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精选6篇)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篇1

一、总论

1.评估依据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 (2)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3)项目的相关批复文件等

2.评估范围和内容

3.评估遵循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4.评估程序

二、项目所在地概况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3.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等 4.能源供应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

三、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单位概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工程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内容、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辅助设施和附属工徎;能源利用方案等。

4.建设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1)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是否符合节约能源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考虑了优化用能结构等(方案比选)。

(2)能源指标及分析

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以及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等。

(3)主要生产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工程总图布置方案 2主要生产工艺系统 3主要耗能设备

(4)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动力(热力)工程 2供电照明 3通风空调系统 4给排水系统 5自动控制系统 6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 7其它

(5)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建设节能

生产、管理和公共附属建筑物的总体设计、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建筑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空调与通风、建筑采光与照明等的方案设计和设备选择;工业建筑与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特性的结合;控制指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等。

节能型建筑材料、设备与产品的选用。

2其它设施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四、建设项目合理用能评价

1.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2.工艺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3.辅助生产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4.附属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5.项目系统节能和能源综合利用状况评价

6.评价结论

五、节能对策措施及效果分析

1.建设项目拟采用的节能对策措施

2.节能对策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方案比选)

3.节能效果分析评估

4.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的节能对策措施建议

六、结论与建议

1.建设项目工程方案节能评估结论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篇2

某项目属于医学教学用房及医学教学辅助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668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6466m2,地下建筑面积为10590m2。包含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5550m2,变电所(开闭站)建筑面积为354m2,垃圾站及热交换站建筑面积为779m2。

1 给水系统

1)给水水源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用地北侧的某路和用地西侧的某路的DN400mm的给水管分别接出DN200mm的给水管,经总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以DN200mm的管道构成环状供水管网。市政供水条件较好,水压为0.22~0.25MPa。

2)生活给水用水量

生活给水用水量计算表(略)。

平均日用水量291.6m3,年用水量47 391.6m3。折算标准煤4.06t/a(新水折算系数按0.0857kgce/t)。

3)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给水系统:根据建筑高度、建筑标准、水源条件、防二次污染、节能和供水安全原则,供水系统设计如下:

高区:3层以上由差量补偿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恒压值0.50MPa,设计秒流量12L/s)。该区最大静水压(0流量状态)小于或等于0.45MPa。最不利点的出水压力大于或等于0.20MPa。

低区:地下2层至地上3层,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直接供水。

(1)地下2层生活水泵房设不锈钢生活水箱1座,与无负压供水设备联合供水,由设备厂商成套供应。

(2)成套供水设备自带紫外线消毒器,不仅对水体消毒,而且对水池本体有灭菌灭藻作用。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保证水质。

(3)冷却塔补水、洗浴用水、餐饮厨房用水、冷冻机房补水等均单设水表计量。

(4)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3台大泵,2用1备(3台均变频工作),1台小泵,1台稳流罐及变频控制柜,流量、压力传感器等仪表。低峰用水时,由小泵和气压罐供水;高峰用水时,启动大泵,根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进入变频或工频工作。其自动控制由厂家负责编程调试。

(5)管材: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内给水管采用铜管,熔焊连接。给水管道采用不燃橡塑管壳用于防结露措施。

(6)洁具选择:客房洗脸盆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公共部位采用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公共浴室淋浴器采用刷卡用水,客房采用普通淋浴器。

(7)室内给水管除地下层和机房采用明装外,其余全部暗装,暗装在吊顶、管井和管道夹层的给水管做防结露保温;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橡塑管壳。

4)避免管网漏损措施

(1)保证供水管线的管道埋设深度不小于1.20m。保证管道的埋深符合规范要求,当管道由于条件限制,局部埋深达不到规范要求时管道需要做保温处理。

(2)选择高质量管材。室内给水管材采用铜管,避免了管道锈蚀而污染水质。选购管材时,选择通过IS09002认证的厂家生产的管材。

(3)加强管道防腐。球墨给水铸铁管的外壁防腐可涂刷热沥青或环氧沥青,内壁防腐可使用水泥砂浆或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衬里。

(4)重视管道的基础建设。设计管线基础时,选择与地基相适应的基础处理方案。阀门、支墩等构筑物按建筑标准进行基础处理。

(5)严格按室内外施工验收的相关规范进行管道的打压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验收。

(6)入户管上设专用水表。大用水部位(如厨房、冷却补水、公共浴室、洗衣房、空调集中补水和锅炉房补水)及不同用水部位分装水表。做到用水有量,检查有据。

(7)管线上合理设置控制阀门,定期对供水管网上的阀门进行维护。保证管线事故时阀门能正常使用。

(8)健全管网的基础资料。做到竣工图与现场实际相符,保证管线事故时及时发现问题。

2 再生水系统

1)再生水水源

本工程的再生水水源为市政中水,从用地西侧的XX路的DN400mm的中水管接出DN200mm的中水管,经总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以DN100mm~DN200mm的管道构成枝状供水管网。利用院区市政再生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从枝状管接进户管进入各个楼内及绿地,以便供本工程冲厕、绿化及车库地面冲洗用水。市政供水条件较好,水压为0.22~0.25MPa。

2)中水给水用水量

中水给水用水量计算表(略)。

平均日用水量80.54m3,年用水量16 835.7m3。折算标准煤1.44t/a(中水折算系数按0.0857kgce/t)。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6837.5/(47391.6+16835.7)=26.2%

3)中水给水系统设计

中水用于绿化,采用微灌,以节水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中水系统:根据建筑高度、建筑标准、水源条件、节能和供水安全原则,供水系统设计如下:

高区:3层以上由罐式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恒压值0.50MPa,设计秒流量7L/s)。该区最大静水压(0流量状态)小于或等于0.45MPa。最不利点的出水压力大于或等于0.20MPa。

低区:地下2层至地上3层,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直接供水。

(1)地下2层中水泵房设无负压供水设备1套,由设备厂商成套供应。

(2)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3台大泵,2用1备(3台均变频工作),1台小泵,1台稳流罐及变频控制柜,流量、压力传感器等仪表。低峰用水时,由小泵和气压罐供水;高峰用水时,启动大泵,根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进入变频或工频工作。其自动控制由厂家负责编程调试。

(3)管材:室外中水管道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内中水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或法兰连接。除车库外中水给水管道采用不燃橡塑管壳用于防结露措施。

(4)洁具选择:坐便器采用6.0L两档冲水量水箱。蹲便器采用自动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采用自动感应式冲洗阀。

