词

1.沛公今事有急 急:危急的事情 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

封 1.名词,疆界:又欲肆其西封

2.名词作动词,使……成为边境:既东封郑 荆轲刺秦王

请 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

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 兵 1.武器:不得持尺兵 2.士兵、武士:不及召下兵 穷 1.穷尽:图穷而匕首见

2.穷苦困厄、走投无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私 1.自己的、私人的:丹不忍以己之私

2.私自:乃遂私见樊於期 还 1.回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环”,围绕:秦王还柱而走 愿 1.要:臣愿得谒之

2.希望:愿足下更虑之

顾 1.回头看:荆轲顾笑武阳/终已不顾

2.不过、只是:顾计不知所出耳 陈 1.陈说、陈述:恐惧不敢自陈

2.陈列、排列:皆陈殿下 鸿门宴

军1.动词,驻军:沛公军霸上 2.名词,军营:从此道至吾军

言1.动词,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名词,话: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幸1.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妇女无所幸 2.副词,幸亏:故幸来告良 去1.动词,离开:亡去不义 2.动词,距离:相去四十里 当1.正当……时候,介词:当是时

2.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故1.形容词作动词,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2.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 意1.动词,料想:然不自意 2.名词,意图:其意常在沛公也 辞1.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 2.动词,告辞:未辞也

3.动词,计较、讲究:大礼不辞小让 坐1.动词,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2.名词,座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谢1.动词,感谢:哙拜谢 2.兼告辞和道歉义:乃令张良留谢 3.动词,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从1.动词,跟从:张良是时从沛公

2.动词,带领、使……跟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胜1.形容词,尽:刑人如恐不胜 2.动词,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虚词

烛之武退秦师

而 1.表承接“才”: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表转折“却”: 因人之力而敝之 3.表修饰:夜缒而出

且 1.并且:且贰于楚也

2.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以 1.来: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因为:以其无礼于晋

3.把,与“为”连用,以之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 1.代词:公从之(代指佚的建议)/许之(代指这件事)/将焉取之(代之土地)/唯君图之(代指这件事)/杨孙戍之(代指郑国)/子犯请击之(代指秦军)

2.位于句子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 3.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 4.的:是寡人之过也

焉 1.句末语气词:子亦有不利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2.疑问语气词:将焉取之(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

其 1.代词:以其无礼于晋(代指郑国)/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共其乏困(代指他们)/又欲肆其西封(代指晋国)2.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

之1.助词,的:而报将军之仇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而伤长者之意 2.位于句子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秦之遇将军 3.代词:太子闻之(代指“樊自杀”)/函封之(代指“樊的头”)/太子迟之(代指荆轲)/唯大王命之(代指“燕使来见一事”)/秦王闻之(代指“蒙嘉的话”)/群臣怪之(代指“秦武阳色变振恐”)/愿大王假借之(代指秦武阳)/为之奈何(代指“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秦王购之金千斤(代指“樊的头”)/愿足下更虑之(代指办法)于1.在:使毕使于前 2.对: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岂1.怎么:岂可得哉 2.难道:荆卿岂无意哉

3.副词,是否、是不是:将军岂有意乎 以1.介词,因为: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目的连词,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遂拔以击荆轲 3.通“已”,已经:日以尽矣 4.介词,依、按照:以次进 5.因此:以故荆轲逐秦王 6.用:可以解燕国之患 为1.介词,被:皆为戮没

2.动词,发出:为变微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3.动词,替: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4.动词,当:愿举国为内臣 5.动词,做:乃令秦武阳为副 6.动词,对:为之奈何

7.动词,打点、准备:乃为装遣荆轲

而1.表转折,可是、却: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今日往而不反者/而伤长者之意

2.表并列,并且、和:而报将军之仇者/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3.假设关系,如果:今行而无信

4.表修饰,着: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和而歌/倚柱而笑/自引而起

5.提起连词:而秦法

6.表承接,就:图穷而匕首见 7.表因果关系:而为留待 鸿门宴

因1.副词,趁机:因击沛公于坐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为1.wéi做、干:客何为者 2.wéi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3.wéi是:我为鱼肉

4.wéi被,介词:吾属今为之虏矣

必修一 文言文训练 篇3

一、通假字。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词。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三、词类活用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4、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5、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10、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1、萦青绕白。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四、重点虚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只起语法作用,无实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词,这,这些。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之:结构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7、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介词,在。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表被动。

9、惑而不从师。而:连词,表转折。

10、觉而起,起而归。而:连词,表承接。

11、扣舷而歌之。而:连词,表修饰。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而:连词,表并列。

13、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而:连词,表转折。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连词,表修饰。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也: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于此。

五、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4、不拘于时。被动句

5、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6、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7、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10、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必修一 文言文训练 篇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介词,拿,用敢以烦执事

(3)连词,因为以其无礼于晋

(4)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越国以鄙远

(5)连词,表目的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而

(1)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2)连词,表修饰夜缒而出

(3)连词,表转折朝济而夕设版焉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

(3)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代词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

(5)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6)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7)顷之,烟炎张天(调节音节,不译)

(8)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4.焉

(1)语气助词,表陈述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代词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3)兼词,于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

