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感浅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道观感浅谈(共3篇)

天道观感浅谈 篇1

天道有点类似于真理,人们常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真理像是一道选择题,甚至是只有两个相对立选项的选择题,就像是在电梯口按上还是下的选择题,例如地球和太阳哪个是中心、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等等。其实并不太像,在我看来,真理更像是一道画线题,从脚下这个点,自己画线,到一个目标的点。每个追求真理的人就去画线,有的人没画出来,有的人画出来了,画出来的最快最好到达目标点的线,就成了真理。

回到剧里,剧里表达出来的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更先进的生产力,不能带动当前生产力解放发展的担忧,从而引出深层次的文化自卑。

这种自卑我是经历过的,摸着石头过河,过了河是真理,过不了就是后来过河人的教训,当在河水中央不得进退的时候,看着已经早早乘船到达河对岸的人,难免会有自卑,甚至会产生怀疑,怀疑要不要摸着石头过河,怀疑要不要搭对方的船。

探寻真理的过程肯定是艰难的,等到过了河,回过头再想想天道,潮涨潮落,泅渡还[文库网]是乘船,各有利弊,但是一直乘船就一定会有触礁的一天。

小时候除了读书还看电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评价陈登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陈元龙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就是这样,惊涛骇浪中既会撑船又会游泳,这才能自信。

至于渡河过程中的自卑,发展中的问题还是交给发展本身去解决吧。

天道观感浅谈 篇2

关键词:华盛顿大学 (UW) ,高等教育,毕业典礼

一曲高亢明亮的亚裔女生独唱的“星条旗永不落”, 拉开了美国华盛顿大学 (UW) 2013年第138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序幕, 也由此开始了长达4.5小时隆重而热烈的庆祝活动。作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家长, 同时也是一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 在参加完这场美式大学毕业庆典后, 结合中国大学的毕业仪式, 心中留下了颇多的感慨和思考。

UW地处美国西北部的美丽城市———西雅图, 建校已150周年, 从该校走出了4位诺贝尔奖获奖者, 也为当地的世界知名企业, 如波音公司和微软电脑培养了大批人才, 比尔·盖茨的母亲专门为UW捐赠修建了一栋图书馆, 以表彰该校对微软公司的贡献。西雅图市民也以该校为荣, 毕业庆典日恰逢周末, 该市公交公司专门抽调了大批的公交车辆, 免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家长、亲友团服务, 原为2美元的公交车费当日全部免费;当天许多餐馆也为学生毕业聚餐提供了8-9折的优惠, 充分体现了普通市民对这所学校的厚爱。每年的毕业庆典日更是成了当地的重大庆典活动, 该市市民对前来参加活动的世界各地朋友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礼遇。中国许多高等学府近年来也很重视与各地政府的关系, 但主要限于学校领导与政府官员的联系 (如宴请) , 如何让大专院校融入寻常百姓家庭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与多数美国高校一样, UW的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 选在当地最为有名的棒球场 (美国国球) ———17人队主场举行, 虽然开始时间为中午12点半钟, 但从9点多钟起学生及家长、亲友们就从四面八方开始涌向体育场, 大街上、公交车里, 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青年俊秀带着开心的微笑身着学位礼服, 头戴学位帽在家长的陪同下向毕业会场汇聚。体育场前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或拍照留念, 或互致毕业珍言, 气氛异常热烈。笔者女儿的一位来自深圳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将去耶鲁大学读研, 由于她学业非常优秀, 其原留学的加拿大高中专门派出了一组摄像师, 对她的毕业庆典进行全程跟拍, 想必可能是以她的成功作为宣传噱头, 进一步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海外读书, 的确这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中国学生在海外学校的人数迅速增加。故UW开幕式上传统由黑人歌唱家演唱的美国国歌, 第一次由1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放歌就不足为奇了。