4)避免管网漏损措施

(1)保证供水管线的管道埋设深度不小于1.20m。保证管道的埋深符合规范要求,当管道由于条件限制,局部埋深达不到规范要求时管道需要做保温处理。

(2)选择高质量管材。室内中水管材采用钢塑复合管,避免了管道锈蚀而污染水质。选购管材时,选择通过IS09002认证的厂家生产的管材。

(3)加强管道防腐。球墨给水铸铁管的外壁防腐可涂刷热沥青或环氧沥青,内壁防腐可使用水泥砂浆或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衬里。

(4)重视管道的基础建设。设计管线基础时,选择与地基相适应的基础处理方案。阀门、支墩等构筑物按建筑标准进行基础处理。

(5)严格按室内外施工验收的相关规范进行管道的打压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验收。

(6)入户管上设专用水表。按不同用水部位分装水表。做到用水有量,检查有据。

(7)管线上合理设置控制阀门,定期对供水管网上的阀门进行维护。保证管线事故时阀门能正常使用。

(8)健全管网的基础资料。做到竣工图与现场实际相符,保证管线事故时及时发现问题。

5)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

(1)安全防护

(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

(2)除卫生间支管暗装于墙体内,其他中水管道在吊顶内或明装。车库地面冲洗龙头设在壁龛内并加锁,或在平时非用水时取下开启手轮。龙头处注明非饮用水标识。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中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

(4)中水管道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中水设备、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设明显的"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2)监(检)测控制

(1)中水水质应按现行的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法进行定期监测。

(2)管理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

3 生活热水系统

1)生活热水用水量

生活热水用量计算表(略)。

最大小时热水量(60℃)9.81m3/h;

小时耗热量2411k J;

平均日热水量63.1m3;全年热水量15576.2m3。

平均日耗热量14543 665k J;全年耗热量3590×106k J。

2)设备选型负荷:按学生宿舍用水的设计小时耗热量、集中浴室(按定时供水考虑)用水的最大时和其他部位的平均时之和计算,冷水计算温度取4℃。集中热水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60℃。

水量(60℃)9.81m3/h;

小时耗热量2411k J。

3)热源及生活热水的制备:热源为太阳能,屋顶设有768m2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热源为城市热力网(在城市热力网检修阶段,辅助热源为电热锅炉,主要用于集中浴室及食堂热水)。一次水温度70~95℃,二次热水出水温度60℃,供应生活热水。热交换器由市政自来水和差量补偿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分别供水。

太阳能集热系统选型计算:

(1)设计日用热水量为qrd=63100L/d

(2)太阳能集热器总采光面积确定

(1)太阳能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的η确定

本设计采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每块集热器面积2m2;

集热器瞬时效率方程为:η=0.7661-4.28×T*

集热器进口ti的确定:

查阅北京地区相关气象参数,北京年平均气温Ta,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时集热器采光面积平均日太阳总辐照量JT,年平均日照小时数SY为:

则太阳能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

(2)太阳能保证率的确定

(3)朝正南向直接式热水系统集热器面积确定

系统的理论集热面积根据系统的日平均用水量和用水温度确定

(4)间接式系统集热系统换热量的计算

(5)导流容积式水加热器换热面积F的计算

设备参数,水加热器传热系数K=860W/(m2·℃),结垢影响系数ε=0.7,Δtj=7℃,热损失系数Cr=1.1,则水集热器换热面积为:

(6)间接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理论总采光面积的确定

依本设计集热器效率方程,集热器总热损失系数U=4.28<W/m2·℃

由于本设计采用导流容积式水加热器。则采用导流容积式水加热器时,集热器总采光面积为:

(7)间接式系统偏离正南和当地纬度时的的补偿计算

北京地区集热器安装倾角为0°,方位角为正南时,面积补偿比R=90%。则:

采用导流容积式水加热器时,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采光面积为:

从以上计算过程可知,需布设采光面积为1193.1m2的集热器方可满足热水系统需求,实际布设采光面积为768m2的集热器。保证率为768/1193.1=64.4%。

每年城市热力网需提供1.1×3590×106×(1-768/1193.1)=1407×106k J热量。折算标准煤47.98t/a(热力折算系数按0.0341tce/×106k J)。生活热水需热量应与暖通专业采暖、空调系统用热合并计算。

4)生活热水竖向分2个区,分区同冷水。

5)加热设备位于地下2层生活水泵房。

6)集中热水系统采用立管全日制机械循环。太阳能蓄热水箱(一次热源)及其太阳集热器循环泵、一次热水循环泵置于屋顶水箱间,太阳能经太阳集热器循环泵不断运行将水箱内的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利用一次热水循环泵加热地下2层太阳能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当太阳能制备的热水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启动城市热力网继续制备生活热水,循环系统保持配水管网内温度在50℃以上。温控点设在热交换站二次循环泵吸入口处,当温度低于45℃,循环泵开启,当温度上升至50℃,循环泵停止。为保证系统循环效果,节水节能,采取的措施为:

(1)供回水管道同程布置。循环泵每组2台,1用1备,设于生活水泵房内。

(2)卫生间热水立管靠近洗脸盆,不循环部分的支管以最短距离接到用水点,减少支管的冷水放水量。

7)集中热水系统为闭式,膨胀罐设于生活水泵房内,吸纳部分热水膨胀量,超余部分通过安全阀(持压阀)排除。

8)为减少水垢,在进热交换器的冷水管上安装静电除垢器。

9)管材:室内热水管采用铜管,熔焊连接。热水管道采用不燃橡塑管壳保温。管道补偿采用金属波纹管,补偿范围两端加固定支架。

10)避免管网漏损措施

(1)选择高质量管材。室内热水管材采用铜管,避免了管道锈蚀而污染水质。选购管材时,选择通过IS09002认证的厂家生产的管材。

(2)严格按室内外施工验收的相关规范进行管道的打压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验收。

(3)管线上合理设置控制阀门,定期对供水管网上的阀门进行维护。保证管线事故时阀门能正常使用。

(4)健全管网的基础资料。做到竣工图与现场实际相符,保证管线事故时及时发现问题。

4 生活排水系统

1)室外排水设计

(1)用地北侧的XX路有现状DN400mm污水管道。红线内的污水接入北侧市政X号检查井内。

(2)室外排水制度

室外为污废、雨分流排水系统,污废水经室外2座8号(75m3)化粪池处理后,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北侧市政污水管道。

