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推荐8篇)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篇1

1、什么是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度,有哪些思想需要明确与坚持?并说明之.1.答: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上下级共同判定组织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活动。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定,必须坚持做到各级人员均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注意坚持自我控制、信息反馈,注重成果,不图虚名,不走过场。

2、企业的计划是如何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作相应调整?

2.答:①投入期阶段,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向性计划,因为这一阶段的产品经营活动要求有很高的灵活性;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②成长期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经营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计划的期限也较短。③成熟期阶段,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达到最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

④衰退期经营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也要重新分配,这样具体计划就不适用,组织需要转变为制定短期的指向性计划。

3、目标管理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3.答: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建立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体系,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引导、激励与控制的有机统一。通常要求有相应的组织文化的支持,但目标管理方法耗时长,从而削弱了组织效率,而且适用领域有限。

4、按照组织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企业计划应当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

4.答:投入期鉴于产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为确保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应不断加强改革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以减少阻力。A、创造性进行变革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改革者。B、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改革。加强舆论和宣传工作。

C、确立合理的改革进程。D、照顾各方面利益,避免社会振荡。E、利用群体的力量。品经营活动的灵活性,更多依赖指向性(指导性)计划。成长期随着目标明确,经营计划也更具明确性更强调短期计划。成熟期经营活动预见性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衰退期经营目标需做调正,计划转而为短期的指导性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当中有一步是目标分解,其结果会在组织内形成两种目标结构,需要怎样对目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5.答: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进行目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是要分析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实现能否支持和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组织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使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获得可靠的保证。只有使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时期的目标相互衔接、彼此协调,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6、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如何决定组织的计划的有效性的?

6.答: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计划应当是指向性的,计划的期限也应尽量地短,因为精确的计划此时反而会束缚组织成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相反,如的所有因素都保持不变,这样的组织无疑会从制定具体计划当中受益,因为具体计划指明了方向,并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基准,可用以衡量实际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7、有人说,计划与控制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这是什么意思?

7.答:计划与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主管人员往往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来设计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标准和进行控制工作的。其次,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有目标和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 些地方需要改进。

8、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8.答:计划工作的程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9、有人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制订计划没有意义”。你对这种看法如何评价? 有人说,计划就是控制,你怎样理解?

9.答: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原来的强调稳定的、具体的、较长期的计划形式受到了挑战。但是不能就此否认计划的重要性和作用。问题不是要不要计划的问题,而是如何制定计划,以及怎样制定计划的问题。在目前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一般要求制定指导性的计划,计划期限也要相应缩短。

10、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你所知道的计划表现形式有哪些? 10.答:目的或任务、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划、方案、预算等。

11、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11.答:风险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目标、制定应变计划、对资源的整合,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保障。

12、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具体地确立自己的使命?

12.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注重环境分析;跟踪环境变化;科学的企业定位;富于创新。

13、明确组织目标,要完成哪几项工作?

13.答:1)提出目标。2)确定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限定目标。

14、简述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的工作步骤。

14.答:1)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每一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在企业中占有资金的多少来衡量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公司的整体经营组合图。5)根据每一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经营方向。注意: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进行决策是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的1.请使用SWOT分析方法 帮助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特点,为整个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个部门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

答:SWOT分析法是决策者或决策分析机构根据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结合分析,来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1)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时,可采取增长型战略,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2)在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但受到内部劣势限制时,采取扭转型战略,设法清除内部不利条件,尽快形成利用环境机会的能力。3)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巨大威胁时,采用防御型战略,设法回避威胁,消除劣势。4)内部存在较大劣势,外部存在威胁,采取多种经营战略,以利用优势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3. 面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伴随而来的利润率的下滑,某农用拖拉机配件生产厂商决定在今年年底退出该行业,有哪些因素可能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的生产经营? 答: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

1)资产的专用性2)退出成本的高低3)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1.简述管理工作的性质。

1.答: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2.简述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

2.答: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任务。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3.什么是组织?它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3.答: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一般需要开展两类活动: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4.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4.答: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5.简述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5. 答: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6.如何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6.答: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7.简述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7. 答: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8.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8. 答: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9.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9. 答: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10.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10. 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11.简述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11.答: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2.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技能要求上有何区别?