UW毕业庆典热情洋溢, 同时还带有一份宗教的庄严肃穆, 每位来宾仿佛经历着一次心灵的洗礼, 内心深处都会感受到一种震撼。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 首先由学校教职员工列队入场, 校长身着黑色大礼袍、头戴博士帽、手举杖杆, 带领行政官员和教师代表数十人鱼贯而入, 从体育场席地而坐的1.2万名毕业生当中穿过, 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呼, 看台上8万多名家长和市民 (毕业庆典为开放日) 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充分体现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国家号召了多年的“尊师重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庆典仪式的讲演嘉宾选择和安排也颇具匠心, 与中国相比也反映出了两国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高度差异。诚然, 表扬优秀毕业生是毕业典礼上最为普通的做法, 但今年该校表扬的一位学生为1名大专生, 他在西雅图社区学院完成了60个学分 (180学分可获毕业) 后转入UW就读, 此举一方面或许是鼓励该生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知名学府在对普通院校建设和学生培养中的提携作用。在选择毕业生代表发言时, 美中大学也存在着理念上的鸿沟。中国高校选择的绝对是一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上台发言,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而UW却大相径庭。此次学生代表是一位军人学员, 读书期间休学两年去伊拉克服兵役, 并荣获多名奖章, 学校认为能全身心为国家服务的毕业生才是最好的毕业生, 这也是学校真正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 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是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的差别, 并不是教育的宗旨所在。当然, 美校并非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还是依成绩而被划分为“三教九流”。美国的大学毕业典礼实际分为二场, 此次全校性的“大典”之前, 各院校已先期举办过一次小型毕业典礼。记得在笔者女儿的生物系庆典活动中, 系主任就是依平均成绩 (GPA) 而进行了口头表扬, 高分者被逐一点名、起立向全场观众示意, 在场的家长也感到“很有面子”, 而且GPA高的学生读研和就业都很占优势。接下来的庆典仪式还有校友 (Alumnus) 致辞, 今年邀请的是一名微软执行总裁演讲, 主要谈到毕业生如何在走向社会后回馈学校的体会。讲演完毕当即代表比尔·盖茨基金会向学校捐献了一大笔教育经费, 学校校长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忙不迭赶快迎上去握手致谢。重视校友的作用是美校一贯的传统作风, 学校的许多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等许多都是校友出钱赠送, 每逢节假时, 学校还不时组织校友旅行团, 赴世界各地风景名胜游玩, 从而加强与学校的友谊。作者女儿一进UW, 家长就接到学校来信, 介绍学校历史、成就, 字里行间流露出拉赞助的意思, 这种做法也值得中国大学借鉴。

每年庆典大会都会有一位重量级的特邀嘉宾出现, 此次获邀演讲的是一位毕业于宾州州立大学的非UW人士, 但他却有着令人羡慕的丰富人生阅历, 他就是原美国驻华大使———郝斯曼先生。郝斯曼最为出名之处在于他是一位“三朝元老”, 先后在大、小布什和克林顿这三位总统任内出任外交官, 来华前曾在新加坡担任6年大使职务, 是一位“亚洲通”。今年学校安排他来校, 由校长亲自为其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一来是学校可能希望利用其在政坛的广泛人脉为毕业生今后从政作铺垫, 另一方面也是意在扩大UW在亚洲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亚裔学生来本校就读。非常奇特的是, 在众多的演讲嘉宾发言中, 没有出现一位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 也很少提及学业、获奖、论文等话题。谈得最多的是如何报效国家、如何回报社会。这种导向也与中国毕业典礼存在着天壤之别。我国名牌大学庆典会上竞相聘请高官政要, 热衷举办“院士论坛”, 这种做法与大学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教职员工及广大市民的诟病。

电影《黑客帝国》观感 篇3

关键词:黑客帝国,母体,探寻,回归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该走向何处?《黑客帝国》塑造了一个荒诞不羁的梦,人类只是计算机操控系统的一部分。

