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共3篇)
【作品简介】《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 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起句就不凡,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凭空发出的一句慨叹, 直接进入人事更替、时间往来的历史感受, 自有一种岁月沧桑的厚重感, 这使全诗的起点就很高。时间不停地在流逝, 宇宙永恒存在, 唯有人世间的事情不断更替变化, 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颔联中“江山留胜迹”句。
颔联处所说的“胜迹”, 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羊祜曾在此感叹宇宙永恒而人生苦短, 一代又一代的人湮灭无闻, 令人悲怀。今日诗人登临岘山此处, 看到羊公碑, 想到古人的形体虽然已随人事代谢而逝去, 自然江山却亘古存在, 古人也在登临之时留下了他们的痕迹。这痕迹既是物质的, 也是精神的、文化的。“我辈复登临”, 后人在登临这名胜古迹之时, 看到古人留下来的痕迹, 缅怀着这些前辈, 继承着文化传统, 也延续着历史感悟。
颈联写的是作者自己登上山顶之后举目眺望所看到的景色。诗的前面写的是对古人的缅怀、时空的感慨, 自此处开始就转入了自身登高望远的怀古感慨。此时正值秋景萧条之际, 诗人望见水落石出, 草木凋敝, 渔洲滩浅, 水泽广远孤寒, 满目皆为岁暮萧飒之象, 不由得想到了时节的更替, 年华的转换, 岁月的流逝。至此诗的主题重又回到了人事代谢时间往来之上。
“羊公碑字在, 读罢泪沾襟。”岁月虽然不停流逝, 羊公碑却一直挺立于此, 羊公当年发出的慨叹仿佛也穿越时空依旧回响在山谷之中。可是古人毕竟已经离去, 现在的这些今人也会被岁月抛之身后。羊公虽已逝去, 但由于生前政绩斐然, 襄阳百姓为其建碑立庙永存于后让人敬仰, 自己一介布衣报国无门, 湮没在历史中岂不是自己的宿命?念及此处, 不禁更加伤心, 泪落满襟。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推荐阅读:
李白《赠孟浩然》的赏析与翻译09-09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10-30
春晓孟浩然06-23
孟浩然《春晓》赏析11-19
举例孟浩然的诗06-27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07-09
孟浩然-诗词《宿建德江》07-22
《赠孟浩然》原文及译文07-22
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10-01
孟浩然的诗全集11-16