12.答: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 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13.环境的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何种影响? 13. 答: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影响: 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一是对组织的生存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14.简述创新和维持及其对有效管理的影响。

14.答: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维持,就是使组织按照既定方向及轨迹持续运行。

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15.影响组织的环境有哪些? 15. 答: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16.简述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

16.答: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17.简述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环境因素。

17. 答:1)现有竞争对手(现有企业); 2)潜在竞争对手; 3)替代品制造商; 4)原材料供应商 5)产品用户。18.简述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18.答: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 销售增长率。(纵向指标)市场占有率。(横向指标)产品的获利能力。(持续指标)

19.简述妨碍企业退出某种产品生产的因素。

19.答:1)资产的专用性。2)退出成本的高低。3)心理因素。4)政府和社会的限制。20.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

20.答: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1.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哪些?

21.答: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勤劳、节俭、和谐、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几种传统观念主要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协调,能够使企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22.谓“入世精神”?其积极意义何在?

22.答: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的“人学”文化的特点是积极入世的。做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儒学,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定国。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3.怎样正确认识“中庸之道”的二重性?如何消除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如何继承其在社会观上的积极的一面? 23.答: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关念,一方面以“中和”为最高原则,对立面的斗争,主张维持现状,否定变革,这在本质上是反辩证法的;而另一方面,它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又有辩证法的因素。因此,对中庸之道不能作简单的否定或肯定。

24.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对待中华文明的思想主要有那几种?

24.答:在这种反思中,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思潮:“民族虚无”论、“儒学复兴”论和“中西合璧”论。25.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包涵那些方面的内容?

25.答: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例如“天时,地利,人和”、“修身,齐家,治国”、“穷究事理,先谋后事”、“刚柔并济,德刑并用”、“知人善用,赏罚分明”等。2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26.答:主要有入世精神、伦理中心、重义轻利、中庸之道、重视名节、任人为贤等等。2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国家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27.答: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牧民而轻民自主的影响;(2)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影响;(3)重理想而轻效益的影响;(4)安于继承而不勇于创新的影响。

28.无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28.答:以李耳和庄周为代表。主要主张是清净无为、无权威、清心寡欲。29.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的因素有哪些?

29.答: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管理水平等。

简答题:

1、明确组织目标,要完成哪几项工作? 1.答:1)提出目标。

2)确定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限定目标。

2.简述组织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2.答:1)可以计量。2)可以规定其期限。3)可以确定其责任者。3.简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3.答:这种方法主张,在确定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考虑该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相对竞争地位往往反映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它决定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业务增长情况往往反映为业务增长率,它对经营方向选择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它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其次,它决定着投资机会的大小。

(1)“金牛”业务:拥有高市场占有率、高额利润、高额资金回笼,市场增长率低。

(2)“明星”业务: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竞争地位较高,带来较高的利润,回笼资金与投入资金都非常大,两者相抵后为零或负值状态。

(3)“幼童”业务: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较低。

(4)“瘦狗”业务:市场增长率低,微小或负值利润,应缩小规模或清算放弃的策略。4.简述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的工作步骤。4.答:1)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

2)计算每一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在企业中占有资金的多少来衡量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公司的整体经营组合图。

5)根据每一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经营方向。

注意: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进行决策是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的。5.简述政策指导矩阵。

5.答:这种方法是用矩阵形式,根据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地位来确定企业不同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市场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决定,分为吸引力强、中等、无三种。相对竞争能力受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分为强、中、弱三类。这两种标准、三个等级的组合,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九种不同类型。6.简述量本利分析。

6.答:量本利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商品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在盈亏平衡时,存在以下关系式: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固定费用+变动费用 即 :产量单价=固定费用+产量单位变动费用:Q0P = F + Q0CV 由此可以得到:保本产量的计算公式:Q0 = F /(P-CV)

其中,P-CV表示单位产品得到的销售收入在扣除变动费用后的剩余,叫做边际贡献。2)保本收入的计算公式 :S0 = F /(1-CV / P)

其中,1-CV /P表示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和/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叫做边际贡献率。