一.感知母体

母体(Matrix)原初涵义为子宫(拉丁文),和母亲同属一个词根Matr。这个词当作“母体”来讲,犹如一个母亲给孩子创造出的童话世界,搭起的遮阳伞,代表着一种无私的呵护与关爱。影片中所表现的母体就是遮盖丑陋、虚化真实、极力保存一方纯净的人间心灵净土。机器世界中构筑的母体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的互动电脑虚拟现实系统,它给每一个人身上装上插头,操纵人类接受由电脑系统发射出来的信号刺激其接受任务,遵守一系列规则,以达到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模拟。它象征着一种禁锢、犹如迷洞般捉摸不透,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无法想象的黑暗地洞,迷惑人们安于被控制,机械地、单调地复制每天的生活。母体中有无数透明的高塔,里面呈现着众多赤裸裸的肉身,他们身上布满导体线,这些东西就是控制人行动的第一步。其他在这个故事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比如人群的流动,他们在现代城市的蜂窝中过着单调而又狂乱的生活,一切都只不过是现象、梦、幻觉而已。彼得·安格发表于1975年的《Ignorance》一书中,提出了他的假定,即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存在着椅子、书籍和其他类似的物体这种共同的信念只不过是由一个邪恶的科学家在我们大脑里精心制造的一种性假象,一个超级神经专家,他运用电脑产生电子脉冲,然后转化成电极强加于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部位上[1]。他认为这是一位心机不纯的科学家灌输给人类的谬论。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存在不一定被感知。

母体是电脑模拟的梦世界,是一个有巨大破坏性的消极工具,是计算机企图征服人类的预测性尝试。在母体内,人类被电脑系统主宰着,它构造的虚拟世界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优越于自我存在的视域,他们可享受着和真实世界一样的安逸;亦或常常经历几场起死回生的奇迹,并认为人是万能的,没有他们战胜不了的困难;而且每天都在进行冒险,时刻准备向一个黑暗的星空宣战,他们可以随时释放自己身体中潜藏的巨大能量等等,不得不说这就是高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刺激。母体创造了一个异己的世界,Neo原是一个年轻的电脑工程师,同时也是网络黑客。当有一天他被告知自己一直生存的环境是虚幻的,他不过是电脑制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程序,他一步步地卷进了机器王国,成为一颗被摆弄的旗子。特工史密斯也是一个代码,他可以大量的复制自己并且拥有被复制者的特异功能,为获取真正的个人自由和Neo进行一次次的交战,他们都是机器世界里最大的敌人。异化现象常常是一股邪恶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一切束缚人和统治人的异化力量或物化力量,都是他们批判的对象:“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和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我们的主人,这是马克思所未能预见到的:可是没有什么比下述事实更加突出地证明他的预见性,在今天全人类都成为他自己创造出的政治制度的囚犯,心惊胆跳的人类正焦急的盼望是否能从自己所创造的物的力量中拯救出来……”[2]人类需要解放自己,Neo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可是也值得怀疑或者过于冒险,有这么一个情节:Neo需要作出一个顾全大局与个人私利的抉择,他放弃了走升级母体的常规路线。如果没有按照这个步骤去做,将会导致灾难性的系统崩溃,这会杀死连接在母体上的所有人附带Zion的毁灭,这也意味着全人类的灭绝。当Neo面前有两扇门可以去的时候,他没有通往Zion,为人类争取自由;而是为了爱情去帮助崔妮蒂,这就是真实的人类情感体验。费尔巴哈认为作为自然的人的本质是感觉、欲望和爱,他把爱理解为人对人的爱,即人对人的一种情感,其含义广泛,如爱情、怜悯、友谊、舍己精神等。他强调在广泛的爱之中,“爱必须是双方的,即是以爱易爱”[3]。这是母体中浪漫动人的画面:没有道德评判;没有刑罚;它不是冷冰冰、黑暗的狱所;母体也是有人性的。机器的发明创作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必然无法逃脱关注人的欲求,人都是感性动物。因而,我们感知的母体具有双面特质。