(3)排水量

生活排水量计算表(略)。

平均日排水量196.9m3,年排水量48 631.6m3。

(4)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室外污废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圈承插连接或卡箍哈夫件连接。

2)室内排水设计

(1)室内污、废水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为合流制,±0.000以上污、废水直接排出室外,经化粪池直接排至市政污水管道。±0.000以下污废水汇集到集水坑,用潜水泵提升排出室外,各集水坑中设带耦合装置的潜污泵2台,1用1备,互为备用,当1台泵来不及排水达到报警水位时,2台泵同时启动并报警。潜水泵由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

(2)为保证排水通畅,卫生间排水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卫生间排水和厨房、洗衣房污水集水坑均设通气管。

(3)粪便污水在室外经1座80m3的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化粪池清掏周期为180d。

(4)厨房污水采用明沟收集,明沟设在地板或楼板上的垫层内,污水进集水坑之前设隔油器初步隔油处理,以防潜污泵油污堵塞。排至市政污水管道之前,经室外隔油池二次处理。

(5)排水附件:采用水封深度大于或等于50mm的地漏,坐便器应具有冲洗后延时补水(封)功能。

(6)管材:室内排水管、通气管均采用柔性接口接口机制抗震排水铸铁管,平口对接,橡胶圈密封不锈钢卡箍卡紧;压力排水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或法兰连接。

(7)管道敷设:除机房内排水立管明装外,其余均为暗装。暗装在吊顶内的排水管采用不燃橡塑管壳做防结露保温。

5 雨水排水系统

1)室外雨水排水设计

(1)用地西侧的某路有现状DN1000mm雨水管道。红线内的雨水接入西侧市政某号检查井内。

(2)室外排水制度

室外雨水排入西侧市政雨水管道。

(3)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0min;

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8;

雨水量:1230L/s。(整个区域)。

(4)室外道路雨水经雨水口收集至管道,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室外雨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圈承插连接或卡箍哈夫件连接。

(6)雨水利用

除交通干道外,草坪绿地及树木的树盘采用下凹式,便于雨水的蓄积、渗透;硬质地、路面将采用渗水材料,雨水就地渗入;地面停车场采用镂空的硬化地面,即人工透水地面。绿地与土壤之间设贮水层、透水层等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减少绿化的人工浇灌用水。通过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以补充地下水和减少用水量(绿化浇灌、地面冲洗)。

2)室内雨水排水设计

1)屋面雨水重现期P=10a。

(2)建筑屋面雨水均采用内排水系统,雨水经雨水斗、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3)车库出入口的坡道处设雨水沟截流,排至雨水泵坑,用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道。雨水泵设2台,1用1备,交替运行,当1台泵来不及排水达到报警水位时,2台泵同时启动并报警。

(4)超过重现期的雨水通过天沟外的屋顶溢流排除。

(5)管材:室内雨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雨水斗采用87型。

(6)管道敷设:雨水管立管暗装在管井内,横管均暗装在吊顶内。

给排水主要用能设备表略。

6 给排水专业主要节能措施

1)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以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选取合适的用水定额。

2)采用市政中水处理设施作为冲厕、绿地浇灌、地面冲洗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3)合理进行给水、中水系统分区,建筑低区采用市政水直接供水,尽量减少水泵供水范围,降低水泵扬程,最大限度利用市政水压满足用水需求。地面3层及其以下各层给水、中水均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地面3层以上采用无负压设备供水,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给水、热水、中水供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小于或等于0.2MPa。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保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干、立管循环系统,循环管道同程布置,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均小于或等于3m。

4)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及管件,减少用水量,降低供水能耗。公共卫生间大小便器冲洗阀、洗脸盆水嘴均采用感应式五金配件。

5)根据管网水力计算选泵,确保水泵在高效区运行。

6)除交通干道外,草坪绿地及树木的树盘采用下凹式,便于雨水的蓄积、渗透;硬质地、路面将采用渗水材料,雨水就地渗入;地面停车场采用镂空的硬化地面,即人工透水地面。绿地与土壤之间设贮水层、透水层等以减缓于雨水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减少绿化的人工浇灌用水。通过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以补充地下水和减少用水量(绿化浇灌、地面冲洗)。

7)空调冷却水设冷却塔循环使用,冷却塔集水盘设连通管保证水量平衡。

7 结语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给水排水方案是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验收的重要依据,需具有切实可行性。在2012年“7.21”大雨后,北京市及时出台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本项目评估报告在《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之前已经报审通过。在新项目中,尚应具有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相关内容。

摘要:简要介绍了北京市某工程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给水排水方案部分的内容。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方案,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GBJ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2]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3]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S].

[4]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5]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6]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S].

[7]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S].

[8]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篇3

【关键词】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工作指南

引言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6号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施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审批,提高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将对国家“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对建筑业的节能审查和管理能够从源头上实现节能降耗,并且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建筑划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种类繁多,其能耗情况复杂多样,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发布,致使社会上的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针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估报告,笔者结合该类报告编制的工作程序,谈谈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和思考。

一、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报告编制

公共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与国家节能中心联合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4年本)(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为纲进行编制,工作指南中针对各类型项目能耗特点的不同,分项目类型列出了4大类编写指南,公共建筑项目应以编写指南(总纲·2014年本)为依据,进行编制。

(1)评估内容及依据

以项目投资建设内容为依据明确评估范围和用能系统边界,据此对项目能源消费情况、建设方案、主要用能系统、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水平、节能措施等方面开展评估工作,并确定评估重点、评估原则、评估方法等。

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报告的评估依据既包含政策性依据,如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等目录;也包括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国家及项目所在省(市或自治区)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筑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标准等,建筑、电气、暖通、给排水等相关专业设计规范,电气、暖通、给排水等相关建筑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等技术标准;同时,项目支撑性文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能源供应等相关文件或协议。

(2)项目概况

在项目概况章节中,既要全面概括介绍,把项目的整体情况加以详细说明,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背景、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资金来源、总体经济技术指标及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还应介绍既有项目的相关情况;又要突出能源消费这个侧重点,强调说明项目能源消费方面的情况,如项目用能情况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叙述项目能源供应条件。

(3)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公共建筑项目建设方案的节能评估,要有别于一般工业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的步骤和思路,在工作指南总纲中,只针对一般工业项目,给出了评估步骤和评估侧重点,其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公共建筑项目的能耗特点。所以,在此章,要针对项目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建议此章分为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4个专业,分专业对建设方案进行评估。针对每一个专业,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有层次、有逻辑的论证:首先,将能评前已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叙述;其次,对前述设计方案从节能角度进行评估论证,并给出评估结论;再次,对项目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说明项目采纳了哪些建议并分析其节能效果。