注意:如果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大于零,则表示企业生产这种产品除可收回变动费外还有一部分收入可用以补偿已经支付的固定费用。因此,产品单价即使低于成本,但只要大于变动费用,企业生产该产品还是有意义的。7.简述管理的计划职能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7.答: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活动条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8.简述活动条件研究的内容。

8.答: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内部能力研究主要是分析组织内部在客观上对各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利用能力。外部环境研究是要分析组织活动的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环境在明天可能呈现的状态。

9.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9.答:首先,计划与决策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而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其次,计划和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

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10.简述计划的类型。

10.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计划分成不同类型。根据计划对企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从时间上看,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从职能标准来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加拿大学毕业证代理商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篇2

教学过程:

师: (板书:平均数) , 今天我们来讨论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出示:男生平均身高142cm, 女生平均身高140cm, 你们有什么想法? (师:故意设陷阱)

生:可以求出男、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cm。

师:怎么求?

生: (142+140) ÷2=141 (cm)

师:都同意这种做法吗? (生都同意) 今天就解决这个问题, 都做对了, 就可以下课了。 (师: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生: (沉思) 不会这么简单吧?

生:应该知道人数是多少。

师:补充上一个条件:一个运动队共10人?又该怎么求呢?

生: (又思考片刻) 不知道男、女生各多少人?

师:想一想, 设一设, 试一试。

生:得数不固定, 因为男、女生各是多少人不固定。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各种情况, 并配合:这个线段区间图, 估计答案分别在哪个区间上。

140 141 142

生:讨论:当男生人数分别是2、3、4、5、6、7、8时, 平均数各是多少?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进行分组讨论, 效率高,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引导]

生:分组汇报自学的结果, 先估计所算答案在哪个区间上, 再列式分别是:

当男生人数是2、3、4时, 答案在140~141之间, 算式分别是:

(142×2+140×8) ÷10

(142×3+140×7) ÷10

(142×4+100×6) ÷10

当男生人数是5时, 答案是141, 算式是 (142×5+140×5) ÷10, 即 (140+142) ÷2

当男生人数是6、7、8时, 答案在141~142之间

算式分别是: (142×6+140×4) ÷10

(142×7+140×3) ÷10

(142×8+140×2) ÷10

[反思]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重点让每个学生说出答案, 在哪个区间上。这是教师在说课时阐述的本课保底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估算。即让学生看到题目, 不用计算就能根据线段区间估计答案在什么范围内。但没有引导学生观看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发现规律, 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两个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最基本的保底目标不应该是正确估算答案的范围, 而是让学生在弄清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思路, 并利用线段区间图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本质, 最终通过分析观察引导学生得出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是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一基本定律。

2.对 (140+142) ÷2=141 (cm) 教师给予简单的肯定。其实对 (140+142) ÷2=141 (cm) 正确是有前提的, 即当男、女生人数相等时才是可以的, 但也应通过从:

(140×5+142×5) ÷10

= (140+142) ×5÷10

= (140+142) ÷2

推导得出, 如果直接列成 (140+142) ÷2应是错误的, 如果教师把这个推导过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弄清来龙去脉, 体验错误的成因, 学生理解就深刻了, 也就不至于练习巩固过程中又出现一片错误。

题目:什锦糖每千克60元, 水果糖每千克40元, 两种糖合成一种糖, 每千克多少元?

生: (60+40) ÷2=40 (元) , 错误率达85%。

保底目标到底是什么? 篇3

教学过程:

师:(板书:平均数),今天我们来讨论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出示:男生平均身高142cm,女生平均身高140cm,你们有什么想法?(师:故意设陷阱)

生:可以求出男、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cm。

师:怎么求?

生:(142+140)÷2=141(cm)

师:都同意这种做法吗?(生都同意)今天就解决这个问题,都做对了,就可以下课了。(师: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生:(沉思)不会这么简单吧?

生:应该知道人数是多少。

师:补充上一个条件:一个运动队共10人?又该怎么求呢?

生:(又思考片刻)不知道男、女生各多少人?