二.虐性的探寻

网络能手Neo在电脑前迷糊地扒着睡了一觉后,醒来却看到电脑屏幕上一条诡异的指示(The matrix has you……Follow the white rabbit.),然后他听到“咚咚”地敲门声,寻声而去,随后迅速完成了一笔惯常的交易,而那个白兔的纹身驱使他去了酒吧。一个叫崔妮蒂的女人和他进行了一场似是而非地谈话,此时他的生活已经与机器世界连在一起了。崔妮蒂告知他最近会有坏事临头。第二天,果不其然,Neo正上班时邮递员递给他一个邮包,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打开后看到一部黑色手机,紧接着电话响起,他疑惑地按下了接听键,那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音,他实则是莫斐斯(一个即将与他紧密联系的神秘人),告知Neo涉嫌犯罪,特工正往他的方向走来。如果Neo马上按他的指令逃走方可摆脱危险。Neo将信将疑,逼近窗口,在跳窗的那一刻失掉了手机,断了与莫斐斯的联络,恐惧感让他止步,最终被一群人抓走关入审讯室,遭受暴力的逼供。一场虚惊之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刚才那只是过度恐慌之下做的噩梦。剧情才刚刚进入,Neo再次与崔妮蒂相遇,在车上崔妮蒂从Neo的肚子里取出来梦境中的跟踪器后,引领Neo进入了指挥舱。莫斐斯与Neo进行了私人会谈,并给了他两颗药丸,一颗红色的(留在幻境),一颗蓝色的(离开幻境)。Neo相信了母体无处不在,这一直是悬在他心头无法解释的困扰,他想去寻求真正的答案。好奇心指引他吞下红药丸,莫斐斯把他带到总指挥基地观摩,之后为他复制了躺在椅子上的新人体,让他置身于一个布满红色液体的黏膜性夹层里,机器触角在他赤裸地身体上肆意裹挟着并从他身体上穿过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插孔,Neo最后掉落深渊中完全浸润后被抛出来,洗心革面般回到指挥舱,他已经丧失了之前全部的记忆。莫斐斯带Neo进入一个电闪雷鸣的虚拟镜像内,试图唤醒Neo建立对世界的全新认知。莫斐斯告诉Neo真相是人类一直依靠电脑生存,科技可以使人类不再从娘胎出生,人类可以被培植出来,母体就是这样一种规律的运作,人类的归宿就是都要转化为一种生物电能。Neo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他已经无法回到从前的意识状态,他的思维模式被彻底颠覆,他感到生存其中的“现实”失去了它真实的个性,变成了一个专横规则,由Matrix强加的领地……浑身上下插满着金属导管,这是对母体的虚拟,母体虚拟幻境掩盖人类被奴役的真相。

莫斐斯:什么是真实?你怎么来定义真实?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么真实只不过是大脑所解释的电子信号而已[4]。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论调。影片中英明的领导者莫斐斯就以西方哲学史上所谓的视觉上的隐喻表达了他的训诫和分析性观察。莫斐斯说Neo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囚犯,生活在一个无法感知的世界里,那就是“一个心灵的牢笼。”但是他能够看到这个牢笼-从窗户外面就可以看得到,甚至到处都是像莫斐斯所表达的那样,母体是一个无法逃脱掉的虚拟世界,它制造假象,蒙蔽真相。然而,不考虑母体的这种普遍深入的视觉上的欺骗,莫斐斯鼓励Neo用他的眼睛在更高的认识论的层次上-超越幻象看到真相、明白真相。Neo只能遵循这样的生活轨迹相信残酷的真相:真正的人类世界早已成为一片废墟,成为“真实的荒漠”。Neo承受不了这种荒诞的解释,身体在被控的环境下瞬间产生巨大的压力,激起强烈地呕吐昏厥过去,他需要麻痹自己休息片刻。在恢复体力后又接受了新一轮的密集训练,在与莫斐斯交战柔道之后,莫斐斯坚信寻求到的真正救世主就是Neo。

当Neo从高空跳跃没有成功的时候,他触摸到了从他的手指上浸出来的鲜血,并且感受到一个虚拟的经历,也可以引起身体上的伤害,这揭示了被捆绑固定在椅子上的肉体与精神是相通的。流血与身体上的变化是视觉与触觉之间的转换,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也就是说肉体和灵魂之间存在着协调一致性。

Neo想了解自己究竟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唯一可以给他答案的人或许是那个隐秘的人物-先知,他去到先知的住所,一进去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一个小孩用目光扫视勺子能使其弯曲。Neo感到十分震惊,他傻定在了那里,无法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莫非产生了幻觉?直到小孩很认真的把勺子递给他,不经意间,从小孩口中不紧不慢地吐出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事实上这里没有勺子,你所看到的是你自己弯了”,颇有深意。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当我们对这些限制和障碍视而不见时,我们就会战胜它们,甚至改变它们。外部事物存在于客观世界,而人类自我存在于主观世界。我们的思想正是我们最大的桎梏,解放思想,打破禁锢,也许我们会获得真正的自由。汤匙本只是一个镜像。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汤匙不存在一样,镜子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在镜子里被发射出来的那个世界只是一个镜像,一个幻觉而已。即使是我们站在镜子前看到我们自身,我们的镜像也并没有传达出我们真正的样子是什么。如果汤匙不存在,那么Neo也不存在。这种没有自我的观点在佛教上被称为“无我”之境。因而,我们可以错误的方式来使用镜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加强自我的幻想。在我们不真实的世界里,我们需要镜子来重申自我幻想和分离。