列出项目采用的暖通设备表、给排水设备表、电气设备表,并对设备的能效水平进行对标分析,评估其能效水平,提出评估结论和建议。

(4)节能措施评估

节能措施评估分为能评前节能措施和能评阶段节能措施,从建筑、暖通、给排水、电气等4个专业角度,将能评前已经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梳理,对各条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计算节能量。能评阶段结合项目设计方案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节能评估提出且项目采纳了的建筑、暖通、给排水、電气方面的节能措施;对各条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测算节能量并折标煤,对各条节能措施进行经济性评估。

(5)项目综合能耗及节能水平评估

根据项目节能评估后最终采取的设计方案、节能措施、设备的能效,进行供暖、空调、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生活热水、饮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能耗计算,并附具体计算过程。对于暖通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之外的其他用能,如餐饮用气用电、数据机房设备耗电、医疗设备耗能、试验工艺耗能、科研设备耗能等,根据项目节能评估后最终采取的设计方案、节能措施、设备的能效,单独进行能耗计算。

根据项目所有用能系统的能耗计算,合计得出项目年综合能耗量,并计算出项目单位面积综合能耗指标。

结合项目节能评估后最终采取的设计方案、节能措施、设备能效,根据国家现行《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规定的节能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来确定项目所能达到的节能等级目标(A、AA、AAA级);根据国家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来确定项目所能达到的绿色建筑星级目标(★、★★、★★★级),并结合项目达到的节能等级目标或绿色建筑星级目标,对项目总体节能水平进行评估。

(6)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影响评估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电力、热力、天然气、水等供应及消费需求情况。根据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地区生产总值、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等资料,测算项目所在地省、市两级能源消费增量。计算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比重,分析判断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对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项目的节能评估情况,说明项目评估后在节能方面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报告编制注意事项

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报告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在评估时需要逻辑思路清晰,下面就该类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需要注意的方面说明如下:

(1)资料内容一致性

在编制节能评估报告时需要参考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前期资料,在这些文件中可能存在数据前后不一致,内容不齐全,数据随时更新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和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报告内容在最大程度上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2)计算项目能耗时不重复计算,并分项说明

在计算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能耗时要分别加以说明,不能笼统地全部归纳在一起,要将不同功能用途的能耗数据分别列表,做到一目了然,因为不同功能用途对应的是不同的参考标准。

(3)说明节能措施和效果的明确性

在说明项目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和取得的节能效果时要清晰明确,不能只作原则性和大致性的描述,尽量做到量化说明,另外要根据项目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节能措施和技术方案,该措施和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佟立志.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一)[J]. 中国工程咨询,2011,(1):75- 76

[2]佟立志.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五)[J]. 中国工程咨询,2011,(5):73- 74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篇4

(钢铁·2014年本)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流程钢铁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工序不完整或独立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应参照本指南推荐的评估要点及分析思路进行。

推荐目录

i 项目摘要表 ····················································································· 1 ii 评估概要 ························································································ 1 1 评估依据························································································ 2 1.1 评估内容 ·················································································· 2 1.2 评估依据 ·················································································· 2 2 基本情况························································································ 2 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2 2.2 项目简况 ·················································································· 2 2.3 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 3 2.4 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 ······························································· 3 3 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 3 3.1 工艺方案节能评估 ··································································· 3 3.2 项目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 4 3.3 主要用能工序和设备节能评估 ················································ 4 3.4 辅助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 7 3.5 附属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 18 3.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节能评估 ·········································· 18 3.7 本章评估小结 ········································································ 18 4 节能措施评估 ·············································································· 18 4.1 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 18 4.2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 19 4.3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 19 4.4 节能管理方案评估 ································································· 19 4.5 本章评估小结 ········································································ 20 5 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 20 5.1 能评前能源利用状况 ····························································· 20 5.2 能评后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 20 5.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 27 5.4 小结 ······················································································· 28 6 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 28 6.1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 28 6.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 29 6.3 小结 ······················································································· 30 7 结论 ····························································································· 30 8 附录及附件 ·················································································· 30 8.1 能源平衡表 ············································································ 30 8.2 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略)·········································· 37

报告编写指南

i 项目摘要表

项目摘要表编写统一采用《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4年本)》的规定格式和内容要求。新版摘要表细化了项目能源消耗量和能效指标以及对地方能源消费的影响,取消了能评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存在的问题部分。

ii 评估概要

评估概要是整个能评报告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估工作简况

简要说明评估委托情况,以及工作过程、现场调研情况等。2 指标优化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能效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所需能源的种类、数量等的对比及变化情况。建设方案调整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工艺方案的对比及变化情况,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变化情况等。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列表表述项目主要节能措施及效果。1 评估依据

1.1 评估内容 说明项目建设内容。如,生产规模、工艺路线、主要生产设备等。确定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应与项目申请报告保持一致,覆盖项目投资建设的全部内容,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以及投资范围之内的配套设施等。当项目依托既有设施建设时,既有部分用能情况也应纳入评估范围。1.2 评估依据

节能评估有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资料要适时更新,不得采用过时的依据。钢铁项目节能评估依据除节能评估文件所依据的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外,要充分体现钢铁行业的特点,采用钢铁工艺特有的设计规范。基本情况

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名称、立项情况、所属行业类型、单位性质(内资、外资)、地址、法人代表、历史沿革、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经营情况等内容。2.2 项目简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立项情况、项目背景、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项目产品方案、原燃料来源与质量、项目进度计划等。

改、扩建项目要明确企业现状生产情况、现状金属平衡图和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及辅助生产设备等。2.3 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介绍项目拟使用的能源品种、数量等。其中,焦煤、动力煤应具体提供数量及煤质分析文件。有支持性文件的应在附件中列出。2.4 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

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条件、周边环境,以及项目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状况等。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并以图片形式等介绍场地现状。介绍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供热项目,还应介绍项目厂址地区的采暖期、采暖天数等。

3介绍项目所在地(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节能目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耗或煤炭等量(减量)置换有关要求等。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 工艺方案节能评估 从生产规模、生产工序、生产设备配置等方面,分析评价工艺技术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效,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规定。