师:想一想,设一设,试一试。

生:得数不固定,因为男、女生各是多少人不固定。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各种情况,并配合:这个线段区间图,估计答案分别在哪个区间上。

140141142

生:讨论:当男生人数分别是2、3、4、5、6、7、8时,平均数各是多少?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进行分组讨论,效率高,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引导]

生:分组汇报自学的结果,先估计所算答案在哪个区间上,再列式分别是:

当男生人数是2、3、4时,答案在140~141之间,算式分别是:

(142×2+140×8)÷10

(142×3+140×7)÷10

(142×4+100×6)÷10

当男生人数是5时,答案是141,算式是(142×5+140×5)÷10,即(140+142)÷2

当男生人数是6、7、8时,答案在141~142之间

算式分别是:(142×6+140×4)÷10

(142×7+140×3)÷10

(142×8+140×2)÷10

[反思]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让每个学生说出答案,在哪个区间上。这是教师在说课时阐述的本课保底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估算。即让学生看到题目,不用计算就能根據线段区间估计答案在什么范围内。但没有引导学生观看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两个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最基本的保底目标不应该是正确估算答案的范围,而是让学生在弄清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并利用线段区间图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本质,最终通过分析观察引导学生得出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是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一基本定律。

2.对(140+142)÷2=141(cm)教师给予简单的肯定。其实对(140+142)÷2=141(cm)正确是有前提的,即当男、女生人数相等时才是可以的,但也应通过从:

(140×5+142×5)÷10

=(140+142)×5÷10

=(140+142)÷2

推导得出,如果直接列成(140+142)÷2应是错误的,如果教师把这个推导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体验错误的成因,学生理解就深刻了,也就不至于练习巩固过程中又出现一片错误。

题目:什锦糖每千克60元,水果糖每千克40元,两种糖合成一种糖,每千克多少元?

生:(60+40)÷2=40(元),错误率达85%。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既要关注过程,但更要关注结论。对平均数问题的教学,教师利用线段区间图让学生充分理解估计所求平均数在什么范围,这仅是让学生体验求平均数问题的过程,但必须让学生在经历探究求平均数问题的过程中推导总结得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新疆的双语教育目标是什么 篇4

chidoudou10 |Lv3|被浏览175次|来自问答电脑版2013-05-23 22:44 满意回答检举|2013-05-24 19:45 是汉族懂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懂汉语,可使工作,生活方便,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目标一:探索适合于各类民族幼儿园实施的多元化双语教学模式

行动措施:

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首要任务是应加大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现存的各种教学形式(包括:①“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②“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③“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应加以归纳总结,每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受幼儿园师资、民汉儿童入园比例,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及家长的认识态度的差异而决定的,应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各种形式的利与弊,进一步研究各种模式的实施条件及教学效果,认真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有效的方法、途径,引导各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依据条件发挥特色,使双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有机结合,探索各地学前双语教育适宜之路,将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标二:逐步形成具有新疆本土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

行动措施:

自治区已出台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在研究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或借鉴适宜的双语教学教师指导用书、音响资料和各类各民族文化特色出版品,这些教材、资料的研制应体现各类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儿童汉语能力提高的层次性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教育资源,它将利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和语言能力的有效习得。

在研究双语教学模式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注意改变小学化的汉语课形式,使汉语与学前教育各领域融合,形成 “快乐双语”的教学区域典型,同时,全区推广、借鉴成功经验,各地应努力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点,成为一个节奏分明、重点突出、分步展开的有序进程。

目标三:满足家长需要,形成家园共育的双语教育局面

由于社会对未来人才汉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社会上出现了双语热,我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普遍重视并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纷纷采取开设双语班,民汉混合编班等形式实施双语教育,这也是目前我区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快于中小学的原因所在。

行动措施:

应加强对家园共育的研究,通过编制家长阅读手册、开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指导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共育。

行动策略三:加快制度建设

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双语教育有章可循,有人落实,有条件保障,从根本保障双语教学师资、课程的实施。制度的建立,一开始不求完善,实践后的制度,不能僵化,必须不断修改,在不断实践,逐步实现“凡事有程序、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验收”。

目标一: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扶助经济弱势幼儿早期教育

行动措施:

目前,自治区已出台:“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关于管好用好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临时事业编制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全面实施。

目标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纵向上看,贯穿在整个学前双语教育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既有阶段性,又保证连续性。从横向上看,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督导评估,可以对地区学前教育整体的发展与中小学双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衔接。督导评估的过程也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施过程,并提供可操作的目标、途径与方法,将会极大的促进幼儿园办园整体教育质量与办园水平的提高。

行动措施:

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建立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水平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自治区扶持七地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评估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自评机制等。

目标三:加强管理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缩短区域落差,体现教育公平

行动措施:

销售目标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篇5

1)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数额,按照一定增长比例,比如10%或20%,确定当前年度的销售数量。

2)销售目标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月度,而且还要责任到人,量化到人,细分到具体工作。

3)权衡销售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关系。做一个超级店长,具体表现就是优化商品结构,将商品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各层次的商品。比如,根据商品分类,将商品结构比例定位在(高价、形象的利润产品)∶(平价、微利、上量的产品)∶(低价、战略性炮灰产品)=2∶3∶1,从而更好地控制商品销量和利润的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篇6

2013年04月12日

来源: 新华网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

奋斗目标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篇7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证明, 它们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片面强调产值和利润的增加, 导致企业产生一味追求利益的短期经营行为。因此, 这两种目标都不能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 并通过比较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 笔者认为, 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现实选择。

何为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就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通俗地讲, 就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 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 还包含了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在新的知识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社会性日益突出, 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更为广泛和深入。企业的价值也将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衡量与评价。这就要求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使企业总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经营整体实力的最大化,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 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符合“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告诉我们, 企业并不只是所有者的企业, 而是所有者与其他各利益集团共同的企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企业所有者。

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而企业的一切重大财务决策、经理的任免等事项都是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表决决定的。因此, 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所有者追求的是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注重于企业的盈利性。

2. 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 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以便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这样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用途合理使用资金, 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当然, 债权人权力的大小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 在日本, 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对企业财务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总之, 债权人侧重于其资金的安全性。

3. 企业职工。

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 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而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当企业经营失败时, 他们要承担很大风险, 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一般来讲, 盈利性和企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是职工的利益所在。因此, 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 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

4. 政府。

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 要求企业依法纳税, 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 因此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政府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的合规合法性, 因而经常通过政策诱导的方式, 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进行财务决策, 必须兼顾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等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在“契约网”假设下, 企业各利益集团将资源投入企业, 与其他利益方契约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正是各利益集团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理论上讲, 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只有当企业的价值增加后, 各方利益才会有所增加, 才会较好地得到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正是从“产权理论”出发, 没有偏袒“契约网”的任何一方参与者, 在企业发展中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利润最大化和产值最大化目标都只片面强调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 背离了“产权理论”。因此, 这就使得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目标。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 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一方面, 它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不利于不同时期、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 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取得的同一利润所用的时间不同, 其价值不同, 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片面强调利润额的增加, 可能会使企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 导致企业短期经营行为的发生。

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风险与报酬的得失, 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 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满足了这一要求, 它充分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 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而且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联系, 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大小, 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缺陷, 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

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现阶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 体现出与国外企业许多不同的特征。一方面, 我国的企业更强调职工的利益与权利, 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协调好各方关系。而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真正符合这一点, 使企业各利益集团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 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另一方面,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处于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 企业产权并未完整清晰, “所有者缺位”问题还十分严重。在这种状况下, 片面强调所有者的利益, 不仅会损害债权人、政府的利益, 而且会导致作为“所有者代言人”的企业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来越严重,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而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 则可以利用其他利益集团的力量来制约企业经理层的“不道德行为”。

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 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 避免了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它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

从世界范围看, 由于不同国家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不同国家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态度, 有人对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国际流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作过调查, 下面进行简要对比:

1. 在美国, 股东在财务决策中起主导作用, 而债权人、职工、政府起的作用很小, 这就使公司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 选择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上涨, 管理目标又转化为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