Neo是一个富有传奇英雄色彩的人物,Neo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己是谁?母体终究是什么?他所经历的一系列充满戏剧性的遭遇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为人类寻求出路,解答心中疑团的故事。

另一个人物塞佛通过被插入母体,塞佛就会从莫斐斯那里获得解放。但是他真的就自由了吗?也许有人会说“No”,因为在母体内,塞佛依然不会操纵别人。他与电脑人史密斯在母体内的一家虚拟的豪华饭店里进餐。塞佛尽情地享受着一块烹调得极好的牛排。在受到食物的诱惑后背叛史密斯,将莫斐斯交给电脑人史密斯处置。他想要的是忘记自己的过去,重新在母体设计的程序内生活。因为这个程序能够提供给他需要的舒适,当他以一种表面上看来十分友好的方式拿了一杯自制的烈酒给Neo的时候,同时也诙谐地破坏了他的信心,即相信Neo就是“救世主”,是莫斐斯认为被派来拯救世界的那个人。《黑客帝国》第三部结尾,建筑师和先知的对话让我们隐约感受到,这一切不过是母体的进一步完善而已,不是排除异己而通过允许异己的存在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在超真实的拟像世界里,人类永远都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因为有一种抗衡的力量始终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当差异被取消,当对立被取消,当敌人被取消,当实在被取消,超真实完全代替真实的时候,人类最终无法避免毁灭。

三.真实的回归

如果母体消失,人类会生活在精神文明高于物质文明的社会。心理学家B.F.斯金纳主张,我们应该放弃人类具有自由意志这种观点,以及人们应当因他们所做的事情而受到表扬或受到责备这种观念。在一个已经被因果决定了的世界里,是没有所谓的对错的[5]。如果真实的世界是这样一个世界,那么生活在它里面的那些人就不能被认为比生活在母体内的那些人状况要好。

《黑客帝国》呈现给我们两个世界:Matrix和Zion。Matrix是一个以机器为载体的虚假世界,它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时期,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必然和规则;Zion是真实的人类世界,但它却是荒凉的地球。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自由。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其实,人和机器最佳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而不该是敌对的。即便是我们对自己进行传统观念改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与“聪明”的机器世界更好地相处,以此创造一个更完美的拥有真实感觉和自由选择权的Matrix.

四.结语

影片在表现人类与计算机激烈争斗的过程中,也以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表现了其他的主题:爱情、信任和友谊。Neo与崔妮蒂的爱情:当Neo处在死亡的边缘,在他与电脑人最后的决斗中要被打败的时候,在尼布加尼撒船上凄凉的气氛中,崔妮蒂给了Neo一个赋予生命的吻。Neo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往昔的能量,最终解放了被禁锢在洞穴里的人。Neo与莫斐斯的合作关系,患难之情同样受人感动:当电脑人史密斯追上Neo一行人的时候,莫斐斯留下了自己与敌人周旋,但一定要保护他认为先知预测到的关键人物Neo;而Neo安全逃离之后不顾生命危险,执意要去救助生死之交莫斐斯,并且最后成功了,这些都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给影片带来了清新暖热的气息。

《黑客帝国》三部曲对我们的独特冲击并不存在于它的中心理论,而是存在于它的重要想象。每个人都可能患幽闭恐怖症,当一些人从由Matrix控制的虚拟现实中清醒过来时,也并没有对外部现实巨大空间的渴望;而是首先感知到这种封闭的可怕,这种绝对的被动性是一种绝对荒谬幻想的体验。人工智能本是人类拼命实现的未来构想,最终却成为人类无法逃脱的囚笼,值得人类反思。

参考文献

[1]金二.”接入”黑客帝国[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赫伯特·马尔库赛等.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4](美)威廉·欧文.黑客帝国与哲学: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于青春的国旗下的演讲稿下一篇:公务员初任培训小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