5.其

(1)代词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2)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吾其还也

6.且

(1)连词,表并列,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连词,表递进,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失其所与,不知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4.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②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

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

③动词使动用法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④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⑤形容词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

(6)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亲,亲近,接近)

荆轲废(废:倒下)

4.一词多义

①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②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

③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④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⑤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⑥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⑦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⑧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⑨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二、文言虚词

【之】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②结构助词,“的”/不译: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而】

①连词,表转折: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连词,表并列: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③连词,表修饰: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④连词,表承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⑤连词,表递进: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

①介词,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②介词,用: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③介词,按照:以次进

④已经:日以尽矣

⑤连词,表目的,“来”/不译: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⑥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

【为】

①动词,做,整治:乃为装遣荆轲

②介词,被: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介词,替: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

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献(于)秦王(省略介词)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3、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顾计不知所出耳(所出,宾语前置)

4、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有所: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岂&8226;&8226;&8226;乎:表反问,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岂&8226;&8226;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四、重要词义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诚】①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②的确,确实

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唯大王命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以次进:【次】顺序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殿前的台阶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五.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8226;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本文:“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鸿门宴》

--司马迁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

(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

(6)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7)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丝毫)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10)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11)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2.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今义:十分,很)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叙说)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省名)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今义:省名)

(6)持剑盾步走(走:古:跑今:步行)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今:鱼上的肉)

(9)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

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

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2)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籍吏民(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

(3)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

(4)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

(5)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

(6)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4.一词多义

(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副诃,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

(2)如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

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固不如也(比得上)

万事如意(顺、随)

(3)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神态)

(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使君谢罗敷(告诉)

(6)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

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并起判断作用,助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或种的意思)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具告以事

(2)介词,用:请以剑舞

(3)介词,凭:不然,籍何以至此

(4)连词,来:项王未有以应

(5)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樊哙侧其盾以撞

2.为

(1)动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使子婴为相(做)/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我为鱼肉

(3)介词,被:吾属今为之虏矣

(4)介词,替、给:君为我呼入

(5)介词,对,对于:为之奈何

(6))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

3.因

(1)动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且

(1)副词,将: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

(2)连词,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之

(1)代词立而饮之(指代“酒”)

(2)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助词,的:今日之事何如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于

(1)介词,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介词,对于:贪于财货

(3)介词,比:长于臣

(4)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

7.与

(1)介词,同: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连词,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动词,送与,给: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

8.而

(1)连词,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

(2)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

(3)连词,表承接: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然

(1)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沛公默然

(2)代词,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

(3)连词,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

(5)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

(6)客何为者(动词“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疑问句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代词“谁”,表疑问)

(2)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代词“安”,表疑问)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

(4)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5)公岂敢入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省略句

(1)毋从(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

(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词“于”)

(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去介词宾语“之”)

(4)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

(5)则与(之)斗卮酒

(6)竖子不足与(之)谋!

(7)沛公军(于)霸上

(8)卫士仆(于)地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倒装句

(1)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3)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

(4)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5)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宾语前置)

(6)贪于财货(于财货,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7)良曰:‘长于臣;(于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8)具告以事(以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5.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

鲁速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 篇5

《陈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背弃我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少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福 儿子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慰问

而刘夙婴疾病 缠绕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到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全部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悯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 授官不矜名节 顾惜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提拔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望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轮流、更替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明察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 举荐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病重 姑且 报告申诉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酸苦楚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回头看 放置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微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挡住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美

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顷之,持一象笏至 音节助词

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之于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的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已而、不久 总共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等到 设置 到处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对待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经过、到……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总共 大概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规制、格局

《报任安书》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怨恨、抱怨 指对方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责备

固主上所戏弄 本来 古今同义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像乐师、倡优那样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使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只是 终于

素所自树立使然平素 立身处世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本来 因为 追求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磨砺 其次易服受辱 换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套上、戴上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态度鲜明

见狱吏则头枪地 同“抢”撞击

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何,哪里 尊重

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在尘埃之中 同“网”法网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 明白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逐渐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慎重 大概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被 是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对于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遗憾 显露、流传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受称赞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同“抵” 抒发愤懑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收集 同“佚”,散失

思垂空文以自见 流传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究 关系 通晓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遭受、接受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同“债” 遭受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仅仅 怎么 引退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 抒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竟然 恐怕……怕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美好 恰好、只会

《渔父》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脸色 形体容貌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被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之二虫又何知? 这

此小大之辩也 同“辨”,分辨,分别 彼且奚适也? 到哪里(宾前)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到 吃饱 彼且恶乎待哉? 何,什么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 同“陲”,边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抑,或许 还是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放 于此(兼词) 粘住不动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夭:挫折 阏:遏止、阻止 没有什么能遏止它(宾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到、往 为什么……呢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比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长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同“智” 效力,尽力 合 信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更加、愈加 勉励

《兰亭集序》

茂林修竹 长、高 列坐其次 地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确实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有时 之于 同“晤”,交谈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凭借

虽趣舍万殊 同“趣”,取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注定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 明白、理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一样 把……什么看成平等

上一篇:电厂反事故演习总结下一篇:四月份安全工作总结及五月份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