2. 在日本, 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其他大部分企业的股东、债权人 (银行) 、职工、政府等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重要作用, 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经理进行财务决策时, 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上述国际比较可以看出, 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无法说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孰优孰劣。当前, 我国是更多地借鉴美国的还是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关键要看哪一种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取,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面临的理财环境。从我国目前的理财环境来看, 笔者认为, 我国采用日本的财务模式更适当一些。具体来讲:第一, 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 不成熟, 远没有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采用股东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意义不大。第二, 中国企业面临与日本企业相似的理财环境。首先, 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 其次, 中国企业的负债绝大多数来源于银行借款, 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决策。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正是建立在发达的银行业基础之上的, 银行在企业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一点, 我国与日本也比较相似。第三, 我国利益集团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程度方面与日本相似。企业与职工、银行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关系;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比较多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的理财环境与美国差别较大, 而与日本比较接近, 因此, 我国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 也应选择与日本比较一致的模式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结合我国企业的情况,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时, 必须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以企业长远价值的最大化来引导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避免短期化经营行为的发生。企业的理财活动是否合理, 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判别标准, 凡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 都是合理的决策;反之, 凡不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 都不是合理的决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确定, 要求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一是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促使企业经营者能自愿选择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行事;二是要求对现有的财务估值方法进行完善, 做到尽量准确, 并能适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并以此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 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

摘要: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的, 不同环境中的企业, 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文章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 从理论分析、国际比较等方面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明确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众望所归。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 2001 (10)

[2].刘朋.企业价值最大化量化指标浅析.财会月刊, 2001 (7)

[3].王化成.财务管理目标的国际比较和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财会月刊, 2000 (8)

[4].万红波.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财会研究, 2009 (5)

[5].黄财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会计之友, 2006 (5)

[6].周守华, 杨慧敏.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会计研究, 2000 (9)

[7].费忠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财会月刊, 2000 (24)

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 篇8

这场以“中国城市化的未来”为题的对话,由陆铭教授主持,发言者是三位来自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Chorching Goh),世界银行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哈南·雅各比(Hanan Jacoby),以及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徐立新。

陆铭:城市化的“四大鸿沟”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演讲之前,我将给大家总结四个关于城市化的特征事实,我把它们称为“四大鸿沟”。讨论城市化问题之前,需要知道几个最基本的事实。第一个鸿沟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鸿沟。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90%,但以城市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只有50%左右。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之间存在高达40%的差距。这是大家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鸿沟,也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二个鸿沟是“人的城市化”和“地的城市化”之间的鸿沟。地的城市化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的城市化速度。城市面积的扩张要比快于城市人口的扩张。第三个鸿沟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倍多。第四个鸿沟是城市内部的鸿沟。根据官方数据,没有城市户口的外出务工者人数已超过两亿一千六百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意味着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移民”,然而他们却不能均等地享受教育、医疗、退休金等公共服务。

当未来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怎么让移民融入城市,是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吴卓瑾:经济有效率、社会包容与环境可持续

世界银行新一任行长金墉首次访问中国期间,他和李克强总理讨论了一个协议,即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合作研究城市化的作用。我们就土地、城市规划、粮食、安全、农民工等问题分别撰写7个报告。这里我重点谈一下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发现。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市场同时进行,这意味着中国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我们知道,城市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首先是从农业部门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大规模地减少了贫困,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中国在过去30年已经做得很好,人均GDP翻了好几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社会包容性方面,中国出现了两极分化,就像其他国家过去100年发展中所遇到的情况一样。但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不是靠市场力量形成影响的,而是通过政策来形成的扭曲。

在我看来,中国未来30年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经济有效率、社会包容与环境可持续,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30年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结构转型,从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接下来中国将面临第二次结构转型,这次结构转型应把中国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形成一个创新型的社会。这就是中国经济有效的发展道路。

在社会包容目标上,过去30年中国大规模地减少了贫困,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社会包容性目标应该是创造更多的中产阶级。根据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12%的人群可以被定义为中产阶级。而韩国和日本,当经济发展到中国类似阶段的时候,已经有40%~50%的人群是中产阶级。这个问题和刚才陆铭教授所提出的“四大鸿沟”是有关联的。中国的户籍制度存在扭曲,因为它缺少移民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中产阶级的数量还是很少。我们认为在未来30年社会包容性的目标就是多创造中产阶级。