对新建或整体搬迁改造类型的企业,要选取和企业规模、装备相近的先进企业进行类比分析。对照国家、行业及地方已经发布的导向目录评估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主艺、技术、装备。对照国家发布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评估项目采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对照同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评估项目的先进性。从总体分析项目生产工艺结构配置的合理性和采用技术先进性。

3.2 项目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对厂内总平面布置进行分析,判断生产流程是否合理,物流是否顺畅,功能分区是否明确,运输线路是否短捷,公辅设施是否靠近主要负荷中心布置,是否合理利用场地高差优势减少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全厂的总平面布置能否起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作用。根据GB 50632,GB 50603设计规范条款,对厂区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分析。

3.3 主要用能工序和设备节能评估

按照钢铁生产企业主工艺流程分工序进行节能评估,主生产工艺一般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工序情况进行取舍。

每一个主生产工序节能评估参照以下步骤开展: 1 概述

概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生产规模、主要设备、主要原料燃料质量、产品方案和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等。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

(1)本工序包含的主要生产系统描述。

(2)从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准人条件、生产规模、装备档次、车间布局、上下游工序配套等方面总体评估本工序工艺合理性和装备先进性。

(3)分系统描述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耗能设备,并按照工艺相关设计规范和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每个系统的工艺及装备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估。节能措施可行性评估

(1)本工序配套的主要技术节能措施;其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强制性节能措施必须同步配套建设。

(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

(1)叙述项目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描述每种能源介质的使用分布情况,并将主要能源消耗种类在工艺流程图上示意。

(2)项目采取节能措施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

(3)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叙述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列表计算工序能耗。

(4)对本工序能源消耗结构进行评估,指出本工序的节能重点。(5)采用标准对照法,评估工序能耗的水平。

(6)采用类比分析法,评估工序能耗、主要单耗指标(如焦比、煤比、烧结固体燃料消耗、转炉氧气消耗、石灰燃料消耗、轧钢燃料电力消耗等)的先进性。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节能措施、能耗指标给出评估结论。(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需要说明以下几点:(1)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应结合各主体生产工艺设计规范进行评估,如GB 50432,GB 50408,GB 50491,GB 50427,GB 50439,GB 50410,GB 50436,GB50629,GB 50398,GB 50468,2009-2839T-YB等。

(2)工序中有多个生产车间的,应分车间进行评估。

(3)炼钢生产工序应按照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冶炼几精炼和连铸等工序分别进行评估。

(4)轧钢工序能评范围包括热轧工序和冷轧及相关工序,热轧工序包括大中型、小型和线材、热轧带钢、无缝钢管轧钢工序和锻造工序。冷轧工序包括冷轧板带、涂镀层、焊管、冷轧冷拔钢管轧钢工序和金属制品工序。概述、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应按照单条生产线工序进行分析。

(5)烧结、炼铁和炼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和方法参照GB 21256规定,焦化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GB 21342规定,球团、轧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GB 50632规定。3.4 辅助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辅助生产系统一般包括原料场、石灰、供电、给排水、燃气、热力、通风除尘等设施,有的项目还包括码头泊位、自备电厂等,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辅助生产系统评估中,在供电、给排水、燃气、热力各章节,应对项目使用的能源介质进行平衡分析,主要包括全厂电力负荷及电量平衡,水量平衡,煤气平衡,氧、氮、氢气平衡,蒸汽、压缩空气平衡等。

评估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和周边居民、工业园区等情况,进一步挖掘项目余热利用等方面的潜力。如,有条件的地区,居民生活采暖可利用钢铁项目富余的余热资源等。

辅助生产设施中的能源加工转换设施,要尽量提高转换效率,要对项目中拟建转换设施进行评估和论证。如项目采用CCPP机组,发电效率高,但同时要考虑机组一旦检修,富余煤气的去向。

辅助生产工艺的节能措施也是节能评估的重点,对有负荷变化的设备,要考虑配节能项目,如风机、水泵配置变频装置,电气系统各种补偿装置、启动方式等。3.4.1 原料场 概述

应包括原料场服务对象、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处理原料种类及数量等。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1)应描述受卸(含解冻)、贮存、整粒、混匀、供料、取制样等系统工艺情况。

(2)从管理体制和技术、工艺布置和物流、工艺技术和装备及防尘设施和手段等方面对工艺合理性进行评估。

(3)参照GB 50541对主要生产系统工艺(包括受卸、贮存、整粒、混匀、供料、取样等)及装备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估。节能措施可行性评估

(1)原料场各生产系统主要节能措施。

(2)重大节能项目,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

(1)主要消耗能源种类及能源介质分布(工艺流程图标出耗能点)。(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主要能耗指标测算。5 评估结论及建议

对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节能措施、能耗指标给出评估结论。同时与先进方案比较,找出存在问题。3.4.2 石灰

参照第二节主体生产系统的内容深度要求,对石灰工艺流程合理性、节能措施可行性、能耗指标先进性进行评估,并总结评估结论和提出合理化建议。3.4.3 电力 概述

概述项目主体设施主要建设内容;电力专业主要评价范围为与主体设施配套建设的供电设施及设备、供电系统等节能评价。供电保障条件评估(1)项目用电负荷计算

根据主体设施建设内容,以工序为单元,评估项目用电情况,包括项目总用电量、自发电量、外购电量、用电计算负荷、吨钢用电量等。

(2)项目用电对所在区域供应影响程度评估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电力资源概况,电力供应能力。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电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对所在区域电力供应影响程度,需要提供相关供电协议。

(3)项目自发电分析

对项目自发电能力、自发电量比例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自发电并网方式。自发电对项目供电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分析。供电系统合理性评估(1)供电系统

全厂性供电系统,包括总降供电系统、各分厂二级供电系统。说明供电负荷平衡。

(2)对供电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

按照GB/T 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和GB/T 16664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标准的要求,对项目供配电及用电系统配置的科学性、用电的合理性及节能指标的分析进行评估。按照GB/T 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评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重点评估项目供配电系统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险。供电设施合理性评估(1)主要供电设施及主要设备选择

根据电力专业评价范围,提供建设的全厂性供电主要设施及主要设备名称、参数。如主体建设内容为单一工序,则提供配套建设供电设施主要设备名称、参数。主要设备包括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供电变压器等。

(2)对供电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对所选给供电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所选设备是否为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进行评价。根据GB 24790-2009《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及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进行电力变压器选型评估。

(3)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评估

采用标准对照法对主要用电设备能效指标进行评估。按通用设备给出设备能效达到的级别。电能质量治理

(1)变电所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确定功率因数补偿的先进合理。

(2)减少谐波在网络上的损耗,就地治理电能质量方式的确定。6 项目采取的节电措施 7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项目用电和自发电对当地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结论。(2)针对项目供配电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

(3)针对项目供配电系统设备的选型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等。3.4.4 给排水 概述

概述项目给排水专业主要评价范围,主要对与主体设施配套建设的给排水设施及设备、给排水系统、综合污水回用水设施等进行节能评估。用水合理性评估(1)项目用水

应给出项目主要用水指标,包括项目总用水量、循环水量、串接水量、废水回用量、水的重复利用率、吨钢用水量、吨钢取水量、吨钢废水回用量等指标;提供水量平衡图,水量平衡图中用户以工序为单元,并注明最终排水量。如主体设施建设内容为单一车间,水量平衡图中以车间内各用水户为单元,并注明最终排水量。

(2)用水合理性评估

应按照GB 50721, GB/T 26924-2011中的要求,对吨钢取水量、水重复利用率的先进性和废水排水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如主体建设内容为单一工序,则对吨产品取水量、吨产品用水量的先进性、水的循环利用率先进性、循环水系统排污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3)项目取水对所在区域水资源供应影响程度评估

应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应保障能力,并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水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取水对所在区域水资源供应影响程度。

如主体建设内容是在已有厂区的单一工序,只需评价厂区内现有供水管的供给能力(分不同水质的水),和项目用水对厂区用水的影响。给排水设施合理性评估(1)主要给排水设施及主要设备

应包括全厂性给排水主要设施,包括水源取水及净化设施、综合废水回用处理设施,需说明取水方式、净化工艺流程及净化水规模、综合废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规模,深度处理设施等。

(2)对给排水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根据GB 50721, GB/T 26924-2011, GB 50632的要求,对所选给排水设施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3)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评估

采用标准对照法对大型水泵能效指标进行评估。按通用设备给出设备能效达到的级别。给排水系统合理性评估(1)设置的给排水系统

说明全厂性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除盐水给水系统;软水给水系统;串接水给水系统;低质水给水系统;污水回用水系统;车间循环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等。

(2)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

根据GB 50721、GB/T 26924-2011、GB 50632的要求,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单一项目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评价。项目采取的节水措施

给排水系统采取的主要节能和节水措施。6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吨钢取水、水的重复利用率、水泵能效、取水对当地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节水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包括工艺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综合污水处理是否需增加深度处理等。3.4.5 燃气 概述

燃气专业节能评估的主要范围,应包括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氧气、氮气、氢气等燃气资源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煤气平衡合理性评估(1)煤气供需平衡的原则。

(2)每种介质必须提供供需平衡表。根据特定介质,提出编制介质平衡的具体要求。

燃气平衡表需要根据各工序产量及作业制度、燃料单耗作出合理平衡,必须包括小时平衡及年量平衡。

(3)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估。

对煤气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是否合理分配煤气资源及配置煤气输配系统,是否符合“高质高用、能级匹配、稳定有序、高效祸合”的使用原则等。

(4)指标合理性评估。

根据炼铁喷煤比、焦比等参数计算评估吨铁煤气回收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同理,评估吨焦煤气回收量及吨钢煤气回收量是否合理。

(5)项目如购入天然气等燃气资源,应评估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气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用气对所在区域燃气资源供应影响程度。燃气设施合理性评估

(1)主要生产设施的选择及主要设备参数

应包括煤气柜、高炉TRT装置、加压及混合站、制氧机、制氢装置等生产设施选择依据、设备主要参数等。

(2)对辅助生产设施选择的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应对TRT装置、煤气柜设施、制氧机等进行设施匹配性、工艺流程选择合理性进行评估。

(3)主要能效指标先进性评估

应对吨氧耗电量、高炉TRT回收电量等指标的先进性进行评估。4 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1)燃气专业的强制性节能措施包括煤气回收、煤气柜、TRT、氧、氮、氢气储气罐等。(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燃气介质平衡、生产设施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3.4.6 热力 概述

主要评估范围为主体工艺设施建设的相关热力设施,包括高炉供风系统、蒸汽供需平衡系统及压缩空气供需平衡系统。能源介质平衡合理性评估(1)热力介质平衡要求及合理性评估

根据项目主辅设施蒸汽消耗及蒸汽供应汽源情况提供项目蒸汽供需平衡表,包括小时消耗及供应量、年消耗及供应量、用户消耗及供应压力等指标,对于受气候影响明显的地区至少应选取冬季、夏季两个基准工况。

根据项目主辅设施压缩空气消耗及压缩空气供应气源情况提供项目压缩空气供需平衡表,包括小时消耗及供应量、年消耗及供应量、用户消耗及供应压力等指标,应选择平均值及最大值两个基准工况。

(2)遵循“科学用能、高质高用、梯级利用、能级匹配”的原则,结合项目所在地气象参数、项目主辅工序装备配置等情况对项目蒸汽供需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遵循空压机高效利用原则,结合项目主辅工序装备配置等情况对项目压缩空气供需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当项目需外购蒸汽等热力资源时,需评估项目所在地区热力资源供应保证性,及项目用热对所在区域热力资源供应影响程度。热力设施合理性评估

(1)项目热力设施应包括高炉鼓风机站、富余煤气发电设施、余热回收利用设施、空压站等,应描述设施的主要设备参数、主要运行和能效指标等。

(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评价高炉鼓风机的配置合理性、富余煤气发电设施配置合理性和设备能效水平、余热回收设施配置及利用的合理性、空压机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能效水平等。

(3)应依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或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对项目配套热力系统及设施综合评价其用能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做到整体统筹,能源加工转化效率及设备能效水平是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等。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1)应描述项目配套建设热力设施采用的节能技术和措施,并分析产生的主要节能效果。

(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介质平衡、生产设施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3.4.7 通风除尘 概述

主要评估范围为配套项目主辅设施建设的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制冷、通风及除尘设施。应完整描述项目在满足生产劳动人员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舒适性情况下,配套建设的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系统及主要设备的配置及能源介质消耗情况。辅助生产设施合理性评估

应依据项目主工艺及辅助设施配置情况、当地气象参数等因素,参考相关设计标准,评价项目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设施配置的合理性,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采用技术的先进性、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性及保护环境等方面。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应描述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设施配套的节能技术和措施,并分析产生的主要节能效果。评估结论及建议

应依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对项目配套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系统能源介质消耗情况,设施配置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提出明确评估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合理化措施和建议。3.5 附属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新建钢铁项目应估算附属设施能源消耗量。主要包括:项目建筑物(楼宇部分),生活设施中的食堂、浴室、厂内卫生站,为生产服务办公用车等。

3.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节能评估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和《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8)进行项目计量仪表配备。同时,要结合项目能源平衡表给出的购人能源和各工序消耗的能源介质,列表说明配置情况。其中,项目用能计量(一级)、次要用能(二级),所有能源介质的应配置数量必须达到100%。用能单元(三级)仪表数量,可参考同类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和结合报告单位工作经验,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配置。

一级能源计量应按照分能源介质进出点配置。二级、三级能源计量应按照分能源介质、分分厂(车间)分别进行配置。

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钢铁联合企业应配备能源管控中心,能源计量功能需纳人能源管控中心。3.7 本章评估小结 节能措施评估

4.1 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对能评前已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并提供一览表。评价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4.2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对“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章节中,评估提出的建设方案调整意见、设备选型建议、节能措施等进行梳理。逐条分析计算能评阶段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并进行汇总。提供一览表。

4.3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钢铁生产企业每生产工序重大节能措施(项目)应进行效果评估和经济性评估,每一项重大节能项目应包括主要工程内容、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测算项目节能量等。

本节应列表汇总项目的主要节能效益,并进行节能量的汇总。节能量计算方法参照GB/T 13234。4.4 节能管理方案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能源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能源管理机构设置、节能目标管理和考核、节能人员素质管理、能源数据统计与检测等。能源管理体系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等标准,提出项目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评估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否健全。3 能源管控中心

能源管控中心是国家要求钢铁企业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升级的重大节能管理项目,新建钢铁项目必须按此要求进行建设。报告应按行业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标准,按节能项目进行配置,并给出评估意见。4.5 本章评估小结 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5.1 能评前能源利用状况

复核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和主要能效指标等的测算过程及数据结果。

5.2 能评后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项目能源消耗计算范围 应明确项自能源消耗的计算范围。

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是在企业报告期内,与生产每一吨钢直接有关的各种能源消耗的综合。包括钢铁行业的主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

烧结、炼铁和炼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焦化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球团、热轧和冷轧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 50632)。项目能源消耗实物量核算

详细核算项目的各能源品种和耗能工质的实物量,核算的数据来源要明确,计算方法要科学、计算过程要清晰。应按照行业要求将核算的能源实物量编人钢铁生产企业通用的能源平衡表(样表附后)。项目能源折标系数的选取

(1)钢铁生产企业外购能源和耗能工质折标系数参照GB 21256和GB 50632中的推荐数据。

其中,炼焦用干洗精煤必须按国家《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给出的数值(1.014kgce/kg)进行计算,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不能任意选用。

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其折算系数可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

(2)电力折标系数有当量值和等价值两种,当量值采用0.1229kgce(860kcal)/kWh,等价值应采用项目所在省份上一年全省平均发电煤耗计算。

(3)各种能源折标系数编人能源平衡表中。4 项目年能源消费总量核算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核算需要编制项目能源平衡表(示例附后)。综合能源消费量符合以下3个平衡:(1)综合能源消费量=购人能源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外调能源量

(2)综合能源消费量=企业各生产部位(扣除能源回收)能耗量之和+企业能源亏损量

(3)综合能源消费量=生产消费的各类能源合计-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合计-回收利用能源合计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要分别计算电力折标系数,采用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不同口径。

此外,为了项目建成投产后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保持一致,还要编制国家统计局P205表及P205-1表(示例附后)。项目主要能效指标核算

核算项目吨钢综合能耗、各生产工序能耗等主要能效指标。吨钢综合能耗核算遵循GB/T 2589的原则,并和能源平衡表中数据一致。

各生产工序能耗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表。

为避免重复,各生产工序能耗指标可以直接采用工艺章节里评估的结果加以汇总。项目主要能源经济指标核算

需要核算项目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例、工业增加值能耗、产值能耗等能源经济指标。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工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二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工业增加值 项目总体能源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项目总体能源成本/项目制造成本

在计算产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时,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应采用等价值。

5.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吨钢综合能耗

需要评估项目吨钢综合能耗、各生产工序能耗及其他主要能耗指标。主要评价方法采用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

吨钢综合能耗评估应采用类比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吨钢综合能耗应和本项目类似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加工深度的企业进行类比分析;流程比较特殊的可以采用专家判断法。

钢铁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加工深度,对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指标(吨钢综合能耗)至关重要,不能随意以行业平均值为限,要对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用能结构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后,真实反映出项目能源消耗量及指标。工序能耗

工序能耗评价应采用标准对照法和类比分析法。标准对照法应和GB21256,GB 21342和GB 50632等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其中新建项目必须达到限额标准的准人值及设计规范里的规定值。类比分析法要和国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得出对比结果。

其他能耗指标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能效对标。吨钢综合能耗、工序能耗和其他能耗指标进行类比分析时,能效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应排名行业前5%以内,能效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应排名行业前20%以内。

在满足上述指标的同时,钢铁企业还应单独计算到一次材的吨钢综合能耗指标、铁前工序折吨铁单位产品能耗、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三项指标,并依据《国家节能中心能效评价技术依据(钢铁行业)》进行评价。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对项目改、扩建前后的能源消费总量、吨钢综合能耗、工序能耗、能源经济等指标进行对标分析。5.4 小结 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6.1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预测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要求、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根据所在地“十二五”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政府文件,定量分析项目达产期及达产期所处的五年规划期末当地能源消费增量。

项目所在地分两个层次,一是项目所在地级市,二是项目所在省份(下同)。省级能耗指标和总量要按国家下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知》数据核算,地市能耗指标和总量要按该省下发的政府文件或地方《“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数据核算。2 项目能源消费增量计算

对于新建项目,其年能源消费增量为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对于改、扩建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应为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其申报所处五年规划期上一的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差。计算项目对所在地影响的参数并进行评估

将测算得出的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数与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计算项目能源消费增量占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比重,计算m值,评价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能耗(煤炭)的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及落实情况(如需)说明项目能耗或煤炭的替代方案,介绍项目替代来源的现状、能源消费情况等,并说明已实际完成的消减量情况。6.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增加值能耗计算

建议根据生产法,计算项目达产后的增加值,并据以计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确定节能目标值

评估应向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了解、确定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要求。对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计算项目工业增加值能耗对所在省(区、市)、市(地、州)两级节能目标的影响,并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见国家节能中心有关通告。6.3 小结 结论

应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所在地规划要求;(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3)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4)项目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5)设备、工序、产品能耗及建筑能耗等是否达到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6)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7)项目用能总量以及能源品种和结构是否合理;(8)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及达到的节能效果;(9)项目余热、余压、可燃性气体的回收利用及效果;(10)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附录及附件

8.1 能源平衡表

钢铁生产企业能源平衡表应采用以下形式编制(示例)。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 篇5

办事指南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第15条;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第23条;

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第24条;

4、《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5、《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对象

1、年综合用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或年综合用电500万千瓦时以上(含500万千瓦时)或石油年消费量1000吨以上(含1000吨)或天然气年消费量100万立方米(含100万立方米)的项目编写节能评估报告书;

2、年综合用能在1000吨标准煤与3000吨标准煤之间(含1000吨)或年综合用电在200万千瓦时与500万千瓦时之间(含200万千瓦时)或石油年消费量在500吨与1000吨之间(含500吨)或天然气年消费量在50万立方米与100万立方米之间(含50万立方米)的项目编写节能评估报告表;

3、年综合用能在1000吨标准煤以下或年综合用电在200万千瓦时或石油年消费量在500吨以下或天然气年消费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编写节能等级表;

4、依照国家规定应当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5、其他项目进行节能登记。

三、受理机构 常德市发改委环资科

四、审查内容

1、项目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

3、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最高能耗限额,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4、项目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情况,节能措施是否科学、有效;

5、单项工程节能项目(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民用项目建筑能耗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

6、是否满足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和标准的要求。

五、申请材料:

(一)申请进行节能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3、合理用能专篇或节能专篇;

4、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含专家论证及评估报告意见);

5、根据节能评估报告意见需补充的材料;

6、政府投资项目需提交项目建议书批复;

7、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进行节能备案等级应提交以下材料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3、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合理用能专篇或节能专篇。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受理机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或更正的全部内容。

六、办事程序:

六、许可收费:

本事项不收费。

七、许可限期: 20个工作日。

工业类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资产评估报告 篇6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将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性条件和备案项目开工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1]。根据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在原有《四川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四川省发改委于2011年1月制定了《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四川省共组织开展了8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新增高耗能项目过快增长,为四川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1 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四川省节能评估审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覆盖面不足、约束力不强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适用于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由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开展,以上两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的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能源、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综合能源消费量认定差异较大,节能评估审查开展较少,覆盖率较低。《暂行办法》主要依据项目建成后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对居住类建筑、交通等类型的项目适用性不足,形成了各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不统一、未构成完整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节能评估审查的覆盖面和约束力。

1.2 节能标准建设滞后

开展节能评估审查需要对照参考与节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虽然国家、省已经出台了大量的通用设备、耗能行业、耗能产品、工艺工序的节能标准,但仍有部分设备、行业、耗能产品没有相关节能标准,且部分标准制定年份已久,个别条例、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的情况,甚至有些脱节,节能标准亟待完善和及时更新。在节能评估和审查中,项目最终能耗数据缺乏对比,加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评判用能的合理性也很难找到具体的评判标准。

1.3 评估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暂行办法》规定应委托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但实际上部分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和经验的原因,不具备相应能力,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质量和深度达不到节能审查要求[3]。目前建设单位委托机构进行节能评估,由于是市场化运作,双方协商评估所需费用,利益交换容易引发节能评估机构的不诚信行为。

1.4 技术专家队伍缺乏

节能评估审查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全新工作,涉及的知识面涵盖了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并且需要一定的专业深度。在节能审查过程中,虽然邀请了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专家人员不多,且部分人员未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培训,缺少必要的节能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1.5 后续监管不到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项目的实施、监管和处罚作出了相应规定,在项目后续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各部门及机构应各负其责进行监管,以保证落实节能措施和节能目标。但由于节能监察队伍建设滞后,缺少必要的节能监察手段,加之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不足,对项目建设、投产、运行过程的动态节能监管执行不能完全到位。

2 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确保四川省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遵循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实操性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2.1 突出评估审查重要性

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业多、门类广,需要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2008年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规定“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4],可以在总结《暂行办法》实施以来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由政府或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节能评估审查条例或制度,进一步突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性,明确节能评估审查归口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职责分工,保证项目用能的合理性,避免随意性。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节约能源法》和节能评估和审查规定而造成能耗增加、用能结构不合理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防止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编制发布直观明确的分类管理指导目录,改进单纯以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作为分类管理依据的方式,细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分类管理办法。

2.2 修订完善评估审查标准体系

建立节能评估审查基础资料数据库,通过对同类项目的纵向历史比较,评判项目用能合理性。进一步加强能耗标准制定,充分消化吸收国际、国内相关能耗标准,加快修订完善原有的工业主要产品能耗限额及准入标准。建立动态的节能能效标准发布制度,并编制节能设计规范,废止不合时宜的标准规范。编制发布各类建筑、交通运输企业、公共机构、宾馆饭店、学校的能耗指导标准。实施“领跑者”标准制度,将“领跑者”标准与新上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相结合,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3 规范管理评估程序和机构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节能中心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制定节能评估工作程序,明确节能评估文件编写规范[5]。建立节能评估机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动态公布可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机构名单。健全节能评估机构执业风险责任机制,对违规评估机构,加大依法处罚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行业行为。

2.4 建设完善节能专家信息库

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一批高素质的节能评估审查专家,依托企业、相关协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涵盖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开展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节能监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育壮大节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业务培训。

2.5 加强项目全过程节能监管

加强与规划建设、环保、工业、国土等部门的配合,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推进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建立节能监察队伍,对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将节能评估报告及审查意见落实到项目节能设计和施工中,督促完善合理用能方案及节能措施。在项目建成后,组织项目节能单项验收或能评后评价,报送项目节能落实情况,确保节能措施和节能标准得到落实。加大节能评估审查的宣传,公布节能评估审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佟立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一)[J].中国工程咨询,2011(1):76-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EB/OL].[2010-09—17].http://WWW.ndre.gov.cn/zcfb/zcfbL/20101ing/W02010092572054070349.pdf.

[3]王永军,王育霞,闰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J].化学工业,2011(5):30-32.

[4]徐家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EB/OL].[2011-04-21].http://wenku.bmdu.corn/view/a433f534064c2e3i5-727632b.html.

上一篇:16秋福建师范大学《书法》在线作业下一篇:悠闲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