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中国引进了许多污染性的工业来进行中国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而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而其他国家也可以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我们希望我们的报告既可以记录中国的问题,也可以提供中国的发展经验,让世界其他国家和中国互相学习。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一个挑战是地的城市化。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克服这些挑战:第一就是放慢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第二是加快移民融入城市的速度。这可以帮助中国接近它所确立的目标。我们认为中国应该给土地市场更多的自由,而不是过多的干预。

什么是优先措施?政府应从哪里开始转变?在未来30年,我们需要考虑三方面:一是怎么让农村居民自由流动;二是怎样的政策可以让移民和城市居民融合;最后是让大家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养老金等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流动。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在给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我们给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就是给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

哈南·雅各比:农村转型和城市化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6年,想收集一些数据。当时,只有1/ 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现在50%的人口为城市人口。显然,农村转型和城市化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现代化、结构转型、农村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广泛存在的现象。这意味着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移到现代产业。在美国只有2%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82%的人口是城市人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经济现象呢?

结构转型的分析有一个范式,主要集中于探讨两种力量之间的点相互作用:一种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存在恩格尔法则,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们花在食物上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相对于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少。因此,农民们被迫离开了农业,农业已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农民。他们将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nlc202309011903

这就是我们简单的结构转型理论,至于如何转移到了现代经济之中,这依赖于农业的增长速度,也依赖于人们学到制造业所需技术的快慢。所以,人力资本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许多问题,比如人的问题。在这个模型中,城市都是相同的,每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我们找不到为什么人们转移到城市的原因。而城市化正发生在中国。传统理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农民工转移到城市的原因。

城市是新居民学习现代工业所需新技术的地方。农民工转移到了城市,农民在离开农村的时候并不掌握城市所需的技术,但他们在城市里学会了如何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随着技术的积累,他们学习速度也会加快。在现实中,也许农民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现代技术。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长期发展。这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会更加吸引人,聚集越来越多的农民。

从这个意义上,政府在调整政策的时候,要允许这些过程发生,消除过渡阶段的阻碍,因为这个过程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对中国而言,要让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以适应城市化的进程。

徐立新:政府应该做很多事情

当人们谈到为城市化融资的时候,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他们需要多少钱来进行城市化。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但我也想强调,政府的确应该去做很多事情。比如,使政府的财政行为更为透明,给各级地方政府适当的财权与事权,让国有企业提供更为透明的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和公民的权利等。

就金融系统而言,中国是以银行为主的经济体。银行的覆盖率,资产规模等方面确实非常强大。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银行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竞争。

与银行系统相比,中国在股市上面遇到更多的问题。虽然中国在股市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比如股市的快速增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都在增加。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股市有着非常大的波动。从2000到2005年,股市价值损失了一半;从2007到2008年,股市损失了3/ 4的价值;2009年到2010年,其价值再度下跌。

在公共财政方面,重点是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逆转了税收收入/ GDP和中央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下降的趋势,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推广了9年义务教育等。但另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对非预算收入的依赖使地方政府的的软预算约束问题更加严重;其次,目前的分税制也带来了巨大的地区收入差距问题。 目前户籍制度的限制也使城市内部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享受差距巨大,而这也不利于提高中国国内消费。

当前中国不可持续的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形也是分税制造成的后果之一。土地出让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预算外财政收入来源,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占县级政府财政收入17%左右的比例。地方政府也用土地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以此来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这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只看重短期后果,而经济增长也演变为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

当前的干部评价体制对宏观经济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这种管理体制鼓励经济增长却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占GDP的比例却不断增加。

根据2000年到2009年的数据,我们发现,虽然环境保护支出对环境有明显的正影响,但城市支出却严重向交通基础设施支出倾斜。这是因为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与GDP、土地价格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前者影响市级党政干部的晋升,后者影响政府的卖地收入。相比之下,致力于改善环境的环境支出与干部的晋升并不相关,对当地的GDP和土地价格影响也很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环境质量与干部的晋升概率相关,那城市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公共投资就会增加。

上一篇:经典高考满分励志作文下一篇:《